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

合集下载

烟粉虱防治对策

烟粉虱防治对策

烟粉虱防治对策1危害特点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传播和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高、防治难度较大的危险性害虫,在适宜的寄主植物上具有趋嫩性,成虫喜聚集在植物顶部嫩叶背面活动,在植物的中下部叶片主要是卵及若虫。

烟粉虱对植物的为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受害叶片褪绿萎蔫直至死亡;二是成虫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传播病毒病;三是由于其分泌蜜露引起被害植物煤污病的发生,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

据调查,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危害症状,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成熟;甘蓝、花椰菜被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西葫芦、南瓜被害表现为银叶;花卉一品红被害造成茎苍白,叶黄化;棉花被害,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

近几年我市因烟粉虱危害造成棉花脱落成光杆、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成以上的例子屡见不鲜。

由于该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在发生量大的地区,秋季将大量向城区扩散,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甚至影响居民出行。

2重发原因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露地不能越冬,保护地可常年发生,呈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

根据调查分析,烟粉虱在我市发生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越冬场所充足近年来,我市保护地栽培发展迅速,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特别是种植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烟粉虱喜食寄主偏多,有利于其取食繁殖,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虫源。

2.2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由于烟粉虱可以危害我市种植的大多数农作物(在我市为害约20科60多种),同时可以在多种农田杂草上为害、繁殖,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漂移性强、扩散性大等特点,极不易防治。

2.3抗药性强由于烟粉虱发生世代多、繁殖速度快,对常规农药已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如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抗性都比较高,再使用这些药剂已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烟粉虱是一种害虫,不仅对植物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研究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报,并介绍研究进展及防控技术。

一、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1. 外形特征烟粉虱的体长约为1-2毫米,呈椭圆形,有一对翅膀。

体色随营养状况不同,可能为绿色、红色或黄色。

2. 生活习性烟粉虱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温度在20-25摄氏度时繁殖最为旺盛。

它们通常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植物叶片变形、萎缩,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3. 繁殖特性烟粉虱的繁殖速度很快,一只雌虫可以在一个月内产下100-200只幼虫。

幼虫在叶片下面生长发育,1-2周后就可以开始产卵,生命力非常强。

4. 烟粉虱的风险烟粉虱不仅对植物造成危害,还可以传播各种病毒病害,进一步加剧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烟粉虱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烟粉虱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科研人员对烟粉虱进行了基因测序和基因功能分析,对其繁殖、发育等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2. 生态学研究研究人员对烟粉虱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烟粉虱与植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3. 防控技术研究针对烟粉虱的防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多种方法,并对不同防控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1. 化学防治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农药等,但这种方法容易产生药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这种方法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较好,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烟粉虱是一种危害植物的害虫,其快速繁殖和对植物造成的危害使得其研究及防控非常重要。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重要农业害虫,被认为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

烟粉虱MEAM1隐种是一种常见的亚洲型烟粉虱,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烟粉虱MEAM1隐种与一些内共生菌建立了共生关系,这些内共生菌在烟粉虱的生命周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们影响着烟粉虱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抗病能力等方面。

研究发现,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是一种被称为“Portiera”菌属的细菌。

这种细菌主要存在于烟粉虱的体内,特别是烟粉虱的消化道中。

研究还发现,这种细菌布局于烟粉虱的头部、背部和腹部等部位,以及烟粉虱的卵巢内。

烟粉虱MEAM1隐种还与其他一些内共生菌建立了共生关系。

一种被称为“Cardinium”菌属的细菌也被发现与烟粉虱MEAM1隐种共生。

这种细菌主要分布在烟粉虱的生殖系统中。

研究还发现,烟粉虱MEAM1隐种可能与其他一些细菌种类建立了共生关系,这些细菌的定位和分布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对于了解它们共生关系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对作物的危害程度,进而为烟粉虱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研究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也有助于寻找新的防治策略,例如通过干扰内共生菌与烟粉虱的共生关系,来控制烟粉虱的繁殖和传播。

烟粉虱防治对策

烟粉虱防治对策

烟粉虱防治对策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类危害严重的害虫,它侵害广泛,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烟粉虱的侵害,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讨论一些可行的烟粉虱防治对策,帮助农民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保护农作物。

1. 生物防治在传统的农业控制方法中,化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手段,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害虫对药物的抗药性,需要不断更新药品。

其次,药品有毒性,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是更可持续的控制手段,生物防治以石蜡虫、瓢虫、金龟子等天敌形式进行控制,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侵害。

首先,针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策略,应该从防止其繁殖和进一步扩散入手。

生物控制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引入一些天敌生物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石蜡虫,瓢虫和蚜茧蜂是烟粉虱的天然天敌,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生物,限制烟粉虱的繁殖数量,起到控制烟粉虱的杀灭效果。

