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恶性淋巴瘤WHO分类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8758ef2f90f76c661371aa4.png)
MC-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CHL(LD-CHL)
是HL中最少见的亚型。 临床进展快,可累及全身淋巴结及脏器。 多数有全身症状,预后最差。80%患者在三 年内死亡。 背景反应细胞减少,而R-S或变异型R-S细胞 相对较多。
LD-CHL
各型HL预后从好至坏分别为:
NL PHL LR-CHL NS-CHL MC-CHL LD-CHL
结节硬化型
临床特点
常表现为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累及 纵隔和/或临近肺组织。 较常见。 好发于年轻女性。 治疗恰当80%以上能获长期缓解。
结节硬化型
组织病理学变化
以胶原纤维束将肿瘤分割成境界清楚的结节为 特征。 特征性的肿瘤细胞为腔隙型R-S细胞(胞体大, 浆丰富而透明。胞界不清楚,染色质稀疏,核 仁较小),伴不同数量的反应细胞(小淋巴、 组织、嗜酸和浆细胞)。 免疫表型:瘤细胞CD30阳性。
光镜下HL 的淋巴结结 构可完全或 部分破坏, 其细胞成分 可由肿瘤细 胞(R-S细 胞)、反应 性炎细胞及 间质组成。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NLPHL
临床特点 最常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 很少累计纵隔或其他结外部位。 男性多见。 存活期较长。 晚期复发较其他类型HL多见。 5%可进展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依据WHO淋巴瘤分类,在日常工作中 又可将其分为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 性淋巴瘤两大类。所谓惰性淋巴瘤指 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和疾病进展相对缓 慢的一组NHL。侵袭性NHL为肿瘤细 胞生长迅速,疾病进展快的NHL。
惰性淋巴瘤
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B-SLL ) 滤泡型淋巴瘤(FL),1-2级
B细胞型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结外(MALT型)
HL与NHL受侵部位比较
刘霆-恶性淋巴瘤WHO分型
![刘霆-恶性淋巴瘤WHO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8410e4cc783e0912a2162ae4.png)
恶性淋巴瘤WHO分型---以病理学为基础的治疗策略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Lymphoma:Therapeutic Strategies Based on Pathology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刘霆【关键词】恶性淋巴瘤,WHO分型,病理学,治疗近年来,随着病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疾病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根据其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和淋巴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将ML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大类,二者在发病率、临床经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两大类淋巴瘤进而还可细分为不同的组织学亚型,每一种病理类型有各自的形态学和免疫学表现、遗传学特征、特殊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因此,正确的病理分型是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前提,以病理学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已成为当今淋巴瘤治疗的趋势。
一、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演进自Thomas Hodgkin1832年正式命名霍奇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以来,由于其病理形态的多样性,以及瘤组织中存在混杂的反应性细胞,长期以来对其特征性的异常细胞“里-斯细胞(Reed-Sternberg cell,RS)”的性质和起源存在争论,故近170年来一直沿用“霍奇金氏病”的名称。
1994年Martin-Leo Hansmann,和1995年Harald Stein分别在霍奇金氏病患者瘤组织分离的里-斯细胞中检测到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和免疫球蛋白可变区(IgV)的高度突变,证实了霍奇金氏病肿瘤细胞来源于生发中心阶段的克隆性B淋巴细胞。
典型RS细胞的表型特征为:CD30、CD15、CD40阳性;而CD45阴性;CD20在40%的病例阳性,B细胞特异激活蛋白(B-cell specific activator protein, BSAP)阳性。
解读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解读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942df2116bd97f192279e92a.png)
一
洲和墨西哥等 国家 的儿童和青少年 , 无性别差别 。发病机制 可能与对 E V细胞毒性免疫反应缺 陷相关。 B
4 1 儿 童 系统 性 E V 阳 性 T 细 胞 淋 巴 组 织 增 生 性 疾 病 . B (ytmi B p s v cll h poi rt e i aeo ss e c V-oi e e mp o rleai s s f E i t T- ly f vde
c lrn 本 病 起 自 C 8+细 胞 毒 性 T细 胞 或 C 4+活 化 i h de ) D D T细 胞 。发 病 前 , 儿 有 急 性 E V感 染 或 慢 性 活 动 性 E V 患 B B
) 前 ( r) c D ; pe T( C 3+、 D C 7+、 D C 2+、 D 一、 D 4+ C 1l C 3 / 0
一
) 和髓 质 ( eulr) c D m d l y T( C 3+、 D +、 D a C7 C 2+、 D 一、 C 1
症。常存在 E V的血 清学异 常 、 V A I 抗体 缺乏或 低 B 抗 C g M 水平。形态学上 , 瘤细胞较 小 , 常无 明显异 型性 , 偶可为 中等
但 约 有 2 % 病 例 同 时存 在 I H基 因 重排 。 0 G
2 T 细胞 幼 淋 巴 细 胞 性 白血 病 ( clp oy h ct e — - T- l rlmp oy cl e i u k mi, -L e a TP L)
+, 而少 数发生在 C E V基础上 的病例 CM +。遗传学上 , A B I
临床 与 实验 病 理 学杂 志
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及其临床意义【23页】
![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及其临床意义【23页】](https://img.taocdn.com/s3/m/d8995a5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b.png)
WHO分类基础
独立疾病(disease entity )
定义恶性淋巴瘤每一个独立疾病(或类型)的依 据
• 组织病理形态 • 免疫表型 • 遗传学特征 • 临床特点
WHO 分类原则
• 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确定主要的分化细胞类 型 (predominant differentiated cell type)
Prima『y follicle
ANTIGE
I I LN Paracortex
•'a扒 叩 UNOBLAST1
I I LN Medulla
PLASMACYTOID LYP,于 HOC YTI三
勹)
尸
Bone Marrow
'GINAL ZONE & NOCYTOIO 8-CB..L
ANTIGEN
ILarge 8-cell Lymphoma!
