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电子合同案例

合集下载

第17章 电子合同案例概述

第17章 电子合同案例概述


【案例分析】




2.本案中的电子合同是否有效? 本案涉及的汽车买卖合同是在网络中形成的,通过数据电文来反映,因此它是 电子合同,相关法律行为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的。因此,形成本案的证 据也就存在于网络系统之中。具体来说,由于易趣网是本次交易平台的提供方, 当事人双方的行为也就由易趣网的交易系统自动记载并保存于数据库之中。如 此形成的证据一般称为电子证据。电子证据虽然具有易改动的缺点,但同时具 备客观性、真实性的特点,在排除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电子证据是对 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本案中被告在不能证明这些电子证据被改动过的情况下, 对电子证据的形成的原因持有异议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本案中易趣网络的商品竞拍系统是一个电子自动交易系统。被告是该系统的使 用人,系统也正是根据被告的指令对消费者的出价进行判断,判断其出价是否 有效;当有新的出价超过前一个出价。并保持到有效期结束时,该出价就是有 效的最高出价,该出价人就是有效的买家。在交易之前,无论是韩先生与永达 公司都对该系统的流程认可。因此,根据这样的买卖规则,系统的选择执行是 反映了被告的意志,因此,原告就是被告选择并确定的最终买家。 网上拍卖者比比皆是,但凡不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结束契约自由。本 件中,无底价拍卖,即便是网络操作错误,亦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总不能没 有到心理价位就说是失误、是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吧?那么网上众多一元起拍 得商品,只要价格不够高就说是显失公平,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合法的。无底价 拍卖弄的风险只能由自己承担。 所以本案中的以116元的低价成交的电子合同 成立。
【案例简介】


在上海某通讯公司工作的董先生,与该公司签订合同,从 2004年10月15日到2005年10月21日,担任公司中国区销售 经理。2005年10月21日,公司书面承诺在10月底前发放董 先生2005年第三季度奖金。岂料,在10月28日,公司向公 安机关报案,称董先生侵占了公司钱款。同年12月上旬,董 先生申请劳动仲裁获支持,由公司支付工资、提成奖金2.1 万余元。 对仲裁不服的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判决不予支付,仅表示 可付工资差额1000元及提成奖金61.93美元。还认为公司给 予董先生的“承诺书”上写明,销售额为公司的销售总额, 由于董先生属公司华东、华南地区销售经理,2005年第三季 度董先生的销售额为6193.14美元,提成1%的奖金只有 61.93美元。

电子合同法律纠纷案例(3篇)

电子合同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科技”)被告:乙公司案由:电子合同纠纷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乙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销售。

双方于2020年10月1日签订了一份电子合同,约定乙公司向XX科技购买一批电子产品,总价款为人民币100万元。

合同约定,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全部款项。

2020年11月10日,XX科技按照合同约定将货物交付给乙公司。

然而,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并未按期支付货款。

XX科技多次催收无果,遂于2021年3月15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100万元及逾期付款利息。

乙公司答辩称,其确实收到了货物,但货物存在质量问题,故未能按期支付货款。

乙公司要求法院判决XX科技承担退货责任,并赔偿其损失。

二、争议焦点1. 电子合同的效力;2. 货物是否存在质量问题;3. XX科技是否应承担退货责任;4. 逾期付款利息的计算。

三、法院审理过程法院经审理查明:1. XX科技与乙公司签订的电子合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合法有效;2. XX科技提供的货物经鉴定,不存在质量问题;3. 乙公司未能按期支付货款,构成违约。

根据以上事实,法院认为:1. XX科技与乙公司签订的电子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2. 货物经鉴定不存在质量问题,乙公司主张退货缺乏依据;3. 乙公司未能按期支付货款,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XX科技货款100万元及逾期付款利息。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乙公司支付XX科技货款100万元及逾期付款利息。

判决生效后,乙公司未履行判决,XX科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电子合同的法律纠纷,以下是对本案的分析:1. 电子合同的效力:本案中,XX科技与乙公司签订的电子合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合法有效。

这表明,电子合同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

电子合同案例

电子合同案例

电子合同案例某公司与另一家供应商签订了一份电子合同,内容是关于某种原材料的供应及价格等条款。

合同在双方通过电子邮件交换保密信息并确认文件内容后达成,并以电子签名方式予以确认。

合同中特别提到了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和效力,双方均认可电子合同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并有一定的法律保护。

合同中还约定,双方对于合同内容有异议或需要修改时,应通过书面形式进行沟通和协商。

在合同签订后的几个月里,原材料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导致其中一方希望变更合同价格并寻求重新协商。

然而,对方并不愿意与对方重新协商,坚持合同的原定条款。

因此,发生了一场关于电子合同有效性的争议。

根据中国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电子合同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该合同中,双方通过电子邮件确认了合同内容,并以电子签名方式予以确认,因此该合同应被视为有效合同。

虽然该合同是通过电子方式签署的,但其合法性并不受影响。

根据中国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修改、终止合同时,应当根据对方的要求,采取书面形式进行沟通和协商。

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对于合同内容有异议或需要协商修改时应采取书面形式,这表明双方之间的沟通和协商应以书面形式进行。

因此,当一方要求重新协商合同价格时,对方并没有履行协商的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该合同的价格条款将继续生效。

根据中国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履行。

在该案例中,无论原材料价格如何波动,供应商都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进行供应。

如果供应商拒不履行合同价格条款,公司可以要求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

由于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和效力,并遵守了合同中规定的书面协商要求,因此公司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并追究其违约责任。

