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涂装前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第四节 表调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脱脂后的水洗质量。经过钛盐表调后的零 件都必须立即进入磷化槽磷化,期间不能进行水 洗。 表面调整一般在常温下进行 ,处理时间一般在1min 左右。采用胶钛进行表面调整时, pH值最好控制在 8~9之间。
19
第五节 磷化
第五节 磷化
一、磷化处理的作用和分类 二、磷化剂成分 三、磷化膜形成机理 四、磷化膜质量检验 五、影响磷化的因素 六、磷化的后处理——水洗、钝 化、干 燥 七、涂装前处理工艺流程
[O] [O]
如:
Fe2+ → Fe3+
H2 → H2O
27 返回
第五节 磷化
4、成膜反应
当基材是锌板(或镀锌钢板)时,生成的磷化膜(浅灰到深灰 色膜)为:
3Zn2+ + 2PO4
3-
+4H2O → Zn3(PO4)2·4H2O
当基材是钢板时,生成的磷化膜为: 2Zn2+ + Fe2+ + 2PO43- +4H2O → Zn2Fe(PO4)2·4H2O +Zn3(PO4)2·4H2O 采用铁系磷化时,生成的磷化膜(连续彩色膜)为 Fe+NaH2PO4+O2→FePO4·2H2O+Fe2O3+Na2HPO4 +H2O
16
第四节 表调
表面调整成分
磷化膜结晶
含钛表调剂的配方(仅供参考) 1、K2TiF6 适量 Na2HPO4 1g/L Na5P3O10 3g/L H2O 余量 2、(TiO)SO4 Na2HPO4 Na4P2O7 NaHCO3 H2O 5% 55% 15% 10% 15%
17
第四节 表调
表调的作用 克服强酸、强碱处理后带来的粗化效应。 加快磷化速度,是低温和室温磷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细化磷化膜晶粒,改善了磷化膜外观 ,提高了磷化膜 的耐蚀性。 表调的适应对象 碱金属(铁系)磷化可不使用表面调整。 经过了强碱除油或强酸除锈的金属件磷化、有色金属磷 化、大批量处理工件等场合。
第二章 涂装前处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复习题 涂装前处理的意义 除油 除锈 表调 磷化 非铁材料的涂装前处理
1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涂装前处理的意义; 2.了解涂装前处理各关键工序的作用原理、选用依 据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响因素; 3.了解前处理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 本章重点: 表调、磷化技术。
高温磷化 一般不用作涂装前的磷化。 中温磷化 仅适用于耐蚀性防护层及刷漆的底层,但不适于作 电泳及静电粉末喷涂的底层。 低温磷化 国内外现代涂装的底层处理大多采用此类磷化,在 自动生产线上使用普遍。
常温磷化 目前磷化工艺研究的热点。磷化速度较慢,配方组
分复杂。
24
第五节 磷化
磷化处理方式
浸渍磷化 适用于处理形状复杂的工件。 喷淋磷化 适用于处理几何形状较简单的板材。 刷涂磷化 适用于大型钢铁构件的磷化或局部磷化。 喷浸结合 能满足各种形状工件的磷化处理,磷化时间 比单纯的浸渍法缩短。
磷化后的水洗 磷化后的钝化 通过电导率测定控制水洗质量。 可提高磷化膜的耐蚀性,但在耐蚀性要 求不高的情况下可有可无。 磷化膜的烘干 一是为下道工序的溶剂型涂料或粉末 涂料施工作准备;二是进一步提高涂装后涂膜的结合 力、耐蚀性。 铁系磷化膜 可采用自然干燥或烘干。 锌系、锰系磷化膜 应采用烘干。
①经吹砂、砂纸打磨、酸洗、表面化成处理(形成磷化膜或氧 化膜)等方法进行适当粗化来提高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
不同加工方法所形成的比表面积
材料与加工 轧制的镍板 砂布打磨的镍板 酸洗过的镍板 比表面积/(cm2·cm-2) 3.5 9.7 46
7
第一节 前处理的意义
②多孔性的氧化膜或磷化膜等化学转化膜能将金属由导体变成 不良导体或绝缘体,增强涂层的抗蚀能力。 ③通过前处理提高涂料对基材表面的润湿性。 γ固气=γ液固 + γ液气COSθ。 若γ固气>γ液固,COSθ为正值(1>COSθ>0),则θ<900,液 体能润湿固体;反之,COSθ<0, θ>900,为不润湿。
