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的分类
土地利用与评价2——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与评价2——土地利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b8c0c86a6c30c2258019e12.png)
该方法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比较适用。如人们常将我国土地按照地貌类型划分为山
体
地、高原、丘陵、平原和川泽等土地类型。
系 (2)以地貌、土壤因素为依据
如在《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提供的平地潮土型水稻土水田、平地潮土水浇地、 台地褐土水浇地等,即是采用这种分类依据进行的土地类型划分。
(3)以地貌、土壤、地下水因素为侬据。
国
然地理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也可以叫作土地资源类型分类系统。
土 (三)土地生态分类
地
土地生态分类即是在考虑了以上土地分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土地资源持续利
利
用管理的需求,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建立一套土地生态分类系统。生态性的土地分类
用
系统是依据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征、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
我
特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
国 2、土地评价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
土 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根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地 (一)土地自然分类
利
土地自然分类是一种以土地自然构成要素为依据的土地形态分类,也可叫作土地形
用
态分类系统。
分 (1)以地貌因素为依据
类
国
主要考虑土地生产利用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评价
土
具有重要意义。
地
土地利用类型就是基于一定土地类型经长期开发改造而形成的具
利 用 分
有特定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的地域单元。它们在地域上不一定连片, 同一类型可重复出现,同类单元具有相似性,不同单元则存在差异
类
性。土地利用分类是一个土地应用分类,它的内容可以根据应用目
地
土地评价考试资料
![土地评价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11a73cbd64783e09122bcd.png)
土地潜力或称作“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它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限制性指对利用潜力施加不利影响的土地性质。
限制性有永久与暂时之分。
(一)潜力级是潜力评价中最高的等级,它是限制性或危害性的相对程度相同的若干土地潜力亚级的归并。
(二)潜力亚级是具有相同的限制因素和危险性的潜力单元的组合。
与潜力亚级相应的四种限制因素:侵蚀危害(e),潮湿、排水或洪涝(w),根系层(s),气候(c)。
(三)潜力单元土地潜力单元是土地潜力亚级的续分,是对于一般农作和饲料作物的经营管理具有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
属于同一潜力单元的所有土地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在相同经营管理措施下,可生产相同的农作物、牧草或林木;②在种类相同的植被条件下,要求相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经营管理方法,③相近的生产潜力评价单元的概念:是土地评价对象的基本空间单位,同一单元内土地基本属性和土地质量基本一致,不同单元之间则有较大差异。
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一般方法有地块法、网络法、叠置法和多边形法。
✓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潜力评价单元;✓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潜力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潜力评价单元;✓以地理网格为潜力评价单元;拟定潜力评价表✓首先确定主要的土地限制因素;✓选取限制性因素一般应该遵循一下原则:✓①影响性原则,即选取的参评因素对土地生产力有较大的影响;✓②空间变异原则,即选取的参评因素的性状指标在评价区范围内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③稳定性和可获取性原则,即选取的参评因素的性状指标时间上相对稳定,指标数据能够获取得到。
综合评级的方法可归纳为两种:第一种是定性方法,即把限制程度最高的某限制因素所对应的潜力等级作为土地总的潜力等级。
第二种是定量方法,即据各限制因素分级值之和评定土地总的潜力等级。
土地评价题库(综合整理版)
![土地评价题库(综合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d2d98d6bd97f192379e977.png)
1.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2.土地综合体: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它可分为三层:表层、内层、底层。
它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部,以及影响它的地表水(如泛滥地)、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
3.人口承载力: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单位面积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物质投入和技术水平下,所能生产的食品科养活一定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数量。
4.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域内,当技术与管理水平一定或处于区域内的平均状况时,从该区域内常种植作物产量水平属于最高范围的那一类土地中随机选取出若干个农用地分等定级单元。
5.评价因素因子:评价因素是指构成土地的各要素或部分要素的某些性质。
评价因子是评价因素的具体化。
6.“等”与“级”:“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土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土地等别。
“级”——指在行政区内,根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管理的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要求相一致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土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土地级别。
7.直接评价:指通过实验去了解土地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或生产潜力。
一般针对小范围的农业生产评价。
8.间接评价:通过分析土地各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然后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等级。
9.土地评价单元:也称土地资源评价对象,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最小单位。
