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空间与层次》教案1

合集下载

美术空间层次讲解教案

美术空间层次讲解教案

美术空间层次讲解教案教案标题:美术空间层次讲解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空间层次的概念和作用。

2. 能够观察和分析不同作品中的空间层次。

3. 能够运用适当的技巧创造出具有层次感的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1. 美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

2. 艺术材料,如铅笔、纸张、颜料等。

3. 学生练习用纸。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一些具有明显空间层次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空间层次的兴趣。

概念解释与讲解:2. 解释空间层次的概念:美术空间层次是指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运用不同的大小、位置、明暗、纹理等元素,创造出前后、上下、左右等不同层次感的效果。

3. 讲解空间层次的作用:空间层次可以使作品更加立体、有深度,增加观赏者的视觉体验。

示范与分析:4. 展示一幅具有明显空间层次的艺术作品,向学生解释其中运用的技巧和元素,如近大远小、明暗对比等。

5.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中的不同空间层次,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技巧和效果。

练习与创作:6. 给学生分发练习用纸,要求他们用铅笔或颜料创作一幅具有空间层次感的作品。

7.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技巧,如近大远小、明暗对比等,创造出层次感。

8.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尝试不同的元素和风格,发挥创造力。

展示与分享:9.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分享环节,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10. 引导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讨论空间层次对作品的影响。

总结与评价:1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空间层次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12.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运用空间层次的技巧。

拓展活动:13. 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更多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进一步掌握空间层次的运用。

14. 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让学生继续实践和发展空间层次的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示范、练习和分享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美术空间层次的概念和技巧。

通过实践创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空间层次的作用,并在创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空间与层次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空间与层次

1. 平行透视 庄重稳定
2. 成角透视:灵活多变
找一找:教室里的透视现象
练一练:
用黑色水笔,画一幅教室内的线描写生。
要求: 1、构图完整,画面中要同时表现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透视感强烈; 2、线条流畅,注意线条的形态、疏密。
课后拓展
找找法国画家塞尚、勃拉克(立体主义) 作品中的透视方法
Santa Maria Novella, Florence
透视发展的历史 乌彻罗、安德列亚·曼坦那
乌彻罗、安德列亚·曼坦那等很多画家从理论上、绘画 实践上对透视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透视发展的历史 埃罗·德拉·弗朗西斯卡
1485年,画家弗朗西斯卡所著的《绘画透视学》,把 透视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
直视前方→
心点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
达·芬奇[意] 1452—1519 《最后的晚餐》壁画 1498 421×903厘米 格雷契修道院食堂
一点透视
心点
梅因德尔特·霍贝玛[荷] 1638-1709 《林间小道》 103×141厘米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消失点
消失点
两点透视
心点
约翰尼斯·维米尔[荷] 1632 -1675 《窗前读信的女孩》 1657 布面油画 83×64.5厘米 德国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藏
两点透视
埃德加·德加[法] 1834-1917 《苦艾酒》 1867
布面油画 92×68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比一比:同一建筑的透视特点有何不同?

马萨乔[Masaccio 1401-1428]

兴 时
意 大 利

《第4课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第4课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空间层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绘画任务:学生需以“家乡的小山村”为主题,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要求表现出山体的远近、高低、遮挡等空间关系,以及山村建筑、树木、小路等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2. 观察任务:学生需在课后选择一处自然景观,观察其空间层次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3. 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三、作业要求1. 绘画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主题,运用所学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明暗等表现手法,以突出空间层次感。

2. 观察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所选自然景观,尽可能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观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空间层次关系。

3. 讨论任务: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讨论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提交时间:绘画任务和观察任务需在课堂结束前提交,讨论任务需在课后完成并提交小组总结报告。

四、作业评价1. 绘画作品评价:评价标准包括空间层次表现是否准确、线条和色彩运用是否得当、整体构图是否合理等。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2. 观察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空间层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

3. 讨论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总结的规律和技巧是否准确、全面,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于评价结果优秀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3. 对于评价结果不佳的学生,教师需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八年级美术教案:第四课空间与层次1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八年级美术教案:第四课空间与层次1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学时间:第1课时/共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好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对风景画的构图能力、对树木、房屋的表现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对风景画中建筑物的虚实,节奏表现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运用速写的方法描绘景物。

但受学习基础和年龄特征的制约,大多数学生对透视的抽象理解和空间层次的感知相对薄弱,对透视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力的理解更加困难。

考点分布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而绘画却是二维平面的,要将我们所看到的景物画出真实的感觉,就必须清楚三维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形状与空间。

