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作者:院宗雷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19期摘要:本文叙述了平顶山旅游业发展概况,先阐述了平顶山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几年来旅游业高速发展的现状,然后眺望发展远景,同时分析了平顶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平顶山;旅游业;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25-011平顶山市旅游概述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南部,1957年建市,平顶山因煤建市、因煤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平顶山拥有非垄断性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位居全省第二,拥有“佛、汤、古、绿”优势旅游资源。
佛泉寺拥有世界第一大佛、第一大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千手千眼观音得道正果的圣刹,也是汉传观音文化的源头。
鲁山和汝州的温泉群以水质好、水温高、水量大、富含多种矿物质而远近闻名。
平顶山文物古迹众多,遗存形态较好。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
以尧山、二郎山、昭平湖、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生态资源在中原大地。
尧山(曾叫石人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原独秀”。
2平顶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2.1 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平顶山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
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
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2.2 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1993年以前,平顶山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
2005年平顶山市有旅行社31家,旅游星级饭店15家(其中4星级宾馆一家),旅游车队2个,旅游涉外单位23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家,持证导游120余人。
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临沣古寨 、 三苏园 、 汝瓷 、 叶县县衙 、 墨子故
游资源 、 寺庙文 化旅 游 资 源 、 水生 态 旅 游资 源 、 市 都 休 闲旅 游资源 、 物 质文 化 遗产 旅 游 资 源等 。这些 非
自然和 文化资 源不 仅 能满 足 不 同 的游 客需 求 , 而且 符合 当前旅游 市 场 的发 展趋 势 。其 中 , 有很 多 顶级
旅游资 源 ( 1 , 以开发 成为 国 内知名 旅游 产 品 , 表 )可
一
甚至在国际上也可以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 平顶 山市发展 旅游 业的条件 1 旅 游 资源丰 富、 . 分布相 对 集 中 平顶 山市 的旅游资 源不仅 总量 丰富 、 品位 高 、 特
结构 转型 。发展旅游 业是资 源型城 市进行产 业结构
收 稿 日期 :0 1 5— 2 2 1 —0 0
V0 . 4 No. 12 3
J n 2 1 u .0 l
色鲜 明 , 而且分 布相 对集 中 , 利 于 整体 开 发 , 有 形成 产业集群 。按 照平顶 山市旅游 资源 的性 质 和空间分
表 1 平 顶 山 主要 旅 游 资 源 市 场 适应 性 分 类 表
布 , 顶 山的旅游 资源分 为 3个 大区 : 部综合 旅游 平 西
关键 词 : 源 型城 市 ; 顶 山 ; 游 业 资 平 旅
d i1 .9 9 ji n 1 0 3 2 . 0 0 . 1 o : 3 6 / .s . 0 8— 9 8 2 1 . 3 0 5 0 s 1
中 图 分类 号 :52 7 F9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8—32 (0 10 06 0 10 9 8 2 1 )3— 0 2— 4
资源转型背景下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资源转型背景下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一、引言平顶山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资源转型的背景下,平顶山市的旅游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本文旨在对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资源转型的背景下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转型背景下的平顶山市1.资源转型的背景资源转型是指在资源枯竭或者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
平顶山市作为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城市,面临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必须进行资源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平顶山市旅游业的现状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如云台山、汝州古城等。
目前,平顶山市的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等。
三、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1)资源转型带来的机遇:随着资源转型的推进,平顶山市可以将重点从传统的煤炭产业转向旅游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政策支持的机遇:国家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加,平顶山市可以通过政策的支持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挑战(1)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平顶山市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交通、酒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改善。
(2)旅游产品单一:平顶山市目前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方面,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四、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1)加强交通建设:修建高速公路、改善公共交通等,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度。