• 蕈样肉芽肿变型
• 原发性皮肤CD30+ T-淋巴细胞
佩吉特样网状细胞增生症 增生性疾病
MF相关毛囊粘蛋白沉积
淋巴瘤样丘疹病( A和B型)
症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病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瘤 交界性病变
周围T细胞肿瘤,结内类型和变 型
• 周围T细胞淋巴瘤
(非特殊类型)
变型: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瘤,T/裸细胞型 变型:
原发性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
(NK/TCL)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
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 )
•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 )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和2级(NSHL
恶性淋巴瘤的分类_许良中
![恶性淋巴瘤的分类_许良中](https://img.taocdn.com/s3/m/7a13457c02768e9951e73828.png)
国际专家小组工作规范
(Working formulation WF)
1980
修订的欧洲 பைடு நூலகம்美国淋巴瘤分类(REALC)
1994
世界卫生组织分类
2000
三 、 WHO 新分类 2002 年 , 美国组织病理 学 杂志发表了“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性疾病” 新分类 。 这个新分类是在 1997 年由 WHO 组织美国血液病理 学会和欧洲血液病理学协会的 50 多位病理学家以 及临床顾问委员会的 30 多位血液病和肿瘤学家共 同参与 , 经过 5 年多而制定的一个建议分类(见表 2 ~ 7)。
表 3 淋巴组织肿瘤 WHO 分类 :T 细胞和 NK 细胞
前 T 细胞肿瘤 前 T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 淋巴瘤(T -LBL / ALL)* 母细胞性 NK 细胞淋巴瘤 成熟(周围)T 细胞肿瘤 T -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况(T -PLL) T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 -LGLL) 侵袭性 NK 细胞白血病(ANKCL)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 / 淋巴瘤(ATL /L) 结外 NK / T 细胞淋巴瘤 , 鼻型(NK / TCL) 肠病型 T 细胞淋巴瘤(ITCL) 肝脾 γ/δT 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 T 细胞淋巴瘤 蕈样肉芽肿 / Sezary 综合征(MF /SS)*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T 和裸细胞性 , 原发性皮肤型 周围 T 细胞淋巴瘤 , 无其他特征(PTCL)* 血管免疫母细胞 T 细胞淋巴瘤(AITCL)*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T 和裸细胞性 , 原发性系统型 *
表 2 淋巴组织肿瘤 WHO 分类 :B 细胞
前 B 细胞肿瘤 前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 淋巴瘤(B-ALL / LBL)* 成熟(周围)B 细胞肿瘤 B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B -CLL /SLL) B -前淋巴细胞白血病(B -PLL) B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 脾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 , 伴 / 不伴绒毛状淋巴细胞(SMZL) 多毛细胞白血病(HCL) 浆细胞骨髓瘤 / 浆细胞瘤(PCM / PCL)* MALT 型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MALT-MZL)* 淋巴结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 , 伴 / 不伴单核细胞样 B 细胞(MZL) 滤泡性淋巴瘤(F L)* 套细胞淋巴瘤(MCL)*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 伯基特淋巴瘤(BL)*
恶性淋巴瘤WHO分类解读朱雄增
![恶性淋巴瘤WHO分类解读朱雄增](https://img.taocdn.com/s3/m/1ce1e843856a561253d36f75.png)
Presentation Title
7
WHO 2008:重要议题
髓细胞肿瘤 —新遗传学资料—新分类 淋巴组织肿瘤 —ALL/LBL的遗传学分类 —小的克隆性淋巴细胞群 —某些疾病共识指南 —新的疾病/亚型/变型/分级 交界性(灰区)肿瘤分类
Presentation Title
8
前体细胞肿瘤分类新变动
Presentation Title
中位生存期 62个月
44个月 29个月
16
骨髓瘤中易位和cyclinD1基因
预后良好组:6p21、11q13、D1、非高倍体(?) 预后不良组:D1+D2(?)、4p16、16q23、
t20q11 预后未确定组:D2
Presentation Title
17
骨髓瘤中细胞遗传学预后分组
定义每一独立疾病依据一组特点(形态学、免疫 表型、遗传学和临床)
目前对大多数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每一特点 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即没有“金标准”
尽可能按假定相应正常细胞和分化阶段分类,按 临床和形态学相似性归类
Presentation Title
6
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
美国(SH)和欧洲(EAHP)血液病理学会 SH和EAHP推选8位主编 —髓细胞系:J. Vardiman(US), J. Thiele(DE) —淋巴细胞系:S. Swerdlow, E, Jaffe, N. L. Harris (US),
Presentation Title
4
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ILSG)提出淋巴 组织肿瘤的欧美修改分类(REAL)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造血淋巴组织 肿瘤分类
Presentation Title
2016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
![2016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94720debb4cf7ec4afed08a.png)
2016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一览表一. 髓系肿瘤(一)骨髓增殖性肿瘤(MPN)1.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BCR-ABL+2. 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PMF,纤维化前期/早期PMF,明显的纤维化期5.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非特指型(NOS)7. 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型(二)肥大细胞增多症(三)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PDGFRA,PDGFRB,或FGFR1,或PCM1-JAK2异常的髓系/淋巴系肿瘤1. 伴PDGFRA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2. 伴PDGFRB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3. 伴PGFR1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4. 暂定分类:伴PCM1-JAK2的髓系/淋巴系肿瘤(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1.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2. 不典型慢性髓性白血病(aCML), BCR-ABL-3. 青少年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4. 伴环铁粒幼细胞及血小板增多的MDS/MPN(MDS/MPN-RS-T)5. MDS/MPN, 不可分类(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 伴单系病态造血的MDS2. 环铁粒细胞增多的MDS环铁粒细胞增多及单系病态造血的MDS环铁粒细胞增多及多系病态造血的MDS3. 伴多系病态造血的MDS4. 原始细胞过多型MDS5. 伴孤立del(5q)的MDS6. MDS,未分类型7. 待定:儿童难治性血液细胞减少(六)伴遗传易感性的髓系肿瘤1. 无既往病史或器官发育异常者AML伴遗传性CEBPA基因突变*髓系肿瘤伴遗传性DDX41 基因突变2. 既往有血小板疾病者*髓系肿瘤伴遗传性RUNX1 基因突变髓系肿瘤伴遗传性ANKRD26基因突变髓系肿瘤伴遗传性ETV6基因突变3. 伴有其它器官功能异常髓系肿瘤伴遗传性GATA2基因突变与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相关的髓系肿瘤(范可尼贫血)与端粒酶生物缺陷相关的髓系肿瘤(角化不良症)与神经纤维瘤病、Noonan综合征(目前确定与PTPN11、SOS1、RAF1、BRAF、KRAS、NRAS、SHOC2和CBL突变有关,50%PTPN11突变)或Noonan 综合征样疾病相关的青少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与唐氏综合征相关的髓系肿瘤(七)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及相关恶性肿瘤1. 伴重现性基因异常的AMLAML伴t(8;21)(q22;q22.1);RUNX1-RUNX1T1AML伴inv(16(p13.1q22)或t(16;16)(p13.1;q22);CBFB-MYH1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PML-RARAAML伴t(9;11)(p21.3;q23.3);MLL-KMT2AAML伴t(6;9)(p23;q34.1);DEK-NUP214AML伴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GATA,MECOM AML(原始巨核细胞型)伴t(1;22)(p13.3;q13.3);RBM15-MKL暂定型:AML伴BCR-ABL1AML伴NPM1基因突变AML伴双CEBPA基因突变暂定型:AML伴RUNX1基因突变2. 伴MDS相关改变的AML3. 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4. AML, NOS微分化型AML未成熟型AML成熟型AML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纯红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的全髓性白血病5. 