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书定价问题的认识

合集下载

图书定价调研报告

图书定价调研报告

图书定价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和目的: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图书定价进行,旨在了解当前市场上图书的定价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图书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针对一定数量的出版社、书店以及消费者进行调查。

调研结果:1. 市场上图书的定价水平较为分散,有的图书定价偏高,有的图书定价偏低。

2. 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图书的内容质量对定价有着重要影响,高品质的图书定价相对较高。

3. 其他影响定价的因素包括图书的发行周期、市场需求情况、竞争态势等。

4. 出版社和书店对图书定价的策略较为多样化,有的采用高价策略增加利润,有的采用低价策略增加销量。

5. 消费者普遍认为图书的定价应根据内容质量、市场需求和自身消费能力进行合理定价。

6. 本调研还发现图书的电子版定价相对较低,价格优势是其吸引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原因。

调研结论:1. 图书定价应根据内容质量、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确保价格与价值相匹配。

2. 在制定定价策略时,出版社和书店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进行差异化定价,以增加市场份额。

3. 针对电子图书的定价,应该注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调研建议:1. 出版社和书店可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了解,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定价策略。

2. 在制定定价策略时,重视与内容质量相匹配的价值定位,确保图书定价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

3. 针对电子图书,可以进行更具竞争力的定价,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电子阅读。

调研限制: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次调研的样本规模较小,调研结果可能有一定局限性。

进一步的调研需扩大样本规模,增加调查数量和深度访谈的机会,以提高调研结果的可靠性。

图书价格:需要认真审视的几个问题

图书价格:需要认真审视的几个问题
比 18 9 4年 增 长 了 3 .%。 ( )1 8 ~ 9 9年 涨 价 。 46 2 9 8 1 8
18 9 8年 开始 . 国家 经 济 体 制 改革 步 伐 加 快 ,与 图 书
价 格相 关 的一 系 列 改 革 措施 相 继 实施 。首先 ,国 家
逐 步减 少对 木 材 的价 格 补 贴 .图 书 出版 用 纸 价 格 大
了人 们 对 图书 价 格 的种 种 非议 ,认 为 图 书定 价 过 于
“ 高” 虚 .图 书价 格 “ 太黑 ” “ 份 太 多 ” 、 水 。不 可 否 认 .动 辄定 价 几 千 元 的一 般 图 书 确 实存 在着 价 格 严 重脱 离价 值 的 问题 .存 在着 虚高 定 价 的嫌 疑 。那 么 , 目前 情 况 下 .我 国 图书 市 场 上 的高 价位 图 书 的价 格 究竟 是 出版 企业 的虚 高 定价 还是 一种 价 格策 略 呢? 改革 开 放 以后 .随着 经 济体 制 改革 的逐 步深 入 , 国有 出版 社 已经 在 市 场 经 济 的大 潮 中逐 步 发展 为 自 主 经 营 、 自负盈 亏 的 出版 企 业 。 出版 社 既 然是 一种 面 向 市场 、 自主经 营 的企 业 ,就 必 须 按 照 市 场 规律 的要 求 .认 真 研 究 图 书市 场 需 求 .仔 细 钻 研 自己的 是 出版 企 业 的 随 意行 为 .还 是 有其 特 定 的 现 实基 础
版 企业 带 来 预期 的利 润 并 促 进 企 业 乃 至 全 行 业 的 发 展 .反之 .运用 不 当造 成 的后 果 则 也 必 须 由出 版企
税 、费 ,出版 社 税 、 费负 担 增 加 ;适 应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需 要 .很 多 出版 社 逐 步 转 变 为 “ 自主经 营 、 自 负盈 亏 ”的生 产经 营 型经 济 实 体 ,企 业 市 场 经 营压 力 加 大 :1 8 9 4年 l 0月 ,文 化 部 发 布 《 书籍 稿 酬 试 行规定 》 ,新 的稿 酬 标 准 比 1 8 9 o年 提 高一 倍 ,从 而 提高 了 图书 成本 。因此 ,到 1 8 年底 ,我 国图 书 9 5年 价 格 出 现 了改 革 开 放 以后 第 一 次 较 大 幅度 的 增 长 ,

教辅图书定价策略分析

教辅图书定价策略分析

中小学教辅图书产品定价策略分析摘要:金星教育深耕教辅类图书已久,自创立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在教辅类图书市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2017-2018年产品销售持续高速增长后,迎来了双减政策的出台,产生销售额增速放缓。

而定价策略作为图书发行企业经营及产品销售中的关键环节,定价策略将会对读者购买量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对图书销量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情况。

本文P公司为例,以其图书定价过程为主线,对P公司的中小学教辅图书的产品定价进行研究。

而后基于产品定价等相关理论对P公司的中小学教辅图书的产品定价策略进行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为P公司在中小学教辅图书产品中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关键词:教辅图书定价策略图书定价引言中小学辅助图书是我国所独有的图书类型,自其诞生至今已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目前的教辅图书市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

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近600家出版社中,约有90%出版社出版教辅图书,与之相关的文化企业更是有上千家。

根据有关数据,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辅图书的市场规模超200亿元,其中的图书种类超过20万。

中小学教辅图书作为图书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发展潜力巨大,也必然会吸引无数企业进入市场。

而在未来的中小学教辅图书市场中,如应试教育未出现根本性革新,那么未来的中小学教辅图书市场依旧是一片蓝海。

而定价策略作为图书发行企业经营及产品销售中的关键环节,在双减政策出台这一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科学定价以提升企业盈利,从而更好地适应保证自身市场竞争优势,成为了所有中小学教辅图书公司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拥有与“王后雄”、“5年高考3年模拟”、“志鸿优化设计”的“教材全解”的金星教育是中小学教辅图书中的领军人物,致力于中小学教辅图书出版30多年,曾经被称为教辅领域的“三驾马车”,先后出版了《中学教材全解》《小学教材全解》《小学教材全练》《现用现查》《基础知识手册》《走向中考考场》《同步作文全解》《阅读全解》等一系列知名教辅图书。

