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读懂诗歌
专题15 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鉴赏形象-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
专题15 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鉴赏形象【高考真题演练】1.【2020·新高考Ⅰ卷(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们: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略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见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历风雨磨练。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和诗人情感的读懂和理解。
“表达含蓄蕴藉”错误。
从本诗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感情表达十分直接,并不含蓄。
2.(1) C 【解析】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2020年高考全国卷:古典诗词赏析及题型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古典诗词赏析及题型解析一、2020年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译文:标题:酬和好友袭美(皮日休)因生病在家难以赴约因此寄诗给我的和韵诗。
首联: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
颔联: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
颈联: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
尾联: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从标题的理解、首联的内容、颔联的情感、尾联的手法设题。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2.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试题解析】本题是典型的思想情感题,对于病种好友,诗人有不能共游的遗憾,对友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对来日观景的展望。
这既是符合我们人之常情的感情,也是根据行文表现出来的感情。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料范本【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2020全国一卷、二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
2020全国一卷、二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三:读注解
【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 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 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载, 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明疑点难点
四:读意象
意象:象,即形象;意,即意念、 情感,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人公情感的物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咏素蝶诗》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 别(咏物诗)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鹊桥仙 七夕》
1、交代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 (因七夕而写)2、暗示写作内容与情感(写 夫妻相思相聚)
《征人怨》
1、交代写作对象(征人)2、点明诗歌的类 别(边塞诗)3、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怨)
•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用效果如何?
• 【参考答案】(1)颈联实写诗人贬谪途中所 见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落,水面静寂 ,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2)尾联虚 写,转入诗人的想象:明晨踏上岭头的时 候再望故乡,虽然见不到故乡的踪影,但 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3)虚 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 苦和被 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
表达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表现 作者虽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 观豁朗的心境。
温馨提示
关于作者的相关信息,有 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 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 不再注释,需要从平时积累 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 陶渊明
(弃官归田,诗风恬淡)
• 杜甫
(忧国忧民,诗风沉郁)
• 李白
(傲岸不羁,诗风潇洒)
• 辛弃疾、陆游、(国难当头,忧心如焚,
2020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彩笔写就断肠句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把古诗“泡”开来
(3)词类活用:“残春”, 语“诗人”或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残春 “我”
的时节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推敲字词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1)标注名词:旅舍、春、雨。
(诗人)在残
(2)查找形容词或动词:残、
(诗人)(于)残 春时节(住)
旅舍残 宿、晴。
春(住)旅舍 在旅舍里,
春宿雨 (3)词类活用:①宿雨:夜雨,
宿雨(早晨) 雨下了一
晴 经夜的雨水;指下了一夜
晴
夜,(早晨)
雨,活用作动词。②晴:名
雨过天晴
词活用作动词,放晴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推敲字词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1)标注名词:心地、
恍然心
咸京。
地忆咸
省略主语“我”
(2)查找状语或动词:
京
恍然(忽然)、忆(回忆)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答案: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 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委婉地表达了诗 人追忆往昔时光,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 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jìng),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①无火拨残 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②今夜冷。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4.指出下列诗句中互文见义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
解析:“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 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 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 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
2020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 久候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 题更加鲜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 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更”字加强了连 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要注意意象词
诗中意象无限广, 主客相融意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意,象:望月怀远尽思乡。
[注]苗发、司空曙
是李益诗友。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鉴赏程序 (走进诗歌)
看一看 抓一抓 辨一辨
13
看一看 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 至标点……
14
一看标题
看标题,抓题眼 •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是诗歌鉴赏的向
考点透视
写了什么
A.描写了什么 形象
象
B.营造了什么 意境
境
C.抒发了什么 情感
情
怎样写的
D .运用了什么 语言
E .运用了什么 技巧
为什么写
如何入诗境 如何品诗情
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怎样才算读懂?】
③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 “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 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 程恍惚如梦之意。
• 看典故
•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
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
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诗歌鉴赏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难点。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鲜明且稳定,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创新与变化。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选材的多样性和题型的稳定性上,更在于命题思路的人文关怀和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文将总结命题特点、规律,并提出读懂诗词、准确解答的方法、策略。
