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

合集下载

Q_LSH 099-2019食品包装用EVOH复合膜、袋

Q_LSH 099-2019食品包装用EVOH复合膜、袋

Q/LSH 漯河双汇肉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LSH099-2019食品包装用EVOH复合膜、袋2018-09-29发布2018-09-30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LSH099-2018《食品包装用EVOH复合膜、袋》,与Q/LSH099-201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D类;本标准由漯河双汇肉业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晓旭、田丽霞、陈松、丁淑华。

本标准于2017年11月首次发布,2018年4月第一次修订,2019年9月第二次修订。

食品包装用EVOH复合膜、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包装用EVOH复合膜、袋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EVOH共挤膜为阻隔层,与印刷(或不印刷)的聚乙烯薄膜(PE)、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双向拉伸尼龙薄膜(BOPA)、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流延聚丙烯薄膜(CPP)为原料,采用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丙烯酸粘合剂)复合而成的食品包装用EVOH复合膜、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T1038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1040.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4456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T5009.60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156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GB/T6672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GB/T6673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T7707凹版装潢印刷品GB/T880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96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T10003普通用途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GB/T10004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16958包装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GB/T19789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库仑计检测法GB/T20218双向拉伸聚酰胺(尼龙)薄膜GB/T26253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红外检测器法GB/T28117食品包装用多层共挤膜、袋GB/T27740流延聚丙烯(CPP)薄膜GB31604.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GB3160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GB31604.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GB31604.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复合食品接触材料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QB/T1130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QB/T2024凹版塑料薄膜复合油墨QB/T2358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QB2930.2油墨中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及其测定方法第2部分:铅、汞、镉、六价铬Q/LHL103食品包装用尼龙共挤膜3术语和定义3.1EVOH共挤膜EVOH共挤膜是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尼龙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粘合剂树脂为主要原料,经多层共挤工艺制成的以EVOH为阻隔层的共挤膜。

食品和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标准及其检测

食品和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标准及其检测

食品和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标准及其检测广州市冠誉铝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廖启忠Tel:E-mail:目前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有行业标准YBB00132002《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YBB00172002《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YBB00182002《聚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YBB00192002《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相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外国标准有YBB00142002《药品包装材料与药品相溶性试验指导试验指导原则》、GB/T10005-1998《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膜、袋》、GB/T10004-1998《耐蒸煮复合膜、袋》、JIS Z1707-1995《食品包装用塑料膜》。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外观尺寸、密封阻隔性能、机械性能、卫生性能和其它特种性能等五大类。

一、外观外观一般不允许有穿孔、异物、异味、粘连、复合层间分离及明显的损伤、气泡、皱纹、脏污等缺陷,复合袋的热封部位还应平整,无虚封。

对于印刷的文字和图案应清晰,完整,色彩均匀,无明显色差。

套印精度一般用精度为0.1mm的20倍刻度放大镜检验不0.5mm。

印刷质量详细的标准及检测可参考GB/T7707-1987《凹版装潢印刷品》。

对于卷膜还应紧实,卷面不允许有明显突起和凹陷的暴筋,卷膜两端应平整,端面不平整度一般不得超过2mm。

外观检验一般以目测为主,其质量标准不同厂家有较大差异。

二、尺寸偏差一般袋的长度和宽度允许有±1.5mm的偏差,偏差太大会影响袋的容积,瓶盖用封口膜由于要放置在瓶盖内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一般允许偏差不超过±2%。

厚度偏差及平均厚度偏差一般要求不超过±10%,制袋产品,热封宽度也不能偏差过大,热封边的大小不仅会影响袋的强度,还会影响其容积,一般要求热封边的宽度偏差不超过20%作为袋,还有一个要控制的尺寸是热封边与袋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4mm,最好有控制在3mm以内,过大会影响袋的容积,可能装不下被包装物。

食品包装复合膜1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包装复合膜1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GB 19741-2005 《液体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 GB 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037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 杯式法》 GB/T1038-2000 《塑料薄膜和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压差法》 GB/T 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的测定 机械测量法》 GB/T 6673-2001《塑料薄膜与片材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GB/T 8808-1998《软质塑料复合材料剥离试验方法》 GB/T 1040.3-2006《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三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 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 GB 31604.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复合食品接触材料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 GB 3160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 GB 5009.15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迁移实验预处理方法通则》 GB 3160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试能够》 GB 3160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脱色试验》 GB 3160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总迁移量的测定》 GB 3160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β 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塑料复合膜的标准

塑料复合膜的标准

塑料复合膜是由多层塑料薄膜通过复合技术而成的一种高分子材料。

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为了保证塑料复合膜的质量和性能,以下是塑料复合膜的一些常见标准:1.厚度:塑料复合膜的厚度通常是以微米(μm)为单位的。