髓系肉瘤6. 唐氏综合征相关的髓系增殖一过性髓系增生异常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髓系白血病二、混合细胞肿瘤(一)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1. 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2. MPAL伴t(9;22)(q34.1;q11.2); BCR-ABL13. MPAL伴t(v;11q23.3);MLL重排4. MPAL, B/髓系,NOS5. MPAL, T/髓系,NOS三、淋巴细胞系肿瘤(一)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NOS2. 伴重现性基因异常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q34.1;q11.2);BCR-ABL1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3); KMT2A重排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2;21)(p13.2;q22.1);ETV6-RUNX1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染色体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亚二倍体染色体伴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1;q32.3)IL3-IGH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TCF3-PBX1暂定类: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CR-ABL1样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iAMP213.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暂定类:早期T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NK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二)成熟B细胞肿瘤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2. 单克隆B细胞增多症(MBL)3. B幼淋细胞白血病(B-PLL)4. 脾脏边缘带淋巴瘤(SMZL)5. 毛细胞白血病6. 脾脏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未分类脾脏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HCLv)7.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Waldenstrm 巨球蛋白血症8. 未明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IgM型9. μ重链病10. γ重链病11. α重链病12. 未明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IgG/A型13. 浆细胞骨髓瘤(PCM)14.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5.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粘膜相关组织结外边缘带淋巴瘤(MALT 淋巴瘤)16. 结内边缘带淋巴瘤儿童结内边缘带淋巴瘤17. 滤泡淋巴瘤(FL)原位滤泡恶性肿瘤十二指肠型滤泡淋巴瘤18. 儿童滤泡淋巴瘤19.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20. 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21. 套细胞淋巴瘤(MCL)原位套细胞恶性肿瘤2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 NOS)生发中心型(GCB型)激活B细胞型(ABC型)23. 原发中枢DLBCL24. 原发皮肤DLBCL,腿型25. EBV+ DLBCL26. EBV+皮肤粘膜溃疡27. 与慢性炎症相关的DLBCL28.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29. 原发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30.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31. ALK+大B细胞淋巴瘤32. 浆母细胞淋巴瘤33.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34. HHV8+DLBCL,NOS35. 伯基特淋巴瘤36. 伴11q异常的伯基特样淋巴瘤37. 伴MYC及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HGBCL)38. HGBCL, NOS39. B细胞淋巴瘤,未分类型,有DLBCL与经典型何奇金氏淋巴瘤之间的特征(三)成熟T及NK细胞恶性肿瘤1. T幼淋细胞白血病(T-PLL)2.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3. 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4.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5. 儿童系统性EBV+T细胞淋巴瘤6. 水疱种豆样淋巴增殖性疾病7.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8. 结外NK/T淋巴瘤,鼻型9. 肠道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0. 单形性嗜上皮细胞小肠T细胞淋巴瘤胃肠道惰性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1. 肝脾T细胞淋巴瘤12.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3. 菌样肉芽肿14. Sèzary 综合征15. 原发皮肤CD30+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淋巴瘤样丘疹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6. 原发皮肤 T细胞淋巴瘤17. 原发皮肤CD+8+侵袭性嗜表皮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18. 原发皮肤肢端CD8+ T细胞淋巴瘤19. 原发皮肤CD4+小/中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20. 外周T细胞淋巴瘤,NOS (PTCL, NOS)21.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22. 滤泡T细胞淋巴瘤23. 伴TFH表型的结内外周T细胞淋巴瘤24.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25. ALCL, ALK-26. 乳腺植入相关ALCL四、何奇金氏淋巴瘤(HL)1. 结节淋巴细胞为主的HL2. 经典型HL(cHL)结节硬化型cHL富淋巴细胞cHL混合细胞型cHL淋巴细胞耗竭性cHL五.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一)浆细胞高增殖性PTLD(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性PTLD (三)明显滤泡增殖性PTLD(四)多形性PTLD(五)单形性PTLD(B-及T/NK细胞型) (六) cHL 型PTLD六、组织细胞及树突细胞恶性肿瘤(一)组织细胞肉瘤(二)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三)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肉瘤(四)中度树突细胞肿瘤(五)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六)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七)成纤维母细胞网状细胞肿瘤(八)弥漫性青少年黄色肉芽肿(九) Erdheim-Cheter 病。
恶性淋巴瘤WHO分类
![恶性淋巴瘤WHO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3993ae2ba0d4a7302763a8e.png)
Ã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四个要素中形态学是 基础;但多数类型的淋巴瘤必须通过免疫 组化标记才能准确分类和分型;部分类型 淋巴瘤尚需研究其特殊的遗传学改变,才 能做出精确诊断;此外,某些类型淋巴瘤 还需了解其临床特点,例如年龄、发病部 位、是否发生与淋巴节内等等。
Ã2008版分类非常强调病理类型和临 床特点的关系,相同的组织学形态, 发生在不同部位及不同的年龄,其临 床表现及预后截然不同,需要采取不 同的临床治疗策略。
成熟B细胞淋巴瘤分类变化
Ã一、滤泡性淋巴瘤(FL) Ã仍依据中心母细胞数量多少分为三级 Ã(FL1-2级或称低级别)(FL3A及3B或称高 级别) Ã对于FL中含有>15CB/hpf弥漫区者,诊断 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伴有FL
FL亚型和变型
à 1、儿童型FL à 好发于青少年,组织学表现为高级别FL,IHC:CD10+/Bcl-6+,Bcl2-,常无t(14;18),多数可治愈。 à 2、原发性肠道FL à 好发十二指肠,表现为多发性息肉,临床常无症状,手术切除病变 肠段可治愈。 à 3、原位FL à 淋巴结结构正常,其中存在一个/多个Bcl-2+/CD10+肿瘤性滤泡, 临床仅需随访。 4、原发性皮肤FL 临床表现为头皮、前额及躯干皮肤病损,IHC:CD10+/Bcl-6+,Bcl2-;遗传学上,Ig基因克隆性重排,多数病例无t(14;18)或BcL2基因重排。预后好,局部放疗或手术切除可治愈。
Ã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Ã1、依据肿瘤基因谱将DLBCL分为生发中 心起源B细胞(GCB)样DLBCL和活化B 细胞(ABC)样DLBCL;IHC检测CD10、 Bcl-6、MUM1可分为GCB样型(CD10+、 Bcl-6+/-、MUM1+)和ABC样型(CD10-、 Bcl-6-/预后均好于后者。另外 CD5+DLBCL 预后不良。
2017 年修订版 WHO 淋巴瘤分类
![2017 年修订版 WHO 淋巴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3817111cf84b9d528ea7af1.png)