(2)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加大对酒店行业的支持力度,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1)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开发一些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2)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利用平顶山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开发一些独特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平顶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平顶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平顶山是旅游资源大市,在河南省占有重要位置。
旅游开发十余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视。
开展这次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对澄清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底子、正确评价该市旅游资源、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该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平顶山市旅游概述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
有10个县(市、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
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
兰南、宁洛、二广、郑尧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该市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年总日照时数为1824.2~2181.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4.8℃~15.2℃之间,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1.5℃;最热月份6月,平均气温28.9℃。
年均降水量为782毫米。
全年无霜期214~231天。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平顶山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平顶山成为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平顶山旅游资源“多、全、优、集”。
“多”就是单体数量多。
全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居全省第二位;“全”就是类型全。
全市旅游资源单体涉及8个主类29个亚类133个基本类型。
其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优”就是单体的优良率高。
全市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有918个,其中5级37个,4级159个,3级727个,且以最适于开发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山水林型旅游资源为主;“集”就是分布较为集中。
全市旅游资源单体90%集中分布在旅游业发达的鲁山、舞钢、汝州三县(市),且新发现的2553个旅游资源单体也主要分布在这三个县(市)。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院 宗 雷
( 平顶 山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 , 河南 平顶山 4 7 0 ) 6 0 1 摘要 : 本文叙述 了平顶 山旅游业发展 概况, 阐述 了平顶山作 为一个资源型城市, 先 近几年来旅 游业 高速发展的现状 , 然后眺 望发展 远景, 同时分析 了平顶 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 关 键 词 : 顶 山 ; 游 业 ; 状 ; 景 平 旅 现 前
中 图 分 类 号 :8 1 A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3 0 9 ( 0 A 0 2 — 1 1 7 — 9 2 2 1 ) 7 一 0 5 0 00
1 平 顶 山市 旅 游 概 述
平 顶 山 位 于 河 南 省 中 南 部 ,9 7年 建 市 ,平 顶 山因 煤 建 15 市、 因煤 兴 市 , 是典 型 的 资源 型城 市 。平 顶 山拥 有 非垄 断 性 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 顶 山 有 着 丰富 的旅 游 资 源 和 厚 重 的历 史 文 化 底 蕴 , 为
旅 游 业 的发 展 提 供 了 良好 的基 础 。经 过 近 2 O年 的发 展 , 已经 初 具 规 模 , 要 的 自然 风 景 旅 游 景 点 有 : 山 ( 人 山 ) 画 眉 主 尧 石 、 谷 、 羊 山 景 区 、 漫 滩 国 家森 林 公 园 、 六 石 昭平 湖水 库 风 景 区 、 白 龟 山水 库 风 景 区 、 泉 旅 游 、 I怪 坡 等 ; 温 汝J 1 、 I 主要 的人 文 景 观 有 :
应国墓地 、 城店遗址 、 山寺 、 州学宫 、 蒲 香 汝 法行 寺塔 、 邑 故 叶 望 段 元 张公 巷 瓷 窑 遗 址 、 观 音 得道 正 果 的圣 刹 , 是 汉 传 观 音 文化 的源 头 。 山和 汝 州 城 、 城 岗 冶 铁 遗 址 、 店 遗 址 、 次 山 碑 、 也 鲁 风 清凉 寺 汝 官 窑 遗 址 、 苏 坟 、 县 明 代 县 衙 、 三 叶 的 温 泉 群 以 水 质 好 、 温 高 、 量 大 、 含 多 种 矿 物 质 而 远 近 红 石 寨 、 穴 寺 、 水 水 富 叶 氏发 源 地 、 氏 发 源 地 、 阳 古 城 、 青 园 、 山大 佛 等 , 刘 昆 知 鲁 其 闻 名 。 顶 山文 物 古 迹 众 多 , 存 形 态较 好 。 有全 国重 点 文 平 遗 现 “ 不 物保 护 单 位 2 处 , 4 省级 文物 保 护 单 位 2 9处 。 尧 山 、 郎 山 、 中 叶 县 县 衙 是 全 国仅 存 的 一 座 明 代 县 衙 ,纵 有 家 财 万 贯 , 以 二 的汝 瓷 也 是 无可 替 代 的稀 缺 旅 游资 源 。 为 资源 作 昭平 湖 、石 漫 滩 国 家森 林 公 园 为 代 表 的 绿 色 生 态 资 源 在 中 原 如 汝 瓷 一 片 ” 平 例 大地 。 尧 山 ( 叫 石 人 山 ) 景 区 是 国家 A A 级 旅 游 景 区 , 型 城 市 , 顶 山还 可 以 开 展 工 业专 项 参 观 旅 游 , 如 中 国平 煤 曾 风 A A 神 马 化 工 集 团 、 钢 公 司 、 丰 酒 厂 、 高 集 团等 。 舞 宝 平 被誉为 “ 中原 独 秀” 。 32 良好 的发 展 机 遇 促 进 平 顶 山旅 游 业 兴 起 . 2 平顶 山旅游 业的发 展现 状 2O 0 9年 , 南 省订 立 了 “ 游 立 省 ” 河 旅 的发 展 战 略 , 求 到 力 21旅 游 促 销手 段 创 新 , 源 市 场 不 断 拓 展 . 客 21 0 5年 , 河南将成 为全 国一流、 世界知名的旅游 目的地 , 旅游 平 顶 山 不 断加 大 旅 游 宣 传 力度 , 断 创 新 旅 游 促 销 手 段 。 不 业 将成 为河 南经 济的 重 要 支 柱产 业 。平 顶 山市 政 府 在 这 个 宏 充分 利 用 多 种 媒介 和 网络 ,加 强整 体 形 象 宣传 ,提 高促 销 质 加 从 99 量 。通 过 举办 丰富 多彩 的 节 庆 、 展 活 动 , 聚 焦 客 源 市 场 的 观 经 济 政 策 之 下 , 快 了平 顶 山 旅 游 业发 展 的 步 伐 , 18 会 来 9 9年 的 市 政 府 出 台 《 快 发 展 旅 游 业 的 决 加 目光 , 中 宣 传 展 示 平 顶 山 丰 富 的 旅 游 产 品 、 游 文 化 、 升 年 的 起 步 , 到 19 集 旅 提 , 00 2 o 政 均 “ 平 顶 山旅 游产 品的 知 名 度 , 引招 徕 海 内 外游 客 。 吸 开展 旅 游 区 定 》然 后 2 0 ~ o2连 续 三 年 《 府 工 作 报 告》 提 出 :要 把 旅 游业 培 育 成 全 市 新 的 支柱 产 业 ” ,在 20 0 3年 《 府 工 作 报 政 域 合 作 , 立 跨 市 、 省 、 国 的 区 域 合 作 网 络 , 行 资 源 共 建 跨 跨 实 告》 又进 一 步 提 出 “ 以旅 游 业 为 突 破 口 , 动 第 三 产 业 全 面 发 带 享 、 惠 互 利 、 同发 展 , 内外 客源 市场 不 断 拓 展 。 互 共 境 展 ”2 o ,O 4年 平 顶 山市 六 次 党 代会 提 出“ 大 做 强 旅 游 业 ” 做 。通 22旅 游接 待 能 力 逐 步 增 强 . 过 一 系 列 措 施 和政 策 ,平 顶 山确 立 了 旅 游 业 的 产 业地 位 和发 19 年 以前 , 顶 山仅 有 1 二 星 级 饭 店 。2 o 93 平 家 0 5年 平 顶 与 良好 的经 济 发 展 态 势 为旅 游 业 的 发 展 奠定 山市 有旅 行 社 3 家 , 游 星级 饭 店 1 1 旅 5家 ( 中 4星 级 宾 馆 一 展 目标 。 此 同时 , 其 家 ) 旅 游 车 队 2个 , 游 涉 外 单 位 2 , 旅 3家 , 游 商 品 定 点 企 业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 旅
