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 全.ppt

合集下载

有氧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有氧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10mmHg;
代谢当量
• METs(Metabolic Equivalent;梅脱) • 1MET是安静且坐位时的能量消耗 • 1MET=耗氧量3.5ml/(kg·min) • MET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从0.9(睡觉时)到23
(以22.5 km/h时速奔跑时),意味着睡觉时身 体的能耗水平是静息状态下的0.9倍,高速奔跑时 可能达到静息状态下的23倍 • 一种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指标
心脏(心肺) 运动器官
运动处方内容
➢ 运动目的 ➢ 运动项目 ➢ 运动量 ➢ 运动频度 ➢ 运动程序
运动量
运动强度:核心部分,最重要部分 是指人体在单位运动时间内的做功量 在进行有氧训练和康复治疗时,运动强度 必须达到一定的值才能产生充分的训练效 应。
心率
• 安全心率:靶心率(THR) • THR=180(170)一年龄 • THR=(220-年龄)×(70%~85%) • 最高心率(运动试验): a.在运动中出现不适症状; b.心电图出现ST段缺血性下移; c.随着运动量增大,血压不上升反而下降
较高
5min(50%有氧代谢)

15min(80%有氧代谢)

30min(90%有氧代谢)
低强度(走)
2小时以上(接近100%有氧代谢)
运动处方内容
➢ 运动目的 ➢ 运动项目 ➢ 运动量 ➢ 运动频度 ➢ 运动程序
运动频度
• 1次维持2-3天 • 每周2-3次 • 无习惯者,天天锻炼
运动处方内容
• 室外骑车包括无负重和负重骑车。室外骑车的兴趣性较好, 缺点是负荷强度不易准确控制,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或 干扰,发生训练损伤或意外的概率较高,运动中难以进行 监测。
游泳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1.增强肌力 2.可能耐力下降
每一肌横断面积范围内很慢 代偿性过负* 增加力的负荷 (代偿性肥大)
1.肌纤维增粗 2.快纤维向慢纤维转变 3.保持氧化能力
1.增加肌力 2.增强维持肌张力的能力 3.不易疲劳
固定肢体
每一肌横断面积范围内减少 力的负荷,减少收缩频率
1.肌萎缩
力量和耐力均下降
2.氧化酶减少
▪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 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 ➢ 肌肉的横截面 ➢ 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 肌肉作功时的力臂长度 (杠杆效应) ➢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二、运动生理基础
▪ 对骨骼肌的影响 ▪ 对心血管的影响 ▪ 对代谢的影响 ▪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 对骨关节的影响 ▪ 对神经体液的影响 ▪ 对精神心理的影响 ▪ 对代偿功能的影响
其他分类
▪ 作用部位
器械使用
局部
整体 器械
个人 组织形式
小组
徒手
临床应用
▪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脑瘫、脊髓损伤 ▪ 运动系统: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炎、骨质
疏松 ▪ 心肺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 ▪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肥胖
超越传统观念,早期临床康复
运动疗法禁忌症
▪ 绝对禁忌
➢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 掌握好适应证 ▪ 循序渐进 ▪ 持之以恒 ▪ 个别对待 ▪ 及时调整
运动疗法常用设备
▪ 卫生部1996年4月发布的《综合医院康复 医学科管理规范》
▪ 运动治疗室一般面积为200~300m2,高度宜 在3m以上
▪ 运动训练和运动评估设备
肩 关 节 旋 转 训 练 器
上肢CPM

