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精读总复习

《新闻两则》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变换下面的句式。

(1)西路军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

改为被动句:

(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改为感叹句: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一部分文字。

2.写西路军的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3.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与我军的哪些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用课文原句回答)通过对比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与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成鲜明对比,也表现了作者藐视敌军,赞颂我军的心情。4.语段中的黑体句中“至发电时止”和“余部”能不能改成“到现在”和“剩下的”?为什么?

4.“至发电时止”比“现在”时间概念更确切,还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涵其中。“余部”是军事术语,在此指还未渡江的部队,“剩下的”则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呢?语意不明确。

5.从内容上看,本段文字在记叙中插入议论,请在语段中将议论性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进一步分析一下议论句在语段中的作用,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ABC)(多项)(“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A.插入简短的议论是为了揭示事件的本质。联系这一片段,是从我军英勇善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两个方面揭示了这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联系全文,则是敌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原因。

B.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几笔,可以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C.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动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着重点明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D.在叙述的基础上插入简短的议论,在写法上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芦花荡》同步练习

文段(一)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qiú( )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

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dèng( )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 )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 ),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读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qiú(泅 ) dèng(瞪 ) 剥( bāo)藏(cáng)

2.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

记叙了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灭鬼子,替大菱报了亿的壮举,歌颂了老头子

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英雄行为。

4.“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5.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6.“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7.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

风飘撒”?

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

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8.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 我真是小看了他。你看他,毫不畏惧、足智多谋。

剥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水上有血,水下顶有机关!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