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出名的篇经典经济学论文DOC

合集下载

经济类学术论文(新版多篇)

经济类学术论文(新版多篇)
如果官员选择腐败,他获得直接贿赂收入,但是他将为此付出各种成本。腐败的成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指的主要是腐败的直接投入;隐性成本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法律处置成本(法律成本)、经济处罚程度(经济成本)、精神或名誉损失(精神成本)、未来收益损失(养老金、住房和医疗保险等),以及贪污受贿所付出的道德代价。他的效用函数比较复杂,存在两种可能的结果,这取决于被查处的概率和逃避的概率。
一、腐败的经济学定义
什么是腐败?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腐败是指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一个更为广义的定义是:腐败乃是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不遵从,以图从该行为中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国际透明组织对腐败含义的解释是,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富裕起来。迈克尔·约翰逊采用广义的腐败定义,认为腐败是指对公共角色或资源的滥用,或公私部门对政治影响力量的不合法的使用形式。戴维·H.白利认为,腐败一词意味着不正当地使用权威以得到个人利惠,这种利惠不一定是金钱。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腐败是党和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从而违反当时社会公认的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并形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一种畸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3]
当公共利益与官员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出现腐败机会或诱因,即官员滥用公共权力为个人或集团谋取利益。当出现腐败机会或诱因时,官员通常有两种选择:腐败或是廉洁。如果人选择廉洁,他将得到相应的报酬,包括即期收入和未来的预期收入,加上作为一个廉洁官员的道德满足感。即期收入包括官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等收入,预期收入包括住房、养老金、医疗保险等。道德满足感是一种效用函数,它与官员本人的思想品质及社会责任感有关,也与社会风气和社会赞誉有关。对于那些具有高度“为人民服务”思想、利他型的官员来说,他们可能在腐败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坚定,这样他们道德满足感的效用函数就很大,甚至可能是无穷大。

关于经济类的论文

关于经济类的论文

关于经济类的论文科学哲学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关于经济类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经济类的论文范文一:媒介经济学新动态研究摘要:本文以国际媒介经济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媒介经济学杂志》为研究对象,对该杂志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分类总结、归纳了该期刊的五类核心议题。

在此基础上,就研究的全方位跨度、作者分布、研究视角与方法、研究行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描绘国外媒介经济学研究的学术新进展及其特征。

关键词:国外媒介经济研究;媒介经济学杂志;研究新进展媒介经济学是一门基于经济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最早起源于美国。

它通常采用传播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主要关注经济社会中的媒体、传媒企业的媒介行为、市场结构、资本运作方式及其与政府和受众的关系等问题。

著名传播学家罗伯特•G•皮卡特(1996)认为:“媒介经济学研究的是各种各样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商与社会在信息与娱乐等各方面的欲望与需求。

”①国内传媒学者喻国明教授(2009)等人则认为:“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②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经济学的定义不一,但学者们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认为媒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各种经济条件和政府政策影响下,媒体和传媒企业如何运用有限资源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对受众和消费者、社会福利进行关注研究的学科。

一、研究背景分析本文所选择研究样本《媒介经济学杂志》的研究议题涵盖了报纸、电视、杂志、广播、电影等传统媒体及网站、博客、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内容、市场结构、媒介行为、广告策略及受众行为,以及传媒产业与政府干预、新技术等关系等若干方面。

该刊呈现出研究议题丰富、作者学术背景深厚、刊载论文转载率、他引次数较高,行业认知度、认可率较高等特点。

总的看来,该刊因其学术地位、学术影响,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媒介经济学研究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篇一摘要:文章分析了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提出了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法.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创新管理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与以往大工业不同的发展趋势,即商业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这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期。

此后经济学家及其他理论学者对新经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新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新经济即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等。

狭义新经济是指美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是在实现低通涨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它具备了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网络化、科技化和可持续化几大特征.二、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人才资源成为新经济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所需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一般需要如下几个类型:(一)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

另外,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

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科学家研究,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 世纪初为5%——20%,70年代至9o年代为70%_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

关于经济的优秀论文范文整理(共4篇)

关于经济的优秀论文范文整理(共4篇)

