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问题练习及难点分析

运动学问题练习及难点分析
运动学问题练习及难点分析

1.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加速度为0.5m/s2的匀加速运动,那么在任意1s内()A.汽车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5倍B.汽车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0.5m/s C.汽车的末速度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0.5m/sD.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m/s 2.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B.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变而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

D.加速度的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

3.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4.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匀加速运动,最初一分钟行540m,那么它在最初10s行驶 m。5.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自A向B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停于B点,初速度为3m/s,加速度为0.4m/s2。

若汽车在某1s内通过了0.4m的位移,则在这1秒前汽车已运动了 s。

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

那么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

7.火车原来以5m/s的速度行驶,当第一节车厢前端运动到站台上旅客正前方时,开始加速,加速度大小为2m/s2,已知第一节车厢经过此旅客用时2秒,问第5节车厢经过此旅客用时多少?

8.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火车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相邻的两个10s 内,列车从他跟前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求:

(1)火车的加速度(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的速度大小。

9.相距12km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5km/h,乙的速度为3m/h,有一小犬以6km/h同时由甲向乙跑,遇到乙后回头向甲跑,如此往复,直到甲、乙相遇,则此过程中犬的路程为 km。

10.物体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在奇数秒内由于受恒力作用作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偶数秒内作匀速运动,经多长时间物体的位移达到40.25m。

1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 s内的位移

1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t s内位移为x1;第2个t s内位移为x2,则物体在第1个t s末的速度是()

A.(x2-x1)/t B.(x2+x1)/t C.(x2-x1)/2t D.(x2+x1)/2 t

13.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末速度为v t,则这段时间内的位移A.x < v t t /2 B.x = v t t /2 C.x > v t t /2 D.无法确定14.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点的速度为v,到R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

A.l∶8 B.l∶6 C.l∶5 D.1∶3

15.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 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1.5 m/s B.3 m/s C.4 m/s D.无法确定

16.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cm,BC=10c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

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

17.如图1-5-10所示,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光束激光器装在上转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MN为d=10m,如图所示,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s,光束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45o时,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如果再经过△t=2.5s光束又射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二位数字)

18.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

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

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

C.在时刻t

3和时刻t

4

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

4和时刻t

5

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19.物块以v

=4米/秒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经A、B两点,已知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速度的2倍,由B点再经0.5秒物块滑到斜面顶点C速度变为零,A、B相距0.75米,求斜面的长度及物体由D运动到B的时间?

20.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加速度为2m/s2,加速行驶5秒,后匀速行驶2分钟,然后刹车,滑行50m,正好到达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21.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

1

,最后3秒内的位

移为s

2,若s

2

-s

1

=6米,s

1

∶s

2

=3∶7,求斜面的长度为多少?

22.一质点沿AD直线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测得它在AB、BC、CD三段的时间均为t,

测得位移AC=L

1,BD=L

2

,试求质点的加速度?

23.一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

1

的匀加速运动,接着

做加速度为a

2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抵达B点时恰好静止,如果AB的总长度为s,试求质点走完AB全程所用的时间t?

24.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两段长为s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

求物体的加速度?

1234567

1 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中,甲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以2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求:

(1)经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此时甲、乙两车速度有何关系?

(2)追上前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二者的速度有何关系?

2.汽车正在以 1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 处有一辆自行车 以

4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 = - 6m/s 2

的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 的大小为 ( )

A .9.67m

B .3.33m

C .3m

D .7m

3. 甲车以10米/秒,乙车以4米/秒的速率在同一直车道中同向前进,若甲车驾驶员在乙

车后方距离d 处发现乙车,立即踩刹车使其车获得-2米/秒2的加速度,为使两车不致相撞,

d 的值至少应为多少?

4.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

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0,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

少为多少?

5.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在同一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以初速度,

加速度做减速运动,乙以初速度,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二者间的最大距离;(2)两车再次相遇所需时间.

6. 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中,甲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以2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求:

(1)经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此时甲、乙两车速度有何关系?

(2)追上前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二者的速度有何关系?

7.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m 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 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m 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 ,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4s ,设猎豹距离羚羊xm 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 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求:

(1)猎豹要在其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 值应在什么范围?

