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封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__
课程论文题目:高中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教学设计
姓名:姜美玲
学号: 2015350058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生物)
任课教师:楼柏丹
2017年 12月 20日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评教,落实“三讲三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上能做好“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2、设计特色
我校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建立了“3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确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施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展示、点评→合作探究(包括教师精讲点拨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检测与评价;为了一个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本节课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合作探究,增强参与性,培养合作精神,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展示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图表、动画、游戏等形式,充分理解酶作用的机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在学习了有关细胞学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酶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条件,为后面学习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作了铺垫。

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本节内容在高中课标中要求: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但对学生潜在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

学生对本节提出的有关实验的知识: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的理解和实验能力的提高,对学习整个高中生物学实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利用课本资源,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训练非常必要。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中的双氧水的分解反应和有关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可以用来进行有关实验和生物催化剂酶的教学,将化学知识与生物学教学进行渗透。

学生掌握的数学上函
数的知识可以用来进行变量的有关教学,将数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进行渗透。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用双氧水消毒等事实,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校在新课改中还推行小组互助学习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心理特点,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一名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小老师”作用,达到合作提高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愿意参加小组学习活动,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够积极地动手、动脑参与实际操作;并且乐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与大家分享,体会学习的快乐。

这就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3、教学条件分析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深化和扩展知识,呈现实验过程、表格、数据、问题等,帮助学生理解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组、实验组,从而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资料和插图以及多媒体课件呈现图表,动画让学生理解酶作用的机理,突破难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三、确定学习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概述细胞代谢、活化能、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概念。

2、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与展示,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学会如何控制自变量,观察和分析因变量以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3、通过图表比较、动画演示、动手游戏,以及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学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2、通过图表、动画、游戏等形式,并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1、“3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确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施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展示、点评→合作探究(包括教师精讲点拨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检测与评价;为了一个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法:学案式导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直观教学法(FLASH动画),游戏法等
3、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动手游戏
五、课前准备
1、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

2、课前发给学生导学案,布置学生通读教材P78-80,勾出重点、难点、疑点,完成知识梳理,并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写在导学案上相应的表格中。

3、教师课前检查批改导学案(见附件),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修改课件。

七、板书设计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
2、实验:
(1)实验设计方法:
(2)对照实验设计原则:
3、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的作用机理: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
(3)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八、作业设计
1.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B.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
C.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 D.自变量要始终保持相同
2.关于活化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反应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B.加热、加压通常能使反应物分子获得足够的活化能
C.无机催化剂使反应物分子获得的活化能的总量更多而加快反应速率
D.酶能降低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的活化能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

A.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B. 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D.能降低反应活化能
4.一种化学反应P+Q=R,图中所示的实线表示在没有酶
的时候此反应的进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
底物混合物中,图中能表示加入酶以后此反应进程的曲线是()。

A.a B.b C.c D.d
5.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下图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O2溶液,1~4号试管控制温度与加入不同的物质,请回答下面问题。

(1)1号和2号试管均能放出比3号试管更多的气泡,这
说明了什么?
(2)2号放出的气泡比1号又多又快,说明了什么?这组
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
(3)若2、3、4号试管是为了验证酶的某一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则号试管设置得不科学,改进的方法是,改进的这一条件在该组实验中属于变量,在对照实验中对这种变量的控制要求是。

(4)若要证明酶的活性是否受pH的影响,而再增设5号试管,请补充:
①5号试管应加入;
②5号试管的温度应控制在℃;
③你设置的5号试管与号试管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分别试探这两只试管口,根据出现的现象将得出相应的结论。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合作探究,增强参与性,培养合作精神,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展示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图表、动画、游戏等形式,充分理解酶作用的机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附件: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概述细胞代谢、活化能、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概念。

2.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3.探究“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学会如何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以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学习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
一、通读教材P78-80,勾出重点、难点、疑点,完成以下知识梳理: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场所:_________________ 内
1、细胞代谢:实质: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总称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
2、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原理:H2O2在高温、Fe3+、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都可分解成水和氧气;
每滴研磨液和FeCl3溶液中:H2O2酶分子数:Fe3+数=1:25万
(3)实验中的相关变量: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
自变量:该实验要研究的变量,即的变量。

因变量:随着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
(4)对照实验:对照组:
实验组:
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即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以本实验为例分析:________试管为对照组;________试管为实验组。

3、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三、自学检测:《名师伴我学学案》P71:5题
〖课堂探究〗
探究1:1、分组实验并记录现象,
2、讨论:酶和无机的催化剂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
(1)、2号管现象与1号管不同,说明了什么?在细胞里能通过加热提高反应速度吗?
(2)、3号和4号管并未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什么?
(3)、4号比3号气泡更多,说明什么?体现了酶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你对于酶的作用形成了哪些认识?并了结论写下来。

本实验的结论是:
3、分析实验中的相关变量,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总结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自变量:
变量因变量:
无关变量:
积极思维:画概念图
. .
小结:1、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是: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探究2: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原理:
根据下表数据(是在20℃时测得的H 2O 2分解的活化能),讨论:上面实验中的各条件使反应加快的本质是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加热: Fe3+: 酶: 结论:
3、意义:
【回顾反思】:
【巩固练习】:《名师伴我学学案》P70:2—4、6——8题
条 件 活化能/kJ·mol - 没有催化剂催化 75 用胶态铂催化 54 用过氧化氢酶催化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