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大数据综合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校园大数据综合解决方案
目录
1.背景 (5)
2.智慧校园建设整体规划 (8)
2.1.“智慧校园”的慨述 (8)
2.2.智慧校园设计依据 (9)
2.3.系统架构设计 (9)
2.3.1.系统设计原则 (9)
2.3.2.总体技术架构 (13)
2.3.3.智慧校园特色及优势 (15)
2.3.3.1.移动化应用 (15)
2.3.3.2.统一的信息标准 (15)
2.3.3.3.统一的身份认证 (15)
3.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16)
3.1.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 (16)
3.1.1.基础网络建设 (16)
3.1.1.1.新建网络质量要求 (16)
3.1.1.2.校园网 (18)
3.1.1.3.无线网络覆盖 (21)
3.1.1.3.1.设计思路和理念 (21)
3.1.1.3.2.设计依据和标准 (21)
3.1.1.3.3.设计方案 (23)
3.1.1.3.4.协议标准选择 (23)
3.1.2.智慧安防 (24)
3.1.2.1.智慧监控 (24)
3.1.2.2.智慧车管 (26)
3.1.3.校园数字广播 (26)
3.1.4.多媒体教室 (29)
3.1.5.学习终端 (29)
3.1.6.可视化管理平台 (33)
3.1.6.1.系统架构 (36)
3.1.6.2.2.三维模型展示模块 (37)
3.1.6.2.3.监控管理模块 (38)
3.1.6.2.4.门禁系统管理模块 (40)
3.1.6.2.5.消防管理模块 (40)
3.1.6.2.6.管线管理模块 (42)
3.1.6.2.7.水电管理模块 (43)
3.1.6.2.8.人车定位管理模块 (45)
3.1.6.2.9.设备管理模块 (45)
3.1.6.2.10.教室管理模块 (46)
3.2.智慧教学 (47)
3.2.1.创新教 (47)
3.2.1.1.教育资源 (48)
3.2.1.2.互动授课 (50)
3.2.1.3.翻转课堂 (57)
3.2.1.4.网络教研 (58)
3.2.1.5.教学轨迹 (58)
3.2.2.自适应学 (60)
3.2.2.1.统一学习路径 (61)
3.2.2.2.智能作业 (64)
3.2.2.3.多种学习方式 (67)
3.2.3.智能考试 (71)
3.2.3.1.统一考试路径 (72)
3.2.3.2.智能考试 (74)
3.2.3.3.成绩分析 (76)
3.2.4.个性化评价 (76)
3.2.4.1.实时多维评价 (78)
3.2.4.2.评价诊断 (80)
3.2.4.3.自适应教学 (82)
3.2.5.大数据教学管理 (84)
3.2.5.1.平台应用管理 (85)
3.2.5.2.教育资源管理 (87)
3.2.5.3.教学情况管理 (89)
3.2.5.4.学习情况管理 (91)
3.2.5.5.常规教务管理 (91)
3.2.5.6.平台组织用户管理 (93)
3.2.5.7.教材管理 (95)
3.2.6.互动学习、直录播课堂 (96)
3.2.6.1.校园云平台—互动学习系统 (96)
3.2.6.1.2.校内教研应用 (96)
3.2.6.1.3.校内学习应用 (102)
3.2.6.2.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 (108)
3.2.6.2.2.功能描述 (109)
3.2.6.2.3.核心优势 (115)
3.2.6.2.4.主要设备 (117)
3.2.6.3.常态化录播系统 (120)
3.2.6.3.2.主要设备 (121)
多媒体教学终端——电子白板模式 (122)
多媒体教学终端——交互一体机模式 (123)
3.2.6.3.3.功能描述 (126)
3.2.6.3.4.核心优势 (130)
3.2.6.4.便携直录播互动系统 (132)
3.2.6.4.1.系统拓扑图 (133)
3.2.6.4.3.核心优势 (137)
3.2.6.4.4.主要组成 (140)
3.2.6.5.互动课堂系统 (145)
3.2.6.5.2.功能描述 (148)
■用户账号管理 (148)
■系统基础配置 (148)
■应用模块管理 (149)
■数据统计分析 (149)
■售后服务管理 (150)
3.2.6.5.3.主要设备 (160)
3.3.智慧创新 (164)
3.3.1.学生综合体质测试平台(健康小屋) (164)
3.3.1.1.健康小屋的概况 (165)
3.3.1.2.健康小屋体质测试仪 (166)
3.3.1.3.学生健康检查平台 (168)
平台展示: (168)
3.3.2.数字实验室 (170)
3.3.3.创客教育 (111)
3.3.4.3D 教学 (113)
3.3.4.1.3D 创新实验室 (113)
3.4.1.校务管理 (118)
3.4.1.1.教职工管理 (118)
3.4.1.2.学生管理 (120)
3.4.1.3.财务管理 (122)
3.4.1.4.资产管理 (122)
3.4.1.5.行政办公 (124)
3.4.2.教务管理 (126)
3.4.2.1.课程管理 (126)
3.4.2.2.德育管理 (128)
3.4.2.3.成绩管理 (128)
3.4.2.4.教师绩效考核 (121)
3.4.2.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21)
3.4.3.班务管理 (123)
3.4.3.1.班级管理 (123)
3.4.3.2.智慧班牌 (125)
3.5.智慧生活 (126)
3.5.1.概述 (126)
3.5.2.解决的问题 (127)
3.5.3.系统架构 (127)
3.6.智慧家校 (130)
3.6.1.系统概述 (130)
3.6.2.家校通 (132)
3.6.3.学生成长档案 (136)
3.6.4.实时精准辅导 (131)
3.6.5.远程亲子互动 (133)
3.7.人人通空间 (134)
3.7.1.学习空间人人通 (134)
3.7.2.组织交流空间 (138)
3.7.3.个人学习空间 (140)
3.7.4.名师学科教研空间 (140)
3.8.校园大数据应用 (143)
3.8.1.教学大数据 (143)
3.8.1.1.教学大数据主要特点 (143)
3.8.1.2.数据板块 (143)
3.8.1.3.发力点 (144)
3.8.1.4.教学大数据呈现 (146)
3.8.1.5.教学大数据推动变革 (141)
◆教育模式:大众化→个性化 (143)
◆教育评价:单一化→综合化 (145)
3.8.2.管理大数据 (146)
3.8.2.1.数据分析 (146)
3.8.2.2.管理驾驶舱 (147)
3.8.3.生活大数据 (148)