它具有明显的界限,是由影响土地质量的诸因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10.土地类型:是指由区域内的地址、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遵循各自的分异规律,并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大小不同的、相对均已的地域组合单元。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考试要点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9d5a9d6f1aff00bed51ed0.png)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考试要点第一章绪论(1题名词解释)一1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水文、土壤、岩石、地貌、动植物群落等一切影响土地利用性能的自然因素及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种种成果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源:广义:人类社会各项生产和生活所使用土地,也包括行政上所管辖土地狭义:仅指人类社会各项生产用地,有明显经济价值,强调经济价值及人类可利用性总: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二1土壤:指地球表面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资源:能够产生生物性产品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第二章土地类型(2题单选;1题单选)一土地分级系统于土地分类系统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A土地分级系统的较高级单位是由不同的低级单位合并而来的土地分类系统的较高级单位是根据土地低级单位属性归纳而来的B土地分级系统的不同低级单位必须在地域上相邻才能进行合并土地分类系统的归纳不要求地域上的相邻,而是同类的概括C土地分级系统的等级越高,包含的低级单位越多,内部结构越复杂土地分类系统的等级越高,包含的属性越复杂D由低级单位合并成较高级单位的根据:土地分级系统主要是地球物理学联系和地球化学联系土地分类系统主要是特征和属性的相似性2联系A都是以地表自然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的地域的系统化的方法B同一层次的划分一般都采用统一的划分标志C分级是分类的基础,分级单位有几个相应的分类系统就有几类二土地分类的方法1发生法发生法:以形成土地的环境因素为依据把土地划分成各个单位并对之分类依据:以气候和地质构造为依据优缺点缺点:对土地类型的具体划分在尺度上和精度上都嫌粗略优点:适合于自然区划研究,在土地类型研究中,有助于土地类型结构层次性的认识,科学的进行土地分级2景观法景观法:是指通过土地的空间形态识别来进行土地类型划分的途径景观:地表各种自然现象在空间上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自然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内部相互一致,而与相邻综合体的特征有明显差异依据:主要依据土地的各组成要素在地表具体地段的结合方式及作用强弱不同,形成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各异的土地个体,根据一定的原则划分这些个体,并进行分类归并。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b3e0d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2.png)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一、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概念土地质量评价指标是对土地资源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
这些指标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通过采集土壤、水文、植被和气候等数据,对土地的质量和适宜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土地的生产能力、环境适宜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性,从而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分类按照评价的对象和方法,土地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土壤评价指标、水文评价指标、植被评价指标和气候评价指标等。
其中,土壤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水分条件等;水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水资源分布、水体质量、水资源利用条件等;植被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况等;气候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气候类型、气候变化规律、降水情况等。
这些指标既可以独立评价土地质量,也可以相互关联综合评价。
三、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核心内容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水文、植被和气候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其中,土壤评价指标是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它通过对土壤种类、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水分条件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来全面了解土地的生产能力和适宜性。
水文评价指标主要通过对水资源分布、水体质量、水资源利用条件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来了解土地的水资源状况和适宜性。
植被评价指标主要通过对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况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来了解土地的植被状况和适宜性。
气候评价指标主要通过对气候类型、气候变化规律、降水情况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来了解土地的气候状况和适宜性。
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土地的质量和适宜性。
四、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价值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可以分析土地的适宜性和可持续利用性,从而为农业生产、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用地的评价和分类
![城市用地的评价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34b8cff67ec102de2bd89e7.png)
第五章城市用地的评价与分类一、城市用地及用地规模的概念一、城市用地规模(1)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既指以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2)城市用地规模: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
城市用地规模(A)=预测的城市人口规模(P)×人均建设用地标准(a)与城市用地规模相近的两个名词:城市是人与各种活动的聚集地,各种活动大多有聚集的现象,占据城市中固定的空间位置,形成区位分布。
这些区位(活动场所)加上连接各类活动的交通路线和设施,便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它是研究城市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城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用地布局。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城市用地评价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及用地的经济性评价三个方面。
其中,每一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
进行城市用地评价必须用综合的思想和方法。
二、自然条件的评价(即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必需的用地条件,同时也对城市布局、结构、形式、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
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形等方面的内容。
1. 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地震)A.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由于地质构造和土质的差异,以及受地下水的影响,地基承载力相差悬殊,故需全面了解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种地基的承载能力。
