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10464
花生油编号
![花生油编号](https://img.taocdn.com/s3/m/c254791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4.png)
花生油编号花生油编号花生油的国家执行标准号是GB1534。
这个编号专门用于成品花生油和花生原油,不包含其他添加剂或调和油。
花生油编号的详细解读GB1534标准下的花生油特性GB1534标准下的花生油,各类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较平衡,属于均衡型植物油。
尤其是纯物理压榨的花生油,不仅香味浓郁,而且各种营养成分保留得比较完善。
花生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在3:4:3左右,脂肪酸构成比例好,非常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另外花生油本身含有的多种脂肪酸甘油酯,在高温烹饪下,使得食材香味更浓,口感也更好。
花生油也有其缺点,就是容易污染黄曲霉毒素,并且这种毒素特别容易溶于油脂,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食用,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健康影响,甚至会容易致癌。
因此,在选购花生油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店购买,认准花生油的执行标准号GB1534。
花生油与其他食用油的对比与花生油相对比,大豆油是比较平价亲民的食用油,其国家执行标准号是GB1535。
大豆油中含有较多的亚油酸,这种成分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而且还是维护心脑血管的良好成分。
但大豆油烟点低、油烟浓度高,不适合炒菜,更适合做面点、煲汤及调馅。
市面上还有其他种类的食用油,也都有各自对应的执行标准号。
例如,GB1536对应纯菜籽油,GB19111对应纯玉米油,GB10464对应纯葵花籽油,GB2716对应食用植物调和油。
这些标准号不仅帮助消费者识别油品的种类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选购花生油的注意事项查看标准号与油种是否相符在购买花生油时,除了查看执行标准号GB1534外,还应确保标准号与油种相符,避免购买到掺兑油。
有些产品虽然标注的是花生油,但执行标准号却对不上,那很可能就是人工掺兑的食用油,不建议购买。
这种情况在市场上并不少见,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仔细核对产品标签上的信息。
关注食用油等级与制作工艺食用油等级标准也是选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完整版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a9cb0a65ce05087732138b.png)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明确强制条文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
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
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
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
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汇总
![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80254065ef7ba0d4b733b7f.png)
11765-2003,葵花籽油 GB 10464-2003,米糠油 GB 19112-2003,花生油 GB 1534-2003,棉
籽油 GB 1537-2003。
≤
≤
二级
≤
≤
三级
≤
≤
四级
≤
≤
成品油:葵花籽油、米糠油和浸出花生油
一级
≤
≤
二级
≤
≤
三级
≤
≤四级≤源自≤成品油:压榨花生油和压榨茶籽油
一级
≤
≤
二级
≤
≤
成品棉籽油
≤
一级
≤
≤
二级 三级
≤
≤
≤
≤
麻油 色拉油
≤
≤
≤
≤
食用煎炸油
≤
食用猪油
≤
≤
人造奶油
≤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的标准
食用植物油
≤
≤
棕榈油
≤
≤
注:引用标准菜籽油 GB1536-2004,大豆油 GB 1535-2003,玉米油 GB 19111-2003,油茶籽油 GB
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汇总
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汇总
品名
酸价
/(mgKOH/g)
我国食用油分级管理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卫生标准
毛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
花籽油、棉籽油、米糠油、油茶籽油、
≤
玉米油
过氧化值 /( mmol/kg)
≤
成品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和浸出茶籽油
一级
2.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2.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3cedee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2.png)
中国粮油学会团体标准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Sunflower Seed oil)编制说明《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起草小组2020年10月《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一、前言在我国的油料作物中,按产量排列,葵花籽仅次于油菜籽、大豆和花生之后,排名第四,葵花籽油是我国的优质食用油源。