运动疗法ppt

运动疗法ppt
1 .组合运动模式:头颈、躯干和四肢都有 两种对角线运动模式,每种模式有三种运 动----屈曲与伸展,并与内旋、外旋和内收、 外展组合。
2 .姿势性反射和翻正反应
3 .收缩/放松促进术 :反复收缩法、节律起 动法、拮抗肌反转法。
二.力学原理的运动训练
(一).力量训练 1.基本运动方式: (1).点刺激运动:用于肢体瘫痪,肌力 0~Ⅰ级而无法运动者。 (2).助力运动:用于肌力Ⅰ~Ⅱ级的患 者功能训练或ADL代偿性活动。 (3).主动运动:适用于肌力Ⅲ级的患者。 (4).抗阻运动:适用于肌力Ⅳ~Ⅴ级的患者。 (5).等长运动:肌纤维长度和关节角度不变,张力增加 (6).等张运动: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 (7).等速运动:
1.皮肤刺激:包括促进和抑制
(1).触觉刺激法:快速擦刷、轻微触摸、 局部施加深重的压力或柔和的触摸
(2).温度刺激法:有冰块擦刷或轻触皮 肤3~5s,可粗机肌肉收缩。
2 .本体感觉刺激
(1).兴奋手法:快速牵伸肌肉、轻叩肌肉 的基建和肌腹、快速挤压肌腹、在关节活 动的末端施加牵伸、牵伸手或足内肌、抗 阻收缩、挤压关节、骨突处施压。
牵引方法:手法牵引、滑轮牵引、电动 牵引、倒立牵引、自动牵引等。
(十二).关节活动训练
指通过患者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 治疗者的牵引和手法治疗,改善和维持关 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用于预防制动时 (长期卧床、瘫痪、固定)发生关节痉挛, 治疗由于骨关节外伤和疾病、神经疾病或 其他原因导致的关节活动障碍。
2. 基本原则: (1).因人而异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3. 基本类型
(1).力学和运动学原理:肌力、耐力、平衡、 协调性、牵张、关节活动步态、转移等训 练、牵引、手法治疗、医疗体操。

运动治疗技术PPT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PPT课件
运动疗法:徒手或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 疗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力学 因素)
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属关系
4
基本概念
理疗(物理因子疗法):利用电、光、声、水、 温度等物理因子治疗疾病的方法。
与运动疗法关系——都是属于物理疗法。 与运动疗法的区别——主动、被动 与物理疗法在名称上相近,但不完全相同。
8
神经系统疾病
1. 脑卒中。 2. 颅脑外伤。 3. 小儿脑瘫。 4. 脊髓损伤。 5. 周围神经损伤。 6. 帕金森病。
9
骨科
1. 骨折和脱位。 2. 截肢与假肢。 3. 关节炎。 4. 肩周炎。 5.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6. 人工关节置换。
10
其他疾病
内脏方面:心肌梗死、慢阻肺、糖尿病等。 肌肉系统方面:肌营养不良。 体育外伤及烧伤。
•关节松动术 •肌力训练 •牵伸技术 •牵引技术 •平衡与协调训练 •有氧训练 •呼吸训练放松训练 •轮椅与转移训练 •不行训练 •医疗体操
•ba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rood技术 •PNF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7
三、应用范围
1. 神经系统疾病 2. 骨科系统疾病 3. 内脏器官疾病 4. 运动损伤
14
六、实施原则
设计运动,注意强度、目的、疲劳问题等。 -----运动处方
要注意:不过量、不疼痛、不伤皮肤、轻柔、 保护、合作等。
15
七、常用运动疗法
肌 小 1.被动运动 0~1级 2.助力运动 2~3级 3.主动活动 3级
力 大 4.抗阻活动 4~5级
5.牵张运动。
16
常用运动方法
1. 被动运动:徒手或利 用器械进行活动,患 者自己不做。

《运动疗法全》课件

《运动疗法全》课件
详细描述
牵引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适应症的选择和牵引强 度的控制要求较高。
按摩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按摩疗法是指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法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的 治疗方法。
按摩疗法包括深层组织按摩、瑞典式按摩等,通过按摩和推拿 的手法,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 求。
详细描述
适应性原则是运动疗法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各不相同,因此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 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物理因子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是指利用物理因子(如电、 光、热、磁等)来治疗疾病和促进身体功 能恢复的方法。
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电疗、光疗、热疗、磁 疗等,通过物理因子的作用,改善血液循 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散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和炎症,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等优 点。
运动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运动疗法源于古代的体操 和按摩疗法,随着医学和 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 现代的运动疗法。
发展
现代运动疗法结合了生物 力学、神经生理学、心理 学等多学科知识,不断发 展和完善。
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运 动疗法将更加个性化、智 能化和普及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原则
发展趋势
运动疗法技术不断更新

