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拱隧道的结构分析

联拱隧道的结构分析
联拱隧道的结构分析

联拱隧道的结构分析

陈少华,李勇

摘要:通过一个典型的联拱隧道的结构分析,来解决联拱隧道的各个开挖阶段围岩的稳定性、各阶段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的受力以及二次衬砌的受力等问题。

关键词:联拱隧道;有限元法;结构分析

联拱隧道和分离式公路隧道是目前修建公路隧道的两种形式,在地质条件许可、土地使用昂贵,且路线分离困难时,可采用联拱隧道。联拱隧道由于它的高跨比很小(H/B<0.5),加之隧道开挖和支护相对于分离隧道要复杂,所以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很关心隧道建设中围岩的稳定性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受力和安全性,这时结构分析在联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中显得很重要。

联拱隧道设计和施工中一般采用分步开挖、适时支护的方式,各开挖阶段的有限元模型各不相同,再加上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一般要考虑开挖后的应力释放等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结构计算人员和设计人员紧密配合共同解决。

最近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承担了同三线黄坛

岭南段至岵岫岭隧道的设计验算工作,现将计算时考虑

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1 联拱隧道所处地质和设计情况

该隧道所处地质情况是围岩从Ⅱ类到Ⅲ类,埋深由

5.5 m到54 m不等。其中在Ⅲ类围岩一段,设计人员认

为最危险,地质情况如下:表层有13 m的浮土和松散体,

下面是Ⅲ类围岩(强风化花岗岩),隧道开挖面的顶部到

浮土底部埋深38.85 m(图1),隧道开挖跨度24.60 m,

隧道开挖高度为9.97 m。图1 结构示意图

1.1 设计参数

(1)初期支护10 cm厚的喷射混凝土、3.5 m

长Φ22的锚杆;

(2)50 cm的二次模注衬砌,40 cm厚的仰拱;

(3)中隔墙厚230 cm(图2)。

1.2 隧道施工设计步骤

第一步:中间导洞(中隔墙修筑处)开挖;

第二步:对中间导洞进行临时支护;

第三步:修筑中隔墙;图2 开挖区域及支护结构

第四步:左侧导洞开挖;

第五步:对左侧导洞进行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正洞开挖后连同临时支护挖掉);

第六步:先对左洞拱顶注浆,后开挖拱顶上半断面;

第七步:对左洞上半断面施作初期支护;

第八步:修筑左洞二次衬砌;

第九步:左洞全部开挖;

第十步:修筑左洞仰拱,到此联拱隧道左洞修筑完毕;

第十一步:右侧导洞开挖;

第十二步:对右侧导洞进行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

第十三步:对右洞拱顶注浆,后开挖拱顶上半断面;

第十四步:对右洞上半断面施作初期支护;

第十五步:修筑右洞二次衬砌;

第十六步:右洞全部开挖;

第十七步:修筑右洞仰拱。

该隧道的高跨比为G/B=0.405,理深与跨度之比为38.85/24.6=1.58<3.0,可见是典型的浅埋隧道。对设计和修筑这种隧道,设计人员很关心在隧道开挖和运营中围岩的稳定性,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的受力,施工完成后二次衬砌的安全性。为此笔者采用计算力学手段——有限元法,希望用这样的分析手段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2 联拱隧道的结构分析

2.1 力学分析软件的选择

隧道结构力学计算可选用传统的有限元分析法,但是它对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1)必须模拟分阶段开挖及开挖过程中地应力的释放;

(2)必须有模拟锚杆及初期支护作用的单元;

(3)针对岩土介质的力学特性,分析软件要考虑岩土的凝聚力C和计算摩擦角Ψ;

(4)有适合岩土材料的强度评价方法(Mohr-Columb或Drucker-Prager强度理论)。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选用2D—σ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该软件是岩土力学及地下工程专业分析软件。结构分析中,对于岩土采用二维平面应变单元,虽然隧道开挖过程中考虑三维效应,掌子面对开挖洞室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随着开挖长度的增大,该约束作用逐渐减小,为安全起见还是选用二维平面应变单元比较合适。对于锚杆选用专门的锚杆单元;对于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中的喷射混凝土选用梁单元;对于临时支护中的小锚杆,由于考虑围岩的连续性,可不计它的影响;对于二次衬砌,由于它比较厚,不适合用梁单元模拟它,而选用二维平面应变单元模拟。

2.2 隧道结构分析中的力学参数

隧道结构分析中的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隧道结构分析中的力学参数

材料力学参数

浮土及松散体E=1.0 MPaμ=0.5 =18 kN/m3C=1.0 kPaΨ=20°

Ⅲ类围岩E=11.4 GPaμ=0.25 =23 kN/m3C=40 kPaΨ=54°

注浆体E=20.0 GPaμ=0.167 =25 kN/m3C=1.2 kPaΨ=56°

二次衬砌E=26.0 GPaμ=0.167 =24 kN/m3 C=1.848 kPaΨ=52.643°

中隔墙E=30 GPaμ=0.167 =25 kN/m3C=2.54 kPaΨ=54.903°

锚杆E=210.0 GPaΦ22 mm

喷混凝土E=20.0 GPaμ=0.167 =24 kN/m3

注:注浆体数据现场试验提供,经考察达到20号混凝土参数值。

2.3 隧道毛洞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应力释放

隧道作为地下结构的一种,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注意地应力的影响和地应力的释放,否则不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安全。象这样一种大跨度,小矢跨比的结构(矢跨比=0.405)隧道工程一般采用分步开挖,适时支护。整个隧道施工如本文1.2节中所示的共十七步,隧道结构分析除选择合适的计算软件外,还应对施工过程作合理的模拟。该隧道在设计和计算中,对地应力的释放,根据两个单位的技术人员的经验给予定量化,计算中除按以上所述的十七个施工步骤外,另加上一个初始地应力场计算,共分十八个计算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应力场分析,各阶段的地应力释放如表2所示。

表2 各阶段的地应力释放

阶段 1 2 3 4 5 6 7 8 9

地应力释放/% 0 50 100 0 50 100 50 70 100

阶段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地应力释放/% 50 100 50 100 50 70 100 50 100

2.4 结构分析中其它要考虑的因素

按隧道结构分析的贯例笔者在开挖区以外取3倍洞径的范围作为有限元分析的区域。区域上边界到地表,左、右和下边界延伸到开挖线以外75 m,左、右边界有水平约束,下边只是为垂直结束。结构经离散化,共产生二维平面应变单元1 737个,分布按靠近开挖边界处密,在远离处稀的规律(图3)。随着施工的一步步进行,开挖区的平面单元被消去,喷射混凝土单元、锚杆单元、二次衬砌的平面应变单元逐步加上去。

图3 开挖区局部有限元网格

隧道围岩为花岗岩,计算中按弹性模型考虑,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情况,二次衬砌同中隔墙考虑为刚性连接;仰拱同二次衬砌、中隔墙为接触体,用接触单元模拟;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之间在计算中也按接触问题处理。

3 计算结果

第一阶段:模拟原始地应力,计算模型采用 1 737个二维平面应变单元和5 134个节点。计算结果发现在浮土和Ⅲ类围岩交界处有轻微的破坏,这种现象在两种介质的计算结果中经常见到,可不予考虑。

