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

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

不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

1.1. 设计总则

1.1.1 结构体系采纳砖混结构。

1.1.2 常用的承重砌体为烧结一般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混凝土多孔砖等。承重墙厚度一样为240或以上,其余120厚墙、轻质墙等作为隔墙,不能承重,其用材能够为轻质砌块或与承重墙相同。

1.1.3 建筑层数一样为地下一层、地上一至三层。地下室可能局部取消(不墅项目一样可不能完全取消地下室);上部结构局部可能有错层,如车库、通高客厅等(现在专门应注意层高及高厚比要求)。

1.1.4 除基础部格外,涉及上部结构的要紧规范包括: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1.1.5 开始设计任务之前,应注意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场地条件、自然条件,如风雪、地震、场地土类型、承载能力、场地坡度(原始地坪、后期景观)、地下水位等。

1.2. 结构布置

在进行结构布置之前,应该细致阅读明白得建筑图,了解以下内容:(1)房间功能组合(了解各房间的用途分配、主次区分、交通组织等);

(2)要紧的楼面、屋面、外墙做法(用以确定面层厚度、荷载等);

(3)设备要求(了解管井、留洞、集水坑、集水沟、卫生间垫层)

砖混不墅中,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承重墙体往往有专门多不能上下对齐,应主动摸索,并与建筑专业协商:局部按照结构需要改变墙厚及功能(将部分120隔墙改为240承重墙,或将某些240墙改为120隔墙)、改变部分墙体位置等,满足以下原则,以达到较好的受力性能:(1)各层承重墙尽量对齐;

(2)尽量形成闭合布置(局部不能闭合的位置设置构造柱予以加大);

(3)两方向上的承重墙间距差不多合理(4~6米)。

(4)注意墙体高厚比,专门是层高较高的车库、通高客厅、有斜屋面的顶层。能够考虑减小横墙间距和设置圈梁、构造柱予以加大。

1.2.2 构造柱布置

构造柱的设置要紧依据两个原则:构造要求和运算需要。设计之初按照构造要求设置,建模运算后再行增加。

1.2.2.1 构造要求

(1)《抗震规范》中有关要求设置,如外墙阳角、大板周边、大洞口周边等;

(2)承重墙布置中认为需要设构造柱加大的位置,如墙中大洞口两端、单片墙端等;

(3)大跨度梁端部、悬挑梁根部、抬墙梁(以下称为框支梁,为描述方便。但应注意与框剪结构中的框支梁是不同的。支承框支梁的柱相应称为框支柱)端部等集中力较大的部位,如果圈梁作用不足,第一考虑设置梁垫,再考虑设置构造柱;

(4)认为设置构造柱便于处理的部位,如窗间小于400的砖跺、错层部位的墙角等;

(5)其它认为需要加大的部位。

1.2.2.2 运算要求

整体建模运算时,局部可能会显现抗震验算、受压验算、局部承压验算不满足等情形,现在按照需要增设构造柱。

(1)构造柱一样为240*240,局部小砖跺改为构造柱者,尺寸按建筑图。

(2)局部框支柱截面应按照荷载、框支梁截面及跨度、层高等因素确定。

1.2.3 梁板布置

平面梁板的布置应结合在一起考虑,共同支承楼屋面荷载、墙体荷载(包括非承重隔墙和承重墙),满足使用功能和观感要求。

1.2.3.1 承重墙每层楼面处设圈梁,梁宽同墙宽,梁高一样按以下几种情形确定:

(1)一样情形下为240。

(2)满足圈梁两侧楼板连接的构造要求(例如有一侧降板时,圈梁高至少应至低板底面)。

(3)圈梁下洞口较大、或者洞口处有集中力落在圈梁上时,应运算圈梁受力及配筋,不能简单按照构造配筋。

(4)屋面山墙尖顶较高时,能够考虑在窗顶标高加设一道圈梁。

(5)建筑立面、墙身有专门要求时,圈梁布置须结合立面及墙身。

1.2.3.2 不落地的承重墙,优先考虑在底层设梁整体抬掉,如荷载、跨度过大,能够考虑按照框架结构的做法,每层设梁抬,仅支承本层楼面荷载及墙荷载(现在宜结合承重墙布置,与建筑协商,将梁上墙体改为120