图书定价的经济学分析

图书定价的经济学分析

b kma k t Sb scc arcer. t i arce as s sc rs o dn r e mo e t n lz h o kp iig oo re ’ a i h a t s hs t l lo u e or p n igp i d }o a ay et e b o - r n i e c c
s r t g o p e e sv l . Th O s d r t n i h tt e b o r e S m O O Ol t ta e y c m r h n ie y e c n i e a I S t a h o k ma k ti O n p i i s c: t r — e e ie hi d gr e pr d c
价 模型 对 图 书定 价 策 略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认 为 图 书 市 场存 在 一定 的 垄 断 性 ,三级 价 格 歧 视 和 跨 期 价 格 递 减 是 图 书 市 场 的基 本 定 价 机 制 , 图书 市 场 容 易 出现 生产 过剩 :还 论述 了 欧 美 国家 的 图书 定 价 模 式 及 其 对 我 国 的借 鉴 意 义 。
dic i n t n ae d —p e dp iedg e so r h a i b o - r ig me h ns s rmia i a dc ln ar r a r ir s ina et eb sc o k p i n c a im; O e O O u t nO on s c c v rrd ci f O b okma k ti omm on AtI t t e e i a b ifit d cin o o re Sc . as. h r S r r u t f e n o o Ame ia n r p a o - r ig mo el r n a d Eu o e nb okp i n d c c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学术出版定价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涉及到多种因素,其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学术出版定价受到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影响,当市场需要量大,供给量与可供选择的出版物足够多时,出版定价就会相应下调,反之则上涨,这是 market-driven pricing 的基本规律。

2、出版成本与回报出版成本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也会决定着学术出版定价的高低,成本费用是确定学术出版价格的主导因素。

例如,一本学术书籍所需的印刷和纸张成本、编者和作者的稿酬费用以及图表和数据收集费用等成本都会直接影响一本书的定价。

3、品牌和知名度影响一个知名出版品牌或出版社会对学术出版定价产生重大影响,受到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影响,一个有声望的学术出版社可以为其出版的学术精品略微提高价格,比如大学出版社连续多年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出版社之一。

然而,如果一条新闻报道了作者故意捏造数据、怠惰写作的新闻,则从那以后就会对学术出版价有毁灭性的影响。

4、数字化出版方式和版权限制数字化出版方式和版权限制实际上是学术出版定价的一种新的重要手段和手段。

由于数字化方式可以大大缩短出版物的创作、编辑和印刷时间,从而降低出版成本,有限制出版物的数量和流通方向,则可以提高出版物的独家和垄断性,从而提高出版物的售价。

然而,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定价不透明学术出版定价不透明,给利益人带来了不便。

这是由于学术出版行业中参与者包括学者、作者、出版社、批发经销商、零售商、图书馆、读者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议程,不透明定价以及利益分配的不协调,使这个行业尤其复杂,最终使读者无法确定其购买得到的与所付费用相符合程度。

2、学术珍品过度定价学术珍品过度定价是学术出版行业普遍的现象之一。

学术珍品在学术界和书市上的价值往往是各不相同,而出版食品往往会基于珍贵程度高来制定不合理的价格,造成读者情感上的骗局。

我国图书市场价格分析

我国图书市场价格分析

我国图书市场价格分析我国图书市场价格逐年攀升,且已超过人们现有的经济承受能力,作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各出版社未能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没有按照规定的图书定价原则定价,以致我国图书市场连年萎缩。

为使我国图书市场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必须端正经营思想,改革定价制度,优化选题,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图书是为记载、传播、积累各种知识和思想,用文字、图画和其它符号记载在一定的材料上并经印制出版的各种形式的著作物。

它是出版物中最主要的,但并不代表所有出版物。

现代意义上的出版物中除图书、报纸、杂志外,还有音像制品、缩微制品、计算机软件、磁盘、光盘、磁卡、数据库等各种电子出版物。

这里,本文就现代意义上的出版物及市场价格加以分析。

图书是科技成果的体现,是知识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知识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具,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由此,图书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图书的价值是由花费在图书生产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图书的使用价值在于它能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要。

正是由于图书具有此属性才使它作为一种产品进入图书市场。

因此就要有一定的价值尺度———价格。

图书的价格是图书价值的货币表现。

图书价格的确定,建国前是由各家出版社各定各的价,一本书的售价在各地也可以不一样。

建国后,1950年12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出版总署联合发出了《关于1951年春季教科书的售价及生产供应办法的决定》,首先在教科书的售价上划一了全国各地的售价。

1956年2月18日文化部发出了《颁发全国杂志、书籍定价标准的通知》,在其定价标准表中规定得很细,分列定价类别11类,又在大类下有分类项目26项,每印张定价标准15项。

这个标准的实施,不仅对贯彻“保本微利”的方针,稳定书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图书统一定价的开始,也是以正文印张计算定价办法的开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与发展,纸张价格的上涨,图书定价又有所突破,实行控制利润率、参照成本定价。

图书定价失范状况探析

图书定价失范状况探析
6 67 21 4 6 7 6 045 6 2 3 o2 7 6 0 3 207
图书 销 售 额 ( 元) 万
508 479 673 8 16 770 606 877 5 84
每 印 张 定 价 ( ) 兀
02 1 .3 03 6 .o 03 0 .3 03 9 .5
03 5 .9
04 4 .8 05 8 .9 07 9 .6 09 0 .6 1 2 . 4 0 10 5 .6 11 5 .1
09 2 .8
10 5 .5 10 0 .7 10 0 .7 09 9 .8 09 9 .3 09 8 .0 09 4 .0
售 物 价 指 数 平 直 甚 至 趋 降 的趋 势
线 相 比 .图 书 每 印 张 单 价 是 在 不
版 系 统 总 利 润 的 贡 献率 仍 举 足 轻 重 。 图书 销 量 的 增 长 或 每 印 张单 价 的提 高 是 导致 图 书利 润 增 长 的 两 大 因素 但 图 中 的 图 书 总销 量