(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上羚羊,x 值应在什么范围?

8.甲、乙两物体相距s ,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D )

A .若a 1=a 2,则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

B .若a 1>a 2,则两物体只能相遇两次

C .若a 1

D .若a 1>a 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或不相遇

9. 火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 处有另一列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

v 2(对地、且v 1>v 2)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 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 应满

足什么条件?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一段时间内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⑴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 ,即v v =乙甲。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 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 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

③ 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跟⑵类似。

3、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 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 t -图象的应用。

二、相遇⑴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分析同上。

⑵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三、处理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物理方法

方法二:数学方法:根据两物体相遇时的位置坐标相同及两物体的运动时间,求出各自的位移根据它们位移 间的几何关系,建立两物体的位移 与运动时间之间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根的判别式ac b 42

-=?满足的条件来讨论

0>? 两物体必能追上 可能相遇两次

0=? 两物体恰能追上或只能相遇一次 0

方法三:图象法:

高一物理运动学专题复习-参考模板

高一物理运动学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二、参照物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灵活地选取参照物会给问题的分析带来简便;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管物体的有质量的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四、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五、位移和路程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六、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S/t ,单位:m / s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公式V =(V 0+V t )/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4.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七、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 =0,v=恒量. 3.位移公式:S =vt . 八、加速度 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 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a = t v ??=t v v ?-12。 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2.加速度与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速度大加速度也大、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等关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相同的关系,加速直线运

运动学基础》题库-无答案(14.5)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运动学基础》题库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题) 第一章运动学绪论 1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运动动作 B 运动行为 C 运动治疗方法 D 运动动作与运动行为 2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有 A 描述与分析 B 动物实验 C 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D 以上都是 3 运动学研究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A 关节运动与骨骼肌运动力学原理 B 运动中能量的供应方式 C 物理治疗 D 运动动作分析 4 学习运动学课程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认识()的关系 A 人体与环境 B 结构与功能 C 局部与整体D以上都是 5 下蹲过程中下肢处于封闭运动链,因有 A 髋、膝与踝关节同时运动 B 仅髋关节活动 C 仅膝关节活动 D 仅踝关节活动 6 写字时,上肢运动链处于开放运动链 A 仅有肩关节活动 B 仅有肘关节活动 C 仅有腕关节活动 D 有前臂与腕关节活动 7 环节是指人体身上 A 活动的每个关节 B 相对活动的肢体 C 相对活动的节段 D 相对活动的关节 8 打羽毛球时手臂挥拍向下扣球的动作属于 A 推 B 拉 C 鞭打 D 蹬伸 9 举重动作属于 A 推 B 拉 C 鞭打 D 缓冲 10 腾空起跳落下时的屈膝与屈髋动作属于 A 推 B 拉 C 鞭打 D 缓冲 11 骑自行车,腿的动作有 A 推 B 拉 C 鞭打D蹬伸 12 步行时,伴随骨盆和肢体的转运的运动形式为 A摆动 B 扭转C缓冲D蹬伸 13 仰卧位时,上下肢互相靠拢的运动形式为 A 扭转 B 摆动 C 相向运动 D 鞭打 14 无氧运动是指()运动 A 小强度 B 中等强度 C 大强度D极量强度15 关于有氧运动错误的是 A 运动时间较长 B 中、小强度 C 一般健身锻炼D极量强度 16 动力性运动错误的是 A 产生加速度 B 产生位移 C 抗阻力 D 维持躯体姿势 17 运动动作可以 A 消除肢体肿胀 B 使肌力下降 C 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粘连 D 使韧带挛缩 18 主动运动是指肌力达()时,即可由骨骼肌主动收缩完成肢体的运动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19 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55%-65%的运动强度是 A 极量强度 B 亚极量强度 C 中等强度 D 小强度 20 打太极拳,其运动强度属于 A 极量强度 B 亚极量强度 C 中等强度 D 小强度 第二章运动学基础 1 人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 A 力 B 力矩 C 力和(或)力矩 D 速度 2 骨骼肌张力相对于人体环节而言是 A 均为内力 B 内力和外力 C 外力和内力 D 均为外力 3 人体整体的主动运动的必要条件是 A 摩擦力 B 重力 C 肌力 D 支撑反作用力 4 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称为 A 动量 B 冲量 C 动能 D 势能 5 人体缓冲动作可以 A 增大冲击力 B 减小冲击力 C 减少重力 D 增大重力 6 物体的惯性与下面哪个物理量有关 A 长度 B 重量 C 速度 D 质量 7 人体站立姿势平衡为 A 上支撑平衡 B 混合支撑平衡 C 上下支撑平衡 D 下支撑平衡 8 人体上支撑平衡从平衡能力来说是 A 有限稳定平衡 B 稳定平衡 C 不稳定平衡 D 随遇平衡 9 对于人体下支撑平衡,稳定角的个数是 A 2个 B 4个 C 8个 D 16个 10 骨的塑形与重建是通过适应力的作用而发生的,这是 A 牛顿定律 B 动量定理 C 沃尔夫定律 D 阿基米德定律 11 人体活动减少或肢体伤后固定,骨的力学特性改变是 A 强度与刚度均下降 B 强度增加,刚度下降 C 强度与刚度均增加 D 强度下降,刚度增加 12 手臂持球以肘关节为支点构成的杠杆是 A 平衡杠杆 B 省力杠杆 C 费力杠杆 D 混合杠杆