不同类型的复合膜可能具有不同的厚度要求,例如用于食品包装的复合膜需要较薄的厚度,而用于建筑材料的复合膜可能需要更厚的厚度。

2.透明度:塑料复合膜的透明度是指其透过光线的能力。

透明度通常是用来描述塑料薄膜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它可以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3.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是指塑料复合膜在拉伸时抵抗破裂的能力。

这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因为复合膜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其所承载的物品的重量和压力。

4.耐候性:耐候性是指塑料复合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

这包括耐热性、耐寒性、耐光性和耐化学性等。

耐候性是评估塑料复合膜在实际使用中的长期性能的重要指标。

5.阻隔性能:阻隔性能是指塑料复合膜对气体、水蒸气、光线和声音等物质的阻隔能力。

这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因为它可以影响产品的保质期、品质和效果。

以上是塑料复合膜的一些常见标准。

但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评估。

以下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塑料复合膜生产和检测标准:1.GB/T 17638-2008《塑料复合膜、片材和薄膜的标准试验方法》:这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塑料复合膜、片材和薄膜的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2.EN 13432:2002《包装用塑料复合膜、片材和薄膜的可降解性的评估》:这是欧洲标准,规定了评估包装用塑料复合膜、片材和薄膜可降解性的方法和要求。

3.ASTM D6400-04《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测试方法》:这是美国材料试验协会制定的标准,规定了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4.QB/T 2358-2012《塑料复合膜、袋的标准》:这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制定的标准,规定了塑料复合膜、袋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Q_NHY 001-2019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

Q_NHY 001-2019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

企业标准
Q/NHY 001-2019
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
2019-06-10 发布
2019-06-20 实施
南 阳 海 威 印 务 有 限 公 司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给出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南阳海威印务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令峰。
膜卷端面不平整度

不大于 3mm
接头数
二层的复合膜长﹤500m 时不多 1 个,≥500m 时不多于 2 个,三层以上的复合 —
膜长≥800m 时不多于 3 个,接头应对准图案,接头处应牢固并有明显标记。
4.3 印刷质量 印刷质量应符合 GB/T 7707 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由供需双方商定。
4.4 尺寸偏差 4.4.1 卷膜尺寸偏差

10
15
15
7
水蒸气透过量,g/(㎡·24h)

5.8
10
5
0.8
氧气透过 cm3/(㎡·24h·0.1MPa) ≤
1800
120
100
0.5
3
抗摆锤冲击能/J

0.6
0.6
Q/NHY001-2019
0.6
0.6
4.5 耐压性能 袋的耐压性能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袋与内容物总质量,g
负荷,N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37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 (杯式法) GB/T 1038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压差法 GB/T 1040.3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 3 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3198 铝及铝合金箔 GB/T 4456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T 5009.60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119 复合食品包装袋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 GB/T 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 机械测量法 GB/T 6673 塑料薄膜与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GB/T 7707 凹版装潢印刷品 GB/T 880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10003 普通用途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 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 GB/T 16958 包装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

国际环保法规:欧盟、美国等国 家对塑料包装的环保要求
企业环保责任:企业应承担环保 责任减少塑料包装的使用推广可 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
企业环保责任与实践
企业环保责任:遵守环保法规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环保实践:采用可降解材料减少塑料使用推广循环利用 环保技术:研发环保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环保宣传:加强环保宣传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的生 产工艺
生产原料
纸浆:主要原料包括木浆、草浆等 塑料:主要原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 胶水:用于粘合纸和塑料
颜料:用于印刷图案和文字 油墨:用于印刷图案和文字 填充料:用于增加复合膜的厚度和强度
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纸 和塑料材料
复合工艺:将纸和塑料通 过热压、粘合等方式复合 在一起
市场竞争:随着 市场竞争的加剧 食品包装用纸与 塑料复合膜、袋 的生产企业需要 不断提高产品质 量和降低成本以 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研发创新: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和性能
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意识采用环保材 料和生产工艺
市场拓展:扩大市场份额拓展新市场
合作共赢: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 实现共赢
增长趋势:预计未来几年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市场规模将保持XX%的年 均增长率
市场分布:主要市场分布在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
竞争格局: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XX、XX等
技术发展趋势:环保、可降解、多功能等将成为未来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 袋市场的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格局
主要竞争对手:国内外知 名品牌
食品包装:用于包装各种食品如饼干、 糖果、薯片等
化妆品包装:用于包装各种化妆品如 护肤品、彩妆、香水等

