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效 教 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

第一章教学及其基本问题

第一节什么是教学

二、教学的规定性定义

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三、教学与教育

1.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四、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

1.引起意向

2.明晰内容

3.调适形式

4.关注结果: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师的教

2.学生的学

3.课程内容为中介

第二节教学理论流派

一、多元智力理论

1.背景:美国“零点项目”的重要成果、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2.概况:霍华德·加德纳、哈佛大学“零点项目”主持人1983年出版《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

3.多元智能定义: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这一智能的定义强调了其理论的多元文化特征。

4.提出八种智能: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5.智力:智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6.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来教,围绕多元智能而教。

7.多元智能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

综合性学习

情境学习(问题式学习、案例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学习、服务学习、操作性学习)

方法上多元化,尽量满足学生的多元需要,设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强项带动弱项。

8.多元智能的教学评价

评价目的: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强化学生学习动力、提供学生成就的机会。

评价方式: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

9.多元智力的学生观

无论何时,都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

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能,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长。

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10.多元智力教学特点及其启示

特点:生成性、开放性、生活性、生动性。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

启示:学校里没有差生。教学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杜威、维果茨基

与行为主义(客观主义)相对,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与社会互动过程。(情境、协作、对话、意义构建)

2.建构主义教学观

主动性:学生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知识不是绝对的答案,不是灌输。学习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新的学习依靠现有的丰富经验

社会性与情境性:意义的学习发生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

3.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构建知识体系、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其具体过程为: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事情、解决问题,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这些真实事情或问题被称为“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故这种方法被称为“抛锚式”教学。

设计环节:创设情境、抛锚、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第三节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

有效教学指能够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

有效=效果+效率+效益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一)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二)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三)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四)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

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创建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二)研究并理解学生

深入地研究学生。移情地理解学生。

差异地适应学生。积极地期望学生。(皮格马利翁效应)

(三)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材料。拓展课程资源。

(四)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

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把握偶发的学习机会。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

(五)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六)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

运用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倡导专业合作主义。重视自身经验的加工。

第三节教学的基本问题

一、师与生的关系

(一)认识论意义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1.教师主导:指教师依据一定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方向性、领导性作用。主导不在于改造受教育者,而是引发其主观能动性。

2.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

教师闻道在先,具有比学生多得多的知识,而且有较完善的人格

学生的未成熟性,决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靠教师的指导

3.学生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从而获得发展的过程,是认识活动的承担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选择性、独立性、自觉性、创造性。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

(1)树立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主体能力。

(2)创设条件,为主体作用的发挥开辟自由的空间。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社会学意义上:师生人际关系

1、师生人际关系的概念

师生人际关系是指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形成并在交往活动中遵循的“人——人”关系。

2、师生人际关系的作用

(1)它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前提,教与学总是在师生交往的背景下进行的。(2)它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3)它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4)它是师生进行交往活动从而满足情感需要的一个前提。

(5)师生人际关系还是影响学校风气的一个重要因素。

3、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沟通认同,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4、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

(1)了解和研究学生(2)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教师要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5.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主要内涵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并渴望得到发展的人,其不成熟性具有教育价值。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

(三)教学论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教依据学:教依据于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教的功能在于引起、维持和促进学,这种“引起”、“维持”、“促进”是以学为依据,遵循学的特点和规律。二是教只有在引起学的情况下才发生的,没有学究没有教。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