运动疗法技术学PPT课件

运动疗法技术学PPT课件

二、发展简史
推广康复医学知识,培养康复医学人才是康复医学的一 个重要任务。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和国家的重视、有全体康复医学 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一定会获得快速发展, 缩短与世界的差距,更好的为中华民族健康服务。
三、目的及技术分类
(一)目的 总目的:是通过运动的方法,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 个人的活动能力,增强患者的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1946~ 康复医学(物理 1969 医学与康复)成
为康复医学的一 个专科得到医学 界的承认
1970~ 康复医学分科化 的趋向出现;康 复医学渗透到各 临床学科
学科技术的发展 学会及医疗机构的 发展
物理医学与康复紧 英国物理医学会成立
密结合。运动治疗、(1943)、美国物理
功能训练、作业治 治疗医师协会成立
三、目的及技术分类
(一)目的 具体目的:
7、对平衡功能和运动协调性有障碍的患者,施行提高平衡和协调性 功能的训练。 8、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运动动作训练。 9、针对不同伤病或为健身需要进行各种体操训练。 10、通过运动治疗,增进患者的体力,改善全身功能状态。 11、通过运动疗法的活动刺激,改善心脏、肺脏等内脏器官的功能。 12、通过运动训练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如压疮、肌肉痉挛、 关节挛缩、骨质疏松。
二、发展简史
近代康复大体上分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物理治疗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 第二阶段——物理医学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 3. 第三阶段——康复医学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现在)
二、发展简史
年代 学科总的发展
1937~ 1945
对伤兵进行较全 面的康复治疗, 促进了现代康复 医学的形成

传统运动疗法76页PPT课件

传统运动疗法76页PPT课件

❖训练程序
根据患者身体功能状态的评估的结果,制订相应的治疗性和 预防性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强度,运动量, 运动时间,运动频度等。
例如: ➢ 准备活动---小强度活动热身 ➢ 训练活动---中高强度活动,保证训练效应,
达到训练目标。 ➢ 结束活动---小强度活动放松,是身体逐步平静下来。
调心 强调存思,意念作用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传统运动疗法治疗原理:
➢ 改善运动组织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 ➢ 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肉耐力 ➢ 增强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 ➢ 纠正躯体畸形功能障碍 ➢ 缓解心理抑郁状态
❖传统运动疗法适用对象
老年人 残疾人 慢性病患者 运动伤病患者 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早期患者
❖常用传统运动疗法
呼吸锻炼运动疗法---静呼吸法,腹式呼吸法,意念 呼吸法,六字诀等
形体锻炼运动疗法---少林内功,太极拳,推手,练 功十八法等
常用传统运动疗法
综合锻炼运动疗法---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 其他被动运动疗法---天竺国按摩术,老子按摩术
传统运动疗法
六字诀起源与发展
❖ 最早见于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
❖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玄学盛行,道家养生法兴起,是导引之术出现了 “潜心虚静,息虑无为”的思想。代表人物有嵇康, 葛洪,陶弘景等人。
❖隋唐时期----鼎盛时期
➢ 巢元方编著《诸病源候论》,全书共有导引治病的具体 术式和操作方法280条,对于各种疾病的应用到导引方 法做了详细说明。
➢ 孙思邈《摄养枕中方》,《备急千金方》,《千金翼 方》,都有大量文字论述导引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有道 家导引法,还有佛家导引方法(易筋经)。
➢ 太极棒
❖ 太极球
❖ 悬吊架

