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屠呦呦与青蒿素》
屠呦呦阅读练习及答案
![屠呦呦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3e703e856a561252d36ff4.png)
屠呦呦阅读练习及答案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连日来,屠呦呦获诺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
新浪微博平台方面,10月6日“屠呦呦”的单日热词搜索峰值为36.8万,《人民日报》官微发起的微话题“2021诺奖屠呦呦”阅读数达70.9万,央视新闻发起话题“央视专访屠呦呦”阅读量已超过400万。
搜索引擎方面,诺奖结果揭晓后,百度搜索“屠呦呦”关键词搜索量超60万,以“屠呦呦”为关键词新闻搜索全文返回数量高达47700篇。
截至10月7号24时,相关微信文章共计6144篇,其总阅读量超1149万人次。
摘自2021年10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材料二: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
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
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
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沉睡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
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
摘自2021年10月7日《深圳新闻网》材料三: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与其他两位外国科学家分享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我国大陆本土科学家中斩获诺奖的第一人。
疟疾,又称寒热病,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屠呦呦与青蒿素》阅读练习及答案
![《屠呦呦与青蒿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c1b4702b160b4e767fcfde.png)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屠呦呦与青蒿素①2015 年10 月5 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 月6 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 年12月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 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 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抗疟疾新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
![《抗疟疾新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7589c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d.png)
《抗疟疾新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2015年10月5日晚,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疟疾是一种常见、危害大、病理复杂的传染病,以间歇性发高烧为主要病征,是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边缘的一种重要虫媒传染病。
疟疾感染者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
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
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肤灼热而干燥、心悸、口渴,痛苦难忍。
高热后期,患者的颜面和手心开始出汗,并迅速遍及全身,大汗淋漓。
约2-3个小时后,体温逐渐降低,常至35.5℃。
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
一般在间歇48小时后又开始重复上述过程。
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脑水肿,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
早在人类出现前,疟原虫就在非洲存在了。
所以,人类从诞生之初一直被这种疾病困扰。
在历史长河中,将疟疾列在蹂躏人类最长时间疾病的榜首可能并不为过。
在中国,“疟疾”有酷虐之病的意思。
《释名》:“疟,酷虐也。
”《说文解字》:“疟,热寒休作。
”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还有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殖民非洲、亚洲等地的部队发生疟疾大流行,尤其是在东非的英军,感染疟疾丧生者达10万以上,当时疟疾的控制足以左右殖民地战争的胜负。
古人尝试了诸多途径治疗疟疾,但成效寥寥。
罗马名医盖伦根据“四体液说”提出,疟疾是体液不平衡所导致的,采用放血和催泻疗法即可治愈。
然而,疟疾本身就会导致贫血,简单粗暴的放血只能让病人死得更快。
传统中医则认为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
相传起源于神农氏,在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最早明确记载了植物常山有治疟的功效。
【高中语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f370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6.png)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张存浩:中国化学激光奠基人张存浩,祖籍山东无棣县,1928年出生在天津。
父亲张铸,曾留学美国,回国后担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
母亲龙文瑗,云南哈尼族人,知书达理。
由于父亲工作忙,张存浩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
张存浩两岁时,母亲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同时给他讲有意义的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爱国的人。
渐渐地,在母亲精心启迪、教诲下,张存浩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学后成绩一直很好。
然而就在张存浩按部就班读书时,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大规模入侵,并在沦陷区学校推行奴化教育。
面对这种情况,心有民族大义的龙文瑗不愿儿子接受这样的教育,与丈夫商量后,毅然把9岁的张存浩送到重庆,请他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姑、姑父代为抚养。
张存浩的姑姑、姑父悉心照料、培养着张存浩,或许是受姑姑、姑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上中学后张存浩对物理和化学情有独钟,学起来劲头十足,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回来向姑姑、姑父请教,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
姑姑、姑父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献身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言行,对张存浩影响很大。
没多久,这种相对平静的学习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肆虐中被打破。
目睹日军的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用知识报国、救国,绝不能让日本人再这样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
1943年,刚学完高二课程的张存浩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第二年又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
1947年,完成大学学业后又考上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研究生。
1950年张存浩获得了美国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
1950年下半年,当时朝鲜战争刚爆发不久,原本想继续读博的张存浩,从中美对待朝鲜的迥异态度上敏锐地感到,两国关系将日趋紧张。
想到此,他决定放弃读博深造,迅速回国。
屠呦呦实用类文本阅读
![屠呦呦实用类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8c9c350be1e650e52ea99d9.png)