关于经济的优秀论文范文整理(共4篇)
很抱歉,我不能为你提供完整的4篇超过2000字的优秀经济
论文范文。

然而,我可以给你提供几个经济领域的论文主题,并提供每个主题的简短范文,以帮助你启发思路。

1.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主题: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增长中的应用
范文: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论文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并探讨其如何与经济增长相结合,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挑战。

2. 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
论文主题:金融创新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
范文:金融创新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金融创新的定义、类型和影响进行探讨,分析金融创新对资本市场发展的积极和负面影响,并提出提高金融创新的监管和风险管理的建议。

3. 全球贸易与经济不平等
论文主题:全球贸易对经济不平等的影响
范文:全球贸易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贸易自由化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不平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全球贸易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探讨全球贸易对经济不平等的影响,并提出减少经济不平等的政策建议。

4. 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影响
论文主题:创新与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范文: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本文通过对创新理论和科技发展的分析,探讨创新与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讨论如何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

以上是对4个经济领域常见论文主题的简要范文介绍,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过程中找到适合的论文主题和相关论文范例。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论文范例或更多的经济论文主题,请告诉我。

有关经济学的论文

有关经济学的论文

有关经济学的论文经济学术语是经济学理论和概念的载体,是其学科知识的结晶,是其学科展开深入研究的基础。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经济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经济学的论文范文一: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内容摘要】发展经济学是诠释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达的经济学,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主题,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具有普适性。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一个国家如何由穷变富的问题,实质上已涉及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亚当斯密关于经济发展的构想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是国民财富和社会财富的集聚与增长。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国民财富的增长。

这是发展经济学的雏形。

但是,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则产生于二战后。

当时一些国家为摆脱殖民压迫,纷纷独立,迫切需要发展经济。

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实践上,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二是当时战败国的经济复苏问题;要么对原有理论加以改造,这比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论,这相对困难。

一些学者深入研究各发展中国家之后发现,其环境与发达国家最初完全不一样,传统理论无法复制和拷贝到发展中国家。

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条件不同、问题很多、相去甚远,也无法照搬到发展中国家。

所以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迫切需要一门新理论,由此发展经济学诞生了。

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经济进步的状况》一书,对后来经济发展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东欧与东南欧工业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引领性和开创性的历史地位,是发展经济学的标志性文献。

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发展经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政策演化和发展思路的差异性,发展经济学家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西方经济学的论文(精选8篇)

西方经济学的论文(精选8篇)

西方经济学的论文(精选8篇)一、方法论的内涵及层次划分1、方法论的内涵2、方法论的层次划分经济学方法论从层次上划分为哲学基础、一般方法及其具体方法。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理念是科学哲学,它指明了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方向。

一般方法提供了方法论的逻辑体系,例如:抽象的和历史描述的、归纳与演绎、证实与证伪、实证与规范、个体与总体、定性与定量、均衡与非均衡。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理论前提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人在生存发展中,会提出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者说存在着无限多样性的欲望。

人的需要也就是人的欲望。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就是从需要或欲望开始的。

2、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前提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前提。

所谓假定即是指其中一种理论适用的条件。

西方经济学家们为了分析人的经济行为和人的行为的调节机制,在进行经济理论分析时都对人性或经济行为主体的本性作出了一个假定,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都是自私自利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者,因此在其从事经济活动时,都会充分地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条件去谋取这种最大化的利益。

作为一个消费者,他会千方百计地以其既定的收入或预算支出去谋得最大化的效用(西方经济学家常用“效用”这一概念来表明消费者通过购买到的经济物品而得到的消费满足程度);作为一个厂商,他会千方百计地以其既定的投入或预算支出去谋得最大化的利润;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他就会设法去追求最大化的要素报酬。

这就是“经济人”假定。

三、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1、国家干预主义学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直至目前各种主张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流派。

凯恩斯主义。

包括了:(1)标准凯恩斯经济学;(2)新古典综合派或后凯恩斯主义主流学派;(3)新剑桥学派(虽然未能成为主流学派并居于官方经济学的地位,但也在一些方面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

