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形势与中国策略
南海问题现状及中国的立场
![南海问题现状及中国的立场](https://img.taocdn.com/s3/m/c17b68452b160b4e767fcf28.png)
论南海问题现状及中国的立场摘要:南海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升温的趋势,引发各方关注。
南海问题并非自古就有,该问题的出现和升温背景复杂。
南海争端涵盖了岛礁主权、资源开发、海上航行等多个层面,又因美国、东盟及区域内外其他大国的积极介入而具有复杂性和体系性。
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是一贯的,也为推动南海问题和平解决做出了不懈努力。
【关键词】:南海;危机;背景;述评今年以来南海局势风云变幻,5月底到6月初,越南、菲律宾等国再次高调挑战我南海主权,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使得南海事态更为复杂,南海局势成为全球瞩目焦点,未来发展牵动各方神经。
所谓南海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到南海的岛屿主权、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3方面的争议,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六国七方"。
历史上,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其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还表现为一系列持续和有效的政府行为,这为中国拥有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提供了确凿的法理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包括南沙群岛。
一南海问题的升温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并不存在南沙争端问题,70 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等国纷纷出兵占领其声称"拥有"主权的岛礁,南海争端开始凸显。
南海争端的直接原因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四国对中国南沙海域权益的侵犯,在这一原因的背后还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利益驱动下,片面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漏洞,对中国领海岛礁进行蚕食、侵占,并不断谋求既得利益的长期化、合法化和扩大化二是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自身需要,没有形成足够能力对南海实施有效管辖,客观上给外围国家染指南海造成了可乘之机。
当前的南海争端及中国外交政策
![当前的南海争端及中国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1d01e381ec3a87c24028c414.png)
目前南海争端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应对摘要: 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到了上世纪末南海却成了争议的焦点。
这主要是因为南海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觊觎。
而海权问题历来是重大的战略问题,维护海洋利益和海洋主权,是中国走向世界、成为真正的大国的必要步骤。
南海问题绝不仅仅事关资源、领土或者主权的问题,更在于大国战略的实现、保证国家崛起的空间与长久的国家安全。
因而,南海问题所面临的也将不仅仅是东南亚国家,更在于美日印等国家。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南海争端再次加剧,面对南海乱局,我国应采取新的对策,如加强南海海空军建设,加强对南海的管控力量,尽早开发南海资源,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等。
关键词:南海问题,争端,外交政策南海问题是涉及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以及外部安全环境的重要问题。
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一半存有争议,如果不能收回,不仅丧失国土,而且国家命脉将沦于他手,民族崛起更将成为泡影。
因此,南海问题是中国21世纪崛起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政策是“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关于政策的提出、发展等与本文关系不大的地方不再论述)。
这一政策使争议双方有可能将注意力放到经济的优先发展上来从而有利于将双方引向和平解决争端的轨道上来,“共同开发”也可以避免南海问题被美日等国利用。
为此,中国在经济、外交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签订了中、菲、越《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发表了中越双方《联合新闻公报》,但从目前南海各国所发生的事端来看,这些条约、公报都只是象征性的,并没有实质的约束作用。
海诸岛目前被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中国台湾控制。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国家对于南海主要是看重石油及其经济利益,而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于南海的战略位置则比较感兴趣。
而中国台湾与祖国大陆,在南沙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语言。
浅谈南海问题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论文2000字
![浅谈南海问题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论文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5d7ac4c0b1c59eef9c7b42c.png)
三一文库()〔浅谈南海问题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论文2000字〕南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的在南海主权归属上的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的经济、贸易运输、能源和国土安全都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南海问题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
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
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属于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
南海位居热带,平均水深1212米,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
由于其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元朝时期,南海就已经划入中国版图。
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包括清政府、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政权)一直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而且没有引起过其他国家的争议。
