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17号
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7号)《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已于2001年8月11日经第6次部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2001年10月23日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放射工作单位)。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卫生许可制度。
第二章卫生许可第五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放射工作的卫生许可,并根据本办法制定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办法。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许可程序和要求,建立并完善许可档案。
卫生许可证由卫生部统一规定。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审查,提交下列资料;经审查同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一)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卫生审查申请;(二)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三)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中(高)能加速器、进口放射治疗装置、γ辐照加工装置等大型辐射装置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由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2024版】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 》
2001年
国务院令60号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号
( GBZ101-2002 )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 GBZ67-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总则)等
25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主要管理对象及范围
放射工作卫生 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防护器材与 含放射性产品卫 生管理办法
放射事故管理 规定
放射工作单位
生产、销售和 进口企业
22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一)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GB 18871-2002 )
《用于X、γ线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因 子》(GB11712-89)
《不同年龄公众成员的放射性核素的ALI值》 (GB/T16142-1995)等为剂量估算提供基本 参数的标准也属于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国家标准
专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21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标准
2、放射卫生标准按其性质和使用范围共分6类: (一)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 (三)公众照射的防护标准 (四)医疗照射的防护标准 (五)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六)监测规范和方法标准
发给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方可上岗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焕
电离辐射防护安全法规、标准和规定模板
电离辐射防护安全法规、标准和规定模板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确保企业职能部门在工作中遵守相关的电离辐射防护安全法规、标准和规定,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部企业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并应由公司全体员工遵守。
2. 术语与定义•电离辐射:指具有充分能量的粒子或波, 可通过与物质相互作用使其电离或产生化学和生物效应的辐射。
•工作人员:指企业职能部门的在职员工。
•辐射监测设备:指用于监测和测量电离辐射水平的设备。
•辐射防护设备:指用于保护工作人员免受电离辐射的设备。
•剂量限值:指对工作人员在特定时间段内能接受的最大辐射剂量限制。
3. 电离辐射防护法规3.1. 国家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方法》《放射性物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职能部门应遵守以下规定:1.工作人员必需持有有效的辐射安全许可证,严禁无证人员从事与电离辐射相关的工作。
2.依照国家规定,企业职能部门必需定期对辐射源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限值。
3.工作人员必需遵守国家订立的辐射剂量限值,并在必需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企业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确保在辐射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和救援。
3.2. 行业标准和规定依据行业标准和规定,企业职能部门应遵守以下规定:1.进行辐射监测:企业职能部门必需在工作场合设置合适的辐射监测设备,并定期对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和记录。
2.工作场合安全措施:企业职能部门必需供应适当的辐射防护设备,包含但不限于防护服、防护眼镜等,确保员工在工作时不受到电离辐射的损害。
3.辐射剂量掌控:企业职能部门必需对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记录,并确保其在剂量限值范围内。
对于超出剂量限值的情况,必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防护。
4.培训和教育:企业职能部门必需为工作人员供应相关的辐射防护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辐射防护的紧要性、辐射剂量限值以及正确使用和维护辐射防护设备的方法。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与医用放射线有关的防护标准名称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皮肤病诊断标准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个人胶片剂量计 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 γ远距离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
Company Logo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1.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的基本概念
辐射防护的目的