一、选材特点:近5年的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的体裁主要集中于唐宋时期诗词,特别是七言律诗和小令。
2020-2024年5年10道诗歌鉴赏题8首律诗,1首李白的古体诗《送别》,1首宋代魏了翁的小令《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作者方面,既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安石、陆游等,也有相对陌生但作品质量上乘的诗人,如杨巨源、林逋、刘克庄、叶梦得等。
这样的选材策略既保证题目的陌生度,又确保诗歌的艺术价值。
总体来看,所选诗词,要么是一流诗(词)人的二流诗(词)作,要么为二流诗(词)人的一流诗(词)作。
二、命题特点(一)题型稳定:近5年的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题型设置。
通常包括一道3分的客观题和一道6分的主观题,共9分。
这样的题型设置既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考查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考查重点: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准确理解。
选项通常涉及对诗歌语句、词语的解读,以及对诗歌整体意境、情感的把握。
近几年诗歌鉴赏特别侧重考查考生在情境中对个别词语意思的理解,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念此别惊神”中的“此”指的是“把君诗过日”,而不是选项中“面对离别,诗人感到心惊神伤”;2022年新高考Ⅱ卷李白《送别》“君到南中自称美”的“称”根据前一句“胜境由来人共传”(绝美的风景一直以来有口皆碑,竞相传颂),应该理解为“称赞”(你到南中自然也会称赞那里的美景),而不是选项中的“相称”;再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湓浦曾闻似衣带”中的“衣带”,2022年I卷“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苦”。
2020高考诗歌鉴赏——诗论评价题解答方法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①,歘见②麒麟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骅骝:赤色的好马。 ②歘见:忽见。
(2)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对这首诗的 评价是“结联,见公本色”。请作具体分析。(6分)
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
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远。(2分)
《点绛唇 试灯夜初晴 》
问题:
内涵:言辞高妙优美
谭献在《谭献词 关键词:“ 咳唾珠玉”
辨》中评“情如
水。小楼熏被, 角度:语言技巧
春梦笙歌里”三 对应诗句:柔情似水,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
句“足当‘咳唾 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问题:
清代学者浦 起龙在《读 杜心解》中 对这首诗的 评价是“结 联,见公本 色”。请作 具体分析。 (6分)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
内涵:体现杜甫原有的品质 关键词:“公本色” 角度:情感
对应诗句: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能到哪里去寻找像画中一 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同生共死、匡济时危呢?
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之诗论题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鉴赏之诗论题的出题角度 与特点; (2)学会解答诗歌鉴赏之诗论题,掌握 常规答题思路。
小组交流
1、读懂诗论语 2、分析答题角度 3、取长补短,完善答案
活动一:典题回眸
问题:
三、四两句 诗,明人陆 时雍《诗镜 总论》云: “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 。”请作具 体分析。(4 分)
尾联作者由画中的两匹马,联想到当时国家时局危急 ,难以找到与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一起同 生共死。(2分)表现作者渴望人才被选拔,能够为国 效力,匡济时危的思想。(2分)这正是诗人忧国忧民 、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本色相符。(2分)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山东模拟)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2020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读懂诗家语
穿着白裙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披着红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轻声细语应和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6分)
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实为“林暗风惊草”——谁做什么。(主宾换位)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我 )松下问童子,
(你师父在家吗 )?
(童子)言师采药去。
( 那他去哪里了)?
只在据诗歌情境和自身体会进行合 理的想象,把诗中省略部分补充完整,才能准确把握诗意。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 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2019全国卷Ⅲ 】
学以致用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闪烁明暗不定
田塍chéng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香雾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月光寒了她的玉臂。(宾语前置)
3、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辛弃疾《贺新郎》) 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前置)
4、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贺新郎》) 黄花报霜信——谁做什么。(主宾换位)
5、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门户生光彩 ——谁做什么。(主宾换位)
《三步复习方案》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读懂诗歌的形象(题组训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读懂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真题回顾与模拟训练真题回顾一、(202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画面描述)“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答:解析:颈联前一句写农人为准备社日的祭祀活动而忙于酿造美酒。
社,人们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
这句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
后一句写远处传来的捣衣砧声送走了落日余晖,显现出傍晚农村祥和的氛围。
参考答案: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二、(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解析: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结合诗句来分析。
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是精卫对自己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抒发;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望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的。
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20202020年全国卷1语文诗歌详解
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
栖息在野外,喻指自
己虽有鹤之才华,却 未在朝为官。
解读颈联
能把束缚 别的煮食方
式,使斋饭也能吃得可口 留香。
• 栖野/ 鹤笼/ 宽使织,施山/ 僧饭/ 别教炊。
关着鹤的笼子。 喻指身不由己的 某些束缚,或指 官场上的某些束 缚。
•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 整句翻译:
• 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 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 授,没有写什么诗。
趁机
旧时楚国都城,
此处用“郢岸” 代指各地学生。
·解读颔联
商国的山 崖。泛指 山崖。
• 因吟/ 郢岸/ 百亩蕙,欲采/ 商崖/ 三秀芝。
沉吟,此处指教导学生
2020年全国卷1语文诗歌详解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一、初读:根据注释初读
•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 陆龟蒙
•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 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 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商朝诗人,史载 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做诗词
与友人 相唱和
二、研读标题
皮日休
(奇门遁甲中八门之一),一个人生在世无 财,无官运,维独姻缘甚佳,长寿,逢劫时, 天命助其度劫,适合多灾的职业却逢凶化吉, 其命一生平安,火克木,宫临艮,坤二宫, 无性命之忧。喻含诗人希望好友早日身体健 康,逢凶化吉。
2020年高考冲刺诗歌鉴赏复习:读懂诗家语(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课件
意象组合
读 懂 “诗家语”
四、 诗家语——画面的“跳跃”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我在)松下问童子 :
师往何处去?