20世纪60年代,南海海底勘探出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从此围绕南海海域及岛屿的主权争议,成了亚洲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冲突点之一。
从70年代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开始占岛。
80年代,印度尼西亚、文莱也趁火打劫,混水摸鱼,向我国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利用东盟组织联合起来向我国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南沙群岛国际化,使我国南海及南沙群岛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被动。
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大量岛屿被占。
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
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本无争议的南沙群岛为何会形成主权争议如此复杂的南海问题呢?原因有三:其一,就是其本身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的“丝绸之路”。
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
中国在“南海问题”中的利益及应对策略
![中国在“南海问题”中的利益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003ac84daef5ef7bb0d3c0d.png)
大国争霸与殖 民主义(1)
1933年4月7日至13日,法国占领了南 沙群岛7座岛礁。7月19日,法国发布 占领告示。1933年7月25日法国在其公 报中宣布占领南海九岛,但法国人也 承认其中二岛“已住有中国渔民”。 中国政府在获悉此事后,在同年8月4 日由外交部 照会法国驻华使馆声明, “中国政府在未经确定查明以前,对 于法国政府占领之宣言,保留其权 利。” 我国虽与法国交涉,但事久拖 不决,到1939年日本将西沙、南沙群 岛一并占去改为“新南群岛”隶属当 时日人窃据的台湾高雄州高雄市。
3
4
5
1980年3月,印度尼西亚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
……
……
“南海问 题” 的现状
南海问题三大争端
岛礁主权归属争端
海洋权益争端(领海大 陆架与专属经济区)
海洋战略争端
南沙现状 “六国七方”
实际控制9个岛礁,其中太平岛 由台湾驻军
中国
印尼
实际控制1个岛礁,并主张3.5万 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 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 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 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 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 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 。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 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 就将近200亿吨。
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指 联合国曾召开的三次海洋法会议, 以及1982年第三次会议所决议的 海洋法公约(LOS)。在中文语境中, "海洋法公约"一般是指1982年的决 议条文。此公约对内水、领海、 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 (亦称"排他性经济海域"简称:EEZ)、 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
南海形式与政策
![南海形式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f4bc7d676a20029bd642dcb.png)
对南海局势的认识最近各种媒体把南海局势炒得火热,先是中越“割缆”、“维权”问题,再是菲美联合军演,似乎南海局势已经到了一触即发之势。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其中的纠纷动因、演变历史网上一搜比比皆是,无需赘述。
首先,南海问题是一个极端复杂的问题,涉及多国的主权和尊严。
历史与现实成因相互交织,特别是随着一些大国介入,形势发展有国际化趋势,更为复杂。
我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不能只看到己方的主权诉求,不能只看到当前的利益需要,还要考虑周边邻国的现实因素,还要分析未来发展的可能影响。
这一点很重要,它关乎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思维!什么叫战略,就是不谋一域而谋全局,不谋一时而谋万世。
其次,在主权问题无法立即解决的情况下,如何决策才最为合理、最为明智?邓小平同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应该是最为理智的战略抉择。
搁置争议,就是暂时不与越菲马等国讨论主权问题,留待时机成熟时再最终解决;共同开发,就是抓住南海最为关键、最为宝贵的东西——油气等海洋资源,抓紧开发和利用!须记住:资源才是最为核心最有价值的,而主权从法理意义上讲只是谋求国际社会的一种政治认同,前者是物质,后者是意识;前者是本质,后者是形式。
所以,南海问题的核心虽然是主权之争,但却不是当前最紧迫的,当前最紧迫的当是如何加快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才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务实精神之所在。
再次,南海之争宜缓不宜急,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央已经明确,今后20到30年甚至更远时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所谓机遇期,是一个国家发展最宝贵的时空条件,它具有稀缺性,很难得,必须紧紧把握;它具有决定性,对国家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决定性意义;它具有斗争性,始终面临外部因素干扰和破坏,必须靠战略博弈和斗争智慧来维护和保持。
近代500年来,因决策者保守和思想观念落后于客观现实,中国最少有四次错失过关系到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并因此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世界级难题:十六世纪以前经济、政治、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会落伍、直至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就因为中国没有抓住四次战略机遇期。
试分析南海争端的多方态度和解决策略
![试分析南海争端的多方态度和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7bde1da240c844769eaeee7.png)
参考文献:
【1】 崔荣伟.国际机制与南海问题探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10).
【2】 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的南海主张》 2011-04-15
【3】 [美]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论[卜1].萧伟中,梅然,译国言实出版社,1997:419.