人物阅读素材:是非·屠呦呦【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屠呦呦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是非·屠呦呦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公布2015年度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的授奖信息。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此奖。
该奖将于10月1日在哈佛医学院举办的专场研讨会上颁发。
据悉,屠呦呦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理论上,对于这种“中国第一位”的消息,其新闻价值即使上不了头条,最起码也会被排列在新闻网站的首页。
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好似都没有“发现”这条消息,并未对此进行报道。
只有屠呦呦的家乡“浙江在线”及其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以主人翁式的骄傲,在6月中旬发布了相关信息。
同样的获奖者,相似的获奖原因,对比2011年的大张旗鼓,如今的敛声宁静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更让人唏嘘的是,关于屠呦呦停不下来的争议。
是,不可挡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这是该奖项设立65年以来,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素之母》的阅读题及答案
![《青蒿素之母》的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76763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6.png)
《青蒿素之母》的阅读题及答案试题内容: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青蒿素之母姜猛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受父亲影响,她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
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她童年时的阅览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温热论》虽读得磕磕绊绊,但这里却是她医学梦萌发的温床。
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她选择的专业是当时绝大多数人毫无兴趣的生药学。
让父亲有些意外的是,生药学是西医专业而非中医专业。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她的远见。
大学四年,屠呦呦系统学习了生药学理论,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等课程钻研甚深。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她积极响应国家防治血吸虫病的号召,一头扎进了生药学研究工作中。
时而跑野外采集标本,时而蹲实验室研究,先后出色地完成了对有效药物半边莲和品种较为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成果后来被收入《中药志》。
1959年屠呦呦获得了参加全国第三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机会,她高兴得跳了起来。
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余,她常跑到医院里央求坐诊大夫,让自己试试身手。
在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后,她还深入各家药材公司,虚心向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药工学习中草药的鉴别方法和炮制技术,回来后逐一进行总结和提炼。
在两年半的淬炼中,她的学识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20世纪60年代,全球疟疾肆虐,正在南亚热带丛林中交战的美国与越南军队更是深受其害。
缺乏科研条件的越南北上求助于中国。
1967年5月23日,我国决定秘密研发抗疟新药,遂以“523”为项目代号。
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科研组长,和小组同事作为卫生部的第二梯队力量,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
主要任务是搜寻和整理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从中挖掘抗疟药点子,然后进行尝试。
寒冬腊月的夜晚,屋内灯光昏暗,桌上历代医籍堆积如山。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607a5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9.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经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
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
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
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
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
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
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对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
为此,我也衷心感谢为青蒿素发现和应用作出诸多贡献的中国同事们和国际友人们。
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
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
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
我带领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非连续性文本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阅读练习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95051b551810a6f4248689.png)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青蒿素是中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
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
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
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摘选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材料二: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的价值再次受到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多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越南、新加坡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3个中药产品已完成欧盟传统药物注册;多个中药产品在美国完成Ⅱ期临床试验。
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已发布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
世卫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是中医药进入国际医疗市场的巨大推动力。
而“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和巨大空间。
(摘编自张俊华等《循证中医药学的现在和未来》)材料三: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事物间的相关性,或事物内部的规律及特征。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作文素材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70c81f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3.png)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屠呦呦之名,或取于此。
当其时也,疟疾横行,生灵涂炭,医者束手,百姓呼号。
屠氏怀救苦之心,致力于药石之间,欲求破解之道。
