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研究土壤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土壤的成分》,主要介绍土壤的成分及其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和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土壤的观察和研究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如矿物质、有机物、水分和空气。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土壤的成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水分和养分的供给。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研究土壤单元的导入部分,对土壤的存在和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实验和观察的兴趣较高,但对土壤的成分和作用的理解还较为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壤的成分及其重要性,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有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 教师提问:植物在哪里生长?它们的根在哪里?根部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能回忆起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阳光、水、土壤、空气等)教师:非常好!植物的根部在哪里?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来生长呢?第二环节:呈现与探究1. 教师出示一盒土壤样品,并让学生观察和描绘土壤的外观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作用?3. 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土壤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观特征。

教师:请大家看一下这盒土壤样品,仔细观察并用画笔或文字描绘一下它的外观特征。

(学生观察并描绘土壤的外观特征)教师:非常好!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有什么作用?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透明容器和土壤样品进行实验,观察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说课课件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说课课件
学生应理解实验的意义和应用,将实验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环境保护中。
实验中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问 题
学生应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寻找解决办法,提倡环境保 护。
实验中可能涉及到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学生应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并采取防范措施。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探 究土壤的成分》说课课件
这是一个关于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的说课课件,通过实 验来探索土壤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成分与特性,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实验观察 能力。
实验材料
• 土壤样品 • 玻璃容器 • 滤纸 • 取土铲 • 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收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 2. 将土壤样品放入玻璃容器中。 3. 使用滤纸过滤土壤,观察过滤后的物质。 4. 使用显微镜观察土壤样品的微观结构。
实验注意事项
• 实验时注意安全,避免触及有毒物质。 •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操作,防止眼睛受伤。 • 在实验结束后,将容器和工具清洗干净。
实验记录
学生应记录实验材料、步骤、观察结果和自己的思考与发现。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影响 因素
学生应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减小误差。
实验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
学生需要注意实验中的细节和操作步骤,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如何将实验结果与生活联系起 来
学生应思考如何将实验结果与实际生活中的土壤利用和保护问题联系起来, 增强实定义和作用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保护层,对于植物生长、水循环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由哪些成分组成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它们共同决定了土壤的特 性和适用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研究土壤教材分析课件.ppt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研究土壤教材分析课件.ppt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研究土壤教材分析课件1. 概述本文档是针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研究土壤教材分析课件(PPT)的分析报告。

通过分析课件的内容和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课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该课件进行教学。

2. 教学目标本课件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点;•掌握土壤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课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土壤的组成和特点•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土壤可以分成不同的颜色,如红土、黄土等;•土壤有不同的质地,如沙质土、粉质土等。

3.2 土壤与植物生长•土壤中含有植物所需的养分;•土壤可以保持水分,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土壤提供了植物生长的支持。

3.3 动手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进行土壤样本的观察,了解土壤的颜色和质地;•学生将进行土壤样本的筛选,了解不同质地的土壤。

3.4 合作学习•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和展示。

4. 教学方法本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通过PPT的图片和文字解释,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组成和特点;•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土壤样本的观察和筛选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 课件分析本课件的整体结构清晰,内容安排合理。

每个教学环节都有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课件设计了多个实验环节,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此外,课件还设置了合作学习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

然而,课件的文字解释有时过于简单,未能深入讲解某些关键概念和原理。

在实验环节中,课件应提供更加详细的步骤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另外,课件中的图片和动画效果较少,可以适当增加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和记忆效果。

《保护土壤》小学科学教案一等奖

《保护土壤》小学科学教案一等奖

《保护土壤》小学科学教案一等奖1、《保护土壤》小学科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1、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2、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拓展创新: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教学反思:学习本课后,学生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了保护土壤的想法。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保护土壤》小学科学教案一等奖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3、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过程与方法: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全部教案(共5课时)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全部教案(共5课时)

根据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制定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土壤》全部教案(共5份)学校:姓名:日期:4.土壤的成分【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

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并描述,且发现土壤中是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

本节课虽然在一单元中处于起始位置,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

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它们包含的肉眼可见的成分。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物质。

【教学难点】知道有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可以利用间接的办法证明它们的存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土壤。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上册2单元研究土壤土壤的类型(肖雅楠)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上册2单元研究土壤土壤的类型(肖雅楠)