国际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

国际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生产、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国界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是人类经济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以及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融合过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际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篇1浅析日本低碳消费的经济策略摘要: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模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日本实施低碳经济战略,不仅缓解了日本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发展。

日本实施该战略有科学技术、政策法规、文化积淀以及广泛的民间基础。

从不同角度考察日本低碳经济战略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低碳消费;低碳经济;日本目前,地球资源日益短缺,如何在保证本国在减少能源消费的过程中高速发展经济就提上了各国政府的日程表。

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它以“低碳”为导向,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促使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实现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均衡发展。

据调查,目前许多人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

本文以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策略为代表,介绍了其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希望我们能够在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策略的基础上,使人们立足生态环境、倡导低碳消费,用低碳消费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实现公众的低碳消费,发展低碳经济。

1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的,作为一种较新的前沿经济理念,学界还没有对其定义形成完全的共识。

学者们对低碳经济的表述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1是方法论。

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所致,而低碳经济是指尽可能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其目的是以低排放的方式来化解温室气体效应带来的气候的灾难性变化,从而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最出名的经典经济学论文

世界最出名的经典经济学论文

世界最出名的经典经济学论文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2)1.2 经典经济学论文的重要性 (4)二、经济学论文的分类 (5)2.1 按研究领域分类 (6)2.2 按研究方法分类 (7)三、世界最出名的经典经济学论文 (8)3.1 《国富论》 - 亚当.斯密 (9)3.1.1 作者简介 (11)3.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3.1.3 主要观点与贡献 (11)3.2 《经济学原理》 -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2)3.2.1 作者简介 (14)3.2.2 研究背景与目的 (14)3.2.3 主要观点与贡献 (15)3.3 《货币金融学》 - 托马斯.马尔萨斯 (16)3.3.1 作者简介 (16)3.3.2 研究背景与目的 (17)3.3.3 主要观点与贡献 (18)3.4 《资本论》 - 卡尔.马克思 (19)3.4.1 作者简介 (20)3.4.2 研究背景与目的 (21)3.4.3 主要观点与贡献 (23)3.5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约瑟夫.熊彼特 (24)3.5.1 作者简介 (25)3.5.2 研究背景与目的 (27)3.5.3 主要观点与贡献 (28)四、结论 (29)4.1 经典经济学论文的影响与价值 (30)4.2 对现代经济学的启示 (31)一、内容概要本篇论文旨在深入探讨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其核心理念、研究方法和历史背景的详细分析,揭示其在现代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论文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阐述,指出经典经济学论文对于理解经济现象、指导政策制定以及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作用。

论文还将对经典经济学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其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模型构建等方面的优点和局限性。

我们也将探讨如何将这些经典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应用于现代经济学研究中,以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

论文将总结经典经济学论文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和贡献,强调其对经济学科发展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

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

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

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Title: The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A Case Study of ChinaIntroductionTrade liberalization refers to the removal or reduction of restrictions and barriers on the moveme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across borders. Proponents argue that trade liberalization leads to increased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hile critics argue that it can harm domestic industries and workers.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using China as a case study.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examples of a country that has embraced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recent decades and has experienc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s a result.Literature ReviewThere is a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that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Some studies have fou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rguing that increased trade leads to greater efficiency,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which in turn stimulates economic growth. Other studies have foun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suggesting that trade liberalization can lead to job losses, income inequality, and the erosion of domestic industries.MethodologyIn this study, we will use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e will analyze trade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 and other source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trade openness in China over time. We will also examine economic growth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 and other source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that trade liberalization has had on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performance.ResultsOur preliminary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rade liberalization ha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ince China began opening up its economy in the late 1970s, it has experienc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with GDP increasing at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over 9% during this period. This growth has been driven in large part by increased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hich have helped to boost productivity, create jobs, and stimulate innovation in the country.ConclusionIn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rade liberalization ha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e country's embrace of trade openness has helped to drive rapid economic growth, create jobs, and increase living standards for its citizens. While there are certainly challenges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trade liberalization,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benefits can outweigh the costs in the long run.中国的形体目标。

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

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

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范文一:浅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的必然走向,两者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推动下,在国际分工空前深化的基础上,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扩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进行配置,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逐渐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推动世界经济总体增长,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资源,促进国际投资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方面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如果处理不当,会为经济全球化付出代价的。