第二阶段:模拟中间导洞开挖,计算模型中采用1 575个二维平面应变单元和4 695个节点。计算结果发现,洞周并未出现破坏,拱顶σ1=0.5 MPa,σ2=0.9 MPa。

第三阶段:模拟中间导洞进行初期支护,模型中采用1 639个平面应变单元、4 695个节点和模拟喷射混凝土的梁单元。

计算结果表明:洞周σ1=0.20 MPa之间,σ2在洞顶为0.55 MPa。拱顶和拱腰处于破坏的临界状态,洞底部有破坏现象,由位移图上看是产生底鼓。喷射混凝土最大轴向压应力为 1.45 MPa,弯曲应力为0.38 MPa,剪应力为0.04 MPa,可见喷射混凝土很安全。

第四阶段:模拟在中央导洞中修筑中隔墙,σ2基本与第三阶段相当,而洞底的破坏程度有所改善,这是由于中隔墙自重的原因,把洞底的临空面给予封闭,并加上一个预应力,喷射混凝土的受力比第三阶段略有改善,这是很安全的。

第五阶段:模拟左侧导洞开挖,计算表明左侧毛洞及中央导洞未破坏,中央导洞喷射混凝土的剪应力在洞周部分地方有突变,但未破坏,这是由于结构变形不对称的原因。

第六阶段:模拟左侧导洞进行初期支护,计算表明左侧导洞洞底有小范围破坏(底鼓),洞周处于破坏临界状态,喷射混凝土未破坏,侧向锚杆轴力最大2.4 kN左右。

第七阶段:模拟左侧隧道拱顶超前预支护和开挖,计算表明在两个导洞的洞脚有应力集中,

这可能与计算模型中拱脚是直角有关,不过任何计算软件对此种问题都是如此,设计人员可不必关心太多,此处对结构安全无妨。在中央导洞上方,围岩局部处于临界状态,此时拱顶还未支护,该处主要由临时支护起支撑作用,要注意观测该处的围岩情况。该处喷射混凝土轴向压应力为6.37 MPa,弯曲应力为0.96 MPa,剪应力为0.96 MPa。

第八阶段:左洞进行初期支护。此时左侧导洞洞底出现底鼓有破坏现象,整个隧道的拱顶局部处于临界状态。此时中央导洞左上方喷射混凝土临时支护出现轴向压应力8.71 MPa,弯曲应力为5.24 MPa,剪应力为1.43 MPa。

第九阶段:左洞修筑二次衬砌,此时二次衬砌完好无损,受力很小,左导洞的洞底右侧及中央导洞的左侧底出现底鼓而破坏,此时左拱脚初期支护的轴向压应力8.70 MPa,弯曲应力为4.70 MPa,剪应力为1.57 MPa,初期支护并未破坏。

第十阶段:左洞全部开挖,此时在洞的右侧拱脚处有底鼓现象,小范围有围岩破坏。因此要尽早修筑仰拱,封闭二次衬砌。

第十一阶段:修筑仰拱,此时拱顶上方围岩和仰拱下方围岩出现小范围破坏,但二次衬砌是安全的,中隔墙底部左侧的地锚杆最大拉力为4.9 MPa,中隔墙壁没出现倾覆。

第十二阶段:右侧导洞进行初期支护,此时围岩稳定情况与阶段十一相似,左洞二次衬砌与中隔墙交界处应力比较大,但没有超过30号混凝土的安全限。

第十三阶段:由于右洞上半断面开挖,结构出现明显的不对称性;左洞拱顶部分的二次衬砌受力恶化,二次衬砌与中隔墙交界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此处是整个结构的薄弱处,要特别注意结构力学形态的变化;中隔墙右侧的锚杆受力比上一阶段增加幅度较大,不过还未达到锚杆抗拉极限,但要注意锚杆不被拔起。

第十四阶段:右洞拱顶超前支护和开挖,此时左洞二次衬砌与中隔墙交界处应力继续加大,σ1=1.31 MPa,σ2=14 MPa(属局部应力集中)。由于右洞开挖,在右洞洞顶上部围岩应力有所释放,危险区域消失。但要注意左洞二次衬砌与中隔墙交界处的应力变化。

第十五阶段:右洞进行初期支护,此时左洞二次衬砌与中隔墙交界处应力达到σ1=3.00 MPa,σ2=14.00 MPa。

第十六阶段:右洞修筑二次衬砌,此时左洞二次衬砌与中隔墙交界处应力变化不大,右洞拱部围岩有小范围破坏。

第十七阶段:右洞修筑仰拱,整个衬砌结构与围岩受力趋于对称,右洞二次衬砌上方围岩继续有局部破坏,此时初期支护锚杆最轴力为14.85 kN,两洞拱脚处喷射混凝土受力为:左洞轴向压应力σ1=9.32 MPa,弯曲应力为4.48 MPa,剪应力为1.56 MPa;右洞轴向压应力10.03 MPa,弯曲应力为4.3 MPa,剪应力为1.14 MPa。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只画出第十八阶段围岩的最大应力σ1(图4)、最小主应力σ2(图5)、最大剪应力τ(图6)。

图4 第十八阶段最大主应力等值线/MPa

图5 第十八阶段最小主应力等值线/MPa

图6 第十八阶段剪应力等值线/MPa

4 结语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深埋段的二次衬砌从强度的角度看是没什么问题,中隔墙的受力很小,设计中可考虑适当减小厚度(原厚2.3 m),但是,施工中应注意下列两点:(1)计算表明,开挖后围岩容易发生破坏,一旦施作初期支护,围岩应力就得到改善,因此,要特别强调初期支护紧跟作业面。

(2)要尽早施作仰拱,形成二次衬砌封闭环,使应力合理分布。

作者简介:陈少华(1963-),男,副研究员

作者单位:陈少华(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067)

李勇(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067)

参考文献:

[1]孙钧,候学渊.地下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张德兴.有限元法新编教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3] JTJ026-9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4]谷兆祺.地下洞室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隧道结构计算

一.基本资料 惠家庙公路隧道,结构断面尺寸如下图,内轮廓半径为 6.12m ,二衬 厚度为 0.45m 。围岩为 V 级,重度为19.2kN/m3,围岩弹性抗力系数为 1.6×105kN/m3,二衬材料为 C25 混凝土,弹性模量为 28.5GPa ,重度 为 23kN/m 3。考虑到初支和二衬分别承担部分荷载,二衬作为安全储备,对其围岩压力进行折减,对本隧道按照 60%进行折减。求二衬内力,作出内力图,偏心距分布图。 1)V1级围岩,二衬为素混凝土,做出安全系数分布图,对二衬安全性进行验算。 2)V2级围岩,二衬为钢筋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0.035m ,按结构设计原理对其进行配筋设计。 二.荷载确定 1.围岩竖向均布压力:q=0.6×0.45?1 2-S γω 式中: S —围岩级别,此处S=5; γ--围岩重度,此处γ=19.2KN/3m ; ω--跨度影响系数,ω=1+i (m l -5),毛洞跨度m l =13.14+2?0.06=13.26m ,其中0.06m 为一侧平均超挖量,m l =5—15m 时,i=0.1,此处ω=1+0.1?(13.26-5)=1.826。 所以,有:q=0.6×0.451 -52 ??19.2?1.826=151.456(kPa )