5.土壤的类型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二课。

主要是引领学生观察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第一部分,观察土壤的外观,发现其外形的颗粒状特征以及颜色、颗粒等状况,形成对土壤特征的初步认识。

第二部分,通过乐队资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第三部分,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的土壤,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

运用的方法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颜色的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并能举例说出某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课标解读: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土壤里有许多他们熟悉的小动物。

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

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

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重点与难点: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学习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每组沙土、黏土、壤土各若干,每组白纸3张、放大镜1个、漏杯3个、烧杯3个、搅拌棒1根、纸巾若干、水若干。

【学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阳光正好,我们跟随小象旅游团去植物园吧!(出示仙人球、西瓜、荷花、月季)这些是什么植物?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土壤?2.生:仙人掌干旱的,西瓜比较湿润的,荷花很湿润的,月季不干也不湿。

小学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能⼒⽬标:能⽤各种感官直接感知⾃然事物并⽤语⾔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擅长的⽅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知识⽬标:知道⼟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壤的主要成分。

实验器材: 分组:酒精灯、易拉罐、盛有⼀半⽔的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放⼤镜 1组-4组砂⼟、5组-8组粘⼟、9组-12组⿊⼟、湿抹布、⼩盘 演⽰:滴管、装有⼟壤溶液的锥形瓶、玻璃⽚、试管夹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谈话:【出⽰泥塑图⽚】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些⼿⼯作品,你知道这些作品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回答)其实制作泥塑的⼟叫做粘⼟,你知道粘⼟有什么特点吗? 2.学⽣随问题依次交流: 3.教师⼩结:由于粘所以可塑性强,除此之外粘⼟还具有颗粒细、耐⽕度⾼等特点。

所以⼈们经常利⽤它来制作泥塑。

【教学过程、评价设计】 ⼀、导⼊ 1.谈话:在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些⽼师从不同的环境中取来的⼟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的⼟壤,根据你⽣活中的观察,判断⼀下这些⼟壤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开始吧! 2.学⽣汇报:哪个同学来说说你⾯前的⼟壤是⽼师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 3.教师⼩结:究竟这些⼟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请看⼤屏幕:【出⽰图⽚】1-4组⾯前的⼟是⽼师从学校花坛⾥取来的;5-8组⾯前的⼟是⽼师从学校的种植园取来的;9-12组⾯前的⼟是⽼师从树底下取来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些⼟壤⾥都有什么。

(板书:⼟壤⾥有什么?) ⼆、学习新课 (⼀)⽤眼睛观察⼟壤 1.谈话:你可以通过看⼀看、摸⼀摸、捏⼀捏的⽅法,观察你⾯前的⼟壤⾥有什么?看不清的话,可以⽤⽼师给你准备的放⼤镜来观察,观察过程中要可别忘记填写记录单。

小学三年级科学土壤

小学三年级科学土壤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修 筑 梯 田
秸 秆 还 田
认识土
同学们 再见
待续……
讨论:
阅读了以上图片,请谈谈你的感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土壤是混合物,含有空气、水、沙子、粘土和腐殖质 土壤的种类:沙土;粘土;壤土; 腐殖质及其作用 土壤如何形成的
土壤的保护
土壤破坏的原因 乱砍乱伐
土壤破坏的原因 过渡放牧
土壤破坏的原因 城市扩建
土壤破坏的原因 洪 水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腐殖质是由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
结论:土壤是混合物
土壤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含有空气、水、沙子、粘土和腐殖质 像土壤这样,由不同的成分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蛋糕、茶水和空气是混合物吗?
土壤的种类
沙 土
01
壤 土
02
土壤的种类
03
粘 土
04
比较沙土和粘土的方法
视觉 看 感觉 摸 手感 捻 听觉 摇
二、土壤破坏的原因
乱砍乱伐
过度放牧
城市扩建
洪 水坏的结果 土壤沙漠化
土壤盐碱化
土壤破坏的结果
土壤破坏的结果 土壤变沙漠
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洪水灾害
增加土壤肥力的办法
保护边坡土壤的方法:
保护边坡土壤的方法:
保护边坡土壤的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绿 肥
观察颗粒大小和颜色深浅 感觉土壤的颗粒大小、硬度和粗糙程度 感觉土壤的粘性潮湿度 摇一摇听听干燥的土壤的声音
思考: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岩石的风化
水流的作用
冷热的交替作用
冰能裂石 土壤生物的作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土壤》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土壤的组成和特性,了解土壤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教科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土壤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土壤的组成和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知道土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2.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土壤样本,用于观察和实验。