二、区域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动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

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区域市场,降低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

另外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各个方面的相似性,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1.欧洲联盟在欧盟的继续发展和扩大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回会影响和制约它的发展。

但这个继续发展和扩大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欧洲联盟今后不仅是欧洲的决定性力量,也会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经济学类论文(5篇)

经济学类论文(5篇)

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范文第1篇依据笔者多年的微积分课程教学体会,目前微积分教学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

课时少,内容多,老师受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约,往往忙于赶进度,不易照看到同学的感受。

课堂教学仍旧是老师讲、同学听的模式,同学没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没有真正融入教学过程,同学与老师主客体倒置,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同学学学数学的爱好,肯定程度上挫伤了同学的学习乐观性。

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教材偏向于纯数学的理论和计算,同学得到的是一大堆的数学定理、公式,缺乏直观的演示,导致同学对微积分这门课程产生畏难心情。

缺乏数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同学学习微积分的目的不明确,为学微积分而学微积分,很多同学学完微积分后不会详细应用,从而造成同学的学习爱好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微积分学习形成了一种不良循环。

尤其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对高校毕业生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数学的教学工作必需跟上时展的步伐。

微积分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的缘由。

2.1从教学内容方面看目前的微积分教材非常注意理论的严谨性。

微积分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长期以来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以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

从内容绽开的层次看,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例题'固定模式,过分强调了形式倾向严格化的东西,如极限的定义等,注意严密的规律推理和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微积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应是直观化和形象化。

理论介绍缺少实际背景的铺垫。

课堂上同学的思维总是被按部就班地朝着固定的方向引导,往往重视理论学问而忽视了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

这使同学感到微积分课程特别抽象,特别难学,特别神奇。

2.2从教学方法方面看目前大多数微积分的教学,出于对理论性和学问体系的严谨性考虑,教学方法仍显得抽象而陈旧,讲课中往往过于注意学问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了学问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偏重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从直观(主要来自应用和美感)和问题背景方面的引导。

世界经济学论文

世界经济学论文

世界经济学论文引言世界经济学是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经济体系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经济学在国际学术界和政府决策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世界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界经济学的发展现状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学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人员流动不断增加。

这种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学的研究,研究者需要深入了解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贸易政策和国际货币体系等问题。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世界经济学的发展也受益于跨学科研究的兴起。

经济学与政治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深化,研究者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例如,全球经济不平等问题引发了关于全球贫富差距和社会公正的讨论,这需要经济学家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共同研究。

世界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国际贸易与投资国际贸易与投资是世界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者关注全球贸易的规模、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贸易壁垒的影响等问题。

此外,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经济治理是世界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者分析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的角色和作用,探讨全球经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以及各国间合作与协调的挑战和可能性。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世界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者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收入差距、贫困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等。

研究内容涉及经济体系的结构转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

世界经济学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政府决策和全球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世界经济学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政府通过研究世界经济学的成果,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制定适应自身国情的经济政策,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学说史论文.doc

经济学说史论文.doc

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述评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班级:070306姓名:***学号:************一、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凯恩斯主义起源于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它在迄今78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战以前,因刚产生不久,知之者不多,在西方经济学中尚属支流或“异端”;战后在欧美迅速发展成为主流经济学和官方经济学,在发展中有分裂为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到20世纪70年代,在“滞涨”的沉重打击下,开始走向衰落,以致20世纪80年代失去了官方经济学的宝座。

与此同时,新凯恩斯主义产生,是凯恩斯主义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

原凯恩斯主义学派包括凯恩斯经济学,以及在凯恩斯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

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长期慢性萧条,特别是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是英帝国的鼎盛时期,直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国在世界上还是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国、海军大国和金融贸易大国。

凯恩斯的青少年就是在这样一个处于世界鳌头的繁荣、富强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度过的。

