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2017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2017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c908c3beb8f67c1cfbd6b83f.png)
聂丽琴
48 2017BKJGLX247 跨学科视野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王立群
49
2017BKJGLX272
理工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方式现 状研究
50
2017BKJGLX256
融合创新教育和大创训练的实践教学对工程 人才培养的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
林颐 王浩程
大型综合实验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 用
张兴祥
8 2017BKJGLX240 纺织复合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实践
王文一
9
2017BKJGLX245
以新工科理念构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张桂芳
10 2017BKJGLX253 《纺织新材料及其识别》在线课程建设
尹翠玉
11
2017BKJGLX266
2017BKJGLX249
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与实践
郑羽
26
2017BKJGLX228
基于纺织创意领域的动画专业在线课程教学 改革及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徐丕文
27
2017BKJGLX230
企业工程案例在 IT 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植入与 实践
宋国治
28
2017BKJGLX268
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创新型动画人才实践环 节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基于学科交融的《纺织机械造型专题设计》课 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段金娟
19
2017BKJGLX262
基于优秀工程师解决工程问题模式的纺机(方 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杨世明源自202017BKJGLX267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多学科交叉融合 教学改革与实践
孙会来
21
2017BKJGLX26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d446ad304a1b0717fd5ddd0.png)
年月日
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审核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成果名称
完成人
成果形式
时间
鉴定、发表机构
一、项目目标
二、项目进展情况
(提示:预定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研究和实践情况,需详细阐述研究过程、方法及结论或者实践过程、方法及成效;项目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三、经费使用情况
(经费合计元,学校资助元,其他自筹经费元)
经费支出情况:
四、学校检查意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项目中期检查表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申请学校:
联系电话: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
二○一二年十月制
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出年月性别高教教龄
职称
职务
项目组成员
姓名
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研究专长
在本课题中承担工作
项目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代表性著作、论文、成果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奖励工作10年总结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奖励工作10年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a13cfa27284b73f342500a.png)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奖励工作10年总结2019年07月15日“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教学成果奖”)于2009年启动,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承办、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资助的行业奖项,至今已连续开展10年。
10年来,教学成果奖在推动纺织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一、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要求评审是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关键环节。
评审工作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具体实施,建立了初评专家组、网评专家库、会评专家组三级评审组织,强调专家评审,保证了客观性和公正性。
而后,在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平台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网站公示30天,加强社会监督。
二、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分析1.参与院校和申报数量逐年增加2009年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启动,奇数年开展本科院校教学成果评审,偶数年开展职业院校教学成果评审。
10年来,教学成果奖在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行业参与院校逐年增加,成果质量越来越高,多个成果经推荐成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在2017年评出“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严格控制授奖比例,优中选优,2009年至今,共表彰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1228项,历年获奖数量如图1所示。
图1 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历年获奖数量2.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同向同行10年来,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主动适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同向同行,体现了时代性和创新性。
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出台,2007年(教高〔2007〕1号)、(教高〔2007〕2号)出台,形成了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组合拳。
2009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启动,2009—2011年的教学成果项目中有相当数量的成果是围绕精品课程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的。
结题项目汇总
![结题项目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cafcfecaef8941ea76e05bb.png)
纺织工程专业(成型针织方向)建设与实践的研 刘艳君 孟家光、郭嫣、朱文俊、赵澍、祝双武 究 电子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 践 徐进 廉继红、王延年、宋晓梅、李云红、陈锦 妮、宋鹏
黄伟 王善利
程杰、张丽娟、孙琳程、谢春林、李志强 、赵军、段建、陈虎、李善杰、王宏霞 姚金波、刘建勇、张键飞、杨文芳、邓桦 吴赞敏 、孟庆涛、牛家嵘 张纪梅 许世超、王会才、代昭、魏俊富、郑帼 孙娟、潘玉香、陈立新、姚飞、李学东、 魏亚平 王宏伟、谢觉萍、邓蕊、吴芳、王俭平、 陈茉 王建坤、荆妙蕾、马静、马崇启、刘雍、 张毅 郭晶 于春萍、周秀会、郑瑛、李静、刘雍、张 李艺纹 继肖、李岩、姚建军 张增强 贾永堂、李焰、文珊、郅晓磊 郅晓磊 江汝南、张艳明、吴秋英、贾永堂、王佩 娟、吴荣辉 王东云、陈金环、王海泉、吴志刚、朱彩 霞、杜献峰
51 东华大学
52 东华大学 53 东华大学
艺术设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与服务平台
徐亚非