2.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铁铲、玻璃杯等。

3.准备实验材料,如水、棉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吗?土壤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观察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实验步骤如下:a.用手触摸土壤,感受土壤的质地。

b.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颗粒,了解土壤的细腻程度。

c.将土壤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土壤的溶解性。

d.将土壤放入棉花中,观察土壤的吸水性。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加深学生对土壤的认识。

小学科学9《土壤的成分》(教案)

小学科学9《土壤的成分》(教案)

小学科学9《土壤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土壤的主要成分;3.了解土壤中不同成分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土壤样本、显微镜、化学药品等;3.小组活动所需资料。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例如:“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农民要给植物施肥?”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探究:1.介绍土壤的定义和作用(约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土壤,并从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随后,教师向学生解释土壤的定义和作用。

可以使用简洁的语言,例如:“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厚薄不一的物质,它由岩石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等一系列过程形成。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它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氧气和养分。

”2.讨论土壤的成分(约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根据所给资料,观察不同土壤样本的颜色、质地和气味,并进行描述和比较。

学生们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土壤样本的差异,并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3.实验探究土壤的主要成分(约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以揭示土壤的主要成分。

实验步骤如下:(1)每个小组选取一种土壤样本。

(2)将土壤样本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将混合物过滤到另一个容器中,得到土壤水溶液。

(4)使用显微镜观察土壤水溶液中的微小颗粒,并描述颗粒的形状和颜色。

(5)将土壤水溶液倒入搪瓷盘中,进行加热蒸发。

(6)观察蒸发后的残留物并描述。

4.讨论土壤中不同成分的作用(约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土壤中不同成分的作用,并帮助他们归纳总结。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实验结果和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

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进一步引导,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拓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索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开展更广泛的学习和思考。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上第2单元《研究土壤》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上第2单元《研究土壤》
●教师可以安排拓展性的思考:如果失 去土壤,地球环境将会怎样? 组织学生 畅所欲言,展开联想,从而深刻认识到 保护土壤的必要性。
4.4 讨论保护土壤的做法
回收垃圾、保 护蚯蚓、参与 环保活动等
这一部分的教学指向保护土壤,人人有责。 教师应该启发学生的思考:从我做起,可以 做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产生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的热情。
《土壤的成分》
三种颗粒含量
有不同的颗粒
的不同
腐殖质的多少 决定了土壤是 肥沃还是贫瘠
土壤对人类和 动植物的贡献 ,以及如何保
护土壤
附1:单元活动框架
单元目标
观察土壤,分析并归纳出土 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能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 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不 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 物。
借助操作活动解释腐殖质是 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
3.3阅读资料,了解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
●这是一段阅读资料,教学时可以分 成两个层次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第 一个层次介绍水土流失是造成土壤贫 瘠的主要原因;第二个层次介绍几种 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 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改良贫瘠的土壤。 ● 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是一 个可以组织学生操作的实践活动,可 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来做。
切忌泛泛而谈,而应该要求学生能够 援引具体的事例来佐证观点,特别是要联 系自身来谈,举出切身相关的例子来,从 而凸显土壤的重要性。
4.2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说出用什么 来模拟什么,即:两块土壤分别模拟 的是自然环境中有植被和无植被的地 域,浇水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降雨。 ●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讨论:植 物是如何保护土壤的外,还可以让学 生反过来思考:如果失去了植被会怎 样?