综上所述,电子合同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以与纸质合同一样受到法律保护。

对于电子合同的争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电子合同纠纷案例

电子合同纠纷案例

电子合同纠纷案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合同已经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合同形式。

然而,电子合同的虚拟性和复杂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纠纷。

本文将通过一个电子合同纠纷案例来探讨这种合同形式的特点、纠纷原因及解决方法。

案例描述。

甲公司是一家电商平台,乙公司是一家服装厂。

甲公司通过其平台向乙公司采购了一批服装,并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电子合同。

合同约定,乙公司将在收到甲公司支付的货款后,将货物寄送给甲公司。

甲公司在收到货物后,应在7天内确认收货并支付货款。

合同还规定,如甲公司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收货,系统将自动确认收货并支付货款。

在交易过程中,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将货物寄送给了甲公司,并在收到货款后及时确认。

然而,由于甲公司的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甲公司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收货。

系统自动确认了收货并支付了货款。

甲公司发现后,认为系统出现故障是由于乙公司提供的虚假数据导致的,要求乙公司退还货款,并提起了诉讼。

纠纷原因。

这个案例中的纠纷主要涉及到电子合同的虚拟性和复杂性。

首先,电子合同的虚拟性使得合同签订双方难以在现实中直接确认合同条款的内容。

其次,电子合同的复杂性使得合同条款难以理解和解释,容易引发争议。

在这个案例中,甲公司认为系统出现故障是由于乙公司提供的虚假数据导致的,是因为合同中未明确规定系统故障的责任归属。

此外,合同中规定的自动确认收货的条款也容易引发争议。

如果甲公司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收货,但货物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是否有权拒绝支付货款?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否则就容易引发纠纷。

解决方法。

电子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协商、调解和诉讼。

在这个案例中,甲公司和乙公司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首先,双方可以重新审视合同条款,明确规定系统故障的责任归属和自动确认收货的条款的具体内容。

其次,双方可以协商退款的具体方式和退款金额。

如果协商不成,双方可以选择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调解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可以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调解员协助双方达成协议。

电子合同的法律解析案例(3篇)

电子合同的法律解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于2018年3月1日签订了一份电子合同,约定甲方将一批货物销售给乙方,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方按照约定将货物交付给乙方。

然而,在货物交付过程中,乙方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遂与甲方协商退货事宜。

双方在协商过程中产生争议,乙方认为甲方提供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要求甲方承担退货责任。

甲方则认为,双方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且货物已经交付,乙方无权要求退货。

双方协商不成,遂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电子合同的效力以及货物质量问题的处理。

1. 电子合同的效力电子合同是指以电子形式订立的合同,包括通过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网站等方式签订的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以及《电子签名法》第三条的规定:“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案中,双方通过电子邮件签订的合同属于电子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应当认定有效。

2. 货物质量问题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约定的,买受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本案中,乙方认为货物存在质量问题,有权要求甲方承担退货责任。

然而,在货物交付过程中,乙方应当对货物进行验收,并在发现质量问题后及时通知甲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买受人收到标的物后,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对标的物进行检验。

买受人怠于检验或者不进行检验的,视为标的物的质量符合约定。

”本案中,乙方未在合理期限内对货物进行检验,也未及时通知甲方,因此,乙方无权要求退货。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签订的电子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应当认定有效。

关于货物质量问题的处理,法院认为,乙方未在合理期限内对货物进行检验,也未及时通知甲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乙方无权要求退货。

电子合同相关法律案例(3篇)

电子合同相关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6月,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ABC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签订了一份电子合同,约定由原告向被告提供一批电子产品,总金额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并由双方在电子合同平台上签署。

合同签订后,原告按照约定发货,但被告收到货物后以各种理由拒绝付款。

双方协商未果,原告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货款及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2. 电子合同证据的合法性;3. 被告拒绝付款的违约责任。

三、法院判决(一)关于电子合同的效力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本案中,原告与被告签订的电子合同符合上述规定,具有书面形式的特征。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4条规定:“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同意或者拒绝的意思表示的符号。

”本案中,双方在电子合同平台上签署了电子签名,符合电子签名法的规定。

因此,法院认定本案中的电子合同合法有效。

(二)关于电子合同证据的合法性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

”本案中,原告提交了电子合同作为证据,符合法律规定。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9条规定:“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等电子证据,符合下列条件的,具有法律效力:(一)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二)有可靠的电子签名;(三)有可靠的电子数据交换;(四)有可靠的电子证据保全措施。

”本案中,原告提交的电子合同符合上述条件,具有法律效力。

(三)关于被告拒绝付款的违约责任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电子合同签订法律案例(3篇)

电子合同签订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6月,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软件开发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开发一款企业级管理软件,合同金额为人民币100万元。

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签订合同后,乙公司应向甲公司支付30%的预付款,剩余款项在软件交付并验收合格后支付。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开始软件开发工作。

2018年10月,甲公司完成了软件的开发工作,并提交给乙公司进行验收。

乙公司在验收过程中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甲公司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2018年11月,乙公司对软件进行了验收,并确认软件基本符合合同要求。

然而,在支付剩余款项时,乙公司以软件存在一些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剩余款项。

甲公司认为,软件已经基本符合合同要求,且乙公司未在合同约定的验收期限内提出书面异议,因此要求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剩余款项。

双方协商未果,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2. 软件验收标准及程序问题;3. 乙公司拒绝支付剩余款项的法律依据。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1. 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电子合同是指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订立的合同。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软件开发合同》是以电子邮件方式签订的,符合电子合同的定义。

同时,双方在合同中明确了合同签订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要素,符合合同成立的要件。