特别要注意有些地基土在一定条件下常常因改变其物理性质和形状而出现问题,如湿陷性黄土受湿后结构下陷,易导致建筑的损坏;膨胀土受水膨胀、失水收缩都会带来危害;沼泽地处于水饱和状态,地基承载力较低。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5457f0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7.png)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1. 引言土地利用评价是指对特定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适宜性和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估和判定的过程。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是在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中常用的工具,通过对各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
本文将介绍土地利用评价指标的分类、选取方法以及常见的具体指标,并探讨其应用范围和意义。
2.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分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2.1 生态环境类指标生态环境类指标主要从生态保护、景观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来评价土地利用状况。
例如,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植被类型多样性等都是生态环境类指标。
2.2 农业生产类指标农业生产类指标主要从农作物产量、耕作制度、灌溉条件等方面来评价土地利用状况。
例如,粮食产量、农田灌溉率、农作物结构等都是农业生产类指标。
2.3 经济社会类指标经济社会类指标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来评价土地利用状况。
例如,土地利用效益、就业机会、人口密度等都是经济社会类指标。
2.4 土地资源特性类指标土地资源特性类指标主要从土地类型、土壤质量、地形条件等方面来评价土地利用状况。
例如,土壤肥力、坡度、水源条件等都是土地资源特性类指标。
3.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在进行土地利用评价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取方法:3.1 目标关联法目标关联法是根据评价目标来选取相应的指标。
首先明确评价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确定相应的指标体系。
例如,如果评价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则可以选取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等生态环境类指标。
3.2 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对多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出影响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首先收集大量的土地利用数据,然后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主要的评价指标。
例如,可以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农田灌溉率、粮食产量等农业生产类指标。
3.3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经验和专家意见来选取评价指标。
第3章第3节 土地资源分类评价-10-2
![第3章第3节 土地资源分类评价-10-2](https://img.taocdn.com/s3/m/9385937e31b765ce0508149e.png)
针对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潜力评价
具体分析作物潜在产量与各种自然因素的关
系,并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可以获得潜在产量的 绝对值。 通过这一评价可以知道某种作物在不同土地 上的生产潜力,也可以知道不同作物在同一土地
条件下的生产潜力。
这种评价可以为作物布局、种植制度改革、
农业投资决策提供服务。
综合潜力评价
针对某一特定的地区,过分析各种可能的
评价数学模型
(i=1,2,3……n评价单元;j=1,2,3……m评价因子)
n为单元数; m为评价因子数;
Yi为评价目标的得分;
Xij为评价单元i在评价因子j上的评价值;
Pj为第j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2、土地潜力与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是指土地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 会经济条件下,对土地的生产力水平的鉴定。 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 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于 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 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⑴ 土地潜力评价类型
土地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土地的未来利
用价值。因此关于土地潜力的评价,是各国农业 部门普遍重视的问题。 美国农业部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制订了一项 有关土地潜力评价的方案,此后被介绍到英国和
澳大利亚等国,已成为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案。
评价是在高水平管理制度下考虑土地的潜力,着 重联系自然条件的局限性。
土地潜力亚等
是具有相同主要保持问题的潜力单元,定义
为具有相同限制性类型的土地。
土地潜力单元
是一组具有相同潜力、限制性和管理反响的
土壤制图单元。一个潜力单元内的土壤可用于种 植同样作物,要求类似保持措施和其他管理实践, 并具有可资比较的生产潜力。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296a87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2.png)
分等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的未来发展趋势
评估方法将更加科学化和规 范化;
02
发展趋势
01
03
评估结果将更加准确和可靠;
将更加注重与相关政策的衔 接和配套;
04
05
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和交 流合作。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通过比较类似土地交易实例来评估基 准地价,要求市场交易资料充足可靠。
收益还原法
基于土地年总收益和资本化率来评估 土地价格,适用于有稳定收益的土地。
成本法
通过估算土地取得费、开发费、税费 和利息等来评估土地价格,适用于新 开发土地。
剩余法
预测开发完成后的总价值,扣除开发 成本、利息和税费后得到土地价格, 适用于待开发土地。
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 理
通过对土地进行分等,可以更好地制定土地保护和 管理政策,防止低价值土地被过度开发和浪费。
有利于土地市场的规范化 发展
通过对土地进行分等,可以规范土地交易市 场,避免出现不公平交易和欺诈行为。
PART 03
土地定级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土地定级的依据
基准地价的应用
地价管理
制定地价政策、标准,调控土地市场,防止 地价暴涨。
城市规划
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土地税收
作为土地税收的计税依据,保障国家财政收 入。
土地开发利用
为土地开发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促进 土地合理利用。
PART 05
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 的关系
REPORTING
土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土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分布、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这些因 素对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也具有重要 影响。
第六章 土地评价1
![第六章 土地评价1](https://img.taocdn.com/s3/m/23771a7a27d3240c8447ef27.png)
(5)易通过统计资料获取或易量化处理。
影响城镇土地等的因素、因子选择方法
一般根据特尔菲法进行,必要时可采用主 成分分析法作为辅助手段来筛选。
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
权重:反映分等因素因子对城镇土地质量的影响 程度。 遵循3条原则: (1)权重值与因素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大小 成正比; (2)权重值在0-1之间,各选定因素的权重 值之和为1; (3)可单独选用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 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用特尔菲法结合 其他两种方法来确定。