其中,石蜡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防治手段,它可以对烟粉虱幼虫进行寄生,限制其繁殖数量。

除了石蜡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天敌就是瓢虫,瓢虫对烟粉虱的危害极大,可以直接捕食烟粉虱,起到控制烟粉虱的快速效果。

此外,蚜茧蜂也是烟粉虱的另一种天敌,它可以将受感染的烟粉虱卵寄生在他的蚜茧上,限制烟粉虱的繁殖,起到控制烟粉虱的效果。

2. 化学防治如果生物防治不起效,就需要借助化学防治来控制烟粉虱。

实际上,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化学防治能够更好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化学防治主要是指使用农药来控制烟粉虱的繁殖。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要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环境及人身健康的危害。

化学防治的主要内容既是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在选择农药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农药的稳定性和毒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推荐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如菊酯类农药等,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化学防治不仅要注意药品的选择,还需要注意药品的使用方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作物和园艺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烟粉虱的防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就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烟粉虱,学名为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一种嗜糖性害虫,对茄科和豆科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烟粉虱外形较小,身体细长,呈卵圆形,颜色多变,有绿色、黄色、红色或黑色等。

成虫和若虫羽化通常是夜间活跃,主要以植物的汁液为食。

在适宜的条件下,烟粉虱繁殖迅速,数量急剧增加,成为农作物的严重危害因素。

烟粉虱繁殖力强,一般雌虫每天可产卵10~15枚,温度在20~25℃时,5~7天即可孵化成若虫。

烟粉虱的寿命短,一般寿命为20~30天,但在适宜条件下,烟粉虱的寿命可以达到45~50天,由于寿命短,烟粉虱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数量,对农作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烟粉虱的测报技术烟粉虱的测报技术主要包括田间调查和监测网站。

田间调查是指定时定点进行烟粉虱数量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其发生和危害程度。

监测网站则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布置监测网站,通过灯具、黄板、诱虫器等工具,对烟粉虱数量进行实时监测。

在田间调查中,主要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在烟粉虱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监测点,通过每天定时抽样检查,了解烟粉虱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对于监测网站,可以根据烟粉虱的飞行规律和活动规律,布置灯具和诱虫器,通过光诱和气味诱捕,实时监测烟粉虱的数量和分布。

三、烟粉虱的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在烟粉虱的防控技术研究中,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生物因素对烟粉虱进行防治。

在烟粉虱的生物防治中,主要利用瓢虫、瓢虫吃子、蚜虫蝇等天敌进行防治。

瓢虫是烟粉虱的天敌之一,能够有效捕食烟粉虱,控制其数量。

瓢虫吃子、蚜虫蝇等寄生虫也是烟粉虱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烟粉虱——精选推荐

烟粉虱——精选推荐

烟粉虱【学名】:Bemisia tabaci(Gennadius)【别名】:棉粉虱、⽢薯粉虱【介绍】:烟粉虱属同翅⽬粉虱科⼩粉虱属,是⼀个复合种,其寄主范围相当⼴泛,寄主植物已超过500种,其中B型烟粉虱较偏好⼗字花科、茄科植物。

近年来,烟粉虱有暴发之势。

据报道,在我国暴发成灾的烟粉虱主要是B型烟粉虱,是20世纪90年代末侵⼊我国的外来种群,因其能引起西葫芦银叶反应,⼜被称为银叶粉虱。

烟粉虱在国内分布已很普遍,全国各主要省份均有发⽣。

形态特征成⾍:雌⾍体长约0.91毫⽶,翅展约2.13毫⽶;雄⾍体长约0.85毫⽶,翅展约1.81毫⽶。

烟粉虱的成⾍体淡黄⽩⾊到⽩⾊,翅⽩⾊⽆斑点,前翅脉1条、不分叉,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从上往下看,隐约可见腹部背⾯。

卵:长宽约0.21毫⽶,椭圆形,有光泽,长梨形,有⼩柄,与叶⾯垂直。

卵初产时淡黄绿⾊,孵化前颜⾊加深,最后呈深褐⾊。

若⾍:若⾍期变化复杂,除1龄若⾍能⾃由活动外,其余各龄若⾍⾜退化,固定在原位直到成⾍⽻化。

⽽其末龄(第4龄)若⾍⼜常称之为伪蛹。

形态特征变化多样,1龄若⾍椭圆形,长、宽各约0.27毫⽶、0.14毫⽶,有3对发达、各有4节的⾜和1对3节的触⾓,体腹部平、背部微隆起,淡绿⾊⾄黄⾊,腹部透过表⽪可见2个黄点。

