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传播学重点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播学高频考点分析

1.关注沉默的螺旋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

沉默的螺旋在考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名词解释——沉默的螺旋;

简答题——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概念和观念,如何理解沉默的螺旋理论等;

论述题——在新媒介环境下的适应性,沉默的双螺旋。

2.关注议程设置理论的周边

议程设置理论在考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名词解释——议程设置、属性议程设置等;

简答题——议程设置的作用机制问题,重点在于考察对议程设置理论内涵的全面把握;

论述题——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关系,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和受到的冲击等。

3.与符号相关的外延内涵都容易考到

符号在考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名词解释——符号、非语言符号、符号互动论等;

简答题——符号与采访实践、商标等相结合;

论述题——详细考察符号的内涵外延、考察符号的表征性问题,考察较深入,四川大学的小伙伴要特别重视这部分。

4.三波麦克卢汉研究热的到来,关于麦克卢汉的一些理论是考试热点

麦克卢汉在考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名词解释——麦克卢汉;

简答题——考察麦克卢汉的技术观,关于麦克卢汉思想的主要内容等;

论述题——结合新媒介环境考察麦克卢汉的思想、与媒介环境学派圈子的其他任务思想结合考察。

5.受众是个简单的概念,但其与传播学的各领域都有勾连

受众在考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名词解释——受众、受众的定位、受众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相联系考察;

简答题——结合受众即市场观点谈自媒体乱像、考察对受众的进一步理解、考察受众的权利;论述题——结合品牌营销考察受众、考察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观等。

二、热点考察

1.名词解释:

1)媒介进化论

媒介进化论由北美媒介环境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保罗•莱文森提出,他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在整体媒介史观的引导下,莱文森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三个核心的媒介进化观点: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和“补救媒介”理论、媒介演进三阶段(玩具—镜子—艺术),这三个理论也成为其媒介进化理论的奠基石。在其理论中强调人和人的理性对媒介发展的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现实人文关怀。同时他认为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环境需要一致,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媒介的演化,所以需要新媒介的“补救”。

2)媒介域

媒介域是雷吉斯·德布雷提出的概念,最早见诸于德布雷的普通媒介学教程,认为媒介域是制度和技术的妥协,是意识观念的酵母,它的现实图景是人与媒介的合一。媒介域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逻各斯域,即在写作或扩散的时候往往受口语文化影响;第二个是印刷域,即印刷技术把理性灌注在整个象征环境中;第三个是视听域,即通过视听载体的非强制z 直播行为的社会化和普遍化。这就是说媒介域的表象是信息技术演变的各种文化效果或社会效果。媒介域不仅仅是研究媒介如何运载信息,而是考证在特定技术背景下被媒介化的文本如何介入社会关系的再生产,成为社会变迁的动力来源。

3)赛博格、

赛博格(Cyborg)被认为是一种人类与技术融合的生化电子人,即半机械生物。该词最早源于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所进行的太空飞行试验,由“cybernetics”(控制论)及“organism”(有机体)两个单词拼凑而成。著名跨学科学者唐娜·哈拉维在1985 年发表的《赛博格宣言》中将其完整定义为无机物机器与生物体的结合产物,例如安装了假牙、假肢、心脏起搏器等机械物的身体,这些身体模糊了人类与动物、有机体与机器、物质与非物质的界限。赛博格的特点是科幻、融合、性别模糊。近几年,在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有学者将赛博格的概念与传播研究相结合,提出了由技术和人融合所塑造的新型传播主体。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传播学研究将融入以技术嵌入身体的赛博人,重新挖掘身体的传播价值。

