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氏、列子式、 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 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其中最著 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
11
琴式
.
12
.
13
弹奏方法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 个、按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 挑、勾、音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 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 等. 古琴断纹
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
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
.
6
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 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从琴各 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
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
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
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
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
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 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 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 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 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 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 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 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 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 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 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 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
“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
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
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
乐器。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著”中
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
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
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
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
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
今天。
.
4
古琴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 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 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 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 凸起,分别像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 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 颈、肩、腰、尾、足。
.
7
结构示意图 : 琴面
.
8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琴底
.
9
琴侧
.
10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 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 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 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 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 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 佩等。
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
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
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
形”的淡泊境界。
.
3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
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
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
古琴
——文化探讨
.
1
古琴简介
•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 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 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 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 余年,据《史记》载,琴 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 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 “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 台上的古老乐器。
.
2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
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
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
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
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
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
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 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 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 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 文武七弦琴。
.
5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 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 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 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 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 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 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
11
琴式
.
12
.
13
弹奏方法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 个、按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 挑、勾、音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 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 等. 古琴断纹
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
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
.
6
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 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从琴各 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
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
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
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
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
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 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 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 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 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 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 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 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 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 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 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 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
“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
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
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
乐器。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著”中
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
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
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
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
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
今天。
.
4
古琴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 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 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 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 凸起,分别像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 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 颈、肩、腰、尾、足。
.
7
结构示意图 : 琴面
.
8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琴底
.
9
琴侧
.
10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 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 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 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 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 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 佩等。
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
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
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
形”的淡泊境界。
.
3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
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
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
古琴
——文化探讨
.
1
古琴简介
•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 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 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 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 余年,据《史记》载,琴 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 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 “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 台上的古老乐器。
.
2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
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
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
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
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
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
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 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 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 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 文武七弦琴。
.
5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 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 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 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 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 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 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