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基本空间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分析
咨询式分析
分 类
回答用户所提出的问题
特点:回答用户的简单问题 不改变空间数据库数据 不产生新的空间实体和数据 空间查询技术由简单到复杂
产生式分析
空间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空间网络分析 数字地形模型分析 空间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获得新的信 息,尤其是综合信息
本章主要内容:
一 叠置分析(overlay) 二 缓冲区分析(buffer) 三 空间网络分析 四 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
1 1 1 1 1 1 1
B
1
1
1
C=A∪B
1
1
B
D=A∩B
3 重分类
将属性数据的类别合并或转换成新类。
URBAN RESIDENTIAL
URBAN INDUSTRIAL
URBAN
RURAL AGRICULTURE RURAL FOREST
RURAL
ORIGINAL CLASSIFICATION
叠加 结束 解题流程
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实例2
如已知一湖泊,要求在它周围5000m 内必需禁止任何污染性
工业企业存在,在它周围500m 内必需禁止建筑任何永久性建 筑物。 解题步骤: (1)先建立缓冲区;
(2)同现有污染性工业企业图叠加,显示在范围内应禁止的
污染性工业企业; (3)同现有永久性建筑物图叠加,显示在范围内应禁止的永 久性建筑物。
规定不得在河流周围 1km 内采伐林木。另外,为便于运 输,决定将采伐区定在道路周围 5km 之内。请找出符合 上述条件的采伐区,输出森林采伐图。
解题过程
首先要以区域的道路分 布图、河流分布图、森 林分布图为数据源。解 题流程见图所示。
道路分布图
森林分布图
河流分布图
生成道路周 围5km缓冲区
叠加
生成河流周 围1km缓冲区
(一)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1 点与多边形叠置 2 线与多边形叠置 3 多边形叠置
1 点与多边形叠加
点与多边形叠加,实际上是计算多边形 对点的包含关系,判断各个点的归属。
在完成点与多边形的几何关系计算后, 还要进行属性信息处理。
多边形 属性
点对 象
1 点与多边形叠加
自 动 取 款 机 位 置 图 居 民 区 分 布 图
OR关系
XOR关系 NOT关系
2 布尔逻辑叠加
首先按是否满足规定条件,将各个输入 数据层中的所有多边形赋值为 1 (真)或 0 (假),变成二值图(0,1)。
对各个输入数据层进行“逻辑交”、“ 逻辑并”、“逻辑补”等运算,输出数据 层也是一个二值图。
2 二值逻辑叠加
1 1
1 1 1 1 1 1 1
A
B
4 标识叠加 Identity
(二)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
1 地图代数
2 布尔逻辑叠加
3 重分类
1 地图代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2 1 1 3 1 1 2 1 1 1 2
1
1
D = A + B 1 +1 C
B 1 1 1 1
1
1
1
A 1
1 1
C D 1 1 111 131 111 F=D-E 1 1
2
3
B0
4
AB B
A0
叠置前两个输入图层的弧-多边形关系表 弧ID 起点 终点 左多边形 右多边形 1 2 1 2 1 2 0 0 A B
② 拓扑重构
弧ID 起 点 终 点 左多 边形 右多 边形 2 1
⑥ ②
① ②
1 4
4 2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00 00
A0 B0
3
④
⑤
B0
4
③
④ ⑤ ⑥
3
3 3 2
4
4 1 3
A0
一 叠置分析(overlay)
问题1: 现有①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 ②河南省省界图
怎样得到河南省内主要铁路分布图? 怎样计算河南省内铁路网密度?