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袋(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袋(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袋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镀铝薄膜(VMPET)、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聚丙烯珠光膜(CPP)、流延聚丙烯薄膜(CPP)中的两种或三种为基材,经或不经印刷,后经干法复合、分切、熟化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及由该复合膜经制袋工艺制成的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037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汽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T 1038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 1040.3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三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QB/T 2358 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T 6673 塑料薄膜与片材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T 880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9685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23887 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GB/T 23887 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GB 3160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GB 3160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GB 31604.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复合食品接触材料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3 分类3.1 按材料结构按材料结构不同分为A类: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镀铝薄膜(VMPET)/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B类: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聚丙烯珠光膜(CPP);C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镀铝薄膜(VMPET)/流延聚丙烯薄膜(CPP)。

高阻隔食品包装袋的技术指标

高阻隔食品包装袋的技术指标

高阻隔食品包装袋的技术指标食品包装材料的要求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必须要有较高的阻隔性、较高的耐温性、优良的机械性与化学稳定性。

所谓阻隔性能主要是阻氧性、阻湿性、阻油性与阻异味性。

例如对于油脂食品必须具有高阻氧气性和阻油性;对于干燥食品要求高阻湿性;芳香食品要求高阻异味性。

根据其氧气和水分渗透率及透气率,阻隔性包装材料(树脂)应具有以下特性:(1) 透氧率在大气压力下连续24h内,透氧率(OTR)低于2ml/mil厚度/100平方英寸的树脂。

许多传统型树脂的透氧率为5,而大多数新型树脂则≤1。

例如标准金属化PET薄膜的透氧率不超过0.3;透氧率<0.1的材料列为高阻隔性材料,例如PVDC和EVOH。

其它材料则列为中等阻隔性材料。

(2) 透湿气 (水蒸气) 率透湿气率>0.1的薄膜列为超低阻隔性薄膜,透湿气率0.06~0.1的薄膜为低阻隔性薄膜,0.03~0.06的薄膜为中等阻隔性薄膜,≤0.03的薄膜列为高阻隔性薄膜。

透湿气率的测定一般在100℃温度和90%相对湿度下进行。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功能复合膜,这些多功能复合膜必须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要有优异的阻隔氧气的能力,以防止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变质;(2)优异的阻隔水蒸气能力,以防止因水汽的进入或引起食物口味的变化;(3)要有优异的阻隔香气的能力,以防止异味进入或香味的挥发,保证食品原质原味;(4)要有良好的热封性能,以满足密闭保存的需要;(5)要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以满足杀菌的要求,避免微生物破坏食物;(6)要有良好的印刷性,以满足装潢美观需要;(7)要有较强的力学性能,以保护食品,满足搬运和运输的需要;(8)其他食品标准的要求。

2.2高阻隔性材料现在国内常用的高阻隔性材料有铝箔、聚乙烯醇(P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偏氯乙烯共聚物(PVD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特殊尼龙(MXD2)、尼龙(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不同材质食品包装用塑料膜(袋)透氧性研究

不同材质食品包装用塑料膜(袋)透氧性研究

不同材质食品包装用塑料膜(袋)透氧性研究关键词:材质;食品包装;塑料膜(袋);透氧性引言对包装行业发展进行分析了解到,食品包装是包装行业中最为活跃的内容之一,而且食品包装材料发展速度很快。

现阶段,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包装已经有上千种,但是这些包装材料到底如何应用、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已经成为食品包装设计人员与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重点思考内容。

市场中食品包装形式千变万化,包装结构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设计人员也希望通过包装增强食品的消费吸引力。

产品包装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保证包装材料的使用功能,但又不会导致功能造成浪费,不仅实用性较强,而且包装材料应用的经济性较为良好。

对不同材质食品包装用塑料膜(袋)透氧性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食品包装材料概述以往人们更多是应用金属、玻璃对产品进行包装,这种包装材料具备完全的氧气、水蒸气隔绝性能,是食品、药物等产品包装中最为良好的包装材料。

但是随着市场产品的不断创新,包装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新鲜程度,延长产品保质期限的高阻隔塑料诞生,这一包装材料产生满足了包装领域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主要是因为这种包装材料市场价格较为低廉,材料质地较轻,具备良好的耐冲性与透明性。

用该材料包装的产品可以进行微波加热处理,产品包装更加方便,为产品包装设计领域发展也奠定了良好基础,成为了玻璃、金属包装材料的最佳替代品,材料产生后在食品包装领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为广泛。

但是大气中的氧气会逐渐渗透塑料包装与食品发生接触,使得食品中含有的油脂发生不良氧化情况,这种氧化情况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即使在低温环境中也会产生这种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发生后不仅会损害食品质量,同时还会导致食品散发出较为强烈的异味,产生有毒物质。