因此,本案中的电子合同合法有效。

2. 软件验收标准及程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62条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本案中,合同约定了软件验收的标准和程序,即乙公司应在收到软件后30日内进行验收,并提出书面验收报告。

乙公司未在约定的验收期限内提出书面异议,视为对软件质量的认可。

因此,乙公司无权以软件存在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剩余款项。

3. 乙公司拒绝支付剩余款项的法律依据:法院认为,乙公司以软件存在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剩余款项,缺乏法律依据。

电子合同相关的实际案例

电子合同相关的实际案例

电子合同相关的实际案例案例一:租房电子合同的便利与小插曲。

我有个朋友小李,他在外地工作打算租房子。

他在一个租房APP上看中了一间小公寓。

以前租房的时候,都是和房东面对面签纸质合同,那可麻烦了,得找个双方都有空的时间,然后在合同上各种签字、按手印,还得担心合同丢了或者损坏。

可是呢,住进去没几天,发现冰箱有点毛病。

小李就翻出电子合同,上面写着房东要保证屋内设施的正常使用。

他就给房东发了个消息,还附上电子合同里关于设施维护的那部分条款截图。

房东刚开始还想推脱,说小李自己弄坏的,小李就说:“您看这合同,白纸黑字(虽然是电子的,但也是证据啊),这可写得明明白白的呢。

”最后房东没办法,只好找人来修冰箱了。

案例二:网购中的电子合同纠纷。

小王特别喜欢在网上买东西。

有一次,他在一个电商平台上看到一款限量版的运动鞋,那价格比实体店便宜不少,他毫不犹豫就下了单。

下单的时候,有个小小的勾选框,下面写着一些购买条款,小王也没仔细看(很多人都这样,直接就勾选了),就付款了。

过了几天,鞋子收到了,小王发现鞋子有点瑕疵,他就想退货。

结果商家拒绝了,说根据购买条款里写的,这种限量版商品一经售出,非质量问题概不退换。

小王就很生气,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注意到这个条款,而且这个条款有点不合理啊。

于是他就找电商平台的客服投诉。

客服查看了他的订单对应的电子合同,发现商家确实在合同条款里有这么一条。

但是呢,客服也指出,商家应该在显著位置提醒消费者这个条款,不能就这么悄咪咪地放在那里。

经过协商,商家同意给小王换货了。

这个事儿就告诉我们啊,在网购的时候,虽然电子合同方便快捷,但那些条款还是得稍微看一下,不然容易吃哑巴亏。

案例三:电子合同在远程办公中的应用。

小赵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有很多员工都是远程办公的。

公司有个项目需要和一个自由设计师合作,这个设计师在国外呢。

以前要是签合同,得把合同寄来寄去的,又费时间又不安全。

这次他们就用了电子合同。

公司把项目的要求、报酬、交付时间、版权归属等一系列内容都写进了电子合同里。

电子合同法真实案例

电子合同法真实案例

电子合同法真实案例
有个小伙子叫小明,他特别喜欢摄影,一直想在网上淘个二手的高级相机。

有一天,他在一个知名的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了一个卖家小刚挂出的一款超棒的相机,价格也很合适。

小明就赶紧和小刚联系,他们俩就在这个交易平台上通过聊天工具开始聊相机的各种细节,像相机的使用时长啊、有没有维修过之类的。

小刚说这相机就用了没几次,没修过,还发了好多相机的美照给小明看。

然后呢,他们就谈好了价格,小刚在平台上给小明发了一个电子合同,合同里写着相机的型号、价格、成色这些信息,还说三天内发货。

小明看了觉得没啥问题,就直接在电子合同上点了确认,表示同意购买。

这就相当于他们俩签了个电子合同啦。

可是呢,三天过去了,小明没收到货。

他就去问小刚怎么回事,小刚说相机突然有点小毛病,他得再检查检查。

又过了两天,小刚给小明发消息说,这相机其实之前修过一次,不过不影响使用,他还想把价格再提高一点。

小明就不乐意了,他说:“咱们可是签了电子合同的呀,你得按照合同上说的来。

”但是小刚觉得,这就是个网上的东西,没那么正式。

小明呢,就把他们的聊天记录、电子合同这些证据都保存好,然后向这个二手交易平台投诉了。

平台一看,这确实是小刚违反了电子合同啊,就强制小刚按照原来的合同发货,而且如果小刚还不配合的话,就要对他进行处罚,比如说限制他在平台上的交易权限之类的。

最后呢,小刚没办法,只能按照原来的合同把相机发给了小明。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电子合同也是很有法律效力的,可不能随便违反哦。

电子合同签订法律案例(3篇)

电子合同签订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于2020年6月1日签订了一份电子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一批货物,总价款为人民币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50万元预付款。

然而,乙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供货义务。

甲公司多次催促乙公司履行合同,但乙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

甲公司遂将乙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并返还已支付的预付款。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2. 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3. 违约责任的承担三、法院审理1. 电子合同的效力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电子合同符合合同生效的一般条件,包括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本案中,甲、乙双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签订电子合同时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法院认定该电子合同合法有效。

2. 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案中,乙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供货义务,已构成违约。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符合法律规定。

3. 违约责任的承担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判决乙公司返还甲公司已支付的预付款50万元,并支付违约金。

同时,法院还判决乙公司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电子合同签订的法律问题,以下是本案的一些分析:1. 电子合同的效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合同在商业活动中日益普及。