点、线状因素的量化
点、线状因素的量化步骤:计算设施本身的功能 分 计算设施对空间上各点产生的作用分(根 据因素的影响随距离衰减具有不同规律的特点, 选取不同的衰减公式) 典型的线性衰减公式为:F M (1 r ) 典型的线性衰减公式为:F M (1 r ) 其中F——某因素指标在某一相对距离上对土地的作
(1)特尔菲法
又称专家打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测定法,它 能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作出 概率估算,并能将概率估算的结果告诉专家,充 分发挥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作用,使分散的评 估意见逐次收敛,最后集中在一致的评估结果上。 操作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多轮次的专家打分,最 后按下式计算权重值: Ei Wi 100
(二)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具体方法
1、定级的准备工作
计划:编写城镇土地定级任务书
表格准备 图件准备
2、城镇土地定级因素选择
因素指对土地定级有重点影响,并能体现土地
区位差异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
影响城镇定级的因素体系介绍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8f3f2390700abb68a982fbaf.png)
土地单元
31耕作沟坡地 32有林沟坡地 33草灌沟坡地 34裸土沟坡地 35塌地 36裸岩沟坡地 地表物质及利用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 地分类是对土地的横向类群归并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类型研究对于土地 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 • 相同的利用适宜性; •相似的保护、改造措施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4)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 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 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1)基本概念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对土地组成要素 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土地的复杂程 度,将土地划分为等级从属的土地个体 系统。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
相似的外貌形态 相近似的成因及可比拟的、相近似的土 地性质
纬度地带 干湿度地带 大地构造
水平地带
大地貌组合
地方气候 垂直地带 中地貌组合
岩性
小地貌 坡向 坡度 坡位
土壤
地貌面 植被
土地类型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3)相同的土地类型具有大致相同的 自然生产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相同 的利用适宜性,要求相似的保护、改造 措施
土地单元(land unit)——是一组相关 的土地点有规律的结合体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点(land site) 土地单元(land unit) 土地系统(land system)——土地单元 的组合,这些土地单元在地理和地形上相 互联系,其内地形、土壤、植被类型重复 出现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82f9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3.png)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是根据土地的特点、功能以及其所在的地域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类和划分,以便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不同的划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目的和需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地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1.地貌单元划分法地貌单元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和划分。
地貌单元是指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征相对一致的地域单元。
常见的地貌单元包括山地、丘陵地、平原地、河谷地等。
利用地貌单元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可以根据不同地貌特点的土地利用需求,科学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
2.土壤类型划分法土壤类型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土壤特征进行分类和划分。
土壤类型是指土壤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比较相似的土壤。
土壤类型的划分可以依据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肥力等特征进行。
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地适宜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或其他用途,因此将土地按照土壤类型划分评价单元,可以科学确定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方式。
3.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法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和划分。
农业生产功能区是指根据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农作物适宜性,将土地划分为粮食区、水果区、蔬菜区等不同功能区。
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有助于合理规划农业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法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划分。
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利用方式的区域。
将土地根据利用现状划分评价单元,有助于了解土地现有利用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进行优化和提升。
5.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分法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分法是根据土地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进行划分。
生态环境评价单元是指具有相似生态环境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土地单元。
将土地划分为生态环境评价单元,有利于科学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有地貌单元划分法、土壤类型划分法、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法、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法和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分法等。
土地评价的分类
![土地评价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334141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8.png)
土地评价的分类
1. 按用途分类,土地可以分成农业用地啦,就像那广阔的麦田,是农民伯伯们的宝贝呀!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没有这些肥沃的农业用地,我们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和蔬菜吗?工业用地呢,就和农业用地大不同啦,那些工厂矗立的地方就是工业用地呀,它们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呢,这不是很明显吗?
