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因素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国内外研究现状
2.1社会资本的研究
2.1.1社会资本功能理论
在科尔曼(1988) 年发表的《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创造中的作用》一文中,较为系统的论述了社会资本所具有的功能。他在研究中指出:“从本质上来说,社会资本主要是指在一-定社会结构之中,以特定目标为导向,凭借所掌握的某些特定资源而开展的行动”。从这一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将社会资本理解为一种依托于社会关系网络而存在的公共物品,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多元化利用,从中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
帕特南(1993)的研究成果中,继承并发展了科尔曼的观点,指出所谓的“联系紧密的社会网络”,从本质上来说是由公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活动而获得的、和其他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关系。除此之外,他在和R.Leonard联合编纂的《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一书中强调,社会资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组织所具有的积极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可通过对行动者行为的有效协调而进一步强化社会效率。
除此之外,在 F.Fukuyama(1995)年发表的论文中,同样从社会信任的视角,重新界定了“社会资本”的概念,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由于社会中所存在的信任关系而带来的力量,对于社会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有促进作用。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他将社会资本等同于社会信任程度,并将其推广到国家、国际等更高层面上。
综上,社会资本是一种既定范围内,可以为人们提供资源和信息的社会公共信息网络。社会资本对于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在任何群体中都普遍存在。
2.1.2社会资本结构理论
R.S.Burt(1992)在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结构,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创造性的提出了“结构洞”(StructuralHoles)概念,其具体内容可以如图2-1所示。
图2-1结构洞理论示意图
Bur认为,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所客观存在的,相互隔离、相互分散的现象,共同构成了一个个的“结构洞”。除此之外,在其研究成果中还利用“结构洞”理论对“社会资本”加以归纳和总结:社会资本是由社会网络结构中各个结点所提供资源以及资源控制程度的总和。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社会资本是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重要纽带,能够为掌握社会资本的个体或者团体提供信息优势、机会优势,因此是一种可以带来新的社会资源的结构。
2.1.3社会资本资源理论
在皮埃尔·布迪厄(1980)年编纂的《社会资本随笔》一书中,首次从现代意义上解读了社会资本的内涵和外延。在他看来,所谓的“社会资本”,实际上是社会环境中各种资源以及潜在资源的总和,而这些资源不仅带有制度化的特点,并且所构成的网络为掌握社会资本的人创造了新的财富。
针对这一问题,在布迪厄(1986)所发表的《资本的形式》一文中,同样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他指出,“资本”存在形式不仅包括以金钱为符号的经济资本、以证书、学历为符号的文化资本,同样也涵盖了以权威、名号、公信力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并且三种资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可以相互进行转化。因此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能够为持有者带来一定利益的资源,并且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社会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主要存在形式,对社会资本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有着间接的影响能力。
与此同时,布迪厄还强调了社会资本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生产性特征,即社会资本可以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生产出新的“社会资本”。
在林南(1990)的研究成果中,同样肯定了布迪厄提出的社会资本资源理论。在其发表的《社会资源与职业地位获得》论文中强调,社会资本是一种内嵌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并且也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而为主体所间接掌握的。同时他还指出,社会地位、和其他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本身异质性,是影响社会资本获取能力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一问题,在边燕杰(2004)教授发表的论文中同样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存在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并且可以在既定条件下进行转移的资源。
2.2就业代际流动的研究
作为评价社会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代际间职业流动的研究也同样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中国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典型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结构具有更显著的开放性。而在中国建国初期所开展的“三大改造”,使得私有制逐步在中国消失,职业分配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平等政策,使得代际间职业流动水平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2.2.1就业代际流动的定义
易益典等(2001)在共同编写的《社会学教程》一书中重点强调道:所谓的代际流动,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异代流动,主要是指社会地位在不同代际的转变,现有研究多以职业的代际变化为研究对象。这种流动按照方向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两种,是评价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同样是当前阶段评价社会资源分布公平程度的常见指标,经常被用于衡量社会开放程度。如在帕特南(1993)的研究成果中,就按照社会资本所发挥出来的影响能力的不同,重新分类了就业代际流动的类型。
对国家或者地区就业代际流动的研究,是目前针对就业代际流动相关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Flanand Ruan(1990)系统的分析了中美两国就业代际流动的差别,认为当时中国就业代际流动性相对于美国来说明显偏低,并指出父母本身的职业地位,对于子女进入同样的工作岗位有着正向影响。
综上,本文研究中所应用的就业代际流动,主要是指本代人职业地位,相对于父母这上一代人所发生的变化。具体来说,一般以平台、职业、资源、工资、教育等方面的变化为判断依据。
2.2.2就业代际流动的状况
(1)父母对子女就业产生影响
P·Gonzalez(2002)的研究成果中,通过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职位和血缘关系进行了建模分析,指出和该公司股东有血缘关系的高层管理者,所占比例高达33%。
而针对这一问题,在K·S·kans(2011)发表的论文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