维普资讯
■ 曼
目 西
20 0 6年第 1 1期
出现 、 电子
8月 4 日,新 闻 出版 署 转 发 了 国 家 物 价 局 《 于改 革 书 刊 定 价 的 关 意见 》 ,正式 实施新 的书刊 定价 制 度 。该意 见规 定 除教材 、课 本外 . 各 类 书 刊均 按 保 本 微 利原 则 .也 就是 按保 本价 合理 利润原 则 定价 .
说 明 :1同期 零 售 物 价 指 数 ( . 列于 表 中 以作 参 考 )以 1 8 9 7年 为 基 准 ; 2销售 指 向读 者 实 际销 售 的 图书 以及 直 接 向国 外 销 售 的 图 书 ( 包 括 新 华 书店 系 统 内批 发 ) . 不 ; 3数 据 来 源 于 《 国 出版 年 鉴 》 。 中 。

图书销量与定价的制约关系

图书销量与定价的制约关系

图书作为一种主流的出版物,展现了我国人民日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和繁荣着我国的精神文化市场。

近年来,随着文化宣传部门工作的扎实推进,图书出版单位片面追求选题规模的情况得到遏制,愈加关注质量,把具有较高意识形态价值的图书带到百姓身边成为出版单位的工作重点。

从另一方面来说,图书商品的属性,决定了图书销售收入是图书出版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提高销售收入是各出版单位经营业务的核心。

在此背景下,出版学界对于影响图书销量的因素开展了诸多分析和研讨。

图书定价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本文从图书定价的机制着手,分析影响图书定价的因素,从中总结出图书销量与定价之间的制约关系,为出版同行树立正确的经营思路提供参考。

一、图书的定价机制从大方向上,可以把图书分为三大类,即大众类图书、教材类图书、少儿图书。

作者针对这三大板块图书各选取了2家出版社进行实际调研,了解到目前图书的定价分为成本导向型和营销导向型两种,并以前一种为主要方式。

本文以成本导向型为基础进行分析。

成本导向型的定价机制包括下述两种方式。

(一)印张定价所谓印张定价,就是以图书的印张为依据,每个印张有固定的价格,以此来确定图书最终定价。

公式:图书定价=全书页数?图书开本?固定价格。

对于读者来说,衡量一本图书定价的高低,最直观的标准就是图书的页数。

一般来说,书厚则其定价相对高,符合人们对于消费品的一般预期。

采用印张定价机制的出版物,从类别上来看大多为教材。

这与教材类出版社的市场相对稳定、销量相对固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价格的管控等因素相关。

在这里,要注意一个关键词——销量。

只有销量相对固定的图书,才适合采用印张定价法。

这是因为,每个印张的固定价格,是根据其成本来估算的,这个估算的基础就是销量。

例如,中小学教材,销量非常大,则分摊在每个印张上的成本就比较少,因此单印张定价相对较低。

而市场上测算单印张定价的均值,一般是用5000册首印量来测算的。

以单色印刷图书来看,目前图书单印张的价格大概在2元左右。

关于书价的高与低

关于书价的高与低

关于书价的高与低几年前,北京印刷学院曾经对我国18个省市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85%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过高,甚至有25%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之高让人难以承受。

同样,在政协会议上,也有政协委员反映目前图书定价过高的问题。

图书定价是否真的过高,我相信不同的人是有不同判断的。

笔者的看法是,我国目前的图书定价不仅不高,而且低了,并且低出了问题和风险。

首先,由于目前我国图书定价过低,导致出版业的平均利润率低得可怜,所以尽管有国家行业政策的特殊保护,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出版社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状态。

图书发行单位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花巨资建设的那些大型图书卖场,几乎多数都难以赢利。

卖书不如卖电器、服装、食品赚钱,于是一些原本卖书的地方竟卖起了电器、服装和食品,令本来已经萎缩、低靡的图书发行市场形势更加严峻了。

另外,与一般日用消费品相比,图书的价格也便宜得惊人。

一本装帧精美、印制讲究的畅销图书定价常常在20元上下,有的甚至10余元;而一瓶酒、一条烟的价格50元以上则十分普遍,100元以上也并不鲜见;我们到街边小饭馆吃饭,随便点个菜恐怕也要20元以上,可能你还觉得便宜呢。

“精神食粮不如物质食粮”,这确也是令图书出版界十分尴尬的一个现实。

再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价格虽然普遍上涨了不少,但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书价实际涨幅有限。

改革开放初期,一般图书定价普遍在10元以下,今天一般图书定价大体在20元左右,30元以上的图书并不普遍。

如果与其他行业的一般商品相比,书价的涨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与我国个别垄断行业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涨幅相比,如石油、房地产、公共事业等,我国目前图书的定价涨幅几近可忽略掉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把前几年那些由不法书商操作、由个别出版社违规出版的高定价低折扣的大码洋图书(即业内所称的“大书”)与正规出版的大众读物或者一般图书相提并论,前者早已经为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严格禁止了。