2.几何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便于表现景物的体积感、空间感。

3.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技能目标:学会用形体透视法则描绘风景画。

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教学重点理解透视是绘画的一种基本形式语言,掌握焦点透视中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的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教具: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学具:建筑风景照片或图片资料、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考点落实次修改一、导入1、观看两风景摄影作品。

问:说一说里面的景物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讨论总结:树木近高远低,房屋小船近大远小,路面(河面)近宽远窄,最后渐渐消失。

这么美的景色很多画家把它画下来了,如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和中国画家吴冠中的《江南水乡》。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而绘画却是二维平面的,要将我们所看到的景物画出真实的感觉,画家们如何在二维平面上画出三维立体的风景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等美术元素表现空间与层次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空间与层次”的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并理解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包括透视原理、色彩运用等。

2. 观察练习:学生需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摆设,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层次感。

3. 素描实践:学生需选择一个物体进行素描,注意表现其与周围物体的空间关系和层次感。

在素描过程中,学生应运用所学的透视原理和色彩运用技巧,通过线条的粗细、深浅变化以及色彩的搭配来表现空间与层次。

4. 创作构思:学生需根据所学的空间与层次知识,构思一幅以“空间与层次”为主题的创作草图。

草图应包括对画面布局、色彩搭配、透视效果等元素的初步设想。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预习并理解空间与层次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观察练习要求:学生需仔细观察,准确把握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层次感。

3. 素描实践要求:学生应运用所学的透视原理和色彩运用技巧,认真完成素描作品。

作品应线条流畅、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得当。

4. 创作构思要求:学生应根据所学知识,大胆构思,创作出一幅具有自己特色的以“空间与层次”为主题的作品。

作品应布局合理、色彩丰富、透视效果明显。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学习掌握程度;2. 观察练习的准确度;3. 素描实践的技巧运用和作品质量;4. 创作构思的原创性和实施可能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本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具体包括:1. 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掌握程度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 对学生的观察练习和素描实践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3. 对学生的创作构思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作品构思,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4课 空气与层次 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4课 空气与层次 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师的领导下,比较容易理解风景画中透视和空间的法则。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对风景画的构图能力、对树木、房屋的表现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相信通过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运用速写的方法描绘景物,并能在作业呈现中很好的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个人情感去表现,学生对风景画中建筑物的透视和空间也能有初步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2、技能目标:学会用形体透视法则描绘风景画。

3、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同一景物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作品,教师范画,课件等。

学生准备:自己擅长的绘画材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一、欣赏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摄影作品,提问:画面中云有什么变化?同学们欣赏、思考、分析生回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变化等。

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生回答:距离产生了近大远小的原因。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就像我们的屏幕一样是二维的,只有宽和高,如何在二维空间上表现有纵深距离感的三维空间,也就是立体感,这就是绘画技巧,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间与层次》。

【讲授】二、分析理解形体透视:1、媒体展示一组春夏秋冬树的摄影作品(一点透视),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图片中的变化,体现什么样的视觉现象?2、媒体展示一组校园内风景的图片,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透视现象,启发学生观察、欣赏、比较、分析、交流,丰富感知。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空间与层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空间与层次在美术作品中的基本概念;2. 掌握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基本元素表现空间与层次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教材自学,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手法。

2. 素材准备:收集与空间、层次相关的图片资料,如不同角度的建筑照片、风景画等。

3. 创作实践:学生以“空间与层次”为主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个人创意,创作一幅素描或色彩画作品。

作品需体现出空间感和层次感。

4. 作品说明:学生需为作品撰写一段简短的创作说明,阐述作品中如何表现空间与层次的。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理论学习要扎实,对空间与层次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2. 素材收集要丰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3. 创作实践要充分发挥个人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表现空间与层次;4. 作品要整洁、规范,色彩、线条运用得当;5. 作品说明要简明扼要,突出表现空间与层次的技巧和思路。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掌握:评价学生对空间与层次概念的理解程度;2. 素材运用:评价学生素材收集的丰富程度及运用的合理性;3. 创作实践: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性及空间、层次的表现力;4. 作品规范:评价作品的整洁度、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是否规范;5. 作品说明:评价学生创作说明的简明性和表现思路的清晰度。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同学的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初中美术课程《空间与层次》中学习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加深对空间与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

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

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途径欣赏——面对不同视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天气,不同季节表现不同的景致,感受风景画最美的精髓——空间与层次。

发现——不同眼睛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形体空间,色彩空间的表现,让我们领悟到风景画的灵魂——意境研究——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不同视点的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通过线的疏密,调子的浓淡,色彩的冷暖,都能很好的表现空间与层次。

