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小波小说的怪诞性特征

浅谈王小波小说的怪诞性特征
浅谈王小波小说的怪诞性特征

浅谈王小波作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西方文化及文学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对中国的文艺界产生影响,并推动一批先锋作家写出了具有浓厚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已故知名作家王小波的作品虽全归

于“先锋文学”,但其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仍是十分鲜明的。本文将对王小波作品中反映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做一简要陈述和分析。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阶段,而现代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一次次新的裂变,随之进入到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风靡欧美的文化思潮,深深地影响到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宗教、法学、教育学等领域,特别是对文学创作领域影响极深。后现代文学作品对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进行解构和颠覆,主张文学创作中思维、写作和话语方式的随意性与多元化。80年代末90年代初王小波受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或闪耀着人性解放的光辉,或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深沉关注,或折射出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自觉追求“有智、有趣、美好和自由”。目前对王小波作品的后现代性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解构、陌生化、异化、语言实验、荒诞、狂欢化和明显的复调特征等。本文将着重从荒诞、解构、语言实验3个方面来阐述王小波作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一、荒诞

后现代主义作品具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特征,以纯粹的虚构、特定的境遇取代了传统文学围绕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展开情节,也取代了主人公与他人及自身发生的种种冲突。后现代主义用了反传统、反小说、反戏剧的荒诞手法来表达荒诞的思想内容。在这些作品中,情节荒诞离奇,人物怪异扭曲,语言破碎混乱,结构违反常规,从而形成荒诞的形式与荒诞的思想主题的统一。荒诞是与优美、滑稽、崇高、悲剧并列的,最普遍最常见的审美形态。由丑恶和滑稽两种成分融合而成,丑恶是融合的内容,滑稽是融合的形式,二者缺一不可。它常以极端反常化为构成方式,即用最熟悉的构成最陌生的,最明白的构成最神秘的,最浅陋的构成最智慧的,最美善的构成最丑恶的,最现实的构成最超现实的,最非人的构成最人体的。最典型的接受反应是既恐怖可怕,又滑稽好笑。王小波没有像传统艺术那样对自己的表现对象进行社会学的正义与邪恶的划分,而是如大多数后现代主义艺术那样拒绝了崇高美和悲剧美。不过,他的描写与当今那些吃人、伤人、自杀、玩尸体、虐待动物等残忍血腥的行为艺术又有本质的不同,他只是用意识虚构做恶活动,并且还用滑稽否定了它。

王小波的作品中荒诞性多有体现,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在表面的荒诞背后,王小波通常会引导读者作出一些理性的思考,使读者对作品的立意有进一步的了解。《青铜时代》中的《红拂夜奔》是由一个唐代的传奇故事改编而来的,但加入了许多荒诞的、想象的元素,使得整篇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发人深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描绘了许多荒谬的场景:洛阳城的人踩着高跷在街上行走;妓女们穿着皮上衣和超短裙;西域来的黑人用麻袋作为

Taxi来载客;红拂要自杀殉夫还要先申请“自杀指标”,等等。很显然,这些情节与真实的历史是绝对不相符的,是荒诞的,但是,透过这些荒诞的情节,我们似乎能够读懂作者的用意,那就是,借用历史这个外壳,来揭示古往今来人性的本质。、

二、解构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解构”。在作品中表现为各种成分相互分解、颠倒,内容重复,情节发展扑朔迷离,荒诞不经,不受因果关系制约;作品中时间、空间的顺序被打乱。在故事情节上,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采用“元写作”的手法,不再建构由开端、高潮、结尾组成的结构层次,不再寻求事物发展的线性因果关系,使所叙述的事件都成了断断续续的碎片。《青铜时代》里表现了王小波模仿西方元小说手法的现代叙事技巧,作者关注的重心不再是小说本身,而是怎样写小说的创作过程。在《青铜时代》里的长篇小说《万寿寺》中,作为失忆者兼考古员的叙述者,以一个无知读者的身份去阅读一份交织着他的过去,由他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并由此展开对唐传奇《甘泽谣》面目全非的改写。这样,同一人物承担了读者与叙述者的双重身份,叙述者由读者发明而读者又是最后文本的改写者。这样探索小说创作可能性的无限开放的元小说模式,无形中消解了叙述者,同又解放了读者,这就建立了叙述者与读者的游戏伙伴关系。同时,小说在叙事上取消了时间的先后顺序,作为叙述人的“王二”自由穿梭于隋唐与现代之间。时空的交错打破了“意象”理性组合的节奏,形成了多重画面,使叙述显得摇曳多姿。这种对“时间”的分裂、重复、错位的方式,把物理时间转换成心理时间,呈现出时空状态的弥漫性和零散性。

方丹在《简析王小波作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一文中提到:“……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解构则意味着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在《万寿寺》中,我们找不到一条完整的、贯穿全文的情节线索,所能看到的只是古代和现实的两个故事的交叉叙述,而且这两个故事之间也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作品的情节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万寿寺》中,薛蒿抢红线有各种可能,薛嵩被刺经过有多种说法,老妓女杀小妓女又有几种讲法,刺客来犯有几种说法,重写的刺客来犯又有几种写法,关于薛嵩的家也有不同的说法,重写的行刺过程在一个梗概下又有多样可能……。作者似乎将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欲穷尽一切可能性而不得,但是给读者造成的感觉就是如同进入了迷宫,面对层出不穷的可能性不知所措。