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非随机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 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就需制定足够低的当量 剂量限制,以保证即使个体在终生或全部工作期 间受到这样的照射也不会达到阈值剂量。限制随 机性有害效应的方法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 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并不得超过 为限制随机性效应所制定的当量剂量。
编号
GBZ95-2002 GBZ96-2002 GBZ98-2002 GBZ99-2002 GBZ101-2002 GBZ104-2002 GBZ105-2002 GBZ106-2002 GBZ120-2002 GBZ126-2002 GBZ128-2002 GBZ129-2002 GBZ130-2002 GBZ131-2002 GBZ134-2002 GBZ138-2002 GBZ141-2002 GBZ/T145-2002 GBZ/T149-2002 GBZ/T151-2002 GBZ/T152-2002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引言放射防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旨在减少人类和环境对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危害。
为了确保放射防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与标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并探讨它们的重要性和应用。
放射防护法规国际放射防护法规国际放射防护法规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和颁布。
其中最重要的法规是《国际放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BSS),该标准于1996年首次发布,并在2007年、2014年和2018年进行了修订。
BSS对放射防护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包括放射源的管理、辐射诊断与治疗、核能安全等。
此外,IAEA还发布了一系列的技术报告,旨在提供操作指南和技术建议。
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法律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放射防护法规。
以美国为例,其主要的放射防护法规有《铀矿开采、加工和废料处理中辐射防护的基本标准》(40 CFR 192)和《医学辐射防护法规》(10 CFR 20)。
这些法规包含了辐射源的管理、职业和环境辐射防护、辐射源的运输等内容。
除了国家层面的法规外,地方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关的放射防护法规。
这些法规通常更加具体和细化,以适应当地的特定情况和需求。
例如,中国制定了《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用于规范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各个环节。
放射防护标准除了法规外,放射防护还依赖于一系列的标准。
这些标准为放射防护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指导。
国际放射防护标准国际放射防护标准也由IAEA制定和推荐。
作为IAEA的成员国,各国可以参考这些标准制定自己的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了放射计量学、辐射防护设备和仪器等多个方面。
行业放射防护标准不同的行业有各自的放射防护标准。
以医疗行业为例,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医疗辐射防护标准是《医用线源装置辐射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核查程序》(IEC 60601-2-43)。
该标准规定了医用线源装置的安全要求和性能指标,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核能行业放射防护标准核能行业是放射防护的重点领域。
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放射防护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监督管理,促进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射线装置与放射源的分类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第四条 使用射线装置的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的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应成立放射防护领导小组,制定射线装置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领导和协调放射防护工作。
第二章 许可和备案第五条 使用射线装置的企业应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向有关政府环保部门申领许可证,并按规定延续。
第六条 持证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领取许可证: (一)改变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的;(二)新建或者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的。
第七条 持证企业部分终止或者全部终止使用射线装置活动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变更或者注销许可证。
第八条禁止无许可证或者不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种类和范围从事射线装置的使用活动。
禁止伪造、变造、转让许可证。
第九条如企业申请转让放射源或射线装置,应按照《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转让。
第三章 安全和防护第十条使用射线装置的企业应安排具备下列基本条件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一)年满18周岁;(二)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三)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四)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第四章 辐射防护的法规与标准 《辐射防护概论》课件
B)导出限值
导出空气浓度(derived air concentration, DAC) 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限值
呼吸率:0.02m3/min;
年工作50周,每周工作40小时,
年总工作时间:2000小时
年呼入空气量: 0.02m3/min×2000h×60min=2.4×103m3
DAC=ALI/ 2.4×103
辐射防护三原则
• 辐射实践正当化 • 辐射防护最优化 • 限制个人当量剂量
辐射实践正当化
是指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要经过 充分论证,权衡利弊。只有当该项所带来的社会 总利益大于为其所付出的代价的时候,才认为该
项实践是正当的。
此项原则要求:实践的利益>付出的代价
利益:社会的总利益 代价:社会的总代价 (经济、健康、环境、心理等)
ALARA原则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并不是要求当量剂量越低越好,而是综 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后,照射水平低到可 以合理达到的程度。
代价-利益分析方法
B=V-(P+X+Y)
式中:B-纯利益,V-毛利益(产值), P-生产代价,X-防护代价,Y- 危害代价