本案中,法院认定电子合同合法有效,体现了对电子合同的认可和保护。

在签订电子合同时,当事人应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完整,并符合法律规定。

2. 违约责任的承担本案中,乙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供货义务,已构成违约。

法院判决乙公司返还甲公司已支付的预付款,并支付违约金,体现了对违约行为的严厉打击。

当事人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电子合同安全法律案例(3篇)

电子合同安全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合同作为一种新型的合同形式,逐渐被企业和个人所接受。

然而,电子合同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以“某网络科技公司诉张某电子合同纠纷案”为例,分析电子合同安全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原告某网络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与被告张某(以下简称“张某”)于2019年10月1日签订了一份电子合同,约定张某在某科技公司担任技术支持岗位,合同期限为一年。

合同签订后,张某按照约定履行了部分工作职责。

然而,在2020年4月,张某突然离职,并未按照合同约定提前一个月通知科技公司。

为此,科技公司要求张某支付违约金。

张某认为,其并未收到科技公司发送的电子合同,且合同中的签名并非其本人签名,因此拒绝支付违约金。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 张某是否收到科技公司发送的电子合同?2. 电子合同中的签名是否为张某本人签名?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电子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同意或者否定其中内容的数据。

本案中,科技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张某发送了电子合同,并提供了邮件发送记录和接收证明,证明张某已收到电子合同。

至于电子合同中的签名,科技公司提供了电子签名生成软件的截图,证明电子签名系张某本人使用该软件生成。

综上,法院认为,张某与科技公司签订的电子合同合法有效,张某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张某未履行合同义务,应向科技公司支付违约金。

据此,法院判决张某支付科技公司违约金人民币10,000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电子合同安全法律案例,涉及以下法律问题:1. 电子合同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电子合同法律小案例(3篇)

电子合同法律小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电子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货物,总价款为人民币100万元。

合同约定,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30日内支付货款。

然而,在货物交付后,乙公司并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

甲公司多次催讨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及逾期付款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电子合同的效力及乙公司是否应承担逾期付款违约责任。

三、法院判决1. 电子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和《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电子合同是指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

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其成立、生效、变更、解除等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电子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双方均具有签订合同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因此,该电子合同合法有效。

2. 乙公司是否应承担逾期付款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构成违约。

甲公司作为守约方,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逾期付款违约责任。

具体到违约责任的范围和数额,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如下:1. 乙公司应向甲公司支付货款人民币100万元。

2. 乙公司应向甲公司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人民币1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电子合同的效力及违约责任问题,具有以下法律意义:1.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得到了确认。

本案判决明确表示,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这有助于促进电子合同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交易效率。

2. 违约责任得到了明确。

本案判决明确了违约责任的范围和数额,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同时,也提醒了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了解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

3. 本案强调了诚信原则。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本着诚信原则,严格履行合同义务。

电子合同法真实案例

电子合同法真实案例

电子合同法真实案例
有个叫小李的自由插画师,他在网上接活儿。

有一天,他在一个挺有名的自由职业者平台上看到一个大公司发布的项目,要给他们新出的系列产品画插画,项目描述那叫一个诱人,报酬也很丰厚。

小李就心动了,按照平台的流程,他在平台上点击了接受这个项目的电子合同。

这个电子合同里大概就写了插画的风格要求、交付时间、报酬金额这些重要的事儿。

小李就吭哧吭哧地开始画了,他花了好多时间精力,按照要求完成了插画,然后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把作品上传到了平台指定的地方。

可是呢,这大公司那边却出幺蛾子了。

他们说小李画的插画虽然风格大致符合,但是有些细节他们不满意,想让小李修改,而且还不想加钱。

小李就不乐意了,他拿出电子合同说:“合同里可没说有这种无限制修改还不加钱的条款啊。


但是大公司那边就耍赖皮,说这是行业惯例,他们觉得不行就是不行。

小李气他就研究了下电子合同里关于争议解决的条款。

上面写着如果有争议,可以先由平台进行调解。

于是小李就向平台投诉了。

平台的客服介入之后,仔细查看了电子合同的条款,发现确实没有大公司所说的那种模糊的修改条款。

最后平台判定大公司得按照合同支付报酬给小李。

如果大公司还是不支付的话,平台还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降低他们在平台的信誉等级之类的。

这个案例就说明啊,电子合同虽然是在网上签的,但是它和纸质合同一样有法律效力。

签的时候可得看仔细了,遇到事儿的时候,也别怕,按照合同条款来维权就对了。

案例——电子合同

案例——电子合同
• 可是对方称“这是一场误会”,因为交易过程中出现了“技术性错 误”,永达公司不可能以此价格成交。主要原因是没有设置竞拍底价。 公司拒不履行合同
• 于是,韩先生也曾将该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竞拍合约有效, 一审判决韩先生胜诉。
• 随后永达公司提出反诉,最后一庭下调解终结
• 颜先生和韩先生经历事件的共同点是:都 通过网络购物、网上下订单、网上收到确 认订单,网上完成整个交易流程。
• 因为整个交易过程在网上进行,所以没有 留下纸面的凭据可供参考,有的单据也都 是电子方式存在,包括整个交易过程中的 “电子合同”。
案例分析
• 网上竞拍是否适用《拍卖法》 • 本案中的电子合同是否有效 • 本案中的合同是否是显失公平而可撤销的
合同 • 本案中是否被告对所签的合同存在重大误
解 • 电子商务呼唤新的法律出台
案例分析
电子合同
案例背景
一、1800元买来一辆苏州金龙客车
• 2004年6月,颜先生在易趣网上看到有网友在易趣网客车 栏内,以一口价1800元出售苏州金龙33座旅游客车。他 随即用自己网名登陆了易趣,并花了1800元就“一口价” 买下了这辆车,随后就收到了易趣网发出的商品成交确认 函,证实交易成功。
• 但此后卖家反悔了,称当时价格输入有误才造成颜先生 “误拍”,1800元的价格根本不符合常理。
• 无奈,颜先生到当地法院起诉,结果颜先生的诉交易违约诉讼

