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1、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立地类型是小地形、土壤( 土层厚薄) 、水文条件、小气候和植被等各种构成要素, 即立地因子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它反映了坡向、坡位、土层分布、土层厚度等方面的变化。
该区类型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规律, 即从洼地到峰丛顶部, 立地类型的分布格局呈”耕地-林地-荒地”或者是”耕地-荒地”过渡, 立地条件则有较好到一般再到较差和极差。
Ⅰ1主要位于平洼地和山脚地带, 土层连续而深厚, 立地条件最好; Ⅰ2为坡度较缓的坡地, 主要分布在山脚至山坡中下部, 土层连续, 但土层厚度较小而裸岩率较大, 立地条件次之;
Ⅰ3为陡坡耕地, 主要分布在山坡的中上部, 坡度大, 多为石穴土, 土层浅薄且土被不连续, 在耕地中立地条件最差。
Ⅱ1郁闭度较大, 但由于面积有限, 密度较小且没有形成乔、灌、草等层次结构, 生态调节作用不明显;
Ⅱ2密度低, 郁闭度小, 生态调节作用微乎其微。
Ⅲ以荒山坡地为主, 同时也包括一些弃耕地, 其现存植被全部为低矮灌草丛:
Ⅲ1以藤刺灌丛为主, 高度在1m以上, 分布较为均匀, 灌草植物生长较好, 有一定的自然恢复能力;
Ⅲ2以草丛为主, 高度不足1m, 灌草植物生长一般, 自然恢复能力较差;
Ⅲ3植被稀疏, 自然恢复能力最差。
在广西石漠山区, 小气候环境因子如光照、气温和湿度等除受外界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外, 还与该植被生态系统或具体地段的群落结构、群落高度和群落盖度等因素紧密相关。生境异质性是广西石漠化山区植被恢复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主导性因子, 如果脱离了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具体要素, 一味强调森林的恢复而在不宜人工干预的地段实施人工造林, 即便选择适生优良的乡土树种, 也可能造成脆弱生境的严重或者再次破坏, 因而必须在小尺度上采取针对性的恢复措施。
一般而言, 石漠化山地上部与阳坡光照较强, 空气及土壤较为干燥, 土层浅薄, 需要选择耐旱性较强、喜光的阳生性树种; 而山地下部和阴坡光照较弱, 空气和土壤较为湿润, 能够选择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的乡土树种混交建立先锋性群落。在土壤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低的荒山缓坡或退耕地, 采取直播灌草和定植乔木幼树的方式构建乔灌木群落; 而植被覆盖较多、群落高度较大和乔木幼
树稀少的灌草丛荒地, 主要采取植苗造林法定植乔木幼树而使其形成有利于植被快速恢复的乔灌草群落雏形;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缓坡地和梯地, 能够选择多用途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乔灌植物种植, 以逐步造成乔、灌、草的复层植物群落来增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和提高林地土壤肥力。
广西岩溶地区乡土植物或树种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宜于中性偏碱性和钙质土壤生长; 2、根系特别发达, 趋水趋肥性和穿窜岩隙缝间生长能力较强; 3、能忍耐土壤周期性干旱和热量变幅; 4、树种易成活, 生长迅速, 具有较强的萌芽更新能力等。
适生植物收集原则: 1、乡土性为主、气候相似性为辅原则; 2粗生性与速生性兼顾原则; 3、短期效益和长期效应相结合原则; 4、经济效益与生物多样性并重原则。以来,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先后引进了不少适生、高效的经济作物和造林树种。如玉米优良品种正太618、正太619和澄海一号, 花生优良品种桂花系列, 果树主要有火龙果、无核黄皮、桃和大果枇杷等, 传统中药材有金
银花、猫尾草、板蓝根和苏木等, 造林树种有枸骨木、茶条木、银合欢、海南蒲桃和女贞等。
以火龙果为例, 火龙果是原产于巴西和墨西哥等热带美洲国家, 具有耐旱、早实、适应性广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 是一种新型的营养型水果, 适宜于桂中以南广大地区种植。桂中和平果等示范区于开始引进火龙果, 挂果投产, 开始采用扦插法和嫁接法就地培育火龙果苗, 其中嫁接法包括切接法和芽接法, 以量天尺扦插苗作砧木, 一般15天内开始萌芽, 成活率可达85%以上。
3种植被恢复方法
3.1、自然封育技术
3.2、人工干预半封育技术
3.3、人工造林技术( 适地适树)
3.4、外来生物入侵治理( 蔓延速度快、分布面积广、危害严重)
( 紫茎泽兰、飞机草、一年蓬、喜旱莲子草…)
2、土地整理技术
土地整理: 是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和工程措施改变土地资源的原始
状态。
上坡部位土地整理。上坡位一般坡度陡, 土壤极缺, 只在石缝中见少量土, 一般配置为生态用地。除造林种草外, 尽量减少扰动, 土地整理主要是封山育林, 或见缝插针、或采用客土人工造林恢复植被。
中坡部位土地整理。中坡部位坡度较缓, 但大多仍大于25°, 一般优化配置为生态用地或农用地, 农用地内以园地、草地、生产性林地为主。生产性林地内可种植多年生牧草, 实现林+草立体种植。下坡部位土地整理。下坡部位坡度较缓, 大多小于25°, 基本开垦成耕地, 土地整理优化配置主要为耕地、园地、牧草地。
洼地( 谷地) 土地整理。土地水肥条件较好, 但旱涝灾害频繁, 主要优化配置为耕地, 对于淹水时间短, 短期内无法治理的低洼部位,
优化配置为园地和牧草地。土地整理主要是清除石碓、石芽, 归并地块, 平整土地, 建设排灌系和田间道路, 改良土壤。
土地整理配套措施: 客土法增加土层厚度; 增加沙土, 改进土壤物
理结构。利用附近糖厂大量廉价的虑泥和甘蔗渣以及附近平原区的稻草秸秆改良土壤; 修建蓄水水柜, 引泉蓄水;
案例: 岩溶洼地整地种植火龙果技术
洼地岩溶强烈发育, 石漠化产生后, 土被被裸露石芽分割, 厚薄分
布极不均匀, 地块坑洼不平。为了充分合理高效利用这部分的土壤资源, 在广西平果果化示范区研发了洼地整地后种植火龙果技术, 该项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 清除地块内零碎的裸露石芽; 充分利用裸石资源浆砌成柱, 用作火龙果的攀岩体; 对于相对低洼的地块或者因清除石芽而导致的石坑, 采用客土回填; 平整洼地地块; 改良
土壤; 采用浆砌块石做地埂; 火龙果与牧草、蔬菜等立体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