专题 运动学问题

高三物理专题运动学问题 一、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的条件:①F 合=0或②F 合≠0且F 合与v 共线,a 与v 共线。(回忆曲线运动的条件) 2、基本概念 (1)???路程位移 (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3)???≠增加的速度加速度速度 (4)??? ???? ==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 3、分类 4、匀变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 (2)公式 (会“串”起来) ①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s t =??? ??? ?=?++=++=+=+2000002 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 t/ 2 =V = V V t 02+=s t ②根据基本公式得?s = a T 2 3+N S 一N S =3 a T 2 Sm 一Sn=( m-n) a T 2 推导: 第一个T 内 2021aT T v s + =I 第二个T 内 212 1 aT T v s +=∏ 又aT v v +=01 ∴?s =S Ⅱ-S Ⅰ=aT 2 以上公式或推论,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住一定要规定正方向!选定参照物!同学要求必须会推导,只有亲自推导过,印象才会深刻! (3)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在1T 末 、2T 末、3T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 ②在1T 、2T 、3T ……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 ; ③在第1T 内、第 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T)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 (4)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得到的启发)。(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5)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之运动学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运动学 [知识要点复习] 1.位移(s):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长度。 2.速度(v):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 它只能粗略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v):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3.加速度(a):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 矢量,单位m/s2。 4.路程(L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图像 (1)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2)图象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加速度a 的大小、方向不变

2)图像 7.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从静止开始的自由运动。 8.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叫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原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无关;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大,惯性大。 9.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0.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方向不同、作用在两个不同且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可概括为“三同,两不同”。 11.超重与失重:当系统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其重力的现象叫超重;当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其重力的现象叫失重。 12. 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即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若用θ表示加速度a 与速度v0的夹角,则有:0°<θ<90°,物体做速率变大的曲线运动;θ=90°时,物体做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90° <θ<180°时,物体做速率减小的曲线运动。 1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a.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 b.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它分运动的影响。 c.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3)运动分解的原则

专题运动和力专项练习含答案

专题一 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 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共40分) 1. 如图1—19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的作用 下而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大小不可能为0 D.大小可能为F 2.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汁的定滑轮,绳一端系一质量 为M=10kg 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5 kg 的猴子, 从绳的另一端沿绳上爬.如图1-20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 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l0 m/s 。) A .25 m/s B .5 m/s C .10 m /s D .0.5m/s 3. 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A 、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1—2l 所 示,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 时 A . A 受到 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 . 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 . A 、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 、B 表面的性质 4. 如图1—22所示,物块先后两次从光滑轨道的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然后从B 处进入水平传送皮带到达C 处,先后两次进入皮带的速度相 等,第一次皮带不动,第二次皮带逆时针转动,则两次通过皮带所用 的时间t 1、t 2的关系是 A .t l > t 2 B. t l < t 2 C .t 1 = t 2 D .无法确定 5. 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 动,两位观察者的位置以及两颗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 A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C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6. 土星外层上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 速度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A .若R v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B. 若R v ∝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C .若R v 1∝,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D .若R v 1 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7. 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5个共点刀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 为15 N 和10 N 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运动学图像专题(含答案)