平顶山市旅游业优劣势分析与开发对策

平顶山市旅游业优劣势分析与开发对策作者:宋洋洋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优劣势进行了现状分析,总结其中经验与教训,并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平顶山市旅游业0 引言平顶山市地处南北交融的河南省中南部,1957年建市,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它为中原城市群9城市之一,是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有郑石、许平南多条高速公路与郑州、洛阳、许昌等周边城市相连接,临近新郑国际机场,交通便捷。
平顶山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2500个,居河南省第二位。
2006年获得“2006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和“2006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在前,但一直以来,平顶山市一直以一个工业大市的面貌展现给大家,旅游业发展滞后。
本文从对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出发,以此为基础提出开发对策。
1 平顶山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1.1 资源优势。
平顶山有着秀美雄奇的自然山水和丰富厚重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辉。
拥有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现已开发各类旅游景区(点)40余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鹰城外八景,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降生地和我国刘姓的发源地尧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州风穴寺;有“灵泉”、“神泉”之誉,在汉唐两代与骊山温泉同属皇家温泉的汝州温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郏县三苏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丰香山寺;国家森林公园舞钢石漫滩风景区;叶姓始祖叶公沈诸梁陵园,海内外叶氏寻根问祖之地;全国仅存的七座古县衙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座明代县衙,叶县县衙。
1.2 区位优势。
旅游地的区位条件也会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平顶山市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线之间,横贯市区的漯宝铁路线把市区同两大动脉相连,众多的铁路专用线遍布市区,东站有11股道,货场年吞吐量达2500万吨,是一等编组站。
平顶山市旅游资源调查

平顶山周边旅游景点调查研究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旅游规划,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调查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旅游规划,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一些平顶山周边风景区的资料,加以分析思考,并提出自己对旅游规划的一些认识。
风穴寺风穴寺引又名香积寺、千峰寺,位于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
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后经北魏、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与扩建。
风穴寺总面积约50余亩,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中佛殿、悬钟阁、藏经阁、七祖塔等。
风穴寺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的七祖塔是九层方形密檐式砖塔,高约23米。
建于宋代的悬钟阁是三檐歇山式,巍峨高耸。
中佛殿为金代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歇山九脊顶。
风穴寺中的所有建筑参差错落,没有明显的中轴线。
寺外有塔林数处,保存元以降墓塔115座;另有历代碑刻和元、明、清各代的佛教造像等。
寺周群山环抱,古柏葱茏,彩珠帘、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桥、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等景点也颇引人入胜。
唐代岑参、刘禹锡、元稹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诗作。
现已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风穴寺峰峦秀拔,苍柏叠翠,清泉侧流,风景如画;宝塔高耸,殿阁巍峨,碑碣林立,典雅古朴,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王维有诗《过香积寺》诗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风穴寺建筑风格奇特,无中轴线,随山就势,高低错落,古柏清泉,谷深景幽,具有江南园林风格,历为游览胜地。
刘禹锡、岑参、元结等涉足观光,并留下动人的诗篇。
风穴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建筑依山崖溪流等自然条件布局,整体具有园林的风格。
全寺现存建筑140余间,多为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时所建,主要有山门、天王殿、中佛殿、毗卢殿、方丈院、地藏殿、观音阁、钟楼、藏经阁、七祖塔、望州亭等,其中尤以七祖塔、钟楼、毗卢殿和中佛殿历史悠久,保存最好,价值较高。
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造的七祖塔,由唐玄宗赐名,供奉佛教禅宗七祖贞禅师的舍利。
河南平顶山市旅游产业政策的分析与评价[论文]
![河南平顶山市旅游产业政策的分析与评价[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c0e0fd9e314332396893b8.png)
河南平顶山市旅游产业政策的分析与评价摘要:以煤炭资源而兴起的河南平顶山市,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选择了发展旅游产业的道路。