3. 北方俄罗斯等国的态度
俄罗斯对南海问题干涉少,由于国内经济状况的糟糕,无暇顾及东南亚局势,虽然说如今中俄两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际上,俄罗斯人品并没有那么好,俄罗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爆发南海战争,那么俄罗斯的任务不是插手南海,而是坐山观虎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而地处北部边界的朝鲜本来就是危险因素,没法作为中国的合作方;西北的内陆国与南海牵扯不大,但可能随时制造边境混乱,是中国腹背受。
Hale Waihona Puke 中方一贯主张并致力于通过双边友好磋商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2】
在最近新加坡召开的亚洲安全会议上,美国防部长盖茨发言中,提醒中国“如果继续在南海等争议水域就自然资源的问题欺压邻国,中国有可能无法在亚洲繁荣的经济中继续获益”这是既之前美国在菲律宾表态不牵涉南海纷争之后对中国的一次所谓“警告”,美国一方面对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眼红,另一方面在东南亚地区,美国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牵制中国。日本紧跟美国行动,进行施压,将对中国石油南海通道构成压力。
巴基斯坦对于南海问题,只能给予中国政治支持,一者是因为巴基斯坦离南海远,二者是因为巴基斯坦国内动荡,政治危机以及塔利班都是巴基斯坦国内的头等大事。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73b7f6448d7c1c708a14567.png)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越南、菲律宾在南海频频找事儿,挑起争端,最近越南又大搞军演,无视中国领土主权。
越南等早与美英等国家企业公司合作在此开采资源,中国政府在处理此问题上,应该是有一个底线的,软硬兼施,彰显大国风范。
学生对此热点问题比较关注,大部分同学的意见是南海摩擦不可避免,不能一忍再忍,但能不打就不打。
1、可以采取经济制裁,要做到让他们认可中国老大哥的协作和帮助。
其实他们都是看到中国不愿意打。
小国的背后肯定有大国在支持,如果引起争端和战争,就会把美俄引到南亚的争端之中,从而引发危及全球,更是危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
现在的国际环境与79年已经完全不同,而且中国一旦和越南打起来了,面对的将不止一个越南,而是所有和中国在南海有领海争议的国家,还有日本,印度以及美国在不同程度上的介入,可以肯定的说,这次美国绝对会站在越南,菲利宾一边,中国将在外交上变得极其孤立和被动。
虽然在军事上中国打败越南不成问题,但军事行动是为政治服务的,而在目前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这个军事行动无论结果如何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政治后果,和非常有限的政治利益2、东盟一体化因素。
自东盟一体化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针对中国的一个鼻孔出气的态势,导致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面对的力量从一个个小国变成了一个集团。
这在政治上造成不利于中国的态势。
虽然说美国南海政策是在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为代表的地区外大国在南海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更为南海争端添加了不安定因素。
3、在目前形势下,中国应该把重点放在巩固已经控制的岛上,采取守势,并尽可能在实际控制区开展国内旅游线路和度假区,让南海不再遥远,并让国内普通民众对这个地方的认识更深,更强,而不是只强调石油资源这些普通人没法联系到的东西。
另外,平民一旦介入,将进一步阻止其他国家试图控制这些中国已经实际控制了的岛屿的野心,任何试图抢占这些岛屿的企图,面临的将不再是军事的抵抗,同样还有平民伤亡的问题,这在争取国际舆论同情上极其重要。
中国南海海洋环境治理策略
![中国南海海洋环境治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56aae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3.png)
中国南海海洋环境治理策略中国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交通枢纽和资源开发区域,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南海海洋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保护南海海洋环境,制定科学的治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南海海洋环境治理的策略。
一、加强立法和执法为了有效治理南海海洋环境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工作。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在南海海域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海洋活动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法律的实施和执行。
只有通过法治手段,才能有效维护南海海洋环境的整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跨区域合作南海是多个国家共同拥有的海域,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治理南海海洋环境问题。
建立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同时,推动南海周边国家签署海洋环境保护协议,建立共同的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和机制,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南海海洋环境。
三、推动生态保护和恢复南海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域之一,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破坏。
为了保护南海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划定禁渔区和保护区,保护珊瑚礁、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
同时,加强海洋生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确保南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四、推动海洋污染治理海洋污染是南海海洋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有效治理海洋污染,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污染事件。
同时,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清洁生产,减少海洋污染的发生。
此外,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有效处置突发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害。
五、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南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但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9a571355270722192ef7a1.png)
南海问题内容提要: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
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
南海问题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问题,海洋政治社会中的大国博弈等等。
关键字:南海问题;海权;海洋政治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南海诸岛的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典籍,都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
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也都承认中国队南海诸岛的主权。
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相关的周边国家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
