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小学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石。
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
为掌握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技能创造条件。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我想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和谐氛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保证。
创新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兴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维火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和谐、民主、活跃、宽松的氛围,它是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作为教师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趣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倾听者,还可以是朋友,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其中,要真诚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
二、挖掘创造性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形成和谐的氛围后,教师可通过这种氛围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发表不同见解,对日常事物、日常现象提出不同看法。
教师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思考要细心体察,耐心、热情地诱导,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张衡、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等等的故事,这些课文极富创新教育因素,语文教师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教育学生学习名人名家的自信心、恒心、挑战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及敢于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
当然更关键的是充分利用课堂,抓住课文中每一个具有创新可能的环节。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修改版]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33c7d5dd36a32d72758185.png)
第一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挖掘,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力求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教学直观、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建立物理概念的重要措施。
课本上有些演示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不够理想。
教学中成功地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大小试管实验中,为便于观察小试管的上升,可以在小试管里放彩纸、彩色粉笔等轻巧物体,并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代替大试管,这样能使现象直观明显,便于观察,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有较深刻的印象。
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还有哪些实验?在做利用激光穿过水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时,可在水中放入牛奶、墨水、粉笔末等搅匀后观察,更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对比,分析实验效果,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改进方案?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演示实验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很理想。
虽然它有利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将教师的思维方法以强制的手段灌输给了学生,从而阻碍了学生探索思维的发展。
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就能使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寻求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例如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若是把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设计实验,效果会更为直观、明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初中《科学》“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的理念,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
为此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和设计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的核心,并以此条件展开的教学过程,能成为支撑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和过程。
关健词:自主学习探究性教学社会实践问题情景现代信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具体地讲有五个高三组方面。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二是立足学生发展。
三是体现科学本身。
四是突出科学探究。
五是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
一、转变学生学的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要转变学生这种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地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的过程。
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强调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具有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二、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追求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
论文——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论文——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能够帮助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具备成功的竞争力。
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使人能够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并且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提高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需要鼓励个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之一,能够促使个体主动去探索和发现。
教育环境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激发他们寻求答案的热情。
同时,个体也应该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使个体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评估,不轻易接受现有观点和结论。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授他们分析和评估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个体也应该主动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质疑、思考和探索真相。
第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需要鼓励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能够激发个体的创新潜力。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思维和想象,不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
个体也应该通过阅读、绘画、写作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此外,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给个体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
挑战可以激发个体面对问题时的反应和解决能力,而机会可以让个体实践并应用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育应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可以运用他们的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
个体也应该主动争取和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最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持续的培养和实践。
创新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实践。
教育应该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和教学活动中,提供不同层次和形式的实践机会。
个体也应该保持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体和教育环境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标题: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小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历史上看,科技创新往往能带动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甚至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上,更体现在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影响上。
二、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科技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需要人们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能力:科技创新始于观察,只有通过敏锐的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维能力:科技创新需要强大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学习能力:科技创新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只有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4. 实践能力:科技创新需要把想法变成行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想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1.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活动、科普讲座等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2. 增强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提供科技知识的学习资源,鼓励小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科技知识。
3. 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和机会:学校和社会可以组织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和活动,为小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4. 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鼓励小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尝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习惯。
5.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在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正确思考和解决问题。