9
第二节 除油
HLB值——亲油亲水平衡值 。对应值为0-20,亲油性 最高的为0,亲水性最高的为20。在选择非离子型表 活时,HLB值是一项重要参数。
表面活性剂HLB值与用途的关系
HLB 值 15-18 13-15 8-18 用 溶化 洗净 乳化(O/W) 途 HLB 值 7-9 3.5-6 1.5-3 用 湿润 乳化(W/O) 消泡 途
磷化样品
22
第五节 磷化
按成分分类:锌系(耐蚀性好)、锌钙系、锌 锰系、锰系(马日夫盐)、铁系(含渣量少)、 非晶相铁系、有机聚合物复合磷酸盐等。
磷化分类 (P34)
按膜重分类:重量级、次重量级、轻量级、次 轻量级。 按温度分类:高温磷化、中温磷化、低温磷化、 常温磷化。
23
第五节 磷化
锌系耐蚀性好,是涂装磷化处理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锰系为厚膜磷化,主要做防锈用。 铁系一般用于处理装饰性要求高,耐蚀性要求一般的部件。
29
膜组成
於渣 设备维护 促进剂用途 附着力 耐蚀性 设备要求 应用
磷酸铁,氧化铁
很少 磷化淤渣少,容易维护 增加皮膜重 良 差
设备耐蚀性要求不高,可采用磷化、 除油二合一工艺
多用于设备有限,部件要求不高的场合
第五节 磷化
四、磷化膜质量检验
1、 磷化膜外观(目测,GB11376-1989 、GB/T 6807-1986 ) 2、 磷化膜重的测定( GB/T 6807-1986 、GB9792-1988) 3、 磷化膜的耐蚀性 浸渍法(ASTM D 870-54、 GB/T 6807-1986) 点滴法(孔隙率测定)( GB/T 6807-1986) 点滴液的成分与含量: 分析纯硫酸铜(CuSO4· 5H2O) 41g/L 分析纯氯化钠(NaCl) 35g/L 0.37%盐酸(HCl) 13ml/L 盐雾实验(ASTM B117-64或GB 1771-1979《漆膜耐盐雾测 定法》)
三、脱脂剂的应用发展趋势
1、采用无磷能生物降解的环保型脱脂剂 2、发展低温和常温脱脂剂 3、低泡脱脂剂
13
第三节 除锈
第三节 除锈
除锈方法: 一、机械法(也叫物理除锈) 手工除锈 借助于风动或电动工具除锈 喷丸(沙)除锈
喷砂除锈
除锈砂轮
抛丸除锈机
14
第三节 除锈
二、化学法(广泛采用) 酸洗液好坏的衡量: 处理效果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可操作性 处理成本
32 返回
第五节 磷化
温度 磷化液的温度变化越小越好。生产中多采 用板式交换器以防止磷化液瞬间过热分解。 时间 通过工艺试验获得。 2、促进剂的影响(P35-(2)) 3、金属种类及表面状态的影响(P35-(1)) 4、磷化设备及工艺管理因素 P39
33
第五节 磷化
六、磷化的后处理——水洗、钝化、干燥
Γ液气 气
Γ固气
Ɵ

o

Γ液固
④依靠机械整平处理提高涂层的装饰性。
8
第二节 除油
第二节 除油
涂装前处理除油以有机溶剂除油为辅化学除油为主。适 用于自动化大规模生产。 一、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临界胶束浓度CMC——指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 浓度。
非极性 基 团 (憎水 基)
极性基 团(亲 水基)
表面活性剂的定向吸附和胶束作用示意图
磷化剂
26 返回
第五节 磷化
三、磷化膜形成机理(以锌系为例)
1、磷酸二氢锌盐在金属表面发生水解反应与磷酸的三级离 解。 Me(H2PO4)2 ≒MeHPO4+H3P04 3MeHP04 ≒Me3(P04)2 + H3P04 H3P04 ≒ H2PO4- + H+ ≒ HPO42- +2H+ ≒PO43- + 3H+ 2、金属工件表面与磷化液中的游离磷酸发生酸蚀反应。 Fe十2H3PO4≒Fe(H2PO4)2+H2↑ ……… (提供Fe2+) 3、利用氧化促进剂,去除氢气,加速磷化反应速度缩短 磷化时间。
(主盐) (磷化膜) (磷化渣)
28
第五节 磷化
铁系磷化与锌系磷化的比较
铁盐磷化 锌盐磷化
反应时间
药品消耗 工艺控制 pH
较快,几秒至一两分钟
消耗少,生成成本低 简单 4.0~6.0(4.5~5.5)
较慢,一般大于2分钟
消耗相对高,成本亦相对高 相对较复杂 1.5~1.3 铁,锌,锰,镍的磷酸盐 比较多 磷化淤渣多,维护复杂 降低皮膜重 优良 好 设备要求相对高 作为涂装底层而普遍采用
11
第二节 除油
