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演示文稿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演示文稿
布比卡因:起效慢,作用时间较长的酰胺类 局麻药。小儿通常使用的药物浓度为
0.0625%-0.25%。依照其浓度不同,可以 产生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 罗哌卡因: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和布比卡 因类似,但运动神经阻滞的发生和持续时 间较短,强度也较弱,其应用浓度为 0.0625%-0.25%。
第十五页,共43页。
<20%
表情痛苦
HR and BP 较术前水平升高
>20%
表情非常痛苦 /呻 吟
Sleeplessness (睡眠困难)

经常清醒
始终清醒
FLACC(Face, Legs, Activity, Cry, Consolability)
0
1
2
Face(脸)
微笑或无特殊表 偶尔出现痛苦表 经常或持续出现
Consolability 满足,放松 (可安慰性)
偶尔抚摸拥抱和 难于被安慰 言语安慰后 可以被安慰
第十一页,共43页。
家长疼痛评估PPPM 量表
孩子的行为
比通常更喜欢抱怨? 比通常更爱哭泣? 玩耍少于平时? 不喜欢做他/她平时做的事? 比平时表现更焦虑? 比平时安静? 比平时显得没有精神? 是否拒绝进食? 吃的比平时少? 是否捂着疼痛的部位? 是否害怕触碰疼痛部位?? 比通常更喜欢呻吟? 更喜欢接近你? 是否服用平时拒绝的药物? 脸部比平时看上去更红? 总分
吗啡的使用剂量推荐
口服: 新生儿: 80g /kg/4-6h; 儿童: 200-500g /kg/4h
静脉和皮下起始剂量(按照反应滴定) 新生儿:25 g /kg 开始 儿童:50g /kg开始
静脉和皮下连续输注:10-25 g /kg/h 病人自控镇痛(PCA) 冲击剂量:10-20g /kg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间大剂量使用此类药物。
n 对于新生儿,NSAIDS药物可能影响脑和肺的血流调节,故不推荐使 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7页
对乙酰氨基酚的应用
n由于其毒副作用小,可以定时规律用药,几乎可以用 于各 类术后疼痛的基础用药。 n轻度疼痛可以单独使用乙酰氨基酚镇痛。 n中度疼痛可以与NSAIDS或可待因等弱阿片药物联合应用。其 镇痛剂量高于解热镇痛剂量,但达到一定剂量后产生封顶效应 。
指南推荐:多模式镇痛
这些组织所制定的术后疼痛治疗指南均 推荐进行多模式镇痛(包括局部浸润麻
醉镇痛)
APS(美国疼 痛协会)
ASA(美国麻醉 医师协会)
ASPAN(美国麻 醉护理协会)
DOD (防御部门)
中华医学会
• Agency for Health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AHCPR). AHCP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Acute Pain Management: Operative or Medical Procedures and Trauma.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2.
• 小儿疼痛较成人困难
• 目前没有一种量表可以评估所有种类的疼痛和各个年龄 组的小儿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7页
小儿疼痛评估方法
自我评估
➢ 视觉模拟评分法
➢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 语言等级评定量表
面部表情评估
➢ 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
行为学评估 ➢CRIES
➢FLACC量表
➢PPPM(术后疼痛家长评估量表) 适用于1-12岁出院病人
新生儿和婴儿都会对手术疼痛产生激素水平的变化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ppt课件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ppt课件
液压量3~6L/min,予充回路。 (3)让患儿用力呼出肺内残余气体后,将面罩盖于患儿口鼻处并密
闭之,嘱咐其用力吸气并以屏气,当患儿最大程度屏气后再呼气, 可能此时患儿意识已经消失。否则,令患儿再深吸气、屏气和呼 气,绝大多数患儿在两次呼吸循环后意识消失。 (4)患儿意识消失后,将七氟烷的蒸发器浓度调至3%~4%(新生 儿调至2%)、新鲜气流调整至1~2L/min。维持自主呼吸,必要 时辅助呼吸。 (5)建立静脉路,辅助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和(或)肌肉松驰药物完 成喉罩安放或者气管插管。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2、诱导地点:建议家长陪伴;
3、建立基本生命监测:HR SPO2、BP
4、建议吸入入睡后开放外周静脉,推荐 使用七氟烷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二)吸入麻醉诱导方法(七氟烷) 潮气量法
肺活量法
浓度递增诱导法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呼吸回路预充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麻醉机设置于手控模式,关闭新鲜气流。 (2)排空手控呼吸囊。 (3)关闭逸气阀。 (4)封闭呼吸回路输出口。 (5)将装有七氟烷的蒸发器调至6%~8%(建议新生插管麻准备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三)气道器具以及使用方法 1、面罩、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 咽喉镜 2、气管导管:内径(ID)外径(OD) ID(带套囊)=年龄/4+4 ID(不带套囊)=年龄/4+4.5 OD 为小儿小指末节关节或外鼻孔直径 深度:经口 年龄/2+12或ID×3;经鼻 年龄 /2+14或ID×3+2 3、喉罩:小儿大多选用1~2.5号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3、深度递增法诱导 适于合作的小儿及危重患儿 (1)麻醉机为手动模式,置逸气阀于开放位,新鲜气流3~6L/min (2)开启七氟烷蒸发器,起始刻度为0.5%,患者每呼吸3次后增加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2017)左云霞,史琳,庄蕾,李克忠,李超,连庆泉,邹小华,宋兴荣,张马忠(负责人/执笔人),张建敏,陈怡绮,赵平,姜丽华1前言药物说明书经常滞后于临床实践,临床药物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存在。