基于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服装主干课程教学平台 方方 孙健、肖平、王志军、杨子田、杜劲松 构架与实践 具有纺织机械特色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 杨崇倡、孙志宏、周其洪、裴泽光、杨建 54 东华大学 陈革 学改革 成、单鸿波、王永兴 艺工融合现代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 周永凯、赵平、李淑珍、王永进、顾萍、 55 北京服装学院 廖青 实践 田红艳 艺工融合类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与科学素养教 李淑珍、江建、范秀娟、李飞跃、崔娴娴 56 北京服装学院 周永凯 育体系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燕、施尔乐 服装纺织材料相关专业交叉学科校内实习基地 张天骄、王柏华、王建明、刘振东、王晓 57 北京服装学院 赵国樑 建设 宁、黄关葆、李宏伟、董振峰、刘文 王永进、郭瑞萍、顾远渊、赵欲晓、常卫 58 北京服装学院 服装专业实践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姜蕾 民
教育成果、教改项目认定范围
![教育成果、教改项目认定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9e4723d819e8b8f67c1cb9f0.png)
教学成果、教改项目认定范围
一、教学获奖
1、国家级奖项
国家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名师
国家级精品教材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国家级各类教学竞赛奖(含全国性的各类课程竞赛)
2、省部级奖项
省市级、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
省市级、纺织工业联合会教材奖;
省市级教学名师;
省市级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省市级各类教学竞赛奖(含省市级各类课程竞赛)
二、教改项目/课题
1、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课题
◇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课程,国家在线课程;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指导教师;
◇教育部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2、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课题
◇省市级精品课程、省市级全英语课程,省市级在线课程; ◇省市级教学团队;
◇省市级实验示范中心;
◇省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实验区;
◇省部级规划教材;
◇省部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792760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a.png)
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 背景介绍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是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研究项目,旨在推动我国纺织行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我国纺织工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 项目内容该项目主要包括纺织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等方面内容。
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致力于找出当前纺织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和措施,以期引领我国纺织工业职业教育教学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3. 项目意义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意义非常重大。
我国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能够有效地推动纺织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改革项目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纺织工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推动纺织行业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项目也将有力促进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评台,推动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4. 个人观点对于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我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这个项目的开展,将极大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改革项目,纺织行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也会为整个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我看来,这个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也是对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支持与助力。
5. 结语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开展,对我国纺织工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项目,纺织工业的技术水平将得到提升,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也将得到优化和调整。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合作,我国纺织工业一定能够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Let's get started!我国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支柱。
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
![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33582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a.png)
2023年度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全面报告1. 前言在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纺织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估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2023年度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2. 背景介绍我国纺织工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下经历了蜕变和重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这一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纺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
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每年对纺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旨在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3. 教学内容评估我们来看2023年度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纺织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怎样的评估。
在教学内容方面,评估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和要求,包括课程设置是否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大纲是否全面、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等。
经过评估,发现纺织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在前沿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短板,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4. 师资队伍评估除了教学内容,师资队伍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2023年度的评估中,评估团队对纺织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纺织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为均衡,但在新技术应用和产业需求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建议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5. 实践教学评估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是实践教学。