此处超挖回填层重忽略不计。 2.围岩水平均布压力:e=0.4q=0.4?151.456=60.582(kPa ) 三.衬砌几何要素 5. 3.1 衬砌几何尺寸 内轮廓线半径126.12m , 8.62m r r == 内径12,r r 所画圆曲线的终点截面与竖直轴的夹角1290,98.996942φφ=?=?; 拱顶截面厚度00.45m,d = 墙底截面厚度n 0.45m d = 此处墙底截面为自内轮廓半径2r 的圆心向内轮廓墙底做连线并延长至与外轮廓相交,其交点到内轮廓墙底间的连线。 外轮廓线半径: 110 6.57m R r d =+= 2209.07m R r d =+= 拱轴线半径: '1200.5 6.345m r r d =+= '2200.58.845m r r d =+= 拱轴线各段圆弧中心角: 1290,8.996942θθ=?=? 5.3.2 半拱轴线长度S 及分段轴长S ? 分段轴线长度: '1 1190π 3.14 6.3459.9667027m 180180S r θ? = = ??=?? '2228.996942π 3.148.845 1.3888973m 180180S r θ?==??=?? 半拱线长度: 1211.3556000m S S S =+= 将半拱轴线等分为8段,每段轴长为: 11.3556 1.4194500m 88 S S ?= ==

隧道结构受力分析提交

《工程结构破坏过程数值试验》 题目名称: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日期:XXX

《工程结构破坏过程数值试验》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工程结构破坏过程数值试验 学生班级: 学号: 目录: 1.题目0 2.问题描述0 3.数值分析对象,计算目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 4.软件扼要介绍;确定运用的模型及其参数。2 5.计算模型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3 6.模拟荷载及荷载的动态变化7 7.确定计算的收敛评判依据9 8. 考察各环节简化的合理性9 9.模型中及水的相互作用10 10. 求解运算10 11.确定后处理方法或反分析11 12.数值分析结果15

1.题目 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2.问题描述 选取某新建铁路线上的隧道断面,该断面采用的支护结构如图1所示。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采用了载荷-结构模型。 主要参数如下: ⑴隧道腰部和顶部衬砌厚度是65mm,隧道仰拱衬砌厚度为85cm; ⑵采用C30钢筋混凝土为衬砌材料; ⑶隧道围岩是IV级,洞跨是5.36m,深埋隧道; ⑷隧道仰拱下承受水压,水压0.2MPa。 图1 隧道支护结构断面图 隧道围岩级别是IV级,其物理力学指标及衬砌材料C30钢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C30钢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表2 载荷计算表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可计算出深埋隧道围岩的垂直

均布力和水平均布力,见表2。对于竖向和水平的分布载荷,其等效节点力分别近似取节点两相邻单元水平或垂直投影长度的一般衬砌计算宽度这一面积范围内的分布载荷的总和。自重载荷通过ANSYS程序直接添加密度施加。隧道仰拱部受到的水压0.2MPa按照径向方向再置换为等效节点力,分解为水平竖直方向加载。 3.数值分析对象,计算目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行时间的安全性,必须对隧道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由于隧道结构是在地层中修建的,其工程特性、设计原则及方法及地面结构是不同的,隧道结构的变形受到周围岩土体本身的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讲,围岩也是地下结构的载荷,同时也是结构本身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完全采用地面结构受力分析方法来对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当前,对隧道支护结构体系一般按照载荷—结构模型进行演算,按照此模型设计的隧道支护结构偏于保守。再借助于有限元软件实现对隧道结构的受力分析。 4.软件扼要介绍;确定运用的模型及其参数。 ANSYS软件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核工业、铁道、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汽车交通、国防军工、电子、土木工程、造船、生物医学、轻工、地矿、水利、日用家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ANSYS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方便,现在已成为国

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模板

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1

隧道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隧道所在地位于***。隧道附近有**县道和乡村道路通往,交通条件便利。采用连拱隧道, 左线起讫ZK70+875~ZK71+035, 长约160m; 最大埋深40m; 右线起讫YK70+850~YK71+025, 长约175m; 最大埋深40m。采用灯光照明, 自然通风, 无横通道设置, 属短隧道。隧道平面位于A-570缓和曲线接R R-∞直线上, 纵坡为0.6%/1200, K71+150, H-631.210。尺寸( 长×高×宽) 为11.3×2.6m ×2.0( m) 。砼均采用C30、C40。 2、编制依据 1、《****************》文件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 )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5、当地自然、地理特征、气象、水文、交通、通讯及资源情况 3、地形地貌 隧道区属低山地貌, 海拔高程一般约为620-675米, 拟建隧道穿越一座长约330m的山体, 路线近似垂直穿越其山脊, 地形整体起伏较大。隧道进洞口所在斜坡坡角约为37°, 下方发育一狭长U型山谷; 出洞口所在斜坡坡角约为33°, 出洞口下方为冲沟, 进出洞口植被茂密。 4、围岩级别划分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1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

本隧道围岩分级采用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D70- ) , 结合地质调绘、岩土体试验、震探提供的围岩弹性纵波速等对围岩进行分级并综合评价。以BQ/[BQ]值为标准进行分级。 4.1.1 K70+850~K70+905段: 该段Ⅴ级围岩, 地层为强风化石英片岩, 岩体极破碎, 为极软岩, 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由于浅埋对围岩影响, 围岩自稳能力较差, 开挖时易发生冒顶。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以点滴状为主。 4.1.2 K70+905~K71+000段: 该段Ⅳ级围岩, 地层主要为中风化石英片岩, 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 岩体较破碎, 为较硬岩, 工程地质性质及围岩自稳能力一般, 地下水出水状态为点滴状,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局部局部小坍塌。 4.1.3 K71+000~K71+035段: 该段为Ⅴ级围岩, 围岩为强风化石英片岩; 岩体极破碎, 结构面极发育, 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 拱部及侧壁自稳性差, 开挖时易发生中~小塌方; 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以点滴状为主。仰坡以强风化层为主, 自然坡清表后采取喷锚挂网防护。