儿科超说明书用药可达50%~90%,特别低龄新生儿、早产儿用药无法获得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因而更易出现超说明书用药。

在我国医患关系有待改善的前提下,合理对待超说明书用药、保护超说明书用药的人群及用药医师意义重大,必须引起关注。

目前我国有关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尚未完善,一旦发生医疗意外事件,并且合并了超说明书使用麻醉药物,临床一线麻醉科医师将承担较大风险。

本文希望为从事小儿麻醉临床一线医师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现有麻醉药物,促进小儿麻醉事业的发展。

文献参照牛津大学EBM中心关于文献类型的新五级标准[1] ,从证据力强、设计严谨、偏差少至证据力弱、偏差多分为五级,分别为:1a级:随机对照的系统评价研究;1b级:随机对照研究;1c级:全或无病案研究;2a级: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研究;2b级:队列研究或较差随机对照研究;2c级:“结果”研究、生态学研究;3a级: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3b:病例对照研究;4级:单个病例系列研究;5级:未经明确讨论或基于生理学、实验室研究或“第一原则”的专家意见。

2常用吸入麻醉药(一)七氟烷(sevoflurane)1. 说明书摘要[2]七氟烷用于成年人和儿童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包括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由受过全身麻醉训练的医务人员使用。

使用时确保气道通畅,并备有人工呼吸机、给氧设备和循环复苏设备。

用法与用量:使用七氟烷专用挥发器。

诱导:七氟烷无刺激性气味,不刺激呼吸系统,适用于1岁~18岁儿童和成年人的面罩诱导麻醉。

维持全身麻醉所需七氟烷浓度呈年龄依赖性,当与N2O复合吸入时,儿童患者的七氟烷的MAC等量应适当降低,早产儿MAC还未确定,见表1。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