这条道路是当地在综合考虑了平顶山市历史和现状的情况下而作出的抉择,给当地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在该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关键词:资源城市城市转型旅游产业一、平顶山市旅游产业政策的基本介绍和实施情况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发现特大煤矿,平顶山市由此兴起,之后平顶山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越来越为中外所瞩目,现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有“中原小深圳”之称,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所有市县中位居第四位,并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3 年,平顶山市被确定为中原城市群九个中心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原之崛起城市。
随着“中原崛起”战略的全面展开,平顶山市又迎来了持续发展的新的机遇。
然而反观平顶山市,多年对资源的掠夺式的开采和利用,已经让该地区的煤炭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机,根据测算,以现在每年5000万吨的开采量水平,该地区现在有储量可供开采60年左右。
资源的枯竭让产业结构单一、严重依赖煤炭产业的该地区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考验。
而且,半个世纪的粗放式的发展,也让该地区失去了青山绿水,空气质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生态和环境的恶化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加之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对新型能源的需求和开发,导致传统的煤炭能源的需求增长乏力,进而使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逐渐放缓。
平顶山人民需要以一种新的、创造性的观点和思维来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谋求一条崭新的、可实施性强的、符合自身特点的、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工业化道路。
河南平顶山市旅游产业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河南平顶山市旅游产业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向 丙 浩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河 南 开封 4 7 5 0 0 4
摘要 : 以煤炭资源 而兴起 的河南平顶山市 ,在城市发展方式转 型的过 程中选择 了 发 展旅 游产 业的道路 。这 条道路是 当地在综合考虑 了平顶 山市 历史
和 现状的情况下而作 出的抉择 ,给 当地 的发展指 明了一条新 的道路 ,对 当 地经 济的发 展起到 了一定 的作用。但在该产业政策 的制定和 实施过程 中,
二、平顶山市旅游产业政策 的作 用
对 于资源 型城 市来 说,其面 临的最 大挑 战是资源的枯 竭 问题 ,能不能在 资源耗尽 之 前 成 功地 找 到 一条 适 合 自己发展 的新 型道 路 ,完成城市 发展道路 转型将是 该城市 能否 继 续存 在下去 的关键 。平 顶 山作 为一个 “ 以 煤而 立,因煤 而起 ”的典型的 资源 城市 ,同 样 也 面 临 着 这 样 的 问题 。 发 展 旅 游 产 业 的政 策 的出台,给平 顶 山市指 明了一个 发展 的方 向 。在 资 源 耗 尽之 前 ,及 时 的 实 现 发 展 道 路 的转变 ,走出一 条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 ,这是 平 顶 山人 民的 当 务 之 急 。 过去相 当长一段 时间里 , 由于我 国生产 力水平 整体上 比较 低下 ,经济发展往 往采取 粗放型 、掠夺式 的方式 ,由此对生态 环境造 成 了严重 的破坏 ,特别是 资源型 的城 市 。平 顶 山市在 过去半个 多世纪 的发展过程 中 ,由 于对环境 的保护 问题不够重 视 ,使得 该地区 的环境 受到严重破 坏 ,空气 质量长期 处于较 低 水 平 ,采 矿 造 成 的 地 面 塌 陷 多 有 发 生 , 耕 地 遭 到 破 坏 , 水 质 遭 到 污 染 等 等 ,居 民 日常 生 活 已经 受 到 了严 重 影 响 。 大 力 发 展 旅 游 产 业 的政 策 的 提 出和 实 施 ,对 该 地 区 环 境 的 改 善将起到积 极 的作用 ,有利 于 “ 和谐鹰 城 ” 的建设 ,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平顶 山地 区居 民收入整 体上还 比较 低 , 特 别 是 一 些 偏 远 山 区 , 当地 居 民 长 期 缺 少 经 济来源 ,收入 水平严 重低于地 区平均水 平 。 旅 游产业政策 的实施 ,给低 收入 地区 带来了 巨大的发展契 机 。一些旅游 项目 ,比如尧 山 景 区 、 鲁 山温 泉 等 旅 游 景 点 的 开 发 ,极 大 地 带动了 当地餐 饮业 、交通运输 业、零售 业、 酒店旅馆服务 业等相 关行业 的发 展 。同时, 在 景区建设过 程中所做 出的大规 模基础 设施 建 设也给 当地居 民生活和发展提供 了便利 。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是为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
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93年开发石人山景区到现在,平顶山市旅游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平顶山市旅游业辉煌的发展成就十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地位业已确立1989年平顶山市旅游业开始起步。
1999年,平顶山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0-2002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支柱产业”。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2004年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做大作强旅游业”。
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
(二)接待总量持续增长,创收能力不断提高平顶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全市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570万元,到2004年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12.4%,2004年旅游收入86269万元,比2001年增长24.0%。
近几年,随着平顶山不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自然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渐趋丰富多彩。
对外开拓客源市场,旅游客源渐趋多元化。
从而有效促进了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
据统计2008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72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60.0%;2008年旅游收入310052万元,比2004年增长259.4%。
平顶山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1 市场优势 。 ) 农业旅游主要是吸引城市居 民利用节假 日、 周末与家人 、 朋友到近郊亲近大 自然 , 放松身心。因此 , 市的 本
物的活动。0 2世纪8年代末期 , 0 在成都 、 深圳等大城市 的郊 区开