PNF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PNF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屈曲-内收-外旋
起始姿势 伸展-外展-内旋
完成姿势 屈曲-内收-外旋
伸展-外展-内旋
起始姿势 屈曲-内收-外旋
完成姿势 伸展-外展-内旋
屈曲-外展-内旋
起始姿势 伸展-内收-外旋
完成姿势 屈曲-外展-内旋
伸展-内收-外旋
起始姿势 屈曲-外展-内旋
完成姿势 伸展-内收-外旋
下肢模式
伸展-外展-内旋 屈曲-内收-外旋
✓ 施加阻力应从小到大逐渐递增,在关节活动 范围的中1/3时达到最大并维持到运动结束。
✓ 实施手法时阻力的大小要与患者的能力和反 应程度相适应。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时如 出现震颤应即时减小阻力。
5.口令交流
✓ 治疗师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口令,可刺激患 者的主动运动,提高动作完成质量。
✓ 当要求最大运动反应时,可给予高声命令; 鼓励进行平稳运动时,应采用柔声细语, 口令应简短明了。
位,手放在患者患手或足的掌面或 背面。
✓ 不能同时放在两个表面上
1.手法接触
通过本体感受刺激促进神经肌肉发挥作用
✓ 治疗师手的接触:刺激皮肤感觉,让患者理解
运动的方向;
✓ 在患者肌肉上施加的压力:可以诱发肌肉的收
缩力;
✓ 在活动的肢体上施加阻力:可以刺激协同肌的
收缩,增强运动的效果。
1.手法接触
C
DA
B
C
D
4-10 屈曲-内收-外旋
起始姿势 伸展-外展-内旋
完成姿势 屈曲-内收-外旋
伸展-外展-内旋
起始姿势 屈曲-内收-外旋
完成姿势 伸展-外展-内旋
上肢模式
A
B
C
DA
B
C
图 14-10 上肢模式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16
运动方式--抗阻运动
适用于肌肉不但能移动肢体的自重或能抗地心 吸力运动,而且还能对抗其他阻力的情况。
17
运动方式--牵引运动
被动牵引 /主动牵引,使因软组织弹性丧失 而引起的活动范围受限得到恢复;或通过 牵拉减轻对某些局部的压迫
18
运动处方--内容
• Ⅰ. 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院(门诊)号等 • Ⅱ. 疾病诊断和残疾状态 • Ⅲ. 病历和康复评定(含体检)摘要(含目前主要存在问题) • Ⅳ. 治疗种类 • Ⅴ. 治疗部位 • Ⅵ. 治疗目的 • Ⅶ. 治疗方法及所用设备或用品用具 • Ⅷ. 治疗剂量和参数 • Ⅸ. 治疗持续时间 • Ⅹ. 频度(次/d或次/星期) • Ⅺ. 治疗总次数 • Ⅻ. 注意事项 • ⅩⅢ. 医生签名 • ⅩⅣ. 日期
26
相关基础知识
• 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发挥最佳功
能活动的体位。故肢体受伤骨折后,一般需固定在功能位置,它是依据该部位 功能的需要而综合考虑得出的一种位置。
• 人体各大关节的主要功能位(中立位为0°)一般为:
• 肩关节:外展60°,前屈45°,无内外旋 • 肘关节:屈曲90°左右。
• 运动(exercise)泛指物体的各种物理性活动,例如人体运动、车辆
运动、分子运动、山体运动等。在运动医学范畴特指人体有特定目 标的各种躯体活动。
5
概念
•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 exercise或
movement therapy)是在物理治疗中利用力学的因素缓解患
者症状或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亦称治疗训练( therapeutic exercise)。也可定义为:是通过手法操作或体 操或借助器械等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达到改善或代偿 肢体或脏器功能的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课件

《运动疗法》课件
运动疗法可以增强身体健康,提高体质和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康复。
心理健康
运动疗法有助于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心理幸福感和自信心。
运动疗法的应用
病后康复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病人恢复体力,促进康复,降低 并发症风险。
心理治疗
运动疗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助人们Βιβλιοθήκη 对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运动疗法实践案例:瑜伽疗法
瑜伽疗法是一种结合了呼吸控制、体位法和冥想的综合性疗法。它的基本动作具有多种效果,适用于减压和焦 虑症治疗。
总结与展望
未来的发展前景
运动疗法在健康领域的作用被越来越认可,未来它 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不断演化和创新。
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运动疗法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对现代医学的重要启示, 促使医学界更加注重运动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运动疗法ppt》PPT课件
欢迎来到《运动疗法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运动疗法,探讨其作 用和应用,并介绍瑜伽疗法作为一种实践案例。
什么是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一种利用运动和体力活动来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 独特的特点和原理。
运动疗法的作用
身体健康

