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传入)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注意:
①突起的作用:大大增加了的表面积,使神经元在全身的分布围增加。
②神经纤维:以神经元的突起(轴突或长的树突)为中轴,外包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③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中,细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称为神经节,如图中[ ]。
④灰质和白质:中枢神经系统中,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较暗,称为灰质[ ];神经成束聚集处较白亮,称为白质[ ]。
第1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由(占2/3)和(占1/3)构成
注意:①“体”指与外界环境不能直接相通的部环境;
②人体环境仅仅指细胞外液构成的环境;细胞的液体统称细胞液;
③细胞液≠细胞液(特指液泡的液体);
④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官腔的液体都不属于人体环境。
2.细胞外液主要包括(位于血管)、(位于淋巴管)和(位于细胞间隙),绘制它们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
特别提醒: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来源记忆它们所含有的成分:
血浆成分的主要来源有:



组织液成分的主要来源有:


淋巴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
注意:①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含量少于血浆。
②细胞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DNA和RNA等一定不属于环境
③细胞分泌的外分泌液如唾液、胃液、胰液、泪液、汗液等一定不属于环境。
3.细胞外液(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其大小主要取决于。
注意: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和的含量有关;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源自其中的和。人体血浆中渗透压约为KPa。
(2)酸碱度:细胞外液中PH,主要由缓冲物质如和等离子调节。人体血浆中pH接近。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第2节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⑤上图包含个神经元,区分传入和传出
神经元的方法有:
ⅰ.根据脊神经节判断:
ⅱ.根据脊髓灰质的前角和后角判断:
ⅲ.根据突触表示方法判断(突触的简易图):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
(1)反射是指在参与下,人或动物体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可根据是否需要后天学习和大脑皮层参与,反射可分为反射和源自文库射
(3)兴奋传递的主要特点是。原因是。
注意:
①兴奋传递的方向为:一个神经元的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或。
②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Na+流或Cl-流,从而产生或效应。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各级神经中枢
Eg:狗吃肉时分泌唾液、人吃第一次梅子时分泌唾液都属于反射。如果每次喂狗时都摇铃提醒,一段时间后,只摇铃狗也会分泌唾液属于反射;望梅止渴属于反射
(2)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结合上面图示,指出反射弧由[ ](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和[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五部分构成。
注意:反射活动的进行需要依赖完整的反射弧才能进行。
思考:电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相应的效应器产生反应,属于反射活动?( )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1)兴奋:指可兴奋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后,从的过程。
(2)神经冲动:兴奋以的形式在上进行传导,这种电信号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产生:
①静息状态下,主要表现为外流,产生的膜电位,称这时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
1.环境的功能:它是的媒介。
2.环境稳态:指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环境的和的的状态。
Eg:不同人的体温有差异,一个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体温也有变化,但人体不管处于寒冷或炎热条件下体温都可以维持在37℃左右;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维持在g/ml。
3.维持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稳态的实现需要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等各系统的协调一致,这是通过调节实现的。
注意:①血浆与血液、血清的关系:
血液=血浆+血细胞;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
②全身所有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一般组织细胞如肌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胰腺细胞等都等生活在中;
血细胞主要生活在中;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中;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中;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中。
2.细胞外液中的成分
血浆是由(占90%),其余包括(占1%)、(占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
①贝尔纳推测: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的调节;
②坎农提出:环境稳态是在和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
③目前普遍认为,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
4.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它能提供细胞代谢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条件。如和血氧含量保持在正常围,才能为细胞氧化分解供能提供充足的反应物;和维持在适宜围,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1)兴奋传递的结构基础——
ⅰ.指出图中序号所指的结构名称。
ⅱ.图中①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膜;
②处充满;
③是后一个神经元的膜。
ⅲ.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的方式
(2)兴奋传递的过程(参考上图):
兴奋(信号)传导至突触小体,使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信号)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产生一次膜电位的变化(信号)。
②受刺激时,刺激部位处膜上Na+通道而瞬时开启,该部位表现为流,产生膜电位,称该膜电位为动作电位,该部位产生兴奋,所以叫兴奋部位。
(4)兴奋的传导:神经元的兴奋部位和临近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刺激临近未兴奋部位而使未兴奋部位产生兴奋,而原来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这样兴奋就以的形式向前传导了一次。
注意:
①请在右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兴奋传导方向。
②请比较右图中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否相同:。
③K+外流、Na+流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是运输,而建立这种浓度梯度依赖于主动运输。
(5)兴奋传导主要特点是。
注意:在机体进行反射活动时,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只能是。
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系统的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组成
是神经中枢的集中部位。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主要有神经纤维构成)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细胞核所在部位
组成
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 (如右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