乃搜集群书,钻研古方,历数载之苦辛,终于《肘后备急方》中得见一线生机,言青蒿可治寒热。
屠氏受此启发,立志以身试药,遂采集青蒿,亲自炮制,提取其精华。
然初次尝试,未获成功,青蒿素之秘,仍深藏不露。
屠氏不甘失败,反复推敲,终悟出高温可能破坏药物活性之理。
于是改进方法,采用低温提取,果然奏效。
青蒿素由此现于世人面前,其功在于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挽救了无数生命。
此乃科学之胜利,亦是中医药之光荣。
屠呦呦凭此成就,荣获诺贝尔奖,实至名归。
吾辈当铭记其功,传承其志,继续探索科学之奥秘,以造福苍生。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985e0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9.png)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
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
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同时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
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
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
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
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
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
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
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
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
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
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
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
屠呦呦阅读答案
![屠呦呦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6e1a4cdaef5ef7bb0d3c79.png)
屠呦呦阅读答案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
“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
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
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67ea3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1.png)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 青蒿素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家参阅。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原⽂ ①随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纳⼊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被誉为“中国神药”。
青蒿素是⽬前世界上唯⼀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②疟疾是⼀种很古⽼的疾病,也是⼈类⽬前最⼤的杀⼿之⼀。
全世界每年有5亿⼈被感染(多数在⾮洲),⾮洲每年有100万⼈死于疟疾。
③如何治疗疟疾?⼈类对付疟疾最有⼒的药物,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鸡纳树⽪上提取出的奎宁。
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疟原⾍对当时常⽤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了抗药性,治疗效果极不乐观。
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带领她的团队提出⽤⼄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即青蒿素),并且报告了青蒿素的抗疟效果。
中国的古⼈在数千年前就开始⽤青蒿作为处⽅药治疗疟疾,它有明显的退烧功效。
2004 年5⽉,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的统计显⽰,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④屠呦呦等科学家⼀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疾寄⽣⾍的机理。
她的研究团队部分⼈员认为,青蒿素中有⼀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由基,能够对⼀系列蛋⽩质及其它的⽣物分⼦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疟疾寄⽣⾍⽽⾔是致命的。
另外⼀种观点是,与氯喹(治疗疟疾的常见药物之⼀)的⼯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疟疾寄⽣⾍消耗⼈体⾎红蛋⽩时产⽣的有毒副产品⾎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⑤近年来,⼈类对青蒿素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杀死疟疾寄⽣⾍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学医学中⼼、瑞⼠热带研究所、澳⼤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究⼈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进⾏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RBx-11160。
屠哟哟青蒿素作文素材及适用主题
![屠哟哟青蒿素作文素材及适用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76004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屠哟哟青蒿素作文素材及适用主题篇一《青蒿素中的伟大力量》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这件事,就像一场超级酷的冒险。
你们知道吗?咱先说说青蒿这东西,在以前可能就是荒地里普普通通的草,老百姓可能都没太在意。
但就这普普通通的青蒿,在屠呦呦眼里可是个大宝贝。
我想起我小时候跟着大人去田里玩的时候,那田里各种各样的草长得特别茂盛。
我就问大人,这些草有啥用啊?大人就说,有些能喂猪,有些就是野草。
当时我看到那些长得不起眼的草,就像青蒿一样,从来没想过有一种草能在对抗疾病这件事上起那么大作用。
屠呦呦为了找到青蒿素,那可是费了大劲了。
据说研究过程那真叫一个曲折。
各种实验,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她就跟青蒿较上劲了。
她在实验室里,面对那些不起眼的青蒿样本,就像一个探险家在深山老林里挖掘宝藏一样。
她可能天天看着那些瓶瓶罐罐,熬着大夜,眼睛布满血丝,还不敢松懈。
她无数次地对青蒿提取物进行处理、分析、试验。
而我们很多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能早就放弃了。
可屠呦呦没有,她就一直坚持着。
她最后终于发现了青蒿素,这青蒿素可不得了。
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治疗疟疾的新大门。
很多疟疾患者原本只能在痛苦中挣扎,是她的青蒿素给了他们生的希望。
她把这原本看似平凡的青蒿变成了世界瞩目的宝贝。
那种坚持和专注,慢慢地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力量驱散了疟疾的阴霾,还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古老的中医智慧。
真的,你看那普通的青蒿,屠呦呦都能搞得这么厉害,咱普通人在自己的生活里,不管碰到啥事,也得有点这种死磕精神才行。
篇二《青蒿的逆袭,屠呦呦的传奇》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超级英雄的故事,总觉得那都是特别遥远的事情。
直到我知道了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我突然觉得,真正的超级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那青蒿是怎么逆袭的呢?在南方很多地方,青蒿那就是到处可见的野草。
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回学校组织去野外考察动植物。
当时看到青蒿,老师只是简单说了句,这草常见,也没特别强调它的价值。
当时谁能想到这草后面会有那么大的名堂呢?屠呦呦来啦,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一样。