糖尿病运动治疗【共31张PPT】

糖尿病运动治疗【共31张PPT】
15
运动强度
❖ 轻度
30分钟
在平地上快步行 走 园艺(修枝, 植 树)
拖地板
擦窗
钓鱼, 高尔夫球
•中度
20分钟
慢跑
跳舞
排球 羽毛球 平地骑车
16
❖ 重度
10分钟
骑车上 坡 搬重物 较快跑 步
游泳 足球
篮球
17
18
19
20
运动时间及频度
运动时间: 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其 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但达到靶心率的累 计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运动时间和运 动强度共同决定运动量,两者可协调配合
使 乳酸生成增加,导致气急、肌肉酸痛等 ❖ 使升糖激素升高,血糖上升 运动形式: ❖ 举重 ❖ 一百米赛跑 ❖ 此种运动对糖尿病的代谢异常无明显益处。
10
运动的类型——有氧运动
概念 ❖ 定义:需耗氧的运动,大肌肉群运动 ❖ 效果:增加葡萄糖利用,利用脂肪酸,改善心肺功能 常见的运动形式有: ❖ 行走、慢跑、爬楼梯 ❖ 游泳 ❖ 骑自行车 ❖ 跳舞、打太极拳 ❖ 球类运动
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 避免高强度运动,由低强度开始开始
28
注意事项(4)
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时
❖ 长时间激烈运动应监测血糖并注意调整降糖药物及 胰岛素剂量
❖ 运动减体重应缓慢进行,每周减重少于400g ❖ 高血压---不举重屏气 ❖ 周围血管病变---走---休息---走 ❖ 视网膜病变----不举重、不潜水、头不低于腰 ❖ 周围神经病变----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 ❖ 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相对固定
11
运动疗法的方法和组成
运动疗法包括3个步骤: ❖ 准备活动:5-10分钟,如步行,太极拳,保健操。逐

《运动疗法》PPT课件

《运动疗法》PPT课件

10/19/2020
h
16
关节功能牵伸法
是指拉长关节周围挛缩或短缩的软组织以增强其伸展性、 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
利用反复多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牵引可使挛缩及粘连的 纤维产生塑性延长,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基本方法 将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用支架或特制的牵引器稳定 地固定于合适姿势,然后在其远端肢体上按需要方 向用沙袋作重力牵引,或以自己的体重作重力进行 功能牵引。
第一节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应用力、电、光、声、磁和温度等物理学 因子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其中利用力学因子,徒手以及应用器械和仪器进行运 动训练,以治疗伤、病、残患者,消除或改善其功能 障碍的方法称为运动疗法;
利用光、电、声、温度、水等其他物理学因子治疗疾 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为物理因子疗法,常常被称 为理疗。
10/19/2020
h
10
关节松动技术
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 的手法操作技术,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以达到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缓解疼痛的目的。
常用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手法包括摆动、滚动、滑动、 旋转、分离和牵拉等。
10/19/2020h Nhomakorabea8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动助力运动 滑轮练习 悬吊练习 器械练习 --------
10/19/2020
h
9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动运动 具有温和牵拉作用,能松解疏松的粘连组织,牵拉 挛缩不严重的组织,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 围,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 用主动运动恢复关节活动时,动作宜平稳缓慢,尽 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然后稍加维持,用力程度以引 起紧张或轻度疼痛感为度。

(康复医学)运动疗法

(康复医学)运动疗法
辅助设备运动疗法
通过使用辅助设备,如义肢和助行器具,进行 运动训练。
运动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运动疗法适用于各种康复需求的患者,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存在禁忌症, 需要谨慎应用。
• 适应症:康复治疗、肌力恢复、术后康复等 • 禁忌症:严重心脏病、严重肺部疾病等
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
运动疗法通过改善机体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等多个方面,促进 康复和恢复健康。
运动疗法的影响因素
运动疗法的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患者年龄、康复目标和康复环境等。
(康复医学)运动疗法
康复医学运动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运动和体育活动,帮 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PPT将全面介绍运动疗法的各个方面。
康复医学概述
康复医学致力于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 活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疗法概述运动疗法是一种通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来改善患者身体和心理健 康的康复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的历史发展
运动疗法在古代就有记录,如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通过体育锻炼来治疗 身体疾病。
运动疗法的分类
主动运动疗法
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运动,如活动训练和 肌肉力量训练。
无重力运动疗法
利用水或其他装置降低身体受力,减轻运动负 荷,如水中运动训练。
被动运动疗法
由康复专业人员协助进行的运动,如功能训练 和步态训练。