⼤多2~3天蜕⽪进⼊2龄。

在2~3龄时,烟粉虱的⾜和触⾓退化⾄只有1节,在体缘分泌蜡质,蜡质有帮其附着在叶上的作⽤。

体椭圆形,腹部扁平,背部微隆起,淡绿⾊⾄黄⾊,2、3龄体长分别约为0.36毫⽶和0.50毫⽶。

伪蛹:蛹壳黄⾊,长0.6~0.9毫⽶,有2根尾刚⽑,背⾯有1~7对粗壮的刚⽑或⽆⽑。

管状孔三⾓形,长⼤于宽。

孔后端有⼩瘤状突起,孔内缘具不规则齿。

盖瓣半圆形,覆盖孔⼝约1/2,⾆状器明显伸出于盖瓣之外,呈长匙形。

末端具2根刚⽑。

腹沟清楚,由管状孔后通向腹末,其宽度前后相近。

发⽣特点烟粉虱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及相邻的温带地区发⽣。

在适宜的⽓候条件下,1年发⽣11~15代,世代重叠。

烟粉虱.

烟粉虱.


(4龄若虫): 蛹淡绿色 或黄色,长0.6~0.9 mm; 蛹壳边缘扁薄或自然下陷 无周缘蜡丝;胸气门和 尾气门外 常有蜡缘 饰,在胸 气门处呈 左右对称; 蛹背蜡丝有 无常随寄主 而异。
成虫体

雌虫体长0.91 ± 0.04 mm 翅展2.13 ± 0.06 mm; 雄虫体长0.85 ± 0.05 mm, 翅展1.81 ± 0.06 mm。 虫体淡黄白色到白色, 复眼红色,肾形, 单眼两个, 触角发达7节。翅白色无斑 点,被有蜡粉。 前翅有二条翅脉, 第一条脉不分叉,(前翅脉 一条不分叉) 停息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 足3对, 跗节2节,爪2个。
• 它严重为害瓜类、番茄、辣椒、茄子、豆类、 • 甘蓝及多种花卉。烟粉虱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爆发 • 成灾,造成大田和温室作物的严重损失,已成为 蔬菜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寄主范围有74科500种以 上。 • 烟粉虱以口针刺入植物韧皮部取食。被害叶 片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死亡。它对不同植物 有不同的为害症状。在十字花科蔬菜受害,表现 为叶片萎缩、黄花、枯萎;根茎类的萝卜受害, 表现为颜色白花,无味,重量减轻;果菜类如番 茄受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生熟等。烟粉虱可在 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不同的生型 传播不同的病毒病。
1. 农业防治:

温室或棚室内,在栽培作物前要彻底杀 虫,严密把关,选用无虫苗,育苗前先彻 底消毒,防止将粉虱带入保护地内。结合 农事操作,随时去除植株下部衰老叶片。 种植粉虱不喜食的蔬菜,如芹菜、蒜黄等 较耐低温的蔬菜。在露地,换茬时要做好 清洁田园工作,在温室、大棚内,黄瓜、 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不要混栽,有 条件的可与芹菜、韭菜、蒜、蒜黄等间套 种,以防粉虱传播蔓延。


烟粉虱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易爆发。适宜的 温度范围宽,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较强。发育适 宜温度范围在23~ 32℃,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 随温度、湿度和寄主有所变化,一般变动在16-38 天。 烟粉虱所传病毒基本为2个组的病毒:双生病 毒组和长线形病毒组。现已明确的传带病毒有番 茄黄叶卷病毒、番茄斑点病毒和两葫芦叶卷病毒, 莴苣黄病毒等。

烟粉虱PPT概述.

烟粉虱PPT概述.

