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_杆件的变形__简单超静定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 简单超静定问题

一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拉(压)杆变形计算

2.熟练掌握圆轴扭转变形计算与刚度条件 3.掌握积分法求梁的弯曲变形

4.熟练掌握叠加法求弯曲变形与梁的刚度计算

5.理解超静定概念,熟练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了解弹性体的功能原理,掌握杆件基本变形的应变能计算

二、 内容提要

1.拉(压)杆的轴向变形、胡克定律

拉(压)杆的轴向变形为l ∆,l l l -=∆1,式中l 、1l 分别为变形前、后杆的长度。

当杆的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可以应用胡克定律计算杆的轴向变

形,即

EA

l

F l N ⋅=∆ (4.1)

图 4.1

式中,EA 称为杆件的抗拉(压)刚度。显然,轴力F N 为正时,△l 为正,即伸长变形;轴力F N 为负时,△l 为负,即缩短变形。

公式(4.1)的适用条件:

(1) 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即p σσ≤;

(2) 在长度l 内,F N ,E ,A 均为应力常量。当以上参数沿杆轴线分段变化

时,则应分段计算变形,然后求代数和得总变形。即

==∆n

i i

i i N A E l F l i 1 (4.2)

当F N ,A 沿杆轴线连续变化时,式(4.2)化为 ()()

=∆l

N x EA dx

x F l 0 (4.3)

2.拉压超静定问题

定义 杆系未知力的数目超过静力平衡方程的数目,仅用静力平衡方程不能确定全部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或静不定问题。

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变形几何方程,将变形与协调关系与力之间的物理关系带入几何方程得到补充方程,再与静力平衡方程联立求解,可得到全部未知力。

解题步骤:

(1) 画出杆件或节点的受力图,列出平衡方程,确定超静定次数; (2) 根据结构的约束条件画出变形位移图,建立变形几何方程; (3) 将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代入变形几何方程,得补充方程; (4) 联立静力平衡方程及补充方程,求出全部未知力。 超静定结构的特点:

(1) 各杆的内力按其刚度分配;

(2) 温度变化,制造不准确与支座沉陷等都可能使杆内产生初应力。

3.圆轴的扭转变形与刚度条件 超静定问题 1, 变形计算

圆轴扭转时,任意两个横截面绕轴线相对转动而产生相对扭转角。相距为l 的两个横截面的相对扭转角为

dx GI T

l

P

=0ϕ (rad) (4.4) 若等截面圆轴两截面之间的扭矩为常数,则上式化为

P

GI Tl

=

ϕ (rad) (4.5) 图4.2

式中P GI 称为圆轴的抗扭刚度。显然,ϕ的正负号与扭矩正负号相同。

公式(4.4)的适用条件:

(1) 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的等截面圆轴,即P ττ≤;

(2) 在长度l 内,T 、G 、P I 均为常量。当以上参数沿轴线分段变化时,

则应分段计算扭转角,然后求代数和得总扭转角。即

==n

i P i i

i i

I G l T 1ϕ (rad) (4.6) 当T 、P I 沿轴线连续变化时,用式(4.4)计算ϕ。 2, 刚度条件

扭转的刚度条件 圆轴最大的单位长度扭转角max 'ϕ不得超过许可的单位长度扭转角[]'ϕ,即

[]''max

max ϕϕ≤=

P

GI T (rad/m) (4.7) 式 []'180

'm a x m a x ϕπ

ϕ≤⨯=︒

P GI T (m /︒) (4.8)

根据刚度条件可以进行校核刚度、设计截面与确定许可载荷等三类刚度计算。

3,扭转超静定问题

定义 当杆端的支反力偶矩或横截面上的扭矩仅由平衡方程不能完全确定,这类问题称为扭转超静定问题。

扭转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变形几何方程,将扭转角与扭矩间的物理关系代入变形几何方程得到补充方程,再与静力平衡方程联立求解,可得全部未知力偶。

4.梁的变形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挠曲线 挠度与转角 在外力作用下,梁的轴线由直线变为光滑连续的弹性曲线,称为挠曲线。在对称弯曲情况下,挠曲线为纵向对称平面内的平面曲线,其方程为

()x f =ω

梁横截面的形心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挠度,用ω表示。梁横截面相对于原来位置绕中性轴转过的角度,称为截面转角,用θ表示。

小变形时,有 图4.3

()x f ''tan ==≈ωθθ

在图4.3所示坐标系中,向上的挠度和反时针的转角为正,反之为负。 2,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在分析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时,得到弯矩与曲率的关系

EI

M =

ρ

1

对于跨度远大于截面高度的梁,略去剪力对弯曲变形的影响,由上式可得

()()EI

x M x =ρ1 利用平面曲线的曲率公式,并忽略高阶微量,得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即 ()EI

x M =''ω (4.9) 将上式积分一次得转角方程为

()C dx EI

x M +==⎰'ωθ (4.10) 再积分得挠曲线方程

()D Cx dx dx EI x M ++⎥⎦

⎢⎣⎡=⎰⎰ω (4.11) 式中,C,D 为积分常数,它们可由梁的边界条件确定。当梁分为若干段积分时,

积分常数的确定除需利用边界条件外,还需要利用连续条件。

挠曲线的某些点上的挠度或转角是已知的,称为边界条件。挠曲线是一条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