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地址:邮编:435000
湖北武汉江夏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艺术学院程惠萌
联系电话:027 ——61340830 、027 ——83263681
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素养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程惠萌)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心,音乐教育已成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对儿童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以学习乐器为例,每年家长对于孩子学习乐器的培养人数都是不断增多。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对于音乐的节奏感不强,乐感感受能力差等,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的进度,同时也让家长们颇为头疼。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学习音乐之前应先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他是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的,切忌急功近利的心理。
2要以兴趣引导为原则,不要强制性教育,以免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
在这一点上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导向,让孩子学习各种乐器,结果到后来孩子不仅在学习过程中会和父母产生抵触情绪,而且会对乐器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孩子本身对音乐并不感兴趣的话,可以先以欣赏各种短小的音乐小品或选择优秀的儿童歌曲(如很多动画片里的歌曲等)入手,让孩子感受音乐认识音乐。
3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的要与孩子有互动性。因为他不仅能够及时的反馈孩子对音乐的接受能力,而且还能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接下来,笔者将从节奏、音高、乐感三个方面来分别论述他们的训练方法。
一.节奏的训练
节奏是事物的韵律,是事物的固有属性。音乐中节奏简单的说是声音强弱、长短的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等千变万化的组织形式。因此在对孩子培养音乐的节奏感之前首先要让孩子认识什么是节奏。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很多声音都是有节奏感的:如火车的运行声,海浪的潮汐声,人走路的脚步声,动物的各种叫声等。让孩子在平常生活中寻找各种事物的节奏并比较他们的不同。这样有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以后,再回到音乐中就能感觉到音乐中的各种节奏型在生活中其实都能找出原型。例如:母鸡生蛋时的叫声:咯哒——实际是一个附点音符节奏的变型,公鸡的打鸣声:喔喔喔——是一种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等。在对节奏有了感性认识以后接下来就要让孩子找出每种节奏型的不同特点,也就是各种节奏型强弱、长短的变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中。例如:切分节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中间长两边短,两边音符的时值相加刚好等于中间音符的时值,从强弱规律上来感觉是弱、强、弱,就仿佛是一个人挑着一桶水,人在中间水在两边,人的重量是最重的而水的重量则轻得多。
2音高的训练。在音乐中do,re,mi,fa ,sol,la,si是音乐中最基本的七个音级,因此如何唱准或听准这七个音的音高是音高训练的基础。在训练中对各种音级级数的构唱,是音高训练最为有用简单的一种方法。在练习过程中首先从二度音级开始构唱,每次构唱的过程中第一遍可用乐器先演奏一遍,仔细的听辨其音高的变化,第二遍可跟着乐器唱一遍找
到音高的位置,第三遍开始就让孩子自己进行构唱,在构唱的过程中每唱两个音以后可用乐器进行校对,如果正确则进行下一个音级的构唱,如果不正确则需反复练习唱准为止。另外为了提高孩子练习视唱的兴趣,还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使用孩子喜欢听和唱的歌曲的曲谱来练习。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欣赏一下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仅故事情节非常适合孩子观看,而且他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幽默的剧情中感受到音高的各种变换组合。
3乐感的训练。这个问题相对于前面我们所说的节奏、音高问题来说要复杂的多。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而且在训练过程中没有对和错,只有好听与不好听的结果。就象一部交响乐,不同的指挥家对相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欣赏者也会受自己不同的生长环境、文化修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作品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些因素并不表示乐感的训练就没有方法和规律可寻了。例如在孩子学习乐器或声乐的过程中,每一首作品在曲谱的左上角都会用意大利语标明相关的音乐术语:有的是表示速度的如:Adagio表示“柔板”。还有的是表情用语如:Agitato表示的是“激动”。此外在乐曲中,乐谱的下方还有一些字母如:p表示力度“弱”、f表示力度“强”等诸多符号。这些看似与乐谱没有多大关系的符号,其实正是提示演奏者对于作品处理的重要信息。可是在现实中笔者却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学了多年的乐器,能够非常熟练的演奏大型的乐曲,却对乐曲前面的这些字母的含义一概不知。足以见得家长和老师对于这种最基本的乐理常识的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是一首乐曲把节奏、音高弄清楚就完事了,至于对于作品的处理则是完全依赖于老师,对于孩子自身的乐感训练和对作品处理则忽略不计了。这也是一直以来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相比,音乐的技巧方面总是略胜一筹,而乐感方面却不尽人意的根源所在了。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乐感的训练应该是孩子从学习音乐开始就应该重视的。从练习一个音到一个短小的乐句,都应该让孩子注意到他表现的是音乐,是有情感的音符,而不是机械的动作。
此外,除了注意乐谱对于音乐处理的提示外,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听经典的音乐作品,也是一个培养孩子乐感的重要途径。但家长应注意的是:音乐最好以短小的乐曲为主,例如从一些名家演奏的器乐小品开始。在欣赏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对名家作品的处理加以分析,同时还可以选用同一作品用不同乐器或版本或不同风格来让孩子说出不同的欣赏感受,让孩子积极的参与,如何处理好音乐作品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