烟粉虱的最佳发育温度为2628ºC 。烟粉虱成虫羽化后嗜好在中 上部成熟叶片上产卵,而在原为害 叶上产卵很少。产卵能力与温度、
寄主植物、地理种群密切相关。烟
粉虱在寄主植株上的分布有逐渐由 中、下部向上部转移的势,成虫主 要集中在下部,从下到上,卵及1~2 龄若虫的数量逐渐增多,3~4龄若虫
及蛹壳的数量逐渐减少。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发展规律
危害特点 综合防治方法
烟粉虱的介绍
中文学名:烟粉虱 拉丁学名:Bemisiatabaci(Gennadius) 别 称:小白蛾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 门:有颚亚门(Mandibulata) 纲 :昆虫纲 Insecta 亚 纲:有翅亚纲 Pterygota 目 :同翅目 亚 目:粉虱亚目 科 :粉虱科 分布区域: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非洲、北美等国
中国杭州市浙江大学的刘树生说:“我们文章中报
道的这一入侵害虫目前正给中国的农业和环境造成很严 重的破坏。由于中国的农业比许多发达国家更脆弱,我 预计其带来的损害会更严重,而且会持续多年。我们刚 做了3天的大田调查,便很痛心地看到由于这个害虫以
及它传播的病毒的危害,有些种植西红柿的菜农很可能
面临绝收。”
中华草蛉
在美国、荷兰利用玫烟
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制剂防治烟粉 虱
美国环保局在推广使用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GHA菌株防治烟 粉虱。
4、.化学防治: 作物定植后,应定期检查,当虫口较高时(有的
地方,黄瓜上部叶片每叶50~60头成虫,番茄上部叶片每叶5~10头成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原发 于热带和亚热带区,20世纪80年代 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 烟粉虱借助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的 苗木迅速扩散。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烟粉虱是影响烟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通过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技术和防控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了烟粉虱的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研究发现烟粉虱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特性,同时传播病毒也对烟草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学测报技术有效监测烟粉虱的数量和分布,为烟草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防控技术方面,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被广泛应用。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深入探讨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控技术,为烟草生产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本文总结了当前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烟粉虱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烟粉虱、生物学特性、测报、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前景展望、研究总结、展望未来、研究背景、研究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烟粉虱(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一种害虫,主要危害烟草作物。

其危害表现为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黄化、脱落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烟草的生长和产量。

烟粉虱以其繁殖迅速、抗逆性强的特点,给烟草种植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气候变暖的影响,烟粉虱的生存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其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逐渐增加。

为了有效防控烟粉虱,减少其对烟草产量的影响,开展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生活习性、产卵规律、寄主选择等行为特点,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有效的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并结合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制定防控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其危害,保障烟草产量和质量。

1.2 研究目的1. 深入了解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命史、生长发育、寄主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探讨烟粉虱的生物学测报方法,包括监测技术、虫口密度评估等内容,为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烟粉虱是一种危害重要农作物的害虫,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研究防控技术,许多科研机构和农业专家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一、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1. 外貌特征烟粉虱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1-2毫米,体色多为黄绿色。

其成虫呈卵形,前翅透明,后翅白色,鞘膜透明呈白色,雄虫与雌虫在外貌上有所不同。

2. 生活习性烟粉虱以植物汁液为食,主要以茄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豆科植物等为寄主。

烟粉虱群居生活,成虫和若虫密集在植物叶片的背面或叶柄上,吸食植物汁液。

繁殖力强,一年可产生多代。

3. 危害特点烟粉虱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会导致植物叶片萎缩、叶片变黄甚至死亡。

烟粉虱还是许多植物病毒传播媒介,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烟粉虱防控技术研究进展1.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或使用天敌提取物等方式进行生物防治,已成为烟粉虱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一些对烟粉虱有较好控制效果的天敌,如寄生给小黑瓢虫、瓢虫等。

2. 化学防治传统的农药防治仍然是烟粉虱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研究者开发了一些新型高效低毒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噻虫胺等,对烟粉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环境友好。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烟粉虱防治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些对烟粉虱有毒性的基因导入农作物基因组中,使得农作物具有对烟粉虱的天然抗性。

研究者通过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烟粉虱防控的新技术。

通过控制烟粉虱的越冬寄主来减少烟粉虱的发生数量;利用空间生态技术来调控烟粉虱的天敌种群,从而达到控制烟粉虱的效果。

三、总结与展望烟粉虱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大的害虫,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研究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技术,对于减少烟粉虱对农作物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烟粉虱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农业害虫,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和探索防控技术,许多研究者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就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一些探讨。

一、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害虫,主要危害烟草和蔬菜作物,另外也危害豆类、棉花、甘蔗等作物。

成虫体长约2.0-3.0mm,雌虫比雄虫稍大,体色近透明呈白色,触角4节、翅透明双翼折叠平铺在体背上,静止时两翅呈三角形状,双翅前后有明显的纵脉和横脉。

烟粉虱以植物汁液为食,以花蜜为主要食物,也吸食茄科植物的浆液。

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害虫传播者,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

烟粉虱的寿命通常在20-40天左右,雌虫生殖能力强,短期内能产很多卵,对植物造成的危害较大。

二、烟粉虱的生态测报烟粉虱的种群动态与季节、气候、寄主植物的变化密切相关。

了解烟粉虱的生态测报对于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烟粉虱的种群密度与温度、湿度、光照、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烟粉虱的繁殖,而严寒干燥的环境条件则不利于烟粉虱的生存。

为了做好烟粉虱的生态测报工作,我们需要不断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种群密度的变化规律,及时掌握其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趋势,从而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烟粉虱的防控技术研究进展针对烟粉虱的严重危害,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烟粉虱的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烟粉虱防治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手段包括引入天敌昆虫、使用杀虫真菌、施用昆虫病毒等。