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
这些国家利用《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对其有利的条款,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公然抗争,大大提高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逐渐造成了今日南海的局势。
目前,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中国政府管辖之下。
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中国,但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中国仅控制着9 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
有关国家抢占我南中国海岛礁约50个。
其中越南占据着南沙的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9 个,印度尼西亚2 个,马来西亚抢占9 个,文莱1 个。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国家开始分别在所占据的岛礁上修建飞机跑道,建渔港、灯塔和旅游观光点,并纷纷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沙地区的油气资源。
一些国家自从涉足这一海域后,短短十几年时间,已从南海获取了重大经济利益,有的甚至从贫油国变成了油气资源出口国。
到90年代末期,这些国家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余个和油气田180个,仅1999年就年产石油4043万吨、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分别是我国1999年整个近海石油年产量和天然气产量的2.5倍和7倍。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b0409b42af90242a895e5a1.png)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导读:南海问题分析: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
菲律宾、越南等国通过与区域外的大国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从而借助区域外大国的力量,与中国进行抗衡,进而获取所谓的“主权”。
论新形势下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
![论新形势下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b4f2f2f647d27284b7351ce.png)
论新形势下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摘要中国对南海之主权,有着充分的理据。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是中国对南海争端的重大善意释放,然而时下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缔造的互信机制已面临困境。
南海争端并不仅仅是岛屿本身的主权归属问题,还涉及其在各国在南海划界中的地位,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开采等问题。
当前,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化。
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动作不断,试图加强对南海岛屿的控制,有意造成既成事实。
同时,围绕南海主权争端的“美国因素”日渐突出,美国成为影响南海争端的重要外部因素。
对于南海局势的恶化,解决南海主权已经刻不容缓,不能久拖不决。
关键词南海主权法律手段政治手段军事手段本轮南中国海,作为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幅员辽阔,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域,其间更是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岛、礁、滩、沙等。
地处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南中国海不仅拥有着异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深海动植物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南中国海海底蕴藏着令人瞠目结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蕴藏量达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美誉。
相比较于她拥有的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南中国海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加不容小视。
目前在领海上,我国与一些国家存在领海权益之争,其核心利益就是海洋资源之争。
目前,我国在南海只实际控制9个岛屿,而越南占领了29个,菲律宾在了10个,马来西亚占领了3个,印度尼西亚占领了2个,文莱占领了1个。
中国南海主权遭到了进一步蚕食,解决南海问题已经不能在久拖,而现阶段和平解决南海主权争端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政治手段,即通过外交谈判,协商解决;二是法律手段,即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或者诉诸国际法院;三是军事手段,即以武力维护我国是主权完整。
一、政治手段解决南海争端我国一贯主张通过友好协商等政治手段解决南海主权争端,因此以政治手段解决南海主权争端首选。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手段是指法律手段以外的争端解决方法和争端当事国以外的第三方解决方法,主要包括谈判、协商、斡旋、调停、和解、调查。
我国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从博
![我国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从博](https://img.taocdn.com/s3/m/a10331791ed9ad51f01df250.png)
我国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南海问题摘要:近年来,南海问题呈现出不断升温的趋势,引发各方关注。
南海争端涵盖了岛礁主权、资源开发、海上航行等多个层面,又因美国、东盟及区域内外其他大国的积极介入而具有复杂性和体系性。
本文旨在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南海问题,并试图用博弈论的原理探寻我国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
一、南海问题的背景与博弈模型1、背景南海是位于东南亚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台湾本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印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中文环境皆以“南海”称之。
近代有人从英语“South China Sea”译为南中国海、中国南海,并成为该地区在国际上的通用名称。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这些岛礁被合称为南海诸岛。
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其外部界限由9条断续线组成(亦称'U形线'或'九段线'),是中国的传统海疆线。
所谓南海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到南海的岛屿主权、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3方面的争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海问题超越了简单的主权之争,而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领域和多主体的利益博弈,其趋势朝着多边化、国际化和长期化的方向发展。
其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六国七方'。
2、博弈模型综合上述背景以及博弈论的原理,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南海问题的基本博弈模型:(1)、2个或2个以上的参与者: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以及潜在的参与者:美国以及英法西方国家。
(2)、博弈有参与各方为之争夺的资源或收益: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南海具有地缘政治上的重要价值。
