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及特点

2015年,中国网民已多达6.49亿,大学生是其主要力量,也是网络

舆情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舆情指在一定时期内,大学生通过互联网

对某些社会事件、言论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称。网络的普及

使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网络舆情中来,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他们也更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对各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中,都

能够发现大学生群体的身影,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看法的

平台。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从网上购物、交友、找工作到

思想交流和闲置物品交换,能够说互联网已经深深影响了大学生群体

的日常生活。

要时期,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不实信息的影响,从而不理智的对待

一些问题。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主体现以90后为主,他们拥有良好的知

识素养以及一些90后的特质:总体上个性张扬、善于表现、目标明确、乐于发现接受新事物……。这些特质也体现在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中:

1.自发性与互动性。在某一社会热点事件爆发之后,便会有众多针

对这个事件的看法通过各类平台直接发表,其他人也会纷纷浏览并跟

帖发表自己的看法。

2.相似性。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相似以及所处群体的相似性使大学生

群体对事件的看法趋于相似。

3.广泛性与匿名性。各类事件一经网络发布,立刻就会获得巨大的

点击数量以及转载和匿名跟帖评论,并迅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网络

舆情大规模爆发。

4.情绪化。因为90后大学生群体个性张扬善于表现的特点,在一些

特定的事件爆发之后,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有时会

带有主观情绪甚至冲动情绪,这些言论又会影响其他人,引导他们的

言论向此方向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

上述这些特点使得大学生网络舆情表现出积极舆情与不良舆情两个方向。积极的网络舆情很好理解,指对于已经发生的某个事件,客观理

智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会促动事件的发展或者提供建议观点促

动事件的解决。不良网络舆情,虽同样是发表对于事件的观点看法,

但是往往伴随着虚假信息、一些激烈煽动性言论和攻击他人的辱骂性

词汇。很多时候,网络舆情会同时朝这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在新浪微

博中曾红极一时的“最萌身高差情侣”分手事件。这个事件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对情侣分手,但是由这个事件造成的后续网络舆情的发展

却大大超乎意料。事件的两个主要当事人都是在新浪微博具有很高知

名度的知名用户,都是大学生。事件起源于这对情侣中男生发表的一

条用词欠妥的分手微博,后来这条微博有了数量众多的转发与评论,

评论中有表示遗憾劝阻的,这些言论促动着网络舆情向着正常淡化的

方向发展,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谩骂诋毁的评论,这类评论用词难听,对该男生实行人身攻击,持续很久,并影响到该男生及其周围朋

友的生活。

网络世界中类似的事件有很多,上述事件仅仅其中之一。如果仅仅是

对于某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无可厚非,参与事件的讨论,不但能够拓

展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与他人交换意见还可锻炼大学生的交往水平。但是如果利用社交平台的匿名特点而肆无忌惮的发表诋毁谩骂他人的

言论,就不应该了。这些言论除了有损当事人的形象,还会对看到的

其他人造成影响,对网络舆情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对大学生的健

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其中,敏感煽动性网络舆情易引起大学生群体

躁动。大学生往往对以下几类信息较为敏感,一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

关的校园内的消息;二是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时政问题,还有就

是涉及一些明星绯闻的消息。想想钓鱼岛事件出现后的游行活动,火

遍网络的“周一见”,这些舆情事件中都出现了一些活跃的账号,他

们把对事件的评论引向某个方向。这些账号的评论勾起人们心底的某

种情绪,鼓动目的明显,使得评论中骂声一片,将事件推向异化的高潮。这样的言论所引起的躁动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网络的健

康发展,更甚者会引导大学生做出触犯法律的行为。

三、不良网络舆情的成因

1.网络言论管理存有缺陷,大学生情绪缺乏引导当前我国对网络言论

的管理还较不完善,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和淫秽信息,就会拥有较大

的言论自由。在此环境下,大学生往往会为了吸引别人注意,满足自

我虚荣心,而发表一些不实或者攻击性言论。大学生在不稳定的情绪

之下还容易发表一些攻击、诋毁性的言论,给自己、学校或是社会带

来不良影响,比如会有一些学生在网上发布信息抹黑学校,最后不但

学校名誉受损,自己也会付出相对应的代价。

2.大学生网络素质有待提升,道德规范意识不强因为网络的匿名性,

人们认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是谁,往往随心所欲地发表意见,甚至与道

德标准不符也无所谓。大学生因为价值观并没有完全成形,判别水平

有限,在这种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容易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如发布不

实信息、不雅照片、做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学

生网络教育管理存有缺陷,他们掌握着计算机、网络知识,却没有人

告诉他们在网络世界应该遵守怎样的道德守则。

3.网络监管技术不够成熟近年来,不良的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正

是互联网监管技术的不成熟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试想如果

互联网的监管技术充足发达,网络监管者能够即时察觉,进而通过IP

地址,拦截、封锁这些恶性消息,这类事件发生的几率还会这么大吗?

四、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

面对大学生负面网络舆情,我们要科学理性的面对,要“防患于未然”。在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实行引导时,首先要注意方向性,将躁动

偏激的情绪引导到客观理智上来;其次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和谐的观

点意见,用科学的方法将网络舆情引导到准确的道路上;最后是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