依托咪酯(etomidate)
• 说明书摘要:
• 儿童用药剂量应个体化:10岁以上儿童按成人剂量应用,0.3mg/kg于 30s~60s内注完;10岁以下儿童按医嘱用药;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和婴 幼儿不宜使用。 • ⑴婴儿、新生儿用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0.3月~11.7月)术前 0.3mg/kg静脉诱导,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清除率低于无心脏疾患年长儿 童(证据等级2c) • ⑵儿童镇静:18岁以下儿童骨折复位镇静平均剂量0.24 mg/kg(证据 等级4);用于2岁~18岁门诊骨折患儿镇静,起效和恢复快于咪达唑仑, 不良反应相似(证据等级3b)。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 书使用专家共识
麻醉科
前言
• 药物说明书经常滞后于临床实践,临床药物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 普遍存在 • 儿科超说明书用药可达50%~90%,特别低龄新生儿、早产儿用 药无法获得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 目前我国有关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尚未完善,一旦发生医疗意外 事件,并且合并了超说明书使用麻醉药物,临床一线麻醉科医师 将承担较大风险
• 超说明书用药:
舒芬太尼(sufentanil)
• 说明书摘要:
• 儿童用药:舒芬太尼用于2岁以下儿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资料非常有限。 用于2岁~12岁儿童以枸橼酸舒芬太尼为主的全身麻醉中用药总量建议 为10μ g/kg~12μ g/kg。如果临床表现镇痛效应降低时,可追加 1μ g/kg~2μ g/kg。禁用于新生儿。
氢吗啡酮(hydromorpone)
• 说明书摘要:
• 静脉注射,起始剂量为每2h~3h 静注0.2mg~1mg。需根据药物剂量 缓慢静脉注射至少2min~3min以上。通过滴定剂量达到镇痛程度和不 良事件均可接受的程度。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课件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课件

04
更新和修订的频率将根据医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小儿麻醉领域的研究进展来确定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会议:参加国际麻醉学术会议,分享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国际合作:与国外医疗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小儿麻醉技术
国际培训:开展小儿麻醉技术培训,提高国际麻醉水平
国际交流:加强与国外麻醉专家的交流,共享小儿麻醉经验
01
02
演讲人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课件
目录

小儿麻醉的重要性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内容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的应用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的未来发展
小儿麻醉的重要性
麻醉对儿童的影响
影响生长发育:麻醉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影响智力发育:麻醉可能对儿童智力发育产生影响
影响心理发育:麻醉可能导致儿童心理发育异常
影响身体健康:麻醉可能导致儿童身体机能受损
培训和教学
考核方式:笔试、操作考试、案例分析等
04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
03
培训内容:小儿麻醉专家共识的解读、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等
02
培训对象:麻醉医生、儿科医生、护士等
01
提高麻醉质量
专家共识的应用:提高麻醉质量,降低麻醉风险
麻醉技术:采用先进的麻醉技术,提高麻醉效果
02
麻醉管理:加强麻醉管理,确保麻醉安全
麻醉培训:加强麻醉培训,提高麻醉人员的专业水平
麻醉设备:使用先进的麻醉设备,提高麻醉质量
05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的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
更新和修订
0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小儿麻醉专家共识将不断更新和修订
03
更新和修订的过程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保共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见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见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 见
演讲人
目录
01
02
03
04
麻醉诱导方法
小儿麻醉特点
麻醉诱导并发 症及处理
小儿麻醉诱导 研究进展
麻醉诱导方
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吸入麻醉药物选择
01
七氟烷:适用 于儿童和成人, 诱导平稳,苏
加强麻醉设备 管理,确保设
备安全可靠
小儿麻醉诱
导研究进展
4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新型麻醉药物
吸入麻醉药物:如七氟烷、 异氟烷等,具有起效快、 代谢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局部麻醉药物:如罗哌卡 因、利多卡因等,具有起 效快、镇痛效果好、安全 性高等特点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皮肤 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05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 胸痛等症状
06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肢体 麻木、无力等症状
处理方法
缺氧:保持呼吸道通 畅,使用呼吸机辅助
呼吸
低血压:使用升压药,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 腺素等
心律失常:使用抗心 律失常药物,如利多
卡因、胺碘酮等
呕吐:使用止吐药, 如昂丹司琼、格拉司
06
体温调节:小儿体温调节能 力较弱,易发生体温异常
麻醉风险
01 02 03 04
01
呼吸抑制: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 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呼吸抑制
02
循环不稳定:小儿循环系统发育不完 全,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循环不稳定
03
药物代谢差异:小儿药物代谢能力与 成人不同,可能导致药物代谢异常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左云霞(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连庆泉王英伟杜怀清李师阳张建敏陈煜目录一、小儿疼痛评估二、疼痛冶疗三、小儿不同类型手术术后镇痛原则四、小儿术后疼痛治疗注意事项疼痛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