考虑到以上因素,包装材料透氧性是检验食品包装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准。

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是包装材料优质性评判的重要标准。

食品级安全塑料材质有哪些

食品级安全塑料材质有哪些

食品级安全塑料材质有哪些?食品加工行业是塑料制品应用最为广泛旳行业之一,由于食品是最接近人们生活旳物质,并且食品种类非常丰富、范畴较广,因此对食品级塑料制品应用非常多,重要表目前食品旳外包装上。

苍南中金纸塑制品有限公司从事塑料包装数年,拥有丰富旳实践生产经验,对食品级安全塑料材质加工有深刻旳理解,下面就为大伙解说如何辨别食品级安全塑料材质。

在以往旳业务合伙中,某些食品加工公司常常问到他们旳产品用什么样旳塑料原料制作包装合适?哪些是食品级无毒材质?哪些是对人体有害旳材质?哪些是既安全又环保旳材质?其实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广大客户中,由于塑料行业旳复杂性,及塑料知识普及限度小等因素,致使诸多人不那么理解塑料,辨别不清哪些是安全塑料,严重旳也许导致使用塑料制品旳恐惊心理。

食品级安全塑料材质分类:一、PET1、PET塑料常用于制作塑料瓶、饮料瓶等制品,人们常购买旳塑料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都是PET包装制品,属于食品级安全塑料材质。

2、安全隐患:PET只适合装常温或冷饮料,不合适装过热旳食品,如果温度过热,瓶体会释放有毒物质也许会导致癌症。

如果PET瓶使用时间过长也会自动释放有毒物质,因此塑料饮料瓶用完后就即刻丢掉,不要用来长时间装其他食品,以免影响健康。

二、PP1、PP塑料是非常常见旳塑料之一,可制成任何食品用塑料包装,如食品专用塑料袋、食品塑料盒、食品用吸管、食品用塑料件等,安全无毒并且耐低温、耐高温性能好,PP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加热旳塑料,我司出口产品透明圆筒旳两边提手吊仔以注塑用材料效果非常好,密封坚实且环保,并有高强度耐折性能(50000次),-20℃下高空坠落不会破损。

三、HDPE1、HDPE塑料俗称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较高旳使用温度,硬度、力学强度和耐化学药物性较好。

属于无毒安全材质,常用于食品用塑料容器、背心袋、超市购物袋、以便袋、服装袋旳制作,目前是我公司进口设备流水线生产旳中国唯一家公司。

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镀铝薄膜(VMPET)、聚乙烯薄膜(PE)、流延聚丙烯薄膜(CPP)、流延聚丙烯镀铝薄膜(VMCPP)、双向拉伸聚丙烯镀铝薄膜(VMBOPP)、尼龙薄膜(PA/NY)、铝箔(AL)、纸(PAPER)等材料中的两种或多种材料,经印刷(或无印刷)、复合、熟化、分切、制袋等工艺制成的多层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 1040.3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3198 铝及铝合金箔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β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15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GB/T 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GB/T 6673 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T 7707-2008 凹版装潢印刷品GB/T 880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 12904 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GB 19741-2005 液体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GB/T 19789 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库仑计检测法GB 3160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3160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GB 3160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GB 3160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GB 31604.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复合食品接触材料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BB/T 0030 包装用镀铝薄膜QB/T 2358 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3 产品分类3.1 符号及缩略语见附录A。

食品和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标准及其检测

食品和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标准及其检测

食品和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标准及其检测广州市冠誉铝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廖启忠Tel:E-mail:目前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有行业标准YBB00132002《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YBB00172002《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YBB00182002《聚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YBB00192002《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相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外国标准有YBB00142002《药品包装材料与药品相溶性试验指导试验指导原则》、GB/T10005-1998《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膜、袋》、GB/T10004-1998《耐蒸煮复合膜、袋》、JIS Z1707-1995《食品包装用塑料膜》。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外观尺寸、密封阻隔性能、机械性能、卫生性能和其它特种性能等五大类。

一、外观外观一般不允许有穿孔、异物、异味、粘连、复合层间分离及明显的损伤、气泡、皱纹、脏污等缺陷,复合袋的热封部位还应平整,无虚封。

对于印刷的文字和图案应清晰,完整,色彩均匀,无明显色差。

套印精度一般用精度为0.1mm的20倍刻度放大镜检验不0.5mm。

印刷质量详细的标准及检测可参考GB/T7707-1987《凹版装潢印刷品》。

对于卷膜还应紧实,卷面不允许有明显突起和凹陷的暴筋,卷膜两端应平整,端面不平整度一般不得超过2mm。

外观检验一般以目测为主,其质量标准不同厂家有较大差异。

二、尺寸偏差一般袋的长度和宽度允许有±1.5mm的偏差,偏差太大会影响袋的容积,瓶盖用封口膜由于要放置在瓶盖内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一般允许偏差不超过±2%。