近几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葵花籽油认知度的提高,我国葵花籽油的消费数量快速增长,通过业界共同努力,葵花籽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标准葵花籽油也已更新,从国家政策和我国油脂市场的需求情况看,葵花籽油在我国市场上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但目前国内葵花籽油加工生产企业之间仍有一定差距,除了部分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连续化、机械化加工方式外,小规模、小作坊式的加工方式仍然较多,这不仅对葵花籽油的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也造成了葵花籽油产品深度开发利用率较低,产业链较短的问题。
如果在葵花籽油加工过程没有科学合理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就无法保证对葵花籽油加工过程中的风险物质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因此,建立规范的葵花籽油加工技术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葵花籽原料中可能会存在黄曲霉毒素B1、塑化剂、苯并芘含量及农药残留量等风险物质,这些物质会在油脂制取过程大量迁移至葵花籽油中。
此外,在浓香葵花籽油的生产中,不当或过度的炒籽会造成葵花籽油中多环芳烃含量明显升高,这些风险物质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因此制定“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不仅能够有效指导葵花籽油加工厂规范生产,完善葵花籽油产业标准体系,促进葵花籽油产业健康发展,也能对其他油料油脂的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制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对实现油脂加工业规范的生产技术操作的实施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随着近年来国家、行业对食用油安全的严格管理以及消费者对食用油产品更高的要求,很多科研工作者对食用植物油包括葵花籽油中风险成分的成因,控制方法和脱除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在葵花籽油加工企业推广应用,在葵花籽油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葵花籽油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10464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10464](https://img.taocdn.com/s3/m/4f16a92d59eef8c75fbfb3a2.png)
精心整理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10464-2003 2003-05-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10-01实施。
5质量要求硬脂酸C18∶02.7~6.5油酸C18∶114.0~39.4亚油酸C18∶248.3~74.0亚麻酸C18∶3ND~0.3花生酸C20∶00.1~0.5花生-烯酸C20∶1ND~0.3山嵛酸C22∶00.3~1.5芥酸C22∶1ND~0.3二十二碳二烯酸C22∶2ND~0.3木焦油酸C24∶0ND~0.5注注按66.2色泽检验按GB/T5525-1985中的第2章执行。
6.3相对密度检验按GB/T5526执行。
6.4折光指数检验按GB/T5527执行。
6.5水分及挥发物检验按GB/T5528执行。
6.6不溶性杂质检验按GB/T5529执行。
6.7酸值检验按GB/T5530执行。
6.8加热试验按GB/T5531执行。
6.9碘值检验按GB/T5532执行。
6.10含皂量检验按GB/T5533执行。
6.11皂化值检验按GB/T5534执行。
(5.17应7.3型式检验7.3.1当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变化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均应进行型式检验。
7.3.2按第5章的规定检验。
7.4判定规则7.4.1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按不合格判定。
7.4.2产品的各等级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8标签除了符合GB7718的规定及要求之外,还有以下专门条款:8.1产品名称8.1.1凡标识“葵花籽油”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
“浸出”字样。
9酸值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表2压榨成品葵花籽、浸出成品葵花籽油质量标准项目质量指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色(罗维朋比明25.4mm)≤——黄35红3.0 黄35红5.0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黄15红1.5 黄25红2.5 ——具有葵花具有葵花籽气味、滋味无气味、气味、籽油固有油固有气味口感好口感良好气味和滋和滋味,无味,无异味异味透明度澄清、透明澄清——水分及挥发物(%) ≤0.05 0.05 0.10 0.20不溶性杂质/(%) ≤0.05 0.05 0.05 0.05酸值(KOH)、(mg/g) ≤0.20 0.30 1.0 3.0过氧化值/(mmol/kg) ≤ 5 5 7.5 7.5无析出物,罗微量析出物,维朋比色:黄罗维朋比色:色值不变,红黄色值不变,加热试验(280'C) ——色值增加小红色值增加于4.0小于0.4蓝0.5注:1时,注:2。
新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产品国家标准解读
![新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产品国家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ae82ea389eb172dec63b722.png)
l58
蠢
标 溪
CHINA 0ILS AND FATS
新 的《花 生 油》《大 豆 油 》《葵 花籽 油》
产 品 国家 标 准解 读
薛雅琳 ,潘俊升 ,张 东