小学科学研究土壤

小学科学研究土壤

---------------------------------------------------------------最新资料推荐------------------------------------------------------小学科学研究土壤(浙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研究土壤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综合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学会利用直接证据或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和同伴合作,以及尊重事实、讲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目标:土壤中含有沙、泥土、死亡了的生物残体、水、空气等物质,土壤是混合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细致观察并发现土壤中含有很多的物质,是一种混合物。

难点:研究土壤的相关实验操作。

三、课时:2 节四、材料准备:小组材料:土样、白纸、表面皿、放大镜、筛子、蜡烛、金属片、火1 / 3柴(证明有腐殖质的器材)、玻璃杯、水(证明有空气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导入问:怎样的土是土壤呢?土壤是一种混合物吗?揭示课题。

问:如果土壤是混合物,可能是由哪些物质混合而成的?如果土壤不是混合物,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土壤不是混合物?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和表达。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不是混合物呢?研究土壤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计划和实验。

实验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里有什么,找出土壤中的小石子、植物的根和生活在土壤里地小动物。

(2)取比较干的土壤捻碎,然后用不同网孔的筛子筛。

(3)加水混合、摇晃、沉淀,借助水观察土壤中有死亡了的植物、动物变成的腐殖质、泥土和细砂。

问:土壤里还有什么?用什么方法证明?实验方法:(1)把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2)用蜡烛加热杯中的土壤(杯用玻璃盖着),观察是否有水珠以及土壤的颜色。

---------------------------------------------------------------最新资料推荐------------------------------------------------------ (3)直接加热铁片上的土壤,闻闻是否有烧焦头发的气味,观察土壤颜色的变化。

小学科学6《观察土壤》(教案)

小学科学6《观察土壤》(教案)

小学科学6《观察土壤》(教案)观察土壤引言:小学科学课程中,观察土壤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土壤,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根据小学科学6《观察土壤》教案,探讨如何进行观察土壤的实践活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一、活动目标: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征;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 不同类型的土壤(沙土、黏土、壤土、淤泥等);- 透明容器或玻璃瓶;- 放大镜;- 水。

2. 活动环境:- 在教室或实验室进行,确保环境整洁干净。

三、活动过程:1. 导入-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到的有关土壤的知识,如“土壤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人们平时生活中都能见到哪些土壤?”等。

2. 实践活动- 将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分别放置于透明容器中,并添加适量的水进行湿润。

确保每个容器都有相同的土壤量,并且在容器的边缘用铅笔标记出土壤的高度。

- 让学生观察各个容器内的土壤,并绘制观察结果。

提醒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以及可能存在的异物。

- 引导学生发现各个土壤样本的不同之处,并帮助他们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征。

3. 分析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结果,并总结不同土壤之间的差异。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湿润程度不同,以及这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4. 实践探究- 分发种子给学生,让他们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种植相同的植物。

- 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比较不同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差异。

-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原因,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活动延伸:1.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行户外实地观察。

引导学生前往附近的公园、花坛、农田等地,观察不同土壤环境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 在回到教室后,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年级科学探究土壤成分实验结论

三年级科学探究土壤成分实验结论

三年级科学探究土壤成分实验结论
三年级科学探究土壤成分实验结论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 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包括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物等。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发现土壤中含有的水分和空气的比例会直接影响土壤的湿度和透气性,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3. 土壤中的矿物质成分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和肥力。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土壤的矿物质成分不同,因此它们的质地和肥力也不同。

4.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包括腐殖质和动植物残骸,它们对于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有着重要作用。

实验表明,有机物的含量越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越好。

5. 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和动物,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蚯蚓在土壤中穿行,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微生物则能够分解有机物,为植物提供养分。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探究,我们了解了土壤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认识到了土壤对于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土壤资源,保持其健康和肥力。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知识梳理期末总复习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知识梳理期末总复习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知识梳理期末总复习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2、土壤中有沙子、泥土、黏土、石块、枯树枝、小虫等丰富的生物及生物遗体,还有水分、空气、腐殖质等物质。

3、验证土壤中有水和空气。

(1)证明有水: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纸巾上出现水迹。

(2)证明有空气:把土块放入水中,土块中冒出了气泡。

4、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土壤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的在下,细小颗粒的在上,水面漂浮一层黑色物质(腐殖质)。

二、土壤的类型。

1、土壤可分为三种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2、三种土壤的比较。

土壤类保肥能透气能相宜生长的渗水性保水性型力力植物沙质土好差差好芝麻、花生黏质土差好好差荷花、芦苇蚕豆、苹果壤土较好较好较好较好树3、分歧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分歧。