三、对传统禁区的后现代解构

王小波小说中最受非议、最被误读的部分还是性描写,其实,他作品中的性描写是一种超越羞耻心文化的中性写实。作品中大量的性描写既不像《金瓶梅》那样作赤裸裸的夸张式丑化,也不像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那样作诗化抒情,以突出性的美,而是介于这二者之间作自然纯真的中性描写。在《黄金时代》里,王、陈之性爱被写得灿烂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散发着强烈的生命激情。陈清扬一点也不藐视破鞋,而且对破鞋还有一点钦佩,这在人人见到破鞋就愤怒,破鞋永远是耸人听闻的故事的年代里,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超凡脱俗的意味;而王二面对陈清扬要他为她证明不是破鞋的请求,更是一本正经地向她建议反其道而行之,在他们身上,性爱摆脱了世俗的偏见,没有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成了一种平凡的行为,一种自然、正常的生理需求。在《黄金时代》里,王、陈之性爱被写得灿烂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散发着强烈的生命激情。由此,王小波以文学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禁区的后现代解构。

同性恋作为一种背离传统性取向的情感模式,其历史虽然不短,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为“异端”,被大加批判和鞭挞,同性恋者之间的爱情更被视为是一种邪恶的情感。而后现代主义产生之后,不少后现代主义者却对同性恋表示支持和赞同。因此,对同性恋的支持和同情也应被视为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之一。早在1990年,他就与他的夫人,著名社会学性学专家李银河女士进行了对同性恋者行为的调查,并出版了《他们的世界》这部描写同性恋者内心世界的著作。王小波侧重于描写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力量,他认为这种

力量不是孱弱的,而是强大的,甚至是值得肯定的。这也充分反映了王小波在性取向问题上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王小波的作品的确带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或者说至少是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理念和创作方式的影响。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以彻底反传统的姿态大胆探索创新,创作了一大批千姿百态的作品。在中国20世纪后期日益开放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消费主义日益弥漫膨胀的非文学时代,王小波凭借其沉重的生命体验、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博学的文化素养,承接了20世纪初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精神,以轻松愉快的文本形式和深刻批判的文本内涵,展示了中国当代小说史上一种真正的后现代先锋小说的诗学品格。

参考文献:

[1]王小波.时代三部曲.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

[2]王小波.地久天长.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3]王小波.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沉默的大多数.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一) 读过王小波的全集,对于至少是后期的王小波有些了解。但我实在辩证的怀疑的看,这点很重要。王小波给予和展示给我我一种新的面对生活的态度,并且给出了他自己的实例。至少是我不再像原来那样盲目,不过依旧盲目。然后,他也是我更深入的想了自己的人生体系,也许是我第一次对比人生体系,与年长的人。这样的机会在年轻时并不多。在我看来,也许我的体系较王小波还是有些不同,尽管具体问题上经常殊途同归。他的体系以思考后的感性“有趣”为基础,而我的以比较接近理性的“本性”为判断标准。或许先人有类似的学说,而且如果存在,将比我的更加成熟。不过不成熟也有优点,就是可以进一步的前进,没有过多阻碍与约束。我的时代自然科学更加发达,对于生命的理解若是还没古人精辟,那就是我的不是了,或者我们的不是,但至少我是有责任的。这是目前最大的收获。 其次是对于具体方面的收获,文革的历史,文化的含义,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现世与古代共通的地方太多了,王小波又重新告诉了我这一点,而且这一切都是围绕人性而来。 然后,王小波提示给我文学的内涵,使我明白了自己的浅薄。以前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文学,以为仅仅是书上的古文加之现代的小说诗歌,以致是所谓名着。经过王小波的“再教育”,才知道就连名着也

是不熟的。而且自己愚蠢的时间够久了,失去的还是很宝贵的少年时光。生活就是用来后悔的,少年的错不全在于我,而青年的时间就不能再浪费了,否则就更愚蠢了。王小波虽然并不是交给我文学,(他的作品很好,但不能概括文学)但是他将文学的大门打开了,让我知道什么样的才是文学,知道了世界上有卡尔维诺,尤瑟纳尔,杜拉斯这样的真正的作家,而不是混迹于近乎远古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古代的大师中,这样才能修复我们文化上的的断层。虽然还没有读过,但是可以预见,今人要比古人强,今人的精英中的思想要比古人更加深刻,否则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二) 书中收录了“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红拂夜奔”等。《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都以文革为背景。我对文革的了解不多,很少看相关书籍。偶尔在某些为民主摇旗呐喊的网络大V 笔下窥见一星半点,大约知道文革开始是文斗,后来升级为武斗,从冷兵器升级到手枪甚至坦克,当然也死了不少人,有被批斗祸害死的也有武斗中被打死的。但这些都不曾发表在主流媒体上,也就是说电视上没见过,报纸上没见过,主要都在自媒体上流传。我不知可信度有多高,但感觉是真的。因为如果不是错的太过荒唐连自己都羞于面对,怎么可能这么多年来都避而不谈?!所以当王小波用戏虐的口吻、荒诞的故事来影射文革时,我并不觉得吃惊。只是王小波对“性”的偏爱让我有些厌烦。虽然王小波的描写很干净,毫无脏的感觉,但我还是觉得作者有些猥琐甚至变态。人如其文吗!比如,曹雪芹就应该