运动疗法概论ppt课件(1)

运动疗法概论ppt课件(1)

运动疗法的目的
1.通过运动疗法发展、增强或保持肌力和肌肉耐力。 2.保持或改善全身耐力,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全身 机能状态。 3.通过牵张短缩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其他软组 织,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 4.通过抑制肌肉的异常张力,使肌肉松弛,缓解肌 肉紧张度。
运动疗法的目的
5.对平衡功能和运动协调性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提 高平衡和协调性功能的训练,可以改善平衡能 和运动的协调性。 6.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动作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 7.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躯体、心 理、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等。 8.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如长期卧床导致的 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骨质疏松、压疮等。
• 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
代谢障碍性疾病
• 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超越传统观念,早期临床康复
运动疗法禁忌症
绝对禁忌 相对禁忌 •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 运动时血压急剧升高者。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 心室室壁瘤 持续发作的冠心病 • 心传导异常 安静时舒张压在 • 严重骨折疏松 120mmHg以上者及收缩 • 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 压在180mmHg以上 理 重症的心律不齐 动脉瘤 • 体位性低血压 • 高热 • 剧痛
3M
Modality 仪器治疗— 精之於器
Manual therapy 手法治疗— 操之於人 Movement 动作治疗— 成之在我
Physical Therapy,PT
仪器治疗Modality
物理因子治疗(理疗) 功效
• • • • 控制与解除疼痛 降低水肿与肌肉痉挛 维持与增进组织愈合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等
运动疗法的定义
运动疗法(exercise therapy, kinesiotherapy, therapeutic exercise, movement therapy) 是在物理治疗中利用力学 的因素(躯体运动、牵引、 借助器械的运动等)缓解 患者症状或改善功能的一 种治疗方法,亦称治疗性 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耐力(力量耐力):指肌肉进行持续收 缩和反复收缩的能力。
速度耐力:特定运动的持续能力。
专门耐力:进行专门活动的能力。
耐力和力量训练对骨骼肌代谢和功能的影响
(三).抗阻训练 方式:渐进抗阻训练、循环抗阻训练
训练目标: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注意事项:运动训练时,主张自然呼吸,不 能憋气。训练后可有一定程度的肌肉酸胀, 但必须在次日全部恢复。心血管疾病患者 和老年人注意训练时的心血管反应。
渐进抗阻训练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基本原理:根据重力的悬挂点改变来调节抗阻负荷
拉力方向
工作平台
牵引绳子
阻力方向
50% 75% 100% 重量
(四).等速训练
需要特殊的等速训练设备,训练既强调力量 也强调耐力。
运动速度越高,抗阻力越低,耐力训练的比 重越大:运动速度越低,抗阻力越高,力量训练 的比重越大。
2. 基本原则: (1).因人而异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3. 基本类型
(1).力学和运动学原理:肌力、耐力、平 衡、协调性、牵张、关节活动步态、转移 等训练、牵引、手法治疗、医疗体操。
(2).神经肌肉促进术:Bobath技术、 Rood 技术、 Brunnstrom技术、本体感觉促进 技术(PNF)运动再学习技术。
(七).呼吸训练
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 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 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锻炼方 法。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胸部手术或及合 并呼吸功能障碍疾病的康复。
训练方法:腹式呼吸训练(强调膈肌 呼吸能力)、局部呼吸训练(增强局部呼 吸能力)、抗阻吸气法。
(八).平衡训练 是指维持和发展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
训练方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关 节松动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是指治疗者操作患者的 关节胜利和附属运动,以缓解关节的疼痛, 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手法。