扁平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受力分析及技术探讨

扁平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受力分析及技术探讨 引言:本文根据贵阳市建设的黔春大道黔灵山隧道的工程实践经验,采取工程类比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在分析四车道大断面隧道力学特性、断面结构、施工方法、稳定性的基础上,从经济、安全、技术方面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适合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四车道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 1、工程概况: 贵阳市黔春大道1.5环黔灵山隧道,起于南垭路路口,止于黔灵湖大桥,左洞1039m,右洞1018m(IV级围岩长度71%、V级围岩长度29%),为双向八车道小净距隧道。为三心圆曲 墙结构,扁平率0.65,内轮廓拱顶高9.15m,净宽18.5m,最大开挖断面255m2,最大开挖高度14m,最大宽度21.65m。隧道建筑限界18.25x5m。左右洞隧道进口端分别位于半径 592m,632m的平面圆曲线上,出口端均为直线,隧道左右洞最小净距12m。纵坡设计为“人”字型双向坡,由小里程至大里程坡度分别为+2.95%和-0.3%。进出口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是目前贵州省最大跨度城市隧道。 图1 隧道结构断面图 2、水文气候地质 本隧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黔灵山,属于高原亚热带气候特征,隧道穿越区域为残坡积台地及低山丘陵,支沟较发育,山体与隧道呈近似直角,边坡坡度约10°~35°,坡面植被茂盛,地表水体不发育,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较复杂。 覆盖层由第四系坡残积土构成,岩层产状为307°∠75~317°∠85°,洞轴线走向与岩层走向 夹角为34°。基岩为灰岩及白云岩岩,岩体风化差异很大、节理裂隙发育、节理倾向变化较大、多呈张开状,多为泥质充填,胶结差,岩体总体较破碎。 3、施工方案 根据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技术原理大断面扁平隧道开挖,常采用环形分部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隔壁法等分部开挖法。现场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以一种方法为主,再辅以其他方法达到控制围岩稳定的目的。 黔灵山隧道IV、V级围岩开挖范围设计采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软弱围岩处上导坑结合短台阶法分为多次开挖),初期支护采用双层结构,分次施工的方式,保证二次衬砌形成强度之前围岩及隧道结构稳定。 ⑴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 施工开挖过程: ①、开挖左侧上导坑; ②、施工左侧上导坑初期支护(含临时支护、仰拱、锁脚); ③、开挖右侧上导坑; ④、施工右侧上导坑初期支护(含临时支护、仰拱、锁脚); ⑤、开挖中部导坑上台阶; ⑥、施工拱部第一层初期支护;

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503-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刘建萍 1 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中导洞-主洞施工方法是双连拱隧道施工的一种高效施工方法。它根据新奥法原理,采用光面爆破大断面开挖,使用锚、喷、网、钢拱架和超前导管及超前管棚等支护手段,先开挖贯通中导洞,浇筑中隔墙混凝土,然后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左、右主洞,最后进行全断面二次衬砌。 早期的双连拱隧道多采用三导洞法施工,对围岩扰动的次数多,施工周期长,工效慢、工期长、成本高,不利于隧道防水。通过连拱隧道工程实践采用中导洞-主洞台阶法施工,效果良好。 1.2工艺原理 1.2.1 本工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新奥法。开挖后允许围岩有一定的变形,从而释放部分地应力;通过监控量测和适时支护来控制围岩变形,使围岩不会失稳;围岩与锚喷等支护共同作用形成复合承载结构。 1.2.2中导洞-主洞法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简化施工工序,在三个工作面平行施工的情况下缩短了工期。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采用新奥法施工,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充分保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安全度。 2.2 与三导洞法相比,减少了两个侧壁导洞,施工干扰少、临时支护量小,有

效地降低了对围岩的扰动,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成本,减少工程投资。 2.3中导洞首先贯通,可揭示隧道围岩情况,为左右两洞大断面开挖施工提供依据。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双连拱山岭隧道的各种围岩情况,隧道主洞的开挖方式则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正台阶二步开挖法是全断面一次开挖法的改进方法,多用于围岩能短期内处于稳定的地层中。台阶法根据台阶长度的不同,可划分为长台阶、短台阶和超短台阶三种,在Ⅲ级以下的围岩中一般采用长台阶或全断面开挖法,对于III、IV级围岩多采用短台阶开挖法,对于Ⅴ级以上的软弱围岩则常采用超短台阶开挖法,对于土质围岩及软弱围岩则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本工艺工法主要介绍中导洞-主洞法施工双连拱隧道。 4 主要引用标准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TJ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02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 5 施工方法 采用中导洞-主洞法施工,其步骤为先开挖中导坑,并做导坑临时支护直到中导洞贯通,然后由内向外浇筑中隔墙混凝土。 中隔墙施工完成后,将其顶部与临时支护之间间隙采用与设计同标号的喷射砼喷(回)填密实,待喷填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开挖两侧主洞。 根据主洞的地质情况,首先做好洞口的防护、排水和洞身的超前预加固,然后

高速公路双连供隧道施工方案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设双向四车道双连拱隧道3座,共长为602m。隧道限界净宽均为0.75m检修道+0.5m左侧向宽度+2×3.75m行车道+1.0m 右侧向宽度+1.0m检修道,限界净高均为:行车道净高5.0m,检修道净高2.5m,横坡为2%。玉台隧道、月山一号隧道洞门形式均为斜切式,月山二号隧道洞门形式为绩溪端采用削竹式、黄山端采用端墙式,设计车速均为100km/h。 玉台隧道:进口桩号为:K15+740、出口桩号为K16+083,明洞段长为18m、洞身围岩为Ⅴ级加强段长325m(衬砌结构为:φ50×5mm 超前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40cm,长4.5m+φ25mm中空注浆锚杆,间距75×100cm,长4.0m+φ8钢筋网,间距20×20cm+I20a工字钢,间距75cm+C25早强喷射砼25cm+15cm预留变形量+1.2mmPVC防水板+350g/㎡土工布+ C25钢筋砼二次衬砌50cm),路面为复合路面,照明采用高压钠灯,通风采用自然通风。 月山一号隧道:进口桩号为:K17+025、出口桩号为K17+124,明洞段长为21m、洞身围岩为Ⅴ级加强段长78m(衬砌结构为:φ50×5mm超前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40cm,长4.5m+φ25mm中空注浆锚杆,间距75×100cm,长4.0m+φ8钢筋网,间距20×20cm+I20a工字钢,间距75cm+C25早强喷射砼25cm+15cm预留变形量+1.2mmPVC 防水板+350g/㎡土工布+ C25钢筋砼二次衬砌50cm),路面为复合路面,照明采用高压钠灯,通风采用自然通风。 月山二号隧道:进口桩号为:K17+200、出口桩号为K17+360,

结构力学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第1节 静定平面桁架 一、桁架的内力计算方法 1、结点法 取结点为隔离体,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方法,每个结点最多只能含有两个未知力。该法最适用于计算简单桁架。 根据结点法,可以得出一些结点平衡的特殊情况,能使计算简化: (1)两杆交于一点,若结点无荷载,则两杆的内力都为零(图2-2-1a )。 (2)三杆交于一点,其中两杆共线,若结点无荷载,则第三杆是零杆,而共线的两杆内力大小相等,且性质相同(同为拉力或压力)(图2-2-1b)。 (3)四杆交于一点,其中两两共线,若结点无荷载,则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杆内力大小相等,且性质相同(图2-2-1c )。推论,若将其中一杆换成力F P ,则与F P 在同一直线上的杆的内力大小为F P ,性质与F P 相同(图2-2-1d )。 F N3 F N3=0 F N1=F N2=0 F N3=F N4(a) (b)(c)F N4 (d)F N3=F P F P N1F F N2 F N1 F N2 F N1 F N2 F N1 F N2 F N3 F N3 F N1=F N2,F N1=F N2, F N1=F N2, 图2-2-1 (4)对称结构在正对称荷载作用下,对称轴处的“K ”型结点若无外荷载作用,则斜杆为零杆。例如 图2-2-2所示对称轴处与A 点相连的斜杆1、2都是零杆。 1A 2 F P F P A F P F P B F P F P B A (b)(a) X =0 图2-2-2 图2-2-3 (5)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对称轴处正对称的未知力为零。如图2-2-3a 中AB 杆为零杆,因为若将结构从对称轴处截断,则AB 杆的力是一组正对称的未知力,根据上述结论可得。 (6)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对称轴处的竖杆为零杆。如图2-2-4a 中AB 杆和B 支座的反力均为零。其中的道理可以这样理解:将图a 结构取左右两个半结构分析,对中间的杆AB 和支座B 的力,若左半部分为正,则根据反对称,右半部分必定为相同大小的负值,将半结构叠加还原回原结构后正负号叠加,结果即为零。 0B F P F P F P F P B - A' B' A - A (a) (b) 图2-2-4 2、截面法 截面法取出的隔离体包含两个以上的结点,隔离体上的外力与内力构成平面一般力系,建立三个平衡方程求解。该法一般用于计算联合桁架,也可用于简单桁架中少数杆件的计算。 在用截面法计算时,充分利用截面单杆,也能使计算得到简化。 截面单杆的概念:在被某个截面所截的内力为未知的各杆中,除某一杆外其余各杆都交于一点(或彼此平行),则此杆称为截面单杆。截面单杆的内力可从本截面相应隔离体的平衡条件直接求出。 截面单杆可分为两种情况: (1)截面只截断三根杆,且此三根杆不交于一点,则其中每一杆都是截面单杆。计算时,对其中两杆的交点取矩,建立力矩平衡方程,就可求出第三杆的轴力,如图2-2-5(a )中,CD 、AD 、AB 杆都