厚度偏差及平均厚度偏差一般要求不超过±10%,制袋产品,热封宽度也不能偏差过大,热封边的大小不仅会影响袋的强度,还会影响其容积,一般要求热封边的宽度偏差不超过20%作为袋,还有一个要控制的尺寸是热封边与袋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4mm,最好有控制在3mm以内,过大会影响袋的容积,可能装不下被包装物。

Q_JTBZ 1-2018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袋

Q_JTBZ 1-2018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袋

Q/JTBZ 深圳市江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TBZ 1—2018 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袋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江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敏。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18年03月06日。

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包装用多层复合膜、袋的缩略语、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乙烯(PE)、聚丙烯(OPP或CPP)、聚酯(PET)、铝箔(Al)、尼龙(BOPA)、聚丙烯单面镀铝(CPP﹒VMCPP或OPP﹒VMOPP)、尼龙单面镀铝(BOPA﹒VMBOPA)或聚酯单面镀铝(PET﹒VMPET)等薄膜为基材,经干法复合而成并用于食品包装的膜、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037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T 1038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 1040.3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GB/T 6673 塑料薄膜与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T 7707 凹版装潢印刷品GB/T 880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 12904 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GB/T 14257 商品条码条码符号放置指南GB/T 14258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GB/T 17497.2 柔性版装潢印刷品第2部分:塑料与金属箔类GB/T 18348 商品条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GB/T 21302—2007 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GB 31604.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GB 3160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GB 31604.2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复合食品接触材料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QB/T 1130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QB/T 2358 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3 缩略语GB/T 21302-2007中3.2规定的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最新国标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最新国标

1范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围本文件规定了塑料材料之间用复合工艺制成的包装用复合膜、袋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塑料与塑料复合膜、袋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本文件不适用于塑料材料与纸基或铝箔复合制成的塑料薄膜、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037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杯式增重与减重法GB/T1038.1塑料制品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差压法GB/T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6672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的测定机械测量法GB/T6673塑料薄膜与片材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T7705平版装潢印刷品GB/T7707凹版装潢印刷品GB/T880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T8809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10006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的测定GB12904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GB/T14257商品条码条码符号放置指南GB/T14258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检验GB/T15171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GB/T17497.2柔性版装潢印刷品第2部分:塑料与金属箔类GB/T18348商品条码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检验GB/T19789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库仑计检测法GB/T21302-2007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GB/T26253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红外检测器法GB/T33259数字印刷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GB/T35773包装材料及制品气味的评价GB/T37841塑料薄膜和薄片耐穿刺性测试方法QB/T1130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QB/T2358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标准重大项目GBTxxxxxxxx

国家标准重大项目GBTxxxxxxxx

国家标准重大项目GB/T xxxx-xxxx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编制说明2019年2月28日GB/T XXXX-XXXX《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16年第四批标准制修定项目计划,国家标准重大项目《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于2016年12月正式立项,项目编号:20162685-T-607。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由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的塑塑和铝塑复合膜已经无法满足食品加工和日常生活的使用。

透明且高阻隔的复合膜成为全球塑料软包装行业的热点,在所有透明、高阻隔薄膜技术中,基于多氧化硅(SiOx)及氧化铝(Al2Ox)的膜是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此类薄膜的卫生性、环保性、优良阻隔性、透明性等,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成为替代铝箔、镀铝膜和PVDC阻隔膜的理想替代品,在日、美等国家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等领域,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代表着食品用软包装的一大发展方向。

国内外各大塑料软包装企业已大量使用基于上述材料的透明高阻隔复合膜、袋产品的生产,这种复合膜、袋产品尚无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

本标准的制定,填补了食品包装用透明高阻隔复合膜袋产品无国行标的空白。

制定一个能体现我国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行业水平的国家标准,可以提升食品包装的的安全、美观、环保,延长食品货架期,带动行业产品更新换代,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通过查询中国国家标准化信息网(/)、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含氧化硅阻隔层薄膜和含氧化铝阻隔层薄膜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根据各起草单位提供的信息和检索中国专利平台(),本标准不涉及专利保护相关事宜。

2 主要编制过程标准相关信息、资料资料的收集及查新,氧化物薄膜确认试验等在项目申报前工作始2013年,虽然国外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产品在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地区得到广泛引用,且不仅在食品包装,而且在工业及日常非食品包装领域都应用广泛,但国内尚无氧化物薄膜生产线,国内众多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生产企业使用的氧化物薄膜大多依赖进口。