图书定价问题探讨

图书定价问题探讨
而, 图书价格问题也成 为图书市场中备受瞩 目的焦点 。

在图书界有这样一 种趋 势—— 出版社 高定价 , 销售商低折
扣 。一些礼品书 、 精装书 , 定价 高达几千元 , 卖价却只有几十元 。

图 书 高定 价 造 成 的 危 害
据报道 , 一套《 中国通 史》定价 10 元 , , 20 实际售价 10 0 元。在网 上书 店 , 图书的销售折 扣普遍在六 七折 , 个别 图书 的销售折 扣
涨, 是造成近年来 图降 , 求下降又导致每 种书的印数 减少 , 需 单册 图书成 本随之上 升 , 图书价格进 一步提高 , 促使 从而 形成一种 恶性循
环。20 0 5年 , 全国共出版 图书 2 . 22万种 , 总印数 6 .6 4 亿册 , 6 平 均每 种书 的 印 数 为 24 6册 ;0 0年 平均 每 种 书 的 印 数 为 92 21 28 2册 , 16 而在 2 0 年 , 0 0 平均每种书的印数为 47 9册。十年间 35 平均每种书的印数 下降 了约 一半 , 而且这 种趋 势还在继续 。另 外, 由于图书高定价 导致的市场需 求下降 , 还造成 图书库 存量 的增加 。
【 关键词】 图书定价 图书市场 原因 危 害
在各种有关影 响读者购书 因素 的调查中 , 图书定 价均排在 前列 , 价格是影响读者购书的重要因素 。很 多读 者表示由于书 价过高影 响了 自己的读书愿望 涪 分读者 由于图书价格过 高而
购买盗版书。近年来随着当当网、 卓越 网等网上书店的兴起 , 不 少读 者开始选择 网上购书 , 因为相 对于实体书 店而言 , 网上 书 店不受时间 、 地点的限制 , 以随时购书 , 可 方便便捷 , 优惠 多, 价 格也相对便宜得 多。 据新 闻出版总署最新公布的全国出版 产业数据 ,0 0年全 21

图书定价策略简析

图书定价策略简析
变 化 时 , 成 本 的 变 化 程 度 要 小 得 多 , 就 是 说 , 书 的 印 总 也 图
是 以 消 费 者 对 产 品 价 值 的 理 解 和 需 求 强 度 为 依 据 。 高 端 的 专 业 图 书 以及 一 些 用 于 珍 藏 的 图 书 , 般 会 以 这 个 方 法 进 一
21 年第 1 01 期
营 销 渠 道 中关 系承 诺 研 究 综 述
杨 祯 慧
( 国人 民 大 学 , 京 1 0 7 ) 中 北 0 8 2 摘 要 : 总 结 国 内外 文 献 中 对 渠 道 关 系承 诺研 究的 基 础 上 , 出影 响 渠道 关 系 承 诺 的 主 要 因素 , 在 指 以期 对 渠 道 成 员 间
3 . 元 90
2 .4 2. 0 2O .
20 .
( ) 场 情 况 和 图 书 类 型 。 在 图 书 定 价 时 , 要 考 虑 市 8市 还 场 的竞 争 情 况 、 书 的 类 型 和 图 书 的 价 值 。 图 ( ) 费 心 理 。对 读 者 购 买 心 理 的 把 握 和 考 虑 , 是 定 9消 也 价时必 须要考 虑 的因素之一 。
格 中有所体 现 。 ( ) 售 折 扣 。销 售 折 扣 指 出 版 社 给 批 发 商 、 售 商 的 7销 零
3 4 5 2 O元 2 8元 1 6元 43 . 4 O 33 . 2 6元 3 6元 4 9元 3O . 3O . 30 2 9元 2 8元 3 8元 9. 80 . 68 . 64 .
2-3 0 0元 的 图 书 比 例 / 3~4 O 0元 的 图 书 比 侧 / 4 ̄5 0 0元 的 圈 书 比例 / 5 0~ 1 0元 的 图书 比例 / 0

对图书定价模式的研究

对图书定价模式的研究

对图书定价模式的研究【摘要】图书定价模式的改革是出版体制改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图书定价都有配置出版资源的重要功能,对图书的供给和需求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以下分别研究我国当代图书的定价模式、国外图书定价模式以及我国应采取的适用的定价模式。

定价1.我国当代图书的定价模式1.1 成本定价模式=生产成本+发行折扣+利润+税金成本定价模式的缺陷: 1、成本定价模式不能反映图书印数,因为图书印数是图书行业的成本和利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成本定价模式无法反映人力资本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图书价值形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1.2 需求定价模式基础来定价。

从适用对象不同方面来说,一本关于企业管理内容的图书适用企业管理层,他们的收入及消费水平处于全社会的上层,因而这种图书定价要相应提高。

而中小学生图书的定价要相应降低。

从出版时间不同方面来说,第一版首次印刷的图书定价可以稍微高些,因为首次印刷包含固定成本,而再版并且多次重印的图书可以降低价格。

:1、有的图书种打着图书对适用对象为高级消费者的旗号将图书价格提高以谋得利润,图书的真正价值与其价格并不相符,从而导致图书市场的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

2、有的消费者清楚图书的价格在第二版次会有所降低,所以并不急于购买第一版首次印刷的高价图书,这样会直接导致图书首版的销量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出版社的长远发展。

2.国外图书的定价模式2.1 固定价格模式书价格实行统一定价的制度,即规定图书价格由出版社定价,并在固定位置明确标示,任何图书销售机构都不得擅自加价或减价销售图书。

业链中常常使用的转售价格维持制(resale price-maintenance,简称rpm),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认为,在rpm定价方式下,出版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容易达成合谋。

在下列情况中,出版社可能会提高图书价格:第一、中间环节的不确定性。

第二、中间环节的垄断性。

第三、面临销售和退货等风险。

2.2 自由价格模式代表,是指对图书以自有价格在市场销售的图书定价制度。

书是如何定价的?

书是如何定价的?

书是如何定价的?不少⼈说书贵,也有不少⼈抱怨出版社的定价真是⿊!⼀本书的成本到底有多少,书到底是如何定价的,出版⼀本书出版社到底能赚多少钱,⼀直是很多读者乃⾄作译者⾮常关⼼的!越是不公开的,越是容易产⽣负⾯的联想。