隧道 结构计算分析

一、计算原则和依据 1、采用ANSYS有限元通用程序(注:该程序是目前唯一通过 ISO9001国际认证的有限元计算分析程序)对竹篱晒网隧道进行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 2、采用地层-结构模型对暗挖隧道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 3、分析对象为纵向宽1m的隧道结构和地层。 4、依据《竹篱晒网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公路路隧道设计规范》等建立计算模型。 二、计算内容 对竹篱晒网隧道的计算,分别取洞口段、洞身段中V、IV、III级围岩进行计算,取断面计算如下: 1、出洞段KY2+760(V级围岩,采用双侧壁法施工); 2、洞身段KY2+480(IV级围岩,采用环形台阶法施工); 3、洞身段KY2+500(III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 三、结构计算模型、荷载 1、计算模型 采用隧道与地层共同作用的地层-结构模式,模拟分析施工过程地层和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计算模型所取范围是:水平方向取隧道两侧3倍洞跨,而竖直方向,仰拱以下地层,以洞跨的3倍为限,即从

仰拱至地层下3倍洞跨深度范围,隧道拱顶以上地层:V级围岩1 级围岩根据计算高度取值。计算中地层及初期支护III取至地面,IV、材料的弹塑性实体单元模拟,而DP(初衬喷砼及钢架除外)采用了、二次衬砌采用弹性梁模拟,为使点和点之间位移初衬(钢架喷砼)初衬和二衬之间用只传递轴初衬和地层之间用约束方程联系、协调,向压力的链杆连接。)来死”(ALIVE生”(KILL)、“ANSYS程序中,采用单元的“时,受力体系模拟衬砌和临时支撑的施作和拆除过程,当单元“死”,而后被激单元的应力、应变不计(即内力为0)不受其影响,“死”的单元只对以后的单元不计以前自身应变,也就是说,“活”“活”应力发生变化时产生作用。2、计算荷载毛洞”模拟开挖过程中,先计算初始应力,每开挖一步形成“时,释放一部分初始应力,施作支护时释放余下的初始应力。采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对结构的开挖过程进行有限元计算中,)模型计算结构非线形(DP 弹塑性分析。也即采用Drucker-Prager 的变形特性。其等效应力为:??????T?????SMS3??m2??1????????T式中;11??2 ?????????00S1?11?0zymxm3??so2sin6c c;????????y??ni3s3sin33?? —材料的内聚力,MPa;—材料的内摩擦角。?c屈服准则为: 2 ??????T????0?3M?S?FS???ym2??计算时将地层以岩性和11??2 地质特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各层计算时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依据施工图中《地质详勘报告》加以选取。具体如表1所示。 有限元计算围岩物理力学参数 表1

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桐子湾隧道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工程询价文件 二、设计施工图及设计文件 三、施工承包方合同范本 第二章工程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叙古高速起于泸州市叙永县震东乡,止于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本项目全长4.435 km,桐子湾隧道入口位于古蔺县古蔺镇联合村7社,出口位于 联合村5社,隧道穿过低缓丘陵,地形起伏大,海拔800-1100m,隧道最大埋深约 62m。隧道起讫桩号为K21+396-K21+719,全长323米,为一座4 车道连拱短隧道。 隧道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V、IV 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导洞开挖法开挖。施工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和锚杆联合支护,并辅以管棚、小导管等超前支护。 第二节工程技术标准 一、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二、设计速度:80km/h; 三、隧道纵坡3%。 四、设计荷载:公路-I级; 五、隧道防水: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6;

六、隧道建筑限界: 净宽:2X(3.75*2+0.5+0.75+0.75*2)(中隔墙)=24.32m 净高:5.0m 第三节工程地质 本隧道围岩分为IV、V级,各级围岩地质及分布情况见表2-1 表2-1隧道围岩地质及分布情况表 第四节气候条件 该隧道处于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春早、夏热、秋冬多绵雨,日照少、 湿度大,云雾多、无霜期长为本区气候的基本特征,区内最冷月份为元月,平均气温1.07C,最热月为7-8月份,平均气温39.5C,每年平均气温17.9C。年均降水量1174.4毫米,单月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月份集中在5-10月份, 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5.4%,全年各月降水天数差异不大。 第五节工程重难点 一、隧道进出口段地处斜坡平均坡度约30~35°,基岩出露,局部表层有坡残积角砾土,厚度0~2.0m,岩层产状倾向坡内,边坡地表植被发育,未见堆积土、崩塌

大型沉管隧道柔性接头受力分析

大型沉管隧道柔性接头受力分析 大型沉管隧道柔性接头受力分析大型沉管隧道柔性接头受力分析□文/袁有为王艳宁摘要:橡胶止水带是沉管法隧道接头联接中的关键技术,GINA 止水带的问世,使得水力压接法广泛应用于管节的联接并使水下沉管隧道的建设有了巨大发展。天津海河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工艺,隧址位于8 度区的软土地基上,管段接头在各种不利工况下的稳定性是整个工程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依托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Hypermesh ,分 析了沉管柔性接头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对于GINA 止水带的选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沉管;隧道;柔性;接头;GINA 止水带;有限元;Hypermesh;受力沉管法是指在干坞内或大型驳船上先预制管段,再浮运到指定位置下沉、对接、固定,进而建成水下隧道或水下构筑物的施工方法。采用沉管法施工的隧道叫沉管隧道。 1 工程概况天津海河隧道路线全长4 13 2 m ,隧道部分全长 3 323 m ,暗埋段全长2 988 m。穿越海河段采用沉管法施工工艺,沉管段全长255 m,由3节预制管段组成,单节管段长85 m, 见图1和图2。图1 海河隧道沉管段横断面图2 海河隧道沉管段分节海河沉管隧道管段与管段之间以及沉管段与两岸暗埋段之间采用柔性接头形式相联接。柔性接头包括钢 剪切键、混凝土剪切键、剪切键橡胶支座、GINA 止水带以及预应力