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阻隔性能分析

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阻隔性能分析

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阻隔性能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的阻隔性能。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明确了本研究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分析了塑料包装膜的类型和特点,比较了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的阻隔性能,探讨了影响食品塑料包装膜阻隔性能的因素,以及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

最后结论部分给出了关于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的选择建议,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的结果对食品包装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食品包装的质量和保鲜效果,拓展市场应用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食品塑料包装膜、阻隔性能、类型、特点、比较、因素、测试方法、结果分析、市场应用、前景展望、选择建议、研究方向、总结、塑料包装、食品保鲜、包装材料1. 引言1.1 研究背景食品包装膜是保鲜食品、延长货架寿命和保护产品质量的重要物质,而塑料包装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食品包装膜。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包装膜的性能也有了更高的需求。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食品塑料包装膜在阻隔性能方面存在着差异。

一些塑料包装膜能够有效地阻隔氧气、水蒸气、异味物质等对食品的影响,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也有一些塑料包装膜的阻隔性能较差,无法有效地防止食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的阻隔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食品塑料包装膜阻隔性能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测试方法并进行结果分析,同时展望食品塑料包装膜在市场应用和未来发展方面的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食品包装膜的不断优化和改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的阻隔性能差异,并分析影响这一性能的因素。

通过对各种塑料包装膜的阻隔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食品包装行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进一步优化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设计。

深入研究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的阻隔性能,有助于揭示其在保鲜、防腐、防潮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效果,为食品包装的功能性改进提供参考。

《复合膜袋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3年版)》

《复合膜袋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3年版)》

复合膜袋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3年版)1 抽样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的待销产品中抽取。

随机数一般可使用随机数表等方法产生。

膜类产品: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3卷,将每卷膜外层除去2m,每卷膜各抽取2.5m2×2,平均分为2份,其中1份作为检验样品,1份作为备用样品;对于执行标准为GB/T 18706—2008的液体食品保鲜包装用纸基复合材料产品、GB/T 18454—2019的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复合袋产品和GB/T 19741—2005的液体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产品应从每卷膜各抽取2.5m2×3,平均分为3份,其中1份作为其他检验用样品,1份作为微生物检验用样品,1份作为备用样品。

袋类产品:每批次产品抽取3箱,每箱中各抽取30个×2(袋规格应不小于15cm×15cm),平均分为2份,其中30个×3作为检验样品,30个×3作为备用样品;对于执行标准为GB/T 18706—2008的液体食品保鲜包装用纸基复合材料产品、GB/T 18454—2019的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复合袋产品和GB/T 19741—2005的液体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产品应分别从3箱中各抽取30个×3(袋规格应不小于15cm×15cm),平均分为3份,其中30个×3作为其他检验用样品,30个×3作为微生物检验用样品,30个×3作为备用样品。

2 检验依据执行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检验项目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3 判定规则3.1 依据标准GB 480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4806.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9683—19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96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8192—2008 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纸基复合材料GB/T 18454—2019 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复合袋GB/T 18706—2008 液体食品保鲜包装用纸基复合材料GB/T 19741—2005 液体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GB/T 21302—2007 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GB/T 26690—2011 丙烯酸涂布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GB/T 26691—2011 改性聚乙烯醇涂布双向拉伸薄膜GB/T 28117—2011 食品包装用多层共挤膜、袋GB/T 28118—2011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T 30768—2014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GB/T 40266-2021 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质量通则GB/T 41168-2021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蒸煮复合膜、袋GB/T 41169-2021 食品包装用纸铝塑复合膜、袋GB/T 41220-2021 食品包装用复合塑料盖膜BB/T 0012—2014 聚偏二氯乙烯(PVDC)涂布薄膜BB/T 0041—2021 包装用多层共挤阻隔膜BB/T 0052—2017 液态奶共挤包装膜、袋BB/T 0084—2021 蒸煮食品常温储存包装用纸基复合材料QB/T 1871—1993 双向拉伸尼龙(BOPA)/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膜、袋QB/T 2197—1996 榨菜包装用复合膜、袋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一)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部分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3.2判定原则经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所检项目未发现不合格;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不合格。

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阻隔性能分析

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阻隔性能分析

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阻隔性能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食品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对食品的保存和保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食品包装材料中广泛使用的塑料包装膜因其良好的阻隔性能而备受青睐。

不同种类的食品对包装膜的阻隔性能要求不同,因此对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的阻隔性能进行分析对于食品包装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塑料包装膜的类型及用途塑料包装膜主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VA)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塑料包装膜具有不同的阻隔性能和适用范围。

聚乙烯薄膜具有良好的热封性和透明度,适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包装;聚丙烯薄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适用于微波食品包装、冷冻食品包装等;聚氯乙烯薄膜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耐腐蚀性,适用于食品保鲜膜、冷冻食品包装膜等;聚乙烯醇薄膜具有优良的阻隔性能,适用于高要求的食品包装、医药包装等。