在2023年度的评估中,实践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重视。
评估团队对纺织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效果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评估,指出了一些实践教学的问题,例如实验室设施和设备不够完善、企业实习机会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评估团队提出了改进意见,鼓励学校加大投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6. 总结和展望2023年度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也看到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努力和成绩。
对于未来,我认为纺织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与产业需求对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在休闲衬衫设
![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在休闲衬衫设](https://img.taocdn.com/s3/m/b01ad8c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7.png)
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在休闲衬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关家启,孙 林(大连工业大学 服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摘要:文章结合彩陶纹样的图像资料,对马家窑文化中的三种类型的漩涡纹形制进行归纳,从艺术设计角度分析其形制构成,同时基于二维设计理论对漩涡纹进行衍生设计,并探寻其在休闲衬衫设计的应用途径。
设计实践验证,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通过解构形成新的纹样,应用在休闲衬衫中,在保护漩涡纹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更加契合当代审美需求,并为传统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纹样设计;休闲衬衫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22.11.006马家窑文化在史前文物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彩陶纹样留下了丰富的几何纹饰图样,蕴含着庞大而细腻的远古文化。
但现今有关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领域,对纹样实现向当代设计延伸实践涉及甚少,本文在图像资料并结合古籍文献对纹样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明晰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的形制与艺术特征,剖析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纹样如何进行提取再设计,立足当下市场,并重点探讨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在休闲衬衫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将有精神性的、内蕴的传统纹样结合现代审美对其传承与延续进行思考,有利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IP,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1 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概述1.1 马家窑文化彩陶产生的历史背景马家窑文化发源于黄河上游地区,距今5000至4000年,在1923年由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发现,起初安特生认为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的延续,在《中华远古之文化》一文中提出马家窑文化是甘肃的仰韶文化,并提出马家窑彩陶“西来说”的观点。
后夏鼐先生则认为马家窑文化彩陶与仰韶文化彩陶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应区分开来,在1949年《临洮寺洼山发掘记》中正式运用“马家窑文化”,首次提出“甘肃仰韶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有颇多不同。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a970042227916888486d7af.png)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结题主报告项目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中纺协函[2011]74号所属单位:基础教学部项目组成员:颜宁生2014年10月 29 日一、项目的背景、思路和项目研究、实践情况: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学生的数学有下降趋势,我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时只有48学时,自然形成了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形成了学生接受和掌握整个知识体系比较困难的尴尬局面。
一方面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学习有畏难情绪,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积极性低、抄作业现象比较普遍,还经常出现考试舞弊,学生抱怨课程越来越难学,老师抱怨书越来越难教,另一方面,各专业后续课程对数学知识体系掌握程度的要求愈来愈高。
这两个方面自然形成突出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是每个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我们认为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没有适应学生的特点,一味地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课堂上没有互动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其中互动是最主要的因素,没有互动就很难产生共鸣。
无需置疑我们在课堂互动环节没少下功夫,但互动环节的设计和运用不够科学,不能让每个同学有身临其境跃跃欲试的感觉,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并不高,甚至让很多同学感觉互动环节是老师专门为少数“好”同学准备的,部分“差”同学有被边缘化的感觉。
这种致命的被边缘的感觉会进一步地挫伤了很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利用好我校网络教学平台也能产生课后互动,但在缺乏有效激励措施的情况下,也很难让这项功能发挥它的作用。
于是乎老师们在责任心的驱使下,无论是理论推导还是知识点讲解都尽可能的面面俱到,老师经常是煞费苦心的教,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有时用一潭死水来形容教学现状都不为过,老师最担心的问题是一个学期快结束了很多同学没有跟老师说过一句话,没有问过一个问题,没有一次交流,作业可能都按时交,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做的,上课可能按时来,但不知道他们是否在听,上课可能都在听,但不知道是否都听懂。
202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改革项目
![202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改革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26d111f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7.png)
2021年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改革项目1. 介绍2021年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改革项目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我国纺织工业教育的深度改革和提升。
此次项目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教学的加强,旨在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纺织人才。
2. 评估在评估这一项目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量。
课程内容的更新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的加强是否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
3. 项目价值这一项目的推行,对我国纺织工业和教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纺织工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加强实践教学也有助于弥补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