拉索等多种构件,见图3。图3 沉管隧道段横断 面及管段接头布置海河隧道位于8 度区IV 类场地条件,属于抗震不利地段。从沉管隧道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埋设位置来看,其受地震作用比较明显。沉管隧道是由多节位于水下的管段拼接而成,这对管段接头的密封防漏性能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地震期间,由于埋设于土层中沉管隧道不太可能像桥梁那样发生垮塌式的结构破坏,其最容易出现问题并可能导致整个沉管丧失功能的薄弱环节就在于其接头联接的可靠性。因此保证其接头在地震期间能够抵抗住地震力的破坏作用对沉管隧道整体的抗震性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依托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采用美国Altair 公司的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针对管段接头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指导关键构件的选型。2 沉管柔性接头数值分析模型根据沉管的实际尺寸和土层分布建立,为减小人工边界的影响,模型底部取至地面以下80 m 的粉砂层,其中沉管结构和土体采用8 节点六面体单元,沉管之间的联接简化为弹簧单元计算,整体模型见图4。需说明的是,覆 盖层-85 m处剪切波速达到500 m/s,以此为地震波输入面。图4 结构整体分析模型2.1 计算参数2.1.1 管段接头参数本次计算中将接头简化为弹簧进行处理,根据工程实际,分别对钢拉索、水平剪切键、竖向剪切键以及GINA 在相应 自由度方向上提供的刚度进行折算,然后将上述等效刚度在各自由度方向叠加在一起,利用Dyna 中的非线性弹簧单元来定义简化弹簧的力学参数,简化所得计算模型见图5。图5 模型中的接头1 )接头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隧道概况 南安Ⅰ号隧道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马坑乡南安村,起讫桩号为K71+760.00~K71+956.00,全长196m,为整体式连拱隧道,曲线短隧道。单洞建筑限界净宽10.25m,净高5m,进出口设计标高分别为94.878m和98.404m,隧道最大埋深50.4m。 隧道平面线型为直线接圆曲线,曲线半径为R=2700m(左偏),曲线处不设超高,路面横坡为2%。隧道线路纵坡为+1.78%,由安庆端向景德镇端上坡。隧道洞内结构概况详见表3-1《南安Ⅰ号隧道工程概况表》。 南安Ⅰ号隧道工程概况表 表3-1 隧道形式里程桩号长度(m)围岩级别及长度(m)明洞 ⅤIV III 整体式连 拱隧道 K71+760~ K71+956 196 20 29 121 26 所占比例(%) 10.2 14.8 61.7 13.3 衬砌内轮廓设计衬砌结构类型Ⅴ级加强Ⅳ级加强Ⅲ级明洞一般 内轮廓形式:单心圆 内轮廓半径:5.45m 净高:7.14m 净宽:10.61m 初期支护主洞:Ф50超前注浆小导管;Ф25中空注浆锚杆;Ф8钢筋网;I20工字钢拱架;喷C25早强砼25cm 中导坑:Ф50超前注浆小导管;Ф22早强砂浆锚杆;Ф8钢筋网;I16工字钢拱架;喷C25早强砼20cm 侧导坑:Ф22早强砂浆锚杆;Ф8钢筋网;I16工字钢拱架;喷C25早强砼20cm 主洞:Ф42超前注浆小导管;Ф25中空注浆锚杆;Ф8钢筋网;I16工字钢拱架;喷C25早强砼22cm 中导坑:Ф22超前砂浆锚杆;Ф22早强砂浆锚杆;Ф8钢筋网;I14工字钢拱架;喷C25早强砼16cm 主洞:Ф22早强砂浆锚杆;Ф6钢筋网;喷C25早强砼15cm 中导坑:Ф22早强砂浆锚杆;Ф6钢筋网;I喷C25早强砼10cm 二次衬砌 C25钢筋砼50cm厚 (设仰拱) C25钢筋砼50cm厚(设仰拱)

隧道衬砌计算

第五章隧道衬砌结构检算 5.1结构检算一般规定 为了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需对衬砌进行检算。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对构件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结构抗裂有要求时,对混凝土应进行抗裂验算。5.2 隧道结构计算方法 本隧道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法。其基本原理为:隧道开挖后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衬砌结构产生荷载,衬砌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的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式确定地层压力,然后按照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方法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截面设计。 5.3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本隧道衬砌结构验算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验算,计算软件为ANSYS10.0。 取单位长度(1m)的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建模时进行了如下简化处理或假定: ①衬砌结构简化为二维弹性梁单元(beam3),梁的轴线为二次衬砌厚度中线位置。 ②围岩的约束采用弹簧单元(COMBIN14),弹簧单元以铰接的方式支撑在衬砌梁单元之间的节点上,该单元不能承受弯矩,只有在受压时承受轴力,受拉时失效。计算时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杀死受拉的COMBIN14单元,只保留受压的COMBIN14单元。

图5-1 受拉弹簧单元的迭代处理过程 ③衬砌结构上的荷载通过等效换算,以竖直和水平集中力的模式直接施加到梁单元节点上。 ④衬砌结构自重通过施加加速度来实现,不再单独施加节点力。 ⑤衬砌结构材料采用理想线弹性材料。 ⑥衬砌结构单元划分长度小于0.5m。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施加后如图5-2所示。

5.4 结构检算及配筋 本隧道主要验算明洞段、Ⅴ级围岩段和Ⅳ级围岩段衬砌结构。根据隧道规范深、浅埋判定方法可知,Ⅴ级围岩段分为超浅埋段、浅埋段和深埋段。Ⅳ级围岩段为深埋段。根据所给的材料基本参数和修改后的程序,得出各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图、轴力图、建立图和弯矩图。从得出的结果可知,Ⅴ级围岩深埋段,所受内力均较大,故对此工况进行结构检算。 5.4.1 材料基本参数 (1)Ⅴ级围岩 围岩重度318.5/kN m γ=,弹性抗力系数300/k MPa m =,计算摩擦角 045?=o ,泊松比u=0.4。 (2) C25钢筋混凝土 容重325/kN m γ=,截面尺寸 1.00.6b h m m ?=?,弹性模量29.5Pa E G =。轴心抗压强度:12.5cd a f MP =;弯曲抗压强度:13.5cmd a f MP =;轴心抗拉强度: 1.33cd a f MP =;泊松比u=0.2; (3) HPB235钢筋物理力学参数 密度:37800/s kg m ρ=; 抗拉抗压强度:188std scd a f f MP ==; 弹性模量: 210s a E GP =; 5.4.2 结构内力图和变形图(Ⅴ级围岩深埋段) 5.4.3 结构安全系数 从上面的轴力图和弯矩图可知,需要对截面8、11、21、47、73进行检算, 而根据对称性可知只需要对截面8、11、47进行检算。 (1)配筋前检算 混凝土和砌体矩形截面轴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计算书

有限元基础理论与 ANSYS应用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2月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目录 目录 (2) 1. 问题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定义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建立几何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单元网格划分 (5) 3. 加载与求解 (6) 3.1 施加重力加速度 (6) 3.2 施加集中力、荷载位移边界条件 (6) 4. 后处理 (8) 4.1 初次查看变形结果 (8) 4. 2 除去受拉弹簧网格.............. (9) 4.3 除去弹簧单元网格 (10) 4. 4 查看内力和变形结果 (11) 4. 5 绘制变形图 (12) 5.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14) 6. 结语 (14) 7. 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 8. 附录 (16)