目标:纯利益B达到最大。
处罚
放射工作单位的自主管理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止法
2003年6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003年10月1日执行
(此法中)放射性污染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 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 质或者射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止法
• 确定了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地位 • 涵盖内容:
不是限值,是为决定采取某行动而规定的水平。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教学中接触电离辐射时的剂量限值
对放射专业学生,其剂量限值应遵守放射 工作人员的防护条款。
对非放射专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 到的照射应限制在年有效剂量不大于0.5mSv 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的年当量剂量不大于5mSv
ICRP 1990年建议书关于放射防护标准 的建议
在放射防护的观念上,1990年建议书引入 了源相关与个人相关评价的观念,概括了职业、 医疗及公众照射的基本防护体系,并区分了引 起照射的“实践”,减少照射的“干预”和存 在照射的“潜在”三种不同类型的照射
放射防护标准的建议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为一 年不超过1mSv的有效剂量,特殊情况下,只要5年 平均值不超过1mSv·a-1,可以允许在单独一年中 有较高剂量。对眼晶状体和皮肤的年当量剂量限 值分别为15mSv和50mSv
IBSS限值
职业照射限值 规定连续5年内平均有效剂 量应低于20mSv,并且任何单一年份内不超 过50mSv;一年中眼晶状体所受的当量剂量 应小于150mSv,四肢和皮肤小于500mSv。对 年龄在16至18岁的少年,年有效剂量6mSv, 眼晶状体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为50mSv,四肢 和皮肤为150mSv
放射防护法规是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颁布的监督 管理放射安全的行政法规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发 布了一系列卫生防护法规。其中《放射性同位素与射 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属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 法律文件,是当今放射卫生防护管理领域中法律地位 最高的专门行政法规
现在除国家颁布的法规外,卫生部以及一些省市 发布的通知和规定也都属于法规
放射工作单位自主管理
职责
与放射卫生防护机构密切配合,贯彻落实法规 与标准。法规与标准中有些要求,由于放射工作 单位技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自身难以解决, 这就需要求助于放射防护机构的技术指导、技术 咨询和技术服务。例如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 监测,许多放射工作单位本身无力开展,即可求 助于放射卫生防护机构或由执法机构认可的技术 部门开展统一的个人剂量监测服务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2020年版)卫生健康标准
4.3 最优化要求
4.3.1 一般要求
4.3.1.1 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应保障放射治疗防护和安全的最优化。 4.3.1.2 放射治疗照射最优化过程至少应包括:治疗照射处方、操作规程、治疗设备质量控制、照射的质 量保证。
4
GBZ 121—2020
6.1.7 使用移动式电子加速器的手术室应设在医院手术区的一端,并和相关工作用房(如控制室或专用于 加速器调试、维修的储存室)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区域,移动式电子加速器的控制台应与移动式电子加速器 机房分离,实行隔室操作。
6.2 空间、通风要求
6.2.1 放射治疗机房应有足够的有效使用空间,以确保放射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需要。 6.2.2 放射治疗机房应设置强制排风系统,进风口应设在放射治疗机房上部,排风口应设在治疗机房下部, 进风口与排风口位置应对角设置,以确保室内空气充分交换;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 4 次/h。
1
GBZ 121—2020 配置在手术室内,专门用于对手术中的患者施以低能 X 射线放射治疗的设备。 3.5 放射源后装近距离治疗 radiation source afterloading brachytherapy 用遥控或手动的传动方式将一个或多个密封放射源从贮源器传送到预先定好位置的施源器来进行腔内 照射的治疗方法。 3.6 居留因子 occupancy factor T 在辐射源出束时间内,在区域内最大受照射人员驻留的平均时间占出束时间的份额。 3.7 使用因子 use factor U 辐射源入射到某一屏蔽墙的时间占辐射源总照射时间的份额。 3.8 工作负荷 workload W 用以表示使用辐射源的工作量,用年(周)工作负荷表示。 3.9 天空反射 skyshine 某些辐射屏蔽设施在设计时顶层无屏蔽或屏蔽薄弱,此种情况下,辐射源射向天空的射线,因受大气 的反散射作用而造成辐射源屏蔽墙周围地面附近辐射场增强的现象。 3.10 侧散射 side-scattered radiation 来自辐射源室顶部薄弱屏蔽层的侧向散射光子并投射到邻近高层建筑物的光子辐射。
放射防护管理规定范文(4篇)
放射防护管理规定范文【放射防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放射防护管理,保障公众和职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辐射危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可能产生辐射危险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辐射防护应遵循“防、控、限、保”的原则,即防止辐射泄漏和事故发生,控制辐射源的使用与操作,限制辐射剂量的接触和照射,保障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第四条辐射防护管理应该贯穿于相关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辐射源的购买、搬运、使用、存储和处理等过程。
第五条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和防护知识的学习,并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
第六条各单位和个人必须建立健全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职责,落实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第二章个人防护第七条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手套、面罩、护目镜等。
第八条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和鉴定,不得使用破损或失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第九条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接受定期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自身健康状况符合从业资格要求。
第十条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接受辐射照射监测,及时了解自身辐射剂量情况。