南海作为海上运输通道,连接亚太地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国际航道。
南海问题众生相及我国策略
![南海问题众生相及我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b3c273faaea998fcc220ef8.png)
党情国情摘要:自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就被美国视为争夺世界领导权的强力竞争者。
为了阻遏中国的快速发展,美国制定了“亚太再平衡”战略。
以美国为首,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为马前卒,挑起争端,恶化了南海问题。
东南亚其他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南海问题有不同的态度。
南海问题已成为中国崛起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我国已从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制定了相应的策略,打出了灵活的组合拳。
关键词:南海问题;各国反应;策略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异常复杂: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着南沙西南部海域。
因此,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82.3平方公里,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且南海拥有着巨大的石油储量,号称第二个“波斯湾”。
此外,南海还是我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渔场。
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不少东南亚国家利用《联合国海洋公约》的漏洞,开始颠倒事实,铤而走险,觊觎、侵吞中国的南海。
南海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存在,而在中国崛起和美国阻遏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日益演化为当下的热点问题。
针对南海问题,各个利益相关国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
我国已在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制定了相应的策略,打出了灵活的组合拳。
一、南海问题众生相1.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美国虽然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国,但其是左右南海问题走向的关键因素。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已经稳居超级大国地位超过20年。
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的优势地位渐渐丧失。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如果按照平均购买力等指标换算,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中国现在还是大量外资涌入的主要地区。
这引起了美国的恐慌。
正如同当年英国不想让德国强大起来一样,美国也不愿意中国强大起来,挑战它的世界霸主地位。
谈我国南海战略的形势论文
![谈我国南海战略的形势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03811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f.png)
谈我国南海战略的形势论文南海亦称南中国海,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是全球最重要、最复杂的商道和水路之一。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我国南海战略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谈我国南海战略的形势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谈我国南海战略的形势论文篇一《我国处理南海主权争执的战略和策略》【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众所周知,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海洋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是,由于南海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及丰富资源而成为东南亚相关国家争夺的焦点,围绕南海主权展开的斗争愈加激烈。
目前,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使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到破坏,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处理南海主权争执上采取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关键词】南海;主权争执;战略;策略一、南海的重要性及其主权争执的由来(一)南海的重要性南海亦称南中国海,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是全球最重要、最复杂的商道和水路之一。
它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亚、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中国维护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
平时它可以作为商船补给及临时避风场所,战时亦可作为战舰的前进基地。
显而易见其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从地缘战略来看,南海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要冲,其西南方通过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相接,东北方控制进入东海和通过东海进入太平洋的通道。
南海不仅是维系亚洲与澳洲海上航线的捷径,而且也是世界上海上航运的主要通道之一。
它是世界海上航运的重要通道,日本更视南海为其海上生命线,它每年从中东进口原油的85%必经南海通道。
同时南海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
南海由于占据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可以说,谁控制了南海海域的海峡与岛礁,谁也就在当代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南海还是一座资源宝库,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包括海岸带土地、港口、油气、生物、矿产、海水、海洋能、旅游等资源。
中国南海问题之现状与对策[1]
![中国南海问题之现状与对策[1]](https://img.taocdn.com/s3/m/1c9e3d8f51e79b89680226fb.png)
中国南海问题之现状与对策近年来,中国南海问题不断升温,南海之争愈演愈烈。
在域外势力的干预下,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受利益的驱使,不顾历史与国际公约,不断肆意蚕食我国南海海域,肆意开采我国南海资源,牟取暴利。
在美国等“域外大国”介入下,南海问题几近白热化,一度成为国际热点。
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各种资料充分证明,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法理的正当性,包括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都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在《联合国海洋公约》出台及生效前,包括美、法、英甚至越南出版的地图和海图上,凡是涉及南海的,都标有中国主张的“断续国界线”。
这就证明了“断续国界线”原本就是世界公认的。
但是自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目前南沙被分割的基本形势是,越南基本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印度尼西亚虽没有直接占据岛礁,但其单方面宣布的专属经济区涵盖了中国传统海域线5万平方公里。