山岭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1.问题的描述 已知双线铁路隧道总宽为13.3米,高为11.08米,以III级围岩深埋段为例,隧道而衬厚度为35cm,带仰拱,采用钢筋混凝土C30=25kN/m3,弹性模量为31GPa,泊松比为0.2,。该段该隧道的埋深为5米,围岩平均重度为23kN/m3,侧压力系数为0.3,计算围岩高度为6.588m,地层弹性抗力系数为500MPa/m。 试分析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图1双线铁路隧道断面(cm)

云雾山隧道燕尾段连拱隧道施工方案11

云雾山隧道燕尾段连拱隧道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 云雾山隧道进口DK242+680~895设计为燕尾式隧道地段,其中 DK242+680~763为燕尾大跨地段,83m;DK242+763~853为双跨连拱隧道地段,90m,其中DK242+803揭示一溶腔。进口燕尾段隧道位于由双线并行变为单线绕行的过渡段,同时又位于进口R=3500的左偏曲线地段。此段设计围岩为II级、地下溶腔发育。 二、施工方案 云雾山隧道进口受横洞HDK0+070溶洞影响,为保证掘进工作面,由横洞HDK0+235处提前进入正洞燕尾段DK242+710,然后按I线隧道断面掘进,一直通过DK242+763~853连拱隧道段。故现已不能按普通中导洞方案进行施工。 开挖由Ⅱ线1#洞反向作为工作面,也可根据施工情况由I线按30米为一段间隔开挖中隔墙,预留Ⅱ线开挖宽度结合中隔墙墙脚及立模要求按中墙面向内1米考虑。 中隔墙按开挖顺序施工,开挖按每段30米,开挖完成后依隧道轴向挂纵向排水管,在中隔墙上设置竖向排水管与纵向排水管进行连接,下午接入隧道水沟,与水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在中隔墙顶面上铺设防水板,与拱墙防水板进行焊接成为整体。在中隔墙开挖顶部凿向下的“U”槽,把纵向排水管安设在向下的“U”槽内用砼封好后防止在竖向排水管穿透防水板的地方要加强密封措施,再挂防水板, 水由间隙流入隧道内部。中隔墙先施作墙脚,凿毛或预留接茬钢筋再

施工中墙,采用定型模板,型钢支撑固定,输送泵入模;中墙施工预埋设计的拱圈接茬筋及橡胶止水带,然后中墙顶再立模灌注中墙顶加填砼。中隔墙分段施工考虑到后步预留线爆破震动影响,可在施工缝外埋设接茬钢筋以加强中隔墙的整体性。 待中隔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预留线开挖,开挖利用人工手风钻打眼,预留光面层减弱震动爆破,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出碴。预留线开挖采用上、下台阶开挖,上台阶高度以3.5m为宜,开挖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紧封闭”的施工原则,为减小对中隔墙的震动和飞石的直接冲击,为控制飞石方向,调整最小抵抗线方向,开挖时靠近中隔墙一侧预留薄保护层,用挖掘机进行挖除,最后再对残留的挖除不了的保护层进行松动爆破。爆破时对中隔墙实施墙面保护,对中隔墙墙脚采用回填,防止落石砸坏墙脚,对中隔墙墙面采用挂草帘,上覆木板,或钢板防护。 拱墙衬砌采用模板台车衬砌,罐车运送砼,输送泵入模,插入式震动器振捣的施工方法。衬砌施工前应先将排水系统完善,为抵抗单侧衬砌对中隔墙产生弯、剪、矩等不良受力形式,应对中隔墙另一侧进行支撑,视情况可采用型钢、圆木或土石回填法,以防止中隔墙因单侧衬砌偏压而发生的侧移、倾覆、下沉等。 燕尾段小间距隧道开挖采用台阶法开挖,且左右线中间岩柱需按低预应力锚杆加固。在主洞环形开挖爆破时将对25设计要求布设φ. 已成中隔墙衬砌带来影响,施工中除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及调整最小抵抗线方向外,同时对已衬砌中隔墙砼表面采取防护措施,防止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厦门机场路一期(仙岳路~演武大桥段)工程第JC3合同段浅埋暗挖隧道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YK7+685~YK7+824.789、ZK7+670~ZK7+810)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厦门机场路一期(仙岳路~演武大桥段)工程 第JC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0八年三月十五日

目录 1前言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2 工程概况 (1) 2.1设计概况 (1) 2.2地质情况 (2) 3总体施工筹划 (4) 3.1总体施工方案 (4) 3.1.3总体施工顺序 (6) 3.2施工组织管理 (7) 3.2.1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7) 3.2.2现场技术决策领导小组 (7) 3.3资源组织 (7) 3.5工期安排 (10) 3.5.1工期计划 (10) 3.5.2主要进度指标 (10) 4隧道施工方案及主要措施 (11) 4.1全断面及帷幕注浆施工方案及主要措施 (11) 4.2超前支护施工方案及主要措施 (15) 4.3隧道开挖方案及主要措施 (17) 4.4隧道止水注浆施工方法及措施 (20) 5 超前地质预报及施工监控量测 (21) 5.1超前地质预报 (22) 5.2地表沉降监测 (23) 5.3地下水位监测 (23)

5.4隧道洞内净空收敛监测 (23) 5.5房屋沉降监测 (23) 5.6房屋裂缝监测 (23) 5.7控制标准 (23) 6 管线保护 (24) 7 环境保护措施 (24) 7.1施工废水及污染物处理 (24) 7.2抑制施工粉尘 (25) 7.3降低施工噪音 (25) 8应急抢险及救援措施 (25) 8.1危险源辨识 (25) 8.2隧道坍塌、涌水应急措施 (26) 8.2.2应急抢险措施 (26) 8.3建筑物控沉措施 (27) 8.4管线损坏应急措施 (28) 8.5建筑物遭到损坏的应急救援措施 (29)

结构受力分析

第9章组合变形 9.1 组合变形的概念 9.1.1 组合变形的概念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结构所受载荷是复杂的,大多数构件往往会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称这类变形为组合变形。如图9.1所示的挡土墙,除由本身的自重而引起压缩变形外,还由于土壤水平压力的作用而产生弯曲变形。在建筑和机械结构中,同时发生几种基本变形的构件是很多的。 图9.1 图9.2 图9.2所示,工业厂房中的柱子,由于承受的压力并不通过柱的轴线,加上桥式吊车的小车水平刹车力、风荷等,也产生了压缩与弯曲的联合作用;图9.3所示,屋架上的檩条,由于载荷不是作用在檩条的纵向对称平面内,因而产生了非平面弯曲变形;图9.4所示,直升飞机的螺旋杆承受拉伸与扭转的两种变形。雨篷过梁、圆弧梁也同时发生了扭转和弯曲两种变形。