河南省 中国主要铁路
河南省内铁路
问题2——滑雪场选址
自然条件要求: 1.坡度(3°-30°) 2.坡向(阴坡)
+
一 叠置分析(overlay)
概 念
2 线与多边形叠加
2 1 河流图
1 2
3
3
Line ID 1 2
Old ID 1 2
Poly C C
政区图
C
2 5
1 4 新弧段图层
A
3
B
3
4 5 6
2
3 3 3
B
C A B
6
河南省 中国主要铁路
河南省内铁路
3 多边形的叠加
多边形叠加过程:
① 几何求交
② 拓扑重构
③ 属性传递
① 几何求交
首先找出弧段之间 的所有交点。 在交点处产生一个 新的结点,将原来的 弧打断,形成新弧段。
1
1
212 1 31 212 D
1
1 1
E
1
1 1
1
1
2 布尔逻辑叠加
布尔逻辑为:AND、OR、XOR、NOT
例:有土壤厚度(大于50厘米)和土壤类型(红 壤和其他类型)两个二值化图层,试根据需求选 择相应逻辑运算。
AND关系
将土层厚度大于50厘米,且土壤为红 壤的土壤单元显示出来; 将土层厚度大于50厘米,或者土壤为 红壤的土壤单元显示出来; 将土层厚度小于50厘米,或者土壤不 是红壤的土壤单元显示出来; 将土层厚度大于50厘米,但土壤不是 红壤的土壤单元显示出来;
围地物的影响度而在其周围建立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带 状区域。
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
动建立其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 或者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者影响程度,是解 决临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
从数学的角度看,缓冲区分析的基本思想 是给定一个空间对象或集合,确定其邻域, 邻域的大小由邻域半径R决定。
本章主要内容:
一 叠置分析(overlay) 二 缓冲区分析(buffer) 三 空间网络分析 四 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四 空间网络分析
(一)空间网络的基本概念 (二)空间网络的类型和构成 (三)空间网络分析的方法
(一)空间网络的基本概念
空间网络:由一系列相互连通的点和线组成,用 来描述地理要素(资源)的流动情况。
3 多边形的叠加
① 并操作(Union) ② 交操作(Intersect) ③ 擦除操作(Erase)
④ 标识叠加(Identity)
① 并操作(A∪B)
保留两个图层的所有图形要素和属性数据。
A
A∪B
B
①并操作(A∪B) Union
② 交操作(A∩B)
保留两个图层共同的部分,其余部分将被消除。
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 区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层进行叠合,以建 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或产 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
空间合成 叠加
空间统计 叠加
分 类
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
一 叠置分析(overlay)
(一)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二)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
算法复杂,但数据 量小、精度较高。 算法简单, 但数据量大。
3 多边形的叠加
居 民 区 叠 加 图 污 染 分 级 图
A B
B1 A1 A3
B3
居民 区ID A B
污染 分级 1 2 3
叠加 居民 污染 区 区ID 分级 A1 A 1 A2 A3 B1 B3 A A B B 2 3 1 3
A2
1
2
3
原来多边形要素分割成新 要素,新要素综合了原来两 层或多层的属性。
干流
(a) 不同宽度缓冲区
(b)环状缓冲区
(二)缓冲区的类型
1 点缓冲区:
通常以点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圆。
2 线缓冲区:
通常是以线为中心轴线,距中心轴线一定距离的平 行条带多边形。
3 面缓冲区:
向外或向内扩展一定距离以生成新的多边形。
1 点缓冲区
(a)单点形成的缓冲区 (b)点群形成的缓冲区 (c)分级点形成的缓冲区
2 线缓冲区
(a)单线形成的缓冲区 (b)多线形成的缓冲区
(c)分级线形成的缓冲区
3 面缓冲区
(a)单一面形成的缓冲区
(b)多个面形成的缓冲区
(c)分级面形成的缓冲区
(三)缓冲区的建立
(三)缓冲区的建立
角分线法
B d
• 角分线法简单易行,但算 法存在不足:
① 难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缓冲区左 右边线的等宽性; ② 校正过程复杂; ③ 算法模型欠结构化。
第三步: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地震所涉及的具体县和乡镇 及它们的破坏程度。 统计地震所涉及的人口总数。
统计受地震影响的道路及破坏程度。
结合一些经济指标可以进行地震 损失估算。
**市居住环境评价:
考虑以下4个条件: 离道路越近,噪音污染严重,影响范围按道路 等级确定; 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之内,服务范围以商业 中心规模的大小。 距重点高中越近越好,小孩上学便捷。 距名胜古迹、公园越近越好,环境幽雅。
R
角分线法
凸角圆弧法
凸角圆弧法对于凸部的圆弧 处理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 左右平行曲线的等宽性,避 免了角分线法所带来的异常 情况。
凸角圆弧法原理
1.缓冲区叠置处理
2.缓冲区宽度不同处理
不同级别的同一要素建立缓冲区时,产生 的缓冲区大小范围不同。
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实例1:
已知一伐木公司,获准在某林区采伐,为防止水土流失,
AB 00 00
AB
B0 A0 B0
AB B
③
A0
①
② 拓扑重构
2
Polygon ID A0 AB B0
Arcs
②
1
⑥
3
④
⑤
①,③,⑤ ③,④ ④,②,⑥
B0
4
AB B
③
A0
①
00
①,②,⑥,⑤
多边形弧段对应表
③ 属性传递
设置多边形标识点,传递属性,生成与新 多边形对象一一对应的属性表。
!