6. 鼓励合作创新: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鼓励小学生与同学、老师、家长等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创新能力。
论文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探讨了论文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学术领域,创新能力已成为重要的竞争优势。
首先介绍了创新能力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随后详细探讨了如何培养创新能力以及提升创新能力的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阐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讨论了创新能力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并总结了论文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培养更多热爱创新并拥有优秀写作能力的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启发学术界对于创新能力的重视,促进学术研究的进步。
【关键词】创新能力,论文写作,培养,方法,实例分析,应用,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提高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在学术领域,论文写作是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靠着死记硬背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培养创新能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论文写作中,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指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独立地进行创新性研究。
如何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论文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将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创新能力在论文写作中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创新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好地面对挑战和问题。
在学术研究领域,创新能力被认为是推动学术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培养创新能力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为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还可以培养个人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小学阶段的特殊性, 使得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是教师的时代使命。
江泽民曾经就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重要性, 阐明了我们当前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什么素质的核心问题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不少文学大儒都提倡创新精神的培养, 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有思维能力、有创造能力的人。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语文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点燃学生内心思维的火花。
一、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过去, 我们在教育方面, 我们过多地重视知识教育, 将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海绵, 却忽视了创新精神对学生的重要性。
学校出于应试教育的目的, 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教育。
在课堂上, 努力灌输课本知识, 强调课文内容的重要性。
从而使得学生在“死读书, 读死书”的圈子里恶性循环。
这样的具有大弊端的教育, 往往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压制, 压抑, 甚至磨灭。
然而, 我们都知道最后能够成才的不一定是那些常常一百分的好学生, 更多的是那些喜欢独立思考, 有自己独特思想, 具有创新能力, 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这一现象就已经向我们表明了传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实战的效果有待提高。
其实, 我们要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书本知识, 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但让学生明白是什么, 知道为什么, 更应该使得他们知道如何去做。
学习就像考驾驶证, 学生才是那个上路开车的人, 而教师应当做好一个教练的事情, 做学生思维独立, 实践主动, 创新能力提高的引导者。
二、改进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学过程不是剧本的演出, 教师不应当充当课堂上的主角, 学生成为教学的配角。
而是应该有个思维共享的动态过程。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精神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改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更应该付出具体行动,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 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
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
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儿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尝试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发展创造;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还要坚持全面培养的原则,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造意识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
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进步,关键在于这个民族是否有先进的科技水平,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在于创新,通过创新,使社会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这正是时代的特色。
强化国民创造意识,发展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杰出的创造型人才,激发起新一代青少年的创造性潜能,成为了全社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共同奋斗目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教育应该在日常素质教育之中,它不是另起炉灶的一种新的教育体制,而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这种教学不须设置专门的课程和形式,而是把创新的理念灌输到各门学科的教育之中,必须从小抓起。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尝试:一、转换教师角色,师生和谐平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信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宰者。
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建立起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对学生多了解,多宽容,学生的创造潜能才有显露机会。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摘要:大部分的高校已初步构建基于三级创新实验计划、实验室开放、学科竞赛、社团活动4种大学生创新训练模式,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创新文化。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涉及很多因素,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与加强,例如课程教学如何提升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等,我校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与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但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普遍不具备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欠缺,从事带有开创性的独立工作能力很差,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一、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一)缺乏创新能力。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纷纷增加了大量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各种开放实验室也相应建立,这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仅靠单纯增加实验项目数量、扩展实验内容,没有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系统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无法做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充分性。
(二)专业知识缺乏。
虽然很多高校、专业在培养方案中都包括了专业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验实践环节,但各个环节独立开展,各自为政,互不关联,学生只为上课而上课,无法体现培养方案设置的良好初衷,达不到最终的培养目标。
(三)教育普及化。
虽然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而且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发展,但是在大众化的入学率下,精英教育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很多高校教育一般是一碗水端平,优秀学生的优秀一般来自于自身的勤奋和进取,在这中间,教师尤其是骨干青年教师的积极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一)要加强大学生创新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育。
大学生科研创新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源动力。
引导主动 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引导主动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
创新能力不是生来有之,主要是后天的教育培养,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谈几点见解。
一、摆正“主体”对象,让学生渴望学习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导的是教师,起着引导、组织、评价的作用。
每一节课都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必须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让其独立地去看、去感觉、去触摸、去寻找、去发现,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运用,就会不自主地表现出认真、紧张、自觉、主动、顽强的心理状态,把老师教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变为“新奇有趣的东西”,自然地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智力因素的操作,但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又起着始动、走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大大增加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动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师爱”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现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了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才会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有实力,从而唤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