二、食品对包装膜的阻隔性能要求不同种类的食品对包装膜的阻隔性能要求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新鲜蔬菜和水果对氧气的渗透要求较高,而对水蒸气的渗透要求较低;肉类和乳制品对水蒸气的渗透要求较高,而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渗透要求较低;熟食类食品对氧气、水蒸气和外界异味的渗透都有一定的限制。

针对不同种类食品的特殊要求,需要选择具有相应阻隔性能的塑料包装膜。

三、不同种类食品塑料包装膜的阻隔性能分析1. 聚乙烯(PE)薄膜聚乙烯薄膜具有较好的阻隔性能,对氧气和水蒸汽的渗透较低,适用于新鲜蔬菜、水果等食品的包装。

聚乙烯薄膜还具有良好的挤出加工性能,可制成各种规格的包装袋、保鲜膜等产品。

由于聚乙烯薄膜不能耐高温,因此不适用于微波食品包装。

3. 聚氯乙烯(PVC)薄膜聚氯乙烯薄膜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耐腐蚀性,适用于食品保鲜膜、冷冻食品包装膜等。

由于聚氯乙烯薄膜易与食品中的脂肪相互作用,使其不适用于肉类、乳制品等高脂食品的包装。

四、提升食品包装膜的阻隔性能为了满足不同种类食品对包装膜的特殊要求,提升食品包装膜的阻隔性能是当前食品包装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重大项目GB/T xxxx-xxxx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编制说明2019年2月28日1 / 11GB/T XXXX-XXXX《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16年第四批标准制修定项目计划,国家标准重大项目《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于2016年12月正式立项,项目编号:20162685-T-607。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由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的塑塑和铝塑复合膜已经无法满足食品加工和日常生活的使用。

透明且高阻隔的复合膜成为全球塑料软包装行业的热点,在所有透明、高阻隔薄膜技术中,基于多氧化硅(SiOx)及氧化铝(Al2Ox)的膜是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此类薄膜的卫生性、环保性、优良阻隔性、透明性等,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成为替代铝箔、镀铝膜和PVDC阻隔膜的理想替代品,在日、美等国家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等领域,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代表着食品用软包装的一大发展方向。

国内外各大塑料软包装企业已大量使用基于上述材料的透明高阻隔复合膜、袋产品的生产,这种复合膜、袋产品尚无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

本标准的制定,填补了食品包装用透明高阻隔复合膜袋产品无国行标的空白。

制定一个能体现我国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行业水平的国家标准,可以提升食品包装的的安全、美观、环保,延长食品货架期,带动行业产品更新换代,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通过查询中国国家标准化信息网(/)、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含氧化硅阻隔层薄膜和含氧化铝阻隔层薄膜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根据各起草单位提供的信息和检索中国专利平台(),本标准不涉及专利保护相关事宜。

2 主要编制过程标准相关信息、资料资料的收集及查新,氧化物薄膜确认试验等在项目申报前工作始2013年,虽然国外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产品在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地区得到广泛引用,且不仅在食品包装,而且在工业及日常非食品包装领域都应用广泛,但国内尚无氧化物薄膜生产线,国内众多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生产企业使用的氧化物薄膜大多依赖进口。

2013-2016年间,国内相继上马4-5条氧化铝及2 / 11氧化硅薄膜生产线;通过与国内相关企业的交流,在2016年已经形成标准草稿,并向国标委申报立项。

本标准的试验数据立足国内的氧化物薄膜制成的复合膜袋产品,意在促进我国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产品的发展。

2017年1~3月,起草工作组在广泛调研我国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的生产、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的基本性能及使用情况,形成标准草案编制的基本思路和草案。

2017年4月,在厦门召开《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标准制定第一次研讨会,对标准草案的格式,标准应用范围、分类的依据、并对第“四”章要求中技术指标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和修改,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福建省食品包装用形成比较具有本产品特色的工作组讨论稿(第一版),形成了会议记录。

(附件1)第一次会议参会的企业主要为联合申报的第一批参编单位,包括福建质检院,厦门金德威、福建达利、石狮炎英,英国博斯特(氧化蒸镀薄膜生产线供应商)、济南兰光等,福建省外的氧化物薄膜生产企业不多。

2017.5~2017.12参编单位征集,技术资料收集及讨论稿修改;2018年1月,经过半年多时间征集参编单位,技术交流等过程,编制组对标准的有关技术指标进一步完善,参编单位也增加了一些氧化物薄膜生产的标杆企业,所以在厦门召开了标准第二次研讨会。