2. 按所有权分类,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呀。
国有土地,那可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呢,比如城市里那些大马路、大广场。
集体土地呢,就像是村子里大家共有的资源,好比村里的果园,大家一起享用果实,多有意思!这难道还不好理解吗?
3. 从地形分类来看,有平原土地,那多平坦开阔呀,就像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多适合大规模种植呀!还有山地土地,虽然有挑战性,但也有独特的价值呢,山上的树木、矿产,不都是宝贝吗?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4. 按照土壤质量分类,优质的土地能长出茁壮的庄稼,就像精心呵护的宝贝能茁壮成长一样!而质量差一些的土地,可能就需要我们多下点功夫去改良啦,难道不是吗?
5. 从地理位置分类,城市中心的土地那可是黄金地段呀,各种高楼大厦、繁华商业都在那里呢!而偏远地区的土地可能暂时没那么热闹,但谁说以后不会有大发展呢,是不是呀?
6. 按土地的价值潜力分类,有些土地现在看着一般,但未来可能会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就像一只潜力股!而有些看似不错的土地,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价值下降呢,这多像人生的起伏呀,不是吗?
我觉得土地评价的分类真的很重要,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土地,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土地核验测量报告
![土地核验测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5e311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0.png)
土地核验测量报告实验课程:土地测量与评价实验名称:土地测量与评价之农用地评价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土地评价的内容及方法实验内容如下:一.土地评价1、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通过土地质量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确定土地等级,揭示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异的过程。
2、土地评价的分类(1)按评价研究内容分类从土地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土地质量看,土地评价分为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环境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按评价对象分类农用地评价和城市用地评价。
前者主要对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等农用地生产力、效益差异、级差收益分布状况的评价;后者包括对城市工商和建设用地、工矿业用地、交通用地、旅游业用地等的评价。
3、土地经济评价:我们将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
(1)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土地经济评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是以土地的投入占产出的比例关系指标评定土地,适用于已利用的土地的经济评价,主要适用于农耕地。
其二是以与土地经济效果有关的各项经济条件综合评定土地经营等级,通过对响土地经济效果的各项经济条件的综合评定衡量土地的经济实力即经济潜力。
4、与自然评价关系土地自然评价是反映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能力或适宜性和适宜程度,而土地经济评价则主要展示土地利用方式的经济效果。
5、目的和意义:科学地确定土地的生产能力为拟定土地税收标准服务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改造提供依据为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手段可有效地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二.农用地分等与定级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级、级别。
2.农用地分等(1)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标准耕作制度。
基准作物是指小麦、玉米、水稻等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一种,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5169259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9.png)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一、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概念土地质量评价指标是对土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所必须考虑的各项指标和要素。
它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方面因素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品质和综合利用价值。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与选取,是对土地资源特性和利用目标的反映,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科学依据,是关系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关键。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维度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是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的,不仅包括土地资源自然特性,还包括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的因素。
2. 综合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是对土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通过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和要素的得分,对土地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和评价。
3. 预测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对土地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利用方向进行预测,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持续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在确定和选取时需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以保障土地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分类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生态属性等方面,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地质量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几类:1. 生产力指标:生产力指标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基本生产潜力和生产力水平的指标,包括土地肥力、水肥利用效率、地形和地貌等因素。
2. 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是评价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包括土地覆被率、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
3. 社会经济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是评价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利用价值的指标,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流转、土地用途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
4. 开发潜力指标:开发潜力指标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和适宜性的指标,包括土地可开发资源量、土地供需矛盾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因素。
三、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等。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2eff8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3.png)
外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 评价单元;
⑤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
评价程序:
无论什么评价,其评价程序基本一致, 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室 内 准 备
野 外 调 查 与 制 图
室 内 成 果 整 理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定性方法: 以济土因地素的 ,自 包然 括条 区件 位和 与生 市产 场条潜件力等为背依景据,,凭同借时经考验虑与其知社识会作经
3、调查土地性状和土地质量
所谓土地性状是指可以用来量化的表征土地特质的自 然属性,如坡度、降雨量、土壤有效水容量、植被生物量、 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