(1.国家粮食局 科学研 究院,北京 100037;2.北京京 东世 纪贸易有限公 司 ,北京 101111)
中 图分 类 号 :TS225.1;TS207
的食 用 植 物 油 ,3种 食 用 植 物 油 的消 费 量 已 经 占食 2 3项 植物 油 国家标 准 制 (修 )订 的主 要 内容
用 油总 消 费 量 (2016年 3 075万 t)的 60% 以 上 ,其
(1)修 改 的 有 关 术 语 和 定 义 ,参 照 了 GB/T
品质质 量关 系 着 消 费 者 的 身 体 健 康 。2002年 为 了 8873-2008《粮 油 名 词 术 语 油 脂 工 业 》,GB/T
收 稿 日期 :2018—06—04 作者 简介 :薛雅琳 (1963),女 ,研 究员 ,主要从 事粮 油 品质安
食用油等级标准对照表
![食用油等级标准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7bfa140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9.png)
食用油等级标准对照表GB 1534 花生油GB 1535 大豆油GB 1536 菜籽油GB 1537 棉籽油GB 8233 芝麻油GB 8234 蓖麻籽油GB 8235 亚麻籽油GB 10464 葵花籽油GB 11765 油茶籽油GB 19111 玉米油GB 19112 米糠油GB 15680 棕榈油GB 21123 营养强化维生素A食用油GB 22327 核桃油GB 22465 红花籽油GB 22478 葡萄籽油GB 22479 花椒籽油GB/T 23347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GB/T 35026 茶叶籽油GB/T 37748 元宝枫籽油SB/T 10292 食用调和油NY/T 230 椰子油LS/T 3242 牡丹籽油LS/T 3251 小麦胚油LS/T 3254 紫苏籽油LS/T 3261 盐肤木果油LS/T 3262 食用橡胶籽油LS/T 3263 盐地碱蓬籽油LS/T 3264 美藤果油LS/T 3265 文冠果油GB 17756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GB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食用油标准一览表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1988)规定:1、酸价--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4棉籽油≤12、过氧化值(meq/kg)--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20菜籽油、大豆油、胡麻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茶油、麻油≤123、浸出油溶剂残留量(mg/kg)≤50二、色拉油卫生标准(GB 13103-1991)规定:1、酸价≤0.32、过氧化值(meq/kg)≤10三、精炼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15197-1994)规定:1、酸价≤0.52、过氧化值(meq/kg)≤10。
烹饪原料的国家标准调查
![烹饪原料的国家标准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d294171055270722192ef79c.png)
《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成品油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
油脂的质量要求包括4个方面:特征指标、质量指标、卫生指标、其他(掺伪试验)。
1.1特征指标特征指标中的项目和指标值的设定,等同采用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这样既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可为植物油掺伪试验提供参考。
1.2质量指标增加了“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两项指标。
这两项指标既是卫生指标又是质量控制指标,也是衡量油脂加工工艺及设备的重要参数,可以更加全面的反映油脂产品的质量。
原油“质量指标”中共设6个项目,包括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成品油分为四个等级“质量指标”中共设12个项目,包括: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加热试验,含皂量,烟点,冷冻实验和溶剂残留量。
1.3卫生指标执行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4其他注明不得混有其他食用油或非食用油外,也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1.5 标签本次标准强调了标签的重要性,除应遵循GB7718的规定外,特别规定了转基因、压榨、浸出产品和原料产国必须标识,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 五个标准的质量指标内容注:1.划有“—”者不做检测。
压榨油和一、二级浸出油的溶剂残留量检出值小于10mg/kg 时,视为未检出。
2.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2.1棉籽油GB1537-2003表1 棉籽原油质量标准表2 压榨成品棉籽油、浸出成品棉籽油质量标准2.2葵花籽油GB10464-2003表3 葵花籽原油质量标准表4 压榨成品葵花籽油、浸出成品葵花籽油质量标准2.3油茶籽油GB11765-2003表5 油茶籽原油质量标准表6 压榨成品油茶籽油质量标准表7 浸出成品油茶籽油质量标准2.4玉米油GB19111-2003表8 玉米原油质量标准表9 压榨成品玉米油、浸出成品玉米油质量标准2.5米糠油GB19112-2003表10 米糠原油质量标准表11 压榨成品米糠油、浸出成品米糠油质量标准。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2844e44afe04a1b071de68.png)
《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1.1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1.2 明确强制条文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