第二次研讨会参加单位由于一些新参编单位的加入而对标准做了更多的修改,力图在技术指标上更好体现我国的产品性能特色。

形成初步的验证实验方案,技术讨论内容形成了会议纪要。

(附件2)目前我国自己生产的氧化物阻隔的复合膜袋产品有两种:⑴氧化物面部及底部均有涂层(简称面涂底涂);⑵没有面涂只有底涂;而进口的氧化物薄膜一般既有面涂也有底涂,2018年3月,完成第一次样品采集工作,收集的样品以企业实际的样品为主,使用的氧化物薄膜包括有面涂有底涂及无面涂有底涂两种。

2018年3~6月完成第一阶段样品测试工作,第一阶段的试验,试验结果中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由于没有表面涂层的保护,无面涂的氧化物薄膜对使用企业复合工序的设备及工艺控制要求很高,如果控制不好,会造成氧化物层的破坏,导致阻隔性能的大幅下降。

2018年7月26日,在济南召开《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标准制定第三次研讨会,参编单位除一二次研讨会的有关单位外,还有济南国家包装产品质检中心的同仁,讨论了标准格式、分类,对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和修订,并根据第一阶段试验结果,确认了标准规定的产品范围(见标准1-范围),第二阶段验证试验抽样及试验方案围绕着确认的试样范围展开。

2018年8月~2018年12月,完成第二阶段验证试验抽样及试验验证工作。

2019年1月中上旬,根据收集的反馈意见及第二阶段验证试验结果,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编写了编制说明初稿。

3 / 112019年1月19-21日,在福州召开标准第四次研讨会,与会的参编单位代表及专家,经过逐条讨论分析讨论,对标准中产品的一些重要阻隔指标及特征指标,进行进一步确认和修改,并参考2018年12月TC397/SC6审核通过的三个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新标准,在尊重保持标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本标准做了较全面的修改和整理,形成征求意见稿。

而后根据标委会对国标编制说明的要求,在前面4次会议的记录及纪要的基础上,编写编制说明。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参与本标准起草的单位有: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厦门金德威包装有限公司、佛山彩龙镀膜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及企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氢等起草人员负责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协调,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组织召开座谈会,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征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标准中涉及的各项指标测试、与收集的数据对比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 标准编制原则1.1 标准制定的依据本标准制定依据主要有:1、我国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2、包装行业生产单位的企业标准、使用单位的企业标准及收集样品的测试结果3、参考了JIS Z 1707:1997《食品包装用复合薄膜》。

收集国内外标准、资料: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试验方法杯式法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 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 2410-2008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O291:1997)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T 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的测定(机械测量法)GB/T 6673 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T 7707 凹版装潢印刷品4 / 11GB/T 880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96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0006 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GB 12904 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GB/T 14257 商品条码条码符号放置指南GB/T 17497.2 柔性版装潢印刷品第2部分:塑料与金属箔类GB/T 18348 商品条形码印刷质量的检验GB/T 19789-2005 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库仑计检测法GB/T 26253-201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红外检测器法QB/T 2358-1998 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ASTM F392-2011(2015)柔性阻隔材料抗揉搓性能试验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Conditioning Flexible Barrier Materials for Flex Durability)JIS Z 1707:1997《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通则》(日本工业标准)1.2标准制定的原则1.2.1保证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原则在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中,复合膜袋产品,由于原料包含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油墨、胶黏剂、有机溶剂(苯、乙酸乙酯、二甲苯等)、改性剂、不同材质的塑料薄膜)、工艺复杂(印刷、复合、熟化、制袋)等原因,并且应用广泛,产品成本高,环境消耗大,控制不好的话,对百姓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本标准编制的原则,首先遵循“保证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原则。

与其他复合膜、袋相比,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产品有独特的应用特性和技术要求。

在标准中明确技术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水平,规范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1.2.2 体现通用性和适用性根据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对食品的保护要求以及产品使用单位、生产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出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的各种要求。

1.2.3 标准名称的确定依据基于食品生产企业及消费者对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的需求上升,国内、国际越来越多的塑料软包装企业在增加基于多氧化硅(SiO x)和三氧化二铝(Al2O3)的阻隔透明膜生产,此类薄膜的卫生性、环保性、优良阻隔性、透明性、可微波性能等,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填补了我国隔耐热透明高5 / 11阻煮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产品的空白。

在日、美等国家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等领域,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代表着我国食品用软包装的一大发展方向。

为了明确其范围及要求,保障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特提出本标准。

标准名称确定为《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英文名称为:Oxides based transparent barrier plastic laminated films and pouches for food packaging1.2.4 标准制定方向和主线将标准制定成既能代表行业先进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又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充分体现和突出其环保特性,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