孕 25 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

急性术后疼痛是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

目前国外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

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根据儿科特点集体编写本指南,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小儿疼痛评估由于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的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疼痛或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

儿童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①自我评估:患儿根据提供的量表自已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

②行为学/观察评估:测量疼痛相关的行为学表现或者对由患儿父母或监护人提供的疼痛的叙述进行评估。

手术后应该定时进行行为学评估和记录。

这种评估最好与其他常规评估同时进行,以避免对小儿不必要的打扰。

③生理学评估:生理学评估:根据疼痛引起的生理学变化进行评估。

在定时评估的同时,若有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发热等,应立即评估是否存在严重疼痛。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评估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一般用于8岁以上儿童。

《儿童加速康复外科麻醉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儿童加速康复外科麻醉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3
患儿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开发适用于患儿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并采取有 效干预措施,以改善患儿围术期心理状况。
提高临床实践中依从性建议
加强培训和宣传
通过培训、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临床医生对共识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
制定实施细则和路径
根据共识内容,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临床路 径。
建立质控体系和数据库
其他并发症处理
过敏反应者应立即停药并给予 抗过敏治疗,恶性高热者应迅
速降温并使用特效药物。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共识主要内容和亮点回顾
强调ERAS理念在儿科麻醉中应用
01
共识明确提出将ERAS理念应用于儿科麻醉实践,以减轻手术应
激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提倡多模式镇痛
02
共识提倡在围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包括药物镇痛、非药
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 体抗炎药等,适用于中
度至重度疼痛。
局部麻醉技术
如伤口浸润、神经阻滞 等,有效减轻术后伤口
疼痛。
物理疗法
如冷敷、热敷、电刺激 等,可辅助药物减轻疼
痛。
应用场景
针对不同手术类型和疼 痛程度,制定个性化镇
痛方案。
早期活动促进康复原理及方法
原理:通过早期活动改善血液循环、预 防血栓形成,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术后 并发症。
共识制定过程与参与专家
制定过程
共识的制定过程经历了长时间的调研 、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具有指导 性和实用性的共识文件。
参与专家
共识的参与专家来自全国各地知名的 儿童医院和麻醉科,具有丰富的临床 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共识的制定提供 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02
术前准备与评估

《儿童加速康复外科麻醉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加速康复外科麻醉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术后镇痛
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治 疗,减轻患儿疼痛,促
进康复。
特殊类型手术麻醉管理要点
神经外科手术
加强神经功能保护,控制颅内 压,维持合适的脑灌注压。
心胸外科手术
维护循环稳定,保护肺功能, 防治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泌尿外科手术
注意控制出血和液体平衡,保 护肾功能。
新生儿手术
加强保暖和呼吸管理,防治低 血糖和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术安全。
术后苏醒
加强术后苏醒期管理,确保患 儿平稳苏醒,减少并发症发生

开放手术麻醉管理要点
术前准备
充分准备手术所需设备 、药品和人员,确保手
术顺利进行。
麻醉诱导
采用合适的麻醉诱导方 法,减轻患儿焦虑和疼 痛,确保平稳进入手术
状态。
术中管理
根据手术进程和患儿生 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 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
对随访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定期进行数据 分析和总结,为今后麻醉方案的优化提供 依据。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共识主要内容和亮点回顾
麻醉方法选择
提倡使用多模式镇痛和区域阻滞 技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 关并发症。
液体管理与输血策略
推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避免过 多或过少输液;同时,制定合理 的输血策略以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
术前神经系统评估
评估患儿神经系统状况,了解既往神经系统疾病 史,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
术中脑保护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深度,避免术中知晓 和过度应激反应,保护脑功能。
术后神经系统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发现和处 理神经系统并发症。
05 儿童加速康复外 科麻醉后评估与 随访
麻醉后评估指标选择及意义