引入捕食性天敌蚜茧小蜂可有效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使用杀虫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等对烟粉虱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烟粉虱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寄主广泛,可侵害近100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烟粉虱被列为全球十大农业害虫之一,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烟粉虱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0.8-1.2毫米,身体呈扁平形,有一对透明的翅膀。

烟粉虱繁殖力强,寿命短,一般寿命为25-30天。

烟粉虱的繁殖性别比较特殊,雌性一般通过有丝分裂产卵,而雄性则通过雄性特殊基因(Y基因)保护其繁殖能力。

烟粉虱以植物的汁液为食,通过吸食植物汁液获取营养。

在强光下,烟粉虱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背面,靠近叶脉处。

烟粉虱的寄主范围广泛,常见于蔬菜、水果、花卉、谷物等作物上。

烟粉虱以其吸食植物汁液,并通过汁液中的糖分来维持生存和繁殖。

烟粉虱是一种花叶腐舞蛾科昆虫,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抗药性。

烟粉虱的抗药性主要是通过突变和基因表达调控来实现的。

研究发现,烟粉虱的抗药性与其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密切相关。

这使得对烟粉虱进行有效防控变得十分困难。

针对烟粉虱的防控技术,目前主要包括化学防控、生物防控和生态防控等三个方面。

化学防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通过使用杀虫剂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导致烟粉虱产生抗药性。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其他防控方法。

生物防控是利用天敌和寄生生物对烟粉虱进行控制。

常见的天敌包括寄蜂、瓢虫、燕尾蛾等,它们以烟粉虱为食,可以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寄生生物主要通过产卵在烟粉虱体内,寄生幼虫在烟粉虱体内发育,最终杀死烟粉虱。

这些生物防控方法对环境友好,但由于其天敌数量受限,防效有限。

生态防控是通过调节生态系统,提高作物抗虫能力,减少烟粉虱的危害。

通过合理翻耕、灌溉和植物种植结构调整,可以减少烟粉虱的寄主数量和繁殖环境,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控。

烟粉虱越冬情况及春季发生与防控总结

烟粉虱越冬情况及春季发生与防控总结

烟粉虱越冬情况及春季发生与防控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烟粉虱越冬情况及春季发生与防控总结1. 引言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尤其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种群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给作物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烟粉虱种类繁多,其中MEAM1隐种是一种具有全球分布和广泛宿主范围的隐种。

研究表明,烟粉虱MEAM1隐种与一些内共生菌共生,这些内共生菌对其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对于探索其生态适应策略及开发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烟粉虱MEAM1隐种中已发现的主要内共生菌包括“烟粉虱内共生菌(P-endosymbiont)”、“烟粉虱追加内共生菌(Rickettsia sp.)”和“烟粉虱内共生菌(Hamiltonella defensa)”三种。

这些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在烟粉虱体内有所不同,具体如下:1. 烟粉虱内共生菌(P-endosymbiont)主要定位于烟粉虱中肠。

通过分离和鉴定烟粉虱肠道内的细菌,发现该菌属于γ-变形菌目,是一种内生菌,在烟粉虱种群中普遍存在。

研究表明,该内共生菌能够利用烟粉虱代谢产物,从而提供营养物质给烟粉虱以及其他共生菌,对烟粉虱的生存和繁殖起到积极的作用。

2. 烟粉虱追加内共生菌(Rickettsia sp.)主要定位于烟粉虱中肠和疏松组织。

通过PCR方法检测,发现烟粉虱追加内共生菌Rickettsia sp. 在MEAM1隐种中广泛存在。

研究还发现,该菌可以通过烟粉虱的繁殖途径(例如卵垂直传播)传递给下一代烟粉虱,对烟粉虱种群的传播和扩散起到一定作用。

3. 烟粉虱内共生菌(Hamiltonella defensa)主要定位于烟粉虱的体内结构,如烟粉虱菌核和脂肪体。

研究发现,该内共生菌能够通过产生一些抗生素物质,使烟粉虱免受寄主干扰,保护其生长和繁殖。

烟粉虱内共生菌(Hamiltonella defensa)还具有一些遗传元素,例如嫁合子形成基因(CI),能够通过与寄主基因的相互作用而传递给下一代烟粉虱。

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中期报告

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中期报告

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中期报告
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Q)是近年来严重危害蔬菜、瓜果和棉
花等作物的重要害虫,其迅速蔓延和强大的适应性让人类对其防治产生
了极大的困难。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究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
治措施,恢复作物生产正常秩序。

一、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Q型烟粉虱成虫为白色或黄色的小型飞虫,长约1-
2mm,前翅透明,后翅白色,足有6只。