文莱也对中国的南通礁提出领土要求,企图划走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南海问题夹杂着太多的经济与政治利益,首先,南海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比如前述所说的“可燃冰”,岂能不引起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窥视之心呢?其次,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界处,连接着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亚太地区和中东,非洲与欧洲,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国际航道,而南海西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更是被称作“海上生命线”。
南海问题与中国的海洋战略
![南海问题与中国的海洋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ef0222ea4afe04a1b071de50.png)
南海问题与中国的海洋战略摘要:南海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国家外交的重点区域,海上安全的重要战略方向,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战略的重点关注区域。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南海对于中国的海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南我国南海权益却时常遭受侵犯。
近年来,南海海上安全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大国插手南海的态势仍然存在;海上战略通道问题日益凸显。
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南海问题;中国;海洋战略南海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意义重大,南海是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总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排在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海,其中中国拥有的海域超过260万平方公里。
而南海诸岛是对南海中中国诸多岛屿、沙洲、暗沙和浅滩的总称。
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其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南沙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另一个是临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
一、南海问题由来和中国拥有主权的依据(一)南海及其地位南海亦称南中国海, 是指位于北纬23b27c至南纬3b00c,东经122b10c至东经99b10c之间的海域, 总面积约350 万km2。
中国地图右下角标有9条断续的国界线, 有“九段线”等称谓, “九段线”内岛屿面积约13 km2, 海域面积约260多万km2。
南海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意义重大。
(1)“南海关系到中国的生存空间和长远发展。
中国人均陆地面积为0. 008km2, 远低于世界0. 3 km2 的人均水平, 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1](p. 52)。
而中国的人均海洋面积和资源等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2](p. 17)。
(2)南海对中国的安全非常重要。
“1840年至1949 年间,日、英、法、俄、德等国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0余次,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84次”[3](p.1225)。
南海问题原因、策略及解决方案
![南海问题原因、策略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d4011e6bd97f192279e9e6.png)
吕晓伟:南海争端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海洋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边界、国防和海洋权益。
近代,清王朝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了所有中国人忽略海防将导致怎样的结果。
直到今天,东海钓鱼岛、南海争端、台海问题,仍在折磨着每一个中国人。
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弱势显而易见,没有航母并不是最大缺憾,领土不完整才是中国最大的痛。
放眼南眺,祖先留下的蓝色海洋现在还好吗?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有争议的有150万,其中相当部分已经被外国实际控制或蚕食分割,丢失的海洋国土面积相当于上世纪沙俄从中国割去的陆地疆域的总和。
一半海疆被明抢,中国什么时候变成了唐僧肉?这其中,情况最严峻的要属南海诸岛。
一、现状:好岛屿被周边瓜分殆尽,海疆“九段线”名存实亡目前南海诸岛的情况是,越南占了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占了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了5个,占据得最肥。
还有印尼和文莱分别占了2个和1个。
中国实际控制9个,大陆8个,台湾1个。
现在看来此地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国版图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最近,中国南海争端又起,风云突变。
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将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屿划入自家版图;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先是抗议我旅行团前往西沙群岛,又任命了西沙群岛主席。
美国调查船被围堵事件一波未平,驱逐舰“钟云”号赶来护航一波又起,短短一个月内,中国海疆频频告急,围绕南海岛屿、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明争暗斗,让这一海域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诡异。
这一轮抢占南海小高潮的导火索,就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向联合国提交大陆架划界方案,否则相关要求不予承认。
这就给那些非法占据我国南海诸岛的国家一个取得国际承认的机会,试图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的圈地运动抢得先机。
当人类已经从圈地走向圈海,南海就貌似是蓝色圈地的最后空间。
于是展开了新一轮的口水仗。
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
![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8bf316c0912a21615792928.png)
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1、中国南海的历史与现状目前,实际控制情况是:东沙群岛,由台湾实际控制。
西沙群岛,经过1974年西沙海战,由解放军控制。
中沙群岛,仅露出水面的黄岩岛,目前中国和菲律宾都没有驻军。
南沙群岛,情况则要复杂的多。
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西方称Thespuyslyis-iands)位于北纬3°37至11°55′,东径109°43′至117°47′,南北长大约550海里,东西宽约650海里的海域;西起万安滩,东至海马滩,北至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海里(约合82万平方公里)。
南沙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能露出水面的有36个。
在南沙又可分为东、西、南、中4个岛礁群。
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2、中国南海问题的核心总的来讲,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
首先,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拥有产量丰富的渔场。
根据中国相关部门的探测,预测南沙海域油气资源潜量为320亿吨。