于是我决定写⼀系列⽂章,简单说明书的成本、定价⽅法及利润空间。

对于书的成本、定价和利润,不只是读者很敏感的,出版社其实也很敏感的!对我⽽⾔,回答这样的问题当然也是很敏感的,有⼼理负担的。

如果我回答不好,可能会引起不少的争论和⾮议。

但是,既然⼤家关⼼,就应该给出⼀个答案,起码让⼤家了解基本规则,这是我的简单初衷。

那么,我就⼤着胆⼦,给⼤家说说出⼀本书书到底有哪些成本,书到底是如何定价的,!要清楚书的定价⽅法,您需要先了解。

书的定价⽅法有很多种,但各家出版社采⽤的⽅式⼤同⼩异。

下⾯就介绍最基本的⼏种。

成本定价法说⽩了,成本定价法就是以成本为基础来核定图书定价的⽅法。

⽤⽂字说有些复杂,简单给⼤家⼀个公式,相对直观些(这是编辑资格考试的考点哦):定价=((成本总额+利润)/销售数量+单位销售税⾦+单位变动成本)/发⾏折扣率×(1+增值税率)这⾥需要解释⼏个概念:-折扣率:图书的销售不是按原价的,简单说,就是出版社把书发给书店卖,不是按原价结帐的,要打折。

那么图书的折扣是多少呢?不同类别的书会有差异,⽐如少⼉图书的发⾏折扣率(⽐如5折)要低于计算机图书的折扣率(⽐如6折)。

-固定成本:包括相对固定的稿酬(基本稿酬和⼀次性稿酬)、制版费⽤(⽂字排版费、图⽚制作费、胶⽚输出费等)、前期策划费和编辑加⼯费等。

-变动成本:版税与印数稿酬、租型费⽤(⽤专业术语讲,基本是指按定价向出租单位⽀付专有出版权再许可版权使⽤费,外版版税属于这⼀块?)、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纸张、装帧材料等)、印装(制作)费⽤。

-销售数量:这⾥假设等于⽣产数量。

(出发点就是,印这些都要卖掉。

)这样这个公式就很好理解了,举个例⼦:⼀本书折扣60%,印3000册,单位变动成本为18元,单位销售税⾦0.38元,固定成本总额是25000元,⽬标利润20000元,增值税率13%,那么定价应该是多少呢?定价=((25000+20000)/3000+0.38+18)/60%×(1+0.13)=62.865元单位销售税⾦估计有些⼈不明⽩是什么,那么我们换⼀个公式试试看:定价=((成本总额+利润)/销售数量+单位变动成本)/发⾏折扣率×(1+增值税率×(1+城市维建设税率+教育费附加率))定价=((25000+20000)/3000+18)/60%×(1+0.13×(1+7%+3%))=62.865元从这个数字估计你关注的是:⼀本书折扣60%,印3000册,单位变动成本为18元,单位销售税⾦0.38元,固定成本总额是25000元,定价要62元多。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学术出版行业也逐渐成为了高速增长的行业。

学术出版定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学术出版定价不合理会导致出版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学术研究的进程,对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推动学术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定价过高导致资源浪费由于学术出版的特殊性,出版的图书、期刊等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审稿而成的,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必然造成一定的成本。

部分出版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将学术出版品的定价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这样一来,一方面部分读者因为无法负担高昂的价格而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因为资源的供大于求,这些学术出版品大多成为了库存,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利用,直接浪费了出版资源。

二、定价不规范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目前,学术出版市场存在着一些出版商为了获得更高的竞争优势,采取不正当手段来压低价格的行为。

这种行为导致了市场的混乱,也严重影响了其他正规出版商的利益。

从长远来看,市场秩序的混乱会影响整个学术出版行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部分正规出版商的退出。

三、定价不透明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在学术出版行业中,关于定价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公开透明的。

部分出版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来模糊定价的信息。

这就导致了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因为消费者无法真正了解到学术出版品的实际价值和成本构成,也就无法做出理性的购买决策。

除了上述问题外,学术出版定价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生产成本学术出版品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环节的成本。

这些成本是学术出版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生产成本越高,定价也就相对较高。

二、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影响学术出版定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某一类学术出版品的市场需求较大,那么出版商就有可能抬高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反之,如果市场需求较小,出版商就可能会降低价格或者采取其他促销手段来刺激市场。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摘要】学术出版定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市场竞争性,定价策略,成本因素,影响因素和价格传播机制等多个方面,还关系到学术出版定价的合理性,调整方向和问题的解决。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分析学术出版的市场竞争性,通过研究竞争对定价的影响,进而探讨学术期刊的定价策略。

我们将分析学术出版的成本因素,包括印刷成本、编辑费用等,以及影响学术出版定价的各种因素。

我们将探讨学术出版的价格传播机制,以及对学术出版定价的合理性和调整方向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学术出版、定价问题、市场竞争性、定价策略、成本因素、影响因素、价格传播机制、合理性、调整方向、解决方案1. 引言1.1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学术出版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方式,而学术出版定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术出版的市场竞争性、学术期刊定价策略、学术出版的成本因素、学术出版的影响因素以及学术出版的价格传播机制。

随着学术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学术出版领域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学术出版机构为了吸引更多优质稿件和读者,常常会进行价格战。

学术期刊的定价策略也是影响学术出版定价的重要因素,一些知名学术期刊可能会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而一些新兴期刊可能会选择低价策略来吸引读者。

学术出版的成本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定价水平,包括印刷、编辑、推广等各项成本。

学术出版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术研究水平、投稿率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定价产生影响。

学术出版的价格传播机制是学术出版定价问题中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传播方式可能会导致价格的不同传播效应。

学术出版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以确保学术研究成果的有效传播和价值体现。

2. 正文2.1 学术出版的市场竞争性学术出版的市场竞争性是指学术出版商在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图书定价与出版业诸问题——读陈昕著《中国图书定价制度研究》有感