幼虫椭圆形,又称毛虫,体色
带灰绿色,由一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1.2 繁殖生物学:Q型烟粉虱雌虫产卵200-300颗,孵化后形成幼虫,在腹部虫斑形成粉质白色附着物质保护,约7-10天完成3个龄期,之后化蛹,休眠5-10天成为成虫。

二、防治措施
2.1 生物防治:采用蚜茧蜂、斑蝥、吴郁蜂等天敌对农作物进行生物防治,使害虫种群得到有效控制。

但天敌存在掌握难度较高等问题。

2.2 化学防治:该方法是较为常用的防治途径,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可能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同时开展这项工作也面临成本较高,技术
难度大等问题。

2.3 立体保护技术:采用大棚覆盖、密封墙体、放风设备等,对蔬菜、瓜果作物进行立体保护,可以有效防止Q型烟粉虱的侵害。

但高昂的投
资与运营成本依然是其亟需解决的问题。

综合分析,针对Q型烟粉虱进行防治需要提高人们对其生物学特性
的了解,建立全面的监测系统,根据监测结果采用针对性的防治技术。

可同时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形成联合作战之势,重点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烟粉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烟粉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2 防治 方 法
21 加 强 宣 传 和 技 术 培 训 .
棚 ) 花 平 均 1 3头 、 近 的苴 镇 棉 花 平 均 4 棉 0 略 0头 , 远离 的掘 港镇 棉 花平 均 6头 。
20 0 8年调 查不 同作 物 百 叶成虫 量 , 葫芦科 的黄瓜 1 8 5头 、 瓜 110头 、 瓜 2 0头 、 瓜 2 4 南 2 冬 9 丝 O头 ,
① 本 地 高 效农 业 设 施 栽 培示 范 园 区 炯 粉 虱 发
生 量 大 于大 田作 物 区 一 方 面 由于 高 效农 业 设施
特点 。如 2 0 0 9年 8月初 调查 棉花 烟 粉虱 百 叶虫量 , 靠 近 长沙 镇 港城 村 设施 栽 培示 范 园 区 ( 有冬 暖式 大
③ 农 民 防治 水 平 提 高 ,减 少 了烟 粉 虱 的 发 生
近 年来 通 过各 种 途径 宣传 烟 粉 虱为 害性 . 普及 烟 粉 虱 防治 技术 . 提高 了农 民对 烟粉 虱 的认 识 和 防治 水 平 , 而一定 程度 上 控制 了烟 粉 虱 的发生 。 从
!! ! ! ! ! ! 竺墨竺兰 . ! 竺! / : ・
表 2 不 同年 份 烟 粉 虱 成 虫 量 比较 头 / 叶 百
栽 培 示范 园 区经 济 作物 集 中 , 适合 烟 粉 虱 发生 的寄 主多 : 一 方 面 由于高 效农 业 设 施栽 培示 范 园 区 内 另 设 施 面积 大 , 是冬 季 烟粉 虱越 冬 场 所 , 来 年 烟 粉 为 虱发 生 的虫源 地 。 年都 形成 以高效 农业 设施 栽 培 每 示 范 园 区为 核 心 向周 边 扩 散 的 由重 至 轻 的辐 射 的
1 . 发 生 时 期 集 中 2

温室烟粉虱发生规律

温室烟粉虱发生规律

温室烟粉虱发生规律
温室烟粉虱(英文名:greenhouse whitefly)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温室蔬菜、花卉和室内植物。

其发生规律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寄主植物等。

1. 温度:温室烟粉虱适宜的生长温度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最适宜的温度大约在25摄氏度左右。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它
们的生长速度较快,发生数量也较多。

2. 湿度:温室烟粉虱对湿度要求较高,相对湿度在60-80%之
间时,它们更容易繁殖和发生。

高湿度有利于它们的幼虫孵化和繁殖,同时也有助于它们的越冬。

3. 光照:光照条件对温室烟粉虱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较低的光照强度会促进害虫的繁殖,而较高的光照强度会抑制它们的繁殖。

因此,在温室内适当控制光照强度,可以减少温室烟粉虱的发生。

4. 寄主植物:温室烟粉虱对多种蔬菜、花卉和室内植物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

在这些寄主植物上,它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进行繁殖和发生。

因此,在温室内对寄主植物的管理和监测,可以有效控制烟粉虱的发生。

总体来说,温室烟粉虱的发生规律是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通过寄主植物进行繁殖和扩散。

因此,通过合理调控环境条件和寄主植物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温室烟粉虱的发生。

烟粉虱与白粉虱的区别

烟粉虱与白粉虱的区别

烟粉虱学名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

异名B.gossypiperda Misra、B.10ngispina Preisner et Hosny.分布在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非洲、北美等国。