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2.1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1.2.2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
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
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2.3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1.3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
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葵花籽油 国家标准
![葵花籽油 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168e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8.png)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葵花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主要原料为葵花籽。
葵花籽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
为了规范葵花籽油的生产和质量,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保证葵花籽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首先,葵花籽油的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求。
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在原料选取、加工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葵花籽油的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其次,葵花籽油的国家标准对其质量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包括葵花籽油的外观要求、感官指标、化学成分、理化指标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
比如,葵花籽油的色泽应清澈透明,无异物和悬浮物;气味应清香,无异味;酸价、过氧化值、透明度等指标也都有具体的要求。
这些质量指标的规定,可以有效地保证葵花籽油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此外,葵花籽油的国家标准还对其包装、标识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标识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信息,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基本情况。
同时,对葵花籽油的储存条件也有详细的要求,要求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总之,葵花籽油的国家标准的颁布,对葵花籽油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
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消费者在购买葵花籽油时,也应该注意查看产品的标识和质量证明,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共同遵守国家标准,共同维护葵花籽油的质量和安全。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68d54ab941ea76e58fa04cd.png)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10464-2003 2003-05-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10-01实施。
5 质量要求5.1特征指标折光指数(n40): 1.461~1.468相对密度(d20):0.918~0.923碘值(I)(g/100g):118~141皂化值(KOH)(mg/g):188~194不皂化物(g/kg):≤15脂肪酸组成(%):十四碳以下脂肪酸ND~0.豆蔻酸C14∶0ND~0.2棕榈酸C16∶05.0~7.6棕榈—烯酸C16∶1ND~0.3十七烷酸C17∶0ND~0.2十七碳—烯酸C17∶1ND~0.1硬脂酸C18∶02.7~6.5油酸C18∶114.0~39.4亚油酸C18∶248.3~74.0亚麻酸C18∶3ND~0.3花生酸C20∶00.1~0.5花生-烯酸C20∶1ND~0.3山嵛酸C22∶00.3~1.5芥酸C22∶1ND~0.3二十二碳二烯酸C22∶2ND~0.3木焦油酸C24∶0ND~0.5二十四碳-烯酸C24∶1ND注1:上列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Stan210:1999《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的指标一致。
注2: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
5.2质量等级指标5.2.1葵花籽原油质量指标见表1。
5.2.2压榨成品葵花籽、浸出成品葵花籽油质量指标见表2。
5.3卫生指标按GB2716、GB2760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5.4其他葵花籽油中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6 检验方法6.1透明度、气味、滋味检验按GB/T5525-1985中的第1章、第3章执行。
6.2色泽检验按GB/T5525-1985中的第2章执行。
6.3相对密度检验按GB/T5526执行。
6.4折光指数检验按GB/T5527执行。
6.5水分及挥发物检验按GB/T5528执行。
6.6不溶性杂质检验按GB/T5529执行。
6.7酸值检验按GB/T5530执行。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d70fc703b3567ec102d8a63.png)