图像专题: 在运动学中的图像,主要是S-T 图像和V-T 图像。 题目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首先要看这个图像是描述什么物理量跟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看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步错了,那接下来所有你做的判断很有可能都是错的! 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图像中尽可能多的读取到多一点信息。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除了要看横纵坐标外,还要看什么呢? 1、看变化趋势,看走势。比如S-T 图像中,S 是随时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先变大后变小,等等。 2、看起点,也就是看截距。比如S-T 图像中T=0时的位移,就代表物体的出发点离O 点多远。再比如,V-T 图像中T=0时的速度就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3.看斜率,弄懂图像中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除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它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从S-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速度的大小,越倾斜,速度就越大。这里,还要注意速度的正负。同样,V-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加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就越大。这里,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4.看面积,弄清图像中横纵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乘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面积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V-T 图像中的面积就代表位移。在这里,试卷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我们还要定量算出位移的大小。追及、相遇问题常有以图像题出现的。 5.看交点。如果时间为t1时,两曲线有交点,那就说明,这时候两物体有相同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纵轴。比如,S-T 图中如果图像有交点,那就说明那个时刻有相同的位移。 【练习题】 1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 ) 2.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t 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 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 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4.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 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 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S A B C

(完整版)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汇总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 1.(8分)如图13所示,有一定厚度的长木板AB在水平面上滑行,木板的质量m1=4.0kg.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木板上表面距水平面的高度h=0.050m.当木板滑行速度v0=3.0m/s时,将一小物块C轻放在木板右端B点处.C可视为质点,它的质量m2=1.0kg.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C从木板的左端A点滑出,它落地时的动能E KC=1.0J.小物块落地后,木板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停在水平面上,这时,木板左端A点距小物块的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1=0.90m.求: (1)小物块C从木板的A点滑出时,木板速度的大小v A; (2)木板AB的长度L. 图13 2.(8分)如图11所示,将工件P(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轻放在以速率v匀速运行的水平传送带的最左端A,工件P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然后从传送带最右端B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的长度L=7.5m,B距地面的高度h=0.80m. 当v=3.0m/s时,工件P从A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0=4.4s. 求: (1)工件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当传送带分别以不同的速率v(运行方向不变)匀速运行时,工件P均以v0=5.0m/s 的初速度从A端水平向右滑上传送带. 试分析当v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工件P从A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保持不变,并求出对应的时间t(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8分)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 kg、长度L=2.0 m的木板,在F=8.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2.0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l.0 kg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21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要点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运动学基础题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 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 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 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 D.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 4.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 离一定越来越大 6.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

2020高考物理运动学专题练习

直线运动规律及追及问题 一 、 例题 例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析:同向时2201/6/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71210 4201=?+=?+= 反向时2202/14/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312 10 4202-=?-=?+= 式中负号表示方向跟规定正方向相反 答案:A 、D 例题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快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 A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t 3和时刻t 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t 4和时刻t 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析: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很明显地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t 2及t 3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 3、t 4之间 答案:C 例题3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立身体离开台面,此时中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 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g 取10m/s 2 结果保留两位数字) 解析:根据题意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的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且忽略其水平方向 的运动,因此运动员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由g v h 22 0=可求出刚离开台面时的速 度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解析版)-2021届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专题导航】 目录 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1) (一)t x-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3) (二)t v-图像的理解 (4) 热点题型二两类常规运动图象的区分 (7) 热点题型三运动学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8) 类型一根据题目情景选择运动图象 (9) 类型二根据图象信息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9) 类型三图像的转换 (12) 热点题型四“四类非常规运动学图像”的理解与应用 (14) 类型一a-t图象 (14) 类型二x t-t图象 (15) 类型三v2-x图象或x-v2图象 (17) 类型四x-v图象 (18) 【题型归纳】 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题型要点】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2.三点说明 (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3.x-t图象、v-t图象、a-t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 (1)x-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a-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题方法】运动学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

