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的度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16
第二节
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
17
一、基本指标法
1. 根据基本指标法,机构持有的操作风险资本应等于该机 构前三年中各年正的总收入加总后的均值成一个固定比 例(用 表示)。
2. 公式表示
KBIAGI
(5.2.1)
K B IA :根据基本指标法计算得到的操作风险资本
GI :为前三年中各年正的总收入加总后的平均值
: 操作风险敏感系数(由巴塞尔委员会设定)
18
一、基本指标法(续)
3. 优点: ✓ 简单易行,易于操作; ✓ 便于横向比较不同机构间的操作风险状况。
19
一、基本指标法(续)
4. 缺点: ✓ 采用统一的操作风险敏感系数可能导致计 量结果严重偏离现实,且使资本配置及 管 理优劣奖惩机制难以自动发挥作用; ✓ 历史总收入指标反映的是历史收入水平, 与旨在度量机构在未来业务经营中可能发 生损失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不完全匹配; ✓ 无法反映不完善或故障出现在何处,从而 无法及时发现、度量、控制操作风险。
7. 1995年4月,针对《巴塞尔报告》难以有效防范 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引致的市场风险,对银行 某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权重进行调整。
8. 1996年1月,推出《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 充规定》,正式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框架。
9. 1997年9月,发布《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0. 1998年9月,发布《操作风险管理》的咨询文件。
8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
(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 1. 1974年,巴塞尔委员会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
长倡议成立。 2. 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 3. 1983年5月,推出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是
对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
9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 度量方法——(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续)
11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 度量方法——(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续)
11. 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通过《新巴塞尔资本 协议》的三个征求意见稿,开创性地提出以资 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为支柱的资本 监管框架。
12. 2003年2月,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管理操作风险 的十项原则。
4. 1988年7月,推出《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 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即所谓的旧巴塞尔协 议。
5. 1991年11月,重新详细定义了普通准备金和坏 账准备金。
6. 1994年6月,重新规定了OECD成员国资产的风 险权重。
10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 度量方法——(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续)
提出了适用于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企业的 内部控制思想和框架。 2. 该框架在预防、减少、消除、评估企业内部业 务流程中的操作风险方面极为有效。
6
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风险 度量方法——(二) COSO的内部控制系统(续)
3. 内部控制系统的构成 ✓ 环境控制子系统 ✓ 行为控制子系统 ✓ 信息与沟通子系统 ✓ 风险评估子系统 ✓ 监控子系统
5. 2003年2月,提出操作风险管理的“十条原则”: ✓ 风险管理环境的规范性要求(见原则一至三) ✓ 风险管理流程的规范性要求(见原则四至七) ✓ 监管者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见原则八、九) ✓ 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 (见原则十)
15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
(三) 其他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 1.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 2. 美国联邦银行监管机构 3. 美国COSO委员会 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
二、标准法
1. 标准法对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类型进行了细分 和归类,然后根据各业务类型的不同风险特性 分别确定了更加合理的、对应于各业务类型的 操作风险敏感系数,在此基础上再对操作风险 进行度量。
第5章
操作风险的度量
1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您可以了解或掌握: 1.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2. 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内部度量法、损失分布法
及其改进方法、记分卡法与其他度量法的基本原 理与应用步骤; 3. 各类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操作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兼述巴塞 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监管
第二节 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 第三节 内部度量法 第四节 损失分布法 第五节 记分卡法与其他度量法 第六节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3
第一节
操作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 ——兼述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
的度量与监管
4
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 风险度量方法
(一) 第一阶段中操作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 1. 早期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主要靠专家或管理
人员运用下述四种定性方法对业务运营状况进 行度量和评估: ✓ 外部审计评估法 ✓ 内部自我评价法 ✓ 风险指示器预测法 ✓ 组合管理法
5
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 风险度量方法(续)
(二) COSO的内部控制系统 1.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7
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 风险度量方法(续)
(三) 以定性为主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评述 1.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业务管理者或操
作风险管理者的知识、经验和操作水平,容易 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2. 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相比,包含了更多不可 量化的因素和内容; 3. 定性方法在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中发挥着量 化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
13. 2003年12月,新巴塞尔协议及其补充规定开始 正式实施。
12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
(二) 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 管理
1. 新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做了明确界定。 2. 正式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纳
入到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框架中。
13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
3. 提出了操作风险的三类度量方法: (1) 基本指标法 (2) 标准法 (3) 高级度量法 ✓ 内部度量法 ✓ 损失分布法 ✓ 记分卡法
14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
