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常见淡水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其中纯淡水种类187种,回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39种。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种之多。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现就部分种类简述如下:
1.中华鲟体呈梭形,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胭脂鱼俗称雷公鱼。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分布于闽江中上游。
3.鲥俗称鲥刺。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4.斑俗称油。体呈长椭圆形。生殖期亲鱼进河口产卵,该鱼含油脂较多,味鲜美。分布于闽江口、九龙江口。
5.风鲚俗称黄刺。体侧扁而长,为常见的小型鱼类。栖息于港湾和河口附近,见于沿海、闽江口、九龙江、晋江、木兰溪。闽江最多。
6.香鱼俗称溪鳁。体窄长。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秋冬季于中下游浅滩产卵。肉细味美,具特殊香味。分布于沿海、闽江、九龙江、交溪。
7.花鳗鲡俗称鲈鳗、溪滑。体重达30~50千克,为大型经济鱼类。栖于山涧、溪流和水库的乱石洞穴中,主食动物性食料,营养丰富。各江河水域均有分布。
此外,福州鳗鲡、短头鳗鲡和乌耳鳗鲡均为福建省特有种。
8.青鱼俗称乌溜草。栖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蚬、蚌等。为国内传统淡水养殖四大鱼类之一。
9.草鱼俗称鲩、草鲩。生活于水体中上层。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为省主要的养殖鱼类。
10.长江体长,侧扁。温水性鱼类。分布于闽江上游山区的冷水涧中,是该鱼分布纬度最低的记录。
图片暂缺
11.赤眼鳟俗称红目鲀。形态与草鱼相似。主要栖于静水或流速较缓的水域,省内各水系均有分布。食物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为主。在福州地区,该鱼为池塘混养对象。
本属还有高体赤眼鳟,是福建省特有种,分布于九龙江和晋江水系。
12.鳡俗称竿鱼。一种生活于水体中上层、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因食其它鱼类而被列为害鱼。省内各水系均有分布。
13.鯮俗称尖头鱼感。体形与鱼感相似。性凶猛。主食鱼类,吞食大量其它鱼苗,对养鱼业危害较大。分布于闽江水系。
14.鳤俗称金刀。体细长,略呈圆筒状。仅见于闽江水系。
15.银飘鱼俗称更薄条。体长,极侧扁。江河的上层鱼类,喜成群在水面上飘游。分布于各水系。本属还有寡鳞飘鱼,见于福建省九龙江水系。
16.似鱎俗称锯齿鳊。体形颇似银飘鱼。分布于晋江水系。
17.餐俗称苦条仔、青条。外形与银飘鱼相似。为江河常见的小型鱼类,广布于省内各水系。
18.红鳍鱼伯俗称溪巴力。体侧扁,栖于缓流或水草茂盛的静水区,主食小型鱼类、虾及水生昆虫。分布于各大水系。
19.翘嘴红鱼伯俗称翘鼻巴力。为中上层鱼。性凶猛,成鱼完全以鱼为食。是常见的经济鱼类。分布于闽江、汀江、木兰溪水系。本属还有蒙古红鱼伯和戴氏红鱼伯。
20.大眼华鳊俗称大目眶。体侧略呈长菱形。生活于水流较缓的溪河。喜食腐殖质藻类、小鱼及虾。为山地溪河中小型鱼类。广布各水系,以闽江上游为最多。本属还有海南华鳊,见于汀江水系。
21.鲂俗称鳊。体侧扁,呈菱形。喜生活于有水草的地方,食性杂。分布于闽江、木兰溪水系。
22.团头鲂俗称武昌鱼。成鱼草食,肉细嫩鲜美,名贵经济鱼类。已作饲养对象。见于闽江下游。
23.银鲴俗称厚鳞黄尾。为底栖性鱼类,刮食哇藻、有机碎屑及污泥杂食。该鱼为闽江上游产量最高的经济鱼类,现已成为池塘、水库混养对象,广布全省各水系。
24.细鳞斜颌鲴俗称厚鳞黄尾。体形、习性酷似银鲴。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广布全省各水系。
25.圆吻鲴俗称溪勒。食性大,饲养简易,闽西地区饲养该鱼有悠久历史。见于全省各水系。
26.刺鲃俗称溪鱼匡。体略呈圆筒形。食性颇杂,为山区溪河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分布全省各水系。鱼鳞较大
27.半刺厚唇鱼俗称石板鱼。为山区常见的食用鱼类。分布全省各水系。
相似种有北江厚唇鱼。分布于汀江水系。
28.台湾铲颌鱼俗称苦威。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为山区溪流性中小型鱼类。主食附着性藻类及腐殖质。是较重要的经济鱼类,分布于全省各水系,闽江上游和九龙江尤多。
29.小口白甲鱼俗称石雷黄。体形与台湾铲颌鱼相似,栖息于水温较高、水流湍急的溪河中,刮食底层藻类和腐殖质。分布于汀江和九龙江水系。
30.瓣结鱼为中下层鱼类。喜激流清水,常出没于石隙间,主食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见于闽江水系。
31.鱼麦俗称雪鱼。体长而侧扁。底层鱼类,喜清水激流,不耐低温,水温低于7℃左右难于生存。以附着性藻类和腐殖质为主食。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在上杭、永定已成养殖对象。分布全省各水系。
图片暂缺
32.东方墨头鱼俗称双鼻。体前部呈圆筒形,向后侧扁。为溪河激流性鱼类,过底栖生活。个体不大,但体肥味美。分布全省各水系。
33.唇鳈俗称竹槁头。栖息在水温较低、水流湍急的江河中。常见的食用鱼类。分布全省各水系。
34.福建华鳈俗称花石斑。为常见的小型鱼类。分布闽江和九龙江水系。
35.银色颌须鮈为常见的小型鱼类,广布全省各水系。同属还有细纹颌须鮈和短须颌须鮈。
36.吻鮈俗称沙条。体细长,吻部显著突出,为常见的中小型食用鱼类。分布于闽江、汀江水系。
37.似鮈俗称沙铅。体近圆筒形,为底层小型鱼类。分布于闽江、汀江、晋江水系。
38.棒花鱼俗称沙糠。体形与似鮈相似,但较粗壮。分布于全省各水系。本属还有长棒花鱼和乐山棒花鱼。
39.清徐胡鮈体形似棒花鱼,见于闽江水系。
40.蛇鮈俗称竹竿鱼。体细长,圆筒形。为底层鱼类,肉质肥美。广布全省各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