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生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与生活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对语文定义的:语文即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言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并发展;文学是对生活的集中反映,虽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所以生活才是学习语文的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虽然表面是阅读文学作品,但实际上是对于生活的进一步阅读,在阅读中创造,在阅读中加深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回到生活空间指导自己的言行习惯。
一旦把语文置于真正的“生活”之中,语文就会生机盎然,充盈活力,焕发勃勃生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学习目标上,对学生的新的要求,就是一种“生活化”的主张。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时应有的一些“行为动作”,就是一种学习的“生活化”样式。如,知识,了解层面强调“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熟记”,理解层面强调“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应用层面强调“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技能层面强调“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过程与方法层面强调“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强调“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别人)、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等。课程标准中这些行为动词的使用,具体明确、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生活”语文的本质。学生在自主地完成这些“动作”过程中,有主体性的有个性的学习,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阅读是完成这些任务的最主要的途径。
一、生活能给我们的语文带来什么?
面对现状,各方人士都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咱们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从小就学习语言”,“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并非是知识的传播,而是进行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素养。那么我们的生活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
(一)细心带来的生活发现。
生活是一本鲜活的大书,它覆盖的空间是很广泛的,值得大家认真的去阅读。平时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学习,多主动,你就会发现在听广播、看电视、
读报纸时,我们都可以学到语文。遇到生字词,查查字典,学习积累;遇到读音错了,赶快改正……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让“小留心”变成“大语文”。我们又怎能说在生活中学不到语文?
(二)你的心情时刻在生活中读出。
我们都说古人的诗词歌赋大多数时候都是有感而发的,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平时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学习中多注意,你就会发现在旅游观光、触景生情、心有感想时我们可以学到语文:身上带个小日记本,当你无法抒发出你内心的心情时,打开小本子写上几句话或者一段话,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今天一句,明天一句,日久天长,持之以恒,让“小注意”变成“大作文”,给自己留下一本宝贵的成长记忆。我们又怎能说在生活中学不到语文?
(三)知识的渊博源自生活。
语言的文字并不仅仅是枯燥的,它还可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平时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学习多仔细,你就会发现即使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学到语文:红绿灯的排列顺序是什么?香港是何时回归的?这边记一点,那边记一点,让“小仔细”变成“大常识”,那个时候谁不说我们是知识渊博的人呢!。我们又怎能说在生活中学不到语文?
在生活中能学到的语文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它要求我们必须要多主动阅读,多注意身边事物,多仔细观察……
二、在生活面前我们能够做什么?
生活和语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只看你如何看待它;生活处处有学习,只看你如何发现它;要学的知识多得很,只看你如何学习它。用一双慧眼看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真的是一个阅读的好去处。那么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该如何来指导学生从这里进行学习和提高呢!
(一)观察阅读生活,发现和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现实生活是复杂和丰富的,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的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直接的获取经验,从而形成直接的素养和技能。课堂的知识也要拿到课外检验才能确定其是否准确。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并感受现实世界,耳濡目染,不断熏陶,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在生活中体验语文,学语言,用语文。所谓“果欲学乎诗,功夫在诗外”,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使学生可以积淀起丰富的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直接的感悟,诗歌中的很多意象和情感我们都是难以理解到的,比如巍巍泰山,滔滔江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这无一不会给我们的心灵以启迪。看那雄鹰搏击蓝天,海燕笑傲沧海,感受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挺拔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腊梅,体味坚强者的抗争;看那雨后灿烂
的彩虹,秋霜染红的枫叶,领悟磨难中的成熟……看社会万象,人生百态,可以提高我们的鉴别能力和适应能力。有人为金钱而身陷囹圄,有人为享乐而铤而走险,有人为名声而弄虚作假;同样,有人名利场中心静如水,有人洪水面前舍生忘死,有人“非典”面前奋不顾身……多一份留心,多一份观察,多一份领悟,多一份收获。如此,直接感受到的外在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认识生活、领悟生活、表达生活的源泉。源泉丰厚,何愁行之无文,言之无物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引导学生从直接体验入手,逐渐积累,从而在丰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以至丰厚。对生活的观察多了,感受多了,思考多了,情感丰厚了,表达式欲望就自然强烈了,创造的意识就增强了。这样,便可实现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悠然也是不同的境界;聒想人生的旷达与况味,即使"天不下雨,天不刮风",也潇洒也坦然;咀嚼平凡而伟大的生活,蚂蚁有蚂蚁的生活,大象有大象的生活,白鹤有白鹤的生活,豪壮是大海的生活,而优雅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羡慕,一种感悟,一种自励,一种特别的收获与境遇.欣赏那一封普通的家书,你想到了简陋却温馨的故乡;欣赏那一次浅浅的微笑,冲淡了你多少悉苦与无奈;欣赏那一束淡淡的康乃馨,清雅而悠扬的纯香,充满了多少思念与幸福的情愫.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能给我们提供欣赏和阅读的素材,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比如有一位同学曾经这样写到:“生活中的美是无穷的。一株不显眼的狗尾草,一朵默默开放在山坡上的小花,一只在树梢上随风吟歌的小鸟,一朵在天空中无语流过的白云,一阵悄然而至的清风,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好雨,一本摊开在台灯下的书,一页写满了往事的日记,一把同学递过来的花伞,一位老师上课时灿烂的微笑,甚至于一点小小的误会,细细品味,都是美的。只要能细心地观察生活,不放过每一件美丽的东西,用心体会美享受美,你就会感到,无论是…春风桃李花开日‟,还是…秋雨梧桐叶落时‟,生活中都充满了美丽的事物。你就会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片天地里感到由衷的快乐。”如果不是源于对生活中始终与我们相伴的阳光、鲜花、快乐、信心、希望的体察,她如何去发现,去寻找,去捕捉美呢?所以,唯有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再体验生活,积累生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开辟一个永不枯竭的语文世界。
阅读生活,就是阅读最为广阔的资源空间,这里会有无穷的创作的资源。(二)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教师需要创造、挖掘生活中的能够阅读出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