最新:儿童麻醉评估与围手术期风险预测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儿童麻醉评估与围手术期风险预测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儿童麻醉评估与围手术期风险预测专家共识要点(全文)欧洲33个国家261家医院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0~15岁儿童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2%,远高于既往单中心或单个国家回顾性研究所报道的发生率,再次突显了加强儿童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于患儿生理状况、基础疾病以及麻醉和手术对机体影响等的规范化麻醉评估和基于麻醉评估的围手术期风险预测是确保儿童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环节。

围手术期风险预测是根据风险预测模型,把危险程度进行量化分层,并根据分层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麻醉前规范化评估和风险预测有助于早期识别患儿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这是麻醉决策过程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麻醉医师实现精准的风险告知、优化麻醉前准备以及更个体化的麻醉方案,有利于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的顺利实施。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了儿童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的麻醉学专家和公共卫生学院的统计学专家共同撰写了《儿童麻醉评估与围手术期风险预测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围手术期风险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麻醉质量和围手术期安全,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一、共识制订方法学(略)二、麻醉评估患儿麻醉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病史采集应包括但不限于现病史,既往史(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癫痫、脑瘫),过敏史(药物及食物),手术麻醉史,家族及遗传病史(先天性综合征、遗传及代谢性疾病),疫苗接种史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史等。

新生儿还需关注妊娠史、出生史及喂养发育情况等。

了解患儿年龄、身高、体重、体温等基础信息,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状态、语言及动作发育情况;检查肤色是否存在贫血、黄疸或发绀等;观察呼吸频率及幅度,以及是否存在“三凹征”;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及心脏杂音;腹部有无膨隆、胃型、肠型;脊柱和四肢有无畸形。

完善必要的术前实验室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ECG)等,结合病情需要完善B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有病理性心脏杂音时应完善心脏超声检查。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2020)1前言药物说明书经常滞后于临床实践,临床药物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存在。

儿科超说明书用药可达50%~90%,特别低龄新生儿、早产儿用药无法获得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因而更易出现超说明书用药。

在我国医患关系有待改善的前提下,合理对待超说明书用药、保护超说明书用药的人群及用药医师意义重大,必须引起关注。

目前我国有关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尚未完善,一旦发生医疗意外事件,并且合并了超说明书使用麻醉药物,临床一线麻醉科医师将承担较大风险。

本文希望为从事小儿麻醉临床一线医师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现有麻醉药物,促进小儿麻醉事业的发展。

文献参照牛津大学EBM中心关于文献类型的新五级标准[1] ,从证据力强、设计严谨、偏差少至证据力弱、偏差多分为五级,分别为:1a级:随机对照的系统评价研究;1b级:随机对照研究;1c级:全或无病案研究;2a级: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研究;2b 级:队列研究或较差随机对照研究;2c级:“结果”研究、生态学研究;3a级: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3b:病例对照研究;4级:单个病例系列研究;5级:未经明确讨论或基于生理学、实验室研究或“第一原则”的专家意见。

2常用吸入麻醉药(一)七氟烷(sevoflurane)1. 说明书摘要[2]七氟烷用于成年人和儿童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包括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由受过全身麻醉训练的医务人员使用。

使用时确保气道通畅,并备有人工呼吸机、给氧设备和循环复苏设备。

用法与用量:使用七氟烷专用挥发器。

诱导:七氟烷无刺激性气味,不刺激呼吸系统,适用于1岁~18岁儿童和成年人的面罩诱导麻醉。

维持全身麻醉所需七氟烷浓度呈年龄依赖性,当与N2O复合吸入时,儿童患者的七氟烷的MAC等量应适当降低,早产儿MAC还未确定,见表1。

七氟烷对呼吸抑制轻微,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应激性,对肝肾功能影响小。

七氟烷与钠石灰接触可产生A物质,因此在一段时间低流量紧闭麻醉后应提高新鲜气流量。

小儿手术室外麻镇静专家共识

小儿手术室外麻镇静专家共识

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专家共识(2017版)随着门诊手术、各种有创或无创检查和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在手术室外接受麻醉/镇静。

