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启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终归是虚幻的,即使生 着双翼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飞越 与现实之间的鸿沟。“熙宁改制” 最终失败。
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 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 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 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
新法一 出台就 遭到大 官僚贵 族和守 旧势力 的激烈 反对。
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 儿抵制新法。
• 从漫画可以看出,在执行新法过程 中,各级官吏阳奉阴违,利用政策 的漏洞和缺陷破坏变法,最终导致 变法措施被废止。
•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追求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王安石明知改革“缓而图之,则为大 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在变法中操之过 急。在短短数年间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开,陷入 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而且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 不顾客观实际地“一刀切”,加之吏治腐败,官 商勾结,结果最终损害的是百姓利益。难怪朱熹 评价说“介甫之心固欲救人,然其术足以杀人”, 再好的变法,也不能牺牲普通百姓的生存为代价, 否则,只会走向反面。 • 启示 :改革措施要严密,要稳步推进,不能急 于求成。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场 “ 窝 里 斗 ”
宋神宗重用王安石新法,引起满朝重臣的反对。王安石任宰相,4年 后皇帝迫于众议,王安石免相,不出一年又调回开封平章如故。王安石 再相一年九个月,终被罢免,变法基本失败。可惜的是,赵顼只执政18 年,38岁就“驾崩”了。宋朝从此走上了下坡路,改革、反改革成为社 会的主要矛盾 。他的儿子赵煦即位,即宋哲宗。当时赵煦还是个娃娃, 于是由太皇太后也就是赵煦的奶奶垂帘听政。太皇太后本就不同意改革, 一旦垂帘听政立即重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变法全盘推翻。然而8 年后,太皇太后死,赵煦亲政,马上重新重用当初支持变法的人士,把 保守派赶出朝堂或贬往外地,此时司马光已死,但仍被追贬,几乎被破 棺鞭尸;他主编的《资治通鉴》险些被毁版,苏轼兄弟则一贬再贬,宋 哲宗赵煦真正在位只有6年多,死后由他的弟弟端王赵佶继位——这就是 写得一笔“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宋徽宗执政之初,贬斥了哲宗时严 厉整肃元祐党人的几个朝臣,并给司马光等恢复名誉。但这位“书法家” 皇帝是反复无常之人,不久就又对元祐党人再次整肃,且更为严厉,苏 轼、黄庭坚的诗文列为禁书, “书法皇帝”赵佶也感到无法收拾局面, 遂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恒,自己当起了只享福不管事的太上皇。赵恒 (宋钦宗)只当了一年多皇帝,在此期间也想力挽狂澜,怎奈北宋王朝 已病入膏肓,谁也不能妙手回春了。很快,金兵便攻破开封,徽宗、钦 宗父子双双当了俘虏,北宋由此灭亡。 北宋灭亡当然不全由这一场“窝里斗”所造成,但肯定同长达10年对 “奸党”的整肃有密切的关系。灭北宋者,非金人也——实乃北宋自己, 乃长达10年的内斗“大折腾”。
• 材料四 “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 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 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 ——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王安石由于没有注意变法的策略和协 调好各种关系,导致全国上下“非议介甫…人人归咎于介甫”。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王安石没有处理好朝中大臣的关系,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 决裂。这当中有人原来是他的靠山,如韩维等人;有人原来是 他的荐主,如文彦博、欧阳修等人;有人原来是他的上司,如 富弼、韩琦等人;也有人原来是他的朋友,如范缜、司马光等 人。虽然他们都是一时俊杰,朝廷重臣,却因为不同意王安石 的某些做法而被逐一赶出朝廷。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 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 国方略。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 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身不再往来。 其次,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失去了变法的社会基础。 王安石理财措施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 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 已。变法中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发展生产,恰恰正是 以青苗、免役等名目“加赋”的结果。这使他几乎把整个社会 作为“取财”的对象,因而在新法推行时,不仅遭到大地主、 大官僚的反对,后来也遭到贫苦百姓的反对,导致变法以失败 而告终。