3.8.3.1.概述 (148)
3.8.3.2.主要特点 (150)
3.8.3.3.功能模块 (150)
1.背景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工作安排,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工作。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统筹推进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对本地薄弱地区、薄弱学校与教学点的支持力度;在有效对接国家平台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具有地域特点的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加强对区域内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等的有效支撑。
地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着力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指导,督促学校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指导广大师生在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深度应用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同时加大对校长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本校总体规划,制订教师培训与应用目标,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根据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师生教学需求,开发一批专业化教学应用工具软件,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提供资源服务,推广普及应用。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我国政府始终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这种关注体现在一系列国家教育战略计划之中。
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纲
要(2011-2020)》,连续推出了一系列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在不同时期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推出相关文件,对如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推进“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标的实现。
智慧教育是信息化与教育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旨在综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现有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包括不限于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科研和智慧服务),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氛围,培养现代的智慧型人才。
智慧教育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方向,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
刘延东副总理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致辞,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在突破时空限制、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作用和地位,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
建共享。
2.智慧校园建设整体规划
2.1.“智慧校园”的慨述
“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生、教师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它的应用基础是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需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应用系统和数据。
通过“智慧校园”项目的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并且可以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共享、整合,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已经为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科研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而“智慧校园”应当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智能化的推送,促进知识的智慧传播与分享。
智慧校园发展的定位,要让信息化真正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2.2.智慧校园设计依据
符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
《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
《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信息》