2017 年修订版WHO 淋巴瘤分类前驱淋巴性肿瘤1、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非特殊类型2、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频发基因异常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q34.1;q11.2);BCR-ABL1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3);KMT2A 重排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2;21)(p13.2;q22.1);ETV6-RUNX1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低二倍体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1;q32.3);IL3-IGH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TCF3-PBX1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CR-ABL1 样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iAMP213、T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早期T 前驱淋巴母细胞白血病4、自然杀伤(NK)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成熟 B 细胞淋巴瘤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单克隆B 淋巴细胞增多症(MBL)2、B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3、脾边缘区细胞淋巴瘤4、毛细胞白血病5、脾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脾弥漫性红髓小B 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6、淋巴浆细胞淋巴瘤7、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IgM 型8、重链病Mu 重链病Gamma 重链病Alpha 重链病9、浆细胞肿瘤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非IgM 型浆细胞骨髓瘤变异型无症状浆细胞骨髓瘤非分泌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瘤骨孤立性浆细胞瘤骨外浆细胞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原发淀粉样变性轻链和重链沉积病伴副肿瘤综合征的浆细胞肿瘤POEMS 综合征TEMPI 综合征10、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 淋巴瘤)11、结内边缘区淋巴瘤(注:边缘区淋巴瘤,缩写为:MZL)儿童结内边缘区淋巴瘤12、滤泡性淋巴瘤(FL)原位滤泡肿瘤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睾丸滤泡性淋巴瘤WHO FL分级13、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14、伴IRF4 重排大B 细胞淋巴瘤15、原发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16、套细胞淋巴瘤(MCL)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套细胞淋巴瘤原位套细胞肿瘤17、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型(NOS)生发中心亚型(GCB)活化B 细胞亚型(ACB)18、富于T 细胞/组织细胞大B 细胞淋巴瘤19、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20、原发皮肤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腿型21、EBV阳性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22、EBV阳性黏膜皮肤溃疡23、慢性炎症相关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伴纤维蛋白渗出的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24、淋巴瘤样肉芽肿25、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 细胞淋巴瘤26、血管内大B 细胞淋巴瘤27、ALK 阳性大B 细胞淋巴瘤28、浆母细胞性淋巴瘤29、原发渗出性淋巴瘤30、HHV8 相关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中心Castleman 病HHV8 阳性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HHV8 阳性亲生发中心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31、Burkitt 淋巴瘤32、伴11q 异常的Burkitt 样淋巴瘤33、高级别B 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 细胞淋巴瘤,伴MYC 和BCL2 和(或)BCL6重排高级别B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34、介于DLBCL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成熟T 和NK 细胞淋巴瘤1、T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2、T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3、NK 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4、侵袭性NK 细胞白血病5、儿童EBV 阳性的T 细胞和NK 细胞增生性疾病儿童系统性EBV 阳性T 细胞淋巴瘤慢性活动性EBV 感染(T 细胞和NK 细胞型),系统性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严重蚊虫叮咬过敏症6、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7、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8、肠道T 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T 细胞淋巴瘤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 细胞淋巴瘤肠道T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胃肠道惰性T 细胞增殖性疾病9、肝脾T 细胞淋巴瘤10、皮下脂膜炎样T 细胞淋巴瘤11、蕈样肉芽肿(注:惰性淋巴瘤类型)12、Sezary 综合征13、原发性皮肤CD30 阳性T 细胞增殖性疾病淋巴瘤样丘疹病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4、原发皮肤的外周T 细胞淋巴瘤,罕见亚型原发性皮肤γδT 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8 阳性侵袭性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 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肢端CD8 阳性T 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 阳性小/中等大小T 细胞增殖性疾病15、外周T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16、血管免疫母细胞T 细胞淋巴瘤和其他滤泡辅助T 细胞来源的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 细胞淋巴瘤(注: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滤泡T 细胞淋巴瘤伴滤泡辅助T 细胞表型的结内外周T 细胞淋巴瘤1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 阳性18、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 阴性19、乳房植入物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富于淋巴细胞型(LP)混合细胞型(MC)淋巴细胞消减型(LD)。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分型及标准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分型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74bcff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e.png)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分型及标准作者:郭熙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1997年,来自美、欧、亚等各大洲的国际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临床医师委员会与病理学家共同讨论,提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法。
通过2年的临床试用后,于1999年及2000年对新分类进行了修订,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认定,形成WHO2001分类。
下面就WHO关于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分型及标准作简单的介绍。
WHO将髓系恶性病分为4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
一、急性白血病(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类WHO是根据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来综合分类,WHO与FAB分类的显着不同点:<1>诊断AML时FAB要求骨髓原始细胞数≥30%,而WHO则为原始细胞数≥20%;<2>伴有特殊染色体类型AML如t(15;17);t(8;21);inV(16)和t(16;16)等。
诊断时除单独列出外,BM(骨髓)原始细胞可≤20%;<3>由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MPD(骨髓增殖性疾病)转化而来及治疗相关性的AML(treatment related AML)单独列出;<4>免疫表型需用单克隆抗体,常用的特异单抗有:造血干/组细胞为CD34、HLA-DR;粒细胞为MPO、CD13、CD15、CD117、CD33;单核细胞为CD14等;<5>增加了AML新的病谱,分类具体如下:1、AML伴有重现细胞遗传学异常此类AML不仅具有明确的形态学特点,而且其细胞遗传学的异常是预后比较好的标志,即CR率高,长期生存率及治愈倾向较大。
1.1 AML有t(8;21)(q22;q22)[AML-(CBFα/ETO)]其细胞形态学的特点相当于我国AML分类的M2b,本型年轻患者较多,常有粒细胞肉瘤,骨髓原始粒细胞≤20%,免疫表型为粒细胞抗原:CD13 ,CP33 ,MPO ,CD34 ,偶有CD19和CD45呈阳性,占AML发生率的15%。
