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考察情感的五种基本题型及答题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2010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共有16套试题将“诗歌鉴赏”考查焦点对准了“情感”。这种不约而同的变化似乎显示了命题者已从浅表的技巧鉴赏又回归到内在的品质鉴赏;当然,也暗合了高中生的学习和阅读规律,毕竟诗歌鉴赏重在理解感悟。这16套试题中诗歌的情感,既有壮志难酬的愤激悲伤,也有羁旅漂泊的愁思孤独;既有空闺寂寞的相思之苦,也有好友惜别的难舍难分;既有玩赏山林的游览之乐,也有归隐田园的随遣而安,真可谓“人生百味皆入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细斟慢品的同时,这16套试题考查情感的五种设题模式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就结合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来谈谈考查情感的设题模式及答题要领。
一、“情感概括”式提问
这种题型相对比较传统,设题方式一般为“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或“抒发了哪些情感”。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规律是分四步:仔细通读全诗、揣摩题目注释、抓住核心意象、领悟感情倾向。古典诗歌中多有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如
“喜”“悲”“怨”“恨”“愤”“忧”“怅”“思”“想”“独”“忆”“怀”“寂寞”“伤心”“惆怅”,抓住这些词语,结合具
体的诗歌内容,明确诗人“喜什么”“悲什么”或“忆谁”等,就可找到情感的指向,进而归纳概括出诗人的情感。
例1、2010年全国Ⅱ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祜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题思路:“路暗花迷”一句中“暗”“迷”就极富主观色彩,表露了诗人此时此刻视野暗淡,心绪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种“梦里心情”皆因仕途失意所致,而“无奈”“思家”等词语则直接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思乡念家之情。
参考答案: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高分支招:揣摩核心意向的冷暖色调,结合表露情感的词句进行“定向”概括。
二、情感的“自主探究”式提问
随着新课标高考的闪亮登场,“探究能力”也越来越受重视,不仅在文学作品阅读部分中多次出现,就连古典诗歌鉴赏也留下了它的踪迹。命题者往往选取一些内涵相对蕴藉、情感较为丰富、主旨较为多元的诗歌来设题考查。做好这种类型的试题,除了情感归纳概括所需的四个步骤以外,还需要考生结合情景关系(如借景抒情等)、情理关系(如托物言志等),再围绕诗歌的“意象选用”、“遣词造句”、“典故寓意”以及“形象”、“意象”、“意境”等进行深入探究,来发掘作品中相对蕴藉婉曲的情感。
例2、2010年北京卷第13题: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考生在初中时都已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对李白那种壮志难酬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激都有较深刻的体会,而这首诗恰是和《行路难》同一时期的作品。再结合本诗,无论是“天
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还是”荣华东流水”,都很容易看出诗人前途茫茫、人生短暂的感慨,而“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一句正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参考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高分支招:知人论世,合理假设,围绕“意”“境”小心论证。
三、情感的“溯因推理”式提问
此种类型的题目一般都会在题干部分直接明确诗歌承载了怎样的感情,然后让考生从诗歌中找到相应的根据来进行说明。常见提问方式如“某诗(句)表达了某种情感,请作简要说明”,或者“为什么说某诗(句)表达了某种感情?”。
答好这类试题,要在细读全诗的前提下,着重体会命题者明确的诗歌情感,将此种情感带入原诗,仔细对照诗歌当中与该情感相关的字、词、句、意境、注释,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归类,再确定答题重点。如果有些感情比较婉曲,命题者一般会特别交代。
例3、2010年江苏卷第9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由诗题中的“送”字可知,这是一首朋友惜别的诗歌。宾主双方自然“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那些原本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自然景物仿佛也为他们二人的惜别而伤感,凄风又引冷雨,难舍更添悲凉,此情无法释怀,自然会把酒浇愁,岂知把酒浇愁愁更愁:此愁无计可消,只能在梦里遥忆。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此外,今年采用这种考查模式的还有安徽卷第8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四川卷第12题第(2)小题“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高分支招:将明示情感带入,回溯情感载体,梳理情感层次,答出“抒情”依据。
四、情感的“异同比较”式提问
这种比较鉴赏题型,信息容量较大,考查角度灵活,近年来颇受命题者青睐。命题方式一般为采用两首或两首以上诗歌进行比较鉴赏。今年有五个省市的试题都将考查方向聚焦在情感比较上,不过各家的设题方式却都各具特色。
(一)诗句比较
这种题型一般为将考生曾经学过的一句诗(多为名句)和试题中的某句诗进行比较。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调用知识储备,正确把握所学诗句的思想情感,再细读所给诗歌,确定感情基调,然后重点比较分析二者的情感异同,特别是要找出二者是完全相反还是各有侧重,然后根据诗歌内容来补充理由。
例4、2010年湖北卷第14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解题思路:两首《鹊桥仙》都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来比拟人间的男女情思,故事虽然相同,但情感却各有侧重。“两情”一句乃秦观《鹊桥仙》的点睛之笔,该句一反长相厮守的婉约情思,于婉约中见豪迈,体现了作者的爱情观: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只要两人心心相印,爱情便天长地久。范词上阕重点描写牛郎织女迫切相见的心情以及众仙女的羡慕,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