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塞尔协议Ⅲ》看商业银行顺周期及与逆周期监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巴塞尔协议Ⅲ》看商业银行顺周期及与

逆周期监管

李果

【摘要】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加剧金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银行的顺周期性也成为了关注重点,2010年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更注重宏观审慎监管。本文主要研究了商业银行顺周期的形成,然后从顺周期形成原因以及巴塞尔协议Ⅲ的新内容出发提出对商业银行逆周期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顺周期;逆周期监管;巴塞尔协议Ⅲ

一、引言

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金融系统均受到了冲击,由此暴露出部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微观审慎金融监管的缺陷。在对危机的反思中,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通过了《巴塞尔协议Ⅲ》,要建立一个全球更稳健的银行与银行体系监管框架以及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及监管的国际框架,加强金融风险抵御能力。银行业监管由注重单个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开始向更注重整个银行业体系稳定的宏观审慎管转变。银行业监管的手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资本充足监管、逆周期监管、流动性风险监管、杠杆比率监管是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基本内容。本文主要基于这一认识,总结了商业银行的顺周期形成机制,以及对逆周期宏观审慎银行监管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试图将微观逆周期监管与宏观逆周期监管融合,为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这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和贡献。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为: 第二部分介绍银行的顺周期性和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总结银行顺周期的形成原因; 第四部分提出对银行逆周期监管的完善;第五部分结语。

二、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和研究意义

(一)什么是银行的顺周期性

根据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是指一种相互加强的正向反馈机理在这种机理作用下金融系统可以放大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同时反过来可能导致或加速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状况。银行作为最主要的金融中介,也具备显著的顺周期性,关于银行的顺周期问题国内外均有实证研究。

银行的顺周期性通常表现为信贷的顺周期性,即经济繁荣时信贷规模增加,经济衰退时信贷规模紧缩。

(二)研究意义

在经济繁荣时,银行贷款增多,虽然能增加利润,但是风险也在积累,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损失也会很惨重;在经济萧条时,银行减少信贷,加剧经济的衰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研究商业银行的顺周期现象和逆周期监管,能提高银行经营者对于顺周期的认识,建立一个更稳健的经营模式,降低风险,提高银行的安全性。同时也起到对经济的稳定作用:经济繁荣时防止助长泡沫的形成与破灭,防风险于未然;在经济处于低谷的时帮助经济复苏,承担社会责任。

但是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只强调单个银行的安全,并不能维护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因而仅仅依靠微观审慎监管并不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只有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同时克服监管的顺周期性,才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因而如何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意义重大。

三、信贷顺周期的形成原因

(一)内生原因

1.资本顺周期性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活跃,银行外部筹集资本的渠道很多,且筹资成本较低,所以银行能获得较多外部资金进行信贷业务,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在经济紧缩时期,整体经济萎靡,金融市场资金也不充足,进行债券发行、同业拆借、股权融资要支付较高成本,所以银行资金来源缩减,只能缩小信贷规模,这无疑又给经济“雪上加霜”。银行筹集外部资本的顺周期导致了信贷的顺周期。

2.信用风险顺周期性

信用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贷款的违约率。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营业状况好,营业利润增多,资金的回流也快,所以违约率低,因此银行愿意多发放贷款;在经济紧缩时期,企业销售减少,盈利下降,资金紧张,多以违约率高,因此银行就会集体出现“惜贷“现象。信用风险的顺周期导致了银行信贷的顺周期。

3.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上,借贷双方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对方的全部信息,这就产生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通常对未来短期内的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因此会降低贷款标准大量贷款,但其实银行并不能完全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一些有潜在风险的企业就有可能获得贷款,银行在获利的同时也承担了“看不见”的风险;在经济紧缩时,银行对未来经济持一个悲观预期,不愿意贷款给企业,但其实有的企业是真实需要贷款的且有符合贷款标准,又能力偿还的,银行实际上错失了一部分盈利的机会。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信贷的顺周期。

4.“羊群效应”

一些实力强的大银行会进行市场调查,搜集信息,而一些小银行因为不愿承担高调查成本,在决策时就模仿大银行的选择,或者以大银行搜集的信息作为决策参考,因此银行业就出现了“羊群效应”,在经济繁荣时出现群体性多贷,紧缩时群体性出现群体拒贷,造成信贷规模与经济周期的平行,强化了实体经济的波动。

(二)外生原因

1.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影响银行信贷的投放。在经济繁荣时,监管部门要求银行配置的资本较少,因此银行的信贷宽松,规模扩大;在经济紧缩时,监管部门通常要求商业银行持有更多的资本来抵御风险,要求一个更高的资本充足率和监管资本。我们知道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所以银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资本充足率就会减少风险资产总额,即减少信贷的投放,同时持有资本等于监管资本使资本成本最小化。所以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资本监管加强了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

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缺陷

在经济高涨期,贷款违约率和损失率相对较低,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因而银行的预期也较为乐观,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较低,促使银行扩大放贷规模,也推动了宏观经济的进一步的扩张;在经济萧条期,由于贷款违约率和损失率的提高,资产质量的下降,因而银行预期也会较为悲观,因此银行计提大量的贷款损失准备,信贷能力也就随之减弱,使经济更为萧条。显然,商业银行并没有考虑跨周期的贷款损失计提。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是导致其信贷的顺周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具有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其计提的是否充分直接影响银行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周期性波动强化了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特征,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