始出现农业旅游的萌芽。 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 于农业增收和农 村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 , 对改善农 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起 到较 大的推动作用。 农业旅游 的开发在较大程度上改善 了旅 游 产品的结构 , 缓解 了旅游 热点的压力 , 足了旅游者在后工业 满 文明时代渴望 回归 自然 的需求 。 因此 , 农业旅游 在当地居 民、 当 地政府 、 旅游者的推动下 , 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 。 国家旅游局推 出 了“8 9 华夏城乡游” 9 生态旅游年” 提出了“ 和“ 9 , 吃农家饭 , 住农 家院 , 做农家活 , 看农家景 , 享农家乐 ” 的口号 , 又在2 0 年将旅 06 游主题确定为 “ 中国乡村旅游年” 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推动 了我 ,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及前景分析

学校:兰州理工大学姓名:段鹏学院:外语学院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及前景分析摘要;作为平顶山市的一名市民,我深感荣幸。
在我市产业转型的大浪潮下,旅游业无疑成为‘重头戏’。
近年来,我市接待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前来旅游的朋友,作为东道主,我们也义不容辞的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示了我们的热情。
但是,我经过亲身经历和深入调查之后,发现我市旅游业在蓬勃发展时,也存在一些旅游产业发展普遍所拥有的问题。
今天,我借马克思原理概论这门课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等方面来浅谈我对我市旅游业发展及前景的调查情况。
引言;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素有“中原煤都之称”,因为是古代应国所在地,也称其为“鹰城”。
在资源型产业发展和改革的大潮中,我市与时俱进,进行了产业转型,优先发展旅游业。
现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并朝着正确的方向稳定向前发展。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同时也是鹰城的一名市民。
我本着“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的心态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写下这篇文章。
此次调查方式主要是采用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及参考资料等方式进行的。
其目的在于了解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旅游业发展前景;找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以进一步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我市属于资源型城市,因煤炭而出名。
与此同时,我市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焦柳铁路线和省道,郑尧高速公路等一批路网交错纵横。
平顶山市也拥有一批风光秀丽的景点及名胜古迹。
市区的“白龟山水库”及“应国古墓群”,始建于东汉的“香山寺”;鲁山县的佛泉寺有享誉世界的“世界第一大钟”,“中原第一大佛”,水质优良的“下汤温泉”和“昭平湖”风景区,刘氏始祖累公墓,国家4A级风景区“尧山”,“亚洲最大的军用退役飞机展览馆”;汝州“汝瓷”,“三苏园”;宝丰县是“观音故里”,拥有“宝丰酒文化”,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故乡;叶县的“明代县衙”。
旅游优势分析

1. 旅游资源丰富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文明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平顶山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2500个,居全省第二位。
现已开发各类旅游景区景点50多处。
平顶山的优势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山、汤、湖、寺”。
如石人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被誉为“中原独秀”,拥有世界第一大佛、第一大钟,是伏牛山生态旅游区的核心景区,高山花岗岩峰林、峡谷峭壁、龙潭飞瀑、原始次生林等在石人山(尧山)最为集中、最为突出。
昭平湖和石漫滩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
平顶山是河南省温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鲁山、汝州两大温泉群以水质好、涌量大、水温高、富含多种矿物质而名闻遐迩;鲁山上汤、中汤、下汤温泉绵延百里,富含多种矿物质,被人们称为“神汤”;汝州温泉有“灵泉”、“神泉”之誉,汉、唐两代与骊山温泉同属皇家温泉。
其温泉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已列入全省伏牛山旅游大开发规划中,成为我省旅游产业链上的璀璨明珠。
香山寺是汉化观音得道证果的圣刹,是汉化观音得文化源头,观音圣诞月二月庙会,源自宋代,几百年来绵延不绝;汝州风穴寺是中州四大名刹之一;叶县县衙是全国仅存的一座明代县衙;三苏园、叶公园、画眉谷、六羊山、二郎山等景区景点在全国也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 交通便利平顶山交通便利,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横贯市区的洛宝铁路衔接这两条大动脉,周边有三个航空港,其中新郑国际机场距市区仅100公里,许平南、南洛告诉穿境而过,郑石高速已全面贯通,太澳高速公路即将建成。
我市旅游资源禀赋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和黄金旅游线路,有条件把我市建设成为“祈福圣地,度假天堂”。
3. 政府及相关政策的支持随着《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座谈会召开。
2023年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标题: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河南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市场调查报告旨在分析河南省旅游行业的市场现状,为企业制定适合的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二、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河南省旅游业收入达到了500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国内游客数量超过了1亿人次,同比增长10%,国外游客数量也有所增长,达到了100万人次。
可以看出,河南省旅游市场规模较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市场竞争格局在河南省旅游市场中,存在着众多的竞争者。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交通等。
这些竞争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其中,旅行社是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者,他们通过打包销售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受到了游客的广泛青睐。