《教育管理信息教育行政管理信息》
《教育管理信息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信息》
《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统计信息》
《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
2.3.系统架构设计
2.3.1.系统设计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以服务专业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为出发点,构筑良好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开放智慧教学资源环境,充实教学资源,配套规章制度。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带动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需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
在建设的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如下:
(1)统一规划
站在学校整体高度出发,进行统一规划,并且考虑建设模式、
队伍建设、投入等多方面因素。
规划内容需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安全保障制度、人才培养等内容。
(2)分步实施
智慧校园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智慧校园建设的规划根据学校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
施规划。
(3)协调发展
智慧校园的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在建设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与师生信息素养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
教师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源泉,教师能否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4)完善基础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重视信息标准建设、应用支撑平台、配套
规章制度等智慧校园基础类建设。
(5)突出应用
应用是智慧校园的灵魂,智慧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
(6)实用优先
智慧校园的建设规划从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促成实际需求和服务模式的有效结合,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7)灵活扩展
智慧校园的建设要面向成果保护、学校发展、技术创新。
所以,智慧校园的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尽可能
采用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产品。
(8)模块设计
按照分布实施,需求导向的建设理念,智慧校园的各类系统建设都是模块化设计的,即需要什么功能就先建设什么功能。
除了基本必须的模块外,各平台中的各类子功能也是可按需建设的。
2.3.2.总体技术架构
智慧校园总体架构以“云+网+端”为总体建设思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智能终端设备,以人为本,构建一个公平开放、互联互通、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校园环境,进而实现校园环境网络化、内容数字化、管理可视化,最终建成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区域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平台总体架构如下图:
2.3.3.智慧校园特色及优势
2.3.3.1.移动化应用
移动化应用,将是发展趋势,工作和学习将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尤其是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2.3.3.2.统一的信息标准
统一的信息标准,将更便于其他系统无缝集成。
2.3.3.3.统一的身份认证
统一的身份认证,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实现全部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
3.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3.1.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
3.1.1.基础网络建设
“智慧校园”对网络的承载和传输能力高度依赖,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保障,对新建的网络传输能力要求极高。
为保障承载网络的容量与安全性能指标等满足教育网对带宽以及网络质量的要求,要求提供的承载网主干线路为(待定)G 带宽,中小学每校为 N/A 的接入带宽,乡镇中小学教学点采用 N/A 的接入带宽。
为教育城域网业务提供充裕的网络的传输能力,网络容量要能够满足当前以及五年内教育网对于带宽的要求。
每个乡镇中心节点将传输网络延伸至各个乡镇中小学,采用双物理路由光纤接入各个乡镇学校的教育网业务,在城区新建或升级改造波分环网以保障各学校至教育局机房的网络为全光网络,达到教育城域网对承载网络高带宽接入能力、高自愈性、高安全性、低时延的要求。
3.1.1.1.新建网络质量要求
由于拟建的网络将承载“智慧校园”建设所描述的全部业务,该部分业务对网络质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高带宽:由于承载大量的流媒体应用内容、网络需要具备大带宽传输能力、后期还需要根据应用的增加进行线路扩容。