• 早在2002年5月,上海韩先生在五一休假期间上网闲玩,在易趣网上 看到一条拍卖信息:永达公司正在拍卖一辆二手帕萨特轿车。他翻到 该页网址看到,轿车起拍价是“10元”,当时距离竞买截止日期还有 几小时,当前竞拍最高价111元,韩先生出价116元,出人意料的是, 几小时后就收到了从易趣网站发出的电子邮件确认函,确认他以116 元“买下”了这辆帕萨特轿车,并告知他与永达公司联系购车事宜。

电子合同法律纠纷案例(3篇)

电子合同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甲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向消费者提供各类商品。

被告乙公司是一家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负责为甲公司提供货物运输服务。

双方于2021年6月1日通过电子邮件形式签订了一份《物流服务合同》,约定乙公司为甲公司提供货物运输服务,服务期限为一年。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

2021年9月,甲公司发现部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延误,导致其无法按时向消费者发货。

甲公司经核实,发现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甲公司多次与乙公司协商,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但乙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赔偿。

2021年11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承担运输费用及赔偿因延误造成的损失。

二、争议焦点1. 电子合同的效力;2. 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3. 违约责任的承担。

三、法院判决1. 电子合同的效力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电子合同是指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

本案中,甲乙双方通过电子邮件形式签订的《物流服务合同》符合电子合同的定义,且双方均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该合同合法有效。

2. 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法院认为,根据《物流服务合同》的约定,乙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路线、方式运输货物,并保证货物安全。

然而,乙公司在运输过程中未能按时送达货物,导致甲公司无法按时发货,已构成违约。

3. 违约责任的承担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违约,给甲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

根据合同约定,乙公司应支付违约金。

同时,乙公司还应承担因延误造成的运输费用及赔偿损失。

综上,法院判决乙公司支付甲公司违约金、承担运输费用及赔偿损失。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电子合同法律纠纷案例,涉及电子合同的效力、违约责任等方面。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电子合同的效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合同已成为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形式。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案例(3篇)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案例(3篇)

第1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合同作为一种新型的合同形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电子合同纠纷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案例背景2018年5月,张某通过某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

在购买过程中,张某未仔细阅读平台上的电子合同条款,仅关注了价格、型号等基本信息。

购买后,张某发现手机存在质量问题,遂与卖家协商退货。

然而,卖家以电子合同中约定“商品一经发出,不予退货”为由拒绝退货。

张某遂将卖家诉至法院,要求解除电子合同并退货。

法院审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首先对电子合同的合法性进行了审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由此可见,电子合同作为一种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接下来,法院对电子合同条款的效力进行了审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在本案中,电子合同中关于“商品一经发出,不予退货”的条款,明显免除卖家责任、加重张某责任、排除张某主要权利,因此该条款无效。

最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判决解除张某与卖家之间的电子合同,并支持张某退货的诉讼请求。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以下是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及分析:1. 电子合同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电子合同作为一种合同形式,具有合法性。

本案中,张某与卖家之间的电子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2. 电子合同条款的效力:电子合同中的条款应当遵循公平、公正、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17章 电子合同案例概要

第17章 电子合同案例概要

【案例简介】




2.韩先生通过网上竞拍以116元拍得二手帕萨特轿车案 上海永达二手机动车经营有限公司是沪上最大的永达汽车经销公司的子公司。 2002年“五一”节期间,该公司尝试推出网上轿车竞卖。据了解,这是上海的 汽车销售公司第一次在网上拍卖二手车辆,永达公司共上网了5辆轿车,而其中 一辆是带牌的德国全进口二手“帕萨特”。同年5月6日下午,正在家中休“五 一”长假的上海网民韩先生,从易趣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拍卖信息:永达公司 正在拍卖一辆二手帕萨特轿车。他翻到该页网址发现,该轿车的起拍价标明是 “10元”。当时离竞买截止日期还有几小时,网上已有人在竞买该辆轿车,竞 拍的最高价是“111元”。由于该辆车没有设置竞拍的底价,韩先生便报出了 116元的价格。出人意料的是,几小时后,韩先生竟然收到了从易趣网站发出的 电子邮件确认函,确认他以116元“买下”了这辆帕萨特,并告知他与永达公司 联系购车事宜。 韩先生兴奋不已。长假结束后,他立即与永达公司的一位交易员取得了联系, 那知对方听后却表示“这是一场误会”———因为交易过程中出现了“技术性 错误”,永达公司不可能以此价格交车。韩先生闻后颇为不快,他坚持认为双 方拍卖成交已成事实,永达公司不履行合同就是违约。 接到诉状后,永达公司对此也提出反诉,称116元出售二手帕萨特“不是他们真 实意思的表示”。公司在网上的报价起始价是10万元,客户委托的价格是12.8 万元,公司自定的一口价是16.4万元,因此认为这份电子合同是不公平的。它 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请求法院撤销该合同。旁征博引双方据“理”力争 由此引发了被称为国内网上竞拍第一案的网上交易违约诉讼案。该案最终以庭 下调解终结。