第三章辐射源管理第十一条辐射源购买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相关许可证明,不得购买和使用未经授权的辐射源。
第十二条辐射源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第十三条辐射源必须正确标识和标示,明确辐射类型、强度和危险等级。
第十四条辐射源的存储和保管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使用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辐射源管理台账。
第四章辐射工作环境管理第十五条辐射工作环境应建立和实施相关规章制度,包括辐射源的监测和控制、工作区域的标识和隔离、社会公众的防护等。
第十六条辐射工作环境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十七条辐射工作区域应设立安全警示标识,明确辐射区域和非辐射区域。
第十八条辐射工作区域应设置有效的辐射屏蔽设施,确保辐射泄漏最小化。
第八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
第二节 放射防护标准
• 2、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 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16~18岁在学习过 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 业照射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 • (1)年有效剂量,6msv • (2)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 • (3)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150msv。
第二节 放射防护标准
• (三)职业照射剂量限值 • 1、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 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 • (1)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 (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 • (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 • (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 • (4)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500msv。
第八章 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放射防护法规
• 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污染 防治法》,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 2005年8月31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第104次常务 会议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 条例》,自同年12月1日起施行。 • 2005年12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审议 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 法》
第二节 放射防护标准
• • • • • • (一)辐射防护要求 1、实践的正当性 (1)诊断检查的正当性判断。 (2)群体检查的正当性判断。 2、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 3、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第二节 放射防护标准
• • • • (二)职业照射工作条件 1、工作待遇 2、孕妇的工作条件 3、未成年人工作条件
第二节 放射防护标准
• (四)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 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 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 1、年有效剂量,1msv • 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 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 • 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 • 4、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 以上剂量限值不适用于患者的慰问者。应对患者的慰问者 所受的照射加以约束,使他们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 的剂量不超过5msv。应将探视摄入放射性物质的患儿所 受的剂量限制于1msv以下。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放射防护标准的监督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确保各项工 作的规范和透明度。
03
放射防护法规的具体要求
放射防护法规对设施与设备的要求
01
02
03
设施布局
放射防护法规对设施的布 局和结构有明确要求,以 确保射线的安全防护和合 理分布。
特点
放射防护法规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专业性。它要求所有涉 及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和单位必须遵守,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 。同时,它也体现了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放射性工作的管理意 志和监管要求。
放射防护法规的重要性
保护人类健康
放射防护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护广大放射工作人员 和公众的健康,防止因辐射照射导致的健康危害。
为严格。
欧洲法规
欧洲经济区成员国遵循的放射防护 法规基本一致,但各国在实施过程 中存在差异。
中国法规
中国放射防护法规体系逐渐完善,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 差距。
新旧放射防护标准的变化及影响分析
剂量限制
新标准对剂量限制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有助 于减少辐射危害。
防护措施
新标准强调了防护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放射工作 人员和公众的防护意识。
详细描述
某医疗机构在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方面存在管 理漏洞,未按照国家规定对从事放射工作的 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导 致员工健康受损。此外,该机构还存在未按 规定报告职业病的情况,影响了员工的及时
治疗和权益保障。
07
建议与展望
加强放射防护法规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总结词
加强放射防护法规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有助于提高相关 人员的意识和技能,确保放射防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辐射防护法规及标准
B)导出限值
表面污染限值:
表 面 污 染 导 出 限 值 ( B q /cm 2 ) 污 染 表 面 α 放 射 性 物 质 β 放 射 性 物 质 手 、 皮 肤 、 内 衣 、 工 作 袜3 .7 × 1 0 -2 3 .7 × 1 0 -1 工 作 服 、 手 套 、 工 作 鞋 3 .7 × 1 0 -1 3 .7 × 1 0 0 设 备 、 地 面 、 墙 壁 3 .7 × 1 0 0 3 .7 × 1 0 1