4. 个人观点我认为,这一教学改革项目的推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纺织工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纺织人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 总结2021年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改革项目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
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纺织工业对人才的需求,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对这一项目充满期待,相信它会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是对2021年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改革项目的全面评估和个人观点的阐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1年我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改革项目是我国纺织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纺织工业的创新发展。
该项目对于当前纺织行业和教育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提高纺织教育的水平,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796c441e6c175f0e7cd137f4.png)
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艺工融合现代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结题主报告一、项目的背景与思路《艺工融合现代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是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出色完成项目的研究内容,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取得丰富成果。
2009年我校获批国家级“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旨在建立一个在教学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教学实验区。
学校自2010年开始着手组建实验班,根据全校现有学科优势,通过构建适应现代服装业高级人才需求的独特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学籍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探索,打破原有学科专业界限,实现艺工融合跨学科教育,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工程师素质的服装艺术设计高级人才和具有深厚艺术素养的服装工程技术人才,满足国家对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2010年,学校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立实验班的方案,经院长办公会审议批准,5月初学校分别成立了“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领导小组”和“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实验班教学指导委员会”。
出台了人才培养方案、招生选拔办法和学籍管理办法。
以二次遴选的方式,从2010年高考录取的艺术类学生中择优选拔20人成立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实验班,从普通文理类学生中择优选拔20人成立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班。
实验班实行学业导师制。
至此,着力培养艺工融合现代服装高级专门人才的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011年开始,学校以国家级“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契机,以实验班招生为推手,着手艺工融合现代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艺工融合现代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被确定为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艺工融合类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与科学素养教育体系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向纵深开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李云红-附件-支撑材料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李云红-附件-支撑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94b9633169a4517623a311.png)
六、电子竞赛获奖证书(部分)
七、产学研合作体系及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1、长江三峡——实习基地 2、沈阳聚德视频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协议 3、陕鼓实业——联合创业培训协议 4、广东奥普特——教学实践基地 5、榆林学院实习基地——实习基地 6、重庆罗博泰尔实习基地——院校合作 7、惠州市易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协议 8、深圳保华实习基地扫描件——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 9、深圳市易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协议
一、教学改革及获奖
1、2015 年教学成果“卓越人才培养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创新能力”获校 级二等奖; 2、2010 年教学成果“《现代 DSP 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获校级二 等奖; 3、2013 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第二 课堂建设——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结题证书; 4、2015 年西安工程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结题证书; 5、2011 年西安工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数字图像处理》精品课程建 设” 项目结题证书;
1、2019 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红外热像精确测温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2、2017 年西安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直热式空气能热水器恒温控制的研究与系统开发 3、2016 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直热式空气能热水器恒温控制的研究与系统开发 4、2015 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电力设备绝缘性能测试关键技术与应用 六、电子竞赛获奖证书(部分) 七、产学研合作体系及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1、长江三峡——实习基地 2、沈阳聚德视频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协议 3、陕鼓实业——联合创业培训协议 4、广东奥普特——教学实践基地 5、榆林学院实习基地——实习基地 6、重庆罗博泰尔实习基地——院校合作 7、惠州市易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协议 8、深圳保华实习基地扫描件——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 9、深圳市易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协议 八、出版教材 1、“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信号与系统 2、“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教程 3、21 世纪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数字信号处理
教师系列职称业绩条件分类等级表
![教师系列职称业绩条件分类等级表](https://img.taocdn.com/s3/m/1a32227bd15abe23492f4d53.png)
2.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项;
3.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累计到账经费20万元及以上。
1.获教育部、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前7名,三等奖前3名);或国家奖励办承认、可提名国家奖的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主持);
