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世界了解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征程
作者:张晓刚吕正韬
来源:《对外传播》2014年第01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眼球,激起了国内外舆论的热议。在主流媒体归纳评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十大看点”中,涉及到国防和军队的就占据了两席,分别是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这种舆论聚焦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军事和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为核心、最为敏感的领域,一个国家在这方面的动向必定是其他国家关注的重点。如何向国际社会更好地宣介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避免歪曲解读和凭空臆测,进而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外部舆论环境添油加力显得非常必要。
抓准宣传重点,搞好话语设计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当中国军队有较为重大的动向时,都会在一定时间段内引发国际舆论井喷,而且会包含不少的负面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公布后,在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这股舆论流中,也有两种较为明显的负面倾向。一种是老调重弹,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说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不断扩张军事实力,打破地区军事平衡,“中国通过改革实现军力大幅提升是对地区安全的威胁。”另一种则是唱衰论,说中国军队长时间没有战争历练,改革很多是主观上的构想或对外军的借鉴,而不是来自战争实践,“改革会给中国军队带来巨大风险”。针对这些不良舆论倾向,在对外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问题时,要抓准宣传重点,搞好话语内容设计,有的放矢地展开针对性宣介。
要充分阐释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的。向世界表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们国家整体推进改革的一部分,是由一系列的内外现实需求决定的。从安全形势上看,我们国家的安全环境并不乐观,一些国家对我们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觊觎和蚕食较多,我们地缘政治也很复杂,周边有朝核、印巴等一系列敏感热点问题;在内部,分裂势力、极端势力还在破坏国家的统一和安全,这都迫切要求中国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体系作为国家安全的支撑。从自身建设上看,中国军队经过长期建设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传统军事力量结构与维护海洋、太空、网络等领域权益的矛盾;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足与现代战争联合作战基本趋势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需要改革来破解。要重点宣传好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我们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的是建设一支与我们自身安全需求相一致的强大军队,不针对任何国家。中国谋求军事力量的提升只会给地区和世界安全提供正能量而不是相反。
要详尽说明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内涵。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重点话题,外界的信息需求量大,媒体渴望度高。在确保军事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保证信息供给足量,把我们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重心、方式、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地说明和介绍。我们要自信客观地展示我们的改革路线图,要有战略释然的姿态,明确我们的改革就是为了军队
战斗力的提升和国家安全的维护,在积极回应各方关切的同时,也不要畏首畏尾,担心西方舆论说东说西。
释放权威信息,占领认知空间
向外界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内容,要特别用好权威解读,用权威声音明确立场,描述意义,框定内涵,抢占受众的认知和理解空间,减少和消除那些可能引起模糊认识和过度延伸解读的舆论。
分析前一阶段各方舆论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反应,可以看到,由于军事改革的敏感性,一些媒体和学者出于眼球效应,热衷于一厢情愿地分析和过度解读,这使得一些受众把媒体上对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假设和主观想象当成了改革内容本身,产生了消极影响。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刚一出炉,就在媒体上出现了关于我军编制体制调整的诸多版本,有些臆想的“改革方案”非常详尽具体,有模有样,形象逼真,而且加入了学者参与的元素,不但国内媒体进行了大量转载,一些外国媒体也把这些并无可信度的内容当成信息源加以引用。这些信息在中国国防部进行权威澄清前已经有了较大范围的传播,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宣介中,官方要始终走在最前列,以多元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确保权威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发布,足量发布。如在重要的外事场合,可以通过我军方将领向外国客人介绍我们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情况。军队外事部门可以通过交流活动或制作小宣传册等方式向外国武官等外交人员介绍和讲解相关情况。国防大学等涉外培训机构可以在与外军学员的授课交流中讲述我们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内容。总部机关和相关大单位可以更多地借助例行记者会、专题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发布声明等方式传递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权威声音,以主动发声方式,减少被动澄清。相关的权威官方媒体,如国防部网站、《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央广军事、《中国军队》杂志等要及时跟进,进行相关信息的权威解读和评论。
总之,就是要确保官方声音成为境内外媒体展开相关叙述的最重要、最足量的信息源。此外还要注意,由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深刻性,在官方发布信息的同时,还需组建一个解读相关问题的专家团队,通过他们在媒体发声,发挥他们的意见领袖作用,使受众能对相关问题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形成对官方表达的权威信息补充。
做好舆情调控,消弭负性信息
要注重从宏观上对涉及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舆论进行调控,特别是对那些已经出现的负性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管控,这是做好对外宣传解读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方面。
媒体对相关议题的趋之若鹜,甚至故意炒作,进而制造出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是出现负性舆论的重要原因。我们既要向媒体提供充分的权威信息,又要避免出现舆论的长时间过度集中,特别是防止媒体炒作和舆论膨化。要向外界表达,中国军队的改革是一如既往的,自建国
以来,我军的编制体制已经进行了十余次较大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也是我们国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无需大惊小怪。要能够很好地把握对相关信息释放的节奏和强度,并能够通过设置新的议题转移热度过高的议题,着力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议题调控在适当的舆论调门上。
要对涉及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舆论进行跟踪监控,实时掌握舆情的动态和走势。要特别注意三种倾向的舆论:一种是一些媒体为吸引眼球,对官方给出的权威信息进行断章取义式的报道,以“标题党”的手法搏出位,客观上使受众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出现偏移和误读;一种是一些媒体出于炒作的目的,刻意把当前中国周边的一些敏感形势与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联系起来,甚至故意与一些国家对号入座,这种舆论可能造成国家间关系的紧绷局面,甚至政治上的被动;还有一种是一些媒体完全出于偏见和政治目的,对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故意的歪曲化描述和敌意化解读。对这些不良的舆论倾向和错误的舆论内容,要通过实时跟踪监控及时发现预警,并做好相关预案,通过官方回应、媒体评论、专家解读等方式及时进行澄清、批驳、修正,避免不良舆论的发酵,造成更大的负面印象。
责编: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