图9.3 图9.4 当杆件的某一截面或某一段内,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内力分量时,其变形形式称为组合变形。 9.1.2 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及计算原理 在小变形和材料服从胡克定律的前提下,处理组合变形问题的方法是,首先将构件的组合变形分解为基本变形;然后计算构件在每一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最后将同一点的应力叠加起来,便可得到构件在组合变形情况下的应力。 解决组合变形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叠加原理,即在材料服从胡克定律,构件产生小变形,所求力学量定荷载的一次函数的情况下,每一种基本变形都是各自独立、互不影响的。因此计算组合变形时可以将几种变形分别单独计算,然后再叠加,即得组合变形杆件的内力、应力和变形。本章着重讨论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9.2 斜弯曲 9.2.1斜弯曲的概念 在前面章节已经讨论了平面弯曲问题,对于横截面具有竖向对称轴的梁,当所有外力或外力偶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即主形心惯性平面)内时,梁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位于外力所在平面内的平面曲线,因而称之为平面弯曲。如图9.5(a)所示屋架上的檩条梁,其矩形截面具有两个对称轴(即为主形心轴)。从屋面板传送到檩条梁上的载荷垂直向下,载荷作用线虽通过横截面的形心,但不与两主形心轴重合。如果我们将载荷沿两主形心轴分解(图9.5b),此时梁在两个分载荷作用下,分别在横向对称平面(oxz平面)和竖向对称平面(oxy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这类梁的弯曲变形称为斜弯曲,它是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面弯曲的组合。

隧道工程计算题

计算题 【围岩等级确定】参见书本P.96-99 例题:某公路隧道初步设计资料如下 (1)岩石饱和抗压极限强度为62MPa (2)岩石弹性波速度为4.2km/s (3)岩体弹性波速度为2.4km/s (4)岩体所处地应力场中与工程主轴垂直的最大主应力σmax=9.5Mpa (5)岩体中主要结构面倾角20°,岩体处于潮湿状态 求该围岩类别为?(来源:隧道工程课件例题) 解:1.岩体的完整性系数Kv Kv=(Vpm/Vpr)2=(2.4/4.2) 2=0.33 岩体为破碎。 2.岩体的基本质量指标BQ (1)90 Kv+30=90*0.33+30=59.7 Rc=62>59.7 取Rc=59.7 (2)0.04Rc+0.4=2.79 Kv =0.33>2.79 取Kv =0.33 (3)BQ=90+3Rc+250 Kv=90+3*59.7+250*0.33=351.6 3.岩体的基本质量分级 由BQ=351.6可初步确定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III级 4.基本质量指标的修正 (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 岩体处于潮湿状态,BQ=351.6,因此取K1=0.1 (2)主要软弱面结构面产状修正系数K2

因为主要软弱结构面倾角为20,故取K2=0.3 (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 Rc/σmax=62/9.5=6.53 岩体应力情况为高应力区 由BQ=351.6查得高应力初始状态修正系数K3=0.5 (4)基本质量指标的修正值[BQ] [BQ]=BQ-100(K1+K2+K3)=351.6-100(0.1+0.3+0.5)=261.6 5.岩体的最终定级 因为修正后的基本质量指标[BQ]=261.6,所以该岩体的级别确定为IV 级。 【围岩压力计算】参见书本P.103-109 某隧道内空净宽6.4m ,净高8m ,Ⅳ级围岩。已知:围岩容重γ=20KN/m 3 ,围岩似摩擦角 φ=530,摩擦角θ=300 ,试求埋深为3m 、7m 、15m 处的围岩压力。( 来源:网络) 解: 14.1)54.6(1.01=-+=ω 坍塌高度:h=1 s 2 45.0-?x ω=14.1845.0??=m 104.4 垂直均布压力:08.8214.120845.0245.01 4=???=???=-ωγq Kn/m2 荷载等效高度:m q h q 104.420 08 .82== = γ 浅埋隧道分界深度:m h H q q )() 26.10~208.8104.45.2~2()5.2~2(=?== 1、 当埋深H=15m 时,H 》q H ,属于深埋。 垂直均布压力:h q γ==20x4.104=82.1 Kn/m2 ; 水平均布压力:e=(0.15~0.3)q =(0.15~0.3)x82.1=(12.3~24.6) Kn/m2 2、当埋深H=3m 时,H 《q h ,属于浅埋。 垂直均布压力:q=γ H = 20x3= 60 Kn/m2,

连拱隧道施工方案

连拱隧

双连拱隧道施工 1、施工方案采用双口施工,先施工明洞及洞门,然后进行正洞施工。正洞施工方案为中导先行,并浇注中墙防水砼,中导贯通后先进左洞施工,后施工右洞,或左、右洞同时施工。 1.1 开挖及支护步骤 I类围岩:采用中导坑加侧壁导坑法开挖,先墙后拱法衬砌。隧道开挖以中导坑超前并浇注中墙砼,然后侧壁导坑推进,衬砌边墙砼,上半断面开挖采用环形留核心土的方法,最后施作拱部二次衬砌。具体步骤见“I 类围岩开挖及支护步骤图”。 II类围岩:采用中导坑加上导坑分部法开挖,先墙后拱法衬砌。隧道开挖以中导坑超前并浇注中墙砼;然后上导坑推进,进行拱部初期支护,接着进行墙部开挖,衬砌边墙砼;拱部二次衬砌完成后,开挖预留核心土,最后施作仰拱及填充。具体步骤见“ II 类围岩开挖及支护步骤图”。 III类围岩:中导坑开挖并浇注中墙砼,正洞上下台阶法 开挖,上下台阶相距不小于10m,先墙后拱法衬砌。最后施 作仰拱及填充。具体步骤见“ III 类围岩开挖及支护步骤图” 。 IV类围岩:中导坑先行并浇注中墙砼,正洞全断面法开挖,全断面初期支护,先墙后拱法衬砌。具体步骤见“ IV 类围岩开挖及支护步骤图” 1.2、开挖及运输方法 I、II 类围岩主要以风镐为主,人工装碴,1t 机动翻斗车出

碴,辅以挖掘机开挖,8t自卸汽车出碴。川、W类围岩采 用钻爆法开挖,YT28 凿岩机钻眼,人工装药;ZLC40B 侧卸式装载机配合8t 自卸汽车出碴。 1.3、控制爆破及中墙防护 双连拱隧道正洞开挖过程中,因中墙砼已浇注,在正洞开挖时必须考虑爆破振动冲击波和飞石对中墙砼的影响。中墙砼厚度不厚,且初期支护的工字钢已作用于中墙顶面上,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保护措施,不得有任何影响和扰动。 川类围岩上下断面开挖采用火雷管分段分区爆破,以减 少爆破振动的叠加,把振动降低到最小程度。具体爆破设计见“川类围岩分段爆破设计图”。 W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但在靠中墙一侧预留 1.0m保护层进行二次切割预裂爆破,具体见“W类围岩二次切割预裂爆破图”。 同时在爆破的另一侧对中墙以I16 公字钢横撑,工字钢纵向间距2m,支点距中墙顶2m。为防止飞石破坏中墙砼表面,影响砼外光质量,对中墙不小于60m 范围内表面用厚2cm 泡沫塑料覆盖防护。 1.4、明洞及正洞进洞方法 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边仰坡自上而下开挖,边挖边进行必要的喷锚挂网防护,确保边仰坡稳定。 隧道正洞进洞前,除对仰坡进行喷锚挂网加固外,隧道拱部开挖轮廓线外布置一排70mm 超前导管,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 2、施工过程中的受力体系转换为保证中导洞的安全而施作的临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