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经济作物主要病害及防治-向专家致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经济作物主要病害
专家高级农艺师
我国的华南、华东、华中地区,经济作物尤其是蔬菜、香蕉是农民致富的主要农作物,一年四季都有种植,品种多达几十个,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因此农民都比较重视发展经济作物,愿意多用肥,多用农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复合肥是我国农民用在经济作物施肥上最多的肥料,尤其是灌溉施肥更是世界发达农业国家一项省水、省肥、省工的重要农业措施,我国在灌溉施肥上首先在经济作物上应用,市场潜力巨大,经济作物应用灌溉施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应用管道施肥是我国经济作物施肥发展的方向。我国的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肥料是第二位要素,如果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就能做到合理施肥,可以使作物优质高产;不合理施肥不仅浪费肥料、水、劳动力,也不能获得优质高产,而且会使作物加重病虫害的危害。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香蕉是我国蔬菜、水果的主要种类,是今后水肥一体化施肥的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用肥量也大,病虫害发生多,防治难度大。
一、葫芦科作物病害
主要有西瓜、南瓜、冬瓜、丝瓜、葫芦、甜瓜、香瓜
⑴葫芦科立枯病
苗床幼苗发病呈立枯状,定植后,下部叶片开始枯萎,接着整株叶片全部枯死,病茎基部变黄褐,有胶状物生成,并伴有白色霉层和淡红色粘质物,维管束变褐色,并出现纵向裂痕。根部变褐色,与茎部一起腐烂。葫芦科作物都会发生立枯病。病菌在土壤中越冬,从根顶端附近的细胞间隙侵入,导致导管部阻塞,组织破坏,阻碍水分通过。并可在土壤中生存多年,还可经种子传播。当地温达到20℃以上时,在大棚、小拱棚栽培就可发生;连续降雨后,天气晴朗,气温迅速上升时,发病加重。要选用无病床土或消毒,种子要消毒;避免葫芦科作物连作,改善排水;发病地块的茎叶要及时处理。利用葫芦和南瓜砧木嫁接栽培的,可以根治立枯病。农药可50%立枯净、70%代森锰锌,在发病初期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⑵葫芦科炭疽病
在瓜苗的子叶上形成大小不同的黄白色圆形病斑,叶片上出现圆形成长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叶中心部位微有凹陷、灰褐变,形成同心轮纹,病斑部位干燥破裂。病茎上形成暗褐色凹陷的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病茎中心部位呈灰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粉红色粘状物。西瓜果实上发病首先出现油渍状污点,逐渐扩大后变为暗褐色,生成轮纹并凹陷;湿度大时,瓜的病斑上出现淡红色枯状物,干燥后病斑上出现裂痕,病斑病菌借雨水飞散传播,形成再侵染源。湿度适宜时,可在24小时可侵入健株,并在发病组织内部蔓延形成病斑,在残留于土壤中的病株茎叶上越冬,翌年形成初次侵染源。该病害可发生于所有栽培类型上,其中,露地栽培时,从5月份直到收获期均可发病。尤其是降雨多、气温低年份发病增多。因此要避免葫芦科作物连作,并选择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便于排水地块栽培,湿地应改善排水条件;施足钾肥,加强肥水管理;发病病果、叶应及时剔除深埋或烧毁。农药可用75%百菌清、12.5%禾果利、80%代森锌每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4次。
⑶葫芦科疫病
瓜株茎基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纺锤形凹陷的病斑,病斑扩大环绕茎部一周,形成明显的缢缩现象,使上部植株茎叶迅速萎蔫、枯死;病叶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并迅速扩大,湿度大时发粘,干燥时发脆易破裂呈白色。病叶发病一般由下部开始,西瓜发病成暗绿色腐烂,稍微膨大,出现凹陷的暗绿色油渍状圆形病斑并扭曲。病原菌同病株茎叶及果实一同进入土壤越冬并形成侵染源。大雨之后,病原菌借水传播扩散,导致瓜类发病。田间发现粉虱密度大时,葫芦科发病也随之增加。连续种植黄瓜的地块发病较严重。农药可用25%瑞毒霉、77%可杀得、75%百菌清在发病初期每7-10天喷雾一次,连续防治3-5次。