2010年,我过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而原油进口中,70%需要通过海运完成,这意味着,中国有近1/3的原油进口需要通过南海,南海对于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实在太重要了。
不仅如此,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和韩国,进口的原油也全部从南海水道通过。
我国只有牢牢的控制住这条生命线,才能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可以对日本和韩国,形成战略钳制。
同时,南海自古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侵蚀这些岛礁,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上的伤害,是不可容忍的。
形式与政策-南海问题与我国的基本政策
![形式与政策-南海问题与我国的基本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59e8779402d276a200292ef5.png)
南海问题与我国的基本政策坦荡无垠的中国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8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
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
一、南海问题现状1、中国南海概况南海是位于东南亚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台湾本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沙群岛地处我国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
现属海南省辖区。
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
此外,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
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
2、南海问题的现状南海目前的现实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被周边多个国家占领并在不断搅局:第一,多国侵占中国岛屿。
其中,越南侵占29个岛礁、菲律宾侵占了9个、马来西亚侵占5个、文莱侵占1个。
中国大陆和台湾省仅实际控制着8个岛礁。
第二,多国扩充军备拟强占南海岛屿。
近年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为巩固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加快了海军建设步伐,不断更新武器装备,不惜重金购买军舰,提高立体作战能力。
第三,自定法律宣示主权。
有关国家企图把其占领中国的南沙岛礁合法化。
第四,大国插手。
南海地区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资源引起区外大国的关注。
美国、日本和印度基于政治、经济和战略目的,利用各种手段不同程度地干涉南海问题,使南海问题越来越复杂化。
二、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南海问题之所以产生,主要有如下原因:1、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2、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形势与中国策略一、南海问题升温的原因中国拥有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二战”之后相当长时期内,南海周边没有任何国家对我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岸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辖权,南海周边国家据此纷纷提出各自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并公然把其主张范围扩大到我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有的甚至侵犯我领土主权,并与我国在南海主张的管辖海域形成大面积重叠。
近30年来,中国南海一直是国际争端最多的海域。
关于南海争端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南海地区岛屿主权和专属经济区划分等引发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刘楠来研究员指出,南海争端概括地讲有三个方面:一是岛屿的领土主权之争。
二是海域的划分涉及国家的主权权利与资源。
三是南海航行的问题。
我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有岛屿领土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议,在航行方面还涉及美国、日本等国。
所以,南海问题具有复杂性,争端的类型多,涉及的国家多。
美国在1995年专门对南海问题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在南海享有利益,要求保证美国在南海航行自由。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贾秀东特聘研究员表示,由于发现南海有石油,现在对南海油气储藏的估计一直在增加,所以有些国家出于经济的需要,也对本来属于中国主权的岛礁及有关海域提出一些要求。
实际上,南海问题不光是油气资源的问题,还是一个战略通道,所以,它也具有比较重要的战略位置。
关于近期菲律宾主动挑起黄岩岛争端的原因,部分学者主要从菲律宾的内政外交以及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予以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认为,此次南海争端升级源于菲律宾误判形势:第一,美国的介入,让菲律宾存有幻想;第二,国内经济较为糟糕,菲律宾想把注意力引向国外;第三,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变了,尤其是自主设计的“海洋石油981”在南海首钻成功。
中国航母平台的海试成功,预示着南海方面有了更为立体的防护,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的关系发生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许利平研究员表示,菲律宾三番五次地挑衅中国,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形势,另外一方面是给美国重返亚太充当马前卒,“拉大旗扯虎皮”。
美菲“防务条约”不过是两国用来牵制中国的一张心理牌,看穿了它的本质后,中国就不必对美国因素顾忌太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董漫远研究员分析,菲律宾南海问题的关注急剧升温的主要原因:一是急于获取海洋油气开采的经济利益。
二是菲律宾政府在发展国内经济民生、应对伊斯兰武装方面都很乏力,需要转移矛盾。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快速发展以及中国长期推行的周边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南海周边国家的挑衅行为。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祖贵教授指出,南海问题成为热点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因为中国强大了,所以美国会寻找可以制约中国的因素。
二是中国越来越强,周边一些国家的焦虑感和不安感越来越强。
目前中国还没完全强大起来,这些国家只有利用现在这个时期,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需求和利益主张。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不仅会使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受到影响,而且过去用十几年的时间构建的与东盟国家基本稳健的框架也会面临着崩塌。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认为,中国对周边国家曾长期采取了怀柔与羁縻政策,就是我们给周边国家一些物质好处,从而实现睦邻友好,实际上就是花钱买平安。
但是,当长期单纯采取所谓怀柔政策时,有些周边国家就会采取骚扰政策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目前,南海区域岛屿归属、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争议颇多,部分学者认为,正是法理界定存在交叉与争议,导致主权争议升温。
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少将认为,从法理上讲,南海问题非常复杂,因为中国宣称的九段线在法律上不明确,九段线属于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线、领海线还是国界线存在争论。