隔墙,以减轻荷载并明确受力),但底层梁的受力及配筋应予以放大。应注意上部墙中是否有竖向排烟道等阻碍设梁的情形。关于期望后砌的240墙,图纸上必须明确注明。

1.2.3.3 其余楼面梁板布置,应在保证功能要求的情形下,充分发挥板的作用,简化梁的布置(不必拘泥于有墙处必设梁或大面积板下必设梁),并能平均传递楼面荷载到承重构件上,幸免过于集中。

(1)注意梁下房间功能及净高要求,操纵梁高。斜屋面最低点梁下净高应注意检查(梁高注意倾斜度的阻碍)。

(2)部分大板位置按照下层房间功能要求可考虑不设梁(有时是不得设梁),而采纳厚板。

(3)局部小板上隔墙可考虑直截了当由板承担,有时无梁大板上也可能要抬许多隔墙。这种情形下,运算梁板时应将隔墙荷载予以折算,见运算部分。关于异形板,能够采纳有限元程序单独运算。

(4)梁宽与梁下的墙宽不同时,应考虑偏位方向对使用的阻碍。

(5)个不梁按照要求需上翻(不承诺下挂、有条件上翻)。

(6)管道井周围一样不做梁,加筋要在图中示意并加以统一讲明;大洞口(包括贯穿的狭长洞口)或洞口边墙体较多时宜在洞口边设梁。

(7)车库顶梁注意考虑车库门卷帘开启及设备安装。

(8)坡屋面上不是一定要在屋脊与折板处布置梁。

(9)坡屋面上主次梁搭接处,应考虑屋面斜度、使次梁能够搁支在主梁上。如果显现次梁下挂,应注意补充节点做法,如设置吊筋等。

(10)斜屋面梁随屋面弯折时,遇连续小折角宜直截了当拉通,设计图中给出具体原则及做法示意图。

1.2.3.4 梁截面确定

(1)如建筑墙身立面有要求,按建筑。

(2)梁宽一样为240,个不小梁宽度可为120。

(3)梁高一样可按跨度取值,见下表:

分类简支梁连续梁井字梁悬挑梁框支梁

梁高1/12~1/15L 1/12~1/20L 1/15~1/20L

1/5~1/7L 1/6L

讲明:(1).L为梁的运算跨度。

(2).梁的荷载较大时,截面高度取大值,必要时要验算挠度和裂缝宽度。

(3).梁跨度较大时,能够考虑受压区现浇板的有利作用。

初定截面后运算,最终梁的配筋率操纵在合理的范畴内。

1.2.3.5 板厚度确定

(1)一样情形下,楼面板厚度按照跨度取值。当两向跨度比为2时,板厚可取短跨1/30,当两向跨度比为1时,板厚可取短跨1/38,实际板厚能够据此内插值确定。

(2)除常规楼板自重及使用活载外,板面如有垫层或抬隔墙时,板厚适当增加。【关于按第(1)条运算板厚已超过80mm的板,能够粗略按以下方法估算:垫层荷载或运算板配筋的隔墙折算荷载每增加1kN/ m2,板厚大约增加8~10mm(最终按照实际跨度及边界运算调整)】。

(3)板厚一样许多于100,地下室顶板厚度一样许多于120,屋面板一样比同跨度楼面板厚20、且一样许多于120。

(4)关于大板周围的小板,与大板的板厚差宜操纵在40mm 之内。

(5)初步确定板厚之后,按照板四边支承条件运算,按照配筋再予以调整。

1.3. 结构建模及运算

差不多流程:用PMCAD建模、输入梁墙荷载;输入楼面结构布置;输入楼板荷载;进行砌体抗震整体验算;梁配筋运算。

事实上,建模运算的过程与结构平面布置图是关联的,差不多步骤为:初步布置平面、建模运算、调整平面、调整运算等。

地下室底板是否作为一层建入模型,由基础形式确定。如果底板荷载直截了当由土承担、不计入基础,则不建。

1.3.1 材料选择

1.3.1.1混凝土:±0.000及以下一样用C30,以上用C25。

1.3.1.2 钢材:Ⅰ级钢限于6、8;Ⅱ级钢限于直径10,12;直径14及以上用Ⅲ级钢(适用杭州地区,其它按照地区情形确定)。

1.3.1.3 墙体材料(包括承重墙及非承重隔墙)按照项目确定,一样为:

(1)关于砖砌体,±0.000以下、无地下室部分采纳MU15混凝土实心砖、M10水泥砂浆;其余均采纳MU10混凝土多孔砖、M7.5混合砂浆。砌体施工操纵质量为B级。

(2)关于轻质隔墙,采纳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简称AAC)砌块。密度级不取B06级、强度级不取A5.0级(考虑装修要求较高)。

1.3.2 荷载运算(以杭州桃花源项目为例)

1.3.

2.1 墙体恒载

(1)240砖墙:4.8 KN/m2 (无外贴石材)、5.2 KN/m2 (有外贴石材)。关于承重墙,运算模型中输入墙体容重时考虑抹灰荷载的折算。

(2)120砖墙:3.0 KN/m2(双面粉刷)

(3)120轻质隔墙(容重≤8KN/m3):1.2 KN/m2(两面批腻子)、1.6 KN/m2(一面批腻子、一面抹灰)、2.0 KN/m2(两面抹灰)。建议统一按2.0 KN/m2考虑,即承诺双面抹灰。

(4)如果设计项目中约定120隔墙采纳轻质隔墙,则在局部厨房、卫生间等处仍应考虑可能采纳与承重墙相同的砌体,方便挂热水器等重物,墙荷载取值应予注意。

1.3.

2.2 板面恒载

(1)一般荷载包括结构板自重、面层、板底抹灰、吊顶。建议仅运算附加板面恒载,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运算(便于调整)。

(2)一样面层砂浆或垫层的容重可取20 KN/m3,厚度按建筑图。板底抹灰可取0.5kN/m2,吊顶可取0.3kN/m2。

(3)屋面或露台等部位,保温防水面层总恒载按照建筑做法分层运算累加。

(4)斜屋面应取总恒载按坡度进行换算。如果由程序自动运算板自重,现在应注意程序可不能自动对板自重部分进行换算。

1.3.

2.3 板面隔墙荷载折算

板面有隔墙时,运算梁(含整体结构运算)、板配筋时应对隔墙荷载进行折算,可按如下方法:

(1)单独运算板面恒载g1、活载q1;

(2)运算板面上全部砖墙重量,按面积平均为面载g2;

(3)运算梁、整体抗震验算时,板面荷载取(g1+g2)、q1;

(4)运算板筋时,按照砖墙在板上的居中程度,近似取(g1 +1.5~2.0g2)、q1,墙体在板中部集中者取大值(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5)如果板上为单片、无洞口的通长墙,仅1/3墙荷传至板上,其余直截了当传至两端梁。

1.3.

2.4 风载、雪载,按照荷载规范取值,重现期50年。

1.3.3 砌体结构抗震验算

1.3.3.1 参数设置:

砌体结构类型中,结构类型为砌体结构,楼面类型为刚性,地下室嵌固高度可输入地下室高度(如为放开或半放开地下室,此值应减少,或直截了当输0),墙体自重可取22kN/m3。

其余指标,地震烈度、墙体材料、施工质量操纵等级、砂浆强度、块体强度、砂浆类型等,按实际输入。

1.3.3.2 验算内容

全部验算项目都应满足,要紧指标包括抗震运算、受压运算、墙高厚比、局部承压。

注意在楼面结构布置中输入墙上圈梁。

局部小墙肢运算不满足时,能够考虑增设构造柱加大、调整结构布置。

有时程序进行局压验算时荷载扩散模式可能有缺陷:简单地将集中力按节点直截了当向下层传递,现在可考虑手工验算。

1.3.4 梁配筋运算

能够用SATWE整体有限元运算。如果梁上无承重墙,结果能够用来配筋;如果有,则应按照底框模式运算梁配筋。

1.3.4.1用SATWE运算

(1)上部结构运算采纳SAT-8;

(2)部分设计参数按照实际输入,如地震、风、雪、场地、配筋等,结构差不多周期在试算后回填。

(3)部分参数参考值:

混凝土容重取27.5KN/m3,板自重自动运算时,在PMCAD中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结构材料信息为砌体结构