这使他在心灵上充满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英国前景的信心,相信只要有正确的理论和经济决策,即使资本主义出了毛病,也可得到改善和消除,从而奠定了他后来创立凯恩斯经济学的信心。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更进一步促使凯恩斯由信从自由经营论到国家干预论的决定性转变,从而建立起他的国家干预主义的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新政策并取得明显效果的事实,进一步使凯恩斯相信,要拯救英国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可行的;相反,若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则必将带来危机和灾难,为了从理论上充分阐明这一观点,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了。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经济学论文篇1:《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的革新》经济学基础在当前经济管理类型专业中属于非常核心的课程,在其相关专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发挥关键重要作用,尤其现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对于经管类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必须加大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水平。

[1]同时经济基础课程教学目的重在实践,但是其内容体系过于庞杂、知识偏重理论,但是日常的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当前教学环境发展较为滞后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经济学基础教学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实用性经管人才的培养。

1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发展现状1.1经济学基础教学课程的安排偏重理论,各院校致力于知识理论的研究,院校教师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研究以及论文的发表方面,忽略了对经济学基础中应用性教学的研究,而此类学科对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现在大多数教学只是单纯掌握了理论性知识,基本没有从事任何经济学实践活动,也没有开展过任何经济业务。

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经济学案例,课程内容空洞无趣、枯燥无味,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知识,甚至极大消磨了学生的耐心,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之实践性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案例的使用水平偏低众所周知,经济学基础知识理论性太强,单纯照本宣科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内涵,加之该学科对实践性还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中增加教学案例分量既是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众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3]但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案例分析课程安排较少,案例内容质量不高,脱离实际生活,案例分析不到位、不合理,使得最终案例教学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是涉及方方面面。

其一,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人数限制,理想的授课人数大约为30人,但是各大院校实行扩招,学生规模持续壮大,然而与学生对应的教学资源并没有都得到很好的满足,班级人数不断增加,加大了授课压力,普通教学班人数扩大到60人左右,甚至部分学校由于人数过多组织合班授课,班级人数超过百人,这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

经济学史上三座高峰论文

经济学史上三座高峰论文

经济学史上三座高峰论文在经济学史上,有许多重要的论文对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三座高峰的论文如下:第一座高峰的论文是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

这部论文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强调了市场自由竞争对经济繁荣的重要性,为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座高峰的论文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通论》。

这部论文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大萧条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政府应该通过干预市场来调控经济活动,弥补市场失灵,引导经济走向稳定增长。

第三座高峰的论文是罗伯特·卢卡斯于1972年提出的“卢卡斯批判”。

这部论文对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强调了市场的预期效应和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催生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

这些论文都是经济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三座高峰论文各自代表了经济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重要转折点。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奠定了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并成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品。

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阐述了分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后世的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通论》则是在大萧条之后对经济学理论的重新审视和革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循环波动,推动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革新。

《通论》的出现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崛起,使政府在经济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而罗伯特·卢卡斯的“卢卡斯批判”则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一次重要挑战。

他提出了“理性预期假设”,强调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波动的理性评估和反应。

这一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革新和发展。

经济学导论论文六篇

经济学导论论文六篇

经济学导论论文六篇经济学导论论文范文1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学教学体系中曾经是一枝独秀,特殊是在高校教育中一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改革滞后,加上同学共性不断彰显,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进入了一个“同学厌学,老师厌教”的尴尬境地。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必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本文认为问题导向式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首先,政治经济学属于规范分析,解答的是“应当怎样的问题”,所以课堂教学很简单落入“说教陷阱”,使同学产生抵触心情和逆反心理,而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同学之间的争论和老师的引导,有利于消退同学在价值推断方面对授课内容的质疑,这对于消退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具有乐观的促进作用。

其次,政治经济学是规律严谨的科学体系,课堂教学过程要求同学始终保持留意力集中,而问题导向式教学可以使同学的思维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

每位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的老师都知道,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随着讨论视角的拓宽揭示的问题越来越深刻,而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都需要前面的学问作为基础,这就需要同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留意力集中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一个个鲜活的问题在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将新旧学问有机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同学保持留意力集中,而且有利于同学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再次,政治经济学理论性很强,相对比较抽象,实际教学只能以老师讲授为主。