4. 要求“银行应当披露更为详细的操作风险信 息”。
第二节
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
17
一、基本指标法
1. 根据基本指标法,机构持有的操作风险资本应等于该机 构前三年中各年正的总收入加总后的均值成一个固定比 例(用 表示)。
2. 公式表示
KBIAGI
(5.2.1)
K B IA :根据基本指标法计算得到的操作风险资本
GI :为前三年中各年正的总收入加总后的平均值
: 操作风险敏感系数(由巴塞尔委员会设定)
18
一、基本指标法(续)
3. 优点: ✓ 简单易行,易于操作; ✓ 便于横向比较不同机构间的操作风险状况。
19
一、基本指标法(续)
4. 缺点: ✓ 采用统一的操作风险敏感系数可能导致计 量结果严重偏离现实,且使资本配置及 管 理优劣奖惩机制难以自动发挥作用; ✓ 历史总收入指标反映的是历史收入水平, 与旨在度量机构在未来业务经营中可能发 生损失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不完全匹配; ✓ 无法反映不完善或故障出现在何处,从而 无法及时发现、度量、控制操作风险。
7. 1995年4月,针对《巴塞尔报告》难以有效防范 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引致的市场风险,对银行 某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权重进行调整。
8. 1996年1月,推出《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 充规定》,正式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框架。
9. 1997年9月,发布《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0. 1998年9月,发布《操作风险管理》的咨询文件。
8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
(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 1. 1974年,巴塞尔委员会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
长倡议成立。 2. 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 3. 1983年5月,推出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是
对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
9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 度量方法——(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续)
11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 度量方法——(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续)
11. 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通过《新巴塞尔资本 协议》的三个征求意见稿,开创性地提出以资 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为支柱的资本 监管框架。
12. 2003年2月,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管理操作风险 的十项原则。
4. 1988年7月,推出《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 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即所谓的旧巴塞尔协 议。
5. 1991年11月,重新详细定义了普通准备金和坏 账准备金。
6. 1994年6月,重新规定了OECD成员国资产的风 险权重。
10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操作风险 度量方法——(一) 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介绍(续)
提出了适用于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企业的 内部控制思想和框架。 2. 该框架在预防、减少、消除、评估企业内部业 务流程中的操作风险方面极为有效。
6
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风险 度量方法——(二) COSO的内部控制系统(续)
3. 内部控制系统的构成 ✓ 环境控制子系统 ✓ 行为控制子系统 ✓ 信息与沟通子系统 ✓ 风险评估子系统 ✓ 监控子系统
5. 2003年2月,提出操作风险管理的“十条原则”: ✓ 风险管理环境的规范性要求(见原则一至三) ✓ 风险管理流程的规范性要求(见原则四至七) ✓ 监管者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见原则八、九) ✓ 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 (见原则十)
15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
(三) 其他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 1.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 2. 美国联邦银行监管机构 3. 美国COSO委员会 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
二、标准法
1. 标准法对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类型进行了细分 和归类,然后根据各业务类型的不同风险特性 分别确定了更加合理的、对应于各业务类型的 操作风险敏感系数,在此基础上再对操作风险 进行度量。
第5章
操作风险的度量
1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您可以了解或掌握: 1.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2. 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内部度量法、损失分布法
及其改进方法、记分卡法与其他度量法的基本原 理与应用步骤; 3. 各类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操作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兼述巴塞 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监管
第二节 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 第三节 内部度量法 第四节 损失分布法 第五节 记分卡法与其他度量法 第六节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3
第一节
操作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 ——兼述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
的度量与监管
4
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 风险度量方法
(一) 第一阶段中操作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 1. 早期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主要靠专家或管理
人员运用下述四种定性方法对业务运营状况进 行度量和评估: ✓ 外部审计评估法 ✓ 内部自我评价法 ✓ 风险指示器预测法 ✓ 组合管理法
5
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 风险度量方法(续)
(二) COSO的内部控制系统 1.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7
一、第一阶段:以定性为主的操作 风险度量方法(续)
(三) 以定性为主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评述 1.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业务管理者或操
作风险管理者的知识、经验和操作水平,容易 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2. 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相比,包含了更多不可 量化的因素和内容; 3. 定性方法在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中发挥着量 化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
13. 2003年12月,新巴塞尔协议及其补充规定开始 正式实施。
12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
(二) 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 管理
1. 新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做了明确界定。 2. 正式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纳
入到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框架中。
13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
3. 提出了操作风险的三类度量方法: (1) 基本指标法 (2) 标准法 (3) 高级度量法 ✓ 内部度量法 ✓ 损失分布法 ✓ 记分卡法
14
二、第二阶段:定性与量化结合的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续)
4. 要求“银行应当披露更为详细的操作风险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