WHO淋巴瘤分类
![WHO淋巴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f8802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3.png)
WHO淋巴瘤分类2008年WHO淋巴瘤分类(4th版)一、前驱肿瘤(PRECURSOR NEOPLASMS)1、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以前称为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2、谱系未定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S OF AMBIGUOUS LINEAGE)-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cute undifferentiated leukaemia ,AUL)-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有/无重现性遗传学异常(–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aemia ,MPAL) ( /- recurrent genetic abnormalities)二、前驱淋巴性肿瘤(PRECURSOR LYMPHOID NEOPLASMS)1、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非特殊类型【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2、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recurrent genetic abnormalities】-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 (q34;q11.2); BCR/ABL 【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9:22) (q34;q11.2); BCR/ABL】-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 MLL rearranged,【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v;11q23); MLL rearranged】-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2;21)(p13;q22); TEL-AML1(ETV6-RUNX1)【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12;21)(p13;q22); TEL-AML1(ETV6-RUNX1)】-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B lymphoblasticleukaemia/lymphoma with hyperdiploidy】-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低二倍体【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hypodiploidy (Hypodiploid ALL)】-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q32)(IL3-IGH),【 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5;14)(q31;q32)(IL3-IGH)】-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 (E2A-PBX1;TCF3/PBX1),【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1;19)(q23;p13.3); (E2A-PBX1;TCF3/PBX1)】3、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三、成熟B细胞淋巴瘤1、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2、B-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脾边缘带淋巴瘤4、毛细胞白血病5、脾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6、淋巴浆细胞淋巴瘤7、重链病8、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9、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0、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11、滤泡性淋巴瘤-胃肠道滤泡性淋巴瘤-儿童滤泡性淋巴瘤-“原位”滤泡性淋巴瘤12、结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13、套细胞淋巴瘤1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的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人EBV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慢性炎症相关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脓胸相关淋巴瘤-慢性骨髓炎相关淋巴瘤-植入物相关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瘤样肉芽肿-原发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浆母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渗漏性淋巴瘤-ALK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起源于HHV8阳性的多中心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15、伯基特淋巴瘤16、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17、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四、成熟T/NK细胞淋巴瘤1、T前淋巴细胞白血病2、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3、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患4、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5、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6、EBV相关的克隆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患(儿童)-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增殖性疾病(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相关)-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7、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8、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9、肝脾T细胞淋巴瘤10、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1、蕈样霉菌病12、赛塞里综合征13、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4、原发皮肤侵袭性嗜表皮CD8阳性细胞毒性T淋巴瘤15、原发皮肤gamma/deltaT细胞淋巴瘤16、原发皮肤小/中CD4阳性T细胞淋巴瘤17、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18、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19、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0、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五、霍奇金淋巴瘤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瘤2、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淋巴丰富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ff43e32caaedd3383c4d3c6.png)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s lymophoma, CHL):R-S细胞为特点。
肺、肝、骨髓等。
#
#
A组:无全身症状 B组:有全身症状
①发热38Cº以上,连续3天以上,且无 感染原因;
②6个月内体重减轻 10%以上; ③盗汗:即入睡后出汗。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多数早期无贫血,少数轻到中度贫血,正细胞性 性贫血;
WBC、BPC一般正常; 晚期可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可有嗜酸粒细胞及淋
巴细胞增多。
#
骨髓
非主要诊断手段,仅在晚期浸润骨髓时才可能发 现异常;
找到R-S细胞是淋巴瘤浸润骨髓的依据,分期为 IV期;
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骨髓涂片。
#
病理学
初次诊断时推荐进行淋巴结或病变组织切除或切 取活检,以便提供足够的组织,进行诊断所必需 的辅助评估;
细针穿刺 (FNA) 对细胞类型的鉴别价值有限,但 对诊断复发一般足够;
普遍采用1965年Rye会议方法分型,按病理组织的形 态学特点分类。
WHO分型,根据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细胞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等特点分类。
#
Reed-Sternberg cell
#
病理分型(Rye分类,1965年)
Rye会议分类 特点
预后
淋巴细胞 为主型
结节硬化型
成熟淋巴细胞为主,RS细胞少
#
#
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19f9c0326fff705cd170a8a.png)
1998–2000 1975–1977
5 5–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
Age at diagnosis (years)
Ries LAG, et al. (eds). 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 2003. NCI Web site. Available at: /csr/1975_2000, 2003.
