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提出,人类的行为不只是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同时还会受通过人的认知形成的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响。班杜拉发现,即使个体已经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何种结果,但这个个体也不一定去进行这种行为或开展某项活动,而是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预测,看自己行不行,有无实施这一行为的能力与信心。而这种推测以及估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现。因此人的行为不仅受结果期望的影响,同时也会被自我效能期望的左右,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进行区别,班杜拉以此为基础创造了自我效能的概念。结果期望从属于传统期望范畴的概念,是推测人们对自己的某行为将会导致的结果;同时,效能期望则是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的推测,即个体对自己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在自我效能的功能方面,其主要是调节以及控制行为,此外,还通过行为调控影响行为结果。自我效能可以对行为起到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较高,那么他通常会倾向于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但自我效能感比较低的人则完全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那么其预测到的成功可能性将会越大,他就将越会努力尝试去从事这些方面的活动,新行为所持续的时间也就会越长;与之相反,只会对那些自己认为不能胜任的活动进行逃避的人,其行为的坚持性也就会越差。
2.影响人们的努力程度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人们对事物所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便是态度。同时,态度作为实施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能够对人们在实施行为过程中的记忆、判断、思考与选择起到支配作用。
如果一个人其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那么他将富有自信,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能够经过努力来把困难克服,所以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会对自己的目标竭力去追寻与实现;但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人则完全相反,他们通常会由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在困难的面前显现出犹豫不决以及不知所措,哪怕是对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和完成的任务也不敢轻易问津。
3.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效率
经过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自我效能感水平过低,那么这个人将总会担心自己会失败,将思想纠缠于个人的缺陷以及潜在困难上,进而导致紧张、自卑、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甚至是在精神上产生出无助以及无所适从感,进而对他们采取行动以及新行为的形成和习得行为的表现有所影响,造成行为能力以及行为效率相对低下。但同时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将把注意力集中于积极地分析以及解决困难之上,具有强烈的自我效能感通常是知难而上、执著追求,面对困难通常会推动自己的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超常发挥,进而表现出优质的行为能力以及行为效率。4.对人们的归因方式产生影响
归因即个体解释和预测他人与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美国维纳经过研究提出,人们对于成败常常把结果归因于四大因素,即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等。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来说,往往是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太够;而对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来说,则常常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与天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