《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1.1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1.2 明确强制条文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
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2.1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1.2.2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
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
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2.3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1.3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
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进口食用植物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进口食用植物油](https://img.taocdn.com/s3/m/e4f459969e314332396893e0.png)
氟乐灵
0.05mg/kg
GB2763-2014
13
硫丹
2mg/kg
GB2763-2014第1号修改单
14
七氯
0.05mg/kg
GB2763-2014
15
氯丹
0.05mg/kg
GB2763-2014第1号修改单
16
苯并芘
10ug/kg
GB2716-2005
17
氟硅唑
0.1mg/kg
GB2763-2014
8
倍硫磷
0.01mg/kg
GB2763-2014
9
氟吡甲禾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
1mg/kg
GB2763-2014
10
腐霉利
0.5mg/kg
GB2763-2014
11
氯丹
0.05mg/kg
GB2763-2014第1号修改单
12
苯并芘
10ug/kg
GB2716-2005
5.成品棕榈仁油
序号
项目名称
我国标准限量
15
苯并芘
10ug/kg
GB2716-2005
16
氟硅唑
0.1mg/kg
GB27我国标准限量
标准限量来源
1
铅
0.1mg/kg
GB2716-2005
2
总砷(以As计)
0.1mg/kg
GB2716-2005
3
酸值(KOH)
4.0mg/g
GB10464-2003
4
过氧化值
2
总砷(以As计)
0.1mg/kg
GB2716-2005
3
酸值(KOH)
10.0mg/g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cf50959e31433238689324.png)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明确强制条文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
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
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
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
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10464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10464](https://img.taocdn.com/s3/m/51262096915f804d2a16c1a6.png)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 GB10464-20032003-05-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10-01实施。
5 质量要求5.1特征指标折光指数(n40): 1.461~1.468相对密度(d20):0.918~0.923碘值(I)(g/100g):118~141皂化值(KOH)(mg/g):188~194不皂化物(g/kg):≤15脂肪酸组成(%):十四碳以下脂肪酸 ND~0.豆蔻酸C14∶0ND~0.2棕榈酸C16∶05.0~7.6棕榈—烯酸C16∶1ND~0.3十七烷酸C17∶0ND~0.2十七碳—烯酸C17∶1ND~0.1硬脂酸C18∶02.7~6.5油酸C18∶114.0~39.4亚油酸C18∶248.3~74.0亚麻酸C18∶3ND~0.3花生酸C20∶00.1~0.5花生-烯酸C20∶1ND~0.3山嵛酸C22∶00.3~1.5芥酸C22∶1ND~0.3二十二碳二烯酸C22∶2ND~0.3木焦油酸C24∶0ND~0.5二十四碳-烯酸C24∶1ND注1:上列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Stan210:1999《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的指标一致。
注2: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
5.2质量等级指标5.2.1葵花籽原油质量指标见表1。
5.2.2压榨成品葵花籽、浸出成品葵花籽油质量指标见表2。
5.3卫生指标按GB2716、GB2760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5.4其他葵花籽油中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6 检验方法6.1透明度、气味、滋味检验按GB/T5525-1985中的第1章、第3章执行。
6.2色泽检验按GB/T5525-1985中的第2章执行。
6.3相对密度检验按GB/T5526执行。
6.4折光指数检验按GB/T5527执行。
6.5水分及挥发物检验按GB/T5528执行。
6.6不溶性杂质检验按GB/T5529执行。
6.7酸值检验按GB/T5530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10464-2003
2003-05-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10-01实施。
5 质量要求
5.1特征指标
折光指数(n40): 1.461~1.468
相对密度(d20):0.918~0.923
碘值(I)(g/100g):118~141
皂化值(KOH)(mg/g):188~194
不皂化物(g/kg):≤15
脂肪酸组成(%):
十四碳以下脂肪酸ND~0.