此外,酒店也是重要的竞争者之一,他们提供住宿服务,对游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市场瓶颈与挑战虽然河南省旅游市场规模较大,但也面临一些瓶颈和挑战。
首先,景区管理不规范,存在着游客滞留、拥堵等问题。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不高,存在着服务态度差、设施陈旧等问题。
此外,河南省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体验,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五、市场机会与发展趋势尽管河南省旅游市场面临挑战,但也存在着一些机会和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需求增加,旅游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其次,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河南省政府也加大了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市场发展策略为了在河南省旅游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改善旅游设施和设备,提供优质舒适的旅游体验。
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平顶山

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平顶山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摘要:本文叙述了平顶山旅游业发展概况,先阐述了平顶山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几年来旅游资源发展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平顶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平顶山;旅游业;旅游营销;现状;一.平顶山市旅游概述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文明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平顶山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平顶山的优势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山、汤、湖、寺”。
平顶山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东门户,石人山(现更名为尧山)是伏牛山的核心景区之一,伏牛山典型性的旅游资源,如高山花岗岩峰林、峡谷峭壁、龙潭飞瀑、原始次生林等在石人山(尧山)最为集中、最为突出。
平顶山是河南省温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鲁山、汝州两大温泉群以水质好、涌量大、水温高、富含多种矿物质而名闻遐迩;鲁山上汤、中汤、下汤温泉绵延百里,汝州温泉有“灵泉”、“神泉”之誉,汉、唐两代与骊山温泉同属皇家温泉。
平顶山水资源丰富,水库众多。
平顶山的主要寺院有香山寺、风穴寺、佛泉寺。
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汉传观音文化的源头;风穴寺始建于北魏,与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和登封少林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佛泉寺以世界第一大佛、世界第一大钟享誉华夏。
平顶山文物古迹众多,遗存形态较好。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
这里还是墨子故里,汝瓷故乡,刘姓、叶姓的发源地,苏东坡的归葬地,全国唯一的明代县衙的所在地,“湛阪之战”和“昆阳之战”的古战场。
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始于1993年。
以石人山(尧山)的开发建成为标志,经过10多年的努力,现有景区14家,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AAAA 旅游区1个,国家AAA旅游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初步构建起“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平顶山城区暨叶县县城城市旅游中心;鲁山生态观光和温泉度假旅游板块,舞钢山水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宝丰、郏县、汝州民俗和历史文化旅游板块的旅游发展格局。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作者:吕静郭森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0年第02期摘要:首先对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及旅游业的现状进行介绍,接着通过SWOT分析法对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为平顶山市旅游业的更好发展提出见解,也给同类型城市发展旅游业或者增加产业、城市转型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SWOT分析法;旅游业;建议一、研究意义平顶山市作为河南的一个资源经济型城市,也要紧跟国家旅游业的步伐。
一方面,面对资源的日益枯竭,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平顶山市需要去发展新的产业;另一方面,旅游业可以带来很多的益处,可以拉动平顶山市其他产业的发展。
目前,平顶山市的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我们尝试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利用平顶山市旅游业的特点和优势,去突出体现平顶山市旅游资源的地方文化民族特色,并对相关联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带动作用,目的在于推进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而让平顶山市的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研究现状通过大量文献、网络、书籍的查阅可知,国内研究者从很多不同角度对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探讨。
(一)不同的研究方法学者将很多方法同旅游业发展研究结合起来,比如PEST模型的使用,分别从政治(P)、经济(E)、社会(S)和技术(T)四个方面对旅游业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对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文化产业进行分析。
(二)不同的切入角度张寄峰等人在大数据的普及和应用下对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对今后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席建超等从基本国情这个视角,从主体、客体、媒介进行分析,从旅游产品规划到旅游生活方式规划等领域的全方位提升。
陈伟霞等人从空间结构的演变人手进行旅游空间的优化研究。
(三)不同的关联产业很多学者根据条件从观光采摘业、观光园、休闲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对旅游业的发展做了论述。
方毅以宜昌市为例对此做出研究,以观光果园建设为基础,提出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和指导。