这些需要接受手术室外麻醉的领域包括无痛胃肠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介入诊断/治疗、超声影像检查等。

儿童是特殊的医疗群体,即使在进行一些成人能配合的无创无痛检查(如心脏彩超、磁共振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时,也会因为害怕、哭闹而无法配合完成检查。

因此,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

我国目前开展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医疗单位日渐增多,迫切需要新的指南或专家共识。

因此,在广泛查询国内外最新文献和征求小儿麻醉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2017版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专家共识,以便规范其实施条件、操作流程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等,利于我国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安全开展和推广。

一、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种类和特点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主要指在手术室以外的场所,为接受手术、诊断性检查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所实施的麻醉/镇静。

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超、磁共振(MRI)检查、CT检查、特殊B超检查(眼部、髋关节、血管等)等。

功能检查听力检查、眼科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诱发电位、脑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穿刺性检查蛛网膜下隙穿刺、骨髓穿刺等。

内镜检查:胃肠镜检查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膀胱镜检查术等。

介入检查和治疗心导管检查及治疗、呼吸病介入治疗、血管造影、局部硬化治疗和经动脉血管栓塞治疗等。

小儿门诊手术外科手术(如包皮环切、疝囊高位结扎术、小清创缝合、体表小肿物切除、组织活检、马蹄足石膏外固定)、口腔手术(舌系带松解、补牙、拔牙)、眼科手术(霰粒肿切除术、外眼拆线术)、耳鼻喉科手术(鼻腔异物取出术、耳道异物取出术、腺样体消融术、扁桃体消融术)等。

在手术室外实施小儿麻醉/镇静,与常规手术室内麻醉存在诸多不同。

首先,此类检查场所通常远离手术室,与麻醉科医师配合的医护人员通常很少接触麻醉工作,发生紧急情况或麻醉仪器发生故障时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援和帮助;其次,许多检查在场所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麻醉的需要,空间有限,不方便麻醉科医师的操作;有些检查和操作,麻醉科医师不能一直停留在患者身边直接观察患者情况,需要通过观察窗和显示仪来观察和监护患者,存在对突发事件反应滞后的可能;此外,接受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患儿大部分为门诊患者,接受麻醉当天就会离开医院,要求麻醉效果迅速平稳、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疼痛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

孕 25 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

急性术后疼痛是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

目前国外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

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根据儿科特点集体编写本指南,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小儿疼痛评估由于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的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疼痛或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

儿童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①自我评估:患儿根据提供的量表自已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

②行为学/观察评估:测量疼痛相关的行为学表现或者对由患儿父母或监护人提供的疼痛的叙述进行评估。

手术后应该定时进行行为学评估和记录。

这种评估最好与其他常规评估同时进行,以避免对小儿不必要的打扰。

③生理学评估:生理学评估根据疼痛引起的生理学变化进行评估。

在定时评估的同时,若有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发热等,应立即评估是否存在严重疼痛。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评估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一般用于8岁以上儿童。

(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 以下为轻度痛,4~7 为中度痛,7 以上为重度(图36-1)。

小儿肝移植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

小儿肝移植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

小儿肝移植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进行第1例小儿肝移植术以来,随着外科技术、抗排异治疗以及围术期麻醉管理水平的进步,小儿肝移植术后存活率和远期预后均得到了很大改善。

目前我国每年实施的小儿肝移植术的数量已超千例,其中亲属供体的活体和部分肝(含劈离式)肝移植术的比例正逐年增加,患儿术后5年存活率约80%,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肝移植患儿术前病情复杂、代偿能力较成人差,手术操作精细度要求高,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小儿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受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托,器官移植学组邀请国内各大肝移植中心的麻醉专家,根据国内外相关进展和指南,结合各中心小儿肝移植术麻醉的实践经验,从小儿肝移植术麻醉适应证、麻醉前风险评估与准备、麻醉方法与用药、围术期监测和管理等方面,对小儿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要点进行阐述。