结构体系为剪力墙结构

恒活荷载运算信息为一次性加载

柱、墙、基础设计活荷载均不折减

梁活荷载不利布置选择全楼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0.85(恒载较大时取0.90~0.95),梁扭矩折减系数0.40,中梁刚度增大系数1.80

(4)梁搁支在砖墙上的节点,应差不多为铰同意力。

(5)关于不墅而言,操纵指标差不多容易满足,要紧关注构件配筋。

1.3.4.2 用底框模式运算

(1)用SATWE运算底框砖混属于近似运算,有些参数并无合适的选项。

(2)楼层组装时将需运算的楼层作为底层,以下楼层不计入。

(3)在砌体抗震验算中,选择结构类型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逐层运算,直至底框荷载。对显示的底框荷载应予以判定。注意程序将开洞墙视为整片,可能会导致墙荷向中部平均、从而增大墙下梁的弯矩值。

(4)在SATWE参数、砌体结构分项中,底部框架层数为1,底框结构空间分析算法选择“接PM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

(5)其它参数差不多同整体有限元运算

(6)程序只运算底框层受力及配筋。

(7)如果需要运算几个楼层,则需逐个处理,从步骤(2)开始。

(8)应注意底框层与上部楼层的刚度比满足要求。

1.3.4.3 其它方法

1.4. 地下室设计

1.4.1按照实际地质情形,合理选用基础类型(条基、独基、筏板、桩基),详见基础设计专篇。

1.4.2桩基或独基中的地梁、底板设计需考虑重力及水土反力两个方向的荷载作用,多数情形下由水浮力操纵运算。地梁一样上下部配筋相同。

1.4.3一层地下室混凝土外墙的运算模型一样为下端固支、上端铰支。但需注意底板的厚度能否对外墙起到固支的作用,若如果底板厚度相对外墙较薄,那么运算外墙时应考虑下端铰支(内侧竖向筋增大),同时适当增加外墙底部外侧钢筋。

1.4.4悬臂外墙悬挑端的弯矩应注意此处节点弯矩平稳,故此处底板下部弯矩运算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为减少底板配筋过大,可考虑加大底板悬挑边的方法来增加抗击弯矩,同时还能起到增加底板抗浮的作用。可能的情形下,宜在墙顶设横梁,以替代取消的楼板,注意梁顶标高,在室外地坪以下。

1.4.5基础构件迎水面的承诺最大裂缝宽度,在有柔性防水层的条件下以0.3mm操纵,在仅有刚性防水层或无防水层的条件下以0.2mm操纵。爱护层厚度取值按照混凝土规范中二(a)类取值。

1.4.6底板有高差处,能够有以下几种梁板做法:

(1)高差相差、底板受力均不大时,设置地梁作为底板支承,地梁最小高度取值应确保两边底板均能够连接;

(2)折板做法,底板等厚度弯折,板筋连续,不管是否设置地梁;

(3)高差较大,如相差一层时,能够考虑采纳竖向墙的形式连接。

1.5. 配筋原则

1.5.1 板配筋

(1)板上有隔墙者,隔墙荷载予以折算,用来运算板筋,板厚满足冲切要求,不再简单地设置墙下附加筋。

(2)正常楼板配筋应按照支座、长宽比、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区分板面、板底钢筋,不能笼统上下一样配筋。

(3)板配筋可用PMCAD、Morgain等工具运算,板底钢筋按照周边约束情形适当放大,支座一样不乘放大系数。

(4)板配筋应考虑较大跨度板与相邻板的板面弯矩、配筋连续过渡咨询题。当板厚度有较大变化时,大跨度板支座可按铰支考虑,相连的小跨度板按连续考虑,将负钢筋伸入大跨度板内,建议采纳部分筋通长配置、部分支座另设附加筋的形式。

(5)相邻板面有高差时的板底钢筋的搭接、锚固做法,关于楼面板和地下室底板两种不同情形应该予以区不。关于地下室底板,相邻板底钢筋应相互搭接;而关于楼面板,相邻板底筋只需分不锚入梁内即可,见通用节点图。