新法的变质
1093年,宋哲宗赵煦亲政。 逐步恢复部分新法。但新旧两派 的纷争愈演愈烈,党争纷起。
到宋徽宗时,宰相蔡 京竟借新法之名聚敛钱财, 新法完全变质了。
元祐党籍碑
以司马光位代表的反改革派并不反对变法,主张 渐进变法,对于朝廷的弊病,司马光比王安石透 彻,像苏轼便希望渐改渐进,而不是“求治太急, 听言太广,进人太锐”;由于实施的激进,变法 得不到响应,苏轼、苏辙兄弟也站在反对派一方。 王安石没有最大限度的统一思想,变法不仅没有 补天,还引起了士大夫集团内部的斗争。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启示
• 王安石变法存在严重不足,在变法 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 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 政税收,如均输法是利用国家行政 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 段来积累国家财富。 • 而且新法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
变法曾一度使国力得到提高。但 长远来看,其弊端也日益浮出水 面。比如,均输法与市易法原本 是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 重利盘剥的新政策,却蜕变成国 家垄断市场、货源、价格,甚至 批发与零售也要先过政府官员这 几道关口。于是,大中小商人一 齐步履维艰,致使城市工商业开 始凋零。此外,王安石冒失地启 用了一大批急功近利的新人,也 导致了变法声名狼藉。
谈王安石变法:改革帮了腐败的忙
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没有想到,这次改革, 不但阻力重重,而且一败涂地。比如青 苗法实际操作下来的结果却极其可怕。 每过一道程序,就被贪官污吏敲诈勒索 从中盘剥一回。在变法期间,甚至发生 了东明县农民一千多人集体“进京上 访”,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情。王 安石最后背着扰民和聚敛的恶名走向惨 败。
•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以得知,王安石推出 “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政府将青苗钱贷给贫民, 使之免遭兼并之家的高利贷盘剥,解决其生活与 生产问题,是一项“惠民”政策。但是当他推向 全国时,却南辕北辙了。青苗法虽限制了大地主 高利贷部分利益,缓解了贫农的燃眉之急,但在 执行中地方官为完成和超额完成放贷取息的任务, 实行硬性摊派。根据史书记载,虽然法定只有二 分的利息,但是经过层层贪官污吏的盘剥,最后 贷款农民要返回的利息竟然比高利贷还要高很多, 逼得农民“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宁 借高利贷,也不敢向政府贷款,“利民之政”变 成“扰民之举”。同样,免役法、保甲法、方田 均税法等措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和缺陷,
• 启示 改革要善于用人,防止那些投机钻营 的人利用改革谋私利;要加强改革阵营的 巩固与团结,壮大改革力量。
偏偏又碰 上连年大旱, 保守派趁机 大做文章。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 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司马光
1085年,宋神宗去世, 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临 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结果 新法逐渐被废除,变法派相 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 “元 佑更化”。
• 启示 :改革不仅仅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还要注意变法的策略,协调各种关系,不 能树敌过多,要做到“以民为本”。
• 材料五 所擢升数十人者,多有口才,而无 实行。恐日浸月长,汇征蘠进,充满朝廷 之上,则贤人日远,其为患祸,尚可以一 二言之哉。
• 从材料五可以看出,王安石在用人上有很大的失误, 起用了一大批虽顺从己见却阴险狡诈之徒,最终导 致“小人乱政”,“奸人坏法”。王安石最重要的 支持者与助手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 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人,尽是声名狼藉之辈, (奸臣册)。这些人初入官场时,大多做事尽心尽 意,尽显才干;但时间久了用人唯亲,排除异己, 并做事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达目的可以做出种 种人所不齿的事情来。如被王安石称为“护法善神” 的吕惠卿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期间,为达到取代王 安石的目的大说王安石的坏话,损坏王安石的名声, 还大肆提拔自己的兄弟和亲朋好友,大肆置办田产, 谋取私利。正是用人不当,所以变法后期才有宋神 宗的动摇和改革派内部的分裂,结果使参与变法的 人员闹得四分五裂,无法与强大保守势力的进行抗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