小儿肝移植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小儿肝移植术最常见的适应证[1],包括先天性胆道闭锁、Alagille综合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近年来,遗传代谢性肝病患儿肝移植术比例有所增加,包括合并器质性肝损伤的Wilson病、糖原累积症、囊性纤维化、Ⅰ型酪氨酸血症等,还包括无器质性肝损害的尿素循环障碍、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等。

此外,爆发性肝衰竭、肝脏肿瘤以及病毒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终末期肝病也是小儿肝移植术的适应证。

禁忌证:小儿肝移植术的禁忌证包括: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合并严重影响患儿预后的肝外器官功能衰竭,如终末期的肝肺综合征、重度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严重的全身感染以及难以根治的恶性肿瘤等[1]。

术前评估营养和生长发育情况:几乎所有的慢性肝病患儿都会出现营养不良,但是在患儿本身腹水、四肢水肿等症状的掩盖下,往往会忽视营养不良的诊断。

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常伴胆汁排泄障碍导致的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后者通常引起佝偻病、骨折、凝血障碍、视觉障碍等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气管导管的选择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喉罩的选择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三)气道器具以及使用方法
4、呼吸机工作参数调节 潮气量10-15ml/kg,分钟通气量100-
200ml/kg,吸气峰压12-20cmH2O不超 过30,呼吸频率20-25次/分,吸呼比1: 1.5新生儿可1:1,使用定压型呼吸机, 体重15kg以上小儿可用定容呼吸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一)诱导准备
2、诱导地点:建议家长陪伴; 3、建立基本生命监测:HR SPO2、BP 4、建议吸入入睡后开放外周静脉,推荐
使用七氟烷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小儿麻醉诱导
(二)吸入麻醉诱导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七氟烷) 潮气量法 肺活量法 浓度递增诱导法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二)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呼吸回路预充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麻醉机设置于手控模式,关闭新鲜气流。 (2)排空手控呼吸囊。 (3)关闭逸气阀。 (4)封闭呼吸回路输出口。 (5)将装有七氟烷的蒸发器调至6%~8%(建议新生
儿用2%~3%),新鲜气流量3~6L/min。 (6)待呼吸囊充盈时,暂时开放逸气阀,挤瘪呼吸囊;
插管全麻准备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麻醉前准备
(三)气道器具以及使用方法 1、面罩、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 咽喉镜 2、气管导管:内径(ID)外径(OD) ID(带套囊)=年龄/4+4 ID(不带套囊)=年龄/4+4.5 OD 为小儿小指末节关节或外鼻孔直径 深度:经口 年龄/2+12或ID×3;经鼻 年龄 /2+14或ID×3+2 3、喉罩:小儿大多选用1~2.5号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二)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3、深度递增法诱导 适于合作的小儿及危重患儿 (1)麻醉机为手动模式,置逸气阀于开放位,新鲜气流3~6L/min (2)开启七氟烷蒸发器,起始刻度为0.5%,患者每呼吸3次后增加
吸入浓度0.5%(如果希望加快速度每次可增加1%~1.5%),直 至达到6%。 (3)如果在递增法诱导期间,患儿躁动明显,可立即将吸入浓度提 高到6%~8%,新鲜气流量增至5~6L/min(改为潮气量法)。 (4)患儿意识消失后,立即将七氟烷的蒸发器调至3%~4%,新鲜 气流调整至1~2L/min。维持自主呼吸,必要时辅助呼吸。 (5)建立静脉路,辅助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和(或)肌肉松驰药物完 成喉罩安放或者气管插管。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