(6)一般楼板除满足受力要求外,应满足混凝土强度和板厚对应的最小构造配筋,在不增加钢筋面积(或相差专门微小)的情形下,尽量用Ⅱ级钢(或一个方向采纳Ⅱ级钢),以减少施工踩踏的阻碍。

(7)坡屋面板(120mm厚)负筋一样用:板面10@150双向,板底10@200双向(尚需满足运算要求)。

(8)不墅项目对裂缝操纵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楼板负筋原则上许多于8@150双向,尽量用10,减少施工踩踏的不利阻碍。

1.5.2 梁配筋

(1)圈梁配筋一样按构造,纵筋412、箍筋6@200。局部梁下洞口较大或洞口范畴内有次梁搁支时,圈梁或过梁配筋应加大,满足受力要求。

(2)一样梁底筋放大10~15%,负筋不放大。

(3)挑梁负筋、跨度或荷载较大的梁、抬墙的梁(受力相对不够明确)或其他重要的梁,配筋可再适当放大。注意核查裂缝和挠度。

(4)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应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幸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阻碍节点混凝土浇注。

(5)连续梁邻跨跨度较大时,应按照弯矩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筋要通长设置。

(6)除跨度、受力相当小的梁之外,梁底纵筋不宜显现只配两根的情形,因此在总配筋面积满足的前提下,宜改为3根直径小一级的钢筋。

(7)当有较大次梁搭接时,应检查主梁附加箍筋是否满足要求,必要时应当设置吊筋。

(8)边跨梁上部纵向筋如有受力要求,其平直段的锚固长度应注意满足规范要求(0.4Lae等)。现在梁纵筋最大直径有相应限值。

(9)梁配筋率宜在经济配筋率范畴,并应满足最小限值。

(10)卫生间处梁面标高同板面标高,以幸免阻碍板上水管铺设或线角突出。

(11)梁腹板高≥450mm时,需按规范要求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注意梁腹板高度为梁有效高度减板厚。

(12)屋面折梁应注意每层钢筋根数不宜多,幸免交叉搭接处钢筋过密。

(13)混凝土墙下地梁按构造配筋,可取截面:(墙厚+50~60)×450~500,主筋下部316、上部216,箍筋8@200。

1.5.3 柱配筋

(1)构造柱配筋一样按照规范要求构造设置。按照地震设防烈度和所在位置,纵筋一样为412或414、箍筋6@100/200。

(2)独立的构造柱应按一般柱考虑及编号,其与框支柱的受力要求应注意,能够参照框架柱规范要求。

1.5.4 线角配筋

(1)墙身线脚尺寸≤60时不配筋,施工时与梁整浇即可;其它线脚仅考虑操纵微裂缝而配筋时,用6钢筋即可。

(2)外墙立面构造装饰柱配筋均可用10钢筋。

(3)窗间小柱建议仅在窗洞范畴内设置。

(4)立面外凸的构造柱,能够采纳核心柱与外包线角相结合的形式,在地面一下取消线角。

1.6.结构制图

1.6.1 制图步骤

(1)利用建筑平面图布置结构平面,此过程最为重要,需综合运用前述的结构布置原则。在那个过程中,要注意对结构构件图层的设置,如梁线,柱,墙,轴线。检查楼板开洞、楼梯间开洞、设备洞等。留意哪些墙搁在板上、哪些梁是用来抬墙的、各构造柱的起止楼层等。

(2)画板配筋。标注板厚、标高、楼板配筋、洞口加筋、一些必要大样做法等,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构造加大,如大洞口边。

(3)画梁配筋。注意建筑边梁(包括外周边及内部边梁)须结合建筑墙身详图确定。

(4)画构造柱、框支柱配筋。纯粹的构造柱编号为GZ,独立柱或框支柱编号为Z 。

(5)画墙身、细部,注意与梁高对比。项目组讨论确定统一、合理的配筋方法。

(6)画基础平面图。基础的选型,持力层的选取能够先跟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商量,等这两个确定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7)画楼梯施工图。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碰头,具体条文见建筑设计规范。起止踏步边缘前后300范畴内梁底净高不得少于300、斜踏步以上竖向净高宜大于2200。

(8)出图前最后要清理轴线,检查标高、重要构件的配筋、有关的必要讲明等。

1.6.2 制图原则

1.6.