算 法 的 鲁 棒 性

[论文笔记]集成方法提高神经网络的对抗鲁棒性 集成方法提高神经网络的对抗鲁棒性一、多个弱防御的集成不能形成强防御1.攻击者2.防御策略3.对抗样本生成方法4.干扰大小的度量5.实验6.结论二、简单集成神经网络1.攻击方法2.集成模型3.计算梯度4.实验5.结论三、 ensemble of specialists1.利用FGSM 方法得到模型的混淆矩阵:2.伪代码如下:3.实验考虑三种模型4.实验结果四、随机自集成1.思想2.taget攻击与untarget攻击3.网络设计4.伪代码如下:5.理论分析6.结论五、集成对抗训练1.前言 2.对抗训练 3.集成对抗训练六、对抗训练贝叶斯神经网络(adv-BNN)1.前言2.PGD攻击3.BNN4.adv-BNN 一、多个弱防御的集成不能形成强防御 1.攻击者 假设攻击者知道模型的各种信息,包括模型架构、参数、以及模型的防御策略(白盒攻击)。 考虑两种白盒攻击者: (1)静态 不知道模型的防御策略,因此静态攻击者可以利用现有的方法生成对抗样本,但不针对特定的防御策略。 (2)动态 知道模型的防御策略,可以自适应地制定攻击方法,比静态攻击者更强大。

2.防御策略 (1)feature squeezing 包括两个检测组件:reducing the color depth to fewer bits 和spatially smoothing the pixels with a median filter (2)specialist-1 ensemble method 根据对抗混淆矩阵将数据集分成K+1个子集,形成由K+1个分类器组成的一个集成分类器 (3)多个检测器集成 包括Gong、Metzen、Feinman三个人提出的对抗样本检测器; 3.对抗样本生成方法 利用优化方法生成对抗样本,最小化如下损失函数: loss(x′)=∣∣x′?x∣∣22+cJ(Fθ(x′),y)loss(x#x27;)=||x #x27;-x||_{2}^{2}+cJ(F_{theta}(x#x27;),y)loss(x′)=∣∣x′? x∣∣22?+cJ(Fθ?(x′),y) 其中c为超参数,该方法也称为CW攻击方法。 4.干扰大小的度量 用下式度量对抗样本与干净样本之间差异: d(x?,x)=∑i(x?x)2d(x^{*},x)=sqrt{sum_i(x^{*}-x)^{2}}d(x? ,x)=i∑?(x?x)2? 其中样本点都被归一化[0,1]之间。 5.1 攻击 feature squeezing 结论:feature squeezing 不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方法。首先单独

营销战略开题报告

营销战略开题报告 引导语: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营销战略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摘要: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本土化发 展战略已成为跨国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纷纷采取的主要措施。本文以沃尔玛中国营销策略为背景,从适应环境、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树立良好形象等层面对沃尔玛在中国实施营销策略的必要性进行解析,并针对其目前在华的管理团队、分销渠道管理和市场战略本土化的现状,分析沃尔玛公司在中国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沃尔玛在华经营的几点建议,即采用“外包”和“自营”相结合的物流配送、协助供应商加强信息化管理、跨文化沟通的社会责任以及政府公关。 关键词:沃尔玛、跨国企业、中国战略、问题策略 1研究背景 1.1研究背景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是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 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 为美国本土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到目前为止,沃尔玛在全球15个国家开设了超过8,000家商场,下设53个品牌,员工总数210多万人,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2亿人次。1991

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创始人:山姆·沃尔顿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至今,沃尔玛己拥有2133家沃尔玛商店,469家山姆会员商店和248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分布在美国、中国、墨西哥、加拿大、英国、波多黎各、巴西、阿根廷、南非、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等14个国家。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 从沃尔玛角度来看,其拥有先进技术、专利和充足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优势,实施“本土化”经营可以把产品的生产、采购转移到中国,充分利用中国本土市场的资源,利用中国市场制造成本低、生产成本低、人力资源成本低的有利条件,生产和采购产品,使企业迅速融入中国市场[],享受本土化带来的好处,为沃尔玛“天天平价”的经营理念创造有力条件,从而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获得竞争优势。 沃尔玛进入中国后,势必面临与其在美国、在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市场环境,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语言、消费观念、政府的法律制度和倾向、地理条件、原料供应、市场替代者等很多方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1200字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1200字我有一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据说是收录他的杂文最全的一本。我个人比较喜欢他的杂文,作为一个自由人文主义者,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并快乐着, 王小波说: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

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一种文化之内,往往有一种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语言,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文化可以传播等等。”王小波的杂文别具特色,自成一体。幽默的笔调,使得文章妙趣横生,捧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思索。品读时,你能体会到阅读的快感和思维的乐趣。如《椰子树与平等》、《卡拉OK与驴鸣镇》、《驴和人的新寓言》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都是异常幽默犀利的好文章。椰子树与平等;卡拉OK与驴鸣镇,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被他拉到一起,说出了特别的味道,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1 如在《驴和人的新寓言》一文中,他从驴的角度去谈父子与路人的行为,说他要替受罪的驴说话,当翻译义不容辞。文中驴被老子和儿子四脚抬起的时候叫喊,“我得罪谁了,你们这么捏咕我!”得出了这篇新寓言的寓意是:“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走路”,与原来寓言的寓意:

王小波作品全集简介

1. 《青铜时代》:小说出入于历史、现实、未来,在不同时空中反思了权力和乌托邦带给人的伤害,小说奇特的想象和反讽的使用带有作者独特的印记。 2. 《沉默的大多数》:对国人的作品,只有主观的评价。因此我们的文化事业最主要的内容不是它的成就,而是它的界限。 3. 《爱你就像爱生命》:系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也是迄今他们夫妇最完整和独立的一本书信集。 4. 《黄金时代》: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 5. 《王小波全集》:第一卷、第二卷为杂文;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为长篇小说和剧本;第六卷、第七卷为中篇小说;第八卷为短篇小说;第九卷为书信;第十卷为未竟稿。

6. 《我的精神家园》: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7. 《似水流年》: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似水流年里去了。 8.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受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后,人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 9. 《绿毛水怪》:知识分子有话从来不明说,嫌这样不够委婉。