寄主棉花、烟草、番茄、番薯、木薯、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锦葵科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褪绿萎蔫或枯死。

烟粉虱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mm,白色,翅透明具白色细小粉状物。

蛹长0.55一0.77mm,宽0.36一0.53mm。

背刚毛较少,4对,背蜡孔少。

头部边缘圆形,且较深弯。

胸部气门褶不明显,背中央具疣突2—5个。

侧背腹部具乳头状突起8个。

侧背区微皱不宽,尾脊变化明显,瓶形孔大小0.05—0.09×0.03—0.04(mm),唇舌末端大小0.02—0.05×0.02—0.03(m m)。

盖瓣近圆形。

尾沟0.03—0.06mm。

生活习性亚热带年生10—12个重叠世代,几乎月月出现一次种群高峰,每代15—40天,夏季卵期3天,冬季33天。

若虫3龄,9—84天,伪蛹2—8天。

成虫产卵期2—18天。

每雌产卵120粒左右。

卵多产在植株中部嫩叶上。

成虫喜欢无风温暖天气,有趋黄性,气温低于12℃停止发育,14.5℃开始产卵,气温2l一33℃,随气温升高,产卵量增加,高于4 0℃成虫死亡。

相对湿度低于60%成虫停止产卵或死去。

暴风雨能抑制其大发生,非灌溉区或浇水次数少的作物受害重。

防治方法(1)培育无虫苗育苗时要把苗床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先彻底消毒,幼苗上有虫时在定植前清理干净,做到用做定植的棉苗无虫。

(2)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当每株棉有粉虱0.5—1头时,每株放蜂3—5头,10天放1次,连续放蜂3—4次,可基本控制其为害。

(3)注意安排茬口、合理布局在温室、大棚内,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不要混栽,有条件的可与芹菜、韭菜、蒜、蒜黄等间套种,以防粉虱传播蔓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名称:烟粉虱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棉粉虱;甘薯粉虱;银叶粉虱;煤污病
拉丁学名:Besimia tabaci(Gennadius); Bemisia inconspicua ; Aleyrodes tabaci;Capnodium spp
分布区域:世界分布:烟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害虫,首先报导于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发现,命名为我国的烟粉虱。

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很多国家均有分布。

80年代以前,主要在一些产棉国入苏丹、埃及、印度、巴西、伊朗、土耳其、美国等国的棉花上造成损失;80年代以后,在蔬菜、花卉上也发现此虫危害,入也门的西瓜、墨西哥的番茄、印度的豆类、日本的花卉(一品红)均遭受严重危害。

中国分布:记载于1949年,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和台湾等地,近年来在新疆、河北、天津、山东、北京和山西也已发现,逐年严重呈爆发趋势。

形态特征:
为害作物:80年代中期,国际上报道烟粉虱的寄主植物范围包括74科420种,目前估计已超过500种。

我国烟粉虱的寄主尚未有完整的记录,据北京市农科院调查:在温室,有9科32种蔬菜上发现有烟粉虱,几乎遍及所有的蔬菜。

其中,羽衣甘蓝、球茎甘蓝、甘蓝、青花菜、花椰菜、西红柿、长茄、人参果和西葫芦、荷兰黄瓜及网纹甜瓜受害严重;在露地,共有9科15种植物上有烟粉虱为害;在观赏植物上,烟粉虱为害17科27种园艺植物,其中一品红和菩提树受害严重。

分布区域:世界分布:烟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害虫,首先报导于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发现,命名为我国的烟粉虱。

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很多国家均有分布。

80年代以前,主要在一些产棉国入苏丹、埃及、印度、巴西、伊朗、土耳其、美国等国的棉花上造成损失;80年代以后,在蔬菜、花卉上也发现此虫危害,入也门的西瓜、墨西哥的番茄、印度的豆类、日本的花卉(一品红)均遭受严重危害。

中国分布:记载于1949年,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和台湾等地,近年来在新疆、河北、天津、山东、北京和山西也已发现,逐年严重呈爆发趋势。

为害症状:烟粉虱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衰弱,若虫和成虫还可以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产生,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另外,烟粉虱还可以在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不同生物型传播不同的病毒。

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为害症状:叶菜类如甘蓝、花椰菜受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根茎类如萝卜受害表现为颜色白化、无味、重量减轻;果菜类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成熟不均匀,西葫芦表现为银叶;在花卉上,可以导致一品红白茎、叶片黄化、落叶;在棉花上,使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有成片黄斑出现,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

分类属性: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
发病特点:烟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虫期和成虫,若虫期分为4龄,通常第4龄若虫称为"伪蛹"。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可发生11-15代,且世代重叠。