运动学知识点及例题(详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1)定义: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把物体看作有质量的点) (2)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质点是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2.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可能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但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假定它是静止的。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④比较两物体运动时,要选同一参考系。 3.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是空间某个点,在x 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在x 轴上是有向线段,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与路径无关。 (3)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因为一个矢量和一个标量不能比较。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是线段.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A B A B C 图1-1

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解析版)

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 【题型归类】 类型一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1.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可知() A.小车在20~40 s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B.20 s末小车回到出发点 C.小车在10~20 s内与20~30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小车在0~10 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在10~20 s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20~30 s和30~40 s,加速度的方向相反,A错;20 s末,正向位移最大,B错.10~20 s和20~30 s内,图线斜率符号相同,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同,C对.小车在0~10 s内的位移小于10~20 s内的位移,故平均速度也小些,D 对. 【答案】:CD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比A晚出发2 s 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 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 s时距原点20 m处相遇 【解析】:由x-t图象可知,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比A

晚出发2 s,图象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x-t图象可知,B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比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要大,A、B两直线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相遇,交点的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和相遇的位置,故A、B 两物体在A物体出发后4 s时相遇.相遇位置距原点20 m,综上所述,B、D选项正确. 【答案】:BD 类型二两类图像的对比 3.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中,给出了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线1、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x-t图象中0~t1时间内物体1和2的平均速度相等 C.v-t图象中t4时间内3的加速度大于4的加速度 D.两图象中,t2、t5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解析】: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 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平均速度v=Δx Δt知 x-t图象在0~t1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Δx相同,时间Δt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在v-t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0~t4时间内的前半段图线3的斜率小于图线4的斜率,a3a4,故3的瞬时加速度不是总大于4的瞬时加速度,故C错误; x-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0~t5这段时间内速度为正,故t5时刻反向运动,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 【答案】:AC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方法点拨] (1)x -t 图象描述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及出发点等信息,注意x -t 图象不是运动轨迹.(2)v -t 图象能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位移大小和方向,但没有出发点.(3)遇到特殊图象根据图象形状确定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写出函数关系式,转化为常见的形式,从而确定运动情况. 1.(x -t 图象)(多选)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 、B ,A 在西B 在东,一辆匀速行驶的 汽车自东向西经过B 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 路牌向B 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 原速率飞回A ,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 .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 图中t 2=2t 1,由图可知( ) 图1 A .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两倍 B .第一次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 C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1.5倍 D .小鸟和汽车在0~t 2时间内位移相等 2.(v -t 图象)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并做直线运动,则下列描述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图2 3.(特殊图象)t =0时刻一质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时间t 内相对初始位置的位移为x .如图2所示,x t 与t 的关系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t =2 s 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 A .8 m/s B .6 m/s 2 C .4 m/s D .2 m/s 4.(a -t 图象)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正确的是( ) 图3 5.如图4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P (t 1,x 1)为图象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0,x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重点高中物理运动学专题

重点高中物理运动学专题

————————————————————————————————作者:————————————————————————————————日期:

运动学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参照物 3.参照系——固连于参照物上的坐标系(解题时要记住所选的是参照系,而不仅是一个点) 4.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v 绝=v 相 +v 牵 二.运动的描述 1.位置:r=r(t) 2.位移:Δr=r(t+Δt)-r(t) 3.速度:v=lim Δt→0 Δr/Δt.在大学教材中表述为:v=d r/dt, 表示r对t 求导数 4.加速度a=a n +a τ。 a n :法向加速度,速度方向的改变率,且a n =v2/ρ,ρ叫 做曲率半径,(这是中学物理竞赛求曲率半径的唯一方法)a τ : 切向加速度,速度大小的改变率。a=d v/dt 5.以上是运动学中的基本物理量,也就是位移、位移的一阶导数、位移的二阶导数。可是三阶导数为什么不是呢?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F=ma,即直接和加速度相联系。(a对t的导数叫“急动度”。) 6.由于以上三个量均为矢量,所以在运算中用分量表示一般比较 好 三.等加速运动 v(t)=v 0+at r(t)=r +v t+1/2 at2 一道经典的物理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中物理学家曾 经研究,当大炮的位置固定,以同一速度v 沿各种角度发射,问:当飞机在哪一区域飞行之外时,不会有危险?(注:结论是这一区域为一抛物线,此抛物线是所有炮弹抛物线的 包络线。此抛物线为在大炮上方h=v2/2g处,以v 平抛物体的轨迹。) 练习题: 一盏灯挂在离地板高l 2,天花板下面l 1 处。灯泡爆裂,所有碎片以同样大小 的速度v 朝各个方向飞去。求碎片落到地板上的半径(认为碎片和天花板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即切向速度不变,法向速度反向;碎片和地板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即碰后静止。) 四.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 1.我们讲过的圆周运动是平动而不是转动 2.角位移φ=φ(t), 角速度ω=dφ/dt , 角加速度ε=dω/dt 3.有限的角位移是标量,而极小的角位移是矢量 4.同一刚体上两点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两点的相对距离不变,相对运动轨迹为圆弧, V A =V B +V AB ,在AB连线上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速度 B、质量 C、位移 D、机械能 2.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和位移都是矢量 B.路程和位移都是标量 C.路程是矢量,位移是标量 D.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3. 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诗人说“满天云不动”选取的参考系是() A. 两岸 B. 花 C. 云 D. 诗人 4.如图所示,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发生的位移是() A.1m B.-5m C.5m D.-1m 5.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一列火车的进站时间 C、研究一列火车从昆明开往丽江的运行时间 D、研究直升飞机上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一定具有加速度 B.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大 C.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加速度越大,则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7.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C、加速度减小,速度可能增大 C、加速度不变,速度一定不变 D、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8. 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D. 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9.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变化 C、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变力 D、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 10.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D、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11.一个小球从4m高处自由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到1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关于小球的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是3m,位移大小是5m,方向竖直向上 B、路程是5m,位移大小是3m,方向竖直向上 C、路程是3m,位移大小是5m,方向竖直向下 D、路程是5m,位移大小是3m,方向竖直向下 12. 北京时间2006年7月12日凌晨,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88s打破了世界纪录!刘翔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 A. 7.00m/s B. 7.76m/s C. 8.54m/s D. 10.00 m/s 13.一个小球从4m高处自由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 A. 位移大小是5m B. 路程是3m C. 位移大小是3m D. 以上都不对 14.某环保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大小为2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回答1-3题。 1. 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东半球赤道上 B. 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 西半球赤道上 D. 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 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3. 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1万千米 B. 2万千米 C. 3万千米 D. 4万千米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4-5题。 洋 度 印 丁 丙 乙 甲 洋 平 太 明州(宁波) 广州 海 中 地 图例 城市 河流 航线 07001400㎞ 第1、2题图 沙地教育 SHA DI JIAO YU 4.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6.右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乙 甲 地面 第11题图沙地教育 SHA DI JIAO YU A.47° B.43° C.23.5° D.21.5° 1996年我国与M 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 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 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 国的位置。据此完成7~9题。 7. 中资企业在M 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 满足我国需求 B. 拓展国际市场 C. 提高技术水平 D. 增加当地就业 8. 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 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A. 美国 B. 日本 C. 澳大利亚 D. 法国 9.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 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A. 8:00~9:00 B. 11:00~12:00 C. 14:00~15:00 D. 17:00~18:00

初中物理运动图象专题(练习+知识点)

§3 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识要点]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2.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1)明确要研究的对象A (如车上的人); (2)选择参照物B (如地面); (3)判断A 和B (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有改变。 若位置有改变,说明A 相对于B 在运动,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则A 相对B 是静止的。 *注: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二)速度(V )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 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②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的方法)。 2.速度(v )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 (2)定义: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类似于观众的方法) (3)公式:v=s/t s:路程 t:时间 (4)国际单位:m/s , 读作“米每秒”。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根据v=s/t 可以得到: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即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三)平均速度(V )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 公式:v=s/t *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该段的总路程/该段的总时间 *总时间包括兔子睡觉的时间等。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速度计(速度表)、子弹炮弹出膛口、探头检测到的汽车速度等都是瞬时速度。 *一般情况下(物体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S/m O V(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