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地质特征与成藏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T

0 20℃

E NQ
D( 埋藏深度) , km
1 70℃

130℃

未 成 熟 Ro<0.5%
低 成 熟 0.5%>Ro<0.7%
成 熟 前 期 0.7%>Ro<1%

成 熟 后 期 Ro>1%
14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t( 时间) , 106 a
图 2 牛圈湖油田以南凹陷内烃源岩成熟演化史
50

t( 时间) , 106 a
图 3 马 1 井地层埋藏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
牛 101 井 2 000—2 076.2 m 芦 草 沟 组 泥 岩 方 解 石脉透光部分为充填裂缝的碳酸盐矿物 ( 方解石) — 中晶方解石, 充填物存在愈合缝, 裂缝含油—不均匀 充填发亮黄色荧光的油质沥青。方解石矿物( 充填物) 晶体在解理缝、双晶缝中充填( 不均匀分布) 液态与气 态包裹体, 丰度中等至低, 也含极少量含烃类包裹体 ( 在荧光下不发光或发光不明显) 。液态包裹体绝大部 分为原生包裹体, 多为无机包裹体、CO2 及 H2O 两相 及多相包裹体; 含烃包裹体不均匀分布, 并且总量小; 包裹体以无色为主, 纯液态或者气液比小于 5 %者居 多 ; 大 小 不 等 , 大 者 可 达 12 μm( 纯 液 态) , 通 常 2~7
作为油层的盖层主要是各种泥岩和其他致密的 岩层。根据统计结果, 齐古组泥岩累计厚度为 38.0 ̄ 92.5 m, 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厚度为 14.0~57.0 m. 头屯河组泥岩厚度为 21~125.5 m; 西山窑组泥岩厚度 为 10.50~46.0 m, 煤层厚度 1.5~8.0 m, 另外还有 4.0~ 25.0 m 的碳质泥岩厚度。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泥岩厚度 为 43.5~57.0 m, 可见, 三叠系泥质岩是重要的区域性 盖层。条湖组泥岩厚度为 173.5~241.5 m, 碳质泥岩厚度 为 4.5~5.5 m, 该组岩性普遍致密, 在没有裂缝时, 砂岩 类、火成岩类也具有封闭性, 可以成为盖层。芦草沟组泥 岩厚度为 21.5~365.5 m, 泥灰岩厚度为 16.5 ~117.5 m. 可 见, 牛圈湖油田不缺乏好的盖层。
CP


0 20℃
30℃
500
40℃

Pal N Q
1 000 1 500 2 000
wenku.baidu.com
50℃ 60℃
70℃
D( 埋藏深度) , m D( 埋藏深度) , m

PT

0 20℃
30℃
40℃
50℃
1 000
60℃ 70℃
80℃

E NQ
2 000
90℃
100℃
3 0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2 成藏期次分析
2.1 构造演化与成藏期分析 油气藏是烃类流体在圈闭中聚集的结果, 所以,
成藏期只能与圈闭的形成期相当或晚于圈闭的形成 期。而断裂活动可以促使圈闭形成, 也可以破坏已形 成的圈闭, 进而影响油气藏的形成时间[5]。因而, 构造 演化史对油气的成藏和破坏起关键作用。
根据构造演化研究, 芦草沟组在沉积时期基底就 显示北高南低, 牛圈湖油田就处于斜坡部位, 为鼻状 构造( 图 1) ; 条 湖 组 沉 积 末 期 , 由 于 北 部 构 造 掀 斜 作 用, 地层抬升, 条湖组遭受部分剥蚀, 越向北部剥蚀越 明显。三叠纪开始, 研究区整体沉降接受三叠系沉积, 上二叠统乃至下二叠统北高南低的构造格局基本没 有变化,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侏罗纪末期。此过程中, 南部的挤压作用仍在继续, 但强度不是很大。白垩纪 也继承了这一特征, 但白垩纪晚期, 南部挤压作用和 北部掀斜作用增强, 凹陷南部与北部边缘遭受一定程 度的剥蚀, 形成局部白垩系与上覆古近系- 第四系的 不整合接触。此时, 中生界侏罗系等层位的圈闭基本 形成, 同时该期断裂比较活动, 应该是油气成藏的重 要时期。整个喜马拉雅运动期, 南部挤压作用继续, 凹 陷沉降幅度总体不大, 沉积了较薄的古近系- 第四系, 相对较厚的部位在牛圈湖油田以南的凹陷内, 侏罗系 圈闭的基本形态没有变化。 2.2 烃源岩演化与成藏期分析
第 27 卷 第 5 期
高 岗, 等: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地质特征与成藏过程
·537·
罗系显示成熟到低成熟, 芦草沟组和石炭系均显示低 成熟, 也应是晚期成藏; 牛 101 井石炭系沥青与附近相 对较深部位的芦草沟组烃源岩有关, 是烃源岩侧向运 移进入石炭系的结果。从与马 5 井和牛 101 井相比成 熟总体偏低的情况来看, 其油气应主要来自牛圈湖油 田东南部附近的成熟度不是很高的烃源岩。 2.4 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分析
罗统西山窑组主要为扇三角洲相、河流相和湖沼相沉积, 岩性为砂岩、砂砾岩等, 砂 岩 储 集 空 间 为 粒 间 原 生 孔 隙 和 粒
间溶孔, 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集层。芦草沟组沉积相主要为滨浅湖- 半深湖相、火山喷发相和河流相沉积。储集层储
集空间包括孔、缝、洞, 但以孔、缝为主, 为裂缝- 孔隙型储集层, 其原油属于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既有阶段性, 也有较好
第第2277卷卷 第第55期期 2006 年 10 月
高 岗, 等: 三塘新湖盆疆地牛石圈湖油油田地地质质特征与成藏过程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
Vol. 27, No. 5 Oct. 2006
文章编号: 1001- 3873( 2006) 05- 0535- 04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地质特征与成藏过程
1 沉积与储盖组合特征
本区自上而下钻遇的地层有第四系、新近系、古
H( 海拔) , m
马5
马1
- 800