青蒿素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青蒿素阅读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2d863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7.png)
青蒿素阅读题及参考答案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青蒿素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蒿素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
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露西夏皮罗在为屠呦呦致颁奖词时说: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
据世卫组织2009年最新的统计数据,世界上约有2.5亿人感染疟疾,将近100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如果没有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那么2.5亿疟疾感染者中将有更多的人无法幸存下来。
拉斯克基金媒体负责人对此评价称: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现代抗疟疾药用疗法,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
《纽约时报》援引世界卫生组织的评论说,使用这种药物是治疗疟疾的首要疗法。
尽管青蒿成药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但是早在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已经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
1971年,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认为温度高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而影响疗效,便由用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成功提取到青蒿的中性提取物,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通过进一步实验,屠呦呦还发现青蒿药材的活性部分位于叶片上而不是其它部位,于是确定出何时采收会有最大疗效。
这些创新在提高青蒿素药效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它的毒性。
美国期刊《细胞》称,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练习 (含答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练习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c77eb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e.png)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练习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耳闻目睹,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
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阅读附答案
![《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2efe77336c1eb91a375d97.png)
《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①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令许多人困惑的是,青蒿素却不是来自青蒿。
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
对此名实问题,植物学界和药学界都曾有人做过考证。
②“物种”这个词在科学上是有特殊地位的,这是现代研究者尽可能综合形态、习性和分子等各方面证据之后得出的分类和命名,是相对可靠的。
,传统医学和早期分类学者没有相关知识工具,所以他们很多时候无法给出可靠的分类和命名,这也给传统医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③成书于西汉末至东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后世一切本草书的源头和基础,其中已记载了“青蒿”之名,作为“草蒿”的别名。
书中对草蒿的介绍是:“味苦寒……一名青蒿。
”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寒热诸疟。
屠呦呦就是从这条记载中获得了提取青蒿素的灵感。
唐代苏敬主编的《唐本草》记载:“草蒿处处有之,即今青蒿。
”北宋苏颂主编的《图经本草》是首部以“青蒿”为正名的本草书。
④然而,北宋有人发现叫做青蒿(草蒿)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载:“草蒿今青蒿也……有青色与深青色两种。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青蒿一类自有二种,一种黄色,一种青色。
”这就为后世的命名混乱埋下了隐患。
⑤李时珍《本草纲目》在“青蒿”之后新立“黄花蒿”的名目,介绍很简略,只有“(又名)臭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等寥寥数句。
⑥这样一来,北宋人发现的青蒿的两种形态在本草书中就正式独立成了两“种”植物、两味药。
但本草书的这两种药材,在植物学里都是。
屠呦呦与青蒿素作文
![屠呦呦与青蒿素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093d3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8.png)
屠呦呦与青蒿素作文你知道屠呦呦吗?她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就像科学世界里的魔法大师,而她手中最厉害的魔法道具,那就是青蒿素啦。
以前啊,疟疾就像个到处搞破坏的小恶魔,在世界很多地方横行霸道,特别是在那些卫生条件不太好的热带地区。
人们想尽办法要打败这个小恶魔,可是它很狡猾,一直都不好对付。
屠呦呦奶奶呢,就开始了一场和疟疾的大战。
她可不是盲目地去战斗哦。
她一头扎进了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医药宝库中。
这就像是在一个装满了神秘宝藏的大箱子里翻找能克敌制胜的法宝。
青蒿这种植物啊,早就被咱们古人记载可能有治病的功效,但是具体怎么用,怎么提取里面的精华来对付疟疾,那可就像是一道超级难解的谜题。
屠呦呦奶奶就像一个特别有耐心的解谜高手。
她和她的团队做了好多好多实验。
我都能想象到,他们在实验室里,整天对着那些青蒿,又是煮啊,又是提取啊,反复尝试。
据说他们失败了好多次,但是屠呦呦奶奶可没有灰心,要是换了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地提取出了青蒿素。
这青蒿素一出现,可就像一束超级强光,直接照得疟疾这个小恶魔没地方躲了。
青蒿素治疗疟疾那效果,杠杠的。
好多本来被疟疾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用了青蒿素之后,就像枯萎的花朵重新得到了滋润,慢慢恢复了生机。
屠呦呦奶奶因为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可是超级大的荣誉呢。
她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我觉得她不仅仅是代表自己,还代表着咱们古老的中医文化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她向全世界证明了,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加上现代科学的严谨研究,那能产生多么巨大的力量啊。
而且啊,她的故事也特别激励我们这些年轻人。
她就像一盏明灯,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
她做实验的那个年代,条件肯定比我们现在差远了,可是她都能成功。
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要是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那可太丢人了。
青蒿素现在还在继续发挥它的魔力呢,拯救着世界各地更多的疟疾患者。
屠呦呦奶奶的名字,也会永远和青蒿素连在一起,成为科学史上一段特别酷的传奇故事。
屠呦呦是怎样发现青蒿素的作文
![屠呦呦是怎样发现青蒿素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2f80b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6.png)
屠呦呦是怎样发现青蒿素的作文屠呦呦是怎样发现青蒿素的作文范文一:话说,咱们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她可是个厉害角色!你知道吗?她在研究中草药的时候,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植物——青蒿。
这个青蒿啊,长得跟小草一样,但是里面藏着好东西,就是那种能治疟疾的神奇成分!屠呦呦知道后,就下定决心要研究这个青蒿,看看能不能从里面找到治疗疟疾的方法。