实践——根据提供的一些参考图,用不同材料不同工具(素描,线描,水彩和淡彩等)来表现风景画,体会空间与层次的美感。

交流——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办一个小型的风景画展,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交流不同的信息。

体验创作的乐趣。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

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

第4课 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4课 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4课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空间和层次的概念。

2.能够运用空间和层次的知识,创造出有层次、有空间感的画面。

3.能够欣赏具有层次和空间感的艺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空间和层次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空间和层次的概念具体化,应用到绘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图像中的空间和层次,并引导学生多看几遍、多思考。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什么是空间和层次?–空间:指画面中的虚实关系,包括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上的关系。

–层次:指画面的分层关系,由于物体远近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分层。

分层关系包括前景、中景、背景等。

2.空间和层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通过透视、减法、增量等方式表现空间。

–通过利用颜色、线条、轮廓等方式表现层次。

3.如何创造出有层次、有空间感的画面?–需要注意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

–应该注重对画面的有机组合和整体感的体现。

3. 练习与讨论(30分钟)1.学生练习画面的分层关系和虚实关系。

2.学生讨论成果,并总结出有关空间与层次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3.通过讨论分析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并理解其中的空间和层次运用。

4. 实践演练(40分钟)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

2.老师布置一些作品制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运用空间和层次的知识和方法。

3.学生进行分组研究与探讨,实践运用所学,创作具有空间和层次感的美术作品。

4.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在家中绘制一张具有空间和层次感的画面,并撰写简单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画面的分层和虚实关系是否准确切实。

2.绘画作品是否具有层次和空间感。

3.学生是否领会了空间和层次在绘画中的极为重要的应用效果。

4.运用空间和层次的知识,创造出具有良好空间和分层的美术作品。

空间与层次(美术课上课课件)

空间与层次(美术课上课课件)
空间与层次
本课我们要探讨的三个问题:
• 问题一: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
பைடு நூலகம் 探究结果:
• 风景画是运用透视来表现景物空间的。
问题二:
• 透视有什么规律?
探究结果:
•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 近长远短,近疏远密。 • 近处的色彩明亮,远处的色彩灰暗。
透视的基础知识
• 基本述语:
•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 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
• 1.只有一个消失点 • 2.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 3.有一个直面与画面平行 • 4.近大远小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有哪些规律?
• 1.有两个消失点 • 2.消失点在物体的两侧,消失点都消失在视
平线上 • 3.成角透视最少能看见两个面 • 4.没有一个面是和画面平行的,直角面与画
面成角 • 5.近长远短
找一找:画家运用了哪几种透视方法
风景画中特殊的表现方法
莫奈
毕莎罗
作业:
• 1、根据所学知识,至少运用一种透视方法 创作一幅风景作品。
•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是线描,可 以是色彩。
• 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 置。
• 3、消失点:就是在透视 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又叫灭点。
透视图的分类
• 根据物体与画面的不同位置,透视图可分 为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两点透视(成 角透视)和三点透视(散点透视)。
问题三:
•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各有什么规律?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有哪些规律?

空间与层次教案

空间与层次教案

苏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

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难点: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

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A、认识空间与层次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

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

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

空间与层次教案初中

空间与层次教案初中

空间与层次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空间与层次在绘画中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运用空间与层次来增强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和深度。

3. 能够运用空间与层次的原则来创作一幅具有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1. 空间与层次的概念和作用。

2. 运用空间与层次来增强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和深度。

教学难点:1. 空间与层次在绘画中的具体运用。

2. 创作一幅具有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空间与层次的定义、作用和具体实例。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三、教授新课1. 教师通过PPT介绍空间与层次的概念和作用。

2. 教师通过PPT展示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空间与层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运用空间与层次来增强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和深度。

四、学生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讲解,尝试运用空间与层次来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3.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间与层次在绘画中的概念和作用。

2.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运用空间与层次的原则来创作一幅更复杂的绘画作品。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幅运用空间与层次的绘画作品。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空间与层次在绘画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空间与层次在绘画中的概念和作用,并学会了运用空间与层次来增强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和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

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在拓展环节,教师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空间与层次在绘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第4课 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4课 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4课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空间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空间的分类和表现方法;•了解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通过绘画作品认识空间和层次的应用。

1.2 教学重点•空间的分类和表现方法;•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1.3 教学难点•空间的分类和表现方法;•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1.5 教学资源•图片资料;•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笔等)。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5分钟)1.上课铃响起,教师引导学生放下课外事务,专心听讲。

2.简单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2 讲授(40分钟)1.空间的概念和特点。

–定义空间和平面的区别;–分类:三维空间、二维空间,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特点:有长、宽、高,有深度,有空气、光影和色彩。