10. 《思维的乐趣》:当然,大家不乏讴歌主旋律的决心,但能力,或者干脆说是才能,始终是个主要问题。多数的影视作品善良的创作动机是不容怀疑的,但都不好看。这句话,始终是正确的,可以适用于很多年代和各个地域国家。 11. 《白银时代》:《时代三部曲》之二 12. 《黑铁时代》:在本卷中,作者以他一贯奇妙绝伦的构思构筑了一篇篇精彩的小说。《绿毛水怪》《歌仙》《红拂夜奔》等,王小波的故事从古到今,其中的主角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绿毛水怪,有唐朝的大将军李靖,故事曲折生动,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算 法 的 鲁 棒 性

[机器学习]Lasso,L1范数,及其鲁棒性 前言:本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介绍Lasso,从最初提出Lasso的论文出发,注重动机; 2. L1和L2范数的比较,注重L1的稀疏性及鲁棒性; 3. 从误差建模的角度理解L1范数 最早提出Lasso的文章,文献[1],已被引用n多次。 注:对于不晓得怎么翻译的英文,直接搬来。 1) 文献[1]的动机: 在监督学习中,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 estimates 最小化所有数据的平方残差(即只是让经验误差最小化),存在2个问题:1是预测误差(prediction accuracy):OLS estimates总是偏差小,方差大; 2是可解释性(interpretation):我们希望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子集就ok了。 【Lasso还有个缺点,ref8:当pn时,(如医学样本,基因和样本数目),Lasso却最多只能选择n个特征】 为了解决上面2个问题,2种技术应运而生: 1是subset selection:其可解释性强,但预测精度可能会很差; 2是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其比较稳定(毕竟是添加了正则化项,把经验风险升级为结构风险), 但可解释性差(只是让所有coefficients都很小,没让任何

coefficients等于0)。 看来这2种技术对于2大问题总是顾此失彼,Lasso就被提出啦!其英文全称是'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的目的是:shrink? some coefficients and sets others to 0,保留subset selection可解释性强的优点和 ridge regression稳定性强的优点。 2)为什么Lasso相比ridge regression稀疏? 直观的理解[1] (plus a constant). (a)图:椭圆形是函数的图像,lasso的约束图像是菱形。 最优解是第一次椭圆线触碰到菱形的点。最优解容易出现在角落,如图所示,触碰点坐标是(0,c),等同于一个coefficient=0; (b)图:岭回归的约束图像是圆形。 因为圆形没有角落,所以椭圆线与圆形的第一次触碰很难是在坐标为(0,c)的点,也就不存在稀疏了。 2.? L1,L2范数误差的增长速度(ref2,ref3) L1范数误差的线性增长速度使其对大噪音不敏感,从而对不良作用形成一种抑制作用。 而L2范数误差的二次增长速度显著放大了大噪声负面作用。 3. 从误差建模的角度理解 1)孟德宇老师从误差建模的角度分析L1如何比L2鲁棒。(ref3) 1:看图1,由于L1范数的线性增长速度使其对大噪音不敏感,从而对

文献综述组织发展

文献综述之组织发展 众所周知,企业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革。组织变革已经广泛应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用以谋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1962 年美国学者钱德勒在其代表作《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中就提出了著名的“结构跟随战略”假设。文章首次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企业的经营战略应该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的战略,随着战略变化而变化,即“结构跟随战略”假设。 面对经济全球化,技术快速进步,信息的迅速传播,企业所承受的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 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他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1993 年,美国的钱皮和哈默提出“公司再造”的概念,组织或公司的再造被认为是继财务管理、战略计划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之后的又一场管理革命。 统计表明,90 年代初的几年中,85%的美国公司都投入到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再造活动当中。这些公司当中,有60%报道说他们并没有获得所希望的生产力,并且有44%的公司声明他们事实上比以前更糟!在80%的公司当中,员工工作满意程度有所降低。面对这些变革方面的失败,以及新指导方针的缺乏,68%的组织机构在一年之内又不得不重新构建组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组织变革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间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失败的比例非常高,但由于它是组织迎接时代挑战,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所以通过研究现有的理论,分析实践中的成败,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探讨组织变革的内在逻辑关系,用来指导组织变革的实践就显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必需的工作。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何重建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达到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实现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打造组织核心竞争能力,赢得市场竞争的目的。 通过这些研究主要解决现实组织变革中的两大问题: 1、研究如何通过组织变革使组织增强灵活性与敏捷性,从而有效增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2、探讨如何通过组织变革实现组织内部运作机制与组织成员的心理、行为方式的协调,使组织增强新的活力,体现出团队优势。 由此可见,组织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讨论:

算 法 的 鲁 棒 性

【架构设计】【程序指标】鲁棒性与健壮性的细节区别 一、健壮性 健壮性是指软件对于规范要求以外的输入情况的处理能力。 所谓健壮的系统是指对于规范要求以外的输入能够判断出这个输入不符合规范要求,并能有合理的处理方式。 另外健壮性有时也和容错性,可移植性,正确性有交叉的地方。 比如,一个软件可以从错误的输入推断出正确合理的输入,这属于容错性量度标准,但是也可以认为这个软件是健壮的。 一个软件可以正确地运行在不同环境下,则认为软件可移植性高,也可以叫,软件在不同平台下是健壮的。 一个软件能够检测自己内部的设计或者编码错误,并得到正确的执行结果,这是软件的正确性标准,但是也可以说,软件有内部的保护机制,是模块级健壮的。 软件健壮性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但是却是非常重要的软件外部量度标准。软件设计的健壮与否直接反应了分析设计和编码人员的水平。即所谓的高手写的程序不容易死。 (不是硅谷,印度才是全球软件精英向往之地) 为什么印度人的软件业在国际上要比中国的好,除了印度人母语是英语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印度人严谨,他们的程序更有健壮性。印度的一个老程序员,月代码量在一千行左右,这一千行代码,算法平实,但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实战检验的代码,不会轻易崩溃的代码。我们的程序