(2)高可靠性:由于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将直接用于校园日常教
学与工作,使用的教学用流媒体内容将全部通过网络从中心机房服务器获取,必须要保障网络的高可靠性,网络要具备高度的自愈保护能力,要保障网络的可用性在99%以上、非设备故障前提下故障恢复时间要控制在秒以内的范围,方要满足这个要求。
(3)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网络要能够监控整网的运行状况,还要能够实时发现故障点指导故障处理人员进行应急抢修。
3.1.1.2.校园网
随着教育云平台的发展,用户数量的增加,多媒体教学、远程授课等网络应用对带宽的高需求等,这将导致网络带宽的大幅度增加,要求网络设备具有高吞吐量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提升。
✧对网络安全管理要求高
中小学校园网面向的主要用户是学生,他们好奇心重,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也容易有意或者无意发动各种攻击,或者去尝试连接各种网站,这就要求网络设备有安全防护、实名认证和行为审计能力。
✧要求网络支持多业务、可靠性高、扩充性好
网络业务越来越丰富,要想保持高效,就要对多种业务有一个区分,以保证重要业务数据优先被传输,同时,网络设备一定要有高可靠性,来应对众多业务对网络的依赖。
另外要求网络有按需扩充的能力。
网络管理方便
对于网络管理,要求采用智能化网络管理软件,实现对网络的监
测和控制,提供可视化的管理界面。
✧信息点位需求
本项目针对项目学校均提供综合布线系统,保证每个教室和办公室具备两个有线信息点。
✧设计思路和理念
结合当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确保未来教育平台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教育信息化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校园网的建设思路和理念如下:
(1)校园承载网建设
通过为学校统一建设校园承载网,实现教师、学生、访客等使用者的网络接入,通过校园网的接入及教育网专线,可访问教育云平台及互联网,通过网络策略和认证平台的特性,实现基于不同角色的访问权限控制。
(2)安全架构的建设
校园网建设的安全机构应可以实现接入控制,上网行为审计,2-7 层安全防御等完善的安全体系。
将对访问互联网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行为审计,做到基于用户身份的上网行为审计。
(3)设计依据和标准
➢GB/T18336-2008 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3.1.1.3.无线网络覆盖
实现校园无线信息点接入;通过PROTAL 的方式对无线访问进行认证和管理;学校可对全网有线无线设备(AP、交换、路由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要求关键无线网单元具备高可靠机制;对用户的上网行为进行溯源,可识别应用流量,进行流量管控;通过多 SSID 对无线接入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和划分。
3.1.1.3.1.设计思路和理念
为学校统一建设一套“有线无线网络融合、一体化管理、高带宽、大范围覆盖、安全可信”的无线覆盖网络,通过校园网的无线网络可访问 XXX 教育云平台及互联网,通过网络策略和认证平台的特性,实现基于不同角色的访问权限控制。
无线网络规划将从无线信道带宽保障、重点区域覆盖、安全可信、认证及网络管理充分融合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本项目设计思
路如下:
➢无线网络设计按照覆盖和容量两个角度统筹规划,既满足业务覆盖需求,同时满足网络容量需求。
➢提供各个学校办公室、教室的无线网络覆盖,重点覆盖录播教室及视频会议室。
3.1.1.3.2.设计依据和标准
➢《高频谱利用率和高数据吞吐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要求》YD/T2394-2012。
➢《无线局域网工程设计规范》YD5214-2011。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扩展规范》GB 15629.1101-2006。
➢IEEE 802.11B/G/N/AC 标准。
3.1.1.3.3.设计方案
本项目采用 AC 控制器上浮到教育局机房的方式进行布放,对整个教育现代化校园无线网进行统一管理,提供强大的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能力,单台最大可管理 8000 个AP,可对全网AP 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本次计划部署 2 台AC 无线控制器并实现热备部署,保证无线网络的可靠性。
3.1.1.3.
4.协议标准选择
随着 802.11ac 标准的正式发布,无线校园网已经迈入了千兆时代。
凭借高性能、广覆盖等优势,802.11ac 技术已成为教育机构在提升教学环境品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增加教育灵活性、交流性和加速高校信息化发展时最有力的技术之一。
无线校园已经成为提升教学环境品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必要因素。
802.11ac 支持
2.4GHz 和 5GHz 频段,兼容早期的 802.11b/g/n 设备。
随着无线技术的进步和相关标准的革新,终端对802.11ac 的支持加大,无线校园建设逐渐步入 802.11ac 规模应用阶段。
3.1.2.智慧安防
3.1.2.1.智慧监控
(1)人员可视化管理
为校园人员配备管理卡(可以与借书卡、饭卡、门禁卡等功能合并,形成一卡通,该卡可以远距离读取),通过各门禁系统和遍布校园的感应点,可以实现对所属人员 24 小时不间断、全校园不留死角、全自动实时感知与定位。
校园安保单位、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时了解到所属人员在位情况。
借助此卡,还可以实现对学生、职工的日常管理、电子签到、定位等,对学生、职工的在位、外出情况进行有效管控、实现电子点名、智能查岗等可视化管理。
(2)智能安保
通过遍布校园重要区域的摄像头和感应点,能够自动对在校园中活动的人员进行身份区分,并对进入重要区域的可疑人员进行重点监控,确保校园安全。
采用主动红外探测器对周界进行防范,有效的防止爬越、翻越、跳跃进入校区。