烟粉虱的危害主要表现
在取食植物汁液、转播病毒、污染农产品影响品质等三个方面。

流行动态:2000年,烟粉虱在我国北方部分省市和广东省发生严重。

据调查,河北省自8月上旬开始,烟粉虱在全省爆发,8月14日前后在沧州、衡水、石家庄、廊坊等市区出现高密度种群,检测密度高达每平方米30-50头,似烟雾状,持续半月有余。

在田间,茄子单叶有虫200-500头,最高达千余头,白菜单株虫量1200头,黄瓜单株5000头。

衡水、沧州9月份调查,棉田每叶有虫50头左右,多的上百头甚至数百头。

冬季转移进入棚室为害,保护地黄瓜、番茄、芹菜等作物上虫量高达百株上万头甚至数万头。

山东省反映烟粉虱发生严重,重点在7-8月,主要危害棉田,单叶有虫10头左右,人在棉田行走烟粉虱起飞象一层白雾。

北京9月烟粉虱在南部地区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叶菜和双子叶杂草,对黄瓜、番茄、茄子、甜瓜和西葫芦的为害,造成损失达七成以上。

新疆棉田由于烟粉虱的为害,棉花、棉絮布满蜜露,纤维受到严重污染,煤污病十分严重。

广东省反映部分地区烟粉虱大爆发,佛山市植保站调查东郭叶片单叶有虫100-300头,多的达1500头,白瓜上每叶140-320头,多的达到600头。

烟粉虱1997年在广东省东莞发生,并逐年加重,至2000年不少地区大发生。

199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品红上发现烟粉虱,随后在石河子、哈密、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花卉上陆续发生。

1999年在吐鲁番发现其为害棉花,造成煤污病。

在北京,烟粉虱对番茄、黄瓜、茄子、甜瓜和西葫芦的为害严重。

由此可见,2000年烟粉虱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发生。

防治方法:近年来烟粉虱在我国大发生的原因,除与干旱的气候有关以外,Bt棉的大面积推广与其发生有密切联系,由于大量种植抗虫棉,后期棉花上用药很少,导致粉虱与美洲斑潜蝇发生均重于往年,另外,与菊酯类农药过度使用也有密切关系。

全世界每年用于烟粉虱的防治费用数以亿计,由于烟粉虱体被蜡质,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化学农药难于防治,且易产生抗性。

同时,烟粉虱的发生常常来势很猛,农民极易滥用化学农药,造成恶性循环,不但杀伤了天敌,降低了自然控制能力,也使烟粉虱的抗药性增强。

因此,防治烟粉虱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注重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

1、农业防治
烟粉虱的农业防治措施可以借鉴温室白粉虱持续治理技术。

如针对烟粉虱在我国北方保护地越冬的特点,在保护地秋冬茬栽培烟粉虱不喜好的半耐寒性叶菜(芹菜、生菜、韭菜等),从越冬环节切断烟粉虱的自然生活史;冬春季加温苗房避免混载,清除残株、杂草和熏蒸残存成虫,培育"无虫苗"为关键防治措施。

另外,调节播种期,避开敏感作物在烟粉虱为害高峰期受害;清洁田园,在受烟粉虱为害的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落叶等,并尽可能清除田间路边杂草等措施,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作物受害。

2、生物防治
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其寄生性天敌有膜翅目昆虫,捕食性天敌有鞘翅目、脉翅目、半翅目昆虫和捕食螨类等,以及一些寄生真菌。

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烟粉虱有45种寄生性天敌(恩蚜小蜂属encarisia和浆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62种捕食性天敌(瓢虫、草蛉和花蝽等)和7种虫生真菌(拟青霉、轮枝菌和座壳孢菌等)。

我国调查烟粉虱有19种寄生性天敌(主要是蚜小蜂科Aphelinidae的恩蚜小蜂属Encarsia和浆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的种类),18种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草蛉和花蝽等)和4种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3、化学防治
在烟粉虱大发生初期,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是非常重要的应急防治手段。

根据我国进行的一些田间药效试验,初步明确1.8%阿维菌素类杀虫剂2000-3000倍液、昆虫几丁质酶抑制剂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2000倍液、2.5%天王星1000-1500倍液以及5%锐劲特1500倍液对烟粉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适当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不可随意加大浓度,以免抗性增长。

国内外专家认为,由于烟粉虱在开始发生的前几年可造成广泛的、严重的和难以控制的爆发为害。

通常不可能单独由种植者来进行控制,而要采取政府行为,调动力量集中进行防治,才能将该虫控制在初发阶段。

同时,要注重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避免产生严重抗性。

通过实施综合防治配套措施和争取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将其造成的损失控制在较低水平。

主要天敌:
常用药剂: 阿维菌素、吡虫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