如仙人掌相宜生长在沙质土里,水稻相宜生长在黏质土里。

三、肥沃的土壤。

1、土壤分层。

土壤上层色彩较深,往下逐渐变浅,落叶下的土壤是黑色的,比力肥沃,土壤中部有蚯蚓等小植物。

(1)土壤的肥力来自腐殖质,腐殖质来自动植物遗体。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2)腐殖质的形成:当生物死了以后,细菌、真菌和其他土壤里的生物体开始分解生物遗体,在分解过程中,能滋养植物生长的氮元素被释放到土里。

(3)土壤动物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

3、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1)种植绿肥:种植可以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如二月兰、豌豆、绿豆、三叶草等。

(2)施农家肥:如牲畜的粪便、厨余渣滓(剩菜剩饭)、厩肥、绿肥、堆肥和沤肥等。

(3)收集落叶沤肥:将落叶、枯草沤制成腐殖质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肥。

4、制作一个肥料袋。

4、保护土壤。

1、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上册2单元研究土壤苏教科学三下《肥沃的土壤》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上册2单元研究土壤苏教科学三下《肥沃的土壤》

苏教版科学三上6.《肥沃的土壤》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3、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过程与方法: 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土壤的进一步了解,认识土壤对人、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保护土壤。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较长的实验过程能否坚持观察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土壤层1. 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比较上下层土壤的区别,同时注意观察动植物及其遗体的分布情况和腐烂程度。

观察结果:土壤上层颜色较深、往下逐渐变浅;落叶下的土壤是黑黑的,比较肥沃;土壤中部有蚯蚓等小动物活动。

2.认识腐殖质展示课件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

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

教师: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腐殖质的形成:植物和动物的遗体之所以被认为是有机物,这是因为它们曾经是生物。

当生物死了以后,细菌、真菌和其他土壤里的生物体开始分解遗体。

在这个分解过程中,能滋养植物生长的氮元素被释放到土壤里。

有机物质迁移到腐殖质里是大自然能量循环的一种方式:生物从土壤中摄取养料,逐渐长大,而它们死后,又回到土壤中。

播放视频《腐殖质》活动(二)、了解土壤中的动物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研究土壤
(浙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研究土壤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综合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学会利用直接证据或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和同伴合作,以及尊重事实、讲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目标:
土壤中含有沙、泥土、死亡了的生物残体、水、空气等物质,土壤是混合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细致观察并发现土壤中含有很多的物质,是一种混合物。

难点:
研究土壤的相关实验操作。

三、课时:
2 节四、材料准备:
小组材料:
土样、白纸、表面皿、放大镜、筛子、蜡烛、金属片、火
1 / 3
柴(证明有腐殖质的器材)、玻璃杯、水(证明有空气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导入问:
怎样的土是土壤呢?土壤是一种混合物吗?揭示课题。

问:
如果土壤是混合物,可能是由哪些物质混合而成的?如果土壤不是混合物,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土壤不是混合物?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和表达。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不是混合物呢?研究土壤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计划和实验。

实验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里有什么,找出土壤中的小石子、植物的根和生活在土壤里地小动物。

(2)取比较干的土壤捻碎,然后用不同网孔的筛子筛。

(3)加水混合、摇晃、沉淀,借助水观察土壤中有死亡了的植物、动物变成的腐殖质、泥土和细砂。

问:
土壤里还有什么?用什么方法证明?实验方法:
(1)把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2)用蜡烛加热杯中的土壤(杯用玻璃盖着),观察是否有水珠以及土壤的颜色。

---------------------------------------------------------------最新资料推荐------------------------------------------------------ (3)直接加热铁片上的土壤,闻闻是否有烧焦头发的气味,观察土壤颜色的变化。

参照王康这一组的研究方法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及分工。

分组实验及汇报。

讨论、交流先按经验做出判断,再想方法证明的方式证明土壤里水分和空气。

分组实验。

先讨论并设想,接着参考一个较完整的实验过程,再讨论和设计。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计划设计的能力得到加强。

交流和表达问:
1、你们都观察到了土壤中的哪些成分?
2、现在可以判断土壤是不是混合物了吗?学生综合得出结论:
土壤是泥土、沙、死亡了的生物残体、水、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拓展问:
开展种植小植物的活动时,你觉得挑选怎样的土壤比较好呢?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为下一阶段的种植活动打下基础。

3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