因此,如何对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边际调整成为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而言,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是由于:首先,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多少问题、在哪一章节设计问题、实行什么样的模式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都由老师掌控,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适合于对传统老师讲授法进行边际调整。

其次,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老师通过细心设计问题,引导同学思索问题、分析问题,可以促使同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转变传统讲授方法中同学被边缘化的弊端。

经济类的论文(5篇)

经济类的论文(5篇)

经济类的论文(5篇)经济类的论文(5篇)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经济管理试验教学建设试验教学是培育同学实践力量、创新力量的重要手段,是人才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河子高校经济贸易学院经济与管理试验中心是以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7个专业为主要依托,面对全校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平台。

目前下设计算机综合试验室、专业综合试验室、会计模拟试验室、商务试验室和ERP沙盘模拟试验室,试验中心面积1000余平方米,拥有服务器、计算机等试验教学设备420余套,试验软件23套,面对高校开出的专业试验课程21门,试验项目142个,其中综合性、设计型、创新型试验占总试验课程的86%。

一、综合试验教学平台的建设需求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更多的强调理论教学,对如何将所学理论学问转化为实践运用的力量重视不足,同学毕业实习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许多企业对来实习的同学并不欢迎,即使接受同学,也出于保守企业技术隐秘、保障生产平安的需要,不让实习同学真正动手操作,特殊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业务,更是不让其参加。

因此同学下企业实习住住只看不动手,不能真正实践所学的学问,使经管类专业在学以致用,技能训练,和实际相结合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因此,我们盼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模拟实习,去营造一个能真实反应社会经济生活的模拟环境,为同学制造一个可以动手实践的综合平台,以此来加强同学的动手实践力量。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展,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模拟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项内容,让同学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做各种试验,进行反复的实习。

二、综合试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试验中心依据学院培育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和重素养、强力量的培育要求,确立了以力量培育为核心的试验教学理念。

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试验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提升老师的试验教学力量和中心的试验教学服务力量。

世界最出名的20篇经典经济学论文

世界最出名的20篇经典经济学论文

《生产理论》(1928)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ALαK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

当α+β=1时,α、β分别表示劳动、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

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形式,被用于表示生产、效用函数以及理论与实证经济学其他方面。

他们用机器、工具、设备与建筑量测资本,制造业工人数表示劳动,经过对1899-1922年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与估计,得到美国制造业以1899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的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数据,并总结出生产函数:P=1.01L0.75K0.25,该函数表明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与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分别为75%与25%。

他还通过数理分析,探讨了该函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体系的本质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中的知识利用问题。

知识分为两类:科学知识与原理;特定时间与地点的特殊情况的知识。

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

知识的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

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与介于二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

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当局不能做出有效决策,只有依靠分散计划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知识迅速得到利用。

同时,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唯一来自变化,分散计划也不能仅仅依据关于直接情况的有限知识做出决策,这又产生了如何传递别人信息的问题。

哈耶克认为分散信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价格机制最显著的事实就是知识节约。

全球金融经济范例论文

全球金融经济范例论文

全球金融经济范例论文全球金融经济范例论文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全球金融经济的范例,重点关注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角色。

通过分析全球金融市场的特点和趋势,研究了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如何跨越国界,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如何调整其业务和角色以适应全球化的金融市场。

1. 引言全球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资金能够自由流动到全球各个国家,这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也对各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国际金融机构在全球金融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提供了融资和风险管理等服务,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全球金融经济的研究,探讨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角色。

2. 全球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全球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是指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交易活动跨越国界,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金融网络。

全球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其中包括技术创新、自由化和开放化的经济政策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等。

技术创新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易和结算等金融活动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能够实时获取金融信息,并进行跨境交易。

此外,金融工具的创新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例如,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使得全球投资者能够进行更为灵活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自由化和开放化的经济政策也是推动全球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众多国家逐步放开了金融市场的管制,降低了金融业务的障碍,吸引了更多外国投资者进入市场。

此外,全球贸易的增长也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由于跨国贸易需要进行资金结算,因此跨国贸易的增加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国际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融资和风险管理等服务,使得全球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是最具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之一。

IMF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国际支付和稳定汇率,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发展援助和融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理论》(1928)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α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