(3)访客管理
进出学校都要登记,但以前都由人工完成,在智慧校园都将由智能访客系统代替保安查看身份证件、登记、记录离开时间等
一系列繁琐的程序。
前来学校造访的人员只需拿着证件,在电子识别器上轻轻一按,访客信息就能瞬间获得,并出具访客单,大幅度加快访客登记
及离开流程。
(4)智能楼宇监控
智能楼宇能根据学生不同时段身体状况,自动监测环境温度湿度、调节室外景观照明自动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将自然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3.1.2.2.智慧车管
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对校内的车辆运行进行监控管理。
包括高清卡口、现场视频监视等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作为了解交通状况和安防状况的一个窗口。
建立交通视频监视系统的目的就是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校园内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行人的流量情况等。
采用全数字快球及数字摄像机对校园内人员出入口、校园主干交叉口、景观路、教学楼、家属楼等部位进行设置,记录和管理校园人员,保障校园交通和治安。
3.1.3.校园数字广播
学校的公共广播主要作用是满足学校上下课铃声播放、开展多媒体教学、开展学校节目等使用,满足学校开展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学等,课余时间播放校园节目,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整个校园广播设计满足以下功能:
➢定时音乐打铃
➢学生、老师分控广播站
➢校长室远程讲话
➢节目实时采播
➢多套节目同时播放
➢教师工作站(制作教学题材)
➢多媒体教学和本地插播
➢网络监听各终端播放内容和音量大小➢多套节目同时播放
➢运动场副控功能
3.1.
4.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配备交互式触控一体机或电子白板、短焦投影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成建设。
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的接入实现智慧校园建设,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装备条件,加强学校的
管理手段,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和水平;改变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手段、途径和方法,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效的促进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1.5.学习终端
学习终端通过智慧云课堂获取强大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将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满足课堂互动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同的使用模式,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学习体系。
“学习云”和“学习终端”结合的模式,每个学习功能直接对应云服务器端相应的资源池,云端访问和下载离线使用相结合。
特点:
➢优质海量资源:涵盖大多数出版社同步电子课本,幼儿、小学、中学三大平台海量资源,拥有行业第一丰富的学
习资料库。
云+端资源管理模式,海量资源既可云端调用,
也可下载到个人终端离线使用。
➢多元化学习模块:同步点读、同步辅导、智能考场、精品课
件、名师视频、动漫英语等多个学习模块。
➢知识游戏化:通过有趣的游戏,让背单词、学知识、练听力不再枯燥烦恼,让学生爱上学习。
➢灵活的服务平台:预置内容和网上授权下载相结合。
云家教、云应用商店等服务体系搭载。
产品特色:
➢打造人人通平台
➢教育云平台、IRS 互动课堂、电子书包三大体系相辅相成,一体化应用,使人人享有学习空间。
➢丰富的题型和交互方式
➢支持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问答、视频题、连线题等。
支持键盘输入、涂鸦、原笔迹手写、拍照等多种交互方
式。
➢平台资源丰富
➢拥有 500G 优质资源、30 余万套试卷、课件、视频可供选择,满足K12 阶段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简单易用
➢人性化人机交互,操作简单方便。
通过 OFFICE 即可实现交互,教师备课简单,学生会上网就会操作。
➢功能强大
➢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
平台涵盖教、学、练、测、考、评、升的全过程,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
学校。
➢最优的网络解决方案
➢通过局域网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小型网络。
教师机作为服务器不增加校园网和外网出口负
担,无需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也无需增加更多的网络
设备,性价比最高。
3.1.6.可视化管理平台
面对占地面积 500 亩以上的学校场景,学校领导需要花大笔费用及精力去管理。
由于各类管理软件系统的多样化,导致数据
不能有效共享和同时读取。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孤立,增
加了管理层的工作量,导致信息不能同时接收,容易造成数据在
同一时间段的不准
确。
另外,现在的管理软件不能起到可视化管理,管理层需要大量时
间去推测数据含义。
因此完全有必要建立一套可视化管理系统,保证关键数据来源及时,缩短管理层的无效工作时间,加强管理和控制。
以下以智慧校园管理为例,实现在一个软件系统里做到对监控、监控报警、门禁系统、消防警报、管线(气管、水管、线路)安保人员、车辆的可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