4)拟像社会

拟像社会由让,鲍德里亚提出。他将图像、声音和广告等媒介文化的符号或标志理解为现实的拟像或表象,其不仅比物质和社会的现实更加真实,而且将取而代之。鲍德里亚为后现代的文化设立了一个坐标系,他考察了“仿真”的历史谱系,提出了“拟像三序列”(The Three Orders of Simulacra)说。拟像的第一个序列时期是仿造(counterfeit),仿造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时期的主导模式,这一序列的类像遵循“自然价值规律”,也就是承袭了亚历士多德以来的“模拟说”,这一时期的仿真追求的是模拟、复制自然和反映自然。拟像的第二个序列是生产(production),生产是工业时代的主导模式,这一阶段拟像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在这一阶段仿真受价值和市场规律支配,目的是市场盈利。拟像的第三个序列是仿真(simulation)这是被代码所主宰的时代主导模式。这一阶段的拟像遵循的则是“结构价值规律”。在鲍德里亚看来,这一阶段拟像创造了“超真实”,传统的表现反映真实的规律被打破,模型构造了真实。5)视觉修辞

巴恩哈特等学者通过对翔实的学术史考察发现,传播学领域的视觉研究主要呈现出三种学术范式:视觉修辞学、视觉语用学和视觉符号学。他们想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勾勒传播学领域的视觉研究图景”。具体来说,视觉修辞思考的问题是图像或设计的劝服功能,从而揭示图像的意识形态内涵。可以将视觉修辞的文本对象概括为三种基本的视觉形式:第一是再现性的视觉对象,主要体现为媒介文本对象,如绘画、广告、电影、游戏、纹身、数据新闻等

主体上诉诸“观看”实践的视觉形态;第二是体验性的视觉对象,主要体现为空间文本对象,如迪士尼空间、美国中央公园、大平原印第安人博物馆等主体上诉诸“体验”实践的视觉形态;第三是过程性的视觉对象,主要体现为图像事件文本,如行为艺术图像事件、庆典仪式图像事件、社会抗争图像事件等主体上诉诸“参与”实践的视觉形态。

6)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最早由格拉泽和施特劳斯提出,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系统的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将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二者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目的在于挑战由韦伯、涂尔干、哈贝马斯等人引领的“宏大理论”,在当时引发了一场质性研究的“革命”。

7)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是加拿大的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机器新娘》是麦克卢汉由文学研究转向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标志,该书采用的方法是文学批评,但批评对象已经是媒介文化;

2 麦克卢汉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他认为:一种新媒介的出现,会为人类创设出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媒介塑造和控制了人类交往和行为的尺度和形式,电子媒介压缩了时空,使得世界逐步变小,最终变成一个村庄;

3“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是麦克卢汉对媒介本质的看法,他认为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这样的延伸是器官,感官或功能的强化和放大;

4 麦克卢汉把媒介区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麦克卢汉推动了媒介环境的早期发展,哺育了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他对感官偏向的研究将传播学与其他学科连接起来,为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打开了窗口,他的技术主义观念引发了实证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诸多学者的兴趣与回应。

2.简答题:

1)人际传播为什么是多媒体传播?

【提示】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无疑是语言。声音语言是人际传播的最基础的媒体。语言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传递讯息内容的本义,它还通过声调、速度、音量、节奏等传递着与说话者相关的背景信息。另一方面,在不能或不方便使用声音语言的场合,书写语言便成为人际传播的最常用的沟通工具。语言是自我表达的基础媒体,但不是唯一媒体。体态、表情、眼神、身体接触以及服装、发型等,都是自我表达的重要媒体。

2)谈谈数字化生存的要点。

【提示】《数字化生存》是尼葛洛·庞帝对数字化世界的描绘,在书中的第三部分,即数字化环境下我们的生存观是题目要谈的重点。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数字化生存还需要更多的贴合现实的理解。当下我们是在智能时代下的数字化生存,智能设备将促进人的“赛博格化”,在此基础上,人也会被“虚拟实体”化,人的行为、活动、身体状态等以多种维度被映射在虚拟世界里。人的某个身体“元件”也可以被数据化方式复制,并与人的实体脱离,甚至与其他对象结合。作为赛博格的人,既被增强,又被约束,也被数字化的方式分解。VR/AR 等技术将改变虚拟空间的呈现方式,曾经以“离身性”为主的虚拟空间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具身性”。3)谈谈新媒体时代的用户特征。

【提示】本题可直接结合彭兰老师的新书内容作答,即节点化的用户、媒介化的用户、赛博格化的用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