所谓土地质量是指若干土地性状综合构成的复杂土地 属性。换句话说,土地质量是“与利用有关,并有一组相 互作用的简单土地性质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FAO, 1976)”
利用方式的适宜
程度
宜农 宜林 宜牧 宜渔业 宜灌溉
适宜 较适宜 勉强适宜 不适宜
四、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6年公布的《土地评价纲要》,是各类土地适宜性 评价的指南,其评价系统的建立及评价过程及方法可供实际使用参考。 1、《纲要》的评价等级系统
分四个等级:适宜纲;适宜类;适宜亚类;适宜单元。 1)土地适宜纲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概念
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 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是对 土地的性状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的过程。是在土地自然、 社会、经济属性详细研究基础上,通过土地质量对于特定用途 的利用潜力、适宜状况或利用效益来确定土地等级的过程。
土地适宜性,是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 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c67ed7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e.png)
土地评价概述土地评价是指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在不同用途下的价值和适宜性。
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土地交易、土地整治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评价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土地评价的定义土地评价是指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在不同用途下的价值和适宜性。
土地评价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估方法,它包括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土地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二、土地评价的分类根据评价目的和方法的不同,土地评价可以分为市场价值评价、生产力评价、生态价值评价、社会价值评价等几种类型。
1. 市场价值评价市场价值评价是指根据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对土地进行评价。
市场价值评价是土地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反映土地的实际价值和市场需求情况。
2. 生产力评价生产力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潜力,对土地进行评价。
生产力评价是农业土地评价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反映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和适宜性。
3. 生态价值评价生态价值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对土地进行评价。
生态价值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反映土地的生态价值和生态适宜性。
4. 社会价值评价社会价值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需求,对土地进行评价。
社会价值评价是土地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土地的社会价值和社会适宜性。
三、土地评价的方法土地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土地进行主观判断和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2.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定量评价主要依靠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四、土地评价的应用土地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土地交易、土地整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土地评价与管理第03章 土地评价概论
![土地评价与管理第03章 土地评价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3035f04a300a6c30c229f86.png)
18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2008-1-30
第3章 土地评价概论
两子系统结合成为全面的、综合的土地评价系统。 考虑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外,也反映了经济因素; 既考虑了土地管理措施,又考虑了土地税收和法规。
该系统仅是一个纲要。
17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2008-1-30
第3章 土地评价概论
3.土地评价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s’,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向着综合化、精确
化的方向发展。
198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护局提出了“土地评价和立 地评价”系统。
土地评价:潜力分类、重要农田鉴定和土壤生产力;
2008-1-30
第3章 土地评价概论
特点: 结合土地清查进行。 评价目的是为土地利用服务。 以美国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为代表。
考虑土地自然属性的变化,未涉及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
因素的变化。 针对广泛的标准化的土地利用,未能指出土地对特定作 物的适宜性和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
13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23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2008-1-30
第3章 土地评价概论
《管子.地员篇》将九州土地分为18类,每类地又分为 5物(品色)。根据土地对农林生产的的适宜程度,把18 类土地分为上土、中土、下土三等,形成3等18类90物的 土地评价系统。
系统总结了中国人民评价土地资源的经验。按土色、
——恩格斯
阶段:
如何进行土地分类与评级
![如何进行土地分类与评级](https://img.taocdn.com/s3/m/7c93e0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7.png)
如何进行土地分类与评级土地分类与评级是土地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分类与评级的定义、意义、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进行土地分类与评级。
一、土地分类与评级的定义土地分类是指将土地按照其用途、条件、特征等方面进行划分,确定其适应的功能和利用方式。
土地评级是指根据土地的质量和特性,进行科学评价,确定其开发利用的强度和目标。
土地分类与评级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合理的土地分类与评级,可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降低生态破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区域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二、土地分类与评级的意义1.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生态脆弱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加强对这些地区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土地分类与评级,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 保护农业耕地:通过土地评级,确定农田的质量和特性,合理保护和利用农业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
4.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土地分类与评级,统筹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分类与评级的方法1. 室内试验法: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土壤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确定土地的肥力、排水性等指标,为土地分类与评级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遥感技术:利用航空遥感或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土地信息,如土地覆盖类型、土壤质量等,通过图像解译和空间分析,实现土地分类与评级的快速准确。
3. 土地调查方法:在实地进行土地调查,收集土地的基本信息,如土地类型、地形、土地利用现状等,结合土壤样品采集和实地观测,进行土地分类与评级。
4. 综合评价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土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学模型或多指标评价方法,进行土地分类与评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土地评价的两阶段法和平行法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确定评价项目,选取评价指标,是土地评价的 核心,也是土地评价 依据在定性基础上的量化过程,关系到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置信度。一般 需注意以下问题: 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质量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素 作为评 价项目。如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改 良条件、排水性能等; 要选择那些符合特定地区或特定利用方式要求的因素作为评价项目。 如黄壤或紫色土种植茶叶的土宜评价。 评价指标中的度量指标要能满足划分适宜性或限制性等级的需要,使 之相互吻合。>25°的耕地应退耕还林,则以25°为临界值。