王中雨则认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完善产业融合以及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融资,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是为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
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93年开发石人山景区到现在,平顶山市旅游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平顶山市旅游业辉煌的发展成就十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地位业已确立1989年平顶山市旅游业开始起步。
1999年,平顶山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0-2002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支柱产业”。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2004年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做大作强旅游业”。
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
(二)接待总量持续增长,创收能力不断提高平顶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全市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570万元,到2004年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12.4%,2004年旅游收入86269万元,比2001年增长24.0%。
近几年,随着平顶山不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自然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渐趋丰富多彩。
对外开拓客源市场,旅游客源渐趋多元化。
从而有效促进了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
据统计2008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72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60.0%;2008年旅游收入310052万元,比2004年增长259.4%。
(三)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平顶山市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
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如举办石人山亚洲摩托车挑战赛、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今年5.1黄金周景区免门票等旅游节庆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
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四)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平顶山市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本市观光游览、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中外游客逐年递增,到2008年底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达720万人次。
游客接待量的迅速扩大,带动了全市住宿业的快速发展。
从住宿设施来看,既有消费层次较高的宾馆和酒店,又有消费较低的旅店和招待所,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
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1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25家,客房2696间(套)。
在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三家国内旅行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
目前我市既有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集团,也有分散经营、方便顾客、灵活快捷、服务周到的小型旅行社和门市部。
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市现有旅行社58家,其中,国际社分社5家,旅行社快速发展,旅行接待能力迅速扩张。
从购物设施来看,商业网点发展较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贸区。
从餐饮设施来看,高中低档酒店餐馆和各具特色的风味餐馆遍布大街小巷。
(五)旅游业带动作用明显,已成为该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交通、商贸、文化、体育、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截止2008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4356人,旅游车队2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4家;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景区14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6家;全市旅游业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大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
尤其是春节、五一、十一、元旦等“黄金周”给旅游有关的行业提供了一个扩大内需增加商机的极好机会。
从今年5.1黄金周来看,三天假日,全市34个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38万人次,同比增长310%;拉动相关产业实现社会经济效益7.02亿元,同比增长908%。
尧山景区和佛泉寺景区均创出单日接待游客超过7万人次的记录,二郎山景区高峰期的游客达到5.96万人次,三苏园景区3天接待游客1.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倍还多。
经济、舒适、实惠的农家院显示出巨大的魅力,据统计,三天内全市农家院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收入2790万元,平均入住率达到100%。
同时,主要景区各大宾馆也出现了紧缺现象,其中旅游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达到76%,创饭店住宿率新高;鲁山县和舞钢市的饭店、宾馆、农家乐等旅游接待场所全部爆满,不少游客纷纷流向周边县(市)如舞阳县、宝丰县等地用餐、住宿。
在各个景区附近的旅游商品和土特产销售点,门庭若市,游客竞相购买。
(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平顶山的知名度,促进了城市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带来了全市人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精神面貌的变化通过强力实施旅游促销战略,特别是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及“双创”等活动,平顶山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全市的现代旅游服务功能、城市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来平顶山旅游观光的游客人数大幅度增长。