图书定价与出版业诸问题——读陈昕著《中国图书定价制度研究》有感

图书定 价 制度 研究 》 书 中 , 者创 造 价水 平 , 在 一定 的定 价水 平下 , 格 一 作 且 价 依 然记 得 在学 生 时代 所 学 的马 克 性 地运 用 多 种经 济学 分 析方 法 ,从 不 又制 约着 编 校费 、排 版 费 、纸 张 印刷 材料 费 、 费等 的变 动 。 外 , 稿 此 图书 思 的价格 理 论 ,价 格 是价 值 的货 币表 同角度 解 析 了 中国现 阶 段 的图 书定 价 费 、
业中“ 格” 价 究竟 如何 影 响其 他各 种 因 出版业 以至社 会 文化 建 设 中的 特殊 地 严 密 关切 ,也是 对 民族 文化 与文 明 的 素 , 是 我一 时还 无力 深究 的。 却 位和重 要 作用 ,认真 研 究探 索 图书 商 深度关 怀 。 者 讨论 图书定 价 , 作 目的并
国 图书定 价 制度 研究 》 书 , 一 朴素 、 亲 生 深远 而 积极 的影 响 。
oⅢ旺 . 岂
化和 民族 素质 的 发展 中 ,是 否起 着 积
切 的装 帧 背后 透着 一 种淡 雅 的庄 重 。
图 书的使 用 价值 是 人所 共 知 的。 极 合 理 的作用 。
0 1 黉 0沿 一 擗 1 .播一 1 荨 8I ∞
21 0 4月 ,三联 书店 推 出 了著 品定 价这 一 理论 问题 ,将关 系 到 出版 非 要 评判 它 的高 低 与否 ,而 是为 了看 1年 名 出版 经 济学 家 陈昕 先生 所 著 的 《 中 产 业 的发 展 ,并 对社 会 经济 的 发展 产 它到 底在 行业 发 展 ,乃 至整个 民族文
作 者 关 于 中 国 图 书定 价 的研 究 ,
懂懂 中感 觉 “ 格 ” 个 杠杆 在各 种经 有 别 于 一 般 物 质 形 态 商 品 的 不 同 特 是 价 格理 论 在 图书 出版领 域 的创 造性 价 这 济 因素 中 占据 的 重要 地位 。但在 出版 点 。鉴 于 图书商 品 的价 格 问题 在 图书 运用 ,是 对 当前 中国 图书产 业发 展 的

如何为图书定价

如何为图书定价

□苏拾平出版是文化事业,图书的出版意义与阅读价值比较抽象,一般出版人对定价不太重视,多半凭直觉认定,因而普遍存在对书价的几种迷思:一、定价越高越好?二、薄利多销?降本以求利?三、依据行情定价?四、价格应该反映价值?针对这些迷思,笔者将用六个相对律试着解释图书定价的六个相对律,作为出版基本认知的注脚。

第一相对律:技术与策略不论是依市场供需定价,依收益状况定价,依成本高低定价,依价值多少定价,或依变动程度定价,总有可以参考的公式或指标。

所谓术业有专攻,足够让你建立有效的、最佳的定价模式了。

第二相对律:价值与价格书的价值基本上是由作家、编辑主观创造而来,但要经由读者个别认知,才产生阅读价值及阅读需要。

读者的价值认知及价格感受,随时受到无数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产生分歧,譬如:好奇心降低了、过时了、有了替代品、喜新厌旧、可动用收入增加了、有使用的急迫性等。

除了上述诸多影响因素要考虑外,出版人还可以运用、操演两方面定价技术或策略。

其一,就书的厚度、装帧、习惯的行情或特别的数字暗示等,操作读者的心理认知与经验感受;其二,运用书的品质、品牌、形象、意义等,以认同改变认知,取得更高定价的空间。

第三相对律:敏感与不敏感在定价技术上,最关键的是,了解经济学上所谓价格弹性的观念。

往上涨价,书会减少多少销售?往下降价,读者会增加多少购买?有哪些读者、在哪种状况下,价格弹性较小?哪些、哪种价格弹性比较大?价格弹性是直线,还是曲线?不同价格带,读者的价格弹性是否不同?定价时,如果读者的敏感度高,或者曲线处于敏感带,我们可以操演特价、玩玩降价的游戏,让读者感觉物超所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经常寻找读者不敏感、无察觉的地带,在最高处定价,让读者做价格的接受者,销售量的损失最少,销售金额却更大。

第四相对律:短期与长期对出版人来说,要出的书会不会随时间而耗损?会不会逾期作废?有没有淡旺季?有没有时机好坏之别?这些特质或特性,当然也是定价时该考虑的因素。

书的上下册的标价

书的上下册的标价

书的上下册的标价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知识、智慧和文化。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书籍和网络阅读的兴起,传统纸质书籍的销售量逐渐下降。

然而,纸质书籍的魅力仍然无法替代。

在书店或者网上购书时,常常会看到书的上下册分开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是否合理,一直备受争议。

对于一些较长篇幅的经典著作或系列小说,出版商通常会选择将其分为上下册进行销售。

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增加销售量,降低成本或者更好地控制库存。

而对读者来说,购买上下册可能会造成不便,需要分两次购买,等待上下册齐全后再开始阅读。

有人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商家赚取更多的利润,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公平,损害了读者的利益。

一些读者担心,如果上下册分开销售,会导致价格过高,增加了购买的负担。

因为有些读者对于某一本书只是想阅读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整部作品,如果只需购买其中一册,就可以减轻经济压力。

但是有些读者则认为,将书籍分为上下册销售,有助于保持图书市场的稳定,有利于书店和出版商的生存和发展。

此外,一些读者也存在对于书的上下册的质量问题的担忧。

有时候,上下册的制作工艺、纸张质量、印刷效果等可能存在差异,给读者带来不好的阅读体验。

因此,一些读者更愿意购买合订本或者全套书籍,以确保阅读质量。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纸质书籍的销售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但是,纸质书籍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对于书的上下册的销售方式,商家和读者需要在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协调和妥协。

商家应该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购书体验。

而读者也应该理性消费,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购买方式,不盲目跟风,以免损害自身的利益。

总的来说,书的上下册的销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图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是,商家和读者之间还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需要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方案。

希望商家和读者都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图书定价的制定和成本测算

图书定价的制定和成本测算

图书定价的制定及图书成本测算许家树现在的编辑不同以往,也要参与图书的定价和市场定位。

图书的成本往往决定了定价的走向,定价的取值。

一、图书定价的制定举例报道:文汇报2005年11月4日发表的“定价没谱,包装无度何时了”,文中提到了图书的定价与包装。

定价是要经过市场检验的,我们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入市场经济时代,过分的高定价是不会被市场所接受的;奢靡的包装可能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需要,但不会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因此,定价没谱和包装无度,这其中实际上还有市场定位的问题。