2.1 结构平面布置图

(1)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上通柱涂灰,不上通柱仅用框线表示。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不涂灰,用中粗框线表示。

(2)圈梁用粗点划线表示。

(3)各层平面的结构基准标高按建筑标高减去面层厚度确定。注意各房间由建筑规定的结构标高、面层厚度。

(4)各层平面中设备井除通风井用洞口表示外,均用细框线表示井内壁位置即可,标明加大筋做法。另有部分洞口为预留钢筋、待管线安装完后楼板封浇。

(5)一层结构平面图中应标明沉降观测点位置和数量。一样布置间距为15~20m,包括房屋角部。

(6)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屋面板阴阳脊线和屋面板边线应以一般细线表示。屋面结构平面图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坡屋面板各级水平屋脊线结构标高、定位尺寸;屋面板起坡点结构标高、屋面板坡度等。

(7)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的集中讲明应包含以下通用条款:

(a). 本层结构基准标高

(b). 未注明楼板厚度及配筋

(c). 楼板开洞洞边板底加筋及锚固要求

1.6.

2.2 梁配筋图

(1)两种表示方法:断面表示和平面表示。如采纳断面表示,宜有楼板位置和墙身情形的反映,便于核对。如采纳平法表示,应补充有关讲明,方可结合平法图集使用。在以后的项目中推广采纳平法表示。

(2)梁编号前加层号,同时应区分屋面梁编号。自下而上梁编号为DL(地梁)、1L(一层平面梁)、2L(二层平面梁)及WL(屋面平面梁)等。

1.6.

2.3 墙柱配筋图

(1)墙配筋要紧指地下室外墙配筋,制图比例一样为1:25。当按照墙顶固支、墙顶铰接模式运算墙配筋且墙底外侧钢筋较大时,可采纳长短筋结合的配筋形式。长筋至墙顶,短筋伸出底板长度为外墙净高的1 /4~1/3。长短筋能够相同,相差最多两级,下部组合后间距一样为100。

(2)柱配筋图包括构造柱、独立柱、框支柱,制图比例一样为1:25,应能表示柱的起至标高。

1.6.

2.4 桩位结构平面布置图和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

(1)桩位图中用粗线表示桩位,用极细线表示墙柱线(实线)及承台(虚线)。

(2)桩位图中应标出哪根桩需要进行静载试验。

(3)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中桩位用极细虚线表示。独立基础、承台、地梁截面做法可另附详图表示。

(4)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应表示地沟、高差、坡道等。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应加高差符号,并引出剖面,用详图表示清晰。

1.6.

2.5 楼梯详图

(1)各层楼梯平面图用1/50比例出图,图中应标出踏步,梯板,梯梁和梯柱的编号和平面位置。

(2)楼梯大剖面图用1/50比例出图。剖面图中应标出各梯段、踏步尺寸,梯梁、梯板,梯柱的位置和编号,梯板和楼板的结构标高等。利用大剖面检查楼梯各梯段净高不小于2200。

(3)梯板配筋尽量在大剖面中表示,表示不清时可部分放大成大比例剖面详图表示,比例为1/25~1:30。图中需标明梯板及平台板钢筋直径、间距和截断位置以及踏步尺寸

第八章配筋及制图原则

配筋原则

8.1.1 板配筋

(1)建筑半砖隔墙,当无门洞长度≤2.1米或有门洞长度≤2. 4米时,结构不做梁,将墙体荷载折算成板上面荷载[具体板和梁的荷载考虑方式]。但墙高较高,线荷载较大时应慎重。

(2)正常楼板配筋应按照支座、长宽比、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区分板面、板底钢筋,不能笼统上下一样配筋。板配筋可用PMCAD、Mor gain等工具运算,板底钢筋按照周边约束情形适当放大,支座不乘放大系数。

(3)板配筋应考虑较大跨度板的相邻板的板面配筋过渡咨询题,一样3.9米跨以上考虑,以下可不考虑。当板跨度、厚度相差较大时,大跨度板支座按铰支考虑,相连的小跨度板按连续考虑,将负钢筋伸入大跨度板内。