生理运动:关节最大范围的自主运动
附属运动:自主运动外的活动,如关节 的分离、牵引、相邻骨间的滑动。
基本手法:摆动、滑动、滚动、旋转、 分离和牵引分离。
关节松动技术手法分级:
Ⅰ级: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 地来回松动关节。
Ⅱ级:在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 性地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 和终末端。
Ⅲ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 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关节活动的 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紧张。
常用的方法:渐进放松技术、对比放 松技术、 暗示放松技术、 自由摆动、生物 反馈、气功。
(六).牵张训练
指对肌肉和韧带进行牵伸延长的训练 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肌痉挛、肌腱、韧带 或关节囊挛缩、痉挛性疼痛。有助于刺激 肌梭,以调整和提高肌张力,加强肌收缩 力。多用于下肢。
包括:股内收肌群、股四头肌、小腿 三头肌和肌腱、肩关节等牵张。
训练种类:上肢协调训练、下肢协调训练
躯干协调训练
(十).水中运动疗法 训练的种类: 辅助运动 抗阻运动 平衡训练 协调训练 步行训练
(十一).牵引治疗
是将牵拉力施加于患者身体,以减轻 或去除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松懈关节粘 连,缓解肌肉痉挛等的治疗方法。临床用 于颈腰椎间盘和神经压迫、纠正关节挛缩。
牵引方法:手法牵引、滑轮牵引、电动 牵引、倒立牵引、自动牵引等。
(十二).关节活动训练
指通过患者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 治疗者的牵引防制动时 (长期卧床、瘫痪、固定)发生关节痉挛, 治疗由于骨关节外伤和疾病、神经疾病或 其他原因导致的关节活动障碍。
二.力学原理的运动训练
(一).力量训练 1.基本运动方式: (1).点刺激运动:用于肢体瘫痪,肌力 0~Ⅰ级而无法运动者。 (2).助力运动:用于肌力Ⅰ~Ⅱ级的患 者功能训练或ADL代偿性活动。 (3).主动运动:适用于肌力Ⅲ级的患者。 (4).抗阻运动:适用于肌力Ⅳ~Ⅴ级的患者。 (5).等长运动:肌纤维长度和关节角度不变,张力增加 (6).等张运动: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 (7).等速运动:
第三章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一.概述
1. 运动疗法:(物理治疗) 是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
采 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通过 改善、代偿 和替代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 、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 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 、心肺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 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 碍。
(3).代偿和替代原理:假肢、矫形器
4. 基本体位:功能位、抗痉挛位
5. 常用设备:上、下运动治疗器械,牵引器 械,辅助步行器,生活辅助器械,转移辅 助器械,平衡训练器械等。
6. 运动处方:指根据患者的临床和功能状况 评估的结果,以处方形式为患者安排的运 动治疗方案。基本内容:运动方式、运动 量(强度、时间、频率)、疗程及注意事 项等。
静力性、运动性、和抗阻运动的关系
肌肉张力
关节运动
静力运动
抗阻运动
动力运动
静力性、运动性、和抗阻运动特性比较
肌力训练方法的选择原则
(二)耐力训练
耐力:持续运动的能力,相当于运动强度、 时间和重复次数的乘积,包括:肌肉耐力、全身 耐力、速度耐力和专门耐力。
全身耐力(有氧训练):进行全身活动的持 续能力。
用于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外 周神经损伤、骨关节疾病患者、内耳病变。
训练分类: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Ⅰ级、Ⅱ级、Ⅲ级 立位平衡训练:Ⅰ级、Ⅱ级、Ⅲ级
(九).协调训练
指恢复平衡、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 的方法,即利用残存部分感觉系统以及利 用视觉、听觉、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的控 制能力。用于深部感觉障碍,小脑、前庭 迷路性和大脑性运动,震颤麻痹等康复治 疗。
一般60度/s为低速,适用于力量训练。 60~180度/s为中速,使用于肌肉耐力训练。也可 以采用多点等长收缩运动,即在关节运动弧的不 同点进行静力性收缩,适用于在特定关节弧角度 时有疼痛的患者的力量训练,在训练可以避开疼 痛。
(五).放松训练
指通过精神放松和肌肉放松,环节肌肉 痉挛、疼痛,降低身体和心理应激、调节 自主神经、改善睡眠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