⑷葫芦科白粉病
葫芦科重要的病害,发病初期,在瓜叶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逐渐变为灰色,并生出黑色小粒病菌,严重发病时叶片大部分枯萎,病菌在病斑上越冬,第二年借气流传播,5月-7月发生最多,气温高干燥发病加重。种植时要消毒床土、支架及温床支柱等,改善排水条件,适时喷药,一经发现立即剔除病株并烧毁。农药可用40%福星、50%翠贝、在发病初期每7-10天喷雾一次,连续防治3-5次。
⑸葫芦科枯萎病
葫芦科种植经常发生的病害,发病黄瓜先是下部叶片萎蔫,逐渐使上部叶片及全部叶片萎蔫、枯死。茎部维管束褐变,有时茎部出现纵向裂痕,严重时呈纤维状,病根为米黄色,为害加重则腐烂。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然后在根顶端部位繁殖后侵染附近的健康组织,发病时阻碍水分通过。病菌可以在土中存活多年,还可通过种子侵染;种植时要进行土壤消毒或经常更换土地,注意大棚保温;过于密封的大棚会影响瓜苗生长降低抗病性,并诱发多种病害。农药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70%敌克松在发病初期每7-10天喷雾一次,连续防治3-5次。
二、茄科作物病害
主要作物西红柿、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
⑴茄科溃疡病
真菌性病害。茄株发病初期,茎下部的叶周边先枯萎,由边缘部位干燥并向上卷缩;然后叶脉之间开始枯黄,最后病叶整体褐变枯死但不脱落;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斑蔓延至茎和叶柄,致使茎弯曲、倒伏死亡,此时病茎表面形成褐色溃疡或纵向裂痕,由茎、叶柄内部变褐及空洞下陷表面化造成。此时在田里进入再次感染蔓延期,叶、叶柄、花梗及果实上出现病斑;茄果上首先出现直径2-3毫米的白色隆起的病斑,逐渐变褐,表面粗糙,最后病斑中心产生裂痕、变硬,呈溃疡状;有时也会在茄果病斑的周围形成白色外圈,呈鸟眼状。而在其他部位形成直径1-2毫米白褐色微隆起木栓状小斑点;在长时间降雨之后,露地栽培的茄子6月-7月达到发病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溃疡病菌从病株内外种皮及染病茎叶等一同进入土壤中长期生存成为新的侵染源,既使三年以上不种茄科作物也能在土壤中生存,土壤中的病菌可以从作业时造成的根部伤口处侵染植株导致发病,本田再次侵染是由病株上的病菌由风雨造成的伤口以及摘芽、摘心和整枝时造成的伤口处侵染。生存在种皮内外的病菌,在种子发芽展开的子叶气孔中侵入后向导管内部移动,经过不断繁殖后使茄子发病;在连作地块、轮作年限较短地块或消毒不及时的地栽培的番茄易发病,如使用消毒不彻底的种子也易发病。因此要经常轮作、消毒种子。病原菌喜好25-28℃温度,并且在多风雨时期扩散蔓延。但是在无梅雨期,高温季节来临较早的年份则发病较轻,苗发病初期喷施药剂可以预防本田的再次感染,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剔除并烧毁。农药可用用25%瑞毒霉,77%可杀得,75%百菌清在发病初期每7-10天,连续喷雾防治3-5次。
⑵茄科青枯病
细菌性病害。茄子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较难防治,病原菌从发病的植株伤口、气孔侵入导管,阻碍植株水分传导,导致发病植株萎蔫,发病初期日照强的中午前后出现叶片萎蔫,较难和番茄枯萎病相区别,辨别青枯病的方法是切茎检验,可挤出白浆的是青枯病。高温、高湿条件有利发病。农药防治方法可用25%瑞毒霉、77%可杀得、20%水悬浮剂噻菌铜,在发病初期每7-10天,连续喷雾防治3-5次。
⑶茄科叶霉病