【案例分析】




2.本案中的电子合同是否有效? 本案涉及的汽车买卖合同是在网络中形成的,通过数据电文来反映,因此它是 电子合同,相关法律行为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的。因此,形成本案的证 据也就存在于网络系统之中。具体来说,由于易趣网是本次交易平台的提供方, 当事人双方的行为也就由易趣网的交易系统自动记载并保存于数据库之中。如 此形成的证据一般称为电子证据。电子证据虽然具有易改动的缺点,但同时具 备客观性、真实性的特点,在排除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电子证据是对 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本案中被告在不能证明这些电子证据被改动过的情况下, 对电子证据的形成的原因持有异议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本案中易趣网络的商品竞拍系统是一个电子自动交易系统。被告是该系统的使 用人,系统也正是根据被告的指令对消费者的出价进行判断,判断其出价是否 有效;当有新的出价超过前一个出价。并保持到有效期结束时,该出价就是有 效的最高出价,该出价人就是有效的买家。在交易之前,无论是韩先生与永达 公司都对该系统的流程认可。因此,根据这样的买卖规则,系统的选择执行是 反映了被告的意志,因此,原告就是被告选择并确定的最终买家。 网上拍卖者比比皆是,但凡不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结束契约自由。本 件中,无底价拍卖,即便是网络操作错误,亦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总不能没 有到心理价位就说是失误、是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吧?那么网上众多一元起拍 得商品,只要价格不够高就说是显失公平,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合法的。无底价 拍卖弄的风险只能由自己承担。 所以本案中的以116元的低价成交的电子合同 成立。

关于电子合同的法律案例

关于电子合同的法律案例

关于电子合同的法律案例话说有个小年轻,叫小李,他是个游戏迷。

有一天啊,他在一个游戏平台上看到一个超酷的限量版游戏皮肤在搞促销活动。

这个活动的规则是要签订一份电子合同,合同上说只要付一定的钱,就能获得这个皮肤,而且还保证这个皮肤是独一无二的,不会再以其他方式大规模发售。

小李那叫一个心动啊,眼睛都没眨就签了这份电子合同。

他按照合同要求付了钱,美滋滋地等着皮肤到手。

可谁知道呢,过了几天,他发现游戏里到处都是这个所谓的“限量版”皮肤,好多玩家都有了,而且他们获得的方式超级便宜,有的甚至是免费通过一些小任务得到的。

小李这下可就火大了,他觉得自己被骗了。

于是他就去找游戏平台理论,说:“你们这不是坑人嘛,咱们可是签了电子合同的,你们得按合同办事啊。

”游戏平台那边呢,一开始还支支吾吾的,说什么这是新的推广策略之类的。

小李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直接找了律师。

律师就跟他分析了这个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律师说:“你看啊,这个电子合同虽然是在网上签的,但是它也是具有和纸质合同一样的效力的。

只要这个合同内容是明确的,双方都同意了,那就是有效的。

现在平台明显违反了合同里关于限量版皮肤独一无二的这个条款。

”然后律师就代表小李把游戏平台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呢,游戏平台还想狡辩,说那个电子合同的条款玩家可能没仔细看,不算数。

但是法官可不这么认为。

法官说:“电子合同在签订的时候,平台有义务确保玩家清楚合同条款内容,而且小李已经按照合同付款了,平台就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最后啊,法院判决游戏平台要给小李退款,并且要按照合同规定的赔偿条款,赔偿小李一笔钱,因为他们违反了电子合同的约定。

这个事儿啊,就告诉我们,电子合同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得认真对待。

一旦签了,就得按照合同办事儿,不然就得承担法律后果。

电子合同的法律案例(3篇)

电子合同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合同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然而,电子合同作为一种新型的合同形式,在法律适用、证据认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文以“某网络科技公司诉王某合同纠纷案”为例,对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进行解析。

二、案情简介2019年5月,某网络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与王某签订了一份电子合同,约定王某向科技公司提供某款软件的使用权,使用期限为一年,使用费用为人民币5万元。

合同签订后,王某按照约定支付了费用。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王某发现该软件存在严重缺陷,无法满足其业务需求。

王某遂与科技公司协商解决,但双方未达成一致。

王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科技公司返还5万元费用,并承担违约责任。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2. 电子合同的证据认定问题;3. 违约责任的承担问题。

四、法院判决1. 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同时,《电子签名法》第五条也明确规定:“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依法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书等电子文件。

”因此,本案中的电子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2. 电子合同的证据认定问题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在本案中,科技公司提供了电子合同作为证据,王某未能提供相反证据,因此法院采信了科技公司的主张。

3. 违约责任的承担问题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科技公司提供的软件存在严重缺陷,无法满足王某的业务需求,构成违约。

我国法律第十七条的案例(3篇)

我国法律第十七条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甲公司租赁乙公司位于某市的办公用房,租赁期限为三年,租金为每年100万元。

合同中明确约定,租赁期满后,乙公司有权收回房屋。

然而,在租赁期满后,甲公司拒绝搬离,并声称自己享有优先续租权。

乙公司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搬离房屋。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甲公司是否享有优先续租权,即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三、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

当事人一方要求续订租赁合同的,对方同意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对方不同意的,租赁合同终止。

租赁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一方要求优先购买房屋的,应当给予优先购买权。

”四、案例分析1. 甲乙双方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中,并未约定租赁期满后甲公司享有优先续租权。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租赁期满后,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

甲公司未提前通知乙公司,因此不享有优先续租权。

3. 甲公司声称自己享有优先续租权,但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乙公司同意其续租。

根据法律规定,甲公司不享有优先续租权。

五、法院判决法院审理认为,甲乙双方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中未约定租赁期满后甲公司享有优先续租权,且甲公司未提前通知乙公司续租,也未提供证据证明乙公司同意其续租。

