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序分析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工序分析标准

总论

工序分析表,是运用文字对整件服装制作流程中各项工作的一种细致描述,也即是实际生产的制作标准。表中的每道工序,都是由几个或一系列的制作单位(操作动作)的组合。在企业化流水生产方式中,工序分析表已是实际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

工序分析表的主要作用

1)确定标准做法

2)确定标准时间

3)界定工序流程

4)实际工作分配

5)生产流程编排

6)生产成本预算

服装制作方法有较多的可变性,如同一部位的制作可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或运用不同的机械及辅件;同一制作方法又可有不同的工序组合;相同的方法及组合也可有不同的操作顺序变化;另外,面料特性的不同,乃致一些人为操作习惯以及客房的不同要求等,任何一项因素的改变,都会导致工序内容及时间的变化。工厂内因由多人从事于工序分析,随时都易出现一些制作方法或语言表达上的不统一,因此确立工序分析、工序流程、语言表达等各项标准尤为重要。此次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尚需修改及完善,欢迎广大同事提出批评及改进意见。

一、裁床工序分析表

1、裁床工序分析表简介

裁床是一个综合性的前段生产部门,主要工作有查排料图、拉布、打编号、捆扎、粘衬、裁片检查、刀床切割、划片点位。完成从领取布料到提供车间直接生产之标准裁片的整个过程。裁床工作是实际生产的第一道流程,其工作重心是为工厂的生产中心—车间服务,因此一些工作方式及工作标准都需附合车间生产的实际需要。

《裁床工序分析表》,是根据车间生产需要,结合裁床工作特性而编写的裁床主要工作的作业标准。

《裁床工序分析表》的内容包括:裁片名称、裁片捆扎编号及方式、摆门面方式、刀床切割位置、裁片打编号、裁片检查、粘衬部位、划片修剪工序等各项裁床主要工作。

《裁床工序分析表》中的不少内容,都与《车间工序分析表》直接相关(如裁片名称的确定、捆扎编号、修剪部位等),票号表也就由IE 部工序分析员在制作《车间工序分析表》同时统一制定。

2、裁片的名称

服装部件裁片的多少因款式变化而有很大的差别,少至几片多至几十片乃至上百片。为方便工作沟通,明确识别区分裁,以及用于《车间工序分析表》操作方法的表述,不同的部件裁片,都需要有明确的名称。制定《裁床工序分析表》表时,首先必须给不同部件的裁片进行命名。

a)明确易懂;

b)在同款衣服中具唯一性,不易与其它裁片名称混淆;

c)用词简洁;

d)需附合命名的规律。

3、裁片的命名方式

A、惯用字(裁片附加名)

惯用字(裁片附加名),是裁片名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惯用字是根据裁片类型功能等进行归类而总结出的对某类部件的一些习惯的专用字,这些习惯用字在工序分析中有其特殊的含意,而与该字的原意有较大的不同。主要惯用附加名有:片、巾、贴、牌、掩、带、条、袢等。在裁片名称中部位加附加名即可组成一个部件的名称主要惯用字的定义。

片-----用于面积较大之主要裁片(如前片),或是主要裁片整体中分割出的另一部份较小裁片(如前侧片)。附加“片”,通常只用于前片、后

片及其分离的独立小裁片。

巾-----经过翻烫三边或两头,绱于一边前幅前中位,并利用急钮、钮扣、魔术贴、袢等,可将其重叠固定于另一前幅前中上,且可独立打开

之部件称之为“巾”。附加名“巾”通常只用于门巾、底巾等。

贴-----绱于其它大部件或主要材料上,起辅助作用之小裁片。如袋口贴、拉链贴、帽口贴、中腰贴、袖口贴、袖肘贴等。

牌-----经翻烫或折间,利用钮扣、魔术贴等辅件,可活动固定位置或调节部位大小,具扣搭功能,可立体打开之独立小部件。如袖牌、领牌、

脚牌等。

掩-----重叠车缝于较大部件上,具遮盖作用,并可立体打开之部件。如:水掩、领掩、袋掩等。

带-----经扣烫、翻烫、缉线等方式制作成的扁长形的小部件,可用扣袢或

束缚等方式,活动固定部件位置、调节部位大小。如:腰带、袖带

等。另有类似形状及功能的现成的物料也称为带。如织带等。

条-----条与带的形状较为近似,通常也会把带条连在一起。“条”字作为一个独立的附加名,是指扁长形状,经扣烫或直接车死于其它部件上

的裁片或物料。如:撞色条、荧光条、拼条等。

袢-----具挂、扣、牵连等作用之较窄小及较短的小带条。如:腰袢、袖袢、裤袢、领袢等。

B、裁片命名的方法

1)习惯名称

此类名称是因循俗成的习惯,为人们所共识的主要部件名称。如:领、袖、帽等。

2)以所在的部位或位置命名

此类命名,是在习惯名称的基础上,对车缝于主要部件上的相关部件,依其在整件服装中或是主要部件上所处的部位,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其位置通常用一些具方向性的字来形容,主要有前、后、左、右、上、下、内、外、面、底、里等字来表示。

主要部件上的附属部件命名方式=大部件名称+裁片的部位或位置

如:前片、前片上截、领里、领面等。

3)以裁片的形状大小或象形命名

一些特殊形状的裁片,以其形状来确定名较易得到明确的区分。其命名方式为:裁片形状+裁片附加名如:三角贴、半圆贴、凌形贴等;

另以象形方法命名,也较为通俗及直观易懂。如:风琴袋的袋墙等。

4)以裁片的作用和功能命名

一些具特殊作用或功能的裁片以此命名更为明确。如:商标托、挡风贴、汽眼垫布等。

裁片命名常会将几各方式混合或重复运用,如三角商标托(形状+功能)前中拉链贴(部位+功能)。些复杂款式的裁片命名,会采用从大部件逐步缩小,最后界定其名称的方式。如:前中截侧片、后中腰穿袢等。

5)裁片命名的选择方式

同一部位的裁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命名,因此易导致名称上的不统一,其命名方式应以最为明确简洁为标准。具体方式尚需研究总结。

4、车间工序编号及裁片捆扎

车间工序编号是以主要加工工序为准,按加工工艺的先后顺序排定的流水号。可以单独加工的附件裁片可按工序分配标准分配在任一主序中。即流水号先排协助工序,然后是前片、后片、袖子、领子等。

5、裁片捆扎原理

将服装的裁片进行分别捆扎,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车间可将各扎裁片分发到不同车位可同时进行各部件生产,以此缩短制作流程时间。裁片的合扎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合扎的裁片必须有趋势的缝合工序(如前片连前侧片,前后袖缝合等);

b)合扎的裁片不可有太多的独立操作工序(如前片上下截各有开袋或贴袋

等工序,所需的独立操作时间较长,裁片捆扎时就需将上下截独立扎开。)

c)发同一部件有不同的面料组成,为方便车间也可将裁片部件合扎(如门

巾撞色拼条)

d)如同一部件中有绣花或印花等,需在车间生产前进行特种机械的操作,

应将此绣花或印花片独立扎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