员,一天就可以写出一千行代码,写的代码简短精干,算法非常有技巧性,但往往是不安全的,不完善的。印度人的程序被称作:傻壮。但程序就得这样。写一段功能性的代码,可能需要一百行代码,但是写一段健壮的程序,至少需要300行代码。例如:房贷计算器的代码,算法异常简单,十多行就完成了,但是,这段程序完全不具备健壮性,很简单,我的输入是不受限制的,这个程序要求从用户界面读取利率,年限,贷款额三个数据,一般同学的写法很简单,一句doubleNum = Double.parseDouble(JOptionPane.showInputDialog(null,"请输入"+StrChars)) ;就万事OK了。但是,真的有这么简单么,开玩笑,这么简单就好了,列举以下事例1,我输入了负数2,我的输入超出了double类型所能涵盖的范围3,我输入了标点符号4,我输入了中文5,我没输入6,我选择了取消或者点了右上角的关闭这一切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件,而且超出了你程序的处理范围,这种事情本不该发生,但是程序使用时,一切输入都是有可能的,怎么办,你只能在程序中限制输入。作为一个程序员,你如何让你的代码在执行的时候响应这些事件呢,我用了四十行代码编写了一个方法,用来限定我的输入只能为正实数,否则就报错,用户点击取消或者关闭按钮,则返回一个特殊数值,然后在主方法增加一个循环,在调用输入方法的时候检查返回值,如果为特殊值,就返回上层菜单或者关闭程序。 二、鲁棒性 鲁棒是Robust的音译,也就是健壮和强壮的意思。 鲁棒性(robustness)就是系统的健壮性。它是指一个程序中对可能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思想情感语言 【论文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表达现代中国思想情感的文学。本文研究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并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过现代社会和人的意识情感的加入,来改变中国古典文学造成的封闭和隔绝,使文学在内容和表达上与当代中国人的实际有更多的联系和契合。近年来,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在一种无孔不入的话语的渗透之下,一些像“全球化”之类的词语,成了神圣的词语,只要说出来就具有天然合法性,而不论其所指何物。与此同时,一些诸如“革命”、“救亡”之类的词语,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说出来就成了天然的“非法”,甚至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当下的语境中,“纯文学”、“新时期文学”、“先锋文学”等成了人见人爱的时髦话语,而“十七年文学”、“革命历史小说”、“底层写作”等则成了人见人怕的危险思想。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过程中,现当代文学究竟如何发展变化,又处在何种现状呢? 一、现当代文学研究目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一个重要的时期。在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一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大部分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遭到不公的批判和打击,并在社会底层度过了一段苦难日子,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另一代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其中大多数人曾在“上山下乡”中感受了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熏陶,因此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从农村经验中汲取创作素材,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呈现出新的民间化创作趋向。两代作家们胸中涌动着知识分子新生的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自信,他们在揭露社会弊病的同时,把希望寄托于批判的社会效果,在这种希望之中正滋生着已经消失了近三十年的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这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 而今天的当代中国作家,一部分忙着追逐“诺贝尔”文学奖,期望以此来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部分则忙于追逐市场。由于读者的欣赏情趣和阅读趋向主导了市场,市场又左右着作家的文学创作,导致现在的文学市场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视觉化倾向。在现当代文学中,以两种文学思想表现最为突出。 (1)精神溃败。在这种精神溃败之中,有的作者干脆放弃信仰,放弃寻找精神出路的企图。如余华就在《活者》中传达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正如余杰所说,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 (2)性文学进入文坛。90年代末期,性文学卷土重来进入了中国文坛,在这些描写性的文学中声势最响的是贾平凹的《废都》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它们都描写了男人在生存困境中表现出的依赖性和脆弱性。 二、现当代文学存在“现状批评”现象 现状批评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最具诱惑力的部分,变化无穷的文学现象和不断推出的新人和作品,既联系着社会生活、文化思潮的搏动,又提供了不重复的新鲜刺激,批评的创造性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也最为活跃。因此,许多人把当代文学研究与“现状批评”画上等号。这一观点是值得怀疑的,它可能迟滞了对“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的研究,以至于这三十年的文学已从一些人的研究视野中消失。这些部分文学研究,往往构成现当代文学研究最脆弱的环节。很显然,这三十年的文学创作总体水准的普遍性缺陷,是难以吸引更多注意力的重要原因。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一曲折的文学进程,又蕴含着某些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问题和矛盾,这涉及现代文学传统、作家精神结构、现代文学艺术形态等。