当α+β=1时,α、β分别表示劳动、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

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形式,被用于表示生产、效用函数以及理论与实证经济学其他方面。

他们用机器、工具、设备与建筑量测资本,制造业工人数表示劳动,经过对1899-1922年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与估计,得到美国制造业以1899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的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数据,并总结出生产函数:P=,该函数表明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与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分别为75%与25%。

他还通过数理分析,探讨了该函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体系的本质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中的知识利用问题。

知识分为两类:科学知识与原理;特定时间与地点的特殊情况的知识。

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

知识的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

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与介于二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

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当局不能做出有效决策,只有依靠分散计划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知识迅速得到利用。

同时,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唯一来自变化,分散计划也不能仅仅依据关于直接情况的有限知识做出决策,这又产生了如何传递别人信息的问题。

哈耶克认为分散信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价格机制最显著的事实就是知识节约。

价格体系是信息传递的媒介,通过价格体系的传导作用,分工与资源协调利用成为可能。

价格制度是人们偶然发现的、未经理解就学会利用的体系,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设计出一种可以保留价格体系优点的替代体系。

哈耶克的信息分散论把理解经济知识建立在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论证了经济自由和市场机制的客观性。

《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1955)西蒙·库兹涅茨著本文根据经验数据阐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他在分析说明经济发展早期(普鲁士)、经济发展后期(美国、英国、德国)及对比分析发展中与发达国家有限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不平等长期变动特征的“倒U型”假说: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收入不平等扩大,经短暂稳定时期后,在增长的后期不平等差距逐渐消失。

库兹涅兹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使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储蓄和积累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储蓄又成为其获得更多收入的手段,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穷富两极分化;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而城市居民收入比农村更加不平等,经济增长必然引起分配差距拉大。

另一方面,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出现了抑制不平等扩大的因素,如法律约束和国家政策干预、富裕阶层因低生育倾向而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技术进步与新兴产业出现而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等。

因此,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用图形表示即是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该结果成了众多发展经济学实证与理论分析的主题。

《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1958) F.莫迪利亚尼与M.H.米勒著本文采用无套利分析方法、建立新的理论框架阐述了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回答了公司融资方式如何影响公司资本成本与投资行为这一公司财务的核心问题,这也成为日后莫迪利亚尼与米勒分别于1985和199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基础。

MM理论认为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资本成本是资本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回报率即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而不是获得某种特殊资本来源的成本。

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等假定条件下,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平均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无关,无论有无债务资本,公司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其综合资本成本率进行折现的现值,其平均资本成本等于权益现金流的资本化率。

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股权资本成本随借入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提高而增加。

为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应当在投资收益大于或等于其资本成本时才进行投资。

同时,他们用无套利分析对此给予了证明,在假定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活动必然引起债券与股票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最终使套利机会消失,进而抵消财务杠杆作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而达到投资均衡。

MM理论奠定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金融经济学的基石,革命性地将企业财务目标转向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首创的无套利分析成为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最优货币区理论》(1961)罗伯特·蒙代尔著20世纪60年代初,围绕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之间最优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学者们争论不休。

蒙代尔在文章中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探讨了对经济区成员国而言,什么是其放弃主权国家货币、采用共同货币的最优区域问题。

蒙代尔提出应以生产要素流动性为准则,以地理区域而不是国家为单位来确定最优货币区。

他认为货币区就是要素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的地理区域。

当生产要素在每一区域内成员国之间能够完全流动,而区域之间生产要素不流动时,要素自由流动的每个区域就可采用共同或单一货币,建立货币区,而货币区之间保持浮动汇率。

在货币区内通过劳动力要素流动就能纠正由需求转移造成的外部失衡,进而实现各成员国充分就业或价格稳定;而货币区之间的外部平衡通过汇率浮动就可自动实现,从而达到经济稳定,无任何区域产生通胀或失业,即只有在基于地理区域的货币区之间通过汇率浮动实行稳定经济的政策才有效。