- 1 000 T
- 1 200
- 1 400 P2t
- 1 600
- 1 800
- 2 000
P2l3 P2l2
P2l1 C- P1k
马3
断层 油藏
图 1 牛圈湖油田油藏剖面分布
近 系 、下 白 垩 统 吐 谷 鲁 群 、侏 罗 系 、三 叠 系 和 二 叠 系 , 三叠系- 第四系主要为碎屑岩沉积; 二叠系主要为湖 相、河流相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火成岩; 侏罗系和二叠 系为主要勘探目的层。
西山窑组主要为扇三角洲相、河流相和湖沼相沉 积, 岩性为砂岩、砂砾岩等, 颗粒接触方式主要为线接 触和点- 线接触; 胶结类型主要为压嵌- 孔隙式, 支撑 方式以颗粒支撑为主, 分选磨圆中- 差, 主要为次棱角- 次圆状; 颗粒以岩屑为主, 其次为石英、长石, 胶结物主 要为方解石, 含量一般低于 15%; 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 粒间原生孔隙和粒间溶孔。芦草沟组沉积相主要为滨
对牛圈湖油田马 1 井和牛 101 井西山窑组、芦草 沟组储集层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分析。马 1 井和牛 101 井西山窑组岩屑砂岩样品孔隙中含油, 岩屑含量较高。 包裹体主要宿生在石英加大边中, 小于 10 μm, 形态为 粒状、近圆状、不规则状。可分为两期成岩包裹体: Ⅰ期 贴近石英粘土膜生长的微小包裹体以无机盐水、CO2 等 群体包裹体为主; Ⅱ期在加大边和裂缝中产出, 气液 相, 以无色为主, 伴生有机气液烃类包裹体, 其在荧光 下呈亮黄色、黄色、中等强度发光, 1~6 μm, 其多分布在 石英破裂愈合缝和加大边中。Ⅱ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 度为 63~78℃.综合马 1 井西山窑组盐水均一温度测试 结果, 与地层沉积埋藏史、地温史相结合, 西山窑组油 气成藏的主要时期为燕山运动中晚期( 图 3) 。
高 岗 1, 李华明 2, 李 川 1, 王志勇 2, 江青春 1
( 1.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102249; 2.中国石油 吐哈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 哈密 839009)
摘 要: 以油气藏基本特征为基础, 通过沉积与储盖组合特征和成藏期次分析, 对牛圈湖油田的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
动态恢复。牛圈湖油田沉积与储盖组合良好。原油主要来自于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湖相烃源岩, 以低成熟油为主。下侏
2.3 油气成熟度与成藏期分析 原油成熟度的确定是研究原油性质、原油成因、
油气运移的重要部分[7]。通过油气成熟度的分析, 对恢 复 油 气 的 成 藏 过 程 有 重 要 指 示 意 义[8]。 根 据 生 物 标 志 物成熟度参数综合计算, 牛圈湖油田原油母质镜质体 反射率( Ro) 主要为 0.59%~0.73%, 少数为 0.75%~0.9%, 主要处于低成熟阶段, 少数显示成熟阶段。其中成熟 度高的样品主要为马 1 井芦草沟组和下二叠统喀拉 岗组, 芦草沟组的样品比较多, 埋藏深度相差不大。通 过分析发现, 下二叠统可能与埋藏深的芦草沟组烃源 岩有关。原油以低成熟为主, 少量为成熟特征。马 1 井 芦草沟组原油成熟度较低, 其烃源岩演化程度也比较 低, 应为晚期成藏, 成藏期应对应于晚白垩世; 喀拉岗 组沥青成熟度明显高于其他样品, 推测为埋藏更深的 芦草沟组烃源岩所生, 成藏期应比较晚, 为晚期成藏。 芦草沟组原油成熟度总体高于侏罗系, 而西山窑组、 条湖组与芦草沟组烃源岩成熟度接近, 从近源运移的 观点来看, 应是晚期成藏。马 5 井西山窑组两个样品为 低成熟, 与马 1 井芦草沟组和侏罗系接近。牛 101 井侏