豆蔻酸C14∶0ND~0.2
棕榈酸C16∶05.0~7.6
棕榈—烯酸C16∶1ND~0.3
十七烷酸C17∶0ND~0.2
十七碳—烯酸C17∶1ND~0.1
硬脂酸C18∶02.7~6.5
油酸C18∶114.0~39.4
亚油酸C18∶248.3~74.0
亚麻酸C18∶3ND~0.3
花生酸C20∶00.1~0.5
花生-烯酸C20∶1ND~0.3
山嵛酸C22∶00.3~1.5
芥酸C22∶1ND~0.3
二十二碳二烯酸C22∶2ND~0.3
木焦油酸C24∶0ND~0.5
二十四碳-烯酸C24∶1ND
注1:上列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Stan210:1999《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的指标一致。
注2: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
5.2质量等级指标
5.2.1葵花籽原油质量指标见表1。
5.2.2压榨成品葵花籽、浸出成品葵花籽油质量指标见表2。
5.3卫生指标
按GB2716、GB2760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5.4其他
葵花籽油中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6 检验方法
6.1透明度、气味、滋味检验按GB/T5525-1985中的第1章、第3章执行。
6.2色泽检验按GB/T5525-1985中的第2章执行。
6.3相对密度检验按GB/T5526执行。
6.4折光指数检验按GB/T5527执行。
6.5水分及挥发物检验按GB/T5528执行。
6.6不溶性杂质检验按GB/T5529执行。
6.7酸值检验按GB/T5530执行。
6.8加热试验按GB/T5531执行。
6.9碘值检验按GB/T5532执行。
6.10含皂量检验按GB/T5533执行。
6.11皂化值检验按GB/T5534执行。
6.12不皂化物检验按GB/T5535.1~5535.2执行。
6.13过氧化值检验按GB/T5538执行。
6.14冷冻试验按GB/T17756~1999中附录A执行。
6.15烟点检验按GB/T7756~1999中附录B执行。
6.16溶剂残留量检验按GB/T5009.37执行。
6.17油脂定性试验按GB/T5593执行。
以油脂的定性试验和葵花籽油特征指标(5.1)作为综合参考判定依据。
6.18脂肪酸组成检验按GB/T17376~17377执行。
6.19卫生指标检验按GB/T5009.37执行。
7 检验规则
7.1抽样葵花籽油抽样方法按照GB/T5524的要求执行。
7.2出厂检验7.2.1应逐批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7.2.2按5.2的规定检验。
7.3型式检验
7.3.1当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变化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均应进行型式检验。
7.3.2按第5章的规定检验。
7.4判定规则
7.4.1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按不合格判定。
7.4.2产品的各等级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8 标签除了符合GB7718的规定及要求之外,还有以下专门条款:
8.1产品名称
8.1.1凡标识“葵花籽油”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
8.1.2压榨葵花籽油、浸出葵花籽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8.2原产国应注明产品原料的生产国名。
9 包装、贮存和运输
9.1包装应符合GB/T17374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9.2贮存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及避光处。
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
9.3运输运输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渗漏、污染和标签脱落。
散装运输要有专车、保持车辆清洁、卫生。
附:表1葵花籽原油质量指标
项目质量指标
气味、滋味具有葵花籽原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水分及挥发物(%) ≤0.20
不溶性杂质(%)。
≤0.20
酸值(KOH)/(mg/g)≤ 4.0
过氧化值/(mmol/kg≤7.5
溶剂残留露(mg/kg)≤100
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表2压榨成品葵花籽、浸出成品葵花籽油质量标准
项目质量指标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色(罗维朋比明25.4mm)≤——黄35红3.0 黄35红5.0 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黄15红1.5 黄25红2.5 ——
具有葵花具有葵花籽气味、滋味无气味、气味、籽油固有油固有气味
口感好口感良好气味和滋和滋味,无
味,无异味异味
透明度澄清、透明澄清——
水分及挥发物(%) ≤0.05 0.05 0.10 0.20
不溶性杂质/(%) ≤0.05 0.05 0.05 0.05
酸值(KOH)、(mg/g) ≤0.20 0.30 1.0 3.0
过氧化值/(mmol/kg) ≤ 5 5 7.5 7.5
无析出物,罗微量析出物,
维朋比色:黄罗维朋比色:
色值不变,红黄色值不变,加热试验(280'C) ——色值增加小红色值增加
于4.0 小于0. 4 蓝
色值增加于
0.5
含皂量/(%) ≤——0.03 —
烟点/℃≥215 205 ——
冷冻试验(0T储藏5.5h) 澄清、透明———
浸出油不得检出不得检出≤50 ≤50
溶剂残留量/(mg/kg) 压榨油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
注:1:划有“—”者不做检测。
压榨油和:、二级浸出油的溶剂残留量检出值小于10m~g 时,视为未检出。
注:2: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本标准除5.2中表1、表2的部分指标外,5.4和第7章、第8章也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