恶性淋巴瘤 症状与体征
60%
6-20%
6-12%
24
25
症状与体征 — 结外病变
肝大 肝功能异常
骨骼病变(0-15%)可 伴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骨髓侵犯
26
神经系统
颅神经瘫痪 头痛 癫痫发作 颅内压增高 脊髓压迫及截瘫
症状与体征--- 结外病变
27
症状与体征—皮肤损害
➢ 特异性病变:真皮内, 多样化:肿块、结节、 浸润性斑块, 溃疡、 丘疹、斑疹,称为蕈 样霉菌病
2000年的WHO分类 • 将HD正式改称为霍奇金淋巴瘤(HL) • 基本沿用了REAL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的旧分类
Rye分类(1966年): (1)淋巴细胞为主型(LP)--- 预后好 (2)结节硬化型(NS)----预后较好 (3)混合细胞型(MC)---预后较差 (4)淋巴细胞消减型(LD)---预后差
巴瘤
•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 DLBCL
• 原发于皮肤的DLBCL,腿型 • 老年性EB病毒阳性的DLBCL • 与慢性炎症相关的DLBCL • 淋巴样肉芽肿病 • 原发于纵隔(胸腺)的大B细
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解读bate1
![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解读bate1](https://img.taocdn.com/s3/m/508c040e581b6bd97f19ea6b.png)
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解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朱雄增2008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由美国(SH)和欧洲(EAHP)血液病理学协会的8位专家负责修订,参与修订的病理学家共75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并由100位国际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WHO临床顾问委员会,在2007年2月和3月分别在Chicago和Airlie House, V A 讨论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以及淋巴瘤分类,提出修改意见,2007年9月在Lyon 举行病理学家共识会议定稿,于2008年9月出版。
由于WHO分类原则未变,即按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来定义每一个类型淋巴瘤,并提出可能起源的假定相应正常细胞和分化阶段,每种淋巴瘤都是一个独立病种(disease eatity)。
因此,WHO分类仅对原有类型作必要的修正和补充,并增加了近年来被认识的和明确的新类型。
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在WHO分类中没有变动。
以下对2008年分类中有关成熟B细胞肿瘤和成熟T/NK细胞肿瘤作一简要解读。
一、成熟B细胞肿瘤(一)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1.分级和弥漫性区域研究显示FL1和FL2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上没有差别,故将两者并合在一起。
目前,虽有人认为FL3B可能是滤泡型DLBCL,但还没有足够的资料保证FL3B和DLBCL可以归在一起。
因此,WHO分类仍然依据中心母细胞的多少将FL分成3级:FL1-2=CB少(“低级别”);FL3A=CB多(>15/hpf),仍存在中心细胞(CC);FL3B=成片CB。
在FL中如果存在含有15CB/hpf的弥漫性区域,则不再诊断为“FL伴有弥漫性区域”,而应直接诊断为DLBCL伴有FL(1-2级、3A级和3B级)。
2.亚型和变型(1)儿童滤泡性淋巴瘤(paediatric follicular lymphoma):肿瘤好发于青少年或年轻男性。
2008版who对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分型
![2008版who对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46b91cfe551810a6f52486ce.png)
7.前驱淋巴细胞肿瘤7.1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非特殊类型9811.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q34;q11.2);BCR.ABL19812.3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MLL重排9813.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2;21)..(p13;q22);TEL.AML1(ETV6.RUNX1)9814.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9815.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低二倍体..(伴低二倍体ALL) 9816.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q32);IL3.IGH 9817.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E2A.PBX1(TCF3.PBX1)9818.37.2.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9837.38.成熟B细胞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9823.3B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9833.3脾B细胞边缘带淋巴瘤9689.3毛细胞白血病9940.3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无法分类9591.3.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9591.3.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9591.3淋巴浆细胞淋巴瘤9671.3.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9761.3重链病9762.3.IgA重链病9762.3.IgG重链病9762.3.IgM重链病9762.3浆细胞骨髓瘤9732.3骨孤立性浆细胞瘤9731.3骨外浆细胞瘤9734.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淋巴瘤(MALT)9699.3结内边缘带淋巴瘤9699.3.儿童结内边缘带淋巴瘤9699.3滤泡性淋巴瘤9690.3.儿童滤泡性淋巴瘤9690.3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9597.3套细胞淋巴瘤9673.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殊类型9680.3.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的大B细胞淋巴瘤9688.3.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9680.3原发皮肤DLBCL,腿型9680.3 .老年性EB病毒阳性DLBCL9680.3慢性炎症相关DLBCL 9680.3淋巴瘤样肉芽肿9766.1原发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9679.3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9712.3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9737.3浆母细胞淋巴瘤9735.3起源于HHV8相关的多中心Castleman病大.B细胞淋巴瘤9738.3原发渗出性淋巴瘤9678.3Burkitt淋巴瘤9687.3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特征介于DLBCL和Burkitt淋巴瘤之间9680.3 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特征介于DLBCL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之间9596.39.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T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9834.3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9831.3.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9831.3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9948.3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9724.3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9725.3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9827.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9719.3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9717.3肝脾T细胞淋巴瘤9716.3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9708.3蕈样霉菌病9700.3Sezary综合征9701.3原发皮肤CD30+T细胞增殖性疾病.淋巴瘤样丘疹病9718.1.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9718.3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9726.3.原发皮肤CD8+侵袭性嗜表皮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9709.3.原发皮肤CD4+小.中T细胞淋巴瘤9709.3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9702.3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9705.3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9714.3.