但是越南通过的法律,就是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已经把本来属于中国九段线以内划走了117万平方公里。
菲律宾也是通过领海专属经济区法划定了专属经济区范围。
专属经济区最主要的就是捕鱼区,由于中国现在讲的是在传统海疆线以内捕鱼,但是从我们国家法律上又找不到,所以才造成这样的争端。
刘楠来研究员认为,我国并不缺乏可为南海诸岛属于中国领土提供有效法律依据的国内法律规定,现有的法律在这方面已有明确规定。
中国未来需制定“海洋基本法”可以把我国的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法律化,进一步明确我国的海洋权利主张和我国在海洋事务方面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海洋法制和海洋管理体制。
二、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近年来,美国由于两场战争的消耗和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不得不在全球调整战略布局,针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东亚地区日益显著的战略地位,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加大在东亚地区力量投射的步伐逐渐加快,这一切都在影响着南海地区相关国家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外政策的设计,并对南海局势的紧张起到了直接的推波助澜作用。
部分学者认为,美国的对华外交战略,导致近期南海局势的升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认为,近两年南海如此多事,首先要看美国在这一区域对华的外交战略。
美国在整个亚太的外交,就是力图在该区域争取朋友。
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美国这一外交攻势非常明显,就是在亚太赢得更大的外交影响,减少中国外交在亚太的影响力。
在周边国家最近持续反复地在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闹事,背后都能看到美国的影子。
总的来看美国是积极、有节制地鼓励支持周边国家对中国保持低烈度的制约,同时确保自己不要有大麻烦。
阎学通教授认为,美国现在想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存在。
中国的实力在上升,如果美国不加强它在该地区的实力,就等于是相对下降。
美国希望维持在东亚的主导权,而不想与中国分享。
然而,美国心里想要加强在东亚的存在,但面临着物质实力的力不从心。
第一,经济上正处于困难时期。
第二,军事上美国正在进行着三场战争,无法向东亚增兵。
这就造成了一种困局:美国希望加强在这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存在,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南海紧张局势背后有美国的身影,但是部分学者指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具有复杂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庞中英教授认为,从美国的角度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主张南海问题“多边化”,而不是明目张胆地与东南亚国家站在一边。
第一,奥巴马政府一直高调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试图占据国际道义高地。
第二,美国讲的南海问题“多边化”是指大多边,是超越了地区的国际“多边化”,是自私的,即为不是南海和亚洲国家的美国势力干涉南海问题提供工具。
第三,从外交上看,这也不是公开与中国叫板,而是向中国提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李家泉研究员认为,中国南海的纠纷与美国无关。
美国并不是当事国,只图搅局而已。
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和平崛起,总是千方百计挑拨中国与中国邻近的周边国家的关系,给中国制造麻烦。
美国在南海的总战略是不战不和。
美国不想在南海发动战争,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力量,这样的战争对美国并无任何好处,但美国又总想制造一些矛盾,让亚太地区国家互相对立、互相防范,从而都向美国这方面示好。
董漫远研究员认为,2012年4月底,菲律宾外长和防长共同访美,美菲2+2会议召开。
但美国对黄岩岛问题的“不干涉”表态,似乎并未让菲方如愿以偿。
美国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该问题。
这个表态打击了菲律宾的气焰。
它是美国从全局出发,经过慎重考虑,正确认识了美中关系意义之后的一个表态,而非脑袋一热的宣言。
这表明美国很重视和中国的关系,毕竟美中关系是美国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
由于美国在南海问题立场上的复杂性,针对近期菲律宾在黄岩岛区域的挑衅行为,董漫远研究员分析,菲律宾方面可能有三大“错误考虑”:第一,错误估计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可能产生的效能。
第二,错误估计了美国重返亚太的含义,他们以为美国会支持菲方,会表示黄岩岛是菲律宾的,但美国并未给予如此表态,这对菲律宾的打击不小。
第三,错误估计了中国捍卫主权的信心。
总之,菲律宾实际上单方面“放大了美国的影响力”。
尽管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经常指手画脚,给相关肇事国家鼓劲打气,但是美国的底线还是比较清晰的。
张召忠教授认为,在近期的南海争端中,美国的主要态度是中国不能妨碍美国在中国领海以外海域的航行自由。
因为美菲军事协定不包括黄岩岛,菲律宾如果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美国不会动用1951年签署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和1998年签订的《部队访问协定》,这两个条约都不赋予美国这样的责任,没有这个责任保护菲律宾在美菲军事协定划定的界限以外实行这样的防御任务。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孙哲教授认为:虽然美菲是军事同盟关系,即使中国开火,打的也不是菲律宾而是被菲律宾宣称拥有主权的黄岩岛;即使是教训菲律宾也只能算是局部冲突。
三、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应对策略目前,南海岛屿的“声索国”过多,权利要求互相交叉,以及外部势力的介入倾向,都对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中国需要在时间进度、政策力度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认真筹划,以期缓解南海局势,乃至妥善解决南海争端。
部分学者认为,对中国而言,南海问题久拖不决,未来妥善解决的难度更大。
阎学通教授认为,对于南海领土争端,应尽快着手谈判解决,无限期拖延对中国弊大于利。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有两大经验可供解决南海问题借鉴:第一,边界问题的解决不以发展经济关系为基础。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经济关系的规模都不大,但在主权问题、政治关系和战略关系上却是非常可信任的伙伴,而与美国、日本这些重要的贸易伙伴的政治关系都不算友好。
同样,过去十年,中国与东南亚这些“声索国”经济关系有了巨大发展,给他们提供了单边免关税待遇,结果是矛盾依旧,政治和战略关系依然疏远。
第二,主权争端的解决应该着手于主权问题的谈判,不要寄希望于无限期的拖延,否则对我们不利。
针对中国民间对以武力解决黄岩岛乃至南海问题的呼声,部分学者认为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解决南海问题,尽量不要诉诸武力。
金灿荣教授认为,在国家战略层面,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不要给外界造成误解,把“和平发展”理解为“放弃武力”,把“外交优先”理解为“维稳优先”。
我们要给自己的政策和主张留有一定的模糊空间,不能让对方一下子看透底牌,这样才会避免对方的一些小动作。
张召忠教授认为,中国永远不会放弃使用武力,但除去军事之外还有很多工具。
目前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解决黄岩岛问题:第一,中菲可就黄岩岛周围捕鱼问题进行谈判,划定一个中国和菲律宾的渔区,避免以后的冲突,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中国和越南在北部湾的谈判。
第二,2012年4月菲方就15个区块进行招标,主要是油气开发向世界招标,但是其中3、4、5区块深入中国传统海疆线以内,中国应该就三个区块和菲律宾方面进行商谈,合作开发这三个区块油气。
第三,中国在自己主权的地方,比如黄岩岛泻湖,可以建造大型的互相连接的浮箱,形成海上平台,使之可起降飞机、船舶卸泊以及补给物资的储存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