(童子)言:师采药去。
问(师)采药在何处?
(童子):只在此山中。
问:前山抑后山?
按句意实为“看(君)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 “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本来作者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的文 才和武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定语挪前
青海长云雪山暗,遥望孤城玉门关。
“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 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 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谓语不全
钲(zhēng),一种铜制乐器。 饷——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 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 是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了 太阳好像挂上了铜钲。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 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 直接拼合, 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定语挪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 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好像成了宾语的 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 可能是“月”。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多重倒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精品PPT共26张)
二读诗人:知人论世功夫深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 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 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 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 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篮舁:即“篮舆”,指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 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也说古时一种竹制的坐椅。《晋书·孝友传 ·孙晷》:“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 扶持。” 宋·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①从题目上来看,有“酬”“ 和”“赠”“次韵”“答”等 字眼。②或表谢意(含婉拒)情 感,或表深情,或表干谒,或 表心志。
内容 情感
内容多为送亲别友、寄远怀人。大致有以下几 种方式: ①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②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 但不必用其原字。 ③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④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 序都须相同。
诗歌的题目,有的有标志词“酬、和、赠、次韵、答”,有的词带有一定的情感,如“怀、思、送、寄、 答”等词,这些词往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①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②细心寻找隐性“情语”,即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 又”“惟”“空”“可”“岂”等。需要引起注意。 ③明确“情语”出现的位置。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在 中间及小序中;隐性“情语”一般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①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早春之 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 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②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③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 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总结方法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含有特定情意的物象。 意境:由意象组合构成的艺术境界。
【例五】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
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
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
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练习
通过联想或想象,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这两句诗句的画面,品味其意境。
诗
歌
鉴
赏 01
2024高考专题复习
❀ 如何读懂古诗词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一)了解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 《楚辞》
汉魏五、七言 古体诗
唐诗(近体诗)
宋词
元曲
明传奇(剧本)
清(集大成)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情。
从军行 杨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2017 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 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 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 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 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 官来完成。
【答案】BE
【解析】B 项,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 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此 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重 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不恰当。E 项,“表示选材 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理解错误,此处应是诗人自谦之语, 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
五、(2017 新课标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 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 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解析】诗歌大意: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 不到报国的门路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我只好在醉中作草 书,以酒作为旗帜战鼓,以笔作为大刀长矛,笔势急骤,像是银河从 天而泻一般。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 转眼间,我收起书卷,又端起酒杯,如同看见了山河万里清平的气象。 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 “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 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 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 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 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 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 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 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 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解读时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逐句理解诗意,然 后分析诗人借“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应联系诗人的生平 经历,做到知人论世。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 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 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BD
【解析】结合诗歌题目“送子由使契丹”和苏轼兄弟的生平可 知,苏轼兄弟与李揆非常相似,声名卓著,举世皆知,苏氏一门, 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故可推知,苏辙如果被 单于知道自己家世第一,很可能被扣留。所以苏轼用此典一是嘱咐 苏辙切勿承认苏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二是暗含对远行弟弟的担 心,希望他能小心谨慎,平安归来。可知 A、C、E 正确。B 项“即 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与 D 项“切莫以家世傲人, 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 自我炫耀的资本。
【答案】CD
【解析】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C 项,“也隐含着 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称李绅为“短李”既是 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D 项,“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表述有误,这里虽有对自 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六、(2017 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 “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 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 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答案】A
【解析】“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从最后两 句可以知道,本诗咏赞了精卫填海的行为、坚韧不拔的壮志和奋斗到 底的毅力,所以不会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 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 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 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 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 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结合诗句来分 析。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 移尽,大海没有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 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是精卫对 自己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抒发;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 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 望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最后两 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的。
二、(2018 新课标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 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 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 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 纵横飞溅。
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 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 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 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 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 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 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 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 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 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 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解析】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的情感。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 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从表达 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 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 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三、(2018 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 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 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 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 一诗相近。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纲呈现 本专题高考考纲要求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 古代诗歌鉴赏四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从 2017 年起,古代诗歌出现了选择题的形式,2018 年与 2017 年高考全国卷 相比,古代诗歌阅读题数未变,但其中 5 分的五选二的选择题变成了 3 分的四选一的选择题。总的来看,题型变化,难度骤然增加。
【答案】D
【解析】D 项,第三联应理解为“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 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渲染出诗 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 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 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答案】B
【解析】B 项,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 “穷”并不是指生活贫困。“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 迫”。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