真菌性病害。茄子幼苗发病时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暗绿色至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并向茎部蔓延,在接近叶柄处变成黑褐色,使幼茎腐烂、造成幼苗倒伏而死亡;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白色霉层。成株期叶片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发病时出现水浸状暗绿色不规则形病斑,后病斑扩大变成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宽1-2毫米霉层;干燥时病部呈青白色干枯易碎;病茎上出现水浸状暗褐色不规则病斑略有凹陷;病重时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造成植株萎蔫或从腐败处折断。茄果果面上出现水浸状灰绿色硬斑,后变为暗褐色或棕褐色、呈云纹状,边缘明显、生有少量白霉,一般不软腐。未发病时,可以用保护剂百泰1500倍,防治时用百泰750倍,翠贝3000倍,发病较重用凯润2000倍每7-10天喷雾防治3-5次。
⑶茄科花叶病
病毒性病害。病毒使茄叶片绿色浓淡不同,呈花叶症状,在病枝、茎形成褐色条斑,茄果黄化呈畸形。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不发病。发病时可使茄顶端叶片呈花叶症状,并形成凹凸不平的波状。茄果呈花叶畸形。病毒使新叶叶脉透明,逐渐呈花叶症状;病株萎蔫,叶片变小,肥厚、簇生;病原病毒能单独或重复浸染植株。在一般情况下大棚和露地栽培都会感染此病。可以借助汁液、接触、种子和土壤侵染,没有发现带毒蚜虫能传播,病毒可以侵染其他茄科作物。但是个别病毒品系可由带毒蚜虫传播,病毒可寄生在100多种植物上相互感染。农田作业时接触病株,可导致植株发病,田地周围发病或带毒植物多则增加感病机会。秋季育苗期如翅蚜虫多,尤其是气候干燥时发病率较高。农药可用芸苔素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加快生长。一旦发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农药防治。
⑷茄科晚疫病
真菌性病害。茄科作物重要的病害,发病时始发于叶片和果实,低温时在茎上也有发生,病斑一般由下部叶片先发生,逐渐扩展到上部叶片。茄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灰绿色小病斑,逐步扩大形成暗褐色大病斑,与健部的界线呈灰绿色,阴天湿度大时,在病斑的背面及病斑周围的灰绿色部位出现白色霜霉层传播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叶片被霉层覆盖,如同下了霜一般。茄幼苗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暗绿色至褐色不规则病斑,并不断向茎部蔓延,在接近叶柄处变成黑褐色,使幼茎腐烂、造成幼苗倒伏而死,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白色霉层。成株期叶片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发病初出现水浸状暗绿色不规则形病斑,后病斑扩大变成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宽1-2毫米的白色霉层;天气干燥时,病部呈青白色,干枯易碎。茎秆上的病斑出现水浸状暗褐色不规则并略有凹陷的病斑,发病重时,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造成植株萎蔫或从腐败处折断;发病茄果上出现水浸状灰绿色硬斑,后变为暗褐色或棕褐色、呈云纹状,边缘明显,生有少量白霉,一般不软腐,如天气持续晴好,湿度降低病斑就会干燥褐变,脆而易破。茄果上出现轮廓不分明、具有褐色光泽的火烧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茄果凹陷后腐烂。病茎上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微有凹陷,湿度大时,生成白色霉层。该病菌在茄科作物的病株茎、叶上或马铃薯块茎的病斑上越冬,成为侵染源。病斑上的病菌由风雨吹落至叶片上,再从气孔侵入,白色霜状霉菌是传播病菌。在20℃左右的温度加上多湿容易蔓延发生。在种植番茄及马铃薯栽培地及其附近易发病。使用过多的氮肥可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容易发病。因此要特别注意合理施用氮肥。农药防治用百泰或凯润2000倍间隔7-0天一次,58%瑞毒锰锌、甲霜灵、杀毒矾、克露、安克在发病初期每7-10天,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