对王小波《黄金时代》研究的文献综述2

对王小波《黄金时代》研究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在中国20世纪后期日益开放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王小波的出现无疑是一束异样的星光,在夜空中划出一束夺目的光亮。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天空,作为一个“文坛外高手”,王小波独特的艺术手法,自由人文主义的思路在中国文学界是独树一帜的,其轻松快感的文本形式和深刻批判的文本内涵,是中国当代文学世纪之交的新亮点。他的《黄金时代》是一部巨大的经典之作,目前我国有很多对王小波这一作品的研究颇多,我将从对它的叛逆颠覆个性的人物形象、性内容、以及语言艺术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叛逆颠覆个性人物形象性描写黑色幽默文献综述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小说“时代三部曲”之一,是一部经典之作,在现当代文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黄金时代》这部小说的研究有很多方面,我将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内容、写作特色”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一、对于《黄金时代》人物的研究,目前存在的观点较多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叛逆、颠覆个性的人物形象。王二、陈清扬是作品塑造的两个叛逆的青年形象,研究的观点指向他们的叛逆、颠覆的个性,因为作者以惊世骇俗的言行对抗社会,撕开人性虚伪的面纱。作者通过对他们之间的对立和妥协写出了各自的心路历程,使人物各具神采,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 对于王二的形象,众多研究将其概括为:叛逆颠覆个性⑴、一个彻底的特立独行的反叛者⑴。首先王二的形象可在叶从容《两个叛逆者一台精彩戏》定义为:“一个彻底的特立独行的反叛者”⑴。王二是个桀骜不驯的人,但他却在浑浑噩噩的形势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审视着这个荒谬的时代,以真实对抗矫饰、以放浪不羁对抗所谓的革命行为。让人在哭笑不得的同时,又不禁赞叹他的勇气和智慧。生活逼迫、时代的不容促使他选择了抗争,既然不能证明自己的无辜,那么他就选择证明自己的不无辜。王二对于遭遇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没有就此真正沉默,而是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这种荒谬的方式,其中最震惊的行动便是和陈清扬的爱情,常人眼中的搞破鞋。但他不理会世俗的目光,不在乎别人的蜚短流长。王二的形象是阳刚的,他的叛逆是主动的。 对于王二的身份——痞子身份,对于痞子这一定义的指向,文学作品中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痞子,指一种边缘人物,他们以无道德为道德,以无秩序为痞而不坏,傻而不愚。第二种是文化学意义上的痞子,是指一种人生态度或人生哲学。王二所代表的就是第二种意义,他有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向往

王小波素材

王小波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对他影响很大 创造性作家:王小波生平 王小波是中国富有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做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以及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伊塔洛?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 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 并变换多种视角。表达手法方面, 他擅于用汪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 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其成名作《黄金时代》,文学界的评誉甚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辑白桦更说:“《黄金时代》把以前所有写性小说全枪毙了! ”他的小说其实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接受, 也是因为文章中的性描写。其实这些文字不如贾平凹等人的小脚文学来的露骨, 也不如其它人写的一样媚俗, 只是比较直率罢了。在新时期文学领域中, 性禁忌依然存在, 这原因涉及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伦理价值等一些更深的层面。抛开以上热点不谈,从没有看到有人用这样的笔法写作。在王的小说中, 你可以看到, 历来文学所谓真实性的规则全都被从容跨越了, 他用了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写小说, 大量的即兴发挥、错位的角色语体,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大多数以第一人称叙事, 而这个人总是个生活中不顺心、受委屈的家伙。他幽默机敏, 理性清澈, 在内心状态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离于主流的个体知识分子,这种性格的叙事者,也有易于辨识的语言风格。王本身是个“能文能武”的人, 曾是个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过, 赴美深造过——他的本职是个名牌大学数学讲师, 写这一手好文不输任何敢称大师的人, 这种角色在中国文坛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王小波所虚构的艺术之美, 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以人为本 王小波“以人为本”的精神立场对于今天的现实道德生活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群体之人, 是当前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心所在, 具有很强的操作意义和现实意义。“集体第一,个人第二”作为道德准则是无可挑剔的, 但不能无限泛化, 甚至发展到“目中无人”———忽视了个人的存在。个体之人更应受到尊重。人权, 其精髓是“个体的权利”。面对强权, 个人是弱者。更容易受到侵犯。所以, 整体的人, 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 而不平则鸣甚至铤而走险的人, 则主要是个体的人。所以, 我们虽然不能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为本”,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个体的存在; 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但也要反对个体虚无主义。因此我们认为王小波强烈的人权意识渗透在其作品之中,对我们认识人本主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王小波的《白银时代》、《黑铁时代》, 这些反乌托邦小说都凸显出作家对国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张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权意识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反乌托邦小说所揭示的正是“个人”的危机。无论《白银时代》, 还是《黑铁时代》, 主流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已失去了一个个体的地位, 处于一种被奴役的地位。人性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抑制,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极权, 是那种被置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造成的。王小波以这个文革这个特殊的时代为突破口揭示出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荒谬的生存体验, 作者对这段荒唐历史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其二,理性与知识的现实意义。理性不仅是王小波思想以及人生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他本是个欣赏逻辑学、数学、科学的人,终身追求着理性与知识。这我们可以从《有