师爱是连结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它有利于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的情感关系,从而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强化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的意识,学生才会喜欢你,喜欢你教的学科,才能引起师与生的“情感共鸣”,促进教与学的“同频共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5篇

培养学⽣的创新能⼒15篇培养学⽣的创新能⼒1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新⽉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学⽣的实际操作能⼒,为学⽣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学信息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具箱的应⽤、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进⼀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创造⼒的源泉。
⾃我评价: 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的有效⽅法。
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开展竞赛,进⾏⾃由讨论,互相交流⽅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的有机统⼀。
培养学⽣的创新思维,提⾼学⽣的创新能⼒,促进学⽣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新能⼒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实际能⼒的培养,求新出异,提⾼学⽣创新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学⽣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的被动学习到⾃觉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的⾃学能⼒和创造发挥能⼒。
培养学⽣的创新能⼒2 论⽂导读: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种稳定的⼼理倾向。
本⽂从创新意识的条件、激活创新欲望、教师作为监护⼈来进⾏创新能⼒的培养。
论⽂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初中数学,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态度,是⼀个⼈对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较稳定的积极的⼼理倾向。
⽽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种稳定的⼼理倾向。
对于学⽣⽽⾔,数学创新更多的是指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或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课堂教学是学校师生活动的主要舞台,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渠道,而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创造性方面则更具独特优势,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直觉感受和创造性体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要不断的去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去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优化新课程设计,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一个人的创新才能和个性的形成,一方面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受外部环境教育的影响。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人才的出现,不良的氛围,会影响甚至扼杀人的创新才能。
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发展和发挥,学生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
因此,作为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
教师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新性,并以创新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新性的良好情境。
例如,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写。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跳舞,桃花儿脸红。
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苗儿青,菜花儿黄,蚕豆花儿香……”创作一幅图画。
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论文

浅谈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能力。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
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在作业评讲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反映学生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老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同学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
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大胆探索解题思路,勇敢地提出新解法。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教师首先应该相信,我们所教的小学生,人人都有创新潜能。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创新是指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创造出全新的、有价值的事物或想法。
在当前的社会中,创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校园教育的一个焦点。
首先,大学应该提供一个高度自由开放的学习和创新环境。
开放的学习和创新环境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和研究。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心,想要去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
这种自己发掘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次,大学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特定的知识。
因此,大学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可以开设创新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创新方法和技巧。
在这种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任务,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大学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行探索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支持学生的自主创新,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创新的锤炼。
最后,应该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融入到大学的日常教学中。
大学教育不单单是将知识授予学生,更是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
当学校能够融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将学生培养成有着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造福社会。
总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过程。
它需要大学和教育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从自由开放的环境,到创新性的课程设计、创新竞赛和自主创新的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拓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一批有自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一代,为社会带来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论文

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论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科技创新成为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不可避免的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持。
因此,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策略和途径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的核心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最核心因素之一。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实力,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了每个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科技创新是产品竞争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技术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不断地将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带给消费者,才能不断锻造自己的品牌,长期占据市场的先机。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期,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来积极引领经济发展。
二、人才培养的现状1.高层次人才不足近年来,虽然高校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高水平技术人才和高端创新人才短缺,尤其在新兴领域和前沿领域中,高端人才的缺口比较明显。
2. 高校课程设置与产业实践不匹配高校的课程设置并不能完全满足新领域和新技术的需求,导致部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3.培养模式和方法不合理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方法,还有质量评价体系等缺乏与时俱进的改革,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实践中难以胜任。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策略和途径1.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引导高校、企业、研究所等产学研三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校院企”联合培养模式。
加强人才储备机制的建设,通过青年才俊培养、人才导师制度、创新人才激励计划等政策措施,提高新兴领域和前沿领域的人才储备。
2.优化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在高校中,应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创新实践环节、创新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以体验和总结课程所学,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一、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课堂教学氛围又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弘扬民主教学,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非常欢迎”、“三个特别允许”的要求,就是非常欢迎提意见、非常欢迎提出独到的见解、非常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特别允许说错、特别允许改错、特别允许保留意见。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化建设》一课时,就针对学生上网的问题让学生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学生的发言能够涉及网络发展的利弊时,笔者就鼓励学生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同时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来讨论,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
然后,笔者又让学生来讨论怎样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笔者都给予鼓励,让全体同学鼓掌支持。