不是限值,是为决定采取某行动而规定的水平。
记录水平(recording levels): 超过此值的结果应予以记录、存档。
调查水平(investigation levels): 超过此值时应对其原因进行详细调查
干预水平(intervention levels): 超过此值时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隐蔽、撤离)
辐射防护的目的
①提供保护人类的适当的标 准而不过分限制有益的引起 照射的实践 ②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③减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justification of practice)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引进伴有电 离辐射的任何实践之前,都必须经过论证, 进行代价—利益分析,判断其所致的电离辐 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 是否是可以接受的。只有在确认某实践可以 带来净利益时才能导入。
标准:是开展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的科学依据
法规 条例
安全准则 安全标准 工业标准
法律性质的 技术性质的
4.1 辐射防护法规
我国发展历史
60年代:技术 管理 70年代:行政管理 80年代:法制管理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发布单位:国务院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我国建立了完整的核电标准体系,包括《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核动 力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等。
放射防护标准的选用原则
适应性原则
选用放射防护标准时,应根据 具体实际情况,包括照射条件 、防护设施、人员素质等因素
,制定适应性的防护措施。
安全性原则
选用放射防护标准时,应确保在 所有照射条件下,采取适当的防 护措施,保证工作人员和公众的 安全。
要求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和扩散。
要求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相应的防护 标准和规定,并接受监督和检查。
02
放射防护标准
国际放射防护标准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该组织于1928年成立,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放射防护标准制定机构之一, 其制定的《基本辐射防护原则》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辐射防护基础。
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源项分析、剂量计算、风险评估等。同时,应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04
放射防护监测
放射防护监测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放射防护监测是指通过仪器、仪表等设备,对工作场所、环 境、人员等进行辐射剂量、污染等指标的测量、观察和检测 ,以保证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放射防护评价的依据和程序
依据
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导则,以及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规章和 规范性文件。
程序
一般包括评价计划制定、评价方案设计、评价方法选择、现场调查与监测、 数据处理与分析、防护措施落实与改进等环节。
放射防护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
包括辐射源项确定、辐射影响分析和评价、辐射风险评估等。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二) 防护措施 X线工作者应仔细复查儿童X线申请是 否合理,有权拒绝没有正当理由的x线 检查。在实施X线检查时应做到
(二) 防护措施 1.除临床必需的X线透视检查外,应对 儿童采用X线摄影检查 2.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并应 采用小照射野透视 3.摄影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4.对婴幼儿进行x线摄影时,一般不使 用滤线栅
第十二章
医用放射线的防 护
医用诊断x 第一节 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
一、防护原则
一、防护原则
1. X线检查的正当化
所谓正当化就是指所实施的x线检查是 必要的,其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 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
x线检查对工作人员、受检者及广大 人群所致的辐射危害与检查的频度有 密切关系,遵守正当化的原则,避免 一切不必要的照射,是诊断x线卫生 防护的重要前提
(三)特别X线检查 3. 子宫输卵管造影 (1)严格掌握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适 应证,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2) 该项检查要限制在月经净后5~10天 内进行 (3) 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后3个月内应 避免妊娠
六、儿童X线检查的防护 儿童X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儿童x线诊断适 应证,应优先考虑采用非电离辐射检查 法,确有正当理由方可申请X线检查。对 儿童施行x线诊断时,必须注意到儿童对 射线敏感、其身躯较小又不易控制体位 等特点。采取相应有效防护措施。儿童x 线群检必须加以控制
200mm处开始,沿墙体延伸到门框的 内侧,使之与门扇重合l0~15mm。对两 扇的折页门还要处理好中缝的防护搭接 问题
(一) X线机房的防护 7.防护窗 防护窗的防护厚度(铅当量)应根 据窗外人员活动情况以及与其他建筑 物之间的距离酌情确定
(一) X线机房的防护 8. 观察窗 所有隔室透视、拍片、扫描等设 施均需安装铅玻璃观察窗 观察窗的铅当量应不低于同侧墙 壁的铅当量
电离辐射防护安全法规、标准和规定
电离辐射防护安全法规、标准和规定电离辐射是指具有充分能量的粒子或电磁波,可以从原子或分子中去掉一个或多个电子。
这种辐射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各国都订立了相应的法规、标准和规定来保护人类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电离辐射防护的法规、标准和规定。
一、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是全球电离辐射防护领域的权威机构,其对电离辐射防护的建议被广泛采纳。
以下是一些ICRP的建议:1. 建议采纳贝可勒尔为测量放射性浓度的单位,同时规定最高接触剂量限值不超过1毫西弗。
2. 建议采纳有效剂量来评估人体汲取电离辐射的情形。
有效剂量是各组织器官等效剂量的加权平均值,以考虑各组织对辐射的敏感度和暴露的位置。
3. 建议在辐射保护决策和规定中考虑可能存在的基因遗传效应。
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国家核与辐射安全局相关法规、标准和规定中国政府为保障公民对电离辐射的安全,订立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和规定。
以下是其中部分的内容。
1. 《放射性物质环境放射性监测规范》该规范是国家放射性监测网络的核心文件,规定了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根本要求和方法。