屠呦呦开始了她的研究之旅,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仔细研究青蒿的各种特性。
她用显微镜观察青蒿细胞的结构,用化学试剂分析青蒿中的化学成分。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屠呦呦终于发现了一种叫做青蒿素的物质,它对疟疾病毒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
屠呦呦的这一发现,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她不仅为人类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还为全球抗击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被誉为“现代药学之父”,她的研究成果拯救了无数生命,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
屠呦呦是怎样发现青蒿素的作文范文二:说起屠呦呦这位大科学家,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记得有一次,屠呦呦在研究中草药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叫做青蒿的植物。
这个青蒿啊,长得跟小草一样,但是里面藏着宝贝,那就是能够治愈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她决定深入研究这个青蒿素,看看能不能找到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开始了她的研究之旅,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仔细研究青蒿的各种特性。
她用显微镜观察青蒿细胞的结构,用化学试剂分析青蒿中的化学成分。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屠呦呦终于发现了一种叫做青蒿素的物质,它对疟疾病毒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
屠呦呦的这一发现,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她不仅为人类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还为全球抗击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被誉为“现代药学之父”,她的研究成果拯救了无数生命,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
屠呦呦是怎样发现青蒿素的作文范文三:说起那个叫屠呦呦的女科学家,我就忍不住要夸一句:太牛了!你知道吗?屠呦呦在研究中草药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叫做青蒿的植物。
科技强国作文屠呦呦与青蒿素
![科技强国作文屠呦呦与青蒿素](https://img.taocdn.com/s3/m/e247e46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1.png)
科技强国作文屠呦呦与青蒿素《了不起的屠呦呦与青蒿素》“妈妈,这个是什么呀?”我指着书上的一张图片好奇地问。
“宝贝,这是屠呦呦奶奶呀,她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呢!”妈妈微笑着回答我。
从那一天起,屠呦呦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也给我们讲起了屠呦呦奶奶的故事。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疟疾这个可怕的疾病在很多地方肆虐,好多人都因为它而失去了生命。
屠呦呦奶奶看到人们遭受这样的痛苦,心里特别难受,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治疗疟疾的办法。
于是,屠呦呦奶奶就和她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研究。
他们尝试了好多好多的办法,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屠呦呦奶奶就是不放弃呀!“哎呀,怎么又不行呢,但我绝不能放弃!”我仿佛能听到屠呦呦奶奶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有一天,屠呦呦奶奶在翻阅古老的医书时,发现了青蒿可能对疟疾有作用。
“这会不会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呢?”屠呦呦奶奶兴奋地想。
她马上开始研究青蒿,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尝试,终于发现了青蒿素!哇,青蒿素可太厉害了,它能有效地治疗疟疾,拯救了好多好多人的生命呢!我想象着屠呦呦奶奶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要为大家带来希望!”她一定是这样想的吧。
“你知道吗,屠呦呦奶奶可厉害了,她就像一个超级英雄!”我和小伙伴们兴奋地讨论着。
“对呀对呀,她比超级英雄还棒呢!”小伙伴们纷纷点头。
屠呦呦奶奶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就一定能做到我们想做的事情。
她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也要像屠呦呦奶奶一样,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一点,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我心中的屠呦呦与青蒿素,它们是那么的了不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果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获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为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
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
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
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
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
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能在短期内显而易见。
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
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
B.屠呦呦自幼立志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大学期间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C.屠呦呦一辈子心无旁骛,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上,也因此获诺奖,可见科学成果不在多而在精。
D.青蒿素的提取受到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通过低沸点溶剂提取的青蒿素,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C(屠呦呦心无旁骛的是中医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青蒿素只是其中最杰出的,而且也只是在那一阶段把所有精力都集中于青蒿素,而非一辈子精力都集中于此。
)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能真正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
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 B(C.张冠李戴,文中倒数第2段说“屠呦呦……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而不是选项所述的“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
D.“描写细腻”分析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
E.强加因果。
)
(3)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敬意”意味着85岁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③这种“敬意”源于:疟疾这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着像屠呦呦一样为理想克服困难、执着奋斗的坚强毅力,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获奖依然不忘团队的合作精神;难能可贵的是
屠呦呦查阅中国古老的医药典籍,利用现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国医药特色的科研成果,为中医药学增光,更为中华文化添彩,她激励着国人、华人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