表面活性剂使用注意事项: (1)温度 表活在浊点以上温度使用,效果降低。 (2)操作 (3)一般选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除油效果检查:采用水膜连续性检查。
12
第二节 除油
二、脱脂方法和脱脂剂的选择(参考教材P17)
1、工件材质状况 2、油污种类和数量 3、脱脂工艺条件 4、脱脂剂的配套性
25
第五节 磷化
二、磷化剂成分
通常由磷酸二氢盐Me(H2PO4)2、游离的磷酸、氧化剂 或促进剂等组成。 1、磷酸盐 含量多少用总酸度(TA)表示。
2、磷酸
含量多少用游离酸度(FA)表示。
3、氧化促进剂 分为:硝酸盐型、亚硝酸盐型、氯酸盐型、有 机氮化物型、钼酸盐型等主要类型。 促进剂加速反应的机理: a、金属界面去极化作用 H2 [O] H2O b、将Fe2+氧化成Fe3+。 4、其他添加剂 如降渣剂(络合剂、防垢剂、缓蚀剂)
5
第一节 前处理的意义
前处理的内容 金属一般前处理工艺如下:
脱脂→ 水洗→(酸洗除锈)→水洗→表调→ 磷化(或 (钝化)→ 水洗→ 干燥 氧化)→水洗→
可根据工件材质及其表面状态(如锈蚀、油污程度和 表面光洁度等)、涂料品种和使用环境等,选择最适 合的表面处理方法。
6
第一节 前处理的意义
前处理意义
30 返回
第五节 磷化
磷化膜重量与用途关系
膜重(克/米2) 0.2—1.0(次轻量级) 1.1—4.5(轻量级) 4.6—7.5(次重量级) >7.5(重量级) 用 途 用于较大形变钢铁工件的油漆底层 用于油漆底层 作基本不发生变形的钢铁工件的油漆底层 不作油漆底层(可做模具的润滑层)
31
第五节 磷化
10
第二节 除油
非活的HLB值经验计算公式: 非活的HLB值=(亲水基部分的分子量/表活的分子量)× 20 HLB法的加和性举例: 一种HLB值等于12.3性能最佳的洗涤剂,可用下列物质配 制:选用20%司本65(HLB=2.1,亲油性强)和80%吐温 60(HLB=14.9,亲水性强),混合后的表面活性物质 HLB=0.2X2.1+0.8X14.9=12.3。
酸洗液
涂装前处理要严格控制工序间的间隔时间 。
15
第四节 表调
第四节 表调
表调的方式——既有抛丸、喷沙、砂纸轻度擦拭等机械 法,也可用酸洗增加有效表面积的化学法,还可用物 理化学吸附法(表调通常指此法)。
表面调整——也称表调,是金属在磷化前的预处理工 序 ,其目的是利用表面调整剂改变金属表面的微观 状态,使金属表面晶核数量和自由能增加,从而得到 均匀、致密的磷化膜的过程 。
五、影响磷化的因素(P35)
1、磷化工艺参数的影响 总酸度(TA—Total Acid)磷化液中含有的所有酸性成分的 总和。测定结果用“点”数表示。用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 围pH 8.0-10.0。
游离酸度(FA—Free Acid)磷化液中游离酸的浓度,由磷酸 和其它酸电离所产生。测定结果以“点”数表示。以甲基橙 或溴酚蓝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3.1-5.0。 “点”——指消耗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毫升数。以 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10mL磷化液,每消耗1mL NaOH溶 液称为1“点”。
20
第五节 磷化
一、磷化处理的作用和分类
钝化处理 能提高涂膜的附着力
作用
能提高涂层的耐蚀性
封闭 处理
浸润滑油
能提高涂层装饰性


21 返回
第五节 磷化
磷化定义 所谓磷化处理,即将金属工件浸入含Zn2+ 、 Na+、Ca2+、Mn2+、Fe2+等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 理,在金属表面得到由基底金属自身转化并形成的难 溶于水的磷酸盐膜或磷酸盐和氧化物组成的表面膜的 处理过程,简称磷化。
2
涂装过程的动画演示
3
第一节 前处理的意义
第一节 前处理的意义
金属表面的构成:
吸附的气体或蒸汽层 油污尘土层
锈蚀或氧化层
机械加工变形层 基体金属
4
第一节 前处理的意义
前处理的内容及意义
涂装各因素对涂膜质量的影响
序号 1 2 3 4 涂装前处理 涂膜厚度(涂装道数) 涂料品种 其他因素 (施工环境、 操作者技术等) 影响因素 影响大小(%) 49.5 19.1 4.9 2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