它包括了环境放射性监测的组织管理、测量方法、样品采集、数据评价以及传输处理等方面。
2. 《放射性污染掌控标准》该标准是规定必需实行的各项措施和标准以避开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放射性污染,遵从该标准进行掌控,可使人员的常规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剂量掌控在20毫西弗以下。
如必需操作时,可实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人员辐射剂量不超过200毫西弗。
3. 《工作场所电离辐射防护标准》该标准是规定电离辐射职业暴露的范围、受体分类、剂量限值、防护措施、人员健康监测等方面的标准。
依照该标准,电离辐射工作场所中的职业暴露剂量应当掌控在20毫西弗以下。
4. 《辐射防护管理条例》该条例是当今中国电离辐射领域中最具权威的法规文件。
该条例针对全部辐射源,包括天然和人工放射性物质、电离辐射引起的电磁辐射等,规定了生产、使用、运输、处置和放行一系列方面的管理要求,以起到防范和减轻辐射危害的作用。
放射卫生防护及法规标准
它的法定单位与吸收剂量单位是相同,也是戈瑞(Gy)。
空气比释动能可以当作与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相同的 值,在辐射防护中在数值上可以认为相等,但它们是概 念完全不同的辐射量。1戈瑞的空气比释动能代表从X或 γ 射线传递给每公斤空气1焦耳的能量,1伦琴相当于 8.73mGy空气比释动能。
放出来的所有次级电子,完全被空气所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的 同一符号离子的总电荷量的绝对值,即X=dQ/dm。
照射量的国际制单位是库伦每千克,用C/kg表示;照射量的 专用单位是伦琴(R)1R=2.58×10-4 C/kg。
照射量率(X·)就是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照射量率的国际 制单位是库伦每千 克(C·k g -1 ·S-1,专用单位是每小时伦(R·h -1).
放射卫生防护及法规标准文档资料论文办公总结均是精品资料免费阅读免费分享值得下载
放射卫生防护及法规标准
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的职 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 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 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 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 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 疾病。
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 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第三十一条对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的放射防护知 识培训和法规教育也作了规定。
第二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 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 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第二十二条规定:对严重产生职业危害 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 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第十五、十六条,对新建、改建、 扩建的放射防护工程项目,实施放射危 害的预评价和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制度。 对“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审查, 同时验收)做了强制性的规定。
放射卫生法律法规
放射卫生法律法规放射卫生法律法规1. 简介放射卫生是一门关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的学科。
由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各国普遍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放射卫生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上常见的放射卫生法律法规,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颁布的标准以及一些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2.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标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联合国系统的专门机构,其宗旨是促进和鼓励和平利用核能,同时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和防护。
IAEA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包含了放射卫生方面的规定。
IAEA的放射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和监测IAEA规定了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和监测要求,包括颁布和执行放射性物质的控制和监督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放射性物质在使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2 辐射防护IAEA的标准重点关注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规定了防护措施和辐射防护设施的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辐射工作者的培训、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辐射工作场所的规范建设等。
2.3 放射性废物管理IAEA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和最终处置。
这些规定旨在减少放射性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2.4 放射源安全放射源是指用于医疗、工业和研究等领域的放射性物质源,其安全管理对于防止辐射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IAEA规定了放射源的管理和监测要求,包括放射源的注册、追踪、处置等。
3. 中国的放射卫生法律法规中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之一,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也建立了一系列的放射卫生法律法规。
以下是一些中国常见的放射卫生法律法规:3.1 放射性物质管理法《放射性物质管理法》是中国关于放射性物质管理方面的主要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放射性物质的管理机构、管理范围、管理措施等,旨在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和防护。
3.2 辐射防护法《辐射防护法》是中国关于辐射防护方面的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1).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 ICRP新建议确定以有效 剂量表示的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是:在限定的五年期间内 平均每年20mSv;任何单独一年不得超过50mSv.