因此,甲公司不享有优先续租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法院判决甲公司搬离房屋。

六、案例启示本案中,甲公司因未提前通知乙公司续租,且未提供证据证明乙公司同意其续租,导致其不享有优先续租权。

这给我们的启示如下:1. 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当事人应明确约定租赁期满后的续租事宜,包括续租条件、通知期限等,以避免产生纠纷。

2. 租赁期满后,当事人如需续租,应提前通知对方,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手续。

3. 当事人如要求优先购买房屋,应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同意其购买,否则不享有优先购买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简介】


在上海某通讯公司工作的董先生,与该公司签订合同,从 2004年10月15日到2005年10月21日,担任公司中国区销售 经理。2005年10月21日,公司书面承诺在10月底前发放董 先生2005年第三季度奖金。岂料,在10月28日,公司向公 安机关报案,称董先生侵占了公司钱款。同年12月上旬,董 先生申请劳动仲裁获支持,由公司支付工资、提成奖金2.1 万余元。 对仲裁不服的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判决不予支付,仅表示 可付工资差额1000元及提成奖金61.93美元。还认为公司给 予董先生的“承诺书”上写明,销售额为公司的销售总额, 由于董先生属公司华东、华南地区销售经理,2005年第三季 度董先生的销售额为6193.14美元,提成1%的奖金只有 61.93美元。
【案例简介】



1.颜先生以人民币1800元网上竞买苏州金龙33座旅游客车 案 2004年6月,颜先生看到有网友在易趣网客车栏内,以一口 价人民币1800元出售苏州金龙33座旅游客车一辆,随即用 自己的网名登录了易趣网,将这辆车买下。随后,他就收到 了易趣网发出的商品成交确认函,证实交易成功。 此后,他要求卖家履行合同,却遭到拒绝。卖家表示,当时 输入价格有误才造成颜先生“误拍”。更何况以1800元出 售一辆价值数万元的旅游客车,不符合常理。而且颜先生出 价太低,交易即使成功,也“显失公平”。无奈之下,颜先 生只得向浦东新区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按约履行合同。最后, 该案以调解方式结案。
【法院审理】Fra bibliotek经法院查明,书面承诺的内容为“本公司保证将在10月底前,根据今年 7、8、9月份的上海公司的销售总额90201.25美元,经美国公司核对确 认后,按照预先商量的比例发给董先生”。法院认为,公司向董先生出 具“承诺书”是公司真实意思的表示,公司应当按照承诺内容履行。尽 管公司表示董先生提成奖金应按华东、华南地区的销售额计发,却没有 提供相关证据,法院不予采信。 但法院也认为,尽管现在不少企业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涉及公司对员工 劳动报酬方面的承诺还是以书面为好。董先生表示提成奖金为2.8%,不 是公司所讲的1%,还提供收到的“电子邮件”佐证。可是董先生提供 的电子邮件为打印件,没有其他证据来证实该打印“电子邮件”的真实 性,因此不具有证据效力。于是,法院按照公司提供的“付款凭单”上 2005年第二季度向董先生发放奖金的比例,判决公司支付董先生提成奖 金人民币7279.24元、工资余额人民币1000元。至于公司称董先生侵占 钱款一事,法院认为与本案无关。

【案例分析】

4.本案中是否被告对所签订的合同存在重大误解?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重大误解指的是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 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 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 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该案中被告对自己销售车辆的事实没 有误解,因此不能把操作错误当作重大误解要求撤销合同。 即使存在操作错误,被告也是有充分的时间撤销或改正这一 错误的:虽然被告在“一口价”栏目里设了16.4万元,但这 完全不妨碍车辆从10元起拍。所以12.8万元的委托价与设置 10元的起拍价之间没有实质关系,更何况它只是内部委托关 系,完全不能对抗原告;即使在被告付费店铺的首页上有促 销信息,这表明被告销售标的的目的是为了促销,所以,以 10元的价格作为起始价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况且被告的公告 页面不是原告购买该车辆的必经页面,因此,被告的公告对 于原告而言不能成为双方的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形式要 件,不能成为合同条款。所以本案也不存在重大误解。
【案例分析】
3.本案中的合同是否是显失公平而可撤销的合同 呢? 有关法律规定,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可 以请求撤销合同。对于什么是“显失公平”,《民 法》通则适用意见72条明确规定:一方当事人利用 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 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 失公平。本案的原告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谈不上 利用优势的问题,也不存在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被 告作为一个专业的汽车销售商,在易趣网上设有专 卖店,并有专人负责网络销售,被告一共在易趣网 上销售过48件商品,不能说是没有经验。所以本案 中不存在合同订立时的显失公平问题。
【案例分析】


1. 网上竞拍是否适用《拍卖法》?以上交易行为是 否有效?
按《拍卖法》规定,拍卖公司要有一定的注册资金,要申请 拍卖资质,要有专业拍卖师,要有拍品鉴定、公告、展示等 程序,还要承担相关责任。但这些“拍卖要素”,在竞买网 站几乎很少具备。易趣网上竞买不是“拍卖”,易趣只是处 于第三方的服务平台。如果把我们界定为拍卖,用《拍卖法》 管理。 本案的特点是采用了拍卖的方式。但又不是我国《拍卖法》 意义上的拍卖,因为拍卖有它的具体构成条件。拍卖的核心 特点是竞价,网络竞拍借鉴了这种竞价的方法。这种交易模 式是合法的,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因为,交易方法和模式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变化的,只要这种交易的原理不违 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交易程序公平,法律是允许当事 人自由创造的,实际上,这种交易模式正是对电子商务环境 的探索。
第17章 电子合同案例
网络买车频遭悔约,购物流程未完合同 不成立 18.2 19.2 电子邮件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9.1
19.1 网络买车频遭悔约,购物流程未完合 同不成立