2.空间的表现方法。

–正视法;–透视法;–模型法;–立体构成法。

3.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定义层次,区别于深度;–表现方法:前景、中景、远景等;–意义:能够加强画面的层次感,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

4.教师演示不同的空间表现方法和层次表现方法,学生跟随演示进行学习和模仿。

5.学生自主练习,尝试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绘制空间和层次。

(15分钟)2.3 总结(10分钟)1.教师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空间和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绘画作品如何应用空间和层次的表现方法。

2.4 作业(5分钟)1.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绘制一个有空间和层次感的作品。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演示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空间和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并开展创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加强实践操作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空间与层次》(一等奖课件) (4)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空间与层次》(一等奖课件) (4)
• 选择4:树边地洞
• 树边的地洞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兔子洞,你是个对未知充满恐惧的人,生活中比较墨守成规, 不愿轻易尝试未知的事物;你循规蹈矩,有固定的生活、工作规律,做事十分持久,毅力很强, 一件事能比别人坚持得更久;你很沉稳,不随便跟风、见风使舵,有自己的主见,意志力很强; 但你缺乏一定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做事情比较死板,可以试着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 思考问题做事情。
空间与层次
结合书上的第一个小 卡片,你看见了什么 变化?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 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受 长宽高三个特征展现出来。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三个 特征。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 生层次,即物体于物体的 叠加,通常我们用近景, 中景,远景来表示。
树有什么变化?
楼 房 的 有 什 么 变 化 ?
拓展
1、概念
选取的物象在视觉角度的变化下, 其形状、轮廓和高低大小发生了变化, 便产生了之为透视。
2、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实远虚。
二、透视的种类
1、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或其他物体中有一个面与画面平 行时的透视称之为平行透视。
• 选择5:废弃建筑入口
• 你不喜欢陈旧、过时的事物,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感;你的生活总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事效 率很高且行动力很强;你追求完美,不甘于平凡,事业上已经有或将有一番成就;你注重自我提 升,但有时过于自我,或太忙于自己的事业工作,因而会忽略身边人的感受。空闲时可以多花些 时间陪陪家人、和朋友玩,放慢脚步,不要一味地向前走,适当地停下脚步休息一下。
效果图
2、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称为二点透视,是指立方物体 中没有一个面与画面或者视平线平行,且消失 点有两个,分别是左余点和右余点。成角透视 是建筑风景速写中最长用的一种透视形式。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空间与层次》教案1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空间与层次》教案1

《空间与层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等透视的基本法则。

过程与方法: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

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难点: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学生:牛皮纸、油性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城市各种视角拍摄的照片一组,欣赏、讨论照片中不同视角带来的视觉感受。

2、定格其中一张照片并提问:认真欣赏这张照片,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对这张照片的视觉感受。

学生思考、讨论,进入课题。

二、欣赏与探究1、再次定格一张照片并提问:是什么视觉元素让你感觉到这种深远感的呢?学生继续讨论,寻找规律。

2、在学生寻找规律的活动中引出透视原理,并运用录像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视的规律。

3、在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将其运用在绘画中,画面中的景物就会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

欣赏相应的绘画作品。

4、呈现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如夸大、强化视觉感的幽深小巷绘画作品多幅,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问题。

三、拓展与思考1、展示广场照片一张并提问:假如给你们这样一个场景,你们会如何表现?2、小组讨论,相互探讨各自的表现方法。

3、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大大丰富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欣赏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加深理解。

四、作业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五、展示与评价全班同学作品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是否具有了小巷景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作品是否具有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与层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等透视的基本法则。

过程与方法: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

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难点: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学生:牛皮纸、油性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城市各种视角拍摄的照片一组,欣赏、讨论照片中不同视角带来的视觉感受。

2、定格其中一张照片并提问:认真欣赏这张照片,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对这张照片的视觉感受。

学生思考、讨论,进入课题。

二、欣赏与探究
1、再次定格一张照片并提问:是什么视觉元素让你感觉到这种深远感的呢?学生继续讨论,寻找规律。

2、在学生寻找规律的活动中引出透视原理,并运用录像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视的规律。

3、在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将其运用在绘画中,画面中的景物就会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

欣赏相应的绘画作品。

4、呈现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如夸大、强化视觉感的幽深小巷绘画作品多幅,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问题。

三、拓展与思考
1、展示广场照片一张并提问:假如给你们这样一个场景,你们会如何表现?
2、小组讨论,相互探讨各自的表现方法。

3、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大大丰富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欣赏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加深理解。

四、作业
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五、展示与评价
全班同学作品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是否具有了小巷景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作品是否具有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六、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所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景观,相信你的视野会有所改变,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