在《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及《辐射防护规定》的基 础上,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各类单项放射防护标准。表9-1 列出了一些卫生部2002年4月9日印发,6月1日起施行的与
医用放射线有关的防护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我国规定的个人年剂量限值(mSv/a)
有害效应
确定性效应
防护目的
防止发生
限制内容
眼晶状体 其他器官组织 全身均匀照射 不均匀照射
职业照射 公众成员
150 500 50 50 15 50 5 5
随机性平
(2 ) 放射工作条件分类:《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将
放射工作条件分为三种:
编号 GBZ95-2002 GBZ96-2002 GBZ98-2002 GBZ99-2002 GBZ101-2002 GBZ104-2002 GBZ105-2002 GBZ106-2002 GBZ120-2002 GBZ126-2002 GBZ128-2002 GBZ129-2002 GBZ130-2002 GBZ131-2002 GBZ134-2002 GBZ138-2002 GBZ141-2002 GBZ/T145-2002 GBZ/T149-2002 GBZ/T151-2002 GBZ/T152-2002
第九章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第一节 辐射防护法规
一、辐射防护的目的
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 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就需制定足够低的当量剂量限制, 以保证即使个体在终生或全部工作期间受到这样的照射也不 会达到阈值剂量。限制随机性有害效应的方法是使一切具有 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并不得超
(3) 从事放射工作的孕妇、授乳妇女及16~18岁的实习人员,
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
准》《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
(二)标准
放射防护基本标准是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电 离辐射的危害,而阐述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并规定出各
类人员接受天然本低辐射以外的照射的基本限值。
像中还需考虑每次操作的正当性。
二、 放射防护最优化
最优化是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 使任何辐射照
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辐射防护最优
化是指: 在付出的代价和所得净利益之间的多种方案进行 权衡, 求得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 实施医疗照 射时尽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用最小的代价使必要的 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衡量最优化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代价和利益
与医用放射线有关的防护标准名称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皮肤病诊断标准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个人胶片剂量计 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 γ远距离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
第二节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一、实践的正当化
正当化就是在进行任何伴有辐射的实践活动时,首先必
须权衡利弊, 只有当带来的效益大于所付出的代价时,才能认
为是正当的. 当判断一项实践时,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 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辐射防护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ICRP60出版 物强调,不仅对新引入实践正当性需要判断,而且对现有实践 当其效能与后果有新资料时, 也应再审查其正当性. 医学影
分析,其目的是确定最优化的防护水平,即如果达到这个防
护水平后,再继续降低剂量就不适宜了。
三、个人剂量的限制
在实施正当化和最优化两原则时,要同时保证个人所 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 个人剂量限值是指放射职业人员和广大居民个人所受 的当量剂量的国家标准限值.即个人在1年期间受到的外照
射所产生的有效剂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待积剂量两者
过为限制随机性效应所制定的当量剂量。
二、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一)法规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规范性文件,
包括法律、法令、条例、规定、规则、决定、命令等。放
射防护法规是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颁布的监督管理放射安全 的行政法规。 我国放射防护方面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 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放射性同
之和的值.
第三节
放射防护的基本标准
(一) 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一年工作中所受外照射当量剂量与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 的待积当量剂量二者总和(不包括天然本底和医疗照射).对放 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限值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同 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
A.为了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年当
甲种工作条件:年照射有效剂量有可能超过15mSv;
乙种工作条件:年照射有效剂量有可能达到5~15mSv; 丙种工作条件:年照射有效剂量很少超过5mSv.
(3)对受照剂量的控制原则(除剂量限值外还应遵守的原则)
(1)一般情况下,连续3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的总剂量当量 不得超过年剂量限值的一半。 (2)对从事放射工作的育龄妇女所受照射应严格按均匀月剂 量率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