(4)相邻板面有高差时的板底钢筋的搭接、锚固做法,关于楼面板和地下室底板两种不同情形应该予以区不。关于地下室底板,相邻板底钢筋应相互搭接;而关于楼面板,相邻板底筋分不锚入梁内即可,见通用节点图。

(5)坡屋面板配筋:板面宜用10@150,板底可用10@2 00;

平屋面板配筋:可用10@200双层双向;

上述屋面板配筋均须满足运算要求。

8.1.2 梁配筋

(1)一样框架梁底筋放大10%,负筋不放大;关于容易显现咨询题的重要部位如较大跨度挑梁的支座筋、框支梁配筋等应适当放大。

(2)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应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幸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阻碍节点混凝土浇注。

(3)连续梁邻跨跨度较大[“相差较大”]时,应按照弯矩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筋要通长设置。

(4)梁底纵筋不宜显现只配两根的情形,因此在总配筋面积满足的前提下,宜改为3根直径小一级的钢筋。

(5)横向附加筋优先选用箍筋。当有较大次梁搭过来时,应检查附加箍筋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应当设置吊[“加设”]筋。

(6)框架梁/剪力墙连梁上[一样全拉通]部纵筋一样贯穿2根,当梁宽≥350mm时,不足4根贯穿筋时补架立筋212;当梁宽为300mm、纵筋多于4根[一样不显现]时,中间应加单肢拉筋[补充350 以上但受力专门小时配双肢箍的情形]。

(7)梁腹板高[“有效高度”]≥450mm时,需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构造设置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抗扭运算需要时不受此限(指hw<450mm也可设)。注意梁腹板高度为梁有效高度[肋高]减板厚。

(8)按照《抗规》,关于抗震等级为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取hb/4、8d、150mm三者的最小值。因此关于截面高小于400mm的梁,例如hb=300mm,加密区间距应为hb/4=300/ 4=75mm,而不是一样的100mm。

(9)当边跨框架梁搭在框架柱上时,注意梁纵向筋平直段的锚固长度应满足0.4Lae要求。现在梁纵筋最大直径有相应限值。

(10)关于抗震等级为二、三级的框架,梁配筋除应符合有关规范和以上各原则外,在构造上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梁端截面的底筋和顶筋配筋的比值,除按运算确定外,不应小于0.3;

2)梁箍筋最小直径为8mm,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要用10;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11)框架梁箍筋按加密区运算时,非加密区箍筋应认真核对。

(12)卫生间梁面标高同板面标高,以幸免阻碍水管铺设或线角突出。

(13)梁的最大、最小配筋率另详。

8.1.3 柱配筋

(1)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 00mm。

(2)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5%。

(3)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运算值增加25%。

(4)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5)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均应全长加密,如楼梯间休息平台处框架柱。

(6)四级框架柱,箍筋在运算满足的条件下,能够8做外箍,6做内拉筋。

(7)关于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补充二级框架]架,柱配筋除应符合有关规范外,在构造上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框架结构:柱轴压比操纵在0.9以内;框剪结构:柱轴压比操纵在0.95以内。

2)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关于中柱和边柱为0.7%,关于角柱为0.9%;

3)柱箍筋最小直径为8mm;

4)柱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至少每搁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纳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8)柱的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另详。

8.1.4 墙配筋

(1)一样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范畴按JGJ 3-2002第7.2.16条及第7.2.17条执行。

(2)墙体的配筋率。目前在高规7.2.18条文强制规定在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

1)设置墙的水平分布筋是为横向抗剪,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显现后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抗击温度应力防止砼显现裂缝,设计中当建筑物较高较长或框剪结构时配筋宜适当增加,专门在连梁部位或温度、刚度变化等敏锐部位宜适当增加。

2)设置墙的竖向钢筋要紧起抗弯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层低高层剪力墙中电算结果多为构造配筋。墙肢的竖向配筋原则上也应该尽量将钢筋布置在墙端部边缘区并保证钢筋间距≦300mm,也应该注意防止竖筋过多使墙的抗弯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对抗震不利。