叠置图中的多边形包含着 各个输入层中的多重属性信息
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实例3 ——汶川大地震相关损失估算
需解决的问题
① 确定汶川地震的
分级影响范围
② 计算汶川地震所
涉及人口数量
③ 估算汶川地震中
道路的损失情况
第一步:准备空间数据
地震等级及分布等相关数据; 四川省的行政边界图、道路分布图。
四川地震等级分布图(4.5级以上)
第二步:进行空间操作
GENERALIZED CLASSIFICATION
+
本章主要内容:
一 叠置分析(overlay) 二 缓冲区分析(buffer) 三 窗口分析 四 空间网络分析
二 缓冲区分析(buffer)
(一)概念 (二)缓冲区的类型 (三)缓冲区的建立
二 缓冲区分析(buffer)
(一)概念
缓冲区 是指为了识别某一地理实体或空间物体对其周
空间操作流程
地 震 源 buffer 分级 行 政 边 界 道路数据
地震缓冲区
overlay
叠置层
属性数据
损失估算
第二步:进行空间操作
① 建立地震源缓冲区
四川地震等级分布图(4.5级以上)
青川
北川 汶川
第二步: 进行空间操作
② 地震缓冲区和行政边界叠加
第二步:进行空间操作
③ 地震缓冲区和道路叠加
point name 农行取款机 poly A
1
3 4
1
2 叠加图层
2
3
建行取款机
农行取款机
B
C
4
商行取款机
name
C
point
A B
C
poly
A
进德小区
1
B C
阳光小区 花园小区
2 3,4
2 线与多边形叠加
线与多边形的叠加,是比较线上坐标与 多边形坐标的关系,判断线是否落在多 边形内。 叠加后每条线被它穿过的多边形打断成 新弧段,要将原线和多边形的属性信息 一起赋给新弧段。
网络分析:依据网络拓扑关系,通过考察网络元 素的空间及属性数据,以数学理论模型为基础, 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计算。
基本思想在于人类活动 总是趋向于按一定目标 选择达到最佳效果的空 间位置。
(二)空间网络的类型和构成
1 空间网络的分类
2 空间网络的构成
1 空间网络的分类
*Transportation network —非定向网络(交通网络)
A
A∩B
B
②交操作(A∩B) Intersect
③ 擦除操作(A-A∩B)
输出层保留以第二个图层为控制边界之外的 所有多边形。
A
A-A∩B
B
③ 擦除操作(A-A∩B) Erase
④ 标识叠加
将输入特征与标识叠加对象进行Intersect操作, 输入对象中与标识对象叠加的部分也获得了标识
叠加对象的属性信息,其他部分保持不变。
第五章 GIS基本空间分析
※ 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信息 系统的独特功能?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和灵魂, 是GIS区别于一般的信息系统、CAD 的主要标志之一。
空间分析
目 的
通过对空间数据的深加工和分析,获取 新的信息。
定 义
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以地学原理为 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 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 间形态、空间形成、空间演变等信息。
因此对象Oi的缓冲区定义为: Bi = {x | d (x, Oi) ≤ R}, 即半径为R的对象Oi的缓冲区, Bi为距Oi的距离小于等于R的全部点的集合, d一般指最小欧氏距离,但也可以为其他定义的 距离。
邻域半径R即缓冲距离(宽度),可以是常数 或变量。 空间对象还可以生成多个缓冲带。
支流
⊙流向不完全由系统控制 ⊙网络中流动的资源可以决定流向(如交通系统)