【案例背景】


2004年6月颜先生在网上也仅花了1800元,就“一口价”竞 拍得到一辆苏州金龙33座旅游客车,但此后,他们二人的遭 遇几乎如出一辙:卖家反悔了。两人不约而同地分别向当地 法院起诉,结果是颜先生的诉讼则以调解结案。早在2002年 5月上海韩斌先生通过网上竞拍二手帕萨特轿车,在报出116 元的低价后,竟然收到了易趣网站的确认函。可拍卖的委托 人、上海永达二手机动车经营有限公司却不承认这笔交易。 为了让该公司履行这一合同,韩斌也曾将该公司告上法庭。 颜先生与韩先生经历事件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通过网络进行 购物,在网上下订单,在网上收的订单确认,在网上完成了 整个交易流程。因为整个交易过程在网上进行,所以没有纸 面的凭据可供参考,也有的单据都以电子方式存在,包括在 两个交易过程中的“电子合同”。他们三个人均对卖家对已 经既成事实的交易进行反悔表示不满。
【案例简介】




2.韩先生通过网上竞拍以116元拍得二手帕萨特轿车案 上海永达二手机动车经营有限公司是沪上最大的永达汽车经销公司的子公司。 2002年“五一”节期间,该公司尝试推出网上轿车竞卖。据了解,这是上海的 汽车销售公司第一次在网上拍卖二手车辆,永达公司共上网了5辆轿车,而其中 一辆是带牌的德国全进口二手“帕萨特”。同年5月6日下午,正在家中休“五 一”长假的上海网民韩先生,从易趣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拍卖信息:永达公司 正在拍卖一辆二手帕萨特轿车。他翻到该页网址发现,该轿车的起拍价标明是 “10元”。当时离竞买截止日期还有几小时,网上已有人在竞买该辆轿车,竞 拍的最高价是“111元”。由于该辆车没有设置竞拍的底价,韩先生便报出了 116元的价格。出人意料的是,几小时后,韩先生竟然收到了从易趣网站发出的 电子邮件确认函,确认他以116元“买下”了这辆帕萨特,并告知他与永达公司 联系购车事宜。 韩先生兴奋不已。长假结束后,他立即与永达公司的一位交易员取得了联系, 那知对方听后却表示“这是一场误会”———因为交易过程中出现了“技术性 错误”,永达公司不可能以此价格交车。韩先生闻后颇为不快,他坚持认为双 方拍卖成交已成事实,永达公司不履行合同就是违约。 接到诉状后,永达公司对此也提出反诉,称116元出售二手帕萨特“不是他们真 实意思的表示”。公司在网上的报价起始价是10万元,客户委托的价格是12.8 万元,公司自定的一口价是16.4万元,因此认为这份电子合同是不公平的。它 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请求法院撤销该合同。旁征博引双方据“理”力争 由此引发了被称为国内网上竞拍第一案的网上交易违约诉讼案。该案最终以庭 下调解终结。
【案例分析】


5.电子商务呼唤亲的法律出台 在法庭上,双方都据理力争,该案最终以庭下调解终结,永达公司给付 韩先生一定的赔偿。虽然这个案子以调结终结,但是我们不能不对它给 现行法律带来的空白区进行深刻地思考。我国目前对包括网上拍卖在内 的各类电子商务还没有直接的法律条文,对于“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要约与承诺的撤回与撤销”、“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等等,都还在 进一步探讨过程中,这将使网上竞拍官司的断案颇有难度。因此,尽快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成为迫不及待的问题。 网上竞买是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的新形式,正如任何一种新的交易形式都 有个成熟的过程,应该给它足够的发展空间,但绝不是放任自流,行业 协会要负起自我规范的责任,通过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完善。 行业自身成熟的同时,也为将来有针对性地立法积累经验。 目前网络拍卖需要抓紧解决的问题有:确认网络公司从事拍卖业务 的法律资格和地位,确认网络拍卖的拍卖方式及程序,明确网络拍卖当 事人的行为规范,明确出卖人、竞买人和拍卖人(网络公司)的权利、 义务和法律责任等。 如果有一天电子商务领域的各种法律都完善了,在各种环境、条件 都合法的情况下,以1元的价格在网上拍得一架飞机也不无可能,而且 是合法的。
19.2 电子邮件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案例背景】 在国内贸易乃至国际贸易中,电子邮件正成为企业间的重要交流工具, 一些协议、订单甚至采购行为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确认并完成。也就是 说,此种情况下的电子邮件内容便成了电子协议或者电子合同。虽然我 国的合同法中承认电子合同以及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办,但是,E-mail能 否作为有效证据,目前在中国的法律上还没有定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 还是通过具体的案情来判定。这是因为E-mail的内容是以电子数据的形 式储存在电脑中,修改数据非常容易,要删除数据也很难找回、且修改 后的数据不留痕迹,就是说它不具有稳定性,而证据是要有稳定性和确 定性的。 目前,许多公司都把与员工的沟通事项、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之间一 此往来信息等通过E-mail这一形式来传送,达到告知对方的目的。关于 这方面的纠纷也频频发生,而在不同的纠纷中,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却 有所不同。通过本案的学习我们可以对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有一个准确 的认识,了解什么样的电子邮件内容具有法律效力,什么样的电子邮件 内容无法律效力,在以后利用E-mail进行沟通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