油气藏的形成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结果。因 此, 源岩中油气生成与排出的主要时期应是油气藏形 成时间的上限[6]。生烃期分析的准确性取决于源岩层位、
古地温梯度和埋藏史的准确确定。根据油源对比结果, 马朗凹陷二叠系以上的原油( 沥青) 均来自上二叠统 芦草沟组烃源岩, 快速堆积的强还原- 弱氧化环境、水 体半咸化- 咸化、富含腐泥无定形有机质是其主要生 烃组分。由牛圈湖油田以南凹陷内烃源岩的成熟演化 史( 图 2) 可见, 芦草沟组烃源岩底部与顶部分别在二 叠纪末期和侏罗纪末期进入生油门限, 早白垩世时底 部烃源岩进入成熟阶段, 但到早白垩世晚期仍处于生 油高峰前期, 晚白垩世开始, 生烃基本停滞。这一演化 过程显示了在侏罗系内可早期成藏, 但规模有限, 燕 山运动晚期才是成藏的关键时期。凹陷内芦草沟组成 藏时期应该更早, 至少在三叠纪- 侏罗纪时就有油气 运移过程, 并聚集成藏。
的持续性。芦草沟组油藏的油气聚集开始于三叠纪末, 侏罗纪末- 白垩纪是成藏的主要时期。侏罗系油藏主要形成于
白垩纪晚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是不同层位油藏的重要保存期。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生储盖组合; 烃源岩; 成藏期
中图分类号: TE112
文献标识码: A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 沉积厚度较大、埋深较深, 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发 育, 目前发现了牛圈湖、马 中等油田。通过已有油气田 沉积与成藏特征的研究, 将 有助于凹陷范围内及其附 近 新 油 气 田 的 发 现[1]。 而 在 油气成藏特征研究中, 成 藏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已 有 多 种 较 为 成 熟 的 研 究 方 法[2- 4]。 牛圈湖油田位于马朗凹陷北部, 为一背斜构造 带, 由二叠系和侏罗系两个油藏组成。其中中侏罗统 西山窑组油藏为构造控制的边水层状孔隙型油藏, 油藏温度 48℃、压力系数 0.76、无水。二叠系芦草沟 组在牛圈湖地区为一套碳酸盐岩系, 整体上自南而 北变薄, 并在构造东北部尖灭, 为一由东北向西南倾 伏的低缓鼻状隆起( 图 1) 。芦草沟组油藏为构造、岩 性、裂缝控制的块状油藏。牛圈湖油田断层较发育 , 由于挤压构造应力作用, 均为逆断层。规模较大的断 层走向主要为东西向, 倾向主要向南, 少数向北, 延 伸长度一般在 4 km 以上。各断层断距普遍大于单层 储集层的厚度, 再加上以压性为主的特征, 有较好的 封闭性。
收稿日期: 2005- 12- 14
修订日期: 2006- 04- 17
作者简介: 高 岗( 1966- ) , 男, 陕西高陵人, 副教授, 石油地质,( Tel) 010- 89734162( E- mail) gaogang2819@sina.com.
·536·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年
浅湖- 半深湖相、火山喷发相和河流相, 在深湖到半深 湖环境下还发育有浊积水( 河) 道相和浊积扇相。储集 层储集空间包括孔、缝、洞, 但以孔、缝为主, 洞很少见; 孔以晶间微孔为主; 缝以高角度斜交缝、层间缝为主, 储集层类型为裂缝- 孔隙型。
μm, 含烃类均小于 2 μm, 气态包裹体多为 1~5 μm, 液 态从小于 1 ̄8 μm 均有, 形态呈长条形、短柱形、三角 形、近圆形、菱形、不规则形, 以不规则形和长条形为 主。依据含烃和均一温度可分为三期, 烃类出现在第Ⅱ 期, 不含烃包裹体的第Ⅲ期多分布在不含油区域。三期 均有可测盐水包裹体, Ⅰ期均一温度为54.5~72℃, Ⅱ 期均一温度为 66~78℃, Ⅲ期均一温度为 81~89℃。综 合牛 101 井芦草沟组盐水均一温度测试结果, 与地层 沉积埋藏史、地温史相结合, 芦草沟组油气成藏的主 要时期为燕山运动中晚期( 图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