困难气道的评估 病因:头面部及气道解剖畸形、炎症、
肿瘤、外伤或运动疾病 病史:手术麻醉史、睡眠和遗尿情况 体格检查:注意张口度为尽力张口时上
下切牙的距离小于患儿自己两个手指宽 度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麻醉前准备
(二)麻醉诱导前准备 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保暖 气道管理无论何种麻醉方式必需按气管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二)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2、肺活量法诱导 适合于合作的患儿(一般大于6岁)。 (1)在手术前一天访视患儿或者麻醉诱导前训练患儿深呼气、深吸
气、屏气和呼气。 (2)七氟蒸发器调至6%~8%(建议新生儿用2%~3%),新鲜气
液压量3~6L/min,予充回路。 (3)让患儿用力呼出肺内残余气体后,将面罩盖于患儿口鼻处并密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二)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3、深度递增法诱导 适于合作的小儿及危重患儿 (1)麻醉机为手动模式,置逸气阀于开放位,新鲜气流3~6L/min (2)开启七氟烷蒸发器,起始刻度为0.5%,患者每呼吸3次后增加
吸入浓度0.5%(如果希望加快速度每次可增加1%~1.5%),直 至达到6%。 (3)如果在递增法诱导期间,患儿躁动明显,可立即将吸入浓度提 高到6%~8%,新鲜气流量增至5~6L/min(改为潮气量法)。 (4)患儿意识消失后,立即将七氟烷的蒸发器调至3%~4%,新鲜 气流调整至1~2L/min。维持自主呼吸,必要时辅助呼吸。 (5)建立静脉路,辅助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和(或)肌肉松驰药物完 成喉罩安放或者气管插管。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内容
一、麻醉前准备 二、小儿麻醉诱导 三、小儿体液管理 四、小儿术后镇痛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麻醉前准备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 1、病史:外科相关疾病、既往疾病手术史、出生状况、
过敏、家族麻醉史、哮喘肺炎以及近期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先天性喉发育不良和气管软化; 2、体格检查:心肺 3、禁食禁饮时间:清夜(2)母乳(4)配方奶(6) 固体(8) 4、呼吸道评估 小儿特点:头颈短,鼻孔狭窄,口小舌大,易发增 殖体和扁桃体肥大,易发喉水肿
闭之,嘱咐其用力吸气并以屏气,当患儿最大程度屏气后再呼气, 可能此时患儿意识已经消失。否则,令患儿再深吸气、屏气和呼 气,绝大多数患儿在两次呼吸循环后意识消失。 (4)患儿意识消失后,将七氟烷的蒸发器浓度调至3%~4%(新生 儿调至2%)、新鲜气流调整至1~2L/min。维持自主呼吸,必要 时辅助呼吸。 (5)建立静脉路,辅助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和(或)肌肉松驰药物完 成喉罩安放或者气管插管。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二、小儿麻醉诱导
(一)诱导准备 1、麻醉前用药
口服含咪达唑仑0.25-0.5mg/kg的糖浆,最大推荐剂量 为10mg。不合作的加入3mg/kg氯胺酮。 抗胆碱能药物不作为常规使用,但术中如果采用氯胺 酮麻醉或者小婴儿加用格隆溴铵0.05~0.1mg/kg口服 或者给予阿和托品10-20μg/kg或者格隆溴铵4μg/kg静 推。 不推荐采用肌肉注射的给药方法给予麻醉前药物。
新鲜气流量3~6L/min,预充回路后,将回路输出口连接合适 的面罩(下至颏部上达鼻梁),盖于患儿鼻处。 (2)患儿通过密闭面罩平静呼吸。不合作患儿注意固定其头部 (3)患儿意识消失后,将七氟烷的蒸发器调至3%~4%(新生 儿调至2%),必要时辅助呼吸。适当降低新鲜气流至1~ 2L/min,避免麻醉过深和减少麻醉药浪费和污染。 (4)调整逸气阍,避免呼吸囊过度充盈。 (5)建立静脉通路,辅助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和(或)肌肉松驰 经药物完成喉罩放置或者气管插管。
设置逸气阀为20cmH2O,待呼吸囊再度充盈时,回路 中七氟烷浓度将得到明显地提升。 (7)放开呼吸回路开口,轻轻挤压呼吸囊,让螺纹管 吸入枝充满高浓度七氟烷。然后立即接面罩开始诱导。
最新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二)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1、潮气量法诱导 (1)七氟烷的蒸发器调至6%~8%(建议新生儿用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