王小波写作特色分析

王小波小说情节的荒谬性 ——《黄金时代》 读王小波小说首先感觉到的是荒唐!然后才感觉到它有些趣味,仔细想想,才知道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分析王小波的小说,很容易发现他的小说的一个特点——性爱。作者以性爱描写贯穿全篇小说。可我们发现作者所表达的却是另一个深刻的思想内容。在大多数文艺批评家对性爱描写所不齿时,我们却看到了王小波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不会觉得他的小说写的粗俗和下流,反而感受到作者的幽默与机智。我们看见王小波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分析他的小说,我们会发现他的确有高招! 王小波小说性爱内容符合生活事实。贴近当时的社会环境。故事表达的是那一时期青年的生活内容。以《黄金时代》为例:就在这样的一种生活环境中,无聊\压抑时常折磨着下乡的青年们,他们的抱负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年们无所事事,茫然无措,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破鞋”“伟大友谊”之无聊的事。 王小波小说虽有性爱情节,但所表达的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历史问题。纵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我们随时可以发现性爱情节。可我们看过之后,就会觉得作者所要表达的并不只是表面的内容。作者通过性爱来表达这一时期青年们内心无聊的宣泄,是发自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些都是这个环境逼迫的,这使我们必须对当时的环境进行思考,从而表达做着想要表达的内容。 作者通过性爱建立人物联系,揭发人物内心矛盾。《黄金时代》中王二与陈清扬真正的交往是在山坡上有了“伟大友谊“才开始的。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敦伦“,两人的感情逐渐加深。但我们知道,王二与陈清扬的性爱是他们发泄感情的方式,陈清扬并没有因为性爱而爱上王二,陈清扬爱上王二是在王二背着陈清扬上山时打了她一屁股这一瞬间爱上的。而王二呢?始终也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陈清扬,他与她的交往只是帮着陈清扬证明她不是“破鞋“。也许这是一个借口,也许事实就是这样,但我们真的不知道王二对陈清扬是否有爱情。他们两个也许是互相利用用来解脱这个环境下的无奈。 作者以性爱隐人入胜,机智幽默的语言更使得文章饶有趣味。作者的小说按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看应该是属于讽刺小说,可作者把小说写的很有趣味,一反讽刺小说的枯燥。在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幽默语言,如“伟大友谊““敦伦““结构“等等。同时作者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思辩性。条理清楚,构思奇特。 王小波以性爱完成了他的小说的一种风格,用性爱这一种方式去大胆的表达社会问题,让我们用全新的眼光观察了一个世界。王小波,名符其实的“色“鬼!

【书单来了-读透社】李银河独家解读王小波和《黄金时代》

【书单来了-读透社】李银河独家解读王小波和《黄金时代》 读透社的第一堂课开讲啦!本汪非常荣幸请来了,本书作者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老师,来为大家解读《黄金时代》。相信看完她的解读后,一定会让你豁然顿悟, 彻底读懂《黄金时代》!《黄金时代》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 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 本书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作品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迥异于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说。▲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沉默的大多数》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李银河,本书作者王小波的妻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性学家、社会学家、自由女权主义者,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博士后学生。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文/李银河 王小波在他的这篇小说得到台湾联合报系中篇小说大奖之

后说过这样一句话:《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此话表达了他对自己这部作品的喜爱程度。 《黄金时代》的故事发生在云南农场知青生活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但是我并不同意因此将这篇小说定义为“知青文学”或者“文革文学”,因为它直指人性,所谓知青或文革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景、道具、素材,它完全可以被置换到唐代或者30世纪,被置换到欧洲或者非洲的某个社会,那里的人和人性是大同小异的。 性欲是《黄金时代》的主题之一在那个反性禁欲的时代,《黄金时代》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沉沉的夜空。它把人的性欲按照它本真的样貌写了出来,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褒扬,也不贬损,既不道貌岸然,也不下流淫荡。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在《黄金时代》华夏版出版座谈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王小波写的性一出来,把以前所有写性的作品全毙了。 《黄金时代》的另一主题是爱情男女主角之间难道只有性的吸引吗?虽然王二那时正是性欲勃发的岁数(21岁),而陈清扬面容姣好,身材袅娜,因丈夫缺席而独居,也自然会受到性的诱惑,但是两人的交往从“伟大友谊”到浪漫爱情,演变过程合情合理,精神交媾精妙无比。我一直在心中存着一个隐忧:他们俩人之间到底有没有爱呢?小说写得含蓄,隐晦,没有直说。我猜测,小波对于被写滥了的爱情心存警惕,绝不肯陷入肤浅肉麻的爱情描写陷阱。尽管如此,我们还是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佳句大全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佳句大全 1.真理直率无比,坚硬无比,但凡有一点柔顺,也算不了真理。 2.假如我被大奸大恶之徒所骗,心理还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骗,我就不能原谅自己。 3.现在有很多文人下了海,不再从事文化事业。不管在商界、产业界还是科技界,人们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来进行竞争。唯独在文化界,赌的是人品、爱国心、羞耻心。照我看来,这有点像赌命,甚至比赌命还严重。这种危险的游戏有何奖品?只是一点小小的文名。所以,你不要怪文人下海。 4.一般来说,扼杀有趣的人总是这么说的:为了营造至善,我们必须做出这种牺牲,但却忘记了让人们活着得到乐趣,这本身就是善;因为这点小小的疏忽,至善就变成了至恶······ 5.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所以暗下决心保持沉默。 6.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伦理原则是把人人同等看待。我以为这个原则是说,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寻常人,然后再讨论他的善恶是非。这不是尊重他,而是尊重“那人”,从最

深的意义上说,更是尊重自己——所有的人毕竟属同一物种。人的成就、过失、美德和陋习,都不该用他的特殊来解释。Youarespecial,这句话只适合于对爱人讲。假如不是这么用,也很肉麻。 7.在我们这里,人对人的态度,有时太过粗暴、太不讲道理。按现代的标准来看,这种态度过于原始——这可能是传统社会的痕迹。假如真是这样,我们或许可以期望将来情况会好些。 8.照我看,不管干什么都可以保持沉默。 9)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得。 10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王小波 11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于是我开始存下了一点希望--如果我能做到,那么我就战胜了寂寞的命运。--王小波《黑铁时代》 12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王小波《黄金时代》