2.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2.正式出版学术著作1部(15万字及以上);同时发表相关学科A类期刊或被SCI收录学术论文4篇(至少1篇收录)。
1.获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及以上(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主持);
2.主持完成或主持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到账纵向经费15万元及以上);
3.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累计经费100万元及以上(含横向单个到账100万元及以上认定的国家级重大项目,且已完成);
7.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特别突出(教务处、研究生处等部门界定、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1.发表SSCI、A&HCI收录论文4篇;或发表相关学科A类期刊论文5篇;
2.独立出版学术著作1部(15万字及以上),同时发表相关学科A类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
1.发表SCI(一区)收录论文4篇;或SCI(二区)收录、相关学科A类期刊5篇;
3.指导学生重大学科竞赛获省级奖,其他学科竞赛获国家奖;
4.获省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或校级讲课比赛二等奖;
5.指导学生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发表SSCI、A&HCI收录论文2篇;或相关学科A类期刊3篇;
2.正式出版学术著作、译著1部(10万字及以上/部),同时发表SSCI、A&HCI收录或发表相关学科A类期刊论文1篇或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国内中文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教研、学术论文3篇(至少1篇CSSCI来源期刊)。
德州学院二级教授风采
![德州学院二级教授风采](https://img.taocdn.com/s3/m/08616fb95022aaea988f0f33.png)
德州学院二级教授风采EZHOUXUEYUANERJIJIAOSHOUXUJINGJIAOSHOU徐静 教授D徐静,女,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德州学院教务处处长,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理事,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德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两次获德州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两次获德州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一、开拓创新,学科专业长足发展作为学科和专业负责人,对学科专业建设有着明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谋划好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事关事业发展和师生利益的事放在首位,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和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纺织服装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近年来,纺织服装学院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山东省乃至全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的《2017-2018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德州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七,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全国排名十九。
主持获批国家级服装设计与工程特色专业,填补了学校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零的空白,山东省服装设计与工程重点学科,山东省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服装设计与工程特色专业、山东省服装工程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山东省服装专业CDTA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服装设计与工程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纺织服装特色专业群培育项目、山东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系列课程精品课程群和山东省精品课程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2014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
![2014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46a8b9ca81c758f5f61f679b.png)
1
职化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徐建明,丁文利,董传民,杨慧慧,李源强,张宗宝,葛玉珍,沈文玲,周先景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一等奖
2
中外双向融通培养国际化服装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杨威,王梅珍,韩世强,张鸿雁,张劲英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一等奖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等奖
15
高职院校深度开展生产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常州纺院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为例
田恬,刘建平,袁霞,高介平,臧健,袁红萍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一等奖
16
基于区域性行业特色的“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立交桥构建与实施
王梅珍,张鸿雁,郑小飞,徐迅,王海亚,孙利红,张培锋,吴军
10
服务家纺产业链发展的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马昀,李波,张晓冬,任健,端木志坚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等奖
11
自主实践与梯度训练结合培养染整“智造型”特色人才的探索和实践
岳仕芳,夏冬,曹红梅,蔡苏英,田恬,吴燕萍,於琴,张国成,佘文吾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常州东方诺亚印染有限公司
3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项目团队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温振华,孔莉,任泉竹,全建业,高菁,王宝根,徐亮,周继业,余红平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安都服饰有限公司
一等奖
4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瞿才新,杜梅,王前文,刘华,戴俊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一等奖
5
服装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月日
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审核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成果名称
完成人
成果形式Βιβλιοθήκη 时间鉴定、发表机构一、项目目标
二、项目进展情况
(提示:预定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研究和实践情况,需详细阐述研究过程、方法及结论或者实践过程、方法及成效;项目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三、经费使用情况
(经费合计元,学校资助元,其他自筹经费元)
经费支出情况:
四、学校检查意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项目中期检查表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申请学校:
联系电话: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
二○一二年十月制
项目名称
负责人姓名
出生年月
性别
高教教龄
职称
职务
项目组成员
姓名
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研究专长
在本课题中承担工作
项目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代表性著作、论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