1、制定图书定价的条件(1)市场需求定价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才有了它的现实意义。

一般市场需求分为两种:潜在的需求和现实的需求。

潜在的需求,即消费者主观上的需求;现实的需求,即主观需求化为行动。

一定条件下,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会互相转化,这种转化就体现在定价上,影响了消费者会不会购买。

定价有常规的惯例,出版物的定价不但要适应现实的需求,更要将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

在供大于求时,往往是取比较低的价格;供不应求时,往往取偏高的定价。

(2)图书的生产数量决定了定价一般情况下,生产数量大的图书成本相对较低,定价往往比较容易。

但如果印量比较小,成本相对较高,定价就较为慎重。

定价偏低会导致收不回成本,定价过高又难以实现销售,也就难以把读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如果盲目扩大印数,又易造成仓库积压。

关于生产数量,我们得出结论:周密的市场调研是制定生产数量和定价的前提。

出版社中由发行部或者领导决定定价,往往是根据经验决定,这种定价往往是比较粗放型的,而完全的市场调研是我们制定定价和印数很重要的一环。

(3)成本与利润商品的价格以成本为最低界限,图书定价高于成本是基本规律。

由于成本是必要劳动时间的反映,而利润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反映,因此成本与利润是定价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当然也应参照其他相关的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讲,成本与利润是出版社自我的相关因素,其他相关因素即出版物品种的特点与市场状况,这是外部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图书定价问题的认识图书商品的经济属性:(图书的需求价格弹性直接影响到出版厂商的定价决策,图书的收入弹性则直接反映出消费者对图书商品的非必需性需求)。

图书是低价格弹性商品。

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收入也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变动1%而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反映的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图书是高收入弹性商品。

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动1%是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当比值大于1时,非必需品。

图书有较强的垄断性。

版权。

图书是一种信息产品。

边际成本几乎为0,如数字软件等。

对图书而言,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会下降,但对于信息产品其边际成本往往与成本无关。

图书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

如何看待中国图书价格不断走高的事实首先从历史和实证层面考察中国图书定价制度和图书价格水平的演化,对这一过程给出一个客观描述;然后分别从产业外和产业内两个视角深入考察影响图书价格水平变化的各种因素。

产业外视角主要包括图书价格在商品价格体系演化中的客观定位,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建设及收入分配等因素对图书价格的影响;产业内视角则包括图书质量、商业模式、定价策略等。

如何看待图书价格不断走高的事实——产业外视角书价高与不高并不是一个客观结果,而是人们的一种主观上的感觉实证分析已经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图书价格不断走高,并且是以超过整体消费品价格上涨的速度在不断走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看待图书价格不断走高这一事实?概括起来就是:其一,价格走高符合图书的经济属性,即高收入弹性、低价格弹性、垄断性。

其二,价格走高符合图书的发展趋势,即多品种、小印数。

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价格的上涨。

其三,出版-发行的关系,或者说出版业风险的分担机制,即风险主要集中在出版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书价的上涨。

其四,整体而言,图书价格的实际上涨率并没有图书标示价格反映的那样高。

这一方面表明出版社已经采取了价格歧视战略(跨期的价格歧视);另一方面,我们从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专业类图书的降价幅度是最高的,这也折射出中国图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专业图书不“专业”,因而价格存在“虚高”。

为什么图书价格会市民热议上涨众矢之的?我们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图书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性质5),它除了是一种可以为出版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带来经济利润的工具外,还承载了太多的非经济功能,比如教化民众,传播知识和思想,提高社会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等等。

图书价格让大多数人难以企及或给其带来很大的生活压力的话,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远比“高价月饼”要大得多。

因此,图书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应该能够让大多数人消费得起。

由此,我们必须要考察一下我国的收入差距水平(城乡劳动者和企业家)和人口(数量、密度、文化程度文化水平社会对知识的不同偏好替代阅读方式的发展及接受程度国民阅读率文化)因素。

因此,图书贵不贵,图书相对收入的比重仅仅是一个方面,国民对图书的热爱程度(即经济学讲的偏好)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国民热爱读书,则相对而言就能够接受一个更高的图书定价。

第一,图书价格走高符合图书的经济属性,全球市场经济国家均是如此。

第二,无论与其他商品相比,还是与国外图书相比,中国的图书价格都谈不上昂贵,在某些领域,比如专业图书,甚至还偏低。

第三,民众普遍感觉到图书很贵,其原因有三:一是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物质消费的价值高于精神消费,因此很容易得出图书价格很高的判断,“是抽一包烟还是买一本书?”其中缘由,耐人寻味;二是图书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价格的攀升更容易引发人们强烈的不满情绪,教育和医疗一样;三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扩大的方向与知识水平形成一种“错配”,高收入群体更热衷于购置房产和奢侈品,而没有成为图书消费的主力,而对于大多数人群来说,图书价格可能对其基本生活构成了一种压力。

这三个问题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并不是出版产业自身所能够解决的。

那么,出版产业自身是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又直接引发了民众对图书价格高企的普遍不满呢?我们认为,中国图书出版产业仍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发展阶段,自身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图书价格出现“虚高”的情况。

事实——产业内视角在上一节,我们从影响人们主观判断的商品价格体系、收入差距及人口素质和消费偏好入手,分析了中国图书价格走高的原因,认为中国图书价格走高符合图书的经济属性,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图书价格存在“虚高”的问题。

从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内视角来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虚高”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内在原因。

下面本研究报告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首先,回答为什么出版产业发展的不成熟会导致图书价格的“虚高”,进而引发民众对图书价格的不满;其次,梳理出导致图书价格“虚高”的体制因素;最后,给出一些初步的政策建议。