8.1.5 线脚配筋

(1)墙身线脚尺寸≤60时不配筋,施工时与梁整浇即可;其它线脚仅考虑操纵微裂缝而配筋时,用6钢筋即可。

(2)外墙立面构造装饰柱配筋均可用10钢筋。

制图原则

8.2.1 制图步骤

(1)用建筑的轴网,在建筑图上布置梁柱,画好模板图。在那个过程中,要注意对结构构件图层的设置,如梁线,柱,墙,轴线,同时要注意建筑投影关系的虚实线。检查楼板开洞,楼梯间开洞,以及商铺楼梯的开洞,设备洞等。

(2)画板配筋,板厚,标高,洞口加筋,板底加筋,一些必要大样做法; 在那个过程中,要按照前述的板布置,板配筋做法进行布置,配筋,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构造加大,如大洞口边。

(3)画X方向,Y方向梁(注意两个方向梁高校对); 在那个过程中,要按照pkpm运算结果进行梁配筋,要注意前述梁配筋时的一些注

意事项,重要的是建筑边梁必须要通过建筑墙身大样确定。同时要注意检查X,Y方向梁高是否搭的上。

(4)PkPm运算结果导入,对柱子配筋第一进行分类,然后按照自己的分类结果,进行柱子编号,编号时一样为从左到右的顺序,同时要照管到柱配筋的变化。如编号顺序后,发觉有专门情形,能够在KZ

后加a,b,c等英文字母以示区不。

(5)画墙身,细部,同时与梁高对比;墙身细部的做法见通用图集,具体专门做法能够找大伙儿讨论,找寻一个合理的配筋方法。

(6)画基础平面图。基础的选型,持力层的选取能够先跟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商量,等这两个确定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基础设计要有必要的设计余量。

(7)画楼梯施工图,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碰[净高]头,具体条文见建筑通则。

(8)出图前最后要检查轴号,标高,重要构件的配筋,有关的必要讲明。

8.2.2 结构平面布置图

(1)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上通柱涂灰,不上通柱仅用框线表示。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不涂灰[见制图标准],用粗实线和粗虚线表示。

(2)构造柱在各层结构平面图中定位并涂灰。构造柱截面尺寸和配筋在本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以大样形式表示。

(3)各层平面的结构基准标高按建筑标高减去面层厚度确定。注意厨房、阳台、卫生间等板面结构标高与基准结构标高的相对关系。

(4)各层平面中设备井除通风井用洞口表示外,均用细框线表示井内壁位置即可(待管线安装完后楼板封浇)。

(5)一层结构平面图中应标明沉降观测点位置和数量。

(6)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屋面板阴阳脊线和屋面板边线应以一般细线表示。屋面结构平面图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坡屋面板各级水平屋脊[必要的定位尺寸]线结构标高、屋面板起坡点结构标高、屋面板坡度。

(7)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的集中讲明应包含以下通用条款:

1)未注明楼板厚度及配筋

2)本层结构基准标高

3)半砖或一砖隔墙下无梁时板底加筋

4)楼板开洞洞边板底加筋及锚固要求

(隔墙下板底加筋及洞边板底加筋宜在平面图中用两根粗实线定位。)

(8)板编号统一按2B5 式样,其中2为层号,5为板号。上部结构一样外围梁梁面与主楼面做平。

8.2.3 梁配筋图

(1)上部结构各层梁配筋一样分X方向和Y方向两张图表示,以利图面清晰;当梁较少时,如能表达清晰,X方向和Y方向也能够合并为一张图表示。

(2)梁编号前加层号,同时应区分屋面梁编号。自下而上梁编号为DL(地梁)、1KL(一层框架梁)、2KL(二层框架梁)及WKL(屋面框架梁)等。

(3)八角窗处水平折梁在柱位置应明确钢筋锚固,并与内梁筋拉通配置。

(4)四级框架中,底层楼面、屋面框架梁及中间层受力较大梁箍筋用8@100/200(2);中间层梁受力较小时箍筋用6@100/150(2)(C2 5及以下);上部结构及地下室顶梁四肢箍梁面筋架立筋角筋拉通,另两根筋用12。

8.2.4 墙柱平面图

(1)混凝土墙柱平面图中墙柱不涂灰。

(2)如能表达清晰,柱网平面一样不分层画出,仅用两张平面(地下室、上部各一)表示,上部另加柱直截了当在上部结构平面中表示(包括大样),框架柱用截面大样法。

8.2.5 桩位结构平面布置图和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