简论结构抗震的鲁棒性

简论结构抗震的鲁棒性 叶列平1,2,程光煜1,2,陆新征1,2,冯鹏1,2 (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2.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建筑结构/Building Structures, 2008, 38(6): 11-15.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结构鲁棒性的概念,及其提高结构鲁棒性对避免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垮塌的重要意义。然后,分别从抗震结构体系、结构承载力与延性、结构破坏模式,以及赘余构件等几方面讨论了提高结构抗震鲁棒性的措施。 关键词:结构抗震,鲁棒性,结构体系,整体性,破坏模式,结构承载力,结构延性,赘余构件Download PDF version Introduction of Robustness for Seismic Structures Ye Lieping, Cheng Guangyu, Lu Xinzheng, Feng Peng Abstract:The concept of robustness of structures is first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importance with enough robustness for seismic structures in preventing collapse of the structures under strong intensity earthquake attack is discussed. Then the approaches to increase the robustness of seismic structures, including structural systems,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structure, failure modes and redundancy, are suggested. Keywords: seismic structure; robustness; structural systems; integrity; failure mode; strength; ductility; redundancy elements. 1. 结构鲁棒性的概念和意义 工程结构设计通常需要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这些都是在正常使用荷载和作用情况下结构所应具备的功能。而结构的鲁棒性(Robustness)是针对在意外荷载和作用情况下所应具备的一种功能,也即在意外荷载和作用情况下,结构不应产生与其原因不相称的垮塌,造成不可接受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鲁棒性与安全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两者关心的都是工程结构安全问题,但结构的鲁棒性是以避免结构垮塌为目标的,可以认为是结构安全性的上限。而目前通常所说的安全性是以结构的不超过最大承载力为目标的,即按所谓?quot;承载力极限状态"来考虑的安全性。事实上,结构达到最大承载力(极限状态)并不意味着结构的垮塌。另一方面,安全性是针对正常使用荷载和作用来考虑的,而鲁棒性是针对意外荷载和作用来考虑的,两者所考虑的荷载和作用的特征不同。正常荷载与作用在设计阶段能够给予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分析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分析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各个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的增加。这也就导致了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竞争压力也慢慢增大。与此同时它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局面。本文就搜集众多学者观点及部分文献信息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综述,并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区别对待; 大学生就业环境日趋激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就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女生占的比例已达44 %,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87% ,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 ,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这一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搜集相关材料,从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定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就业歧视成因和就业歧视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力求能得出一些有实质意义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一、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界定 分析女大学生就业现象,首先应该明确一下概念。 (一)性别歧视 国际劳工组织1958 年通过的《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ll1 号公约)对“就业歧视”的界定是: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覃伟丽认为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首先必须将大学生就业歧视与一般的就业歧视进行区分。形式逻辑学“种差加属”的定义方法能够对大学生就业歧视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义区分。根据其分析得出“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雇主方对于获得大学文凭就业者的初次或初期就业,采取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3] (二)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王小波小说

根据王小波小说世界的不同精神维度,并结合其生平经历将其小说创作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进而以此为线索对其小说创作进行了整体的描述和分析。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根据王小波青年时代的几部作品,结合他这一时期的知青经历,分析其早期小说创作。这些作品大多完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些作品中,王小波初步表达了其小说创作的精神支点,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趣味,也预示了他此后的创作方向。《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可以看作是他较早的试图解释自我的小说,《猫》则是其深入思考现实世界的后续延伸。其他作品则分别呈现出对这两种不同小说精神的侧重。比如,《战福》、《这是真的》、《这辈子》(包括《最灿烂的阳光》)、《马丹丁》等篇,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感受和思考,而《绿毛水怪》、《地久天长》等篇则初步展现了王小波在残酷的现实之上营建其精神家园的希望和才华。王小波青年时代的这些作品所体现出的对自由想象与深刻批判的执著追求,显然不同于同时代大多数作家的审美观念。这些作品既可以看作是他特立独行之自由精神的文学表达,也可以看作是其独特文学追求的初步体现。论文第二部分分析短篇小说集《唐人故事》和中篇小说《黄金时代》。这是王小波小说创作趋于成熟的两部作品。它们分别体现了王小波小说创作的两种意趣,可以分别作为二者正式起步的明确标志。《黄金时代》是一个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成长的个体对自我在现实中存在的思考,既包括对自我存在的诸要素的确认,也包括对一切影响存在的因素的辨认和抗争。《唐人故事》诸篇则寄托了王小波对小说艺术想象境界的追求。他以唐人传奇为依托,创作自己的故事,将那些传奇的人物与事件置放于古今贯通的时空中,叙述得流光溢彩,神采飞扬。其间充满了一种青春的热情气息。论文第三、第四部分集中分析王小波小说创作高峰期的各部作品。第三部分侧重分析王小波这一时期批判性的小说作品,包括他已经完成的中篇小说《2010》、中篇小说集《白银时代》、以及尚处于文稿阶段的《大学四年级》、《黑铁时代》、《黑铁公寓》等,后几篇作品在王小波去世后收入《黑铁时代》文集。在这些作品里,王小波以反乌托邦式的叙述方式,对现实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批判。第四部分侧重分析《青铜时代》,这部小说集包括了《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三部长篇小说,都是驰骋想象的巨著。在这些作品里,王小波再次以唐朝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为故事主人公,驰骋古今,恣意想象,营造 了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王小波的小说创作,既处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之中,但又在较长时间内没有被当代主流文坛认可,也就一直没有被正式纳入当代文学史的叙述之中。这些小说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作者尝试运用的特殊言说方式。在小说中,王小波常常涉及对性、同性恋,甚至于虐恋等特殊话题的言说,这不仅是对常规的审美习惯的冲击与挑战,也寄托着他寻找新的话语方式的尝试和努力。死于华年的王小波,给我们留下了尽管不够丰富却具有足够冲击力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的价值也许还有待重新估定,但它们带给当代文坛的冲击和震荡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