评价途径不同 直接评价 间接评价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经济评价 单目标评价 多目标评价
土 地 评 价 的 分 类
评价性质
服务目标
第一节土地评价的类别
土地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和 建设用地、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不同分,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 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 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良之后在将 来某个时候的土地适宜性。
相对性原理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 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不同评价地区 的实际需要,往往在评价时将本地区内质量最好的 土地定为一等地,最差的土地定为末等地,这样处 理使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尽一致, 同一等级的土地的实际质量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土 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一定地区而言的。
限 制 性 原 理
多样性原理
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 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 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 土地评价的结果是所评价的地区土地质量好坏程度的反映,因 此必须具有可比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 指标体系。
第二节土地评价的原则
在适宜性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参照FAO《土地评价纲要》 提出的土地评价原则
要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分类 自然属性的考察与经济条件分析相结合:土地评价要求对不同 的土地类别在可以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较; 因地制宜:土地的区位条件
土地持久利用原则:适宜性是指持续的利用而言,评价的终极 目的(环境评价)
评 价 单 元 的 选 择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如FAO提出的两(三)阶段法,多采用两阶段法。 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从事土地的定性(质量)评价,第二阶段进行 土地的社会经济分析.其作用仅限于核实土地利用种类是否恰当。该法通 常为概略的规划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调查和 生物生产潜力评价的研究。
在平行法中,土地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自然 因素的调查与估价是同时进行的,所评价的土地利用种类在 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更改。如林业中树种选择、砍伐日期和面积、 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 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比较原则:同一区域,在几种土地用途之间进行比较 需要多学科的研究
我国为大农业服务的土地评价原则
(1)土地生产能力是基础 (2)农林牧用地配置是依据
(3)多种因素综合分析是重要环节
(4)当前与长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出发点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评价层次: 评价单元
分全国、省、县、乡四个层次。
土地评价必须落到一定的地块或实体上,基 本的地块或实体单位即土地评价单元。或土地评 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作用于制图的 区域,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根据国内外的 实践来看,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种 方式:
土地评价的概念
1 土地评价又可称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目 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 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2 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对土地的性 状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的过程。 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自然、社会、经济属性详细研 究基础上,通过土地质量对于特定用途的利用潜力、 适宜状况或利用效益来确定土地等级的过程。
限制性原理
不同的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不同,实 质上就是土地用途的限制不同。所谓限制性,是指土地质量不 能满足土地用途要求的程度,如某种作物在某个生育期需要速 效磷达到 30ppm,而实际土壤中l0ppm,那么由于速效磷含量 太少吸收不到充足的磷
系统分析原理 一个系统是各种要素及其相 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定 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 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了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土地 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利 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 土地和土地利用,如图。 在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地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分 析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 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 出与投入之比。
3
必须有特定的目的
土 地 评 价 的 特 点
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时段性: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 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综合性: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 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
土 地 评 价 的 作 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交易 土地税收 土地管理 估计土地利用和 经营好坏
服务
第一节土地评价的类别
可比性原理
综合性原理
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被 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照、 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 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同时,土地 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土地 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素影响的统一体。 因此,在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要求时,一定要全面 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的方法。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①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 单元,以土壤 — 地貌 — 植被 — 利用现状的 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 ②以土壤分类单位(我国采用土类、土属、 土种,英国、美国采用土系),划分的依据 是土壤分类体系。 ③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划分 依据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④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外 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评价 单元; ⑤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
是分析土地质量与土地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前经营管理水平下的土地质量(如
研究对象 气候、地形、土地、水文、社会经济因素等) 和土地用途(包括各种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多 样 性 原 理
综 合 性 原 理
系 统 分 析 原 理
相 对 性 原 理
可 比 性 原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