通过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发展,全市人民不仅对自身旅游资源认识了,而且把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积极踊跃参与开发建设。
大大改善了平顶山市的城市环境和面貌,由此推动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平顶山市旅游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本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科学解决是本市旅游业继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效能不高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全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对全市旅游开发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旅游开发工作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旅游开发工作涉及到的公路、交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没有形成合力,相互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薄弱,对旅游开发工作的监控力度不够,旅游规划、景区项目建设等有关规定得不到有效落实。
(二)旅游业产业关联度不高旅游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集群,是一个地方实力的综合反映,旅游业的大发展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协同发展。
平顶山旅游业在带动食、住、行、购、游、娱相关产业时,突出表现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游客逗留时间短,使相关产业链条得不到延伸。
每年“五一”和“十一”两个假期,本市旅游温度较高,游客爆满,但时过境迁,就会趋于冷淡,使相关产业不敢扩建。
另外,旅游资源开发仍很单一,旅游产业要素不全,链条很短,有些旅游企业仅仅把眼睛盯在景点和门票上,收入环节很少,而没有其它相关的活动,缺乏激起游客的兴趣,导致游客逗留时间短,使餐饮住宿等行业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三)旅游商品开发缓慢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购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选购一些当地的传统工艺品作为纪念,是一种旅游的乐趣。
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生产旅游商品是赚取外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目前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销售旅游商品已成为旅游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平顶山市旅游纪念品主要还是局限在当地土特产品,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颖、美观、实用的旅游商品少,无法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
游客在景区购物花费平均只有2元,只占整个旅游业总收入的10%左右,而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购物收入已占旅游经济总收入的30%~50%,因而进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研究,增强旅游观光的文化氛围,提高旅游业的创汇收入,是目前全市旅游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创新类产品和精品名牌少总体上看,对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层次较低,产品单一,与巨大的资源赋存不相匹配。
已经开发的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满足游客需要的初级层次上,基本仍停留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最基本、最原始的观光旅游阶段,“看得多,参与少”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休闲娱乐、参与性产品、特种旅游产品和创新类旅游产品少,缺乏名牌和特色精品。
一些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度假旅游、探险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
平顶山市旅游主导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旅游精品不精,特色不够鲜明,趋同性和低水平建设时有发生,没有树立起良好的旅游整体形象。
多年来,平顶山市一直提出以尧山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以此为基础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但是直到目前旅游线路组合程度依然很低,形成了个别传统景区支撑平顶山旅游的局面,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在产品开放上,突出问题是重山轻城,重自然景观,忽视文化景观和经济景观。
即重视尧山,轻视平顶山市区景点和当地城镇的发展;没有把尧山景区和叶县县衙、汝州陶瓷等旅游资源有机地统一起来。
因此,到本市旅游的人,很少在市区或者县城逗留,大部分甚至不进市区。
主要的原因是,全市在发展旅游业时,偏重于对景区景点的建设,没有意识的城市发展对游客的吸引力,没有将其作为旅游城市来建设打造。
区域旅游不能成为旅游目的地,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将大为下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外出旅游,才可能停留较长的时间,停留时间长短是旅游业能否赚钱的一个前提。
如果不增加游客在市区的停留时间,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无法实现。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几个基本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解决,以推动全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深化认识,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下大气力解决制约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痼疾。
一是借鉴先进地市的做法,成立平顶山市旅游委员会,由旅游委员会行使对全市旅游业的全面领导和协调作用,把规划、土地、投资和融资、公安、旅游和商贸系统有机统一起来,把山与水、城市与乡村、自然与文化、旅游和经济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商贸购物、餐饮、住宿、旅游文化娱乐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与规划指导等。
二是推进景区(点)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景区(点)经营机制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化,通过引进先进管理方式对景区(点)的管理体制、结构和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使景区的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