在此基础上,蒙代尔进一步指出最优货币地理区域规模的选择需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平衡:一方面,货币区规模越小,区内要素流动性程度相对于区外越高,成员国就越易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以至于每个要素不流动的失业地区都应独立成区;另一方面,货币区规模越小,交易费用、投机冲击越大,货币幻觉假设越无效,以至于整个世界应采用单一货币,建立最大的货币区,最优货币区规模即是这两方面因素的均衡。

最后,他还分析了该理论在欧元起动30多年前欧洲国家的潜在应用。

《资本理论与投资行为》戴尔·乔根森著本文克服以往投资理论研究“重宏轻微”的缺陷,以新古典资本积累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投资行为分析框架。

他认为企业资本存量需求不同于资本投资需求,短期投资需求取决于滞后的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资本存量需求决定于企业净值最大化,企业净值是净收益的现值。

通过考察企业的行为,乔根森首先给出了净值、总收益、直接税方程,并考虑融资成本与税收制度而引入资本使用者成本概念。

其次,利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资本使用者成本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得出了新古典投资理论的最优资本存量方程: k*=γ pq/c其中,k、γ、p、q、c分别表示资本存量、资本产出弹性、产出价格、产量与资本使用者成本。

该式说明了企业的最优资本存量k取决于当期的产量、产出价格以及资本使用者成本。

利用资本存量函数进而可导出投资经济计量方程:It =w(L)[K*t-K*t-]其中,I、w为实际投资与滞后函数。

最后,乔根森还运用1948-1960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季度数据对其投资行为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最优资本存量函数已成为投资行为实证研究的标准方法,其资本的使用者成本被广泛运用于选择性税则影响的理论研究中。

《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经济学》(1963)肯尼斯·阿罗著本文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和语言,建立了医疗保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被视为卫生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阿罗认为医疗保健市场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特征,由此产生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等问题,医疗保健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失灵。

他依据福利经济学第一与第二最优原理,分析了医疗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风险承担的不可销售性与信息的无法完全市场化导致了医疗保健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状态。

在确定性条件下,偏离表现在产品的不可销售性、供给规模递增、市场进入受限与产品差别定价等四方面;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偏离表现在针对所有可能风险的保险市场的缺失与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两方面。

医疗保健市场失灵会产生低效率。

对此,阿罗指出,医疗保健市场最优状态没有实现时,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会认识到其与最优状态之间的偏离,非市场补偿性制度就会出现,促进医疗市场向最优转化,旨在纠正由市场失灵产生的低效率。

医疗保健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特殊结构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纠正其对完全竞争状态的偏离。

如财政补贴、慈善行为等非竞争性行为就可用这种补偿性制度解释,医疗保障问题本质上就是这种适应性的表现。

这些市场适应行为有时反而阻碍了竞争,无助于效率提高。

阿罗在近半个世纪前关于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福利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对全球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所探讨的许多问题今天仍然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国家债务》(1965)彼得·戴蒙德著本文在萨缪尔森代际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世代交叠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s, OLG),考察了经济长期均衡特征与政府债务问题。

虽然戴蒙德是因劳动力市场领域的研究成就而被授予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使他声名鹊起,奠定其在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问题研究中学术地位的却是世代交叠模型。

该模型构建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框架,是继拉姆塞-卡斯-库普曼模型之后,具有微观基础的第二个宏观经济学动态模型。

两者的核心差异是前者存在着人口的新老交替,不存在数量固定的永久生存家庭。

模型沿袭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认为生命分年青与老年两期。

在第一期内,企业租用老年人拥有的资本、雇用年轻人的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生产产品。

老人消费其储蓄与利息,然后退出模型;每个年轻人提供1单位劳动,收入在本期的消费与储蓄之间分配。

储蓄则带入下一期成为第二期资本。

通过向模型引入资本品,比较中央计划经济与竞争经济的长期均衡,发现即使不存在传统意义上市场失灵来源,在竞争经济中,世代交叠模型中均衡资本存量可能会大于黄金率水平的资本存量,即时均衡可能是帕累托无效的,即动态无效率。

通过引入国家债务,分析内外债务对个体消费决策的影响时发现,在没有外债、竞争均衡处于帕累托无效率时,国家债券发行会改善社会福利,但如果竞争均衡已处于帕累托最优时,债券发行会使利率上升,而降低福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