1.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不成熟是图书价格“虚高”的重要原因所谓价格“虚高”,是相对价格“实高”而言的。

如果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相对于整个商品价格体系定位并不高,甚至还存在结构性低估,但相对于其自身质量而言却又较高,则称这一商品处于价格“虚高”状态。

图书市场充斥着大量内容低俗、抄袭、摹仿、粗制滥造甚至无病呻吟之作,则可以认为中国的图书市场处于价格“虚高”状态。

从图书市场所表现出来的竞争策略、竞争模式和竞争结果入手,来间接地对图书质量做一个便捷有效的考察。

首先,从竞争策略来看,“价格战”已经成为零售商占领市场的重要竞争手段,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一般来说,靠价格取胜本身已经反映出图书商品的低质性,因为,凡是打“价格战”的产品,大多是低质产品。

有质量、有品牌的产品从来都不轻易打价格战的。

其次,从竞争模式来看,做“大书”、“伪书”、“跟风书”、“特价书”、“项目书”、“一号多书”的出版商仍不在少数,更不用说潜伏在地下的“盗版书”,这些非正常的竞争模式不仅带来了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而且也扰乱了出版业的正常运行秩序,导致价格波动起伏剧烈。

这种情况让普通读者解读,自然就会认为图书出版产业存在着“暴利”的可能,否则一本新书怎么可能以三折、二折甚至一折的价格出售呢。

透过现象看本质,上述不正常现象之所以反而成为“常态”,恰恰暴露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质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定位不清,缺乏长期战略和品牌意识,短期化倾向严重,结果就是内容雷同,炒作成风,把严肃的内容创新变成喧嚣的商业炒作。

出版社为了一己之利,而且往往是蝇头小利,便置自身的品牌于不顾,廉价地出卖书号,出版一些应时、应景之作,从而在抛弃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把自身等同于一个廉价的书号贩子。

在这种模式下出版的图书,怎么可能是精品图书呢?第三,从竞争结果看,中国图书产品的过剩已经成为困扰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顽疾。

我们在上篇的研究中曾经指出图书出版产业容易出现生产过剩,但像中国这样超规模的过剩必然反映出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存在一些根本性的体制上的问题。

比如,在中国现有体制下,出版业存在退出壁垒。

在书号配给制度下,书号就代表着图书出版的权利,是实现图书利润的前提,一些运营效率较低的出版社可以凭借倒卖书号而获得“生存”能力,从而不必退出出版市场。

况且在书号管制的制度下,这些出版社同样会尽可能用足书号。

这两者叠加,便不可避免地生产出大量没有市场需求的图书。

又如,相当一部分图书存在非市场化运作的情况,有一部分书是由作者或单位出资出版,出版社在成本已经收回的前提下,印发的图书数量超出实际需求,导致库存增加。

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版社可能会出版根本没有市场需求的图书。

目前已经成为贬义词的“项目书”就是一个例子。

那些用科研项目的经费购买书号出版的所谓“学术专著”已成不小的规模。

绝大部分项目书,出版社是不将它们列入发行渠道的,因为出版社知道这些书只有很小的经济效益,所以根本不愿意为它们支付发行成本。

只有单位职称评审或项目结题时,申报者自己拿出来,大家才知道有这本书的“出版”,这种现象也被一些学者称为“伪出版”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体制性问题,我们认为,高质量的图书品种少,出版社缺乏出精品书的意识,缺乏品牌战略,缺乏长期发展战略,也是导致图书生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图书产品来说,其价格弹性是不高的,如果读者不认可书的内容,无论价格多低,都不会付款消费。

由此,结合图书市场的竞争策略、竞争模式和竞争结果三方面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几个判断:其一,图书产量过剩是由质量问题引起的,而不是简单地由价格引起的。

其二,中国图书价格是“虚高”,而不是“实高”,图书价格仍然存在结构性上涨的空间。

特别是专业类图书的价格与大众图书的价格仍然需要进一步拉开。

其三,也是更为重要的,出版社应以出版优质图书、精品图书为己任,图书之间要形成差异化,从而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长期发展意识。

价格仅仅是作为激励出版社源源不断提供优质图书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2.中国图书价格“虚高”的体制因素分析中国图书市场发展不成熟,图书产量过剩,价格“虚高”,有其深刻的体制层面的原因(1)中国出版业的行政性壁垒是图书价格“虚高”的体制性根源之一中国一直以来对出版社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并且对书号也进行“配额”管理,存在很高的行政性进入与退出壁垒。

未形以大企为龙头,众多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格局。

这样的一种产业组织不利于形成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化竞争的局面。

扰乱了产业内正常的优胜劣汰机制。

部分经营效率较低的出版社可以通过书号“寻租”而生存下来:不论是把书号“租”给民营图书工作室无品牌,出版社便失去了灵魂图书的差异化和精品化便难以体现。

出版社忽视品牌的结果,必然是“跟风书”、“伪书”和“大书”等不正常现象,这种低质图书唯一的竞争手段是价格战,这在外国经典文学名著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出版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2)现行出版与发行领域的非正常激励机制助推了图书价格的“虚高”从发行—零售环节看,目前中国大众图书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即新华书店占40%,其他实体书店占40%,网络书店占20%目前这一环节主要的问题是:其一,风险分担不均。

由于退货制的普遍存在,图书出版的风险几乎全部由出版社承担。

图书的源头——出版社倾向于高定价以规避风险,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直接与读者打交道,发行—零售环节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例如,日本的出版和发行之间就是一种通过市场契约来维持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双方“利润均沾、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日本图书经销商的市场功能十分强大,其五种功能中,就包括对出采取“部分预付”即在经销商和出版社正式结算前先行支付一部分款,从而降低了出版社的风险与成本。

其二,恶性竞争与价格战。

随着销售渠道竞争的日趋激烈,零售方的利润在大幅降低,从而形成向上游“倒逼”的机制,出版社不得不提高图书定价以给发行和零售商更大的折扣,而能拿到更高折扣的零售商又会率先进行新一轮的价格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