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9702.310.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霍奇金淋巴瘤9659.3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650.3.结节硬化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663.3.淋巴细胞丰富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651.3混合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652.3.淋巴细胞消减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653.311.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组织细胞肉瘤9755.3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9751.3Langerhans细胞肉瘤9756.3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9757.3滤泡树突细胞肉瘤9758.3纤维母细胞性网织细胞肿瘤9759.3尚未确定的树突细胞肿瘤9757.3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2.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早期病变浆细胞增生9971.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PTLD9971.1多形性PTLD9971.3单形性PTLD(B和T.NK细胞类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型PTLD*注释:.斜体数字为WHO4版ICD.O的临时编码,希望在下一个ICD.O版中能够收录,但目前可能还会变化。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标准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a808497a26925c52dc5bf2c.png)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霍奇金淋巴瘤一.WHO分类: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混合细胞型〔MCHL〕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二、诊断根本检查:体检:淋巴结检查、韦氏环、肝脾行为状态〔PS〕B病症血常规,ESR,LDH,白蛋白,肝肾功能胸片,B超颈、胸、腹、盆CTIB、IIB、III、IV期行骨穿可选:PET/CT三.分期I期:病变累与单个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IEII期:病变累与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IIE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III期:病变累与横膈两侧淋巴结区I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EIII期:病变累与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E+S区受累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病症分为A、B。
A 无全身病症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病症: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四.治疗原那么: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IA、IIA 累与野或区域淋巴结放疗IB、IIB 化疗+累与野放疗IIIA、IVA 化疗±放疗或姑息性局部放疗IIIB、IVB 化疗±放疗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I和II期:化疗+累与野照射IIIA、IIIB和IV期、非大肿块:化疗IIIA、IIIB和IV期、大肿块:化疗±大肿块部位照射五.放疗原那么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IA-IIA期累与野放疗 30-36 Gy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a)I-II期无大肿块化疗后CR者,累与野放疗 30Gy化疗后PR者,累与野放疗 30Gy,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b)I-II期大肿块化疗后CR者,累与野放疗 30Gy,原大肿块处加量至36Gy化疗后PR者,累与野放疗 36Gy, 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c)III-IV期大肿块化疗后大肿块病灶处放疗36-40Gy附:NCCN预后不良因素大肿块:纵胸比>1/3或肿块>10cm血沉50>3个淋巴区域B病症2个结外病变非霍奇金淋巴瘤一.WHO分类〔NCCN 2008〕:前躯淋巴肿瘤B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T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成熟B细胞肿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B-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PLL〕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变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α重链病γ重链病μ重链病浆细胞骨髓瘤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儿童滤泡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M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性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DLBCL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老年人EBV阳性DLBCL慢性炎症相关性DLBCL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浆母细胞性淋巴瘤起自HHV8相关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Burkitt淋巴瘤中间特点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T细胞幼淋巴瘤性白血病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水泡痘疮样样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淋巴瘤样丘疹病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8阳性侵袭性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PTCL, 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阴性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组织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细胞肉瘤交指树突细胞肉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未确定性树突细胞肿瘤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早期病变浆细胞增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PTLD多形性PTLD单核性PTLD单形性PTLD〔B和T/NK细胞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型PTLD二.分期〔COTSWALDS〕I期:病变累与单个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IEII期:病变累与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E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III期:病变累与横膈两侧淋巴结区I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E期:病变累与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E+S区受累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病症分为A、B。
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
![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1b176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5.png)
Rosai-Dorfman病
• 组织细胞的病理学形态 • 体积很大,胞浆宽阔,典型者胞浆透明或苍白,有
时嗜酸 • 核常为圆形,染色质泡状 • 核仁明显 • 允许有个别的核异型或多形性
• Rosai-Dorfman病:诊断 • 在淡染区仔细寻找诊断性的组织细胞 • 必须有丰富的浆细胞 • 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寻找组织细胞的噬淋
胸锁乳突肌前缘数枚淋巴结肿大,如蚕豆大小,
质中等,不活动,肝脾(-),外周血、血清学 检查无异常,患者无发热等其他相关症状。送
检淋巴结一枚,1.4*1.0*0.8厘米,切面灰白灰 红,质嫩。
免疫组化
CD20+ CD79a+ CD5- CD10- cyclinD1Ki-67 10% T细胞标记阴性 诊断:淋巴结内边缘区淋巴瘤
-淋巴结占2/3 -结外部位:腹腔内,扁桃体,软组织,纵隔
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 病理所见
• 有边界或浸润性边缘 • 推进型而不是渗透型生长 • 生长方式多样
-栅栏状,最常见,类似MFH -束状 -旋涡状,类似脑膜瘤 -弥漫性 -滤泡状或结节状 -梁索状
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 瘤细胞形态
• 梭形,最常见,卵圆形和多角形 • 融浆性 • 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核膜薄 • 胞浆透明或颗粒状 • 核仁清楚,有时显著 • 细胞核趋向不规则成簇分布,即不同区域每单位面积
变型:淋巴上皮样(Lennert) T区
•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HTLV+)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T和裸细胞)
变型:淋巴组织细胞性 小细胞
• 原发性皮肤CD30+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 交界性病变 原发性皮肤ALT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Ã2008版分类非常强调病理类型和临 床特点的关系,相同的组织学形态, 发生在不同部位及不同的年龄,其临 床表现及预后截然不同,需要采取不 同的临床治疗策略。
新变化及新类型
Ã前驱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进一步 分为非特殊性(NOS)和伴有重现性遗传 学异常两大类,后者包含有七种有染色体 异常的病种(例如t(9;22)ALL好发于 成人,预后最差;t(12;22)ALL和超 二倍体ALL好发于儿童,预后非常好,治 愈率>90%)。
恶性淋巴瘤WHO 新分类解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郭凌川
à 淋巴瘤是一组生物学特点各不相同的疾病总 称,2008版WHO分类原则未变,即需要按形态 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来定义每一 个类型的淋巴瘤。同时提出可能起源的假定相 应正常细胞和分化阶段,认为分类中的每一种 类型淋巴瘤都是独立病种。
Ã原来认为起自于NK细胞的母细胞性NK细 胞淋巴瘤,现认为起自一种特殊的前驱树 突细胞,故更名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 细胞肿瘤,并归入急性髓样白血病和相关 前驱肿瘤中。
Ã免疫组化和遗传学技术能在健康人群外周 血、骨髓或淋巴结中检测到小的克隆性淋 巴细胞群(如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和 原位滤泡淋巴瘤),这些小的克隆细胞群 并不表明已存在或会进展为恶性肿瘤,仅 需随访,无需临床治疗。
临床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位与纵膈,预 后比PMBL和CHL差。
成熟T/NK细胞淋巴瘤
à 一、EBV相关T细胞克隆性淋巴组织增生 à 1、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
疾病 Ã是一种与EBV 慢性活动性感染相关T细胞克隆性
增生疾病,好发于亚洲儿童,肿瘤常累及肝、 脾,亦可累及淋巴结、骨髓、皮肤和肺,镜下 见小T细胞浸润生长伴组织细胞增生及嗜血细胞 综合征。T细胞CD2+、CD3+、CD8+、CD56-、 TIA1+、EBER+,TCR基因重排。病情进展迅 速,常可致死。
à WHO分类仅对原有类型金淋巴瘤的分型没有改变。
Ã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四个要素中形态学是 基础;但多数类型的淋巴瘤必须通过免疫 组化标记才能准确分类和分型;部分类型 淋巴瘤尚需研究其特殊的遗传学改变,才 能做出精确诊断;此外,某些类型淋巴瘤 还需了解其临床特点,例如年龄、发病部 位、是否发生与淋巴节内等等。
à 三、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à 1、ALCL,ALK+ à 起自活化的成熟细胞毒性T细胞,好发于儿童和
青少年,男多于女(男:女(6.5:1)),瘤细 胞大,畸形,呈黏附生长。遗传学上t(2, 5);IHC显示CD3+/-、CD45RO+/-、CD30+、 ALK+、EMA+、CD25+、TIA1+,临床可治愈。 Ã2、 ALCL,ALK-
Ã三、灰区B细胞淋巴瘤
Ã1、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 DLBCL和Burkitt淋巴瘤(BL)中间特点
Ã形态学上:瘤细胞大小较一致,中等到 大,IHC示:CD10+、Bcl-6+、 Bcl-2+,
Ki-67>90%,遗传学上myc和Bcl-2基因 都有重排(双重打击) ,其形态学、免 疫表型和遗传学介于DLBCL和BL之间, 难以归类,临床好发于成人,预后差。
Ã2、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
Ã好发于老年女性,多位于小腿皮肤,临床 表现为皮肤结节,常伴溃疡形成。瘤细胞 大小一致,呈免疫母细胞样(IB)和中心 母细胞样(CB),瘤细胞多不累及表 皮,浸润真皮及皮下组织,IHC检测 CD20+、Bcl-2+/-、CD10-、Bcl-6+/-、 MUM1+,遗传学上无t(14;18)。腿型 DLBCL较皮肤其他部位DLBCL侵袭性
à 2、水疱痘疮样淋巴瘤
à 起自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与EBV相关,好发于亚 洲和拉丁美洲的儿童和少年,常有虫咬过敏和对日光敏 感,主要累及日光暴露部位,尤其面部。临床表现为水 肿和丘疹水疱性发疹,可有坏死、溃疡、结痂、留下痘 疮样瘢痕,病情进展可累及零部件、肝、脾,伴发热和 消瘦。瘤细胞中等大小,密集分布于真皮层,尤皮肤附 件和神经周围,并可侵犯和破坏血管;瘤细胞可向上侵 犯表皮,向下扩展到皮下脂肪组织,皮肤表面可有溃疡 形成。IHC示:
2-,常无t(14;18),多数可治愈。 Ã 2、原发性肠道FL Ã 好发十二指肠,表现为多发性息肉,临床常无症状,手术切除病变
肠段可治愈。 Ã 3、原位FL Ã 淋巴结结构正常,其中存在一个/多个Bcl-2+/CD10+肿瘤性滤泡,
临床仅需随访。 4、原发性皮肤FL 临床表现为头皮、前额及躯干皮肤病损,IHC:CD10+/Bcl-6+,Bcl2-;遗传学上,Ig基因克隆性重排,多数病例无t(14;18)或BcL2基因重排。预后好,局部放疗或手术切除可治愈。
强,预后差。
à 3、病毒相关性DLBCL
à (1)老年人EBV+DLBCL
à 好发于老年男性,EBV(LMP-1和EBER)检测阳 性,预后差。
à (2)起自HHV8相关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的 DLBCL
à 常有病毒感染证据,好发于老年男性,形态学 类似浆母、免疫母或中心母细胞,IHC示CD20/+、CD79a-、MUM1+、CD138-、CD38-/+, IgL常为λ+,该型预后差。
Ã3、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小/中T细胞淋巴 瘤
Ã起自CD4+的由小至中等多形性T细胞组 成,临床表现为面部、颈部及躯干上部皮 肤鼓励性斑块或结节,瘤细胞浸润真皮及 皮下,偶可局限性侵犯表皮。IHC示: CD3+、CD4+、CD8-、CD30-、TIA1-、 GB-;TCR基因重排。临床生长缓慢,预后 良好。
à 好发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临床侵袭性,预 后介于ALK+ALCL和PTCL,NOS之间IHC示: CD3+CD45RO+CD20-CD30+ALK-;遗传学上 无t(2,5)。
谢谢!
à 起自具有细胞毒表型活化的γδT细胞的少见肿 瘤,好发成人,主要累及四肢皮肤,侵犯表皮、 真皮或皮下组织,皮下结节呈脂膜炎样,瘤细 胞常侵犯血管,可见凋亡和坏死。IHC示:CD3+、 CD2+、CD7+/-、CD5-、CD4-、CD8-/+;但βF1;TCRδ+。此外,TIA1+、GB+、Perforin+、 CD56+/-。TCRγ基因重排,EBER-。临床侵袭性 强,放化疗均不敏感。
成熟B细胞淋巴瘤分类变化
Ã一、滤泡性淋巴瘤(FL) Ã仍依据中心母细胞数量多少分为三级 Ã(FL1-2级或称低级别)(FL3A及3B或称高
级别) Ã对于FL中含有>15CB/hpf弥漫区者,诊断
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伴有FL
FL亚型和变型
à 1、儿童型FL à 好发于青少年,组织学表现为高级别FL,IHC:CD10+/Bcl-6+,Bcl-
Ã2、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 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
Ã肿瘤介于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PMBL)
和经典型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之间, 瘤细胞大,成片生长,可见R-S样大细 胞,缺乏胶原纤维束和炎症背景,IHC示: LCA+、CD30、CD20+/-、CD79a+/-、 PAX5+、CD15-/+、CD10-、Bcl-6-/+,
CD2+CD3+CD8+CD45RO+TIA1+GB+CD4-CD5-CD7CD56+/-CD57-,少数病例CD30+TCR基因可有重排,但 起自NK细胞者无TCR基因重排,EBER+。本病病情反 复复发可长达10-15年;累及脏器者预后差。
à 二、皮肤T细胞淋巴瘤新类型
à 1、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Ã2、原发性皮肤CD8阳性侵袭性亲表皮细 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
Ã起自CD8+αβ型细胞毒性T细胞的罕见肿 瘤。瘤细胞小、中、大,呈明显多形性,
浸润表皮,也可在表皮下结节状浸润,常
伴坏死、溃疡和水疱形成,皮肤附件及血 管亦可受累。IHC示:CD3+、CD8+、 βF1+、TIA1+、GB+、Perforin+、CD2-、 CD4-、CD7-/+;EBER-;TCR基因重排,临 床侵袭性很强。
à 对于某些类型肿瘤的认识上达成一致意见。当 缺乏组织累及而要作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LL)诊断时,必须满足外周血具有CLL表型 的单克隆性淋巴细胞必须≥5×109/L。淋巴浆 细胞性淋巴瘤患者骨髓或血液中只要出现异常 蛋白就可诊断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浆 细胞骨髓瘤难以治愈,但其生存曲线从<6个月 到超过十年,因此要求在作出浆细胞骨髓瘤诊 断后,还需依据有无症状(包括有无高钙血症、 肾功能损害情况、贫血、骨病变等器官损伤)、 国际分期系统(白蛋白、ß2微球蛋白)、TC (易位CyclinD基因)和细胞遗传学预后好坏对 患者作进一步评估。
Ã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Ã1、依据肿瘤基因谱将DLBCL分为生发中 心起源B细胞(GCB)样DLBCL和活化B 细胞(ABC)样DLBCL;IHC检测CD10、 Bcl-6、MUM1可分为GCB样型(CD10+、 Bcl-6+/-、MUM1+)和ABC样型(CD10-、 Bcl-6-/+、MUM1+)两型;前者对治疗的 反应和预后均好于后者。另外 CD5+DLBCL 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