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根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根源分析
作者:邓慧曹星月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23期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揭露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社会虚假繁荣之下的罪恶及人们的艰难困苦。
他将人们在资本主义社会所遭受的艰难困苦予以暴光。
正是由于看到了社会黑暗的一面以及现实社会的绝望,察觉到了资本主义的败落与贪污腐化,体会到了人们的困苦和无助,他才能将其深刻地揭示出来。
因此,哈代的大多数作品都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与气息。
在他的眼中,人的命运是注定的。
尽管有时看来有那么一点点幸运,但那只不过是人一生悲苦序曲中的偶然音符罢了。
对他来说,人的命运是受到一股神秘力量支配的,人们自己永远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只能被动地按照其设定的轨道前进。
这种思想反映到了哈代的作品中,因而其作品中充满了悲观主义的色彩。
一、社会影响
哈代生活在一个过度时期,当时英国社会正在经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蜕变的过程。
十九世纪晚期,英国的中西部已经工业化了。
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而工人、小生产商和农民则日趋贫困。
这就使得两个阶级之间的差别更加明显了,另外,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被激化了。
在哈代看来,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
那么谁又是这场战争中的始作俑者与领头羊呢?谁又会从中攫取利益呢?哈代找不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只能认为是那冥冥中的神秘力量主宰了这一切。
随着阶级之间战争的继续,越来越多的贫苦大众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和财产,他们背井离乡,彻底地绝望了。
随着广大贫苦大众的日光,哈代也发现生活中不再有光明和希望。
这是形成他的悲剧观的主要原因。
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克里斯托弗·吉勒先生说:“哈代似乎在《市长》中试图对人类适者生存进行达尔文式的研究。
”在《市长》中,亨的事业的兴衰荣辱是哈代进化论思想的最好注脚。
亨察尔和伐尔伏雷的冲突代表了英国新旧交替时期两种力量的较量。
亨是宗法制社会的代表,同时兼有封建家长制的粗暴、专横,以及心胸狭窄、刚愎自用等。
那时,卡斯特桥市孤立于十九世纪之外,是个远离文明的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社会。
他的领导得到承认,不仅仅是自然主义层面上的承认,而目达到了自然层面的程度。
然而,历史毕竟发展到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它不可阻
挡之势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的传统的东西已是那样的不合时宜。
亨察尔缺乏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是个过了时的英雄,终将被社会进步所淘汰。
三、偶然与巧合
《市长》同时也是一部充满着偶然与巧合的小说。
偶然、巧合是哈代小说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作者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重要手段。
他把巧合称作是人类无法控制的一种力量,虽然巧合不能征服人的意志,人的意志也不能战胜巧合,巧合是宇宙的意志,一种冥冥之中只能顺从、不能违抗的巨大力量。
就像作者在其史诗《列土》中所称的内在意志。
在小说中,这种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主人公亨察尔的命运。
故事一开始,亨察尔在一家八宝粥店醉酒后卖掉了妻女。
十八年后,他的妻子和女儿又回到同一个地方打听他的下落。
巧合使亨察尔夫妇重修旧好,同时唤醒了卖粥妇的记忆,之后当众在法庭上揭发了他的丑行。
这对于濒临破产的亨察尔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还有他与伐尔伏雷的偶然相识,水手纽逊又恰巧来卡斯特桥市寻找失散多年的女儿—伊丽沙白·杰恩等等,一系列的巧合给亨察尔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毁灭性的打击,促使亨在本能的驱使下犯了致命的错误。
这些偶然和巧合改变了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命运,让人们在层出不穷的偶然中感受着命运的必然。
亨察尔在离开卡斯特桥时说:“我—该隐,那—独自走路,我是应该这样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一个流浪人。
不过我的惩罚并没有超出我所能忍受的。
”亨察尔承认了道德准则的存在和自己理应受到命运的责罚。
哈代通过描写众多偶然因素所造成的人物不幸告诉我们,在人类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中,在人类没有穷尽的宇宙万物的真谛之前,种种偶然事件必然造成人的不幸。
四、结语
哈代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他的悲剧观。
在其代表作之一《卡斯特桥市长》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这与哈代的世界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哈代的悲剧观指导着他的写作,同样,这种悲剧观指导下的作品也必将笼罩着悲观的气息。
哈代正是通过他的作品将其悲剧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因此得出在历史变革时期,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历史的潮流,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阮炜,徐文博,曹业军20世纪英国文学吏[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2]陈熹字编选.哈代创作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王佐良,周钰良编.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