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

【案例背景】

新课标,并没有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仅仅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对知识的内涵、落实的形式和要求做出相对应的要求。新课标删去了“繁、难、偏、旧”的知识点,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的内容,教学中也不必实

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但是这并没有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相反是对基础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应

该促使知识向水平、个人素养方面转化。比如:“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

协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

效果。”通过基础知识的积累,形成语文的思想方法和语感水平,达到比较开

阔的语文视野。

新课程反对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

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知识时候要从学生的生活

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实行

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

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语文思维模型。

所以,在落实基础知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充分理解新课程相关基础知识

的内涵,要通过学生探究合作、实践体验等方式加以落实,在落实基础知识的

同时要注意与水平的培养、情感价值观的形成相结合。

【案例描述】

说文解字

在课前预习《大禹治水》时,我让学生提出问题。一生问:“文中治水的

是‘禹’,为什么文题中称他为‘大禹’,这‘大’字应该作何解释?”这问

题看似是对一个字字义的质疑,其实关系到对整个神话故事意义的理解,甚至

关系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我打算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探究来解决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获取这个字的含义,同时了解传统文

化中相关汉字的一个知识点。所以设计以下问题:

1、查字典,了解“大”的含义,同时收集和大禹中的“大”意思相同的相关“大”的词语或句子。

2、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水”?

3、禹治水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理解文题中的“大”?

上课时。

师:请大家说说“大”有几种意思。

生:和“小”相对,表示规模、数量、体积等等。比如:大山,大海。

生:指年龄辈份排长或排行第一。如大哥,老大。

生:称对方相关事物的敬辞。如大作,大礼。

生:超过,过于。如玩笑开大了。

……

师:很好,看来大家准备得很充分,其实《大禹治水》这篇文章很多情节

都能够用相关“大”的词语来概括,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看看哪些情节能够用“大”的词语来概括。

生:大禹治水,是因为当时发大水了。

生: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和广大群众不辞辛劳劈山开河分不开。

所以说治水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生:大禹治水经过众多苦难最后终于治好了大水,可谓是大功告成。

生:禹因为治水有功,被人们尊称为大禹。

(略去学生品读相关课文内容。)

师:现在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人们称“禹”为“大禹”的原因了吧,文题中

的“大”既不是指“禹”长得有多高大,也不是指他年长,而是他在人们的心

目中形象高大,是百姓爱戴他,尊敬他,感激他为人们做了好事,所以尊称他

为“大禹”。这“大”就是个敬辞。下面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相关“大”的,表

示尊敬的词语或者句子展示出来。

生:古代把德高望重的人称为大人。比如《荀子》“大人哉舜,南面而立

万物备。”

生:我也找到了一个,孔子称赞颜回“大士哉!”

生:刚才提到的大作,也是对别人的文章的敬辞。

生:大驾,原来指皇帝的车架,现在大多用来对别人的尊称。

【案例评析】

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和忽略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造成字词教学枯

燥乏味的重要原因。所以我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力图转变传统的字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

一、变灌输为自主探究

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多老师可

能会选择当面告诉学生在这里“大”表示对禹的尊称,是敬辞,一问一答中学

生除了知道这个答案之外,别无所获。更为严重的是,这样还会让学生养成不

思考、赖老师的不良习惯,只求答案,不求如何获取答案的过程。而本课采用

了探究性学习,先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不但让学生知道“大”的多种含义,

而且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获取信息的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养成是让学生一生受

用的。

二、把字词教学有机融入课文教学

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解一个简单的字词,显然不现实,那就让字词教学有

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里面。本文设计了“请用和‘大’相关的词语来概括课文

的相关情节”这个问题,让字词教学和课文内容教学有机结合,达到了一箭双

雕的效果。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这样处理,但是有一点必须坚持,尽量让字

词教学融入课文教学之中,而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实行。

新课程强调,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准

确价值观的过程,做到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所以,我们不能按传统的做法,把基础知识孤立出来,为落实基础知识而落实。

不能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本身,而应该让基础知识成为一种载体,在掌握这种载

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形成情感价值观。体现在教学上,我们应该

以基础知识为核心,突出“领域意识”和“问题中心”,④强调基础知识与社

会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老师把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课堂问题、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探求问题中,在体验情境中,理解知识、使用知识。上述案例就很好

的体现了这点,把基础知识巧妙的转化为课堂问题。在解读课文的同时,让学

生掌握了基础知识。

三、在新课程对基础知识的终极指向重新审视之后,基础知识的传统教学

方式,比如告知式、灌输式已经不再适合。要想有效落实基础知识,必须探求

与之相适合的新教学方式,上述案例对此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案例一提出了,

在自主探究中落实基础知识。在课堂之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大”的含义和例子,提倡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收集归纳整理中,学生不但解决了问题,

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很多的基础知识能够用这种方法加以解决,比如

文学常识、诗词积累等等。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式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是良好的。当然新的教学方式肯定不止这种,需要我们持续去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