这样,整节课学生都热情高涨,在讨论与发言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政治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再创造,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色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特点,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当中。
小学生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关键字]:小学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创新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小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品质。
此阶段的创新意识主要指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熟悉的独立性"、"自由思索"、"怀疑态度"、"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内容。
这些东西虽然还不是创新品质,但这却是创新品质的源头活水。
小学《生活和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
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
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在小学《生活和劳动》课课堂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非凡是观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生活和劳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生活和劳动》课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特定的社会场所,如摘要:邮局、医院、车站等。
由于小学生的社会活动范围较窄,因此,对这些场所缺乏了解。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使他们获得正确、鲜明的感性熟悉。
通过参观使学生得到的知识,往往比教师单纯在课堂上讲解效果好得多。
以三年级《帮爷爷寄信》一课为例,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从未寄过信,邮局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生疏的地方。
假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参观一下邮局,请邮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一下邮局每一个窗口的用处,并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别人寄信的过程,那么这堂课还用得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吗?三年级还有一课是《邮政编码的用处》,上这堂课时,假如教师能让学生参观一下邮局工作人员分拣信件的过程,并让工作人员现场介绍一下他们是如何根据邮政编码来分拣信件的,那么,学生对于这个费解的三级六位数的邮政编码也就不费解了。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从分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成因入手,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氛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谁拥有更强大的创新能力,谁就能更好地占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
因此,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人拟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成因作为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当代大学生,他们不乏对新知识、新领域的好奇心,不乏求新求变的欲望和探究,不乏冒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但是,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大学生主体意识欠缺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习惯于接受“是什么”,缺乏对“为什么”的探究,创新的主体意识不强。
有的大学生满足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满足于考试过线、考级过关,缺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缺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有的大学生把学习过分功利化,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证书、取得学位,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缺乏对科学世界的持续登攀;有的大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缺乏坚忍不拔的信念,在创新的道路上,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一遇到坎坷就撒手;有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成天忙于“打工挣钱”,缺乏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缺乏对创新精神的坚守;有的大学生认为创新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事,缺乏对创新的主动担当。
2.大学教育理念落后在不少高校,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分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新世纪的一个主旋律。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培养其创新精神,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训练其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在每节课中渗透这种思想,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新的舞台。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
创新精神包括过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发扬学生人格力量。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结合实际,提出易引起错觉的事例,欲答不知其理的想法,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科学小史话来创设教学情景。
这样可引起学生探根求源的欲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探求事物的因果与规律,激发创新萌发、产生。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
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溜,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另外,用典型引路,也能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权贵,创立地动学说;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提出许多独到见解;苏东坡黑夜驾舟,寻访石钟山,大胆否定前人假说,深得石钟山命名原因;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子……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一切科技成果的产生都来源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国富民强,而国家的富强必须依靠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然而,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必须从小培养。
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大胆想象,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没有丰富大胆的想象,就没有爱迪生一千多项发明,由此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例如,我在教《海滩上的雕塑》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课文的第6、7、8、9自然段写道:——挖呀,挖出一条浩荡的大运河!
——掘呀,掘一个澄澈的人工湖!
——堆呀,堆出几座大山!
——垒呀,垒出全新的家园!
……
我对学生们说,这些句子写出了“我们”在海滩上创作的雕塑,可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学生很快明白省略了
其他样子的雕塑。
我让学生再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你还能创作出哪些更新的雕塑?能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下来吗?
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皱眉思索,有的拿笔试写,不多时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写道:
——围呀,围出一座美丽的花园!
——铺呀,铺出一条金色的地毯!
——刨呀,刨出一个清澈的池塘!
——筑呀,筑出一个万里长城!
……
学生边读边想,越想越多,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再如,我教《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让学生观看“父亲观察树林”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的父亲是怎样观察树林的?”学生认真观察后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有的学生说:“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
”有的学生说:“父亲一会儿踮着脚望了又望,一会儿弯着腰望了又望。
”我又问:“谁能学着做父亲的动作?”学生们争着要表演父亲的动作,积极性很高,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想象越丰富,创新思维的成分就会越多,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更多的发展。
二、质疑问难,激活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巴甫洛夫
说:“怀疑是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
”提出问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疑问。
一位学生提出:齐威王和田忌第一次赛马时,孙膑观察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于是就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赢了第二次比赛。
那么,是不是有了“快不了多少”这个条件,调换顺序后就一定能够转败为胜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个个皱眉思索,不多时,学生们就争着回答。
有的学生说,一定能转败为胜;有的学生说,不一定能转败为胜。
这时,我启发学生再思考:到底能不能转败为胜,请大家再读读书,摆摆马卡片,仔细研究一下。
此时,学生们边读书,边摆马卡片,解答问题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几分钟后,有的学生边摆弄马卡片边说,不一定能转败为胜,因为如果齐威王发现田忌用下等马对自己的上等马时,他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自己的下等马去对田忌的上等马,再用自己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田忌还不是照输不误吗?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多同学举手反驳。
有的学生说,齐威王没有发现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更不可能自己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我们从齐威王“心慌了”
“目瞪口呆”等词语可以看出齐威王看不起田忌,是个很骄傲的人,不会发现田忌换马,更不会采取对策。
学生发言异常积极。
这样不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内容,而且更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外活动,提供机遇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适宜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展。
例如办手抄报,开展手抄报比赛活动;出黑板报,看一看谁的内容更丰富、更新颖、更有创意;演课本剧,比一比谁演得更形象、更生动、更创新……比如,我在教《猪八戒吃西瓜》这篇课文后布置课本剧,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进行表演。
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自愿组合,自行配角色演练。
为了演好课本剧,学生们一会儿背台词,一会儿编动